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新授课的有效性

2022-09-12

新授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形成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新授课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课型, 是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不仅给教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要求, 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思路。笔者认为上好数学新授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 结合数学科的特点,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以情趣导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机和热情。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 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 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 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求的值域这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数学体系都显得无与伦比的和谐优美的统一, 因此, 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 提炼美, 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 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 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特有的美的风采, 激发学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欲望。

二、把握高中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初步完成了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 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他们思维活跃, 经常提出问题, 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 但是他们对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缺少了解, 所以对问题的认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 要密切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提出问题, 引起思考, 然后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促使其他的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有助于掌握概念和抽象思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 这样的教学才会变得高度有效。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 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将经历一个很大的跨度。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时对高中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形式极不适应。比如第一册第一章的集合与函数, 看似简单, 而实际上很多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那些用集合语言所描述的题目含义。

三、要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 所以要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应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 形成数学直觉。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1.先给出实例:教室内的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黑板上垂直于地面的那条边, 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又如天安门广场上, 旗杆所在的直线与长安街所在的直线, 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2.与学生一起总结答案:它们既不平行, 也不相交。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平面, 使该平面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3.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就是异面直线”。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动力, 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才能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思考、讨论, 对数学概念的抽象、公式的概括、题目解答的方法等等, 都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 各抒己见。对那些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这种合作交流, 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 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归纳, 进而形成概念、定律、规律。

五、巩固训练体现基础性、应用性

新授课的巩固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新知识, 由“懂”到“会”再到“熟”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科学合理地设计巩固训练题。总之, 在运用中巩固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 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理论基础, 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如此往复,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 体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上一篇:注重口语训练提高职高生表达能力下一篇:试论环境友好型水性涂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