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应用实践

2023-02-21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让行业企业面临着迭代更新升级的变革,社会的变革无疑会给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应该考虑如何培养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教育的变革和创新,让教育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更加关注学习者,不断地探索适合不同学习群体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的教学实践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及教学实践等方法,以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为例,依托UMU互动平台,对笔者所在学院2016级室内艺术设计专业86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研究。将实验对象1班、2班学生分开教学,分别采用基于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最后从学生满意度、能力提高等方面对比其实施效果。

(一)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及价值

材料的选择与施工工艺的把握是室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平台。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

(2)学习对象分析

利用平台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平台数据,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大多数同学对装修流程不太了解或有部分了解,学生更愿意接受市场调研、工地调研等实战型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如平台点赞,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控能力差,课余学习时间少,利用平台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学习。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以《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为教学脉络,旨在让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识别、选购和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材料的特征、性能;掌握常用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应用、装饰效果、环保要求及施工工艺。为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提供理论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设计方案更具可操作性,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方案物化和应用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创作能力、创意思维。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模块和技能训练模块,基础模块包括装饰施工概述、装修前期准备、水电工程材料与施工、泥水工程材料与施工、油漆工程材料与施工、安装工程材料与施工、工程验收;技能训练模块包括工地参观、市场调研和材料推介会。

(3)项目及情景设计

房子到手后,接下来要面对的房屋装修又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小白业主,常常会出现超出预算的事情,室内装修材料应该如何选购呢?

项目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业主们对房子的装修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比如,最近大部分业主在装修的时候常常都会选择简装,那么简装修100平米多少钱呢?高性价比装修材料该怎么选购呢?

项目二:客户王先生要求公司为他家新房装修,面积130平米,风格为简欧,预算为20万,如何选择合适又环保的装饰材料?

(4)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课前布置任务,提供学习资源;课上学生展示,知识共享;教师梳理知识,解决课前问题;利用各类教学活动,强化知识训练;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布置课后任务。

学法设计:利用学习资源开展学习;学生代表展示课前学习内容;解决问题;参与教学活动接受强化知识训练;利用资源,完成课后任务。

(5)学习资源设计

采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及教材资源,采用UMU互动平台教学,平台提供微课、视频、图文学习资料,测试题等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喀秋莎、皮影客、优芽互动电影等开发有趣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

(6)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上安排角色扮演、游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体验式教学活动,或安排演讲、辩论、头脑风暴、分组学习等参与式教学活动,让课堂参与度高,让学生动起来。

(7)第一次课设计

第一次课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教法、学法、课程学习规则,具体教学流程是:布置课前任务:下载UMU互动平台;扫码进入课程(共享课程,发布二维码)。

课程介绍及学习要求(课程引入动画),学生分组;扫码签到(发布签到任务);暑期学习、生活、工作总结(平台记录最后一个签到的同学回答);问卷调查(UMU发布问卷)。

(8)教学过程实施

课前阶段:教师推送学习任务,学生搜集材料信息共享至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课中阶段:教师在平台发起签到,学生完成签到;教师查看平台签到情况,教师点评、肯定成果、指出问题,做出小结。最后五个签到的学生上台分享展示课前学习的成果;教师补充讲解并解答疑问,学生利用平台进行互动提问。

课后阶段:教师在平台发起讨论,学生总结梳理本次课的内容;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任务。

二、应用效果分析

项目组通过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分析应用效果。其结果如表1。

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大多数学生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测试结果来看,实验班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级学生人数。

显然,基于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如今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均为“数字原住民“,笔者在本文中探索面向“数字原住民”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课堂,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于“数字原住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模式,高职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曦.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45-48.

[2] 王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新常态及翻转课堂教学新趋势[J].亚太教育,2015(26):293.

[3]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6-21.

[4] 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5]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上一篇:维吾尔族弹拨乐器造型设计美学研究下一篇:40例恶性肿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