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五要”

2022-09-10

在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今天,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已成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奋斗方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呢?笔者在一线教学中经过多年的的探索与实践, 总结出以下“五要”。

一、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有的放矢

作为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教学目标的明晰与否, 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 通常情况下, 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 要坚定不移地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将新课标中规定的“了解”“掌握”“熟练”等不同程度的要求一举拿下;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的精神, 鼓励学生活跃思维、拓宽思路、细心观察、学会合作、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 而且还为学生的“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变“学会”为“会学”“乐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要想真正陪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就不能局限在学生“学会”上, 因为,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出自于“学会”, 而是源自于“会学”“乐学”。“学会”只不过是要学生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罢了, 而“会学”则不然。“会学”关键在于一个“新”字上, 它强调学生要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它的侧重点是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而不是掌握学习的知识。要想让学生“会学”, 教师就要从“教”中蜕变出来, 把“教”升华为“引”, 因为“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引”的设计, 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且是学生喜闻乐道的问题,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和有趣,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宜地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有能力但又不是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启发, 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

三、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让学生激情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志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为实践才能出真知, 只有实践才能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 可以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首先使活动角变大并观察边有没有变长, 然后使活动角变小并观察边有没有变短, 最后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并观察角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得出了“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在得出结论的同时,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而且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培养。

四、要积极引导学生合作, 让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之外, 还应当给学生研讨问题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 如此, 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 该教师让学生4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实验, 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再让学生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 再进行仔细地观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 学生最后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3倍”的结论, 并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知识, 而且还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追新求异

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 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 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加工一批零件, 原计划每天加工800个, 25天完成任务。加工了5天后, 改进了设备, 工作效率提高了25%。这样完成任务还要几天?常规解法:800× (25-5) ÷[800× (1+25%) ]=16 (天) 。通过引导, 鼓励求异, 小组合作, 学生又想出两种新解法。巧解之一: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那么起始工作效率为125, 加工5天后还剩的工作量是1-125×5, 后来的工作效率为125× (1+25%) , 还需的时间为: (1-125×5) ÷[125× (1+25%) ]=16 (天) ;巧解之二:把起始工作效率看作“1”, 那么计划25天完成任务, 即工作总量就是25个单位“1”, 加工5天后还剩的量为:25-5, 后来的工作效率为1+25%, 还需要的时间为: (25-5) ÷ (1+25%) =16 (天) 。要引导求异思维, 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 要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 让他们多问自己:“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本本上的结论对吗?”同时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 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 使学生认识求异与创造的关系。为此, 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 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 又不是钻牛角尖, 而且信守真理。还要使学生懂得, 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 而不是信口雌黄, 无理诡辩。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思想活跃, 又要避免思想僵化。

摘要: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 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识, 尤其注重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上一篇:全过程跟踪审计,努力控本降耗——关于基建工程审计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应用3S技术的二调思路方法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