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2023-04-13

第一篇: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摘 要: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情感的渗透,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积累,注重诵读,注重感悟;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与语言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07-01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以贯之的重要部分,教师如果能够以正确的教学策略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水平及人文素养。那么,笔者将从哪些方面来谈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且好奇心强,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比较空洞,纯属于兴趣阶段。当他们对某一件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非常兴奋,思维也会活跃起来,注意力能够集中,也就会富有想象和创造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能够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多角度、多层次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就说《山村》这首诗吧,因为小诗简单易记,在20个字的五言诗里,就出现了一至十的数字,孩子们的兴趣就会调动起来,会跟着吟诵。还可以加上童稚的各种动作进行表演,课堂气氛自然而然的比较活跃,就像是一种课间休息。教材中的诗歌都是比较质朴、活泼、纯真、清新、朗朗上口,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活泼有趣的同时,节奏明快,韵律感强,具有独特的魅力,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充盈他们诗化的心灵。

二、创设课堂情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文学作品中,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表达的感情也最为丰富。也这是这一点,体现出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探索意境,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创设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首先,基于诗歌偏重于抒情言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可以从阅读欣赏诗歌的感情着眼,从分析诗歌的语言人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切感情。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在阅读诗歌时将自己作为“意中人”的习惯,小学生这个年龄正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年龄段,这种代入式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体会到美好和愉悦。其次,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将诗歌的内容通过分析,判断来教述给学生。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这就要求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同时达到学生领悟到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获得美的享受。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因为诗歌毕竟是一种古代语言,短小精悍,语浅情深,又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有两方面特别优势。一方面是多媒体的画面,因为教材上的图画比较简单,不够生动形象,激发不出学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意、诗境。诗是抒发诗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如果教师能把诗歌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多媒体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将诗歌中的形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诗歌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体的音乐。许多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读来琅琅上口,扣人心弦。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抓住了课堂,也就保证了教学的成功。

四、拓展延伸

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学生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拓展的渠道有以下:

一、课前收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后延伸。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钟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从而提高小学诗歌教学的效率。

总结:优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第二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诗歌教学的策略

参评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诗歌教学策略

旷娇敏

衡阳市南岳区龙凤中心学校

摘 要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为其能够最终形成完善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仍然存在重讲解、轻意蕴;重传授、轻感悟;重背默,轻朗读的教学弊端,忽略了诗歌的“美”。本文围绕新课程理念中提到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在小学诗歌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欣赏诗歌能力的具体措施。[1]

关键词:小学诗歌教学;语文素养 ;策略

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 语文素养的地位也更为凸出。鲁迅先生在谈到汉字之美时曾说过,它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2]而文学作品中, 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意蕴最为丰富, 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也最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提高语文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而传统的诗歌教学大多将诗歌作为一件死物进行肢解,将一首首空灵优美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那么,如何摈弃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 本文就从新课程下对诗歌教学的处理方式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创设美的情境,营造和谐课堂

诗歌本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而诗歌产生的和谐之美,能给课堂带来最佳的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泓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诗歌的特点和学生情感思维的特点,精心创设审美意境,在教学时首先应将学生的感情引入诗内,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一开始就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

如《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那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种师生间的情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更容易体会诗歌感情。比如,教师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在音乐中老师语言渲染情境:敬爱的老师在为我们批改作业,为我们备课,她是那样辛苦,我们能为老师做些什么呢?教师轻声读“踮起脚尖,走进安静的小院”,学生随着老师接读下去,此时的读,读得入情,读得入境。[3]

只有“境”创设得妙,再去理解诗歌中的“意”,自然“情”也激发得浓。由此入手,不仅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二、紧扣作品,潜心朗读,感知、领悟、体味美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诗歌,都是人类精神家园中的美丽花朵,他们用语言文字来反映人生精神,反过来也会对人的精神塑造起重要作用。

文章的内涵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主要是靠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体悟到的。文章作品要在阅读中理解欣赏,阅读是语文课中学生获得美的重要途径。 [4]所以,面对语文教材中的美文,教师的教学就是带要领学生发现美、领悟美。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案例片断: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1、理解词语,感受古诗画面美 感受“雨”

(1)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诗中带水的字。(湖、潋滟、淡、浓) (2)齐读这些字,把这些字带回古诗中读一读。 (3)指导读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4)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5)来,看看吧!(出示雨中西湖的图片,随着音乐,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就连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是啊,房子朦胧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像走进了梦一般。

(7)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自由读、指读、评价、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8)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生:山色空蒙。 (9)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指读、评价、齐读)

(10)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山色空蒙也是——景。

我看,晴是景,雨也是景。 我看,晴方好。我看,雨亦奇。

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2、西子西湖

(1)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西子)

(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3)那就让我们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西湖水是那么清,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碧绿的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在为西湖化妆。冬天,满世界的银装裹着西湖,你们说美吗?恩,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柳叶、荷叶为西湖化淡妆。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夏天的西湖是——浓抹。 (4)交流汇报: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的美能和西子去比吗?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3、探求意蕴,理解古诗哲理美

(1)西湖之大,水是她最大的特色,而西湖四面皆山,山环抱着湖,湖浸润着山。晴天时,山染绿了水,水倒映着山,雨中山色空蒙,山水一体,更为奇妙,诗人抓住了最能表现西湖特点的景物来写。

然而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此时此刻,你认为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感情?

(2)让我们带着诗人对西湖的爱来朗诵这首诗,让老师听出你们语言中的爱(配乐)。

三、诗画互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一首诗歌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风光图。为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也为了更好地再现诗境,教师可以根据诗意,用简笔画或者动画等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古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以画悟诗。 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我将一幅荷花图,用动画呈现给学生。翠绿的莲叶挤挤挨挨,一直涌到天边,娇艳的荷花在阳光下摇曳着,显得格外娇美。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将诗与画巧妙结合,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注重教学辅助手段,在“绘声绘色”中展开想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追求的就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但这种意境的领略仅靠呆板单调的模式化教学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是要靠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幻灯、图画、乐曲、表演、多媒体等等)。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把诗歌抽象的难以勾勒的语言物化为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的事物。他们可以从屏幕上了解“万条垂下绿丝绦”,可以在音响中感受“两个黄鹂鸣翠柳”,还可以欣赏到“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饱鸳鸯”的《绝句》。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调进行思维加工,不仅能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还能与诗人同呼吸、共喜悲,领会古诗的精华。同时在陶醉、愉悦和亢奋的心理状态下被熏陶、被教育。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通过感受诗歌之美,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获得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开启学生的诗性智慧,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有机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44 [3] 成强.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诗歌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0 [4] 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之探索[D] .山东师范大学,2005:25~26

本论文非抄袭

联系电话:15116819128

第三篇:浅谈小学古典诗歌教学策略的创新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小感知古典诗歌语言的精妙,感受母语的优美,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古典诗歌的教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应该使用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注重积累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这些被经久传唱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中国民族所推崇的优秀的道德思想:如《易经》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汉语以及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对内容的横向延伸

课文中的一些诗歌是以节选的形式来出现的,这对于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核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北京师范大学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节选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月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首诗被冠以“孤篇盖全唐”的美誉,但是课本仅仅节选其中的四句,学生很难体察诗人在依人月色背后对于人生哲理的探寻。而教师可以出示全篇,让学生在感受江边月色美好的同时,更能体会到诗歌悠远的意境。

2.对诗人的纵向扩展

在小学诗歌中,一些诗人的多部作品被选入教材,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作品就被反复提及,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而在《绝句》中,一个悠闲自得、闲雅疏狂的诗人映入眼帘。在诗人的不同时期,随着诗人境遇与心境的变化,诗人的作品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如果可以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介绍,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就会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形成主题教学

在课本中节选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此为契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等诗歌都可以加以学习,形成关于“明月”的主题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明月所蕴含的思乡怀人的文化意味。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古典诗歌进行分类教学,如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诗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了解诗歌意象所承载的文化意味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些意象已经浸染了文化色彩,具有了某种特定的文化意味。如“月”具有思乡怀人的文化意味;唐诗中,“柳”往往具有“留”的文化意味;“岁寒三友”则往往象征着君子坚贞的节操与高尚的气节。如果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适时地将这些渗透其中,势必会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注重诵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极为重视古诗教学中的诵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并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内容,体验情感。”[1]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诵读,让学生读出感情,在读中体悟诗歌的韵味。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感悟古典诗歌独特的韵律与节奏。

三、注重感悟

王力先生曾经指出:“西洋的文字是法治的,中国的文字是人治的。”[2]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感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与语言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地潜心走进文本,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描述、多媒体授课、出图等方式为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意境搭建桥梁。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来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古人作诗讲究“炼字”,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在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积累,注重诵读,注重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母语的精妙,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教学随想

燕子砭初级中学

何永福

下面是我班学生周志伟写的诗《深情的目光》:

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离开你的怀抱/我站在门前的小山上/用深情的目光/把你凝望

这目光,饱含热泪/泪里有鸟儿欢畅,/有瓜果飘香/泪里有麦浪滚滚 /有泥土芬芳/还有黄牛背上笛声悠扬

深情的目光,太多感想/那残破的院落长满荒草/那肥沃的田园,失去金黄/夜里没有犬吠,黎明没有雄鸡高唱/你是孤独的老者/总把儿女念想。

感谢您,辛勤的哺育/即使有一天,我懒惰地不去看你/即使有一天,历史抹去你的名字/我深情的目光/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再见了,我的故乡/今天,我离开你的怀抱/明天,将为你献上玉液琼浆/让你沉醉,为你歌唱!

今年开学初,我开始了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由于现代诗歌中考遭冷落,加之我历来对唐诗宋词崇尚有加,对现代诗歌多有不屑,所以本打算走马观花,完了以后倾力备战中考。但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道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领悟了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反倒觉得每一节课都上得挺投入,连我自己也受感动。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我布置的作文是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散文,照例不提倡写诗,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距诗人那是很遥远的。岂料作文本交上来后,令我大吃一惊,全班五十余人仅有近二十人写诗,尽管我很不屑,但既然写了,那就不得不“拜读”。我又吃了一惊,其间有人写的还真像模像样,推荐给办公室同事,他们读得有声有色,甚至怀疑是抄袭。以上这首诗的作者周志伟所在的村5.12地震受灾严重,全村整体搬迁到了天津援建的东丽村,在诗中他真实地写下了离开故居的情景。另两名东丽村的学生分别以《爱在东丽》和《祖国,我爱你》为题抒发了他们对生活和对祖国的爱。我将这三首诗作了修改,编为《东丽组诗》,配上音乐,让三人代表本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美文吟诵比赛,此节目竟然一举夺魁。他们在台上领奖,我在台下开始深思:

一、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语文教学

各人都有兴趣爱好,教师也不例外。抛开琴棋书画等不说,就拿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小说,散文,古诗词,现代新诗等各种文体,教师喜好各不相同,这本也无可厚非,但让其左右教学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也常听同事们说喜欢这讨厌那,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如我一般,自己喜好的课文就精心组织教学,反之则随心所欲,那样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渐趋成熟,思维逐渐活跃,视野逐渐开阔,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将来在各方面都会学有所成,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于那些不对胃口的教学内容更要尝试、探讨,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激情飞扬。

二、要更加重视现代诗歌教学

今后要抛开“为考试而教”的观念,注重自身现代诗歌素养的提高,把现代诗歌教学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结合起来,主动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培养感悟能力、提高鉴赏能力,提升写作境界。

1、提高自身素养。平时自己要多读一些中外诗作,多看一些诗歌理论专著,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艺。只有底气足了,自己的教学才有特色,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诵读,在读中去体会 。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在诗歌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诵读,怎样去指导学生去读呢?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歌的语气,要有抑扬顿挫。形式上可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诵等。其次 ,要抓意象,品意境。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抓住了意象,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品味诗的意境,去感受诗人主观情的流淌,独特的个性,以及诗中的美学的理想。本单元的教学之所以能有些许成功,我想与我注重诵读和抓意象、品意境不无关系,但还不够,仍需不断改进。

3、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诗作

要相信学生学生初学写诗肯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抓住新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开展新诗朗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诗化”语言表达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长期坚持不懈,一定会提高写作水平。

三、能否在考卷上为现代诗歌辟一席之地

古诗文默写填空历来就是语文试卷的必考内容,且分值不低,而现代诗歌却被打入冷宫;作文要求往往少不了一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即使中考试卷也是如此。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功利倾向十分明显,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理所当然作为教师教学突破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焦点;而与考试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自然成为教学次点,教师蜻蜓点水一般,学生稍稍敷衍一番。遭秧的首当其冲是现代诗歌教学。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名句不仅限于古诗文中,现代诗歌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感情,其间也不乏名篇佳句,如试卷能在古诗文默写中为现代诗歌让出一至两个空,未尝不是好事。至于作文要求不妨放开点,真正不限文体,果真如此,又有谁敢断言所谓中考“满分作文”里没有诗歌?这样一来,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窘境或许会有所改观。

我不是诗人,也不奢望培养诗人,只希望学生能在飞扬的青春中留住诗情,在未来的岁月中诗意生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浅谈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潘彤彤

诗歌以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愫成为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可是长久以来,以能背诵默写和会做诗歌鉴赏题为最终目标导向的高中诗歌教学曾陷入一个虽尽可能多背多做,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徒劳无功的怪圈中。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开展,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寻找到切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有效策略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有效引导现代的高中生跨入灿烂辉煌的诗词圣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上进行了几点初步探索。

一、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创设诵读情境,激发鉴赏兴趣。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往往在学生还未自己诵读感知诗歌时,就将有关诗人生平、诗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一股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一切的基础上去鉴赏诗歌。这种方式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读诗的好奇心、品诗的成就感与探究诗意的内在动力。走出这一教学误区,在给足朗读时间、尊重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进一步品读探究诗文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去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才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有效途径。

在《兵车行》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自由诵读,让学生产生对这首诗的初步认识和体会,继而在引导学生谈对这首诗的初读感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兵车行》的朗诵配乐,你会配什么样的音乐?这一问题就打破了“有何感受”式的单一设问,从另一种感官体验角度入手,巧妙地让学生道出对这首诗情感基调、风格的感知。根据学生的回答,配以深沉凄迷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诵读,结合诗文意象想象、描述画面,体味意境,将学生自然带入到进一步鉴赏的情境当中。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诵读、感知、聆听、想象、描述,充分调动了多重感官,一幕幕再现诗人笔下的分别场面与古战场:听,兵车隆隆,战马嘶鸣,呼喊亲人,捶胸顿足,阴风惨惨,鬼哭凄凄……看,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白骨露野……学生与诗人一起为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而共流泪,真正地入乎其内、沉乎其中,为深入探究诗文内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不同诗歌的脉搏,找准最佳鉴赏写作切入点,实现学生思维、情感的有效提升。

于读中赏,于写中悟。除反复诵读品味外,将鉴赏思考与写作表达有机融合也是诗歌教学较为有效的教学思路。“选取你喜欢的诗句加以鉴赏”是诗歌教学中尊重学生自主权所惯常采用的鉴赏、写作方式。但如果对每首诗的鉴赏皆是如此,千篇一律,毫无变化,就会使学生丧失鉴赏的动力与写作的热情。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准富有新意的最佳鉴赏写作切入点,为学生和诗歌、诗人之间设计、搭建一个深入沟通的有效桥梁至关重要。

在诗歌教学中,根据诗歌蕴含情感较为丰富这一特点,在学生诵读体验充分的前提下,我设计了“不要离开原诗的主旋律,选择你最喜爱的诗句,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散文”这一学习活动,通过改写,让学生在对诗歌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渲染原文中的意象,意境,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思考,通过诗文再创作实现深入鉴赏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情感、思想表达。如学生选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句,改写现代诗为:我在曦光中梳妆,情意绵,情丝长,梳不尽满腔愁肠。我在夜幕下吟唱,意缱绻,月光寒,化不开满眼雾霭……将《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改写散文为:前方是连天大漠,霞色比以往都要悲壮。你猛地勒马回头,不顾随侍频频催促。却只见飞沙蒙蒙,离歌在回不了的关内低唱。月光沉默依旧温柔依旧,洒落中原,也洒落胡邦。异地的夜里你不只一次,梦回河梁,尘世如昙,夜开夜落……学生在运用诗中意象和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率性创作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也产生了对文本语言美和情感美的认同与赞赏,从而迸发出更为强烈的诗文品读与创作愿望。

三、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在定向积累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广泛阅读与深入思考,进行拓展性写作提升。

由学习一首诗,到积累一类诗;由品读一位诗人的代表作,到研读他书写同类意象或表达类似情感的其他诗作;由领悟诗人的作品内涵,到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由学习不同诗人的诗到比较他们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思想情感、人格精神。通过这样的拓展性研究学习,培养学生定向自学、积累表达、比较提炼、思考归纳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现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如在学生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后,我设计作业为:借助梦境来认识诗人——《梦游天姥吟留别》拓展之“梦境与李白”,查阅李白的有关梦境的诗,分析诗中李白抒发的思想感情,以“李白的梦境人生”为题写一篇短文。学生在充分搜集、品读李白梦境诗,提炼思考的基础上写下了:“现实中真的无路可走了,理想压抑得太深了!情到深处梦境生——只有梦境,才能给你喘息的空隙,微笑的理由。天姥山的这个梦境,瑰丽神奇,可是在神奇瑰丽之下,我却曲折的看出了你渴望自由的痛苦。梦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完全是一幅看破红尘的心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则完全是一个洒脱者的姿态。可我明白:这看破与洒脱之下,隐藏着你太多的无奈、痛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你的仰天大笑,也是你的掩面哭泣。你在梦境中“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梁甫吟》),梦中的你真的成为了一名勇士,可我明白:这明明是你受挫后的愤懑和对理想的期待啊!……梦境与现实,如同白与黑的对比,你的遗恨人生,让人揪心,让人扼腕!”

再如,在学习了选修《唐诗宋词》第一专题“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后,我让学生就李商隐的诗作风格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成专题小论文。学生在定下自己的写作对象后,积极性很高,利用校园里的各种资源,广泛搜集,深入研讨和探究,完成的论文水平也是比较高的。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上,都有佳作涌现。如:《情感真挚心像凄迷——李商隐诗歌风格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风格探究》《李商隐诗歌神话题材研究的价值》《李商隐与佛教关系探微》《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立意高绝,史论结合——例谈杜牧咏史诗中的历史辩证法》《气俊思活意足锋锐-杜牧咏史怀古诗中的议论》《浅析杜牧咏史诗的情感内容》等等。一些优秀的论文,还在学校的文学刊物《香樟园》上发表,这让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激情日渐高涨,诗歌的教学也更有效了。

有效的拓展性写作活动,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与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量的积累与思维质的提升,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情的过程中,加深了内心情感体验,实现了思考的丰富性、严谨性、深刻性。 总之,诗歌是一种灵动丰富的文学艺术,诗歌教学也应以全方位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导向,采用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帮助学生睁开发现诗美的眼睛,张开感悟诗意的翅膀,在诗歌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俯瞰现实,展望人生。

上一篇: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方案下一篇:学校外聘教师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