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同课异构活动范文

“同课异构”活动的思考

“同课异构”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蓟县教研室 吴守利

按照蓟县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安排,2008年5月9日,在蓟县实验中学举行了初中英语学科“同课异构”展示课活动。活动持续一天,共有五位参赛教师轮流上课,来自全县各个初中校的部分教师全程观摩了此次教研活动,通过看课观摩,与会教师感触颇多,收获甚丰,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目的。为了使更多的英语教师了解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顾,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大家共享。

一、精心打造,亮点多多

首先,五位参赛选手都是城内各国办校在第一轮校级评选的基础上,挑选出来的顶尖选手,他们具有优秀外语教师共有的良好素质,如:认真,细心,耐心,爱心、缜密,富于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素质较为深厚。由于在校内一级的评选中,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再加上与同行的合作,他们执教的课堂可谓是亮点多多。

一、实施微笑教学,具有亲和力。多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教学,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时地叫出学生的名字,使同学倍感亲切;一位教师能够自如地用英文赞扬被提问的孩子,还能对答错的孩子给予鼓励,使学生增强了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几位教师均能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理解上的偏差而影响“任务”的进程。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人本”的理念。

二、语言较为精练,富于感染力。施教选手大多能够用英文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英文的环境中。例如:一位教师灵活而地道的口语使学生和听课老师感觉耳目一新;一位教师凝练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思考,明白地活动,兴奋地参与;一位教师沉稳大方,语言简练,设计严密,实施灵活;有的教师热情洋溢,富于激情,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有的教师沉着冷静,活动环环紧扣;有的教师循循善诱,设计缜密,富于启发性。总之,选手们富于创造性的语言魅力使人感到“如沐春风”。

三、继承中有发展,稳健中有创新。令人惊喜的是,通过五节课的观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老师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活动的宗旨,即:在相同的理念下,就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即“求同—求异—求同”,可谓是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例如:大部分教师都自觉地运用了“任务型教学途径”,都在Production环节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能够自觉地使用发展性评价;他们都能够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来设计任务,从而开发课程资源;他们都能够在大量的口语实践后,给予学生必要的书面练习和应试训练。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我县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二、异构得法,彰显个性

“相同的理念,不同的教学个性”是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突出感受。学生的创造性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来源于自身的个性化教学,可以这样说,一个在教学上没有个性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好教师。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极大地彰显了每一位教师甚至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一、理想与现实在承接中升华。首先,每一位教师都不能脱离教育的现状----“应试”训练,我们认为,避开应试,空谈课改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参赛教师正是把握了素质与应试之间的“接点”。例如,有的教师秉承“3P”教学流程,在精心设置语言呈现环节的同时,适时引入“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Presentation环节,就能够尝试性地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可谓是在现实的课堂中实施外语教学的“理想”,在“理想化”的过程中

1逐步完善现实的课堂。

二、启发有章法,诱导更科学。在新知识的呈现环节,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的老师能够把新的语言现象在平实的材料和真实的情境中引出,从而启发得法,而富于科学性和逻辑性,真正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呈现形容词最高级的时候,先从形容词副词的原级入手,之后引出比较级和最高级,而这一切都是在相关的情境中完成的,而不是在黑板上直接给出其变化规律。真正体现了“感悟——理解——应用——反思——实践”的这样一个合乎情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归纳语言规则、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既培养了观察、推理、比较、抽象和归纳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英语的口语应用能力。

三、练讲结合,点拨到位。为什么不说“讲练”呢?因为,在课改的理念中“实践”先于“认识”即活动先于讲解,或者说是练习先于点拨。在各位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作用。例如,对于本单元的语言点:形容词比较等级的变化规律和典型句型,各位参赛教师都开动脑筋,想出了“高招”,先是创设真实情境或者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并尝试应用,然后自觉探索和归纳出语言规则,或者由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或者有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但是在关键的环节,教师及时的点拨为学生“拨开云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操练环节,选手们也打破了“唯笔头”的倾向,把话题和语言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Practice”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学生更乐于参与,避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死角”。适时的点拨和有意义的操练相结合,使得小组活动的话题更有意义,而所练的语言项目则更加清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三、比较反思,潜力无限

诚然,英语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乐观。现就本次活动中观察到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

一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问题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语言技能,

2、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常识和应用能力,

3、现代英语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常识,

4、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从参赛教师在课堂上的反应看,有的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口语不流畅、不地道;有的教师不理解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而更热衷于“告诉”;有的教师不懂为什么要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究竟要干什么也不清楚,往往是为了“秀”给观摩的教师看;有的教师不懂评价的促进作用而使评价流于随意性和盲目性。一句话----课改的成功在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善和提高,它是课改的“瓶颈”。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粗制烂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的粗心大意,养成了不良的思维习惯。例如,有的教师一开始就把形容词比较等级的规则“写”在黑板上,或者是“打”在屏幕上了,然后让学生说出规则,之后训练。虽然通过学生的“口”说出了规则,但是这仍然不是通过实践感悟的结果,仍然是“直给”,是“灌”的变种。再例如,有的教师在小组活动之前对于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叙述不清,导致了学生的活动目的性不强,进而在“学习成果汇报环节”动力不足;还比如,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表达错误不予理睬、不予纠正而一味地说“Very good”、“Great”和“Wonderful”,使其他学生感到如蒙一头雾水。所有这些,都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缺乏精雕细刻,缺乏细腻化,而知识是载体,能力的形成是过程,人格的培养是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的简单处理,粗心大意,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习惯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好。

再有,教学语言缺乏凝练。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简明、地道”教学语言更能够启发

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这些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分为:

1、指令性语言

2、释义性语言

3、评价性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拿腔拿调”,要勇于做到“字正腔圆”。实践表明,只有教师的地道英语才会有学生的规范化英语。

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1、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呈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的教的方式,而教师的教的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新知识的呈现”,还有,何时呈现?怎么呈现?谁呈现?都直接关涉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2、小组合作学习要关注学习效果,要关注学习责任。合作学习始终是教师想尝试而又疑惑颇多的问题。小组成员的构成、成员的分工、小组的学习业绩、小组的学习目标,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都直接牵涉到学生的学习责任,教师应该从深层考虑和设计。

3、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令教师们既向往而又倍感迷惑。我认为,在现实的常态教学中,对于任务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想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必要的“支架”是很关键的。因此,使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师生)示范——(小组)操练——(小组代表)汇报”即“Model——Practice——Report ”。一些实验教师经过了两年的尝试和实践,证明它是推行“任务型教学”最有效的途径。

4、采用发展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教师必须了解和学习美国教育心理专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现代课堂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那么,何时评价,怎样评价,评价什么,谁评价,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等就迎刃而解了。有了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学生将会乐于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5、既要关注“预设”也要关注“生成”。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很微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预设不科学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活动方向不明;而缺乏生成的课堂可以说是缺乏生命力的一潭死水。因此,它需要教师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尊重和考虑人的因素,尊重人性,丰富人性,而不是为了死死地完成预设而扼杀人性。以往我们之所以看到的课堂会是“千人一面”,就是因为过度预设而生成甚少的结果。

6、现代教育技术并非灵丹妙药,教师需要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意识。所谓“辅助”,就说明它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因素,人(教师)是主要的因素。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观摩课上教师不离电脑,手不离鼠标;甚至每一个环节都有课件;有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过度依赖电脑会使思维产生惰性,进而扼杀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富于生命力的“生成”;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总的原则应该是“必要性”和“适度性”相结合,否则它会喧宾夺主、干扰教学。

纵观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应该说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圆满的效果;通过“异构”,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了彰显,教学思路得到了拓展;通过比较和反思,教师们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对于任务型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而,成绩是突出的,亮点是醒目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参赛教师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劲的发展潜力,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还有待于大家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共同研究和探讨。

第二篇:同课异构活动听课反思

张艳超

4月16号我有幸参加了九三学社濮阳市华龙区支社初中课堂教学报告 语文专场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并且认真听取了油田名师工作室史利平老师的精彩报告。

同课异构就是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最终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活动。此次语文专场是有来自华龙区三中和油田十三中的两位年轻漂亮时尚的女教师共同执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报告文学作品《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灵通”用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语文课。

在听课期间,我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同时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她们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两节课中,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感受到她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第一节课是有来自华龙区三中的崔永利老师讲授。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流畅,自主检测—目标展示—自学领读—合作生成—精彩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总结,教学设计围绕学校特色,教学流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整堂课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对学生进行着阅读、赏析、写作等的练习。但是总体上会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照顾。这让我想起自己的课堂要比崔老师更逊色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更不到位。

第二节是有来自油田十三中的申晓老师讲授。教学环节紧凑,图片展示,创设情境—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体解析,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走出文本,整个教学流程各个环节设计的都很出彩。没有展示目标却让我感受整堂重点突出,学生也能就此很好地发挥;没有生硬的课堂学习习惯的提示却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尤其是,在让学生读文时,该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朗读并纠正该生错字让其写在黑板上这个细节,让我看到这位老师的严谨和认真,以及语文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时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关注的细心,每个环节的衔接都自然流畅,对学生的指导细致有效,学生配合积极活跃,老师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在搜集文本信息时学生互相交流加深了知识的印象,在品味语言时学生都是尽最大努力寻找更多不同于其他组的地方,整堂课一步步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达到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我认为是一堂特别精彩的语文课。

通过观摩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回顾我自己的站在讲台上的教学过程,让我再次领悟到作为一篇写实与抒情兼备的报告文学作品应该更好地上一堂出彩的语文课,让台上台下都有淋漓尽致的发挥。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优秀榜样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的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在不断的磨练与改进中进步,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比这次听课的两位老师更优秀更出彩的授课高手!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师徒同上一节课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结合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在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4号,我校分教研组开展了“师徒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

活动亮点:

一、 授课教师导课形式多样,显现教师各异风采。

“同课异构”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导课上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二、 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全面性、层次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二、 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全面性、层次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老师课中运用“智慧闯关”的教学方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不仅掌握了课堂中的新知识,还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这种闯关形式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易于课堂的生成效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例如:时间的分配上,如何更科学,更合理? 教学语言如何锻炼得更精练,更生动? 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进行了认真研讨与总结,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达成了如下共识。 会疑: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体验

会说:不仅要说思路,说方法,更要说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会议:要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合作、探究精神,集中集体智慧,协同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

2015年3月27日在通川区二小,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两校领导的支持下,通川区二小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的教学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是数学名师工作室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两校所有数学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探索规律之积的变化规律》,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通川区二小的李东霖,胡佳和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的王凌霞,邹枝芳四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通川区教研室赵成毅主任和两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张永红,徐斌对这四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四位年轻数学老师承担了此次“同课异构”讲课任务后,他们经历了选课题——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独立备课——上课———反思——被评——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四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活动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数学名师工作室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通川区二小数学名师工作室

2013年4月1日

第五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南片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期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

三、活动环节:

1、选定同一课题。各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学校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国义

员:南片四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授课教师

五、相关人员职责

1、组长负责对活动进行监督。

2、小组成员职责: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态度端正,认真负责、虚心好学;活动结束要及时写好活动总结和反思。

六、具体措施

1、学校认真挑选各科骨干教师,让他们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研互助同进活动内涵的基础上,自觉投身到教研互助同进活动中去,并能持之以恒。

2、落实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中心的教研互助同进活动。 ① 听课。各教研组要及时听课,发现其优点,找出存在的问题。 ② 学习或指导集体备课。

③ 深入课堂讲示范课。准备一节高质量的课,运用先进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上一堂优质示范课并作好说课。

④ 学习或传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或指导教师撰写优质教案、说课及教学反思。

六、活动安排:

1、四月上旬(4月1日-4月10日)南片各学校组织开展示范课活动,,中旬(4月11日-4月20日)组织南片四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内容、时间临行通知。

2、评课活动程序:上课教师说课(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等)--听课教师评课(评优点、说不足、谈感想等)--总结。

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课后完成说课;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听课后完善评课。课堂教学详案、说课表、评课表在评课活动结束后立即上交沙塄沟小学。

沙塄沟小学

20

12、0

2、26

南片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沙塄沟小学

20

12、0

2、26

上一篇:体育教师介绍范文下一篇:台湾五大家族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