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互动式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性、互动性和时效性。文章针对“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探索工程科学的现状,从案例选取、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探讨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对取得教学实施成效进行展望,并在其他工程类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钻井工程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钻井工程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钻井工程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应用型民办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一线石油工程专门人才。目前钻井工程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文章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哈尔滨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为例,对钻井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重新梳理课程内容,录制课程微视频,采用项目导入式、现场施工案例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按要求制定并提交方案。变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切实强化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力求为将来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解决实际施工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钻井工程;民办高校;案例教学;过程考核

钻井工程课是油类院校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国外一些石油类高校在此专业课中一直采用案例教学,尤其以页岩气井教学案例为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效果较好。而我国石油类院校过去一直延续教授为主的模式。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研究性大学,在钻井工程课程上采用教材几乎大同小异,重点讲解理论体系及其推导过程,授课内容并未涉及现场应用部分。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重视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应用的前提下、传授专业课理论的同时,增加钻井过程中事故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既懂得理论,又掌握如何处理事故问题的能力。以此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 构建课程内容

钻井工程课程内容具有多学科综合、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特点,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机理复杂。因此,重新梳理钻井工程授课内容,以理论为基础,以钻井工程实际工序为主线,以“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结合现场施工实际问题及教师科研项目,分“区块”进行讲解。主要包括①收集设计资料,为钻井施工提供动态、静态资料,是设计的主要参数依据;②钻柱设计,是保证钻井质量和钻井速度的重要依据;③钻井液设计,是保证在钻井过程中施工安全,防止发生井涌、井喷的主要依据;④钻井水力参数的设计,是保证钻井速度的主要依据;⑤井身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资料设计井身结构,是钻井施工的主要依据;⑥套管柱强度设计,是保证井眼完好、防止井壁坍塌的重要施工环节;⑦注水泥固井设计;⑧完井设计,保障整个油田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的保障。总共八部分内容。

二、构建教学环节

根据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实际钻井施工进程为序,将八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钻井事故实际案例引入其中,结合基础理论,由學生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并出具解决问题的方案。

充分利用教务网络教学平台,由授课教师在平台发布需要分析的事故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6人,小组内每个人轮流负责组织讨论,由负责人及时下载案例内容并进行整理分析,小组成员按照分工,可以调研中国知网、百度文库等网络资源,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提出的优秀方案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阐明观点的小组提出质疑,若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可以得到相应奖励。最终由教师对每个小组观点进行点评。

运用讲授法进行《钻井工程》课程教学时,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举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讲授异常压力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先用“富源102井钻遇异常高压案例”引出课题,简述事故的情况,为后面讲解井喷做一个铺垫。由于地层压力是课程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讲述完基本原理之后,可再回到“富源102井钻遇异常高压案例”这个例子,借助实例来验证所学理论,以加强学生的印象。

针对教材理论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并上传至教务网络教学平台,以此平衡学生汇报时占用的学时。学生按照学号登录教务系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并对视频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留言反馈。教师根据后台运行记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三、构建实践平台

(一)校内实践建设

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按照“突出工程训练,体现培养特色”的要求, 2006年以来,逐渐完善了钻井工程方面有关专业实验室,如钻具试验室、钻井液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油井水泥浆性能实验室、钻井仿真模拟实验室。有关钻井工程实验室的建立,保证了课程设置的实验条件。通过精选基础性理论实验,培养了学生掌握实验技术与方法。

开放性实验室对学生自主设计并验证实验提供了平台。在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带有批判性思维学习,提出各种假设,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如在讲授湿度对岩石硬度的影响时,三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实验设备、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分析五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得出实验验证结果。

在实验环节中强调测取数据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学生间分工合作的协调性,贯穿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协同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校内工程实践基地亲手进行设备的操作,进行运行监控,结合理论知识对事故状况进行分析处理,在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意识、安全意识,加强了工程思维的训练。

(二)校外实践建设

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条线”的实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加强校企间合作,与企业达成共识,共同探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一线工程师为目标,切实形成“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如辽河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大庆钻井四公司、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原油田钻井二公司、奥瑞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有关钻井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与企业签订协议,一方面,学生按照规定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现场资料,教师结合基础理论并在课堂讲授,针对现场实际钻井施工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为什么做”,更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以此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另外,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各种媒介,如录像、影视资料等,模拟和再现大庆油田创业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在1205钻队现场学习铁人精神,观看铁人钻井队宣传片及队史馆;在铁人纪念馆学习铁人事迹,感受铁人工作的艰辛;在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培养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

四、构建考核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考核中普遍存在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题型标准化的现象,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运用情况。通过近三年来,对钻井工程课程不断的进行改革与探索,逐渐重视过程考核,将学生的设计方案、课堂讨论、课下实践活动、视频信息反馈等纳入考核点(图1),注重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对钻井工程课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学生扎实地掌握钻井工程专业知识在实际施工中的运用,使其具备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近三年来,钻井工程方向毕业生深受校企合作单位好评,反馈学生业务能力较强,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独立顶岗。

课程改革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瓶颈,如录制微视频及后期制作耗时较长、批改学生设计方案工作量较大等问题,但经过教学团队的合理调配,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与此同时,随着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对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与方法评价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而且得到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孙爱群,牛树银.探索教学方法 讲究授课艺术[J].中国地质教育,2006,(3):43-45.

[2]李忠慧,楼一珊,朱亮.提高《钻井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浅议[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36-337.

[3]王贵和,吕建国,贾苍琴,郭溥海,李国民.构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 强化工程能力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69-72.

[4]陈涛平,夏惠芬.石油工程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石油教育,2004(6):54-56.

[5]葛武鹏,李志成,张静,郭春锋,胡攀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实操能力塑造中的作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12-15.

编辑∕杨波

作者:李岳祥 王勇 杨昭

钻井工程课程改革论文 篇2:

运用案例教学探索油气生产安全技术的课程改革

摘  要: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互动式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性、互动性和时效性。文章针对“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探索工程科学的现状,从案例选取、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探讨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对取得教学实施成效进行展望,并在其他工程类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油气生产安全技术;案例教学;实施方式;课程改革

引言

在國内经济不断改革,国际原油市场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的石油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高校的石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否培养出高效、创新、国际化的高素质石油人才成为衡量当前石油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决定着高校育人的成败。因此,石油高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方式、课前准备、效果考察等方面进行创新,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发展趋势。

一、案例教学的科学优势

案例教学法自1870年提出以来[1],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中,随着其产生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在工程类课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教育部于2015 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将案例教学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纯粹的用来阐述事实,也不是只为了讲述某种道理,而是基于事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而编写的故事,具有明确的教学内涵,是能够让学生掌握理论、提高实践能力的。其拥有的具体优势:

(一)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大部分工程类课程都采用“讲故事教学法”。然而,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工程类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3]。学生经常在课堂上通过这种传统方法学习到解决问题方法,并不一定能为他们作为工程师后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帮助。现实世界中所接触的问题是复杂的、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这些都意味着学生需要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因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是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案例教学法一方面为抽象理论知识找到具体的表现载体,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对于工程类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

高等教育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主,教师与学生仅仅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案例教学法则打破了这种关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加深思考,根据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4]。学生则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建设,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做到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接受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改善成果的时效性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对它的一种互补,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目前,在石油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内容陈旧、应用内容与实际发展相违背,教学材料多年未更新等问题。案例教学法则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发展新形势,将最前端的行业发展需求作为案例纳入到教学中,并对老旧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正,更好地表现出行业生产服务发展,大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是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课程全部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基本概念、钻井设备、钻前工程安全技术、钻井工艺安全技术、固井工程安全技术、钻井事故处理技术、完井工程安全、采油工艺安全技术、井下作业安全、油气集输安全技术、采气工艺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及HSE等。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其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工程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了解石油行业通行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HSE)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掌握钻井、油气开采和油气集输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油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受到有关安全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学生毕业后能较好的适应油气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坚实基础。相应的配套教材有《油田生产安全技术》、《钻井工程安全手册》和《井下作业安全手册》等。

一是教材老化,教育教学目标不合理。目前,该课程使用的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油田生产安全技术》辅助教材,与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的要求脱节。二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不适用解决工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对现场了解程度不够,不适应当前工程教育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乏味。三是教与学分离,出现教师教课,学生厌课的现象。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增加,出现上课赖课,考试前突击背书,通过考试的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系统地了解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掌握钻井、油气开采和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解决油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

三、实施方式的探讨

(一)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由选取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大量无用的案例必然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必须选取合适的案例。首先,选取案例的时候,应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过于复杂超出学生能力的案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案例需要具有代表性,符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在选取钻前工程安全技术方面的案例时,必须着重于国标和石油标准对相关井场选址及布置的安全要求,钻前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等方面。最后《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大量涉及跨学科和多方向方面的实践内容,案例必须要具有一定综合性,尽可能多的涉及关键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

(二)案例库建设

选择合适的案例后,不能立刻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上,还要经设计、整理和归类,形成教学案例库。根据《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油气生产安全技术案例库可以校企合作开发,通过邀请合作企业参与案例教学,与企业合作開展案例教学研究,以学生课程设计素材开发教学案例。校企合作开发案例库,不仅可以让学生实时观摩到企业工程师如何进行工程实践,也可以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要求的多种考察[5]。对于学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实践联系理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四、成果探讨

(一)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第一步,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确定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

第二步,确定评语集合。评语集合V={V1,V2,V3,V4}={很好,好,良,一般}={[0.75,1],[0.5,0.75),[0.25,0.5),[0,0.25)}。

第三步,根据标度法构造模糊矩阵方法,利用归一化法进行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确定权重集合,并对指标权重进行打分。见表1。

第四步,确定单因素模糊矩阵。确定一级模糊评估Ui的单因素模糊矩阵为Ri。

Rij=(i=1,2…,m;j=1,2,…,n)表示第i项指标对第j 级评语的隶属度。

第五步,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Bi=Ai·Ri={bi1,bi2…bin}

Ui的一极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为Bi。

第六步,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对应评价等级。

(二)模型应用

对本校参与“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的124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124份,实际收回112份,有效问卷109份。详细情况见表1。

由表1知道:

B=A·R=[0.77 0.17 0.03 0.03]

同理可得:

B=[0.84  0.08  0.03  0.05]

B=[0.77  0.06  0.11  0.06]

根据结果得,二级综合评价的模糊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

B=A·R=[0.81  0.09  0.05  0.05]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maxB=0.81评价结果为V1:很好。

五、结束语

1.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油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学生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掌握安全技术基本技能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为将来学生毕业后能较好的适应油气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坚实基础。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案例库,学生可以了解常用固井设备,理解固井施工技术难点和固井质量评价,掌握固井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2.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依旧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评价教学效果时,还是要坚持评价方式的创新性原则,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作用,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法仍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案例教学法并非能够涵盖所有课程与内容,必须有选择的使用该方法;二是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与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老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三是案例教学法对课程时间要求特别的高,如果规划不当,会打乱整体的教学进度,从而产生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惠,王安平.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82-84.

[2]王福斌,陈至坤,张瑞成.构建“智能控制”教学案例,提高研究生实践技能[J].大学教育,2018,94(04):86-88.

[3]宋小利,高立国.油气储运专业普通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18):187-188.

[4]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5]王应密,张乐平.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66-171.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应用型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油气生产安全技术案例式教学”(编号:AQKC2018019);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双改’的《油气生产安全技术》案例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AQJG2018003);国家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页岩气井喷预测关键技术及风险动态评估研究”(编号:Chongqing-0006-2018AQ);重庆市教委重点项目“基于改进ACO-GA高含硫输气管道高后果区泄漏关键应急技术研究”(编号:KJZD-K201901501)

作者简介:陈坤(1979-),男,汉族,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油气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等教学与科研。

作者:陈坤 魏鑫

钻井工程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借鉴CDIO理念下“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石油工业对石油与天然气学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向着多层次、多学科复合型方向发展。既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理论性强的科研型人才,又需要生产实践能力强的工程管理型人才。因此,在整个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专业英语是学生把英语作为工具运用于专业的语言实践课,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专业英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全面培养学生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课中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要精通专业知识,因此,专业英语是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在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原因,使得专业英语在整个专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并未完全发挥。本文分析了“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理念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当中,从而解决当前课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课程改革措施。

1 课程内容简介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是石油工程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以钻井工程、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相关专业课为知识背景,是学生由基础英语向石油工程专业英文的过渡,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和翻译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并能够进行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写作。为学生直接接触到前沿的石油工程专业理论技术和在进行更广泛地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2 存在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与工程实际存在脱节现象。目前,石油工程新技术、新理论发展迅速,而部分英语课文的内容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教学内容滞后情况严重。其次,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向灌输,创新思维滞后,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互动较少,枯燥的逐字逐句的翻译多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结业时常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时多以记忆性的单词、词组的考察和原文的翻译代替了对新知识的考察,缺乏对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这些弊端始终阻碍石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石油工程专业英语”面临的情况相似,这些问题在不少工科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

3 解决方法

3.1 借鉴CDIO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和素材

CDIO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3~4]。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衔接的方式完成工程项目,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学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而这些能力正是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式所欠缺的。而借鉴CDIO理念,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失为解决该问题的好办法。“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内容可分成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和钻井工程等几部分,因此,在每部分学习完成后,设计增加和相关学科前沿发展紧密结合的、英文原文内容的学习,学习资料可以来自英文原版教材或者利用网络查阅SPE等外文资料。这样,学生在掌握相关英语基础词汇、知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学科前沿的认识,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2 运用CDIO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师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课前预习准备某些名词的英文解释等方式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性质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培养其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写作的能力;对于英语基础较好,而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注重在讲解和讨论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渗透;对于英语和专业基础都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放慢速度,力争用少而精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其英语和专业能力获得最大的提升。同时,设计专业的创新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现、观察,并用英文完成报告,在专业的实践中增强专业英语的能力,体验CDIO(构想-设计-实现-操作)的教育理念。

3.3 参考CDIO评价原则,制定多指标的课程考核体系

借鉴CDIO的多样化评价原则,利用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英语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因此,专业英语的考试,不完全以闭卷考试为主。比如,在考试之前增加外文原文的翻译内容;或者固定某一课题,让学生用英文完成综述性质的论文;或者将课堂的问题英语发言或讨论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等。这样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发的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的学习结合,重视英语应用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又将考试和能力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指标的课程考核体系。

4 结语

在“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根本,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掌握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本身还应该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法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汪崎生,蒋光忠.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0,34(2):31-34.

[2] 肖榮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0(4):87-89.

[3]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9.

[4] 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作者:傅程 张继红

上一篇: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下一篇:农村医疗基金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