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幕致辞

2024-04-23

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幕致辞(精选6篇)

篇1: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幕致辞

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幕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望窗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观园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逸兴遄飞。在此,谨让我代表二十高中对所有来参加这次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我们举办这次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宗旨是“聚焦课堂,三校互动,同课异构,碰撞理念,切磋教艺,共谋发展”。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有三点粗浅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关注课堂教学,开阔眼界。

我经常思考什么是一堂好课?我认为只有活跃的气氛而没有凝神思考的课堂不是理想的课堂。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深刻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维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所以一堂好课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来思考备课:一是怎样开展活动才能够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学习;二是怎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问题;三是怎样通过思维拓展让学生获得更多自己的感悟。

我相信本次“同课异构”的课堂会尽展风流、精彩纷呈,所以希望大家关注课堂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课堂实施安排上的科学和有效。

第二,关注说课评课,启悟智慧。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步。”

我们今天搞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学术大餐,既有执教者的现场授课和反思说课,又有教研组长评课和专家点评,是一个很好的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开阔视野,找准方向,提升理念,启悟智慧的平台。

第三,关注教育科研,持续发展。

教育形势的新发展要求教师把科研能力作为一个必备的素质,我认为科研要立足于课堂,本次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就是聚焦课堂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科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我希望老师们能抓住契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攀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我们准备把本次活动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专家点评稿结集出版,这既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又有利于交流推广,推动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教育教学的园地中,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力做只能做到合格,用心做才能做到优秀。仰望教育星空,脚踏教育大地,让我们怀着一颗赤诚与至爱之心,驱动生命与使命同行,争做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吧!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嘉宾和老师参与我们这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X年12月13日

篇2:跨省三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幕致辞

(安阳市一中分校 高一历史组 侯升峰)

2013年11月6日,豫北三校同课异构活动在鹤壁市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我校全体高

一、高二历史组同志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冯丽芳老师代表我校讲了公开课。此次活动,领导们高度重视,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加强了三校教研教学沟通,彼此互补,求同存异,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高了一个施展自我的平台,也为师生们奉送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知识大餐。

下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一下这次鹤壁市高级中学同课异构的感悟:

一、鹤壁市高级中学校园文化之深厚

学校是打造灵魂的圣殿、文化的圣地。一个学校是否优秀,文化底蕴的深厚是一个重要标准。环境虽然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不起决定性作用,但绝对会影响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孟母三迁不就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吗?鹤壁市高级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缩影。首先是历史文化建设到位。进入鹤壁高中,行政楼前的广场上立着巨大的司母戊鼎,以此为中轴线,对应两边分别立着祖冲之、钱学森、华罗庚、居里夫人等名人的雕像。穿过行政楼,就是小桥流水、亭台轩榭,别有苏州园林风格。在园林两旁有两条主干道,分别是恩来路和学森路,道路两边古树参天,名言警句树立两旁,学生公寓楼、教学楼、食堂等都取了深有其意义的名字。我虽然在这里很短暂,但我对这里很敬畏,就仿佛又回到了大学一样。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了,时刻都会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得到熏陶。

二、同课异构、灵动课堂

鹤壁高中、新乡一中和安阳一中三校历史老师同课异构,各具千秋,精彩纷呈,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课堂风景,使我们收获颇多,一饱眼福。

第一堂课是我校冯丽芳老师闪亮登场。冯老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构思巧妙、逻辑严密。首先是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历史真实画面中进入新课学习。然后以国共两党的斗争博弈为主线,分别从信仰、军事、经济、理论、民意五个方面展开教学主题内容。最后从史学理论的角度总结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这节课以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分析双方的博弈,图文并茂,讲述精彩,并进行了小组讨论,并及时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其点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精神。学生讨论热烈,老师点评到位,肯定了学生的成果并指出了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冯老师讲课语言幽默可亲,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动默契,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有争论的地方给学生留有余地,拓展了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无限的遐思,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讲课就像画画,并不是把所有的都画出来是好画,只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会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这节课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导入有点长,如果缩短一些就更完美了。

第二堂课是新乡一中的杜亚平老师稳重出场。杜老师讲课老练、举止稳重大方,导入新颖,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这节课从民意的角度整合教材,以体民情、察民意、顺民意为主线贯穿全文,角度新颖,切合实际。导入以当下党的群众路线视频导入新课,然后首先对这节课基本知识进行梳理,然后以探究的方式对解放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了探究,始终突出群众路线,最后落脚在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上,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杜老师以对话式教学为主,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到位的点评,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如果从情感和价值观角度讲,这节课灵魂就在于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真正的意义就在于指导今天的社会发展,如果我们的教育不与现实生活结合,这是违背教育真正目的的。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知识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现实中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在高考中,命题多于现实相结合,往往考察社会热点问题,比如2011年江苏卷中就出现了考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试题。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学中,要突出情感价值观,要注意社会热点问题,杜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唯一的不足之处是讲的太浅,再挖掘一下就更好了。

第三节课是鹤壁高中的孙圆圆老师激情登场,这节课非常务实又有创新。我听完这节课,感觉有点像江苏南通的教学模式。南通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当堂巩固。孙老师首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然后以学生表演话剧的形式导入本节课,新颖精彩,调动了学生参与性。在讲述的过程中,首先对基本知识进行梳理,然后以探究的形式进行挖掘,并及时以高考题的形式进行巩固。一节课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从知识达成的角度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地方。但是价值观方面不突出,中间环节的过度生硬,在这方面还需要改进。

总之,三堂课各具千秋,各具特色,各有不足与长处。同课异构对于我本人开拓了视野,长了见识,引发了各位同事对以后历史教学的思考,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大有裨益。希望以后我校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有利于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更新。

篇3:“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心得

———萧伯纳

2011年12月20日上午, 庆阳市新课程高中英语“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在庆阳一中举行, 我很荣幸能获得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来自庆阳一中的史丽萍老师和庆阳二中的杨娜老师分别做了一节内容相同的高中英语课——— (人教版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她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处理课堂事件的能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使用、课堂效果的高效, 都体现出她们深厚的教学功底。

两节课后,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王洋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让我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使我找到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一、娴熟的课堂鼓励性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们不仅仅在教会学生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 我们也在用我们的课堂表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丹麦教育家叶斯伯逊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言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 其中一种评价方式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关注和鼓励。”因此, 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角色, 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用鼓励性的语言, 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乐于学, 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培养了情感。这两位老师都善于用赞扬、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如“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clever”“good job”“well done”。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大动脉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样, 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 不再“居高临下”, 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学生也动了起来。但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具有有效性?我认为只有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明确合作学习的步骤, 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两节课当中, 两位教师较多地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 而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 并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对教材要深入挖掘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材。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众多教材、教参进行选择、整合, 而且可以根据所教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取舍、补充和调整教材, 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素材, 对于教育主题不那么明显的教材, 教师要善于联想, 通过文本再构, 设计人物或情节有机体现教育主题。在教学中, 史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提出:“If you were a biologist, what will you do now?”“What do you think of bird protection?”这些问题让学生不仅学到文本表面的知识, 而且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文本外的问题。

篇4:同课异构 教学相长

关键词:《雪》;同课异构;背景处理;教学相长。

【分类号】G612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来教,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各有千秋。2013年6月,安顺市教科所带领安顺实验中学十位老师送课下乡。他们来到猫营,与猫营中学几位老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老师们都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我校语文组的王泽莉老师和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同上一篇课文《雪》(鲁迅)。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对写作背景的处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各具特色的教学效果。

王泽莉老师《雪》的教学思路:

教师导语——介绍作者(提问式)——写作背景——学生朗读课文一遍(女生读第一段,要求把南方的雪读得柔美;男生读第二段,要求把北国的雪读得高亢)——南方雪的特点(美艳之至),北国雪的特点(如粉如沙),——主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王老师:“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诗中,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雪寄寓了美好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的斗争精神(主旨)。”(板书)

王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把江南柔美的雪景和北方壮丽缤纷的大雪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点明了雪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中心,挖掘了主题。课堂上,老师发问生动有趣而自然,学生回答丰富而多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阅读教学分男女组,女同学读南方的雪,读得柔美;男同学读北方的雪,读得高亢。把文章的色彩、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了,情境教学很到位。另外,教学时间拿捏得非常好,课程内容一讲完,下课铃就响起来了,传统教学上出了精彩,也上出了个性。

而安顺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则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精彩之处是对写作背景教学的处理,这种处理灵活、新颖、有趣而又自然,在讲授完南方雪和北方雪特点的时候,陈老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是喜欢南方的雪还是喜欢北方的雪?为什么?

当然有的同学喜欢南方的雪,有的同学喜欢北方的雪,他们都说出了各自很多很不错的理由。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喜欢南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滋润美艳”,“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还写了蜜蜂在飞,在梅花丛中“忙碌地飞着”,“嗡嗡的闹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蹦蹦跳跳的跑着、笑着,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生动形象地把南方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写了出来,南方的雪正象征着南方轰轰烈烈革命形势,引出文章的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这时候正是北伐战争时期,南方的革命形势正在蓬勃发展,就像“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及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青春”“处子”都是最有生命力的,点明了南国雪的象征意义;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它“旋转、升腾”“升腾地闪烁”,北方雪的这些特点正象征着那种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陈老师对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处理自然而又灵活,新颖而又有很强的逻辑性,把时代背景融合在文章的主体教学中,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由“滋润美艳”的雪景联想到南方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形势,由“蓬勃奋飞”、“升腾闪烁”的北国雪景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种写作背景的教学处理让人耳目一新,异彩绽放,给人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此,在这篇精美的散文里,作者不但喜欢南方的雪,而且也喜欢北方的雪。南方的雪象征着南方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北方的雪则是象征着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向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情怀。

陈老师的授课过程富有启发性、趣味性、逻辑性、联想性,让学生从精美的语言中、多彩的雪景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文章的写作背景,点明雪的象征意义,突出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英--哲学家-萧伯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有许许多多长处,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灵活而有特色的应用,也能够把课上出更多的精彩来。而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是新时期新一代最能接受的新方法,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教育的进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探求新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大背景下,“传道授业”的方法将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开创一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

篇5:“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12月16日校教导主任潘兰带领6位语文教师赴昭阳区第三小学参加昭通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现场指导与“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活动为参与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

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于12月17日上午开始,分两个环节进行,上午观摩授课,下午评课探讨。通过参加两个环节的活动,大家对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三位授课教师上课的优点和不足都有了清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观摩授课情况

我们分别观摩了昭阳区三小孔凡玲老师、昭通市实验小学赵渝溪老师、山东济南的张莉老师讲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爱如茉莉》,3节课,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从课堂效果来看,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

(一)授课教师的优点

1、授课教师有较强的教学技能

上课教师都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强,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赵渝溪老师的授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张莉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孔凡玲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

2、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有新的转变

通过这三节课,可看出授课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3、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4、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三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授课教师不足之处

1、教师的角色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这样,上课时,老师和学

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会思维活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有的教师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每一环节的设计不明确,没有对每一环节的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和深度。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

3、没有彻底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二、评课探讨情况

自由让智慧生长,不同观点的交锋,思想碰撞迸发的灵光,让讨论的气氛不断升温。评课探讨阶段,所有参与教师都分组对上午三位所授《爱如茉莉》一课进行专业评议,大家畅所欲言,熊燕老师说: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从文中品味细节、体会作者抒发感情方面做得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感知,将文中的零散细节和学生的感悟整合为一首体现爱是什么的小诗。胡虹老师说:三位老师素养高,应变能力强,在教学教法上各有特点,教学中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在稳当中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许多老师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评课交流,通过评课探讨,参与老师都达成了共识: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 3

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异”中传递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异”中完善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异”中增强因材施教的意识,丰富因材施教的能力储备。同课异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有效、高效提供了研讨的平台。

三、活动反思

“同课异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教研活动形式。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程环境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此相反,新课程强调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教参也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余地,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不仅可以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也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法。这时,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执行者。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课异构”正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的一个载体,它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不仅贴近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能使教师之间有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空间,不仅有利于校本教研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而且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同课异构”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激发学员的内在潜能,张扬

个性,建构 “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追求的是异中有同,同中求异。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既有学员个体对文本的解读,也有小组共同的智慧结晶。同课异构,求大同,存小异。在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大家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丰富我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同课异构”注重践行与自悟。没有具体教材教法的指导,不执著固定模式的羁绊,学员们寻着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去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前行的步伐并不轻松,然而,从试教失败的课堂走出,便有了经受磨砺的勇敢;对现场生成的急中生智,便有了对语文本真的自觉追寻;从选手们唇枪舌箭的辩论中,便有了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亲历此次活动,让我们学员感受到最质朴、最根源的快乐,一种充实丰富、合作分享的快乐。也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把读书、教学实践、反思渐渐养成一种学习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四、今后工作建议

“同课异构”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比照、对比参读的机会。特别在与名师同课异构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会将自己的教学和名师的教学相对应,与名师一起感悟文本的意义,感受语言的精彩,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建议学校多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次类活动。

篇6:“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反思

第一、用情境去吸引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其中,顾志能老师使我印象深刻,幽默的语言不仅让学生融进课堂,也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走进课堂。

第二、同学们动手摆、用眼看、动脑想、用口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第三、抓实效,不走形式。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方法,去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讲一个花费很长时间却不知道与本节课内容有何关系的故事不如不讲,抛掉学生年龄以及个性特点再去设计所谓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不如不要。

每堂课都有很多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我会把他们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也是我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收获。

上一篇:监理工程继续教育课件下一篇:XX变电站工程竣工验收汇报(样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