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对外投资规定

2022-08-11

第一篇:公司法对外投资规定

工会对外投资管理规定

××工会对外投资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条 为加强××工会的对外投资管理,保障出资人权益;进一步规范工会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工会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工会企业。 第三条工会对外投资管理职责:

(一)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公司工会委员会组成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由工会主席担任主任。

(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研究决定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重大事项,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会资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规范运营;促进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和实现保值增值。

(三)审批工会对外投资项目,包括创立企业、购置土地、经营性不动产等。

(四)审批工会企业章程、注册资本、资产与产权变动、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分立、合并、破产、解散以及发展规划、经营方针、预算与决算方案、对外投资、技术改造、资产处置等事项。

(五)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委派法定代表人或股权代表,包括董事长、董事、监事长、监事、正副总经理等经营管理人员,维护所有者权益。

(六)指导和推进工会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规范经营,在转型发展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七)建立和完善工会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日常管理监督,对工会企业或经营性资产实施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对工会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提出相应的考核意见,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

(八)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定期对工会投资绩效及工会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按规定做好相关审计工作。

(九)加强投资收益管理。实行投资和收益两条线分开管理,原则上应把上的投资收益全部返回工会。

第四条 工会企业管理职责:

(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公司董事会、董事、监事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

(二)工会企业董事会要确立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审核批准工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经营计划、重要投资和重大决策;

(三)工会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对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计划进行管理层面的分工部署,做到规范经营,科学管理;

(四)制定工会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规范日常经营管理;

(五)制定工会企业经营业绩管理办法,完善基于工会企业效益增长的职工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六)加强审计监督。做好工会企业的审计和经营者离任审计,接受各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审计检查,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做好审计并出具报告,在次年的第一季度内上报上汽集团工会资产“监管办”;

(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委会或安全工作小组,自觉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母体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接受母体企业安全部门的监督管理。

(八)加强对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的管理,向全资和控股工会企业委派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

(九)做好工会企业资产的信息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每季按时向上汽集团工会资产“监管办”上报统计数据,确保统计信息和数据全面、准确。

第五条 本规定经××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讨论,审议通过后于 年 月 日起执行,由××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投资决策及运作程序,切实加强公司投资管理,保证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1.2 对外投资指公司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本公司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1.3 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本部和各子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从立项、论证、实施到回收投资整个过程实施的管理。

1.4 对外投资管理旨在通过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强化对外投资活动的监管,将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努力实现投资结构最优化和效益最佳化。

2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2.1 公司设立投资管理机构,归口管理公司的对外投资,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投资预算;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策划、论证、实施与监管;负责子公司投资项目的审查、登记和监控。

2.2 公司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忠于职守。

公司应当定期对对外投资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3 公司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公司各部门中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具体包括:对外投资的实施、授权批准、对外投资记录和对外投资档案保管。其中,对外投资的实施与档案保管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审批由董事会及其授权人负责,对外投资的收付款及帐务处理由财务部门负责。

2.4 对外投资项目必须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明确指定专人负责,严格规定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项目结束,严格考核,奖罚兑现。

共6页第1 页

2.5 公司对外投资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批准,或由董事会授权相关人员批准。被授权人应当根据对外投资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3 投资预算控制

3.1 公司对投资业务实行预算管理。在每年开始之前,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应编制短期和长期投资预算,对下一的投资业务进行事前控制。

3.2 编制短期投资预算时,主要应考虑资金的充裕程度、资金的机会成本及风险程度等;编制长期投资预算时,则应从企业整体发展计划出发,并考虑资金的安排、资金的机会成本、被投资单位效益状况、发展前景、投资存在风险以及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等因素

3.3 投资预算应该由公司董事会批准。发生预算外的投资必须调整预算。预算的调整必须报经原预算批准机构审核批准

4 投资方向与方式

4.1 投资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高新技术和集约化经营为手段,以明星企业、名牌产品为标志,逐步形成主业突出、行业特点鲜明、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

4.2 对外投资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为长期投资。

4.3 对外投资的方式包括货币资金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4.4 公司对外投资总量必须与其资产总量相适应,累计总规模不得超过其资产的50%。

5 投资可行性分析

5.1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内容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分析、市场分析、效益分析、技术与管理分析、法律分析、风险分析及其它方面的分析。

5.2 公司从财务、工程、技术、生产、销售等部门选派人员组成投资小组。投资小组成员行政编制在所属部门,在需要对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在投资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分工合作,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完成后,投资小组成员仍回到原岗位承担正常工作。

5.3 可行性论证应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依照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对拟投资项目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5.4 可行性论证必须包括两个部分,生产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

5.4.1 生产技术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被投资企业的现有基本情况和与其他单位合作投资的生产条件;

b 投资产品的市场预测和生产规划;

c 土建工程方案及进度规划;

d 投资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造型及技术基础参数等技术分析;

e 劳动组织及人员结构。

5.4.2 经济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对被投资、合作单位进行资信调查,包括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状况、隶属关系或主管部门;b.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c.投资项目的收入、费用测算;d.投资项目获利能力的财务分析;e.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盈亏平衡点、投资回收期的分析;f.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

6 投资决策审批

6.1 公司可以授权有关部门及人员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作出短期投资决定。金额在30万以下的短期投资由对外投资的分管副总自行决定,金额在30万以上(含30万)、50万以下的短期投资由总经理决定,金额在50万及以上的短期投资必须经过董事会审议决定。

短期投资具体经办人员必须根据公司董事会或其授权人在其授权范围内的指令操作。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短期投资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6.2 公司授权投资管理部门和人员办理长期投资业务。长期投资业务的执行,都必须按照公司董事会批准的预算和下达的指令进行。未经董事会授权,任何人不能擅自作出投资的决定。

6.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董事会审批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由公司总经理召开投资决策会,审议批准投资方案。

6.4 投资管理部门必须备齐以下资料,报投资决策会审议使用:

a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b 有关合同(协议)草案;c 有关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及拟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d 资金来源计划;e 政府的有关许可文件等。

6.5 投资决策会审批投资的原则:

6.5.1 符合国家、地区产业政策以及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

6.5.2 经济效益良好;

6.5.3 资金、技术、人才、原材料有保证;

6.5.4 法律手续完善;

6.5.5 上报资料齐全、真实、可靠;

6.5.6 与企业投资能力相适应。

6.6 投资决策会的内容是:查询项目基本情况,比较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对项目的疑点、隐患提出质询;提出项目最终决策、建议等。

6.7 公司投资管理部门根据投资决策会的决议,准备对外投资方案报告,报董事会审批和经股东大会通过。

7 投资实施与执行

7.1 短期证券投资的执行人根据市场行情及投资效益分析,提出买入、卖出证券的请求,经企业董事会或其授权人的指令委托证券公司买入、卖出证券的成交通知单等有关凭证,与交易税完税凭证等资料一起归档备查。

7.2 接触证券的人员必须经过适当授权。证券业务的执行人与保管记录人相分离。证券的存取必须及时、详细记录于登记薄并经所有在场经手人员签名。

7.3 经批准立项的股权投资项目,在实施投资计划时必须具备下列文件:a 董事会决议;b 经董事会批准的对外投资方案报告;c 经公证处公证、具有法律效力的投资协议或合同章程;d 拟投出资产清单;e 经董事会批准投资的其他有效文件。

7.4 以实物投资的,由被投资企业聘请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投出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被投资企业将评估报告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后,投资管理部门会同相关物资归口部门审核投出资产作价,出具初步意见后报分管副总审批。

7.4.1 以固定资产作为投资方式的,由投资管理部门根据已批准的投资合同和已认可的评估报告,填报“固定资产投资转出表”,报送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分送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归口部门和财务部门办理相应的资产转移和帐务处理手续。

7.4.2 以材料物资作为投资方式的,由投资管理部门根据已批准的投资合同和已认可的评估报告,填报“材料物资投资转出表”,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

一联报送销售部门,据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联报送财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一联报送材料物资归口部门办理物资转移手续。

7.5 以货币资金投资的,由投资管理部门填写“请款单”,报送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送财务部门办理付款和帐务处理手续。

7.6 以无形资产投资的,由被投资企业聘请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投出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被投资企业将评估报告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后,投资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审核投出资产作价,出具初步意见后报分管副总审批。

7.7 转让投资,须经与公司投资决策相同的审批程序。公司投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财务部门根据公司董事会决议、被投资企业董事会决议和公司章程,以及受让方支付的款项进行帐务处理.

8 股权投资的产权管理

8.1 公司投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股权投资进行日常产权管理。其职责包括:

8.1.1 保管法人股股权证,归档保管子公司报送的各种资料;

8.1.2 建立对外投资信息档案,跟踪反映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情况;

8.1.3 组织或参与对子公司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

8.1.4 向公司董事会报告投资收益情况和控股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

8.2 子公司有董事会的,公司应向子公司派出董事,通过董事会行使出资者权力。为确保出资利益,委派的董事必须在所在子公司进行各类决策前将其有关资料及时上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由投资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向公司经理办公会和董事会报告,并及时将审批意见反馈于委派的董事。委派的董事应根据公司的决议发表意见,不得个人自行表态。

8.3 公司应向全资、控股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在公司,费用由子公司列支。被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包括:

8.3.1 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

8.3.2 把母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去,对于公司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8.3.3 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

8.3.4 定期向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

8.4 公司应要求子公司每月向公司财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以及公司根据需要设计的各类格式的内部报表。

8.5 公司应要求全资、控股子公司每年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编制财务预算,先报送公司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再经全资、控股子公司董事会批准执行。

8.6 公司必须下发授权通知书,明确全资、控股子公司可自行决定金额在50万以下的投资项目,但必须将子公司董事会决议(或经理会议讨论签署的文件)、投资方案、投资合同(协议)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对于超过50万(含50万)的投资项目,全资、控股子公司必须在未签订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及未进行任何实际投资之前,备齐以下资料,上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

报批时必须提供下列资料:

a 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或建议书;b 子公司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决定或决议;c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 有关合同(协议)草案;e 资金来源及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f 有关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g 政府的有关许可文件;h 项目执行人的资格及能力等。

8.7 参股子公司金额在5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必须将董事会决议、投资方案、投资合同(协议)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8.8 全资、控股子公司金额在50万元及以上的贷款项目,必须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参股子公司金额在50万元及以上的贷款项目,必须报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8.9 未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经批准的担保事项相应建立备查账簿,逐笔登记贷款企业、贷款银行、担保金额、时间、经办人、批准人,并定期检查。

8.10 公司可参照全资、控股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结合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在一定经营期间所能达到的业绩,确定各子公司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核定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

公司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管理体系。定期对子公司进行考核监督。

8.11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对控股子公司开展审计,审计的范围包括:子公司财务收支及会计报表;子公司指标完成情况;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子公司经理人员的离任审计;子公司重要项目的专项审计。

第三篇:广东电网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1 总则

1.1 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外投资管理,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根据《公司法》、《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 1.3 分公司不具备对外投资资格,但可经公司授权,具体经办与公司对外投资相关的事宜。 2 定义

2.1 对外投资是指出资单位通过向被投资单位投入货币、有价证券、实物、无形资产等资产和权益,获得并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活动。对外投资不包括公司内部的生产性资产投入,如电网建设和电网技术改造等。 2.2 对外投资的分类形式主要包括主业投资和非主业投资。对外投资的实施形式主要包括:发起设立新公司、受让股权、参与增资扩股和债转股。

2.3 出资单位是指在对外投资中获取被投资单位股权等权益的企业法人;被投资单位是指在对外投资中以股权等权益获取资本金或其他资产的企业法人。主业投资是指对电力供应与生产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实施的对外投资;非主业投资是指主业以外的对外投资。 3 投资原则

3.1 对外投资范围原则:各单位对外投资原则上仅限于与电网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不得开展股票投资、信托存款、委托理财等高风险投资与运作。 3.2 对外投资总体原则:

3.2.1 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3.2.2 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

3.2.3 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3.2.4 非主业投资符合公司改革方向,不影响主业的发展;

3.2.5 经充分研究论证,预期收益合理;

3.2.6 投资规模与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资能力相适应; 3.2.7 决策程序完备。 4 职责分工

4.1 对外投资实行分级管理。

4.1.1 公司按照管理权限对对外投资实施审批(备案)和监督管理。

4.1.2 各单位按照管理权限,承接相应的对外投资管理工作,并对对外投资进行决策建议、实施和日常管理。 4.2 对外投资实行分工管理。

4.2.1 省公司财务部履行公司对外投资的归口管理职能。组织协调公司本部各职能部门开展对外投资方案的审查工作,定期统计分析公司对外投资情况,负责制定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和有关办法,负责公司对外投资的预算管理,组织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编制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和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对外投资可能涉及的资产评估和验资,筹措对外投资资金,对口联系政府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单位申办对外投资备案和产权登记工作,对口联系政府有关财税部门争取相关财税政策支持,负责公司层面对外投资的日常管理工作。

4.2.2 省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对外投资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公司基本建设和相关产业项目的对外投资计划管理,组织对外投资所涉及的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对口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申办对外投资核准或备案,并参与对外投资预算编制,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以及对外投资实施和处置方案编制等工作。

4.2.3 省公司战略策划部负责对外投资战略规划与法律事务管理,并参与对外投资预算编制,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以及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和处置方案编制等工作。 4.2.4 省公司农电部参与农电体制改革涉及的对外投资预算编制,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以及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和处置方案编制等工作。 4.2.5 省公司人事部负责对外投资人事管理工作。

4.2.6 省公司审计部和监察部负责全程监控对外投资管理各项工作,确保有关操作合法、合规,促进对外投资涉及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2.7 各单位参照省公司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本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在对外投资管理中的职责。

5 出资管理

5.1 对外投资建议的提出

5.1.1 出资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可依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以对外投资建议书形式提出对外投资建议。

5.1.2 因开发工程项目而引起的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建议一般应与项目投资建议结合进行。

5.1.3 对外投资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背景分析,投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预计投资规模,预计出资方式与期限,股权结构与合作方概况,投资收益与风险初步分析。

5.1.4 投资建议须经出资单位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提交审议前,由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查,出具审查意见。

5.1.5 对外投资建议经审议通过后,出资单位应组织开展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 5.2 可行性研究

5.2.1 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由出资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应派出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实施,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和专家参与。

5.2.2 可行性研究应依据充分、内容真实、分析全面、结论确切,并形成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5.2.2.1 基本情况(出资背景、被投资标的情况、合作单位情况、出资规模、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和资金来源); 5.2.2.2 投资必要性分析; 5.2.2.3 投资可行性分析;

5.2.2.4 投资收益测算依据、方法和结果(测算结果应包括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净现值等基本指标);

5.2.2.5 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措施(包括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

5.2.3 为开发工程项目而进行的对外投资(投资设立项目公司),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与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应结合开展。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侧重于分析论证投资项目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和获取的收益,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侧重分析论证投资开发具体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5.2.4 对外投资应满足如下定量指标要求:

5.2.4.1 对外投资总额原则上不应高于出资单位净资产额的50%。 5.2.4.2 非主业投资原则上不应高于对外投资总额的10%。 5.2.4.3 投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原则上不应低于30%。

5.2.4.4 投资内含报酬率原则上不应低于银行5年以上长期贷款利率或行业一般水平。 5.2.5 出资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可行性研究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联合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5.2.6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审查通过后,出资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并作为对外投资议案材料提交决策机构审议。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应重点揭示投资风险、预计投资回报和相关工作计划。 5.3 出资决策与审批管理

5.3.1 对外投资出资实行出资单位决策机构集体决策,有关上级单位审批、备案的管理模式。 5.3.2 主业投资

5.3.2.1 公司直接对外投资,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报南方电网公司备案或审批。单项出资额500万元以下的主业投资,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并于决策后10个工作日内报南方电网公司备案。单项出资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主业投资,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

5.3.2.2 各单位对外投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由出资单位集体决策,逐级上报公司审批。单项出资额500万元以下的主业投资,由公司审批,并于审批后10个工作日内报南方电网公司备案。单项出资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主业投资,逐级上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

5.3.3 公司及各单位的非主业投资和涉及上市公司股权的对外投资由出资单位集体决策,无论金额大小,一律逐级上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受让上市公司股份应按国资发产权〔2007〕109号文件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国资委核准或备案。对外投资总额高于出资单位净资产额50%时,新增对外投资须逐级上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 5.3.4 严禁将对外投资化整为零,规避审查与审批。 5.3.5 对外投资审批(备案)申报资料包括: 5.3.5.1 对外投资申请(备案)文件;

5.3.5.2 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 5.3.5.3 出资单位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5.3.5.4 出资单位关于同意实施对外投资的决议文件;

5.3.5.5 组建合资公司应提供草签的协议性文件(须注明“经有关上级单位审批同意后生效”),以及有关合作单位经营及资信状况说明; 5.3.5.6 对外投资的《法律尽职调查和风险分析报告》;

5.3.5.7 参与增资扩股应提供被投资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近三年财务报表、利润分配情况说明及有关资信情况说明。

5.3.5.8 南方电网公司及公司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5.3.6 发生下列情况,须重新履行对外投资决策与审批程序:

5.3.6.1 投资额、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致使出资单位负债过重或正常发展受到影响;

5.3.6.2 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出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发生转移; 5.3.6.3 有关合作方严重违约,出资单位利益遭受损害。 5.3.6.4 发生严重影响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其他重大事项。

5.3.7 对外投资决策完成后,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南方电网公司履行上报国家有关部委核准或备案手续。 5.4 注资管理

5.4.1 完成全部决策、审批程序后,出资单位方可向被投资单位注资。

5.4.2 投资项目要有合法、正当的资金来源,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物资或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资产进行投资。

5.4.3 以现金等货币性资产出资的,资金来源应合法、合规;涉及结汇、售汇及付汇的,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管理;

5.4.4 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资产产权应归属清晰,出资资产应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出资作价原则上不应低于出资资产的评估价值;

5.4.5 以承担债务方式出资的,应明确债务负担金额、清偿期限和清偿方式; 5.4.6 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出资的,权益性证券应参照市场价格合理定价,并聘请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专业审核意见。 5.5 对外投资的预算管理

5.5.1 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费用等前期费用支出应按预算管理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5.5.2 对外投资通过决策、审批后,应按实施进度纳入预算管理。 5.5.3 预算外追加实施对外投资的,应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6 日常监管

6.1 公司拥有控股权的被投资单位应参照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本单位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

6.2 出资单位向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派出股东代表时,有关代表须经出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并按授权行使职权。

6.3 出资单位应结合财务决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持续恶化、长期亏损的,出资单位应客观分析保留该项投资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投资损失。 6.4 出资单位应按照国家、南方电网公司及公司产权管理有关规定,与被投资单位建立产权纽带关系,切实做好产权登记、年检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规范产权管理行为。 6.5 出资单位不得向被投资单位(或向被投资单位拟开发项目)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提供其他担保的,执行公司有关担保管理规章制度。

6.6 出资单位应对投资相关材料实施归档管理,并做好对外投资统计分析工作。 7 对外投资处置

7.1 对外投资处置形式主要包括清算回收投资、产权划转和产权转让等形式。清算回收投资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对被投资单位实施解散清算并回收投资;产权划转是指将出资单位所持股权等权益无偿划转至其他主体;产权转让是指出资单位将有关股权等权益有偿转让给其他主体。

7.2 对外投资处置实行出资单位决策机构集体决策,有关上级单位审批、备案的管理模式。

7.3 清算回收投资管理

7.3.1 被投资单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清算回收投资:

7.3.1.1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7.3.1.2 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7.3.1.3 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7.3.1.4 出现《公司法》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

7.3.2 清算回收投资的决策与审批

7.3.2.1 公司直接对外投资的清算回收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报南方电网公司备案或审批。单项账面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公司直接对外投资的清算回收,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并于决策后10个工作日内报南方电网公司备案。单项账面金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公司直接对外投资的清算回收,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

7.3.2.2 各单位对外投资的清算回收由出资单位集体决策,无论金额大小,一律逐级上报公司审批。单项账面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对外投资的清算回收,由公司审批,并于审批后10个工作日内报南方电网公司备案。单项账面金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对外投资的清算回收,逐级上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

7.4 以产权划转、产权转让方式处置对外投资,应按照国家、南方电网公司及公司产权划转、产权转让管理有关规定履行决策与审批手续。

7.5 涉及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处置,由出资单位集体决策,逐级上报南方电网公司审批。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按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第19号令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7.6 出资单位应编制对外投资处置方案,并以处置方案为依据进行处置决策。对外投资处置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7.6.1 处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6.2 处置数量、处置方式、定价方法; 7.6.3 处置的成本效益分析;

7.6.4 涉及职工安置的对外投资处置,应列明职工安置具体措施; 7.6.5 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7.7 对外投资处置审批(备案)申报材料包括: 7.7.1.1 投资处置申请(备案)文件; 7.7.1.2 出资单位的内部决策文件; 7.7.1.3 投资处置方案;

7.7.1.4 南方电网公司及公司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8 监督检查

8.1 出资单位应严格履行出资人职责,切实加强对外投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确

保对外投资管理规范有序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8.2 在被投资单位任职董事、监事的出资单位派出代表,应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向出资单位报告所任职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被投资单位经营行为可能有损出资单位利益的,有关代表应向出资单位作专题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

8.3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及时改正;情节严重、导致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9 附则

9.1 各单位应依照本办法制订对外投资管理实施办法,报公司备案。 9.2 本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 9.3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论我国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适用

吴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虽然明确规定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性以及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导致外资企业的法律适用问题仍存在争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采取公司组织形式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及外商合资企业, 不包括合伙企业等其他非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

《公司法》第218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对于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涉及下面几个具体问题:

一、如何理解“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中的“法律”

在我国,法律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上讲,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不仅包括狭义的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当《公司法》与有关外商投资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冲突时,外商投资企业应如何选择适用呢?

笔者认为,《公司法》第218条所指“法律”应作狭义理解,《公司法》与有关外商投资的“狭义法律”即三部“三资企业法”有冲突的,适用“三资企业法”;与“三资企业法”以外的“广义法律”即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有冲突的,适用《公司法》。理由如下:

首先,《公司法》第218条的规定旨在解决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冲突适用问题,该规定符合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原则。但需要明确的是,该原则的适用前提是同位法之间的规范冲突。《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公司法》与“三资企业法”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因此适用上述规定毫无疑问;但其他有关外资企业的法规、规章与《公司法》相比,属于下位法,不能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而只能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即《立法法》第79条所规定的“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其次,从立法沿革来看,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在立法技术、理论水平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三资企业法”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仅在2000年左右针对“入世”需要作了简单修改,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低位阶法律规范也未能根据最新的公司法理念及时予以修订。由于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方面的立法过于滞后,不但没有反映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也没有体现公司法理论研究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因此在法律适用上,应当尽可能扩大《公司法》的适应范围。

目前法律体系中存在大量上述法律冲突,笔者在此仅举两例说明:

其一,以股权转让时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为例:《公司法》第72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但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20条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股东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一致同意,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也没有期限限制。笔

者认为,从理论上,外资企业股权转让股权及行使优先购买权应适用《公司法》

第72条的规定。事实上,2010年8月1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第11条、12条的规定,已经部分认可了前述理论观点,但仍未突破股权转让应经其他股东一致同意的限制。其二,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例:《公司法》第81条第3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而根据《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7条的规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公司法》虽然规定了“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仅属于部门规章,因此笔者认为外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应适用《公司法》中人民币500万元的规定。

二、如何理解“另有规定”

《公司法》第218条中的“另有规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外商投资企业法有规定而公司法无规定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性,外商投资企业法中的某些规定是公司法中不具备的,例如关于投资总额的规定;中外合作企业、合资企业关于合作协议、合作合同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先行回收投资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购买物资与销售产品的规定等。这种情况下,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法毫无疑问。

(二)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对相同事项作出不同规定

如关于公司的设立制度、组织机构、解散与清算制度等,虽然公司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法所规范的法律事项相同,但其具体规范却有差异。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要经商务部门的审批或核准,但公司法却没有关于批准程序的规定;就董事会的职权而言,外商投资企业董事会的职权要大于公司法中董事会的职权。此种情况下与第一种情况相同,由于外资企业的特殊性,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法也没有问题。

(三)公司法有规定而外商投资企业法无规定

对于公司法有规定而外商投资企业法无规定时,是否可以这种无规定本身理解为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呢?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公司法中涉及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中未涉及的内容都成了“另有规定”,那么《公司法》中“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的规定则无任何适用之处;反之,则应全面适用《公司法》。

笔者认为,存在此种法律冲突时,应当结合立法本意,分析外商投资企业法未予规定的原因是“立法缺失”或亦“立法留白”。

1. 立法缺失

公司法对某些方面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却没有作相应的规定,是因外商投资企业法制定时,当时的公司法理论研究不足造成的。例如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关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忠实勤勉义务、公司的解散与清算制度等,在这种情形下,不应理解为公司法的规定与外商投资企业法的规定存在规范冲突,而应理解为外商投资企业方面的法律存在制定上的漏洞,因此应适用更新更合理的《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6年4月24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

行意见》(工商外企字[2006]81号,以下简称《执行意见》)也明确:“外商合资、外商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应当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外资局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重点条款解读(以下简称“《执行意见》解读”)中进一步明确“所有类型的外商投资的公司应当设立监事制度”。

2. 立法留白

在另外一些情形下,虽然《公司法》有相应的规定,而外商投资企业方面的法律没有相应的规定,但这不是因外商投资企业法制定时公司法理论研究不足造成的,而是立法者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的性质,考虑到“涉外因素”而故意于留下的“空白”,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下,表面上看外商投资企业法似乎没有作出规定,但没有规定本身其实就是已经规定,此时,就不能适用公司法的规定,而应根据《公司法》第218条中的“另有规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方面的法律。

例如《公司法》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外商独资企业法并无相关规定,就应理解为立法者因“涉外因素”而故意留白,不能认为外商独资企业法存在法律漏洞,仍应适用外商独资企业法的规定,允许一个外国自然人可以设立多个外商独资企业。“《执行意见》解读”也明确“外国自然人在中国设立一人公司的数量不受限制”。

三、解决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规范冲突的立法建议

实践中,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适用的,往往不是法律适用规则和逻辑推理,而是行政管理的需要,这就给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是有违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当前研究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适用问题仅是权宜之计,要想根本解决法律规范的冲突,必须提高的立法层面。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将外商投资企业全部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范围,实现内外资公司法的完全统一。但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国情,从立法现状考虑,鉴于新《公司法》于2006年才重新修订并实施,重新修订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目前最可能实现的是把三部三资企业法及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等予以统一,根据最新公司法原理,制定一部《外商投资企业法》用于调整外商投资企业,为建立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系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来源:德衡商法网(.cn),本文网址:http://.cn/dehenglawyer/contents.asp?id=969

第五篇: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发票管理的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6-26 【生效日期】1990-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

企业发票管理的暂行规定

(1990年6月26日)

为了有利于促进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涉外税收管理,保护正当的合法经营,现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第 二十六条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第 四十条的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凡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国公司企业在华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或营业代理人(以下简称“外国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服务以及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取得收入时,均应向付款方开具销货发票或与发票具有同等效力的营业收款凭证,并加盖企业印章。但向消费者个人零售小额商品或提供零星服务取得收入,也可不开销货发票或营业收款凭证,如消费者索要,则不得拒开。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使用的销货发票和营业收款凭证(以下统称“发票”)的印制、使用,由税务机关统一管理和监督;有关发票印制、购买、使用、缴销等管理的具体制度和实施办法,亦由税务机关制定。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使用的发票,可以向税务机关购买,也可以自行设计印制。自行设计印制的,应报当地税务机关核准后,到指定的印刷厂印制,并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

四、发票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票头、字轨号码、联次及用途、客户名称、银行开户帐号、货品名称或经营项目、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以及大小写累计金额、经手人、开票日期等。

五、直接向境外客户出口商品使用自行设计印制的发票、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也可以不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但必须在发票的右上方印明“出口专用”字样,加印税务机关核准文号,并将样本、印制数量和编号报送当地税务机关备案和登记。

六、使用电脑设备填开发票的,其所用发票须报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并到指定的印刷厂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

七、除另有规定外,从事交通运输业务使用的车票、船票;从事文娱、体育、游艺等服务性业务所使用的入场券、门票等收款凭据;从事银行、保险等业务所使用的专业票据等,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自行设计印制,一般可以不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但在开始使用前,应报送当地税务机关备案。少数需要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的,由当地税务机关确定。

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发票应使用中国文字印制的填写,也可以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印制和填写。

九、对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一律不得批准其印制发票。

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发票,原则上应限于在本企业所在地区填开使用,到所在地以外的地区从事经营活动使用的,应取得从事经营活动所在地税务机关同意,并按经营地税务机关的要求,办理有关手续。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发生转业、分设、合并、迁移、歇业、停业时,应在上述事项发生后三十日内,向原购买或批准印制发票的税务机关办理发票的缴销、更换手续,不得自行处理。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需要到中国境外印制发票的,应事先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在使用前应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核验和登记手续,并加盖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发票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设立发票登记帐(册),及时登记印制、购买、使用、结存和缴销等事项。并定期向税务机关报告,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均不得印制、出售发票。严禁私印、伪造、重用、代开、转借、转让、出售、倒卖发票。不得用白条子或其他收款凭证代替发票。对填写借的发票不得涂改或撕毁,应将各联完整保存,并加盖“作废”戳记。丢失发票,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当地税务机关处理。

五、税务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使用的发票进行检查时,应出示《涉外税务检查证》,调出查验时,应开具证明或收据。

六、不按本规定购买、印制、使用、保存发票的,以及因违章行为构成偷漏税、抗税的,税务机关应分别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第 十四条及其施行细则第 二十九条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 十五条及其施行细则第 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其中,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应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税务机关查处发票违章案件时,应视情节立案严肃处理,并填发违章案件处理通知书。

八、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外籍个人有关发票的管理事项,均比照适用本规定。

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应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十、本规定自一九九○年九月一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甘肃工商局企业查询下一篇:公司简单的小品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