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生行业发展

2022-08-01

第一篇:xx市医生行业发展

XX市网吧行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XX网吧行业协会。英文名称:XX Internet Cafe Association,缩写SSWBXH

第二条本团体由XX市注册登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XX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第三条本会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行业经营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发挥政府联系会员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行业内通过提供信息、咨询、交流、调研、培训、沟通等方式,实现行业自我管理、服务社会、规模经营、团结协作、交流经验、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起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

第四条本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石XX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协会的驻所:XX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协会业务范围:

1、开展对本行业基础资料的全面调查,建立行业档案库;积极参与本行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并根据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及时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调整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开展诚信经营,提倡公平竞争,进行价格协调,解决价格纷争,加强行业团结,依法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维护网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行业自律。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363号令)为准则,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方针,组织会员自查、互查、自律,做到依法经营、健康经营,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

4、开展行业内职业道德教育和组织技术培训交流。举办各种形式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会、技术培训班等,开展文明教育,提倡优质服务,加强科学管理,为创造良好经营环境、为提高行业经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

5、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和消防知识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活动。

6、加强与同行业和各行业间的协作和交流。

7、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协助组织思明区域内网吧发展总体规划,并

积极承接、完成各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本协会的会员设单位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协会的会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本协会的章程。

2、有加入本协会的意愿。

3、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注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经营稳定,信誉较好。

4、部分网络、电脑、数字娱乐(即卡通动漫)经营单位。

第九条 会员的入会程序是:

1、提交入会申请书。

2、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3、由常务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授权办公室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本协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参加本协会组织的活动。

3、获得本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4、对协会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监督权。

5、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执行协会的决议。

2、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

3、完成协会交办的工作。

4、按规定交纳会费。

5、向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会员如退会,应书面通知理事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章程或行业自律公约规定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按行规处罚。会员如有严重违法经营行为,被吊销许可经营资格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其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选举和罢免理事。

3、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决定终止事宜。

5、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1、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2、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3、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4、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5、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6、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7、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聘任。

8、领导本协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9、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10、决定对会员单位或个人的表彰、奖励、处罚。

11、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

间行使第十八条第

一、

三、

五、

六、

七、

八、

九、十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本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为会长。会长不在时,由副会长主持会长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纪要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2、在本业务领域内有一定影响。

3、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60周岁。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5、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6、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5年。任期最长原则上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担任。

第二十七条 本协会由会长担任法人代表人。本协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民间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协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1、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2、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3、代表本协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4、会长因故不能履行职权时,可委托副会长代行其职权。

第二十九条 本协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2、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3、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

理事会决定。

4、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5、秘书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由副秘书长代行其职权。

6、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

1、会费;

第三十一条 本协会按照会员大会通过的收费标准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二条 本协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三条 本协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四条 本协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财务会计,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五条 本协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基于国家拨款或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本协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 本协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条 本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条 对本协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审议。

第四十条 本协会修改的章程在会员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协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二条 本协会终止动议需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三条 本协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 本协议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五条 本协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协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经2011年05月24日会员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协会的理事会。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二篇:xx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与矛盾并存的重要时期,是以科技为驱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的各项部署和重点任务,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明确未来五年科技工作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正确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基础平台日益健全。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并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1、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共开发科技项目94个,其中国家高科技项目8个,市级科技项目52个。荣获沈阳市级以科技奖励项目23个,获得奖励和扶

1 持资金1300万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项目85个。这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转化,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这些项目正在形成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42%提高到48%。

2、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能力明业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积极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同时,加大科技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能力的迅速提升,奠定的坚实基础。

重点推广了玉米新品种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综合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玉米节本增效、林果改良嫁接、复种综合开发等60项综合配套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水稻、玉米、蔬菜、畜禽新品种380个,提高了我市农业科技含量和覆盖率,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瓜果良种覆盖率达100%,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的加快,提高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率,涌现了以“梁山西瓜、胡台清水大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科技示范乡镇(村)、试验示范基地,使我市的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和“产业化”方面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为我市工业的高新技术发展打造了“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研制和开发了以沈新自控厂工业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天维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电力变压器为代表的2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带动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包装、机电产品、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拉动了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和产业化,使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发展壮大,东新药业等14家企业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绿洲制药被国家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4、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总体素质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深化科技人才制度改革,打造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平台,全市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专用技术人才21000人,为“十五”期间的2倍,有经营管理人才8200人,技工人才60000人。农村从事科技实用人才已达65000人,比“十五”期间翻一番多。

特别是全市科技三级培训体系的形成,“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沈阳科技讲师团、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等重

3 要培训平台”功能发挥,科技人才总体素质显著提高。

5、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总体框架机构初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积极推进科技能力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制度创新,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奠定了科技创新条件基础。以整合本地科技资源为基础,以提升大专院校、科研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为推进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和载体作用。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乡镇区域技术推广站为依托的三级科技推广体系;以科技特派员,青年农民研修班联谊会、科技示范学会、科技经纪人示范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服务组织,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主要经验

回顾过去,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发展总体格局,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主要有:

1、加强领导,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优良环境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领导为关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建设科技先进市(县)列为三大宏伟目标之一。并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及时解决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

4 全市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市政府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科技发展中重大问题,完善了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评价制度,把科技发展目标列入了重要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把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优良环境,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意见》、《xx市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行特派员制度的意见》、《xx市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设施农业工作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调动了方方面面科技创新积极性,形成了全市抓科技的合力。

2、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

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整合当地科技资源,以工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全市各领域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

在工业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骨干企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进一步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引领作用。

在农业领域,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的科技创

5 新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并在良种选育,早作农业,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并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在全市科技创新中,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扶持全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保障科技成果的扩散和产业化。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完善多元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并努力完成农村三级培训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力地支撑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

3、充分发挥科技工作新机制、新模式的积极示范效应。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为主线,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科技工作新模式和新机制,并发挥出积极示范效应。在工业领域:有前当堡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科技含量,带动全镇30多家电光源企业发展,形成科技产业化的新模式;有xx工业园区加强中医药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动中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在农业领域:有大民屯镇、前当堡镇培育现代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市场科技含量和现代服务业水平,形成产业化的新模式。有柳河沟、卢屯、大喇嘛等

6 乡镇,创建了“聘一位专家”,办一个培训基地,建一个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科技产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这些科技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有力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为科技创新产业化,发挥了积极示范效应。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引领和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地方,主要表现在:科技体制变革依然滞后,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不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农业科技储备能力仍然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主体数量仍然较少;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科技明显不足,科技投入主体和方式比较单一;科技人员专业结构和科技意识、素质还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二、形势与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与运行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市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增,投资拉动的政策

7 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粮食总产持续增加;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工业经济纸速运行,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仍然存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日益加大,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现;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发展,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第一,亟需攻克一批共性技术,推进一批重大专项,带动技术创新和区域生产力跨越。特别是围绕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新领域,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培育具有带动全局战略性新技术产业。

第二,亟需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提升我市工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围绕我市的电光源、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亟需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名优特产品,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一批工业纳税大户,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亟需加快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需围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林渔动植物育种工程”、“农产品精细加工”、“绿化经济强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8 第四,亟需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为全市科技创新奠定体制基础,科技条件基础、科技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要准确把握科技工作面临外部形势与内部趋势,不断提升挑战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十二五”科学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科技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全面启动《纲要》的各项部署和重点任务,切实加强与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部署的衔接,明确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自主创新作为主线,将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作为战略突破点,大幅度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为实

9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总体思路:

以推进“四个一批”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突破约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超前部署前沿技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一批重大专项,带动技术创新和区域生产力的跨越。

②突破制约我市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推进一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③突破限制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研发和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成果,并迅速形成产业化。

④突破不利于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发展的环境制约。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一批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通过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全面提升面向经济重大需求解决瓶颈制约能力;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并迅速形成产业化。为完成xx“十二五”国民

10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十二五”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需要处理好的一些重大关系,坚持“六个统筹”的基本原则

①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把加快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杠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统筹科技创新全过程。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和扩散,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

③统筹项目、人才、科技示范基地安排。按照突出重点,全面兼顾的原则,实现从技术突破的单一指标向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综合目标转变,促进项目、人才、基地有机结合。

④统筹安排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重点支持工业、农业等方面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要重点支持社会公益性事业和改善民生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⑤统筹区域科技发展。

根据分类指导,重点部署的原则。优化科技资源布局,促进市(县)、乡(镇)科技力量有机结合,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⑥统筹科技资源,大力发展和支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

11 大需求的能源、资源、环境领域的关健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

3、发展目标

根据《纲要》确定的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科学技术发展布局,力争在工业、农业、建筑、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48%,提高到60%以上,使我市成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大市(县),跨入全国科技发展先进市(县)的行列。

根据“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目标,要奠定三方面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为建设科技创新大市(县)奠定科技体制基础。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加快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系统。争取国家、省、市立项的各类科技项目达到100项以上,组织实施科技试验、示范、科技攻关、成果推广、新产品试验鉴定等本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要达到200项以上。大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要达到100%;养殖业主要品种良种覆盖面,达到100%。

12 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现在的1家扩展到5家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由现在的120家,扩展到300家以上,形成20个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基本建成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基地设施和条件平台,为建设科技创新大市奠定科技条件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和地方区域领先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科研基地,形成比较完善的共享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建设科技创新大市(县)奠定科技人才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由“十一五”期间的17500人,扩大到30000人以上。

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全面科学素质。劳动者接受科普培训面达到90%以上。

四、重点任务

根据xx“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市科技工作重点在“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和加强科技能力创新与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部署。

1、瞄准战略目标,实施重大专项。

要站在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的高度,遵循世界经济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并组织实施一批专项,开发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战略产品

13 技术系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持续发展。

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宗旨,围绕我市工业的新药创制,绿色照明的开发,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业节能技术推广与开发,信息产业的核心电子器件的开发,石油化工产业的节能改造,农业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产品精细加工,畜禽水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新型肥料研制与高效施用技术等传统产业升级领域,积极组织实施;围绕能源、环保,循环经济、信息、现代服务业、建康等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领域,积极组织实施。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进行科技立项,得到科技扶持资金支持。

2、面向紧迫需求,推广和开发关健技术。

立足于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把农业、能源、环境、信息、健康等领域重大技术开发和推广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公益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支柱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和应用,不断提高我市主要行业和产业的自主研发和推广能力。

优先发展能源、资源等环境保护技术

坚持节能优行,努力推进能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发展以沼气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能源利用

14 技术,推进以国家10大节能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节能新技术,推进以新建筑材料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攻克节能关键技术,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为完成“十二五”期间我市节能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加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模式,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关健技术应用及示范,为我市生态市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撑。

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共性关健技术,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提升和全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3、加快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两个层面,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重点抓好研发、转化、示范、孵化和投入支撑等方面工作,按照“高新技术引领、常规技术升级、产业领域扩展、工农城乡互动”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推进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广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其单产能力。努力实现种子加工等种苗生产工厂化。开发和推广粮食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粮食产后储运减损增效

15 等关键技术。

二是推进以培养优质多抗高产农林动植物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三是推进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重点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量大面广的农产品,开发农产品精细加工新技术,新工艺。

四是推进奶业关健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奶牛生态养殖模式。

五是推进“绝色经济强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新技术、新品种,突破林业生态建设关健技术瓶颈,建立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先进实用技术体系。

六是推进农业机械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机具配套使用率。围绕设施农业,示范推广阳光温室、滴灌等先进技术。

4、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为核心,大幅度提高我市工业竞争力。

以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促进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技术密集型、集约经营型转变,为实现我市工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休,科技投入主体和创新成果

16 应用的主体。引导企业完善科研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以高等院校、科技院所为技术信托的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 围绕我市的电光源、配套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推进以电子信息技术、节能增效、新产品、新工艺推广等方面改造,推广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重大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名、优、特产品,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一批工业纳税大户。

三是要努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按着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模式、引进、嫁接、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一批新兴科技领域,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利用胡台工业园区,xx工业园区高新企业集聚功能,发挥沈阳市政府高新产业带政策导向作用,发展一批现代包装业、电光源、中医药、石油化工、林浆纸、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引领xx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加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其健康发展。特别要帮助解决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休。

5、建立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科技服务平台

17 以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为主线,共享为核心,按项目、基地、人才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利用,为推进全社会创新活动提供稳定支撑。

(1)构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加大对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构建科技领先实验室,提高运行和管理水平。打造基本覆盖我市主要行业和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中小企业和农村。

(2)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平台

在完成全市12个农技科技推广站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市优势产业布局,在其它乡镇也要推进乡镇级科技服务台建设。建立乡镇农机推广站,为科技创新和推广提供有力保障。

(3)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农民研修班学员联谊会”、科技特派员、科技讲师团在科技服务中中坚和先导作用,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4)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推动与市调节相合原则,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服务为重点,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参

18 与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活动中。

6、突出企业主体,全民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坚持“明确定位、优化结构、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创造引导、政策激励,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工业新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工业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和重点农式企业,引导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构,配备必要工程实验室。支持形成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紧密围绕本市工业、农业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体系,带动形成一批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要完成100户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同时要完成农业20个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7、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环境。形成一支与地方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

19 伍。

要充分发挥职业高中、“沈阳青年上大学”、“沈阳科技农民讲师团”等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鼓励更多的青年上大学进行深造。要加大对企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的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科技人才到民营企业、贫困地区工作,引导更多区域外科技人才参与xx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对科学普及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三农博览园”为代表的三个沈阳市级科普基地功能,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农广校和农村科技星火学校、科技培训基地在科普活动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五、保障措施

围绕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制定各项保证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评价制度,把科技目标考核列入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市科技领导小组在在科技发展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地方、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市抓科技工作的合力。

2、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确保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在此基础上,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制定积极措施,引导地方和行业部门及全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向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特别要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法人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和用好用活国家科技三项费用,发挥好它在科技资金投入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3、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

要深入落实、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关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税前抵扣力度,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标准对我市重要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作用,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编制必须撑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共建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完善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21 推动形成以我为主的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制定,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5、建立新型的科技合作机制

“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合作工作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为核心,凝练合作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合作层次,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互利互赢、为我所用、支持创新” 的合作机制。完善科技合作计划体系,打造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拓展合作渠道,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发挥主体作用的合作格局。

6、建立有效的“xx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机制 根据“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制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推进实施计划,并加强对推进实施计划的协调、分类指导、技术预测、评估监督、动态调整等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十二五”科技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22

第三篇: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8月16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精神,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6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的各

类市场主体总数6.7万户,累计注册资本148.25亿,其中内资企业174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私营企业353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总量的5%;个体工商户6.08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农民合作社1231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

总量增长迅猛,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9.7亿元、实现税收7.2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44.15亿元和4.1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全市税收总额的37.27%和41%。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到46户。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安排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力量。

新上项目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

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一大批民营项目。特别是2008年到2011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562个、建成投产471个,完成投资21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291项,建成投产98项,完成投资138.2亿元。XX药业、XX铝业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抓住金融危机期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投资成本较低的机遇,新上了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对拉动和保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

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围绕打造“中国X都”、“中国X都”,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引领、项目带动”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将全市开发区进行整合,建设完成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工业集中区,总面积在115.2平方公里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入驻集聚发展。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政

策引导,支持鼓励一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进区入园,使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断得到提高,有效地带动了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开始将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品牌效应上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和研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涌现了一批科技型企业,2007年以来,我市XX药业、XX制药、XX花卉等三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XX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XX制药、XX药业、XX公司等5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药业等10户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XX名牌”称号,有40多个商标被评为XX省著名商标,XX药业公司的“XX”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领域获得科技进步奖的生力军。

吸纳就业突出,社会贡献显著。近

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2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为全市“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市普遍实行了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地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项目113个,联系领导定期深入企业,听取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11年,帮助解决了包括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担保、周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43个,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 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促进发展。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

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1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预算递增安排5500万元,其中30%用于对企业的水价补贴、融资担保公司奖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等;从2012年起,设立XX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贴息的方式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补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和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我市优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战危机、度难关的典型经验,大大增强了全市中小企业战胜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 坚持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转移产业。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领导招商、专业小分队驻地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特别是去年以来,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紧紧围绕马铃薯产业、中医药、铝产业、矿产建材、新能源、装备制造、盐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招商,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工基地。引进了XX集团、XX药业、XX藏药、XX药业、XX水泥、XX塑胶等非公有制企业,新建和竣工了一批重大民营项目,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扶持融资担保行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近年来,XX市加大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引导,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担保机构数量和担保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去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担保机构7家,新增注册资本2.7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

总额达5.4亿元,从业人员160多人。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金额达9.9亿元,其中: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2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贷款担保5.2亿元,为养牛农户贷款担保501万元,各类在保责任余额合计17.8亿元。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杠杆效应非常明显,在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提供服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服务企业为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扶持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产品监测、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在技术、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截止目前,申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市级示范平台15家,其中XX有限公司被推荐为国

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市县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现有创业载体资源,鼓励支持利用闲置的厂房、场地以及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品交易市场等,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审批代理、开业指导等综合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8家。三是建立健全银企对接机制。通过联合市内商业银行、担保公司,通过举办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供需对接会、项目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政策培训会等,增强小微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和认知,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2012年上半年协调20户企业与市内商业银行成功签订了21项贷款协议,为企业融资2.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体实力不强。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工商户占到90%,私营企业仅占不到10%,存在“小、散、低、弱”问题。而且个体私营企业大多分布于传统产业,经营领域不宽、层次不高,结构单一。从目前XX市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中医药、淀粉加工和铝产业优势正在形成以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创新意识不高。仍有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创新观念滞后,小富即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经商办厂子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开拓进取的胆量和勇气,抓不住市场机遇,即使办起厂子,也往往做得不大、不强。部分企业对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不少企业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金融行业贷款门槛高,审批环节多,加之近年来商业

银行“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信贷政策,使得贷款审批权向上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信誉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企信贷矛盾。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人才支撑欠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营决策主要凭经验,管理靠家族成员或亲情关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难以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模方向发展。 服务效率不高。虽然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不少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弹簧门”、“玻璃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处于关键阶

段。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完善园区功能、培育产业集群、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开展富民兴陇、全民创业等行动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非公经济。力争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突破性增长。到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全力抓好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保稳定、促增长”的经济政策以及鼓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前景好、潜

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围绕《XX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引导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难题招标、技术支撑、人才培育、信息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推介等方式实现产学研联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优势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四是用好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对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产品给予重点支持。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逐步对现有担保机构进行增资和整合,引导整合成立一批资金规模大、合作银行多、管理制度完善的担保机构。二是成立行业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担保机构在业务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开展业务,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支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信用担保体系规范良性发展。

全力做好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在全市范围内,从“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

大、吸纳用工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中选定100家营业收入有望超亿元的骨干企业,作为市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在政策、环境、专项资金、上市、融资、人才及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综合运用重大项目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协调企业运行中的煤、电、油、运、气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运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精减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检查审批制、收费项目及标准申报公示制,限制部门收费和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实行企业评部门、群众评干部的考评制度,推行领导与企业家定期座谈、部门与企业定期联席等制度,抓好对部门落实政策规定和公开承诺的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政府

部门执行力。三是大力宣传全民创业、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及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好政策,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尽快召开全市非有制经济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高成长性民营企业,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组建并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第四篇:xx市汽车服务行业协会自律公约

为保障xxx市汽车服务市场的稳定发展,建立良好的汽车服务行业诚信自律机制,规范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xx省xxx市汽车服务行业协会全体会员单位达成行业自律公约,具体条款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共同维护本地区汽车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自觉接受协会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领导,严格遵守协会章程,依法维护协会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履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完成协会的各项任务。

三、牢固树立“质量第

一、用户至上”观念,树立良好的行业及企业形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切实保证优质服务和技术质量保障。

四、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应按规定予以公示,坚决杜绝欺诈行为,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会员单位应按规定悬挂由协会统一监制的会员单位标牌,并提供监督电话。

五、加强会员单位之间团结与协作,增强信息沟通与人员、技术、设备物资等交流,努力达到互惠互利、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使之真正形成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维修企业和配件经销企业要紧密配合,坚持做到采购、经销渠道正规化,共同抵制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净化汽车服务行业市场。

七、会员单位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坚决反对非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不得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不得以恶意压价、低价竞销以及通过回扣、行贿等手段获取市场份额。

八、诚实守信、文明经商,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严禁以虚假广告宣传自身品牌,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来损坏、抵毁他人名誉和利益。

九、会员单位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认真做到定岗定编、持证上岗,同时对所属人员要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并严格履行实施。

十、未经会员单位之间协商同意,不得接收、聘用他方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

十一、会员单位应及时将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证、劳动合同及人员变动等相关资料如实报送协会,以备协会内部查询监督。

十二、为保障自律公约实施,各会员单位向协会交纳自律保证金伍仟元。

十三、本协会及上级主管部门对自律公约实施监管,各会员单位应加强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十四、会员单位之间发生各种争议时,应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态度解决,必要时可向本协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处理。

十五、对违反自律公约的行为,一经发现或举报核实,协会将予以内部通报、扣除保证金、新闻媒体曝光或取消会员资格,情节严重者交有关部门查处。

十六、本公约自全体会员单位签字之日起生效,协会在生效之日起三十天内向社会公布。如需修改,按协会组织章程程序办理。

协会举报电话:xxxx—xxxxxxx联系人:xxx

二〇〇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会员单位:(略)

第五篇:XX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市鼓励展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XX市展会管理办法》、《XX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的XX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专项用于鼓励我市展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

本细则所指的“展”:即“展览”,是指主办单位通过招展方式引入参展商,在固定场所以及一定期限内,通过物品、技术或者服务的展示,进行产品、服务贸易和信息、技术交流的商业性活动。

本细则所指的“会”:即“会议”,是指在固定场所及一定的时间内召开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或者具有展销会性质的研讨会、订货会等活动。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申报、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的制度。

第二章 展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途为:

(一)展会资助

对在我市成功举办国际性、国家级或者区域性(含省级,下同)展会的举办者进行资助。

(二)展会招揽奖励

对在我市成功举办国际性、国家级展会的招揽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奖励。

(三)用于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展会宣传、项目申办等展会基础性、保障性公共支出。

1、展会宣传:用于我市展会活动的推广费用以及其它展会宣传费用;

2、项目申办:用于我市申办各类规模大、社会效益好或能长期在我市举办的专业会议和展览的各种直接费用,以及用于展会业的招商引资,引进境外品牌展会来我市举办的前期必要费用;

3、其它展会基础保障:包括用于我市展会业的课题研究、相关培训、专项调研、专项统计、重点项目评估及促进我市展会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的公共费用。

(四)市政府确定的其他支出。

国际性展会:是指参展的境外法人、组织或者受其委托并以其名义参展的境内法人、组织、个人比例达到参展商总数20%以上。

国家级展会:是指以国家部委或国家级协会名义举办,省外参展企业和参会人员总数达到参展商总数20%以上。

区域性展会:是指本市以外参展企业和参会人员总数达到参展商总数30%以上。

第三章 展会资助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在本市成功举办展会的,对展会举办者予以资助。资助的展览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展览项目经申请已列入计划;

(二)展览需按照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且具有一定规模,能推动我市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增长并具有发展前景;

(三)展览规模至少需达到500个标准展位(3m*3m,下同);连续举

办的展览,从第2届起每届展位数须比上届增长20%以上;

(三)申请资助的展览项目自筹资金需占资金总额的60%以上;

(四)展览天数应达3天以上(含3天)。 第六条 展览资助标准:每个标准展位资助300元; 第七条 资助的会议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会议经申请已列入计划;

(二)会议必须是国际性、国家级或者区域性的会议,且实际会期必须符合在五城区住宿超过2个晚上(含2晚)的要求。

第八条 会议按照以下标准予以资助:

1、国际性会议:来自境外的参会人数达到200人,按境外参会人数,每人每天资助300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

2、国家级会议:来自省外的参会人数达到500人,按省外参会人数,每人每天资助100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

3、区域性会议:XX区域外的参会人数达到1000人,按XX区域外参会人数,每人每天资助30元,最高不超过15万元。

第四章 招揽展会的奖励条件和标准

第九条

招揽国际性、国家级展会在我市成功举办的,对招揽的单位或者个人予以奖励,但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在编人员、展馆除外。

第十条 招揽展览资助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招揽奖励项目需经申请符合条件并列入本资金预算安排;

2、招揽国际性或者国家级的展览给予奖励;

3、展览面积至少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或标准展位至少达到1000个以上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招揽奖励标准:

1、展览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标准展位达到1000个以上的,给予10万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奖励;

2、展览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或标准展位达到1500个以上的,给予20万元奖励;

3、展览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或标准展位2000个以上的,给予30万元的奖励,以3万平方米为基数,每超过1万平方米增加奖励10万元;

4、室外展览面积按“室外展位实际面积×0.3”计算。 招揽展览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 第十二条 招揽会议奖励的条件:

1、招揽的会议项目经申请符合条件已列入本资金预算安排。

2、招揽国际性或者国家级的会议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 招揽会议奖励标准:

1、国际性会议:按照来自境外的参会人数达到200人,按境外参会人数,每人奖励1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国家级会议:按照来自省外的参会人数达到500人,按省外的参会人数,每人奖励50元,最高不超过5万元;

第十四条

展会专项资金资助、奖励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个展会若有多个主题,只对符合条件的主题进行资助,按照该主题集中展示的展位数量、参会人员数量进行核算;

(二)同一个展会项目,既举办展览又召开展中论坛等会议的,可同时申请展览和会议的资助或者奖励;

(三)题材相同的展会项目,原则上应进行整合,未能整合的,只对规模最大的展览项目的举办单位进行资助。对整合后联合办展且展位数达

到500个以上的展览项目,资助标准在本细则第六条基础上提高10%。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按本细则规定予以资助、奖励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额外予以资助和奖励:

(一)展会举办单位每引进一家全球500强企业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每个展位资助3000元参展费用;

(二)对拉动我市经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大型展会项目;

(三)因特殊情况临时举办未列入计划的展会项目,对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本细则规定的资助或奖励:

(一)市政府另行安排专项经费或已有政府财政性专项资金资助的;

(二)展览项目宣传推介费少于项目资助或者奖励15%的;

(三)同一展会连续举办超过5届;

(四)参展商因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

(五)展会组织秩序混乱,发生罢展、闹展,或因举办单位原因引发群体性事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

第五章 展会专项资金的申请与拨付

第十七条 计划申报:各项目申请单位应于每年11月1日前向市商贸服务业局提交下一展会活动计划和展会专项资金申请项目。市商贸服务业局制定展会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计划,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奖励和资助。

第十八条 各项目申请单位应在项目举办前30日向市商贸服务业局提出项目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逾期未提出项目申请的,视同自动放弃,不予奖励或资助。

第十九条 展会资助与招揽展会奖励不得重复享受。 第二十条 申请展会专项资金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展会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注明本届展会基本情况和历届规模、申请资助金额、资金总预算、自筹60%以上资金的安排);

(二)展会项目基本情况、工作方案、宣传广告材料、会刊;

(三)主、承办单位协议;

(四)招揽材料证明;

(五)会议项目提供会议场所租赁、酒店餐饮、住宿合同,以及拟参会境内外来宾名单;

(六)展览项目提供展会中心场地租赁合同、实际展位平面图;

(七)其它相关材料。

展会项目由多个单位共同招揽或承办的,需提供各方协商确定一个申请单位的文件。

第二十一条 展会项目结束10日内,申请者应当向市商贸服务业局上报展会项目总结材料;展会项目结束30日内,申请者需提供资金结算报告及展会宣传、广告、客商邀请接待费用开支的合同、发票、刊物、照片等相关证明材料;会议项目还需提供会场场租发票、参会人员报到表及酒店出具的住宿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市商贸服务业局收到申请单位全部材料后及时提出书面评估意见,对符合资助或奖励条件的展会项目,由市商贸服务业局提出奖励或者资助意见,经市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拨付。评估结果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不予奖励或资助。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小班教学反思下一篇:极具创意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