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

2023-02-24

1 引言

记忆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有贮存和重建两个传统理论模型。心理学研究成果已经用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多个方面[1], 但记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的应用尚未见公开发表资料。

近年对记忆研究较多的是元记忆、记忆中的错误现象、工作记忆、与记忆有关的脑结构及其电位、外显与内隐记忆、药物作用等[2,3]。尚无基于心理学核心——潜意识理论的研究。

2 潜意识理论的相关分析

潜意识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后,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各心理学分支的基石。从生理学角度看, 意识和潜意识是人运用头脑能力的两个状态。在意识状态下, 人能够感知到看、听、说和思想的内容。在潜意识状态下, 人不能感知到心理活动, 但可完成许多心理学和生理学意义的工作。在心理学角度看, 意识和潜意识是心理世界的两个层面。潜意识有其特有的特征, 如易受暗示;易受图像刺激;记忆能力差, 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等。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互动, 以及对峙、对抗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根据两者的关系, 人的心理活动有四个典型状态:睡眠状态、清醒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失智 (心智失常) 状态[4]。

根据记忆的存储理论模型, 外界的任何资讯, 会先经由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官接收, 传送至意识, 然后再经过整理、分类、储存于潜意识中, 之后当我们需要时, 这些资讯就会如同档案般被一一从潜意识内唤醒或取出。因此记忆可以理解为知识印刻于潜意识又被意识检索到的过程, 该印刻可深化、可淡化、可交叉、可演化。

3 记忆的特点

在睡眠状态下, 内隐记忆的效果明显, 而外显记忆的不明显[5], 在清醒状态下, 能够形成完备的记忆;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下, 易出现记忆的偏差;在失智状态下, 易出现记忆的歪曲。在清醒状态下的记忆是最准确有效的, 其特点为:多次重复学习, 才能形成长时记忆;集中注意、理解材料的意义可增强记忆的敏捷性, 对不感兴趣的材料易出现记忆疲劳;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认知加工, 可增强记忆的精确性;系统性强、内容完整和易与其它材料产生联系的材料, 容易形成长时记忆;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 其中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首次记忆较重要, 即先入为主;记忆具有连续性。

基于上述特点, 有助于记忆的学习方法为:及时复习;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多感官同时参与学习;利用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保证充足的休息。

4 基于记忆特点的教学方法

高校学生所能接触的知识面广, 需要学习的知识多, 再加上较繁重的课程负担, 多数学生略感力不从心。仅仅在课堂上讲懂讲透已逐渐不能获得优的教学质量。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有助于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为:

(1) 多角度讲解重点内容, 进行必要的课堂回顾和章节小结, 选取学过的知识作为例证。这是基于反复记忆的特点而提出的方法。比如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存在局部自由度, 可回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的内容;相对运动原理在反转法绘制凸轮廓线、周转轮系传动比分析、链传动的参数分析等多处有所体现, 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回顾其它内容。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例子, 如介绍曲柄滑块机构时回顾已多次涉及的内燃机主机构。每次课开始时回顾上次课的主要内容, 适当地复心在内容上、理论上、思路上、形式上与新知识相近的内容, 也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另外, 每一章节简洁地总结出重点内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视觉刺激更容易增强学生的记忆。如果说的和肢体语言表达的不一致, 被接受和记忆的往往是肢体语言。这是演讲技巧中特别强调的。比如使用模型讲解时, 可配合肢体的动作, 更形象地表现其工作原理和运动方式。

(3) 采用多媒体技术, 以图片、动画、声音、影片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传统的板书形式只能使用挂图或手绘图以静的方式表达, 而多媒体形式可以使用动画等以动的方式表达。比如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只十几秒钟的动画就能表达清楚。

(4) 要求学生记笔记。在听和看的基础上增加手写的感官刺激, 有助于记忆。目前普遍实行的是传递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记笔记, 应适当地调整讲课速度。尤其是在章节小结时, 更应该有意识地停顿或解释。

(5) 增强课堂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完整的内容比零散的更容易在记忆的联想作用和连锁作用下被牢固地记忆。比如链传动部分可先讲应用场合、组成、传动原理、特点, 然后讲授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

(6) 保证首次记忆是正确的和最新的内容。错误记忆十分顽固, 一经产生便难以消退[6], 所以确保以肯定的语气讲授正确的内容相当重要。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许多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在基础课教学中也应注意推陈出新和联系实践, 不断地补充新内容和整理旧内容, 最大限度地使学生适应实际工作。

(7) 提高师生沟通质量, 达到课堂和谐互动。每隔十几分钟, 设计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点, 以避免记忆疲劳。

(8) 拓宽课程的知识面, 并对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并在教学是有所体现。使学生产生敬佩的情感, 可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 结语

潜意识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很多心理现象, 成为各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该理论的记忆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摘要:基于潜意识理论, 定义记忆为知识印刻于潜意识又被意识检索到的过程, 该印刻可深化、可淡化、可交叉、可演化。总结了清醒状态下的记忆特点, 并基于该特点提出了有助于记忆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为:多角度讲解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课堂回顾和章节小结;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采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多感官刺激;增强课堂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保证首次记忆是正确的和最新的内容等。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教学方法的正效性。

关键词:潜意识理论,记忆,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心理紊乱

参考文献

[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7) :67-68.

[2] 杨治良, 周楚, 万璐璐, 谢锐.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J].心理学报, 2006, 38 (1) :1-6.

[3] 王益文, 林崇德, 魏景汉, 罗跃嘉.短时存贮与复述动态分离的ERP证据[J].心理学报, 2004, 36 (6) :697-703.

[4] 李春明.潜意识理论新解及其应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 7, 30.

[5] 吕勇, 沈德立.睡眠学习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28 (4) :770-774.

[6] 郭秀艳, 万璐璐, 郭晓蓉, 魏知超.错误记忆的无意识机制初控[J].心理科学.2005, 28 (2) :362-367.

上一篇:中医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45例临床观察下一篇:电商企业在大数据条件下对管理会计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