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伴随着会计信息技术化的成熟,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这时的企业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必须在规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

第一篇: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当前,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重点指出要“大力推进电子审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文章在简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最后阐明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

当前,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摆脱内部审计面临的困境并实现其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重点指出要“大力推进电子审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各省市的审计部门也相继启动了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国家和内部审计行业信息化要求的驱动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大趋势,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

(一)国家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的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03年以来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述两项举措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被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呼之欲出

近几年,高校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教学、科研、财务、人事、基本建设、国有资产、后勤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上述各方面恰恰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被审计对象越来越依赖于各类信息系统,这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入了有别于传统手工审计的信息化审计领域,审计软件也不仅仅局限于与财务系统的对接,而是关注如何与其他相关的业务部门之间建立更加便捷、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共享机制。

(三)适合高校内部审计的软件尚未有效普及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适合高校内部审计特点的审计软件开发尚不成熟。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办公自动化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运用Excel进行试算平衡;或者借助于财务软件、业务核心软件进行简单的查询、分析和生成工作底稿等操作。即使使用专业的审计软件,也只是在企业版审计软件的基础上改动而成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工作和特殊需要。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构想

(一)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可概括为UIAIS(University Internal Audit Information System),该系统将最大化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一个内部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最终实现审计实施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成果数字化的目标。

构建该系统的基本思路为:在形式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审计业务,用计算机设置流程再现人工流程;在本质上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等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更加全面、快捷地掌握内部审计工作动态和进度,灵活、高效地调度审计资源,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业务质量,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目的。

UIAIS系统将按照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开发和完善应用系统,从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含量。系统从总体结构出发,按照从底层到顶层,从基础服务到审计应用功能的设计思路划分为四个层次,具体包括基础平台层、数据采集交互层、审计业务支撑应用层和审计信息管理层。其中,基础平台层包括IT基础和系统软件两个部分;数据采集交互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交互两个部分;审计业务支撑应用层包括审计支撑、审计流程、审计项目作业和审计预警四个部分;审计信息管理层包括办公管理、业务管理、资料管理和审计公开管理等四个部分。该系统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再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查询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最终实现收集审计证据的目标(如图1)。

该系统同时引入了“模型化分析”的概念,首先,不同审计项目作业通过通用的数据采集分析工具进行取数和分析,再将生成的中间表转换到不同的类型的模型进行具体的再分析。“审计模型化分析”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重复使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审计模型分析工具反复进行修改和不断扩充积累,最后达到适合各自模型审计需要的目的(如图2)。

(二)系统业务流程的设计

根据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等文件的规定,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

1.审计计划阶段。

(1)实际工作中的主要任务:确定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配备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取得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实施初步的分析性测试,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价固有风险;调查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控制风险;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2)信息化流程图如下:

(3)用到的主要标准化文本:审计立项单、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等。

2.审计实施阶段。

(1)实际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包括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最终评价控制风险;调整具体审计计划,最终确定审计的范围和深度;实施分析性测试和详细的余额测试,分析、整理审计证据,汇总、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2)信息化流程(见图3)。

(3)用到的主要标准化文本:工作底稿等。

3.审计报告阶段。

(1)实际工作当中的主要任务:完成全部必要的外勤工作;编写并提交审计报告;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

(2)信息化流程如下(见图4)。

(3)用到的主要标准化文本:审计报告、征询意见单等。

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往往还存在着审计后续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审计档案的归档,被审计单位提交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报告,审计处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等。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配套措施

1.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审计信息化尽管能够给审计人员提供便利,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信息系统中取得所需数据,但同时也会有财务信息或审计数据被盗用、泄露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新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仅从一般原则、审计计划、信息技术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高校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信息管理制度和规范等实施细则,保证审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同时,可以配套采用数据备份、系统更新、防火墙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审计信息的安全性。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避免审计人员操作生疏产生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对高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系统的知识、管理技术等能力。高校一方面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引进同时具备计算机和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优化审计队伍;另一方面应开展审计软件操作的培训工作,使全体审计人员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3.加强内部审计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许多工(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66页)作都需要信息办、财务处、基建处和科研管理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帮助,只有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

4.尽快统一审计数据接口,为获取各类审计资料扫除障碍。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但是由于学校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规划,各职能部门只能各自为政,于是相继出现了信息化系统接口不兼容的现象,这为内部审计部门获取审计资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统一数据接口,使得各部门的数据能快速流畅地进入审计系统,被审计软件所识别,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标;同时,也能为内部审计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1.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数据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将被审计单位数以万计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筛选、转换并运用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等功能将审计所需信息一一查找出来,不仅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职业判断的失误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拓宽了内部审计范围,扩大了内部审计职能。审计信息化使内部审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高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行为,并且可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从而使高校内部审计逐步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或综合审计方向进行转型。

3.规范了审计行为,切实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严格控制了审计流程,减少了人为干预,构筑了坚实的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并且全面提高了内部审计监督的综合能力。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的重要工作内容。

[本文系中国教育审计学会2013—2014年度教育审计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Y20130921)]

参考文献:

[1] 王迎宾.信息化视角下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功能优化与资源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01

[2] 李浩.从系统论的视角谈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经济师,2013(12)126-127

[3] 王洪亮.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现代化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向,2013(23)242-243

[4] 张家春.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3(6)66-69

[5] 李健,王春昕.在线网络审计构建模式和实践应用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4(4)64-70

[6] 李盈霏.信息化系统下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审计处 上海 200241;作者简介:苏丽男,会计师)(责编:若佳)

作者:苏丽男 、

第二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浅析

[摘 要] 伴随着会计信息技术化的成熟,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这时的企业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必须在规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

[关键词]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3. 039

审计信息化是指在审计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审计信息平台,开发利用审计信息资源,促进审计信息交流和共享,切实履行审计职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审计作用,保障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审计信息化包括审计监督信息化和审计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审计监督信息化泛指综合应用审计信息系统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实现审计从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审计的过渡,实现实时预警、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的结合,以进一步缩短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审计管理信息化泛指应用审计信息系统开展审计管理工作,实现审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便捷化,提升审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1 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伴随着会计信息技术化的成熟,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这时的企业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必须在规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企業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清醒认识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深刻理解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不发展审计信息化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充分认识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

2 审计信息化的可行性

2.1 企业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全面集成共享成为可能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的逐步加强和内部控制的逐步推进,企业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风险意识和流程意识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建立起包括审计在内的专业监控体系,这就客观地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分布式的审计信息资源环境,获得多元化的审计信息,实现经营和管理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换。一方面各业务部门向审计部门开发数据接口,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审计部门以业务数据为基础按照审计逻辑和模型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有关部门。

2.2 ERP等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全口径采集审计数据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ERP等资源管理系统的推广完善和深化应用,拓展了审计覆盖面,为全口径采集审计数据信息提供了可能,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规范,使企业层面的数据和信息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更为审计信息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审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随着对审计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审计部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计算机审计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初步形成,审计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为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神华集团审计信息化整体规划及神华神朔铁路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

3.1 神华集团审计信息化整体规划

集团公司内控审计部针对“管理在上、业务在下”的管理模式,结合各类监管要求、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神华集团长远发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框架以及内控审计工作的现状,通过演进的方式分阶段建设内控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平台,通过内控审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系统固化及与业务财务数据集成,促进内控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并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实现审计方式从“现场查找审计线索”到“带着审计疑点到现场开展审计”再到“持续审计”的优化完善。

分阶段充分利用神华集团已有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通过逐步建立审计数据集市和监控指标体系,实现总部层面“集中在线风险监控预警”,审计中心及各子分公司内控审计机构进行“现场重点审计”的审计管理方式,促进审计方式、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内控审计工作方式的时效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并通过各类审计工作的实施,关键风险的全面预警,审计发展的分析提炼,最终加强内控审计机构的咨询职能。

神华集团内控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演进阶段如图1所示:

3.2 神朔铁路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

神朔铁路分公司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陆续建成了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了主要业务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保证了各项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轻了作业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提升运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1年开始信息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实施《数据自动备份与快速恢复系统》《全线集中制票系统》《行车固定设备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和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实施了ERP项目,使神朔铁路的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系统的功能已覆盖到从生产到管理的多个领域。目前,具备运输生产和收入管理,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办公自动化及档案管理,行车固定设备管理的几大功能,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神朔铁路分公司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方面主要是跟随集团公司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伐,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为神华审计信息化系统在神朔铁路分公司的全面应用提供了应有的保障。目前神朔铁路分公司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为方便快捷地查找到相关联纸质凭证和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在ERP系统里面申请开设了审计账户(账户只具有查询功能),提高了审计的效率,虽然离审计信息化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但是对集团审计信息化系统在本公司的应用非常期待。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对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现状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一线的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地加强学习,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法律、内部控制等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的知识。公司也应注重引进信息化面方面的人才和从多渠道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掌握信息化审计知识的重要性,熟悉信息化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信息时代,审计人员还想凭借传统的审计方法工作,将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作为现有的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把握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这一点必须要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共同努力达到,上下级审计机构每隔一段时间,就应组织审计人员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或邀请审计方面的专家讲课,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适应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国忠.神华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中国煤炭,2014(z1).

[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审计局北京分局课题组.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14(5).

作者:杨勇

第三篇:浅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

[摘    要] 内部审计在改善企业运营、实现企业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不断优化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在信息化潮流的影响下,不少企业开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我国电力企业为应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亦进行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与建设。文章就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否具有必然性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15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内部审计上实行信息化措施,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内部审计职能。电力企业亦不例外,近年来已逐渐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作为我国民生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成功建设将有利于企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审计。然而,由于电力企业体制的特殊性、信息技术难度较高、高素质人员短缺等问题,使其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一条艰险的路程。电力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不利因素与现状,并做出积极的改进与转变。

2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化作为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优势,将其运用在内部审计中,亦能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必然的,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

2.1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发挥着重要的监督、管理、咨询、评价等作用。一般而言,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均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旨在帮助企业改善运营过程、增强风险管理、评价治理效果等,最终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内部审计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是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独立性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凌驾于内部审计之上,内部审计可越过管理层直接向治理层提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相应的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客观,减少偏向性。

电力企业虽然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到投身市场的转型,但体制建设仍存留着原来的影响,在该体制下,内部审计受相应规章制度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信息化的内部审计能最大化程度地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具体而言,在独立性方面,由于相关数据和流程均在计算机系统里自动生成,管理层较难操控内部审计人员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客观性方面,计算机系统根据已有资料的分析,能使结果不具有人为上的偏向性,更加客观。

2.2   保证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内部审计需要评估企业财务方面与非财务方面运行的合理性,其中还需要评估财务方面的准确性,而财务核算是否准确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相比人工审计的一大优势在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精确程度更高,便于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企业财务是否存在重大错误,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信息化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法,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以往手工查询、监管的复杂程序,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处理上更加高效。由此,内部审计信息化极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3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发展,电力企业亦开始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然而,内部审计信息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阻力,需要企业逐渐摸索的过程。目前,基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

3.1   电力企业高管人员具备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意识,但还未有具体实施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为克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独立性不强、效率不高等,电力企业在内部审计信息化上持认可态度。一方面电力企业在进行市场转型后,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增值,而内部审计的有效发挥有利于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工作效率的提升上,而工作效率的提升将为企业节省成本,甚至能够创造利润。因而,与手工进行内部审计或者以计算机作为辅助进行内部审计相比,企业更愿意选择将内部审计信息化,以减少人力和物力的耗费,加快企业的运作效率。然而,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的难度较高、高素质人员短缺等限制,如何具体实施信息化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3.2   审计系统尚不完善

审计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审计系统包括硬件设备与软件的应用。硬件设备需要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意味着电力企业前期将投入大量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在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能否弥补尚未可知;审计软件的开发需要滿足企业内部审计的各种需求,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内部审计系统与一般制造业企业不同,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目前这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它的应用尚未能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还需进一步的研发。

3.3   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电力企业未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只需具备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就能执行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在电力企业逐渐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在内部审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内部审计人员仅限专业知识已无法胜任相应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相关内部审计知识外,还需要对信息化有更深的了解,并且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专业知识,而应改变思维模式,将信息化与内部审计相融合。然而,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有效展开。

4      推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內部审计信息化在保证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本文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展开。

4.1   强化高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电力企业由于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环境较为按部就班,创新能力不强,且电力企业激励机制不明显,无法有效激励高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而内部审计信息化是电力企业创造内部审计的新形势,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方面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电力企业高管人员具备先进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意识,提出有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同样需要具备这一意识,协助高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虽然目前高管人员已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意识,但并不强,仅停留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信息化建设阶段,还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电力企业应强化高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促使企业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4.2   做好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长远规划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电力企业应做好长远规划,减少应突发状况造成企业较大损失。在资金方面,企业应做好长期的资金投入安排,评估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尤其在前期投入过程,此时企业需要购买相应的基础设施,安排人员进行调配等,而信息化中的内部审计可能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基础设施不符合要求,资金不足等,企业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人员方面,企业可能需要安排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符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要求,这亦是企业的投入成本。以上等方面,企业均需做好合理的规划,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给企业造成损失。

4.3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设施。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方面,电力企业应购买具有足够容量的设备,这是由于在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下,所搜集和产生的数据将越来越多。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软件应用方面,企业应明确拟建立的内部审计系统设计,使内部审计信息的运用符合企业的特征。企业可将系统类别进行分类,如分为审计信息门户、集成系统、查证系统和职能预警系统,以便内部审计人员的操作和沟通,管理层的查阅和分析。同时,企业应对信息系统定时进行调整和维护,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4.4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信息化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电力企业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具体而言,电力企业可对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除了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高,还需教导其内部审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应用方法,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和内部审计软件系统应用融合能力。同时,电力企业还可在招聘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时,提高招聘要求,尽可能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利于电力企业全方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5   转变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中,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作用,而在内部审计信息化中,信息技术将占主导作用,意味着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将发生转变。例如,内部审计信息化将使内部审计从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做到实时反映、实时分析、实时监控。内部审计信息化还能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从而从多方面考虑企业活动的风险。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信息化加强了事先预防作用,减轻内部审计人员在检查、监控上的工作量,内部审计人员可将时间与精力投置于电力企业风险更大的地方。内部审计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对象、实施程序和实施方法,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学习应用新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使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充分发挥。

5      结    论

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必然的。一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是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体现了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其次,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审计系统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人才等。最后,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强化高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加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转变内部审计方式方法,以推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健设的发展。这一发展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适应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也为经济发展和电力保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童.试论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J].移动信息,2016(2):290.

[2]王仿.浅谈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J].经营管理者,2016(27):4.

[3]张燕.解析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J].通讯世界,2015(12):166-167.

[4]周兆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27):77-78.

作者:金蔷珍

上一篇: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