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师科学教育

2023-02-19

师范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科学素养状况, 对整个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起着旗帜性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成败。

1 对高师科学教育的理性认识

科学素养是一种分类别、有差异的不平衡结构, 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人应该具有不同的的要求和内涵。师范生特定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在国家教育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必须要求其较之一般公众具有更高层次、内涵更为丰富的科学素养。

高师在实施科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要着力体现科学本质。科学教育的实施应建立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基础上, 不仅要涉及到科学知识的传授, 还要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 要努力适应国家教育的要求。“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师范为本”。“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科学教育, 高师科学教育更不能脱离现实科学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的要求, 要与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3) 应把握和参考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内涵。师范生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素养教育能力, 研究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内涵十分必要。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 笔者认为高师科学教育要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背景, 以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科学素养为核心, 以培养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为主导, 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适应国家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学科知识及其技能的学习为基础,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和习惯。

2 高师科学教育的实施途径

高师科学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但与国家教育发展和自身的需要还有较大的不足, 师范生的科学素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具体表现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表现欠缺, 科学知识缺乏, 部分师范生欠缺科学生活常识的了解;缺乏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伪科学、迷信活动的判断能力;科学探究精神需要加强。

高师科学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高师院校的实际,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探索:

2.1 更新教育观念

高师科学教育应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高度, 实现观念上的超越, 一方面, 要确立新的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播科学知识, 更在于培育创新人才, 在于培育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又有个性充分张扬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 要确立科学教育的社会价值观, 即继承、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 培育和发展社会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造就民主文明社会的科学基础, 培育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产业大军、科技创新人才和社会栋梁,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共同理念和最为宝贵的智力资源。

2.2 加快课程改革

科学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 调整教学计划, 建立行之有效的新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建设正在探索之中。仅有重庆师范大学于2001年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教育本科专业。高师院校可以结合师范生的专业特点, 开设全方位、高水平的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 比如“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等, 形成师范院校特有的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课程内容和方法论体系。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是实施高质量的科学文化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 进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是提高师范生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最有保证的途径。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根基和教学中科学方法的运用, 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作用, 这种作用,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 是任何现代化手段下的虚拟的环境都无法取代的。

2.4 重视科学实践

科学实践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 为实施科学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 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 科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除此以外, 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也是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举办好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设立校内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 组织本科师范生开展有关课题研究;组织好每年的寒、暑期科技下乡。通过以上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辐射到全体学生, 使师范生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导向。

2.5 营造科学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潜在性、持久性的特点, 在科学素养教育中起着触动灵魂、震撼思想、提升精神的巨大作用。具体措施上, 学校应注重学生科技信息获得渠道方面的投入, 如电脑、电视等, 保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专题学术或科普讲座;开设学生论坛, 围绕科研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好大学生科协等社团功能, 搞好校内科学普及工作。最终在校园里形成一个良好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郁氛围。

2.6 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高师院校需要围绕科学教育进行广泛而且深刻的改革, 必须把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落到实处。评价体系, 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评价的内容应该体现全面性和系统性;其次, 评价过程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第三,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同时要注意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尊重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参与,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共同讨论和探究的研究过程。

摘要:重视科学教育, 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本身如何抓好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就高师科学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做以探讨。

关键词:高师,科学素养,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路甬详.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C].科学时报, 2000, 6, 8.

[2] 陈恒六等译.[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3] 汪青松.树立科学教育观与我国科学教育的三大转变[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1:108.

[4] 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169-170.

[5] 彭蜀晋, 林长春.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 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 1999, 2.

上一篇:浅谈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流通窗口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