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2024-05-12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共9篇)

篇1: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一、造型·表现

(一)、欣赏 感悟 畅想

1、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

2、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

3、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二)、体验 表现 创新

1、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

3、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三)、展示 交流 评价(四)、反思 拓展 再创新

二、设计.应用

1、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

2、创作实践

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

3、展示评价

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拓展延伸: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1、创设氛围,激活课堂: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

2、对话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

3、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1、方案设计

4、展示交流

2、资料搜集

5、评价定位

3、探索尝试

6、拓展升华

篇2: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

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

二、设计·应用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篇3:小学美术体验教学策略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

美展资源, 充, 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即身社会文化术文/丰富和微妙临具体情境或, 亲身实践并产生独特, 的情绪和认识感受事物、环境。在的体爱效率的重要途径陈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是提高教学验华策略一:激发兴趣, 以情感促体验教孔子说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不愤不启。, ”其强调了不悱不发, 启发前举一隅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氛围的营造, 还是学生情感投。入的调动无论是情, 都感策如《画感觉》一课能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习奠定基础教师先播放节。日礼略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小焰火棒燃烧花绽放的声音让学生来猜吸引学生, 的过接着

程, 让学生感受火花四溅的情景, 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明白, 感受到的事

物可以借助视觉听觉再现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感受最深的事物创作出来。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获得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像表演、游戏、竞赛等方式都能给学生营造轻松的体验环境, 使之愉悦地投入到情感的体验。

策略二:探究方法, 以感官促体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观察是充分的利用各种感觉器官, 感知事物, 认识事物, 获取知识, 获得感官体验。其中, 视觉因素在美术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静止、运动;平面、立体;真实、虚构的视觉感受能带来丰富与多样的综合体验。《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为此,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组织带领学生通过尝试闻一闻、听一听、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 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如在《美丽的印纹》教学中, 让学生先将课前收集到的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品拿出来在把玩、触摸的过程中, 通过手的触觉, 体验到物品凹凸不平的特点, 再进行尝试敲印, 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然后启发学生对印出的纹样进行合理的联想, 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添加, 完成作品的创作。

策略三:综合运用, 以合作促体验

学习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 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 具有封闭性、被动性, 甚至排他性, 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 学习主体与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 教师的作用就是使教材活起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性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在教学《叶贴画》一课时, 通过摸摸、看看、闻闻, 体验对叶子的感觉,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对树叶的积极情感;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树叶像什么, 教师制作出有趣的画面 (用形状各异的叶子做成金鱼、青蛙、渔夫等) , 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师提图片的启发下, 用小豆和牙签、火柴梗等辅助物品摆出火车、小鸡、机器人等图形体验到想象和成功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学生将联想到的形象制作成图案, 有的用圆圆的榆树叶作脸蛋、火红的枫叶作裙子、长长的柳树叶作身体, 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女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还有的制作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穿着蓑衣的渔人在江面上独自垂钓……一幅幅形态逼真、妙趣横生的图案便呈现出来。在自主表现、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的创作过程中, 从直接经验提升至体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会得到综合表现, 学生在创作中享受体验, 感悟体验。

策略四:多元评价, 以成功促体验

《美术课程标准》倡导“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 积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 从正面加以引导,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因此成为不断进步的动力。

《叶贴画》一课在反馈评价环节, 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 教师设立兴趣奖、情感投入奖、学习习惯奖、合作学习奖、作品精美奖、最佳创意奖等众多奖项,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给予高度肯定。

策略五:拓展延伸, 以积累促体验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一个感知、经验、感悟、内在和外在的过程。当学生们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 产生个性化见解后, 学习并没有结束, 课外延伸使学生体验进一步升华。将美术应用于生活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要培养儿童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 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 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 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让儿童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例如:《世界地球日》一课, 课后利用学生设计的剪贴画、海报、自编小报形象, 组织一次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 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 更让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又如:《美丽的花边》, 课后让学生用花边装饰墙报, 装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 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一来, 学生们的体验再次得到升华, 实现了学生的有意识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验教学, 它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正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从而进一步促进美的教育。

篇4: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是丰富的开放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活动过程,应该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快乐成长、自主发展、充分发展的学习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入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所在,它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征方式促使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教学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姿态,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使学生亲自认识、体验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提供大量条件模糊、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给学生参与、体验、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各种潜能都得以充分的展现和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重点从学生心灵、教学时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着手实践开放教学。

一、放飞学生心灵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开放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想能自由驰骋,使学生的心灵无限开放,为学生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都是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开放的问题作为切入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例如,“用立方体拼摆立体图形”,要求用五块立方体摆出各种立体图形。因为存在很多种不同的摆法,故可在学生们摆出了一种后激励他们再换一种方法摆。像这种开放题目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求得了真知,发展了思维,并利于促进其探索意识的形成。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自己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讲,成功体验对其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方法,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和谐交往中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形成“成功-精神愉悦-自我激励-增强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购物问题”,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案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思考的,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也可以独立运用知识设计购物计划,而且还是可行的。

3、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尊严的独立个体,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创设一种能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和自身价值的环境,让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对于一些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开动脑筋,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途径。如果学生的思路或策略正确,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就会使他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有的学生思路不正确或者所提的想法“离奇古怪、不合常理”,教师绝不可以对其泼冷水或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及时引导、鼓励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觉得犯错也没关系,只要能继续积极思考就会获得成功。

二、拓展教学时空

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借助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拓宽数学教学的领域,将数学教学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有趣的综合性知识,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教学时间的开放。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由他们自主地发展,比如留出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小组学习或集体讨论以整理知识等。

例如,“拼组图形”的实践操作性较强,教师可以只讲解一些基本的拼组方法,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想象、动手拼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较复杂的拼组方法可以制作成电脑课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在课后自主学习。

另外,教师完全可以打破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布置一些灵活有趣的开放性问题或课题,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电视、图书馆、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渠道主动探索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开阔其视野,让学生带着数学思维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时时刻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活动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质量等。因此,基于开放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从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则出发,变传统教学空间单调、刻板、固定的排排座的形式为马蹄型、梅花型、四方形、单圆型、双圆型等多种便于交流的开放空间形式,使课堂布置充分体现生活化、人性化的气息。

例如,教学“填条件”这类内容时,采用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教师可将座位编排成梅花型,以小组长为中心,小组成员团团围坐,在小组长的分工下,组员通力合作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另外,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需要,带领小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在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接触中,增强感性认识,实现自我发展。

三、贯通教学内容

将数学学科内容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生活,收集数学课程资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数学知识、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科之间的贯通融合。

1、新旧知识点的贯通。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先行知识是后继知识的基础,后继知识是先行知识的补充和发展。把握知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与相邻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明确所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有利于形成知识的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益。因此,教师在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来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

例如,为了复习“数的整除”概念,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性的操作题:按一定的标准将10个数(1、2、4、5、11、9、15、

30、51、71)分成若干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唯一,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按自己的思路自觉地比较和整理,教师再引导学生加以归纳,也就理清了知识的脉络结构。

2、学科之间的交叉。数学学科不是孤立封闭的。语文、自然、思品等学科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教师应从这些学科当中搜集素材,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既开阔了眼界,又学会了学以致用,达到了全面育人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不妨依据个人兴趣将其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都记录下来,并尝试着把它们编成数学题,和同学们交流。

例如,思品课中的“一个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屈原给每个考生发的100粒稻种中只有3粒是能生长发芽的,其余97粒都是煮熟的、不可能发芽的稻种,最后只有昭汉一人“像灿烂的稻种一样诚实”。此故事可以改编成求发芽率的题,求出发芽率只有3%。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活用了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认识到了诚实品质的可贵。

3、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学习了利率计算后,可以让学生为自家的存款计算本息;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以后,可以要求学生将家庭每个月内的水电费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加以分析。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其真正懂得学习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精心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除常用的教学方法外,笔者以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

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在讲授完知识点并做过练习后,教师可设计一个领奖品游戏。奖品有气球、铅笔、本子等,学生可以上台任领,但必须用当堂所学知识描述说明,如“我拿走的是某类奖品中的几分之几”“是全部奖品的几分之几”“我领走了剩下铅笔的三分之一,它占原来铅笔总数的八分之一”等。这样,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训练了思维的灵敏性。

2、辩论教学法。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某班男生比女生多八分之一,则女生比男生少八分之一”,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错误推理。教师可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加以辩论,说服对方。在这种开放的情境下,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争辩中深化了认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作教学法。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开放式情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过程,共享成功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升、毫升”时,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而是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100毫升的水倒进1升的量筒里,看能倒几次?通过操作活动来自己发现进率是多少。由于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们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于是学生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做记录。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总之,封闭导致僵化,开放产生活力。只有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高。

篇5:小学几何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几何初步知识”更名为“空间与图形”,对小学几何教学的教育价值、目标与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几何教学的改革一直是世界数学教学关注的焦点,其核心是对欧几里得几何的处理问题。从“新数学”运动到各国面向新世纪数学课程改革中对欧氏体系的淡化处理,都说明了欧氏几何已不再被认为是适合儿童认识我们所处空间的唯一模型。顺应时代的发展,《数学课程准标》提出“让孩子们在探索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成为儿童学习该领域的重要学习目标,并由此衍生出了丰富的学习内容。那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既能较好地落实“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谈小学生几何学习的策略

溧阳市绸缪中心小学

石夏

从“新数学”运动到世界各国面向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都说明了欧几里得几何已经不再被认为是适合小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空间的唯一模型。顺应时代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们在探索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存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也就是小学几何知识学习的领域提出了时代的要求,但其多元的教育价值、目标,多样的学习内容会使我们教师感到千头万绪,难以把握,容易在教学中顾此失彼。那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既能较好地落实小学几何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道与技能,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篇6: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孩子阅读和写作知识的培养,现在我想简单说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用到的策略和方法。

阅读知识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今的阅读教学呢?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

三是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四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五是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写作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四)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篇7: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逐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逐步吸取新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各个学校得到推广,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推崇,本文将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各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深入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26-01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推行新课程理念需要相关教师改进原来的教学手段,在原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革新,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当前教学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老师也应该主动行动起来,该变自己及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同时也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的气氛,特是能够让学生有一种体验到其中的氛围,从而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成果的不断提高。

1.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情感调动

在课堂上,如果要充分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优点与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学习本门课程所带来的兴趣。在学生的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重点就是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起到一种启蒙教育的作用,不仅要使学生对于基本的美术知识,比如色彩、构图以及景点的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还要培养起学生对待事物的一种基本的审美观。在这期间的美术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对所学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增强对事物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不能仅仅只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拓展,增加教学方式,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培养审美能力。

要使课堂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灵活,教师就要主动强化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评价颜色、构图,从而有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比方说,在教授色彩知识时,红、蓝、黄是所有颜色的三原色,是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也是整个美术学习的重点。针对该部分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颜色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可以在众多颜色中找出来,家这三种颜色进行随机的混合,从而学会了自由调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三原色进行不同程度的搭配,可以产生出多种不同的颜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认识橙、绿、紫三间色,最后对所学到的知识做较为系统的总结归纳。另外,教师也应该指引学生自我发挥,大胆地使用各种调料进行调色,并且学会针对不同的作品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创作,将学生带入一个缤纷多彩的美术世界,让他们感知美术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美术课,让美术课堂更加有气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实践中可以运用得非常灵活,也可以充分体现出美术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项目,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实践中加强对三原色与三间色的理解。

2.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不仅在美术课程上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在其他各种教学活动同样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到其中,对其他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懂事,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无法在一个安静固定的环境中长时间学习新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是比较困难的。此外,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都应该以服务课堂为主,为课堂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被广大学生接受,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进去,加深对相关知识理论的掌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老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目前小学生对动画片有着一种天然的爱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这点出发,利用学生的业余爱好引导他们将业余爱好运用到学习中去,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教学感受。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动画片,在上课期间将这些动画片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并以此来作为对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和辅助,这些做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够为课堂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给学生看,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参照动画里的剧情自编自导,并一起将其表演出来,这些措施都可以引导学生对喜羊羊、灰太狼等经典心像的思考,思考它们的动物习性,并且能够对这些动物形象进行简单的美术绘画创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根据自己对动画人物以及剧情的了解,创作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形象。这一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获得成就。

3.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实践的强化

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以利用,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加强运用。随着现在小学美术课程的逐步推广覆盖,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美术素养,这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全面发展与构建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生活,接近实物,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要求他们自己选题进行主题创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加体验。老师应该启发学生去思考,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与审美观。

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生画苹果时,要求学生用手接触苹果,感知苹果的外观特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苹果,形成不同的感受,然后再让进行绘画,提高对其的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也可以多开展一些竞赛,用奖励的方式去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待不同的事物要考虑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出自己对它的印象。对于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发展。

4.结语

综合以上描述,在新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上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水平。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应用到体验式教学,教师要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53-54

[2]徐江红.协同教学:谈小学美术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关于小学美术协同教学的探究[J].黄河之声,2015,(9):113-113

篇8: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课策略

1.活动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

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然后站在理性的高度指导实践, 其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周而复始, 形成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教学的认识过程看, 活动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直接经验, 这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学科教学, 则是让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基础上, 借助书本知识, 通过概念和推理, 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 表现为理性认识。活动课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 也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活动课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获得直接经验的条件,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感受, 亲手制作, 反复思考、探索, 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他们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从而增强了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的安排是上好活动课的保证

(1) 研究学科教材内容, 把握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 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 强化教学重点。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把握教材中的主线, 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着手, 对一些课程单元进行安排, 调整确定活动课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如:五年级基础绘画主要是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理解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进而提高对立体物的表现力。由于他们的认识刚从二维空间转化过来, 进入到三维空间有一定的困难。增强学生三维空间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有利于掌握基本技法。

(2) 安排好教学时间, 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将教材中非主要内容压缩, 增加了活动课内容, 或者将教材内容直接改为活动课内容, 可以保证活动教学的时间。根据学科课程计划的安排, 我们还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活动课计划, 把它安排在一些单元之中, 在活动课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活动课自然地穿插在整个教学课程计划之中, 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3.挖掘教学内容, 丰富活动课教学内容

(1) 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于活动课教学之中, 组织学生创作活动。在小学美术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可以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 我们利用活动课教学, 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以美育人的功能, 在上《戏剧脸谱》一课时, 我在处理教材时, 突出“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

(2) 向其他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可以利用, 像童话故事、古诗词、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文章等。

(3) 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资源,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比如春天来临, 我们带着学生到公园去“找春天”,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观察、触摸、聆听、欣赏, 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之后, 引导学生创作《我心中的春天》, 他们画的内容, 更具想象力, 形象更丰富多彩。

4.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让学生充分展示创造才华

(1) 实施民主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活动课教学中, 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起作用, 就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承认他们创造价值的存在。在教学中, 教师的位置如同学生的“大朋友”“孩子头”, 领着他们探索, 启发他们思考, 指导他们实践,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 都要给予大力表扬,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和广大同学一样,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不愿思考为积极思考。只有在这种民主的环境中, 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像火一样迸发出来。

(2) 大胆放手, 给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教学中, 让学生有所创造, 就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摆脱束缚, 不受别人影响, 有自己的想法, 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思考、创新。对他们与别人不同的创作要给予鼓励和引导, 使他们的想法更加成熟, 绘制得更加完美。为了展示学生的才华, 我们还在活动课中搞点小竞赛, 在校园里定期举办校园画展、优秀作业展, 举行全校性的现场绘画活动, 开设艺术墙, 组织学生布置学校环境, 让学生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

篇9: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策略

一、实施同课异策,鼓励个性发展

由于每个人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特点与行为存在差异,学生在气质、能力、兴趣、动机、理想等方面存在不同,所以传统教学中千篇一律的教案和教学传授形式已经不太符合现阶段的素质教育需求。基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美术教学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特长与优势。实施同课异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体展开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实现创造活动。

例如在《鞋子的联想》一课中,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应该鼓励他们一对一帮助一些设计能力差的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全体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创新设计与绘画。采取不同的教学与评价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科学实施教学策略,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实现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二、打造宽松氛围,激发创作兴趣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在实施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以积极、乐观、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灵活变换教师角色,设计开放教学方案,给学生心灵、情感与行动上的自由,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互助提升,在自主操作与亲身感受的过程中,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笔的世界”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时,为提升学生绘画能力、设计能力与想象力,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活动,上好创意课程。由每小组4人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笔的特点以及它的作用,从笔的外衣装饰、笔的设计、笔身的凹凸、笔的作用、握笔处的设计、笔的独特功能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并以快乐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展开最常用工具——笔”的创意设计。

三、运用传媒辅助,提升感官体验

教育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材料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意产生都需要视觉感受来完成,线条、形象、色彩、质感、肌理、空间都表现出视觉直观性。因此,借助传媒的运用,丰富直观感受,拓展教学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学传媒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中音频、视频的直观性,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创意空间。

例如:学习“凝固的音乐——建筑”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关于建筑的纪录片,并通过文字、图片与音乐的形式,展示出世界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体,如印度泰姬陵、法国里昂国际机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等。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心目中最美的建筑”,以及在旅游过程中见到过的具有人类艺术魅力的瑰宝,并通过绘画勾勒出自己的作品。在多媒体画面中想象、联想和创作,能极大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四、丰富教学形式,强化综合能力

为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应该扩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户外、在生活中、在身边发现艺术的美。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创意竞赛、户外写生、黑板报作品展示、电子美术作品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等,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创新思维,加强师生、生生良好互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并使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实践探究、互助合作,实现美术教学三维课程目标。

通过实施同课异策、打造宽松氛围、运用传媒辅助、丰富教学形式等创意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打造创意思维空间,鼓励小学生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综合实践、交流合作、互助探究,围绕美术主题,展开构思、想象、绘画与对比,从而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开放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观察身边的生活、周围的世界,鼓励学生自我感受、体验与反思,由此提高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

上一篇:介绍我的房间初中英语作文下一篇: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