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的有机整合——评析《金色花》教师课堂教学的同课异构

2022-09-12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常言到:“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可以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有利教学的有机整合。

“同课异构”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优化了课堂结构, 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下面我就2010年11月下旬, 在重庆122中学参加国培班影子培训时, 分别听取了由122中学周琳老师和国培班学员代表王卫琼老师执教的《金色花》 (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4课) 。针对这两堂课的教学安排作简要的评析:

两堂课的教学安排

周琳老师的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让学生仔细聆听体现母爱的《摇篮曲》, 引出本课授课内容泰戈尔的《金色花》。

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诗歌

师强调是否有生字新词, 并强调儿话音。

听花语

师配乐示范读, 出示要求:

我听到一个——————-的孩子。

我听到一个———————的母亲。

听完后生踊跃回答:

顽皮的可爱的深爱母亲的……孩子

善良的慈爱的深爱孩子的……母亲

师灯片展示学生成果, 并给予适当鼓励。

读花语

师:1、指导学生朗读, 强调语速、语气、重音, 并注意情感的表达等

2、出示思考题:“我”变成金色花后, 做了哪些事情呢?诗人借金色花来表达什么感情?

生:1、齐声朗读。个别阐述读的语速、语气、重音, 和情感的表达。

2、回答思考题

师对学生回答的思考题进行点拨和指导, 并适时鼓励学生。

品花情

师: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灯片出示探讨题:请你找出诗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 品一品?

生:讨论。

师:指导点拨

悟花意

师让学生在探讨的基础上出示探究题:金色花象征什么?并提示学生:母爱用什么颜色来渲染最恰当?为什么用金色。 (印度信佛, 佛教用金色的含义)

生:思考回答。

师点明:纯洁可爱的孩子

圣洁美好的母亲

真挚无私的回报

知作者

师:出示泰戈尔的图片及简历和相关泰戈尔的名言。

生:怀对泰戈尔敬佩之情

诉真情

师:我们的童心犹在, 让我们也怀一颗感恩的心, 用稚嫩的笔倾述自己对母亲的真情吧师出示范例让学生模仿写作:

我愿意变成一朵小小的白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她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去一份清爽。

生:按要求仿写:我愿变成……

生:成果展示, 师点评。

王卫琼老师的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母爱似一棵大树, 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似一盏明灯, 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似一股清泉, 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 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读课文

(一) 听示范读

师:要求学生听后体会, 诗中出现了哪些人, 哪些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畅谈诗文中呈现的人、物、关系 (母亲、孩子、金色花亲情) 。

(二) 自由朗读

师: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和语气来读诗的?并说说理由。

生:自由读 (亲切的、充满深情的、带着温馨和舒缓的语气)

(三) 范读

师:范读

生: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品课文

师:在熟读的基础上, 大家思考:

1、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是为了什么?

2、诗歌给我们展现了哪几幅温馨的声场景?你喜欢哪个场景?请用喜欢的方式读出来, 并说说理由。

师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调动想像, 再现画面

生:畅所欲言

1、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 和她开玩笑, 恢复原形。

2、生析

(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 快乐) (教师提示, 学生读)

(2) 你要是叫到:“孩子, 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 我调皮) (学生分析, 学生读)

(3) “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爱怜, 责怪)

(4) “我不告诉你, 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调皮, 撒娇)

师小结:我从诗文中看:

我听到一个——————的孩子。

我听到一个———————的母亲。

四、议课文

师:为什么作者一开头就说:假如我变成了金色花, 金色花与我有什么共同之处?

孩子变成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点拨:1、诠释印度金色花, 印度圣树, 开金黄色的碎花。

2、诠释泰戈尔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写此诗时的景况。

3、引导学生怀感恩之心去体现现实中的爱。

评析两堂课

这两堂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让我很受启发, 两位老师的课都较全面反映了我们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尤其是在目前以学评教、以学定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说实话, 以前我们关注一堂课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 主要是看老师的表现。如今通过“国培”, 我已充分意识到现在我更看重的是一堂课学生学得怎么样。即由关注老师到关注学生, 就是看学生参与了多少活动, 学到了多少知识, 培养了多能力。为此对这两堂课, 我作简要评析:

1、解读文本的深刻性。两位老师均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和检查:一是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检查 (如生字的读音、书写, 词语的理解) 和语感的培养 (诗语气、语调和语速的指导) ;二是注重了诗歌的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听读、范读、抽读、自由读, 为学生理解诗意、主题作好了铺垫。

2、教学目标方面, 两位教师教学目标是明确的, 他们通过读、品、悟等形式, 通过自己恰如其分的点拨,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悟了亲情有伟大和无私。即母爱子, 子爱母这一情结。

3、在教学的层次性方面, 两堂课都很好抓住了诗文的重难点, 采用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抽象到具体这一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进行逐层上升, 层层递进。这方面周琳老师的思路更为清晰明了。即针对《金色花》通过让学生听花语——读花语——品花情——悟花意——知作者——诉真情来逐渐落实的。

4、在问题的解决上, 两位老师均通过学生对诗文的解读预设了几个问题, 让学生进行了研讨。这方面, 王卫琼在品析诗的语言方面做得透切些。如她把诗文中的“长”、“笑嘻嘻”、“摇摆”、“坏孩子”、“担心”等让学生自主进行了赏析。在问题研究这一点上, 我个人认为还应作必要的补充, 因为老师设置的问题固然重要, 也有可能禁锢学生思维,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本身产生的质疑, 如果老师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这无疑会让学生有信心, 有兴趣, 更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5、在点拨的时效性方面。两位老师都很好整合了教学目标, 较好地融入了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 基本上做到了适时点拨、有效点拨, 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6、在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方面, 两位老师均把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用到学生学习中去。在启发式教学上采用了生生、师生之间很好的互动, 教学氛围好。

其它, 两堂课很注重文本的解读,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还应进一步提升。本诗主题的主旨反映的爱是亲情的难能可贵, 培养我们的孩子从小深怀一颗感恩之心。但我认为, 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让学生明白, 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尊老爱幼, 贫困帮扶去理解爱应成为一种责任, 应把这种进行拓展和延伸, 即让每个人都心存一颗爱心去关爱亲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上急需帮助的人, 这样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才会更安宁, 更和谐!

上一篇: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执行的驱动因素分析下一篇:有多重危险因素中年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临床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