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2022-11-19

第一篇: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 课程说明

《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3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测绘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测绘技能。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以下基础: 1. 在高等数学方面:应具有微积分、数理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 2. 物理学方面:应具有几何光学、电磁学、激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在工程制图方面:应具有投影变换、标高投影及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媒体说明 1. 多种媒体教材的配置和特点

文字教材: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文字教材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贾清亮主编的《水利工程测量》教材。该教材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想,加强“导学”、“助学”功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适应开放教育试点学员自学的需要。

录像教材:由贾清亮等主讲的录像教材。录像教材突出对建筑测量的认识和重点难点的讲解与分析,形象直观,易于学员理解和掌握。

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互补的较完善的综合性教材体系,并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教学辅助手段

根据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特点和条件,采用下列教学辅助手段,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和联系。 (1)网上答疑:利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主持和主讲教师直接与各地电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联系,介绍情况、答疑解难。网址:new.open.edu.cn。 (2)电话答疑:由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主持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安排电话答疑。

(3)批改作业:由各省、市电大组织当地辅导教师安排时间对学员进行定期教学辅导,收交和批改作业。

(4)网上辅导: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讲重点、讲难点,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三、 课程教学建议 绪论应该重点讲解测量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它内容可作一般讲解,使学生了解测绘科学发展过程及现状。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高斯投影概念及分带投影方法、直线定向与平面直角坐标正反算。其它内容可作为一般讲解。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重点讲解水准测量原理、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使用方法、普通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水准仪的检验校正及水准测量误差可作一般讲解。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重点讲解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方法及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经纬仪的检验校正及角度测量误差可作一般讲解。

距离测量重点讲解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视距测量及电磁波测距的原理及公式。距离测量误差可作一般讲解。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偶然误差的特性、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等精度观测平差。其它内容可作一般了解。在讲述本章节时,应举实例阐述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平面控制测量重点讲解水利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工作。交会定点测量可作一般讲解。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1)教学辅导安排

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辅导教学工作必须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情况组织安排。

1.辅导教师在学期开学前要安排编写教学辅导计划,在集中面授和辅导答疑时,辅导教师要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督促学习滞后的学员加快学习进度,同时收交和批改学员的平时作业。

2.辅导教师在面授期间应统计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点,对于较集中的问题和疑难点应及时与主讲教师联系,以便集中发布辅导答疑信息。

3.辅导教师要利用面授时间,指导学员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互相补充和强化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自学安排与建议

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媒体是学好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保证。

1.学员应合理安排自学的时间和进度,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学好水利工程测量课程。 2.每个学员必须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对疑难问题作好记录,利用多种方式与辅导教师或主持主讲教师联系,以取得帮助和指导。

3.在学习每章内容后,利用思考题与习题进行自我检测,以判断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加强学习和练习。 3)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督促

水利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水利工程测量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册和实验组成

学员的形成性考核册应在面授阶段按进度适时交给辅导教师批阅并记录成绩,拖延不交的要从形成性考核成绩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将要求该学员重修本课程。 水利工程测量开设的实验项目(见教材相关章后的[实验])应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安排,具体时间及内容由辅导教师在面授时根据设备情况确定。实验结束要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面授辅导安排建议

建议进行分阶段面授和辅导,总学时建议安排为30学时,下面给出面授辅导时间安排建议(具体面授辅导时间可由各地辅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1.学员自学完第1~4章后,安排面授及辅导10学时(2天),重点为第

3、4章,使学员了解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内容、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各地辅导站,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普通水准仪和经纬仪供学员操作练习。 2.学生自学完第5~8章后,安排面授及辅导10学时(2天),重点放在第

7、8章,使学员了解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各辅导站应尽可能安排导线测量和三

(四)等水准测量实习。 3.学员自学完第9~13章后,安排面授及辅导10学时(2天),重点放在第

10、12章,使学员了解大比例尺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阅读与应用的基本方法、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及方法。对全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和复习,必要时组织直播课堂集中辅导和复习。

第二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 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 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 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可选内容)

流体输送设备的能耗及节能措施; 3.搅拌与混合

(基本内容)

1)液体混合的基本理论:混合物的混合程度,过程对混合程度的要求,混合机理; 2)液体搅拌:搅拌器的分类及选型,搅拌器的功率; 3)气液混合及粉体混合:气液混合,粉体混合; (可选内容)

均质:均质机理,均质效应与影响因素,均质操作方式; 4.非均相物系分离

(基本内容)

1)颗粒与颗粒床层的特性:单个颗粒的特性,颗粒床层的特性; 2)流体通过固定床层的压降:物理模型,流体压降的数学模型; 3)过滤: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过滤计算,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4)颗粒的沉降:重力沉降,离心沉降;

(可选内容)

固体流态化:流态化的概念与特征,流化床的工作质量,气力输送简介; 5. 传热

(基本内容)

1)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过程的应用,传热的基本方式;

2)热传导:傅里叶定律和热导率,平壁的稳态导热,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3)对流传热: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无相变流体的传热膜系数,液体沸腾与蒸汽冷凝;

4)传热过程计算:传热速率方程,传热平均温差,总传热系数,壁温计算; 5)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和选型,传热过程的强化;

(可选内容) 热辐射;

非稳态传热; 6. 蒸发与结晶

(基本内容)

1)蒸发的基本概念:蒸发过程的基本概念,食品物料蒸发的特点,温差损失; 2)单效蒸发:单效蒸发的计算,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3)多效蒸发: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提高生蒸汽经济性的其他措施;

4)蒸发设备:蒸发器,其他辅助设备;

5)结晶:结晶原理,结晶方法与设备,结晶操作的基本计算;

(可选内容) 多效蒸发的计算; 7.吸收

(基本内容)

1)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吸收剂的选择;

2)传质基础:分子扩散,对流传质,传质设备简介;

3)传质系数与速率方程:相际传质理论,吸收速率方程式;

4)吸收塔的计算: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的用量,填料层高度计算; (可选内容)

其他吸收过程简介:高浓度气体吸收,非等温吸收,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解吸; 8.蒸馏

(基本内容)

1)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理想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非理想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2)蒸馏与精馏原理: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原理与流程;

3)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数学描述:全塔物料衡算,理论板与恒摩尔流假定,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4)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理论塔板数的计算,进料热状态对精馏过程的影响,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实际板数与板效率,理论塔板数的简捷求解;

(可选内容)

反应精馏与分子蒸馏:反应精馏,分子蒸馏; 9.萃取与浸提

(基本内容)

1)液-液萃取的传质基础:三角形相图,杠杆规则,萃取剂的选择;

2)萃取流程及其计算:单级萃取,多级错流接触萃取,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3)液-液萃取设备:液-液传质设备类型与构造,液-液传质设备中流体流动与传质特性,萃取设备的选型;

4)浸提:浸提的传质机理,浸提操作计算,浸提设备; (可选内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介: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工程中应用;

10.食品低温技术

(基本内容)

1)物料冷冻的技术原理:制冷基本概念,制冷循环及其计算,食品的冻结过程,食品冷冻与冷藏;

速冻流程和装置;

2)冷冻浓缩:冷冻浓缩的相平衡,冰晶-浓缩液的分离,冷冻浓缩装置;

(可选内容)

3)流化床速冻:食品物料的流态化速冻原理,流态化速冻过程中的传热,流态化 11.干燥 (基本内容) 1)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初步应用; 2)干燥过程的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空气通过干燥器的焓变;

3)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物料中的水分,干燥速率曲线,干燥过程的传质机理,干燥时间的计算;

4)干燥设备:对流式干燥器,非对流式干燥器,干燥器的选择和设计

(可选内容) 喷雾干燥:液滴的雾化,干燥室内液滴的传热与传质,喷雾干燥器的基本设计计算; 12.膜分离

(基本内容)

1)概述:分离膜及膜组件,膜分离过程主要类型,膜分离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2)微滤与超滤,过程特征和膜,过程的数学模型,微滤与超滤操作流程; 3)反渗透:反渗透原理,反渗透过程的数学模型,反渗透设备; (可选内容)

电渗析:电渗析原理及装置,电渗析过程的传递理论,电渗析操作计算;

(二)实践教学部分

1.熟悉食品加工各类典型单元操作设备(如离心泵、换热器、过滤装置、蒸发器、萃取设备、干燥设备、膜分离设备等)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并掌握其操作要领;能针对这些设备开展有关的性能测试实验。

2.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和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检测仪器仪表和实验装置,开展相关的性能测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能够准确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如实撰写实验报告,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4.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提供一种食品加工单元操作(如传热、干燥、蒸发、萃取等)的设计条件,可自行完成方案分析、理论计算以及设备的初步设计。

三、说明

1.“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本科有关专业学生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达到合格标准的最低要求,是学校组织本课程教学(制定教学大纲、计划,编写教材等)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2.“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部分中的基本内容为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是提出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学校可以自主安排。亦可补充认为必要的亦或新的内容,或者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利于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形成各校的特色。

4.课程学时建议 理论教学72~80学时。

实践教学32~48学时(其中实验12~16学时)。

5.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与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或习题。

第三篇:工程光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论文

"工程光学设计"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光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文章从教学现状和教学难点动身,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办法和理论教学等方面,提出和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教学变革。

随着光学技术的开展,对光学仪器和光电仪器设计的请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请求设计者具备扎实的理论根底、较高的设计技巧和现代光学系统设计计算才能。目前,社会上对光学设计的专业人才有着越发迫切的需求,为此,高校肩负着培育具有良好光学设计才能的工程型人才的重担。

为了协助学生稳固应用光学专业根底学问,控制评价光学系统的根本办法,进步学生对光学系统的应用才能和设计才能,该校在光学工程学科研讨生教学中开设了“光学工程与系统设计”课程。该课程在本科工程光学的根底上,系统、全面地解说光学工程的理论、应用和系统设计办法,协助学生进步在工程应用中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

“光学工程与系统设计”课程针对光学工程学科研讨生开设,请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光学工程根底学问,教学目的是培育光学工程的高级应用人才。授课内容除注重于根本概念的解说和根本原理的剖析外,拟经过大量丰厚的光学系统应用实例,培育和进步学生发现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

因而,该门课程在较短的课时内,既要有对专业根底学问的深化了解,又要结合工程消费理论,以处理实践设计问题为目的,使学生在系统、全面地控制光学设计理论和设计办法根底上,可以独立完成大多数典型光学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工作。因而,要到达较好的授课效果,对授课教员提出了较高的请求。

在“光学工程与系统设计”的授课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顺应从习气于科学理论、理想假定的学习者到光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培育和进步学生发现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是重点思索的问题。该文将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经历进行做出总结。

1 “光学工程与系统设计”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学时少,相应配套课程不完善,学生根底学问程度不平衡

“光学工程与系统设计”课程涵盖光学成像理论、典型现代光学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光学特性、光学系统设计办法等等方面,触及学问内容十分普遍。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完成一切的教学内容,到达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控制光学设计理论和办法,进步学生现代光学系统设计才能,培育学生工程素质的目的,对学生的根底学问、综合才能的请求都较高。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本科专业,在光学工程类根底课程方面的学问程度表现出很不平衡,相应的配套课程也不够完善。因而,如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如何缓这些矛盾,补偿这些缺陷,到达好的授课效果,对教员提出了很大应战。

1.2 学生工程认识淡薄,入手才能差,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对工程设计的特性仍旧缺乏认识,对工程问题较为陌生,工程认识十分淡薄,因而形成了入手才能差,不能将所学的理论学问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问题。而本课程正是以培育具有良好光学设计才能的工程型人才为目的,因而,如何理论结合实践,在对实践问题的剖析与讨论中,培育学生学习与开展的才能和发明性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是重点要处理的一个问题。

1.3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

教育学以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产生了兴趣,才干愈加认真、愈加投入地吸取课程的学问,更好地发挥思想和智力的潜能,做出发明和创造。正是由于本课程触及内容普遍,学生根底学问程度不平衡,假如不可以采取合理措施,将理论与理论相结合,充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容易形成局部学生对课程丧失兴趣,消极学习。因而,作为专业课程教师,怎样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无聊、无用而索然无味,是授课教员必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2 教学变革理论与探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体系、教材、课件、教学办法等多方面进行变革探究,以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办法为动身点,从进步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解说深化浅出,理论结合实践,融入科研内容等多方面着手,改善教学效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采用了以下手腕后。

2.1 精心规划授课内容,留意衔接,对症下药

该课程许多内容触及到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等根底课程学问,希望学生可以具有一定的相关根底,在授课时才干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如前所述,在教学中存在学生根底学问程度不平衡,配套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为处理这一矛盾,在授课体系与授课内容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力图合理。

首先,在授课内容方面,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组织,在内容的编排上留意学问自身的内在规律性、系统性及互相联络,加强课程各个局部之间的逻辑性,对症下药,从而俭省学时,处理课程容量大与学时有限的矛盾。其次,在讲授必要内容的根底上,留意与前期课程的衔接,但并不完整依赖于前期课程学问的控制,而是注重启示、引导学生自主的温习、控制、扩展原有学问,例如经过布置考虑标题、提供参考文献、课上讨论等方式,协助和鼓舞学生经过主动学习,来处理根底学问程度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在授课中并不简单的依照教材施教,而是及时结合科研项目,充沛应用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研讨成果,补充身手域的前沿技术。 经过合理的规划授课内容,并在授课过程中,留意衔接,对症下药,鼓励学生课下主动学习的方式,进步了教学质量。

2.2 理论结合实践,重在才能培育

本课程除了具有学问的系统性、理论性强的特性外,更重要的特性是应用性强。在工程设计中,需求灵敏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学问,用理论指导理论,才干使设计朝着胜利的方向行进。当设计过程呈现问题时,怎样应用理论学问和理论经历,来有效地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满足运用请求的系统设计,这种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的进步,是本课程最中心要处理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根底理论讲授后,经过抛出一个或几个实践工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化考虑与讨论,完成自主设计。例如在学习了像差理论及典型显微光学系统后,请求学生设计一款高倍率显微系统,针对该系统设计过程中发作的各种问题,包括怎样从低倍率系统逐渐过渡到高倍率系统,怎样完成复消色差,以及工程实践中如何完成系统装调等等问题,逐个进行讨论和剖析,经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舞学生自主剖析处理问题,进步学生的理论才能。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深受学生好评,学生们分歧以为,经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加深了对理论学问的了解,更大大进步了他们发现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

2.3 创新授课办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授课内容的更新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请求,教员在授课办法上也必需进行相应的创新,才干够到达预期的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要激起学生求知的动力,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胜利。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愈加注重启示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启示式教学办法,是指经过具有启示式的发问,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育学生的发明性思想才能。讨论式教学办法,是指经过讨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考虑,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

在详细做法上,除了采用布置考虑标题,引荐参考文献的方式外,还经过将学生分为协作小组,针对某一任务进行组内协作,然后组织各小组就各自研讨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鼓舞学生之间就技术问题进行讨论、质疑与争辩,加深了解。

经过启示式与讨论式教学办法的引入,加强了师生互动,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 结语

在“光学工程与系统设计”的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授课内容、理论结合实践以及创新授课办法等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变革的理论与探究。经过合理地规划授课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引入启示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办法,注重对学生发现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的培育,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步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口同 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王丽杨文军葛科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现状,文章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制度等 方面提出了iK:j兰-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

[作者简介]王丽(1978-),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测量与结构设计方面的 教学与研究;杨文军(1977-),男,甘肃白银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测量及施工管理方面的教 学与研究;葛科(1977-),男,安徽马鞍山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施工管理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 与研究。(河北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1-01 37一01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用以培养学生测图、识图、按图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方面

的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多年来.该课程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能

力训练,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理论轻

应用。知识陈旧、僵化,实践训练内容不足,无法落实“服务为宗

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

要求。为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邢台职业技

术学院提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教学与生产相结

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与建筑工程测量的工作过程相一致,

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选择课程学习的T作任务,在工

作任务的设计上由简到繁,由实训到实操,形成理实一体化的课

程教学。

1.课程教学内容以建筑测量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行业、企

业、毕业生、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一起具体分析了

建筑施工测量的实际工作过程,并通过分析它在教学中的可操

作性以及知识的覆盖面,设计了建筑平面图测绘与建筑施工放

样两大工作项目。建筑平面图测绘内容按照平面图测绘的工作

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工作任务训练到综合T作项目训练

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建筑施工放样的教学内容以实际民用建筑

工程施工测量丁作过程为主线,根据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的

认知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与顺序。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实际工业建

筑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和实际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测量工作过程

设计了工业建筑施工测量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以及高层建筑

施工测量的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整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既符合

以建筑工测量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又

符合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

2.课程设计以行动为导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筑t程测

量课程以任务为载体开展工作页设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工作

页,在工作页中明确工作任务及其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咨询信

息。由学生来自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按照自主制定的实施

方案,具体实施,最后对工作任务实施成果进行自评。然后教师

再对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适合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提 供相关专业知识、咨询信息,辅助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 务的计划与实施。并将实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作为课程

成绩评定的重要因素。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往

注重理论知识考核以及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的方式,采用注

重课程实践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实训工作任务进行考

核,并将其考核成绩纳入课程考核成绩。而且将仪器操作考核成 绩与高级测量工考核相结合,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领域课程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

过程开展分析,施—【总平面图的测量工作过程分别为“测图准

备—平面控制测量一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一总平面图绘制 与修饰”;建筑施丁测量的工作过程则依次为“测量方案设计一 建筑控制测量一建筑物定位一建筑施工测量一测量资料整理一 建筑物沉降检测”。

由于建筑形体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建筑施‘丁测量这一典型

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工作过程相同,但因结构的不同实施步

骤既有莺叠又有变化,因此,依据建筑结构不同选取三个项目载 体,即多层建筑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 量。多层建筑施工测量可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高层建筑和 工业建筑结合建筑结构等要求,加以提高和拓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教学法。本课程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训1=作任

务,使实训工作任务具有真实性。教学过程中以测量工作过程为 导向进行教学任务训练,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 交叉进行的方法。突出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每 堂课设计T作页。实现“讲解分析工作任务(咨询)、制订工作计 划以及测量实施方案(计划)、测量前的准备(决策)、测量工作任 务实施、测量T作的检查、工作任务评价”的六步法学习过程,突 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实践教学

采用小组授课方式。为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实践教学采用小 组授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__

第五篇:《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软件工程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分:2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习题课学时: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授课对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 程序设计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分类:专业基础课

一、 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开发与维护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软件的质量难以保证,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进度和成本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指导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软件工程就是这样一种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技术,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简介 (1学时)

本课内容简介,基本要求和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材(英 1 文原版)的主要内容及使用,中文参考教材简介 2.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4学时)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软件危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什么是好的软件以及软件的质量的概念,实施软件工程的人员,软件工程的系统方法,软件工程的工程方法,软件工程的发展

3. 过程建模与生命周期 (4学时)

过程的概念,软件过程模型,软件生命周期,各种常用的软件过程模型,过程建模的工具和技术 4.软件项目计划与管理 (4学时)

软件项目进展跟踪,软件项目的人员,工作量的估算,风险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管理 5.需求获取 (4学时)

需求过程,需求的类型,需求的特征,需求的表示方法,原型需求法,需求文档,需求过程的参加人员,需求确认,需求度量,需求表示方法的选择,表示需求的工具。 6.系统设计(4学时)

概要(总体)设计和技术(详细)设计,分解与模块化,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与策略,软件设计的有关问题及启发式规则,好的软件设计的特征,设计技术的改进,设计评价与确认,设计文档化 7.编码(4学时)

编码的的概念,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编码风格,内部文档和外部文档,程序设计方法学 8.测试(4学时)

软件错误与失败,对待测试的态度,测试的组织,负责测试的人员,测试计划,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自动测试工 2 具,测试结束标准,系统测试原理,系统测试过程,软件配置管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验收测试,安装测试,自动系统测试,测试文档 9.系统提交(2学时)

培训的种类,培训的辅助手段,培训方法,培训文档 10.系统维护(4学时)

系统的改变,维护的分类,维护活动和维护人员,维护存在的问题,维护特征的度量,维护技术与工具,软件重构 11.本课内容的回顾与总结(1学时) 基本要求: 1. 课程基本要求

每一章都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

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网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了使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的大型软件的角度了出发,从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角度系统地全面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从学生完成某一给定的作业的角度或从事某一个特定软件项目研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 实验要求

本课无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两周课程设计。 3. 考试形式

本课成绩实行百分制,课程论文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上一篇:工程百日会战实施方案下一篇:工程管理对甲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