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建设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程专业建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介绍了基于三面向三融合(ThreeOrientation,ThreeFusion,TOTF)人才培养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简单介绍了TOTF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TOTF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目标,详细论述了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一篇:工程专业建设论文

工程认证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究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当前国内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指导,她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该文结合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通过专业认证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with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ZHANG Hong, ZHANG Zhi-qiang, CHENG Fu-chao

(School of Infr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 China )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 工程認证背景

《华盛顿协议》于1989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的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年初接受了转正考察。燕山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代表国家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考察的观摩单位。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

2 工程认证的核心思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三个核心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是我国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准绳,是不断提升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1]。

2.1 产出为导向

工程认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学到能够找到好工作的本领。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时候就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办学特色:该培养什么的学生;学生毕业能够找什么样的工作;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是先定位这两点产出,然后才根据这两个产出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国以前是传统的学科为导向,通过学科整体体系来制定课程体系,这样的结果就是全国相同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出来,这些学生都没有核心竞争力,与企业需求脱节[2]。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注重需求,该需求包括国家、社会、行业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只有符合这样的目标才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2.2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型中,教师教学、学生听讲,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通常整堂课程都是教师在台上卖力的讲解、使劲灌输,学生在台下按照自己的意识学习,其结果是学生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完后觉得费了很大周折,学生还是不懂,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基于工程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处处考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强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引入工程认证,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性,这样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内驱力,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参与者,引导者。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师生以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要深入互动,以达到互进的程度。另外,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与课外的紧密结合[3]。

2.3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健全“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其中,评价是指按照相关手段和标准,及时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检验达成度的完成情况,在判断学生毕业要求达成标准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具有相应的权重,如果在计算达成度的过程中,某个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该环节评价为不合格。基于此项判断,及时反馈到该课程的授课老师,了解教学过程,及时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到和掌握知识。

3 软件工程专业改革措施

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软件企业发展需要的,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及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

3.1 突出应用型为产出的培养理念

本专业以面向产业的工程化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科研、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元立体式创新人才生态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生通过大一暑假两周概念实训,强化C语言编程能力;大二暑假两周技能实训,提升每个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大三暑假三周综合实训,巩固软件开发能力,为即将开始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专业实施“1+2+3”校企深度融合课程改革,即在专业课程中遴选8-10门课程,每一门课程至少两位教师(在校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协作完成教学,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考核方式(项目答辩、小组讨论、期末测试、实验报告等)。通过三种实训、多种课程改革、院级“春蕾计划”立项等,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水平。

3.2 积极探索课程与培养目标关系

为了实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实践,力争让课程最接近培养学生应用型技能。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学长反馈、在读学生调研等,积极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第七学期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开发实战水平,我们在课程安排中,通过“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等四个环节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完整软件工程开发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实际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开发能力,同时对于提升学生文献查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极大地满足了人才培养要求和符合学生毕业要求。

3.3健全评价体系和方法

为保障教学质量管理有序开展,学校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构建了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对各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监控与保障。该体系包括质量目标、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评价反馈、条件保障五大组成系统。

(1)质量目标系统:该系统由教育教学计划、方案、规范、守则等组成,体现学校水平及定位。本系统质量目标明确,标准具体完备,做到原则标准、规范标准、量化标准相统一。

(2)教学组织系统:该系统实行职能部处与院系相结合的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模式,组织健全,运转有力。其中:教学运行机构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转。按照学校规定,校、院系的第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专设“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工作,保证评价反馈系统正常运行。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系)两级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有效监督作用。

(3)管理制度系統:该系统为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我校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流程规范,执行严格。

(4)评价反馈系统:该系统构建多层次评价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做到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相统一,评价判断的客观公正性和有效性相统一,为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5)条件保障系统:该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费管理、设施装备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是本科教学的基本资源保障,能够根据监控系统反馈的信息,合理调剂配置资源,保障教学质量体系有效运转。在本体系中,以目标系统为方向,评价反馈系统为核心,管理系统为指导,组织系统保运转,保障系统提供全面资源配置,五大子系统形成闭环,做到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监督得力、有效运行,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本体系充分发挥了“质量监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作用,最终落脚在建设上,通过体系的良性循环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该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通过五大系统的运转形成学校整体层面上质量保证框架,把质量保证落到实处。

3.4 结果反馈

学校建立了由书记、校长→分管校长→职能部处→院系的分级管理组织架构,实行三级管理(校、院、系)、两级督导(校、院),学校、院系、教师三级保障的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严格执行结果反馈度提供了保证。

在每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达成毕业要求评价过程中,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根据评价依据,如实统计分析并填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和“课程达成度评价表”,上述文件资料作为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和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记录存档。同时,通过发放份数不低于毕业生总人数20%的企业问卷调查表、毕业5年学生调查表,联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专业发展成效

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在课程改革步履不停,先后开展“1+2+3”教学课程改革、C语言翻转课堂、《C语言综合项目开发实战》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 目立项等工作,相关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申报并立项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专业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编著教材教参总计14部,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2项。

得益于扎实的工程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软件服务外包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57项,省级竞赛奖励74项。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先后有数十名学生就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国内知名IT企业,数名学生考取西南交通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日本县立广岛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

5 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分之一为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建设水平直接代表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坚持贯彻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按照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培养出具有创新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 谢玲,陆坤,迟宗正.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 实验室科学, 2017,20(4):232-235.

[3] 谢承旺, 胡庆辉. 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7.38(6):26-28.

作者:张洪 张志强 程付超

第二篇: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摘要]介绍了基于三面向三融合(Three Orientation,Three Fusion,TOTF)人才培养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简单介绍了TOTF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TOTF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目标,详细论述了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TOTF;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大扶持与广东省支柱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高工科类专业比例,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急需专业,而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的龙头产业之一。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强聚集态势的三大产业基地之一的广东珠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名牌家电企业众多,为电子信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区域发展空间和就业环境。

高等工程教育包含三个要素:产、学、研,主要强调通过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及各个高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提出了卓越工程师理念,引进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等思路,并提出与国外工程教育接轨。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正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

五邑大学结合学校十余年产学合作办学经验,在工程教育实践基础上,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并建立了基于TOTF(Three Orientation,Three Fusion,TOTF)工程教育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TOTF代表“三面向,三融合”。三面向指面向企业、面向工程、面向珠三角洲;三融合指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基于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为:与企业深度产学合作,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企业对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使之落实到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聘请企业家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实时将企业需求、技术前瞻、用人标准以及企业管理等信息融入本科教学中,以满足企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需求。同时,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于企业,指导学生在课内实践环节或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对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不仅来自教师和学生群体等校内考核,更要来自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为珠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

1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建设目标

依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精神,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2年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探索出一套基于TOTF工程教育、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一套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建设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在2年中将得到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创业,具有行业技术应用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为珠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使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管理水平在同类高校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2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建设内容

2.1 建立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运行机制,以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为背景,以校企联合培养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主线,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重点,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企业应用紧密衔接,工程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相互补充,集理论知识、实验与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为基于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四大模块设计实施,即基本数理基础模块、人文教育及工程設计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高技术课程模块。

大学一年级强调学生打好两项基础:一是数理基础;二是基本功训练,包括电子焊接技术、基本仪器仪表使用技能等。基本功训练主要由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技能引导。

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新增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为背景的“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程,将原有“电子实习”等课程进行整合,内容涵盖电子设计工程、电子焊接工艺、生产安装工艺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理论问题,并纳入“工程经济”课程,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生产成本的评估能力。同时,结合企业提供的项目实施,锻炼学生技术文档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能力以及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将原来独立设课的基础课实验分别整合到相应的理论课教学中,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要求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有利于在实验室中完成理论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将企业提出的技术课题,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按计划进行各级项目的实施,对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结合实际完成二级项目;通过质量评价体系客观考核学生的能力提高状况,由此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与交流。同时,利用教师与企业建立的网络,帮助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或寒暑期实习,并对参加实习实践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专业高级课程模块引入“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和“DSP技术及其应用”课程,使学生结合单片机、ARM以及DSP等技术,进行语音数据采集与处理、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本科四年级期间,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人数,将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些专业课程搬到企业去上课,涉及到具体系统、设备、电路等工程问题,请企业工程师授课,在企业完成部分实验。鼓励学生将在校学习期间所学技术结合企业提供的研发性课题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相应的毕业设计答辩。

2.2 建立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照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该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同时,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当前大学教学实践为基石,重点突出工程教育中的“大工程”概念;在现有应用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培育建成第三个方向——微电子技术方向。通过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的新培养方案,加大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的比重;结合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为珠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项目和工程训练为手段,以创新应用为目标。

2.3 建立满足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集校外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是具有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行业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该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共建的实验室。其建设目标为:依照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广东省珠三角电子信息行业,不断向外拓展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覆盖当前、适应未来的电子信息工程类课程体系;建立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创新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形成具有推广作用的教学改革成果,并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2.4 建立一支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

适应TOTF工程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因素,要真正落实学校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十分重要。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应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发展的希望,是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生力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该专业为青年教师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对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实行工作量减免;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督促与管理,促进其快速成长。要求每个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于企业,提高工程素质。

提高教师工程素质的主要途径有:(1)派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或新技术市场开发等,了解新技术在工厂中的应用,获得第一手工程背景材料和经验等,提高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2)充分利用现有校外产学合作教育基地,与企业建立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机制;聘请企业兼职教授担任专业课教学、进行新技术应用讲座等;将企业需求、技术前瞻、用人标准以及企业管理等信息融入本科教育中。(3)将科研课题工程化实现,学生的科研课题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密切结合,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到学生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或课外科技活动中。

2.5 建立适应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与TOTF工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TOTF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不可单一,要多样化;对學生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等校内考核方式,更要通过TOTF工程教育方式获得来自企业对学生的质量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

结合五邑大学的办学方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基于TOTF工程教育、适应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原理、工程、工艺和管理”四位一体及“教学、研发、产业”统一的教学理念。以“低频电子线路”为试点,提出并实施以“课程+课题+实验+成果+报告”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其中的课题来源于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企业项目融为一体,提高了该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在培养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形成了特色。

3 结束语

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近年来,该专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强化建设,在多年产学合作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出并建立了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在基于TOTF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创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TOTF工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将在我国工程教育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正,徐向民.广东省高等工程教育官产学研结合体系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7-13.

[2]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44-47.

[3]周玲.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特征与新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113-119.

[4]张奇,唐奇良.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32-34.

[5]马晓梅,张剑飞,乔付.CDIO模式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2):132-134.

[6]查建中,陆一平.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0,31(2):11-15.

[7]蒋毅坚,赵一夫.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尝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5):40-41.

[8]甘俊英,赵婷婷.大学生工程实践项目:回归工程教育的本来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84-88.

作者:甘俊英 应自炉 廖惜春 周开利

第三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

依据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及专业特点,文章对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形成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特色及优势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意见。

关键词:测绘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

10052909(2015)02002104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大学生数量的扩张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培养模式及方法单一等问题。工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普遍缺乏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青年专业教师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产学研有机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不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行业的发展需求。

为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依据“国际实质等效性”原则制定认证标准[1]。2013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经过正式表决,同意接纳中国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作为目前国际普遍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承认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成员国认证的专业毕业生均达到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

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积极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国内相关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及认证工作。专业认证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基础是对常规教学活动的常态性评估与评价,效果则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体现[2]。

以下主要以笔者所在的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为对象,探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一、研究思路

学校把成为铁路行业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测绘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努力方向。测绘工程专业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按照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相关要求,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素质培养为主体,从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色等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此外,针对实验仪器缺乏、场地困难等问题,着力研究校内实践环节设置、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实习基地的扩展、实习项目的开发及校外工程实践中心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配套的质量监控体系,在监控教学过程与课程考核的同时,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注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工作的依据。也就是从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专业办学水平,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要求。

二、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根据教育部“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依据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及认证要求,按照学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对武汉大学、西南交大、长安大学和各铁道设计院及工程局等多家校企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制订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其主要特点是:

根据毕业生流向及工作特点,按照“精简必修、增加选修、单门课程建设转向重点课程群建设”的原则,构建了由本科、研究生两个层次,基础理论、知识应用、知识拓展及创新应用四个梯级,测绘基础、工程测量、现代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变形观测、3S技术六个模块组成的“246”测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删繁减旧,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测绘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

教学中以测量学与数字测图→测量平差基础与数据处理→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3S”技术及其应用为主线开展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同时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开设多门特色专业课程,拓展知识领域。包括铁路选线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现代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等多门铁路类相关课程。

以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行业及专业特色,架构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实践教育不断线)、四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八模块(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推进多家单位合作,强化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形成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特色及优势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创新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开展创新性开放式实验教学

完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创新性开放式实验项目教学。根据学生兴趣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结合学校铁路专业特色,该项目的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层次:专业基础综合、专业综合、专业方向综合(如图1所示)。

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科最新发展信息,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创新。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关键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还可广泛使用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的各种测量程序。通过创新开放实验项目学分制管理、学校立项支持等多种方式,每年对创新开放实验答辩优秀的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二)科研反哺教学,发掘新技术,拓展实习内容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及时将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发新的实验项目。主要有:

1.基于LZCORS参考站的GPS测量综合实习

基于CORS技术的高精度GPS测量是当今测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兰州市国土局建设的LZCORS由7个连续观测站构成,于2008年开始运行,为兰州市主要区域快速获取高精度GPS测量数据提供有力支持。

学院将CORS模式的测量技术方法纳入测绘工程专业卫星定位技术及土木工程等相关本科专业的课程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等,帮助学生了解实时高精度连续跟踪站测量技术,为将来进一步将此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2.高铁CPⅢ测量数据模拟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

结合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基于Matlab平台开发CPⅢ测量数据模拟系统,及CPⅢ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CPⅢ测量数据模拟系统主要功能是:输入CPⅢ点的个数、控制点的个数及仪器先验精度等参数,即可随机生成CPⅢ模拟观测数据。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发CPⅢ平差程序,并应用模拟数据进行测试,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进行系统验证。该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弥补了学校硬件设备及软件方面的不足。该系统的开发原理及代码已编入相关教材推广应用。

3.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测图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terra vista以及X3d平台将二维平面地图构建为虚拟场景,利用Multigen Creator 以及X3D平台开发虚拟场景演示卫星定位系统中的卫星坐标变换等,此教学环节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收

4.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应用

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施测方法、数据处理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积极研究,以学校创新实验项目实施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试验项目,如在陇海线甘泉铁路轨道的测量、西部石油储备基地油罐变形测量等方面的多次试验,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课堂及创新实验项目中得以体现,效果良好。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

作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家、省级及校级学科竞赛活动,学院组织的工程测量大赛已连续举办22届。在参加全国“中海杯”测绘技能大赛,“全国高校GIS应用技能大赛”等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普遍加强。

(四)强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了高等院校、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解放军68011部队、中铁集团、中交集团、甘肃省地矿局勘查院和兰州市勘察院以及各产业部门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建成了3个国家级的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改善现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利用大量合作课题吸引更多的教师及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在实践—研究—再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近年来,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主要有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CPⅠ、CPⅡ的复测和加密、精密水准测量、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轨道精调CPⅢ控制网、长大隧道、特大桥梁独立施工控制网设计及施测、变形监测、施工放样、工程变更设计,二级铁路的初测、定测,站场的改建测量、铁路竣工测量,地理国情普查等,实习内容较丰富。

(五)以实验室建设为重点,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平台

以“甘肃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及“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完善基础测量、交通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交通地理信息、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等五个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实践水平及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也促使学校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达到工程教育质量认证的标准,并具备鲜明的铁路行业特色。

四、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建立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的改进实现

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3]。

根据专业认证要求,结合专业办学特色,建立“以质量监控为基础,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约束与激励结合,反馈与改进互补”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4]。利用学校、学院两级校友会及时了解校友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学院督导委员会汇总后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意见,提高人才培养与工程需要的适应性。通过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友、就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多层次并动态分析各阶段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系统。

五、结语

以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特色及优势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从创新开放实验项目设置、科研反哺教学、学科竞赛、校企联合、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研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受到一致好评,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专业竞赛的人数不断增加,获奖级别不断提高,新生录取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参考文献:

[1]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实施策略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2]郭勇义.以行业背景凝练特色,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 :45-46.

[3]王洪德,米华莉,王石钰.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特色专业教育研究[J].安全,2011(8):58-61.

[4]李漫红,刘桂萍,李文秀.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24-227.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geomatics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specialty, we presented clear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posed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a core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geoma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编辑王宣)

作者:韩峰 姚德新 王丹英

上一篇:绿色采购制度论文下一篇: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