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会工作的思考

2022-08-05

第一篇:创新工会工作的思考

企业创新工作的思考

历史的车轮已经载着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过去200多年来,“美国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国家精神,创造了一个新兴国家强势崛起的历史奇迹。新一届中国领导倡导的“中国梦”已经开启,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我们的梦想不是天马行空、好高骛远,更不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使命和担当,是理想和追求,是创造和实干。梦想是一盏指路明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研发实力欠缺,研发队伍建设滞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企业缺乏的是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机制、创新的精神。“创新”毫无置疑地成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必须破解的命题。

创新不一定总是革命性的,创新不是要搞成多伟大的发明,变革是创新,点滴改良、优化设计也是创新。凡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且能为企业产生价值的市场、技术、管理甚至观念等方面的变革行为都是创新。未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以下这些方面:一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自己的“绝活”做得更好,提升企业形象;二是要找准市场切入点,以老产品开发新市场,将新产品打入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三是要根据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品种范围;四是要注重诚信建设,提升产品质量,遵守市场规则,杜绝低价倾销和假冒伪劣。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创业创新必须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优秀的企业一定是领先市场的创新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进步才是和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我们要对外部创新环境的变化保持耐心和警惕,同时在内部锤炼“刺激创新”的管理机制和氛围,这才是每个制造业创新工作的王道所在,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企业任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赢利能力的保

证来自于生产、质量和市场。作为企业家还要时刻绷紧市场服务这根弦,要做到你不在市场就在去往市场的路上。很多的技术创新的灵感来源于市场和客户。

一个好企业,不应该是固态的,应该是液态的。无论市场是什么形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像水流进杯子、流进茶壶一样,将它充满。

市场是聪明的,是有生命力的。创新是发现已知、未知、潜在的市场需求。更需要我们在那些跨行业的区域、没人关注的区域,创新出一片新天地。

技术创新要有时间观念,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最大的浪费,实际上不是金钱的浪费,也不是物质的浪费,而是时间的浪费——这种浪费产生的原因是:一是我们没有关注市场的需求;二是我们没有关注行业的技术进步;三是我们不停地重复一些不必要重复的工作。而时间的浪费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财务报表上。

创新最重要的是“核心创新”,即看准趋势把创新产品成功商业化。新产品犹如企业的新鲜血液,能够给企业增加新的活力和动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每个行业每年开发许多的新产品,不成功的新产品往往多于成功的新产品,但是成功的新产品不但带来高端市场,还带来高的附加值,提升创新者自身的水平和价值。

别人选择做大规模,我们要选择做精产品。“精品”体现在“优、强、特、新。”每个企业要关注前瞻性、前沿性的技术和方向,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制订创新计划或规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个有点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有幸置身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舞台之下,需要凝神静心、专注投入、自我修炼,乐于面对技术创新中的艰苦,甘于承受寂寞和平淡,敢于接受挫折和磨练。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艘远航的船,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劈波斩浪抵达彼岸。而创新就是颠覆过去航程的巨浪,只有不断颠覆过去,才能推着企业往前走,这便是创新的强大力量。成功企业的发展逻辑就是:有一帮人,专注一些事,并保持高度的热情,这就是文化的引导力量。我们要大力营造创新文化,将创新理念和个人成长融为一体,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想一值继续生存并保持其所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就必须把创新精神作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途径。好的创新精神企业需具备特殊的才能——从技术人才、技术专家到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并且要把一个完全创新的想法运作成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激情创造梦想,梦想成就事业。这是一个“造梦”的时代,也是一个“寻梦”的时代,更是一个“圆梦”的时代。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心诚则灵,行动则成。创新将会给你的企业带来发展后劲和竞争优势。

第二篇:创新审计工作的思考

创新金融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金融单位事业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通过创新满足业务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创新思想观念。为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更新审计理念,加大审计知识的学习力度,既要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学习先进的审计知识,跟踪先进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更新知识,始终站在审计事业发展的最前沿,为审计创新奠定基础。

创新工作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协调意识和发展意识,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既要当好“保障卫士”,又要做好“保健医生”;既要做好常规性审计、责任审计,又要不断探索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促使内部审计工作与金融单位改革大局相适应,促进全行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创新审计领域,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通过对组织机构健全性、风险防范制度、会计控制系统、授权审批制度、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和计算家业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问题,促进审计工作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实现审计关口的前移,变“马后炮”为“事先诸葛”。

创新审计模型,探索风险导向型审计。经济运营风险莫测的市场环境对审计风险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规避风险和增值服务的需要,审计工作必须积极调整方向,要由目前的合规型审计向信贷资产质量审计、风险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动态审计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监督转移,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内部审计领域,满足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创新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风险审计为基础的审计质量

- 1

第三篇:对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对创新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当前,我们的企业已站在了新的历史的起点上。企业发展的内外形势和职工总体安稳的工作环境开始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其间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考验着作为职工之家的工会组织,需要我们及时地寻找出应对的办法和措施,发挥好作用,而创新对工会组织来说,显得如此急迫和重要。现就工会创新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新企业工会工作,必须注重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

(一)注重理念创新,找准工会工作突破口。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职工队伍的内在结构和分布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为了更加切实地履行好工会的职责,必须加强工会工作的理性思考,不断以新的工作理念和理论观点指导富于变化、纷繁复杂的工作实践。从长期的工会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会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事实上,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早晚会遭遇障碍。而且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很多由企业承担的福利,已转为个人消费行为或社会职能,因此,着眼大局和长远是工会体现作为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们观念创新的关键。具体地说要积极推动五个方面:一是不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应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否则很容易人云亦云,使工作陷入盲目性。而有了理性思考,我们的工作目标才会更加明确,工作起来才会理直气壮,即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时,掌握了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开展工作就会更系统,更条理,更具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更加心明眼亮,帮助员工找到促成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二是要促进员工的自我成长,追求员工心智模式的改善和员工学习能力的提高;三是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综合发展,为形成员工持续竞争力奠定基础;四是要在工会工作中突出依法维权,保持改革中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发展;五是要充分尊重个体特点在团队培育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个体与团体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方法创新,增强工会工作实效性。

理念创新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紧跟其上,会有相应的明确。但真正要取得效果,还有一个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努力,有一个方法创新的问题。面对变化的形势和工作重点,笔者认为,工会工作方法的创新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学会整合资源。当前,工会工作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工会工作者数量和素质与所承担的任务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要求工会工作必须学会调动各方面力量、寻找一切可以依靠的条件和因素,激活各方面资源。首先,工会内部要划小工作单元,有效发挥职代会各专业组、各分工会、工会小组的作用。其次,要充分发动员工,通过各种爱好小组和协会的培育,形成全员动员、自主活动、整体进步的氛围。再次,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如:法律咨询的提供、公众服务项目的争取、公共娱乐设施的利用等。二是强化新技术应用。运用新技术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工会工作的新技术运用重点体现在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现代社会管理、信息已成为主流,而新的形势和任务,即要求工会组织更多地是做好牵头、指导、协调作用,强化其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更要求其与信息社会的相求合拍,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快捷的、充实的、广覆盖的、多角度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促进工会工作的快速反应、有效实施,提高工会工作的效率。三是重视职工的心理疏导。目前,随着国际市场钛产业的疲软,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产品滞销,职工收入大幅度降低,职工的工作情绪波动很大,思想负担很重,直接的表现是对企业失去了信心后的抱怨,对企业的向心力减弱。这些“突发”的事件,工会组织如果不加以引导将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结果。对此,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将心理疏导作为组织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采取集中咨询、个别辅导、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认真做好工作,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挫折、面对困难、应对挑战、获得发展。

二、创新企业工会工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一个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良药。工会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维权创新、职能创新、工会自身建设创新。通过工会工作有效的开展,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快速稳步发展。

(一)维护职工权益要求真务实

《工会法》中明确指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要充分体现维权的本质要求,必须创新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始终把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工会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都要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服务职工群众,使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到工会是自己的组织,工会工作才能真正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创新规范服务程序,通过工会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让职工清楚工会工作范围、办理程序、联系方式,做到事事有着落和管理精细化;三是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把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反映的难点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有机地形成工会工作的结合点,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四是工会组织要把职工群众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认认真真、竭尽全力去做实、做细、做好。不论职工群众的事多么细小繁杂,要在具体的职工群众保障机制上体现维权、要在职工群众帮扶上体现维权、要在职工群众发展上体现维权。工会干部尤其应该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情为民所牵,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五是工会组织要以职工群众的满意为标准。工会组织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必须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工会必须坚持的标准。要以工会干部的良好形象感召职工,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凝聚职工,以企业文化培育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凝聚职工力量,工会在新时期才能不辱使命,大有作为。

(二)民主管理要求真务实

职代会制度在加强民主管理、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上发挥了较高的作用,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职代会制度要适应时代发展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一是选举代表要体现“三高”,即高素质、高威信、高能力。职工代表要有较强的参会议事能力,敢讲真话,敢表态;二是会议程序要与时俱进,会前,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确定议题,这是开好职代会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三是职代会表决的形式要实行无记名投票等形式表决,这样做是为消除职工代表顾虑,从而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四是是职代会提案要真正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职代会后让职工代表随时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检查制度、督办制度,努力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真正让职工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利。

班务公开和车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平台”,如何使它们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班务公开和车务公开的深化,体现在工作上的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程序化;内容上的真实性、关键性、探究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等方面。当班务公开和车务公开逐步走向深入时,究竟应该公开什么,以什么方式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及时反馈、修正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会凸现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衔接有序,部门配合上应无缝隙,切实处理好领导人、责任人、工会负责人的关系。在责任制方面应明确党、政、工青妇分工的职责,才能使班务公开和车务公开产生实效。

(三)自身建设要求真务实

加强工会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因素,提高自身素质,塑工会干部新形象,既是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深入的改革对工会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对工会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中的作用:一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会干部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要提高文化业务素质,认真履行工会职能;三是要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职工的利益;总之,工会干部既要热心、细心、用心,又要多才、多艺、多技,这样才能成职工们信赖的服务者。

(四)提高职工素质要求真务实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会组织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要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实现工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必须做到:一是要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二是要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三是要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活动载体,促进和帮助职工成才;四是要有对工会工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不竭动力,面对成绩,不矫不败,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工会工作的创新性。

三、创新企业工会工作,必须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我们应该看到经过不断的努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如何使这些基层工会有效发挥作用,已是一个迫切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把基层工会的各项重点工作纳入建家活动之中,以建家活动促进工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在建家活动中做到五个结合:建家活动与评比活动相结合、与“创争”活动相结合。与职工素质提升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只要坚持组织健全、程序规范、活动正常、职工认可,应该让基层工按照职工群众的意愿开展活动。

四、创新企业工会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会组织队伍

广大工会专兼职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掌握和提高依法维权、依法治会的素质与本领,着力把各级工会组织建设成为企业中最具创造性、最有活力的工作系统。为此,我们提出,高素质的工会干部应作到“头脑中有定位,胸中有全局,脚底有根基,手中有武器”。

“头脑中有定位”, 是指牢记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这一历史责任,要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党的领导和企业行政的支持下独立开展工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不到位。

“胸中有全局”, 是指必须牢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观点,必须始终注意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来开展工作,这是根据工会组织在社会大家庭中的基本定位决定的。

“脚底有根基”, 是指牢记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组织性质,充分认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的最大危险”,努力扎根于职工群众之中,时刻保持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手中有武器”, 是指要掌握工作所必备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好“四门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法”。因为法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依法维权、依法治会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在新形势下只有“法”的规定才最具权威性、有效性。

我们反复强调工会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倡“投入、激情、韧性”六个字,作为工会干部,我们没有理由不尽职尽责,没有理由不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工会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勇创新,求实效”,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方面有所作为。

总之,创新是灵魂,面对改革与飞速发展的形势,工会组织只有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时,勇于把握机遇、努力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变中求进、变中求新,实现自身新的跨越。让企业与职工实现双赢。

第四篇: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来源:特吾里克镇党委 方济平 宋新军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是建设小康城市的时代要求和历史重任,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关键在创新

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传统的模式,难以开创社区党建的新局面。只有实现社区党建的创新,才能克服当前一些地方工作停滞不前的窘境,更好地促进小康社区建设。

一要创新工作思路。各级党组织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过程中,首先对社区党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上要到位,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个很好的预期,将社区党建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更有利于社区党建的工作机制,使社区党建工作必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有足够的保证,为扎实、稳妥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使社区党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见成效。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成立镇党委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保证。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内各级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这些组织的上一级党组织沟通交流;协调委员会要进一步规范和明晰所在单位党建工作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责;同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激励和约束各个单位的党组织,真正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使社区党组织之间的联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使社区党建这盘棋越走越活,在服务社区建设和发展中有所建树。

三要创新工作内容。社区党建工作内容的有效性,体现在服务和指导的有效性,体现在响应力度的大和小。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必须置于社区建设的大局之中,除正常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和管理外,要注意将党建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社区的群防群治的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与社区军警民、警校共建等共建工作相结合,与社区政务公开等相结合,与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相结合。只有增强社区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区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卓有成效。

四要创新工作方法。社区党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针对不同社区的社情民意,寻求工作方法的新突破,才能调动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热情,使各项工作在社区内取得认同。目前应该以建设小康社区为主题,牢牢把握住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热点,时时关注居民密切关心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文体设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发掘和充实社区党建资源。只有将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党建工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五要创新工作制度。总的来说,社区党建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对规范社区党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相关职责和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是当前社区党建的一项紧迫任务。除党组织自身制度建设外,还应对社区如何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进行规范,特别是对社区党组织如何与街道办等行政部门有机衔接,社区党组织之间如何产生联动效应,要尽快出台具体的办法和规章,确保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社区的方方面面。

六要创新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建立,既是对社区党建的一种规范,又是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这种监督机制的创新,必须更有利于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在党员与组织,群众与党员,组织与组织,党内与党外,党组织与行政之间,构建起一个严密而有效的监督网络,并通过必要的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社区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以良好的党风带动良好的政风,带动社区整个文明新风的形成。

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

开创社区党建新局面,必须顺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城市社区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领导方法的不断创新提供组织和政治保障。因此,社区党建在创新过程中要做好六个结合:

一是社区党建与群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当前要特别重视抓住薄弱环节,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同时,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建设,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要会同上级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群众组织建设。只有将群众组织建设好,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服从服务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才能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居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在加强对普通党员管理和教育的同时,社区党建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建设一支过硬的领导队伍,不但要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与其他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个载体,引导和改善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素质。

三是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服务紧密结合。在加强工作指导的同时,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重视为基层排忧解难,给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依靠社区党政部门的推动力量和主体力量以及驻地单位的协同力量,才能建

立起以地域为特征和居民认同感为纽带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使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得到充分展示。

四是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党建的稳步推进,既需要完善的工作网络和规范性的条规作保证,也需要活动场所等硬件的支撑。因此,在加强自身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广泛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区内各单位的力量,实行区内有效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软件和硬件的齐头并进,必然会对社区党建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是工作部署、检查和评比表彰紧密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当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大多局限于部署和检查,对基层工作优劣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很有必要对社区党建工作及基层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表彰先进,鞭挞后进,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个个踊跃争先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六是做到正确引导和帮贫济困紧密结合。最广泛地调动社区一切积极因素,社区党建工作除了积极引导之外,还要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时刻关注社区弱势群体的冷暖和疾苦,做到心中有本清晰帐,经常性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帮助弱势群众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党的温暖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使党组织的威信在群众中得到牢固树立。

第五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太原科技大学樊杏华

内容提要:新的历史时期,法治理念、民主理念、和谐理念及科学发展的提出为工会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人治思维、诉求多元、制度漏洞也是工会创新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工会工作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主 法治 和谐

一、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面临的机遇

1、法治理念与法治环境

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法治与人治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高于法律。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法治理念要求政府必须走向法治政府,也就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于一身。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在2007年先后制定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在这三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促进就业、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职能及其作用。例如,《劳动合同法》第78条规定,工会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当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和合同规定,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是提起诉讼的,工会应给予支持和帮助。随着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随着工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工会与劳动法律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所信仰并付诸实践,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民主理念与民主土壤

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种实体,也是一种程序。普选、参与、法治、透明、人权和责任是评判一个民主政体的普遍标准。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公民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社会的治理,政府也更加重视公众的参与诉求。广泛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新时期的工会创新工作提供民主土壤。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工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推动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组织加强民主建设和源头参与,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地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中,从源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例如,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征求职工对该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映到立法机构,各地职工共提出近20万条各类意见和建议。

3、和谐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

和谐社会,是人类亘古以来不断孜孜以求的永恒的历史主题。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资矛盾逐渐凸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各级工会在新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发挥了更大作用,既实现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又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新时期高校工会创新面临的挑战

1、人治思维与现实的困境

人治是与法治相对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一再证明,任何社会的纯粹法治也是一种空想,毕竟法律是有有意识的人制定并执行的。所以,任何社会的治理模式都是“人治”与“法治”模式的折中。在中国传统三千年的皇权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在追求法治的现实道路上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如何将人治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尽管依法治国已经写入了《宪法》,但现实中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高校,工会工作做的好不好,不在于《工会法》,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开明的校领导和一位有影响力的工会主席决定的。依靠个人魅力而非制度的优势来开展工会工作,成为我们现实中工会工作的典型特色,凸显了人治思维对工会工作的影响。

2、诉求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加速分化,已从传统同质的单一型社会,转型为异质的多样型社会,多元化主体的利益诉求纷纷呈现。伴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利益诉求表达意识日益觉醒,开始用各种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陈述自己的种种不满和不公正待遇,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和决策参与的需求。以高校为例,有编制内的建立人事关系的人员、有编制外建立人事代理关系的人员、还有编制外的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还有建立劳务派遣关系的劳动者。高校复杂的劳动人事用工决定了主体诉求的多元化,如何平衡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成为工会工作面临的难题。

3、法律漏洞

法治者,缘法而治也。要实现法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高校工会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法律的不完善和法律之间的冲突。例如,作为高校教代会基本法律依据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不仅仅存法律性质上存在诸多争议、而且教代会具体运行制度缺乏诸多漏洞,例如,如果一个学校不能按时召开教代会,谁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承当什么责任?是高校党委书记?还是工会主席?应当经过高校教代会讨论、审议、决定、通过的事项,如果没有经过讨论、审议、决定、通过,该事项在实际执行中是否有效?这些事关教代会制度落实的关键制度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导致实践中教代会被形式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中存在最大困境也是无法可依,例如,《劳动合同法》是否适用与高校的在编人员?如果高校拖欠教师工资,教师能否援引《劳动合同法》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对此规定都不明确。依据该法,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如何缴纳社会保险?该法没有明确规定,而其他法律也无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实践中高校一方面有为非在编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缴纳或是向谁缴纳社会保险的难题,将高校推向了二难境地。

三、如何实现高校工会创新

1、从工会外部看

1)回归工会本质,重视第三种力量

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从本质上讲,工会是非政府组织,党的领导说明了中国工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会,是为了保证工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不能改变工会的非政府组织的本质。但是,实践中,高校工会人财物都来源于高校的支持、高校工会存在行政化的趋势,导致在工会工作中过多的依靠党委、行政而忽视非政府组织经验的借鉴。从社会治理看,第三种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工会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工会本质的回归,即发挥工会这个传统的群众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制定与修改完善涉及事业单位的相关法律

从国家的层面看,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仅仅是靠一个政策决定,更需要从法治的层面上做宏观的统筹。改革的过程中要及时完善涉及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制定,避免事业单位无法可依的现状。另外,修改完善现存的《教师法》《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制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做到以法律促改革,以改革践法治,为工会的依法维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3)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的过程,中国过去的改革推动者主要是从政府层面开始,对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认识不够。随着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推进、随着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中国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但是,在现实中,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公众采取非理性的渠道表达自已的诉求。所以,政府应理性面对公众的诉求,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架起政府与社会之间融通互动的桥梁,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传统的群众组织可以发挥其传统的组织优势,理性动员相关人员参与社会的治理,从而实现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形成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仰、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的格局,方能为工会的工作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从工会内部看

1)工会地位——做到有为和有位

从高校内部看,工会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从新认识工会的地位。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之中,工会应成为高校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工会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涉及学校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应处理好“敢说”与“会说”、“敢做”与“会做”的关系。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将广大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及时传达给学校的决策层,同时将决策层的重大决策通过制度层面传达给教职工,实现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理性沟通。

2)工会人员——结构合理化、知识专业化

工会人员机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长久以来,工会人员存在数量和机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人员少,导致工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工会应调动二级分会参与校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弥补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会应加强人员结构的调整,培养一支老中青结合、人员知识化、专业化相结合的干部队伍。

3)工会工作——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不仅抓好传统的福利和文体活动,应积极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教职工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应适应维护职能的紧迫需要,建立法律咨询与援助于一体的机构,从制度的层面上完善维权预防机制建设、纠纷处理机制,加强教职工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教职工民主法治意识和参政水平。

参考文献

【1】《民主与陀螺》,俞可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第三种力量》, 王建芹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樊杏华,太原科技大学工会、法学系教师

李新生,太原科技大学工会主席

上一篇: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下一篇:创新型社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