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以贵州大学为例

2022-09-12

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的出台更是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先后出台的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 对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2017年9月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43号) , 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 丰富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 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一、贵州大学辅导员专业化, 职业化队伍建设情况

(一)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出台了《贵州大学辅导员工作职责》、《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细则》这一系列文件的实施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 明确了辅导员的各项工作体系、发展方向和职业道路等内容。

同时, 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 制定了《贵州大学学生辅导员考评办法》、《贵州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定, 进一步健全了辅导员考核、待遇、奖励的制度, 并且利用与浙江大学帮扶的契机为辅导员设立定向博士研究生, 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二) 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做好配备和选聘工作

根据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路, 学校现在编辅导员有120余人, 平均年龄33.4岁, 基本上按照生师生比1:200设置本科生辅导员岗位。学校辅导员补充办法采取公开招聘方式进行, 由人事处牵头, 纪委监督, 学生工作部组织实施。

近年来, 学校每年从符合推免条件的应届本科生中选聘15人左右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一年从事辅导员工作, 工作期满后学校不再与其签订聘任合同, 转为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研究生在读期间可根据学院工作需要继续担任兼职辅导员。

(三) 明确辅导员工作任务, 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

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 一是推进“纯风计划”, 其核心是抓好“六抓六促”工作:

一是抓目标促重点, 二是抓规范促行为, 三是抓课堂促学习, 四是抓班风促学风, 五是抓考风促纪律, 六是抓活动促信心。

努力践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 培养完美人格, 提高能力素质, 潜润于心, 担当于行。通过主题教育活动, 以党风带校风、促教风、领学风, 不断形成“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氛围。二是推动辅导员“三进”工作。“三进”指辅导员“进网络, 进课堂, 进宿舍”。

学校要求辅导员“进网络”并成为网络导师, 带领学生干部在网络阵地上“发声”, 占领宣传的制高点, 把握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动向, 帮助他们提高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 科学应对网络文化中非理性的现象和倾向, 提高他们在网络话语中的自我主导能力。

提倡辅导员进课堂, 了解学生的学风状况, 比如学生的到课情况、听课状态、师生互动情况、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 加强学风建设。

辅导员“进宿舍”的重点是贴近学生, 了解学生生活和学生上的困难与问题, 与学生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加强培训培养, 进一步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

学校为了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会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例如组织新聘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 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生工作实务、资助工作、就业工作等, 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 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 了解业务;对于已经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 学校也努力创造条件, 通过学习方式创新, 学习环境创新的方法组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工程”、“辅导员沙龙”、“专家专题讲座”等方式来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学校利用与浙江大学等名校帮扶的契机, 选拔想干事, 能干事的年轻辅导员到名校挂职锻炼, 开阔视野。

近几年学校举办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 对进一步提高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引导广大辅导员坚定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岗位, 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其中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辅导员, 在省赛和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 展现出贵州大学辅导员的风采。

(五) 统筹规划, 打通辅导员发展序列, 明确发展方向

学校实行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结合的方式, 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选定路线, 设立了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 (副书记) 、正处级, 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由学校党委统一选拔、任用和管理。

同时还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序列, 成立了专门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评聘分开、单定标准、单独评审, 对应职称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 对获“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或“贵州省优秀辅导员”或“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以上表彰的给予职称政策上的倾斜, 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六) 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 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一是明确了辅导员管理体制,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建立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招生就业处等主要职能部门为主实施, 组织部、人事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辅导员管理体制。

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资助管理中心、招生就业处代表学校主要负责学生辅导员的管理、考核、奖惩等工作, 组织部、人事部主要负责做好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定编、定岗、职数确定和职级晋升等工作。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完善了《贵州大学辅导员考评办法》, 将辅导员考评纳入全校教职工考核体系, 通过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对辅导员带学生数量、学生满意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学生指导及教学情况、学术研究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

具体工作考核采用三级量化考核的方式, 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

个人自评为10分、院级考核为70分 (其中学生评议20分, 教师评议20分, 学院评议30分) 、校级考核为20分。

具体考核办法有辅导员自评, 向分管领导述职, 召开学生座谈会, 开展学生测评。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设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培育辅导员领军人物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有效载体, 是孵化辅导员名师的摇篮。学校应该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评估办法、考核机制, 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

设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首先要根据辅导员的特点、研究方向、职业能力要求建立准入机制, 保障工作室具备专业化的发展条件, 在人员结构上形成人才梯队, 骨干形成团队, 专家为核心的格局。

其次完善资源配置, 学校在经费保障、场地建设、培训考察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最后名师工作室可以根据研究的方向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学生发展指导团队、大学生事务管理团队、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团队等, 工作室的工作内容要具备特色性、可行性和示范性, 逐渐形成品牌特色并凝练成工作案例, 发挥示范效应, 从而弥补和增强学校学生工作薄弱节。

(二) 优化高校辅导员专业胜任力要素

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有四个转变: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灌输式教育向互动型教育转变、包办式管理向民主参与型管理转变、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关怀型服务转变, 面对管理方式的转变, 高校辅导员也要优化专业胜任力:

一是要提升思想引领的时效性。面对互联网+的时代, 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灵敏度, 保持对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一些社会舆论的网络传播, 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要强行的打压, 要在提高自身理论认知基础上, 引导学生, 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接受。

二是提高文化育人的创造力。2011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大学文化书院“读书会”时指出, 中华文明是一个没有断流的文明, 我们应该传承她并发扬光大,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各种文化交流、交融、冲突, 尽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大学生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 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当下校园也充斥着各种非主流文化, 辅导员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力量, 要充分开发、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引导学生讲文明, 树新风。

(三) 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项目培育

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与辅导员专业化紧密相连, 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化进程的必要要求, 学校要利用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创建辅导员开放式学术平台, 为辅导员科研能力提供体制保障,

围绕着《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提出的九个方面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3]。

辅导员根据从事的工作内容、研究方向, 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需求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学校还应出台相应的辅导员科研奖励办法, 对辅导员发表的论文、课题、调研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 重点培育一批高校辅导员精品教育教学工作项目, 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打造一支工作能干又能做学问的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四) 积极支持辅导员的实践锻炼

2013年教思政下发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通知》,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的组成部分, 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人, 重视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实践锻炼, 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4]。

现在的年轻辅导员多数是刚出校门又进校园, 缺少对国情民情的了解, 缺少社会实际生活的锻炼, 在社会实践方面显得缺乏,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辅导员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 将有一定潜质的年轻辅导员安排到困难岗位、关键岗位上锻炼, 使他们更广泛地接触工作, 开阔眼界, 将基层锻炼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培养后备干部的有效手段坚持抓下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 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纽带, 是学生成长, 成才的导师, 在高校的工作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以贵州大学为例, 提出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职业化培养的路径和保障机制, 以期对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43号令)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2017, 9-29.

[2] 刘丽莉, 赵正一.论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培育--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4) :151-156.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xxgk_167113.html, 2014, 3-25.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17/201312/161007.html, 2013, 12-16.

上一篇:浅析铁路客运专线箱梁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