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能力

2024-04-08

提高执行能力(精选6篇)

篇1:提高执行能力

执行难是一个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顽症,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损害了法律权威。近年来,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社会各界,无论是司法实务界,还是法律理论界,均对化解执行难问题开出了一剂剂良药,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推进执行工

作改革,执行难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然而面对人民日益不但增长的司法需求和人民法院落后的司法能力之间的矛盾的加剧,执行能力建设也日益成为制约执行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执行能力建设是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法院强制执行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被执行对象履行裁判的实际能力,同时也取决于执行法院和执行人员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因此,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和抑或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能力建设,是强制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一、我国目前执行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加强执行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从目前来看,执行能力相对不足一直是困扰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一大问题。人民法院执行能力不足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从内部来讲,一是对执行权的认识模糊,导致执行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现有执行机构的设置对外没能打破区域性的制约,难以根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加大了“地缘”、“人缘”关系对执行工作的影响;对内仅体现了执行权的司法性,但很难体现执行权的行政性,使得执行效率低下,另因受“重审判轻执行”观念的影响,执行在法院职能体系结构中处在边缘化状态,执行机构在人员、装备等配制上与其他审判庭相比相对弱化,认为执行工作属附属性工作,是“莽汉”职业,法律性差,弱化了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二是执行机构的执行力量、装备相对不足,特别是广大基层法院,执行机构的装备相对落后,交通、通信、音像、警械等装备较差或甚至没有,制约着执行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远远不能完全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执行监督管理体制还未理顺。近年来,随着执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法院纷纷撤庭设局,并在上下级法院的执行局纵向运行机制上提出了上级法院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三统一”的要求。但从实践来看,由于机构、人事和财务等均互不隶属,因而上级执行机构对下级执行机构管理、监督的力度有限,无法完全实现对本辖区执行工作的整体部署、执行力量的统一调度等目标,进而也就影响了执行系统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四是执行队伍结构性缺陷是导致执行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人员体系结构上,执行独任制的普遍性使得执行权力高度集中,权能不清晰且缺乏制约,造成法院内部的“执行乱”;二方面在人员组成上,数量庞大、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使执行队伍良莠不齐,缺乏战斗力,无法适应当前执行实践的需要,导致许多执行不规范、违法违纪等“滥执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执行人员的非专业化(主要是调干、转业军人),该类人员绝大多数虽经技能型、工匠型的成人教育培养出来,但缺乏宽厚、扎实、系统的理论人文素养,其知识的局限性和素质的缺陷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另外现有执行队伍多呈现经验型和单一型人才,知识型和复合型人才不多,以至于面对疑难复杂的执行案件就显得束手无策,无法正确行使执行权,影响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甚至造成案件久拖不执,成为执行难的内在诱因之一。从外部来看,执行立法滞后、执行体制不畅是制约执行能力建设的主要因素。现行执行立法数量偏少、内容笼统原则、效力层次较低,使得目前执行工作无法可依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在当前法院的人财物均受制于地方的司法体制下,人民法院真正成了“地方的法院”,法院的执行工作很容易受到地方部门的不当干预,尤其是在遇到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时,严肃执法就成了写在纸上的宣言书,很难付诸实效。

针对上述问题,人民法院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执行人员的司法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强制执行法尚未制定出台,大量的程序操作无法可依。近几年陆续出台的执行司法解释也未能有效地填补空白,民事执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法律强制力。在现行执行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迫切要求执行人员增强执行能力,提高执行水平。

(二)、执行方式遭遇挑战。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传统执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特别是近年来当事人通过关联交易、长期出外务工等逃债的方式花样繁多,如果执行人员没有较高的执行素养和执行能力,就很容易让当事人巧借法律的手段达到非法的目的,严重亵渎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建设和谐社会有新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较快增长、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关系高度复杂和极强变动,社会价值和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元化,需要协调的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社会对法治的需求空前强烈,在这种特殊的矛盾和碰撞中,能否通过执行活动真正把纠纷最终化解,做到案结事了,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对执行人员执行能力的重大考验。

二、执行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内涵

从当前

来看,加强执行能力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建设。

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中共中央对执行工作的高度重视,执行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执行法规及司法解释逐步完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三统一”模式已初步形成,特别是《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生效以后,为各级法院建立执行局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有效解决执行难扫除了部分法律障碍,应该说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然而仅就执行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而言,因种种原因,目前执行机构的效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穿新鞋走旧路”的嫌疑,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执行机构更有“换汤不换药”的概念,因此,加强执行机构执行能力的建设是充分发挥执行机构效能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执行快速反应能力。执行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必须体现执行权的行政性,理顺上下级法院的关系,配置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装备,使其具备高效、务实、快捷的反应能力。

(2)执行管理的能力。执行机构要努力培养把握大局、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正确指导的能力,组织协调、严格管理的能力,善于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资源在各个环节的配置,善于适时建章立制,以有效、科学的管理机制保证执行工作顺利通畅开展,保证执行工作产生预期效益。

(3)执行协议的能力。一方面是向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汇报寻求支持的能力。执行实践中的有些问题,单凭法院得力量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党委、人大的帮助与支持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在汇报过程中,也能使党委、人大了解法院执行的实际困难,为法院的执行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是与各协助执行部门横向协调的能力。目前法院执行工作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较强,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特别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障碍,这就需要执行机构的整体横向协调能力的发挥。

(4)执行文化建设能力。执行文化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对执行人员的影响巨大。执行机构建设执行文化应做到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不偏废,硬文化是执行人员应有的普遍意义上的执行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念、统一的行为准则、相同的职业道德等,要有扎实有效的团队精神,并用铁的纪律作为实施团队精神的有效保障;软文化则充分体现执行干警的个性,除了拥有共同的执行精神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独特的执行思维与执行思想、差异的文化素质、个性的爱好与习惯等等。

(二)、加强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建设

执行人员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分子,既要具有和其他庭室的法官相同的素质和要求,又要具有作为执行人员的特殊能力。因为执行人员所从事的执行工作对抗性较强,风险性较大,往往是“落气落泪不落好,受屈受辱不受用”,相对来说和基层接触更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更多,所面对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在有的时候甚至面临一定的危险。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执行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名普通法官所应该具有的素质以外还要具备在执行工作中应对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但要具有娴熟的法律知识和裁判技能,而且要求执行人员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体而言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言表达能力。执行法官在执行过程中,要口齿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内容丰富,用语规范,说理透彻,尽可能多地与被执行人进行语言交流,多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所讲语言要体现合法性、严肃性、通俗性、知识性,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促使执行案件顺利执结,也是直接影响执行法官形象的重要因素。在执行中对于不同的当事人要区别对待,以当事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于其沟通,这往往使当事人更能理解执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促进案件的解决。

(2)服务政治的能力。一方面要具备把握大局的能力,将执行活动寓于国家工作大局之中,要能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做到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另一方面要具备服务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民法院肩负着运用法律武器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执行不当,既可能搞垮一个企业,又可能同时拖垮一个企业;执行得当,既可能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受损的经营能力得以及时弥补,又能使被执行人不因执行而陷入困境,使之在和谐中发展。

(3)灵活处置能力。执行人员在面临疑难问题和复杂局面时要有灵活、机智、果敢的处置能力,能善于观察,冷静分析,运用有效手段,控制复杂局面,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平息事端。

(4)沟通协调能力。在个案执行中,往往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碰到许多人为或非人为的障碍。此时,需要执行法官耐心地、艺术性的开展解释和沟通,加强纵向、横向协调,将这些障碍一一破解,进而顺利执结案件。

(5)调和斡旋的能力。执行人员不仅要理顺执行中的各种法律关系,还要细致地了解与案件有关人员的思想、性格、情绪乃至和周围的关系;既要明确指出执行依据要求他们履行的法律义务,还要循循善诱化解他们之间因纠纷产生的隔阂、对立的心理。所以,执行人员要善于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灵活运用各种调处矛盾纠纷的技巧和方法,调和、斡旋当事人之间业已产生甚至激化的矛盾,尽量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协议,做到根除纠纷,案结事了。另外执行人员的执行是在熟人社会中开展的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往往会碰到领导、同事、朋友、亲戚的说情,这就需要执行法官要做到“外圆内方”,“内方”是指坚持原则,依法、及时、适当执行是我们的宗旨。“外圆”是对说情者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要卑躬屈膝,我们要不卑不亢,要耐心接待。只有这样不畏权势、不循私情、不卑不亢、外圆内方,才能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体现法律的至高无上和法官的浩然正气。

(6)法律适用能力。执行人员要了解法理,熟悉法律,吃透法律精神,准确地适用法律,能够熟练引用强制执行措施和方法,提高执行技巧和灵活运用执行技术,讲究执行艺术,提高执行水平。规范执行行为,才能保证执行的公正与效率。

同时执行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

三、当前加强执行能力建设的初步构想

执行是审判工作的延续,执行权是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权能之一,执行权的权能实施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正确有效实施执行权的关键,如何树立起执行工作公正、严肃、文明、高效的形象,是现代法治社会的聚焦话题。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执行能力建设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建设中,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为执行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创造制度化的环境,特别是结合执行权的性质,要充分体现执行工作的效率优先原则,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实现我国强制执行机构功能的价值回归;二是在执行机制上要切实落实“三统一”,要对执行机构领导成员实行地方和上级法院双重管理模式,并以上级法院审查批准为主,形成上级法院的执行机构下管一级的工作格局,切实贯彻中政委37号文件中关于执行工作由各高级人民法院“管人、管事、管案”的政策设想。必要时可考虑不按行政区划重置执行机构,弱化“地缘”、“人缘”关系对执行工作的影响,将执行权上收,尽量将民事执行权赋予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并将其上升为领导关系,执行局长由其上级法院执行局研究确定后推荐给院长提名,由上级法院的同级党委、人大任命 进而提高法院执行机构的整体执行能力;三是要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物质和经费保障,改革执行物资装备投入机制,改变执行装备制约执行工作的被动局面,为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执行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四是按照执行权的性质重建执行机构的横向组织结构,建立分工科学、高效、权威的执行内部组织体系。即在一个法院执行机构中,建立执行裁判、命令系统;执行措施实施系统;执行警力保障系统;执行后勤保障系统四个方面的系统构成,确保执行权能的有效发挥。五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一方面要积极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遇到地方利益与法律发生冲突时要善于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为法院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其次应加强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建设。人是执行改革的主要原动力,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是化解执行难的内动力。正如孟子所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良好的执行工作就需要确立“惟仁者宜在高位”的权力结构。一是可尝试设立因权而置,人员分流的执行队伍模式,倡导执行人员专业化、警务化,即针对执行中裁判权、实施权的分权来分岗定位,合理配置执行资源,全方位推动执行人员体制改革;二是建立以法学素养为首席要件的精英执行队伍,优化现有执行人员结构,加强执行人员的教育和学习培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使执行人员具有较娴熟的法律知识和裁判技能。三是提高执行人员的社会操作能力,加大执行人员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知识储备,特别是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是检验一位执行人员办案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四是提高执行艺术和谋略,改革创新执行方法。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大胆探索新的执行方式方法,如探索限制义务人高消费、强制管理义务人资产、协助调查令、网上执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等新的举措。五是尽快明确执行人员的职称定位、晋升规则,目前对执行人员专属的业务资格认定没有明确界定,导致执行人员身份不明,处境尴尬,故确保执行人员体系的顺利转轨条件之一就是提供执行人员职级方面的规范和保障,以增强执行队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篇2:提高执行能力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先明确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对个人而言目标不明确,分不清轻重缓急做事拖拉,三心二意必然影响执行力。领导不令行静止,赏罚不明,指令不清必然也会影响执行力。

对于感兴趣的事,人们办事往往很积极。如此一旦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激情,执行力度就会大大加强了!持久的工作激情,来自于发现工作的意义!

要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职场就好比是一个运动场,敢打敢拼才会赢。在职场上也同样需要有激情,不然的话你就会觉得工作起来没有动力;其次,渴望成功的激情是提高个人执行力的源头,而良好的计划能力则是提高个人执行力的有效保障。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事先有好的计划,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只要将手头上的工作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计划则会手忙脚乱;第三,好的辅助工具也是提高执行力的好帮手,例如你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来对手头上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提醒,这样就不会耽误重要的事情。由此看来,只要在“源头(激情、能动性)→计划→执行”这三个环节上下一番功夫,执行力便可得到大大的提高。还有人将执行力强的人归纳为以下九个特征:

1、自动自发;

2、注重细节;

3、为人诚信,敢于负责;

4、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

5、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6、对工作投入;

7、有韧性;

8、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

9、求胜的欲望强烈。其中前两点最为重要。所谓的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另外,要认真对待、注重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改变习惯也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了解了提升个人执行力的几个要点,只要坚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做起,努力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此就能提高

篇3:提高执行能力

先说说什么是责任。通俗地讲, 就是自己份内的、必须要做和应该做好的事情。从法律角度上讲, 责任就是一种相对于权利而言的义务, 是自己必须要履行的一种职责。责任无处不在, 人在社会中生存, 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 (单位) 甚至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意味着使命和奉献。

什么是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 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 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 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 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有责任意识, 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 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 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 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 受人尊敬, 让人放心。

目前, 职业学校正处在一个特殊阶段, 既存在着巨大压力, 又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促进学校的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反思一下,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 往往学校领导决定的事情, 结果与目标之间有没有很大的差距的情况。在高度上, 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 标准有没有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的情况?在速度上, 学校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经常延误, 甚至有些工作不了了之的情况?在力度上, 学校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 有没有力度越来越小, 许多工作做得虎头蛇尾, 没有成效的情况?如果有,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答案就是:执行力不够或者没有执行力。那么“执行力”是什么呢?“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负责地做好”。笔者认为, 执行力非常重要, 对于学校而言, 就是将长期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学校的执行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学校要发展、规模要扩大、管理要提升, 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发展战略、好的管理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管理者的执行力。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讲, 班主任既是执行者, 又是协调、组织者。其作用发挥得好, 是学校联系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 则是横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堵墙。学校管理部门对各种方案的认可, 需要得到班主任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学校全体班主任队伍的执行力很弱, 与管理方案不相匹配, 那么学校的各种方案是无法成功实施的。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执行部门 (执行者) 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 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 也会葬送在滞后的执行部门 (执行者) 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 执行力是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

如何强化我们的责任意识、提升我们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注重文化, 认真执行。

学校首先应该注重文化建设, 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要明确;管理制度明晰, 且具操作性;学校规划科学, 并一以贯之;学校管理民主, 氛围和谐, 遵循管理规律, 体现以人为本等。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首先应在提高学校执行文化上做好表率。

2、严以律己, 敬业重德。

班主任的个人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执行力的高低, 也影响着自己在教师、学生中的威信, 这是个人魅力的折射。班主任必须严以律己, 对工作精益求精。

3、分工合作, 真诚沟通。

一项调查表明, 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我们应该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 互相支持, 并及时、经常性地互相沟通, 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

4、主动积极, 雷厉风行。

主动积极、雷厉风行是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作为班级管理者, 班主任忌讳办事拖拉, “雷声大, 雨点小”。

5、注重细节, 做事到位。

班主任必须做事到位, 力争细节完美, 这是办事得力、当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者的有力证明。同时, 还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捕捉优点, 寻找不足。

6、不讲借口, 勇挑责任。

班主任应信守职责。只要是学校决策了的事情, 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好, 当执行不力时应该把责任自己挑起, 这样不仅有利于团结, 而且是对上对下的最好交待。

7、善于思索, 大胆创新。

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学校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 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索, 而这种学习要求大家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要清楚创新无极限。 (近几年, 我校采取的招生新举措:变报读为考读, 就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学校容量的问题, 又凸显了学校的品牌效应。大大提高了学生生源素质, 有利于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实践证明, 唯有创新, 才能生存。我们的班级管理也同此理。

9、做好评价与考核工作。

学生科作为班主任的管理与服务部门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班主任, 及时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 这有利于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也会对其他人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 考核也是有效地促使人反思自我, 激励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方式。学生科要在充分信任班主任, 并在给他们授权的同时, 对班主任的管理进行及时地评价和审慎的考核。

学校要创设品牌, 发展内涵, 提升品质, 必须打造一支理念新、业务强、善管理、能创新的班主任队伍, 使之成为学校管理体系中强有力的核心队伍。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的执行力, 还需要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给予引领和示范, 给予他们鼓励和鞭策;同时要充分信任, 积极关怀, 大胆放手。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工作独立性和创造性, 一个放手信任善于管理、敢于承担责任的管理部门, 才能带出具有很强执行力的团结战斗的班主任队伍。只有这样, 我们整体素质才会有提高, 各项工作就会做出新成绩, 学校就会具有竞争力, 不断壮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事局组织编写《团队建设与项目管理》重庆出版社2008年10月

[2][美]布瑞斯該巴勃 (Brace E.Barber) 著《没有任何借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篇4:转变不良作风 提高执行能力

当前不良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原因

当前,在一些领导和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可以用11个词来概括,即“狭隘”、“软弱”、“空洞”、“拖沓”、“粗糙”、“飘浮”、“奢侈”、“贪婪”、“懒惰”、“骄横”、“媚俗”。

“狭隘”,就是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不考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集体利益。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任人唯贤唯才唯德不够,热衷于搞“小圈圈”。

“软弱”,就是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向心力。领导班子成员患得患失、裹足不前、瞻前顾后。

“空洞”,就是热衷于形式主义,贯彻上级精神、落实上级部署,会议来会议去,资料来资料去,文件来文件去,做工作、提意见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没有针对性,没有效率;汇报工作、提供材料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拖沓”,就是办事拖沓,本来可以立即办理的事情,总要放一放;本来可一天办成的事,非要三天、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凡事总要等一等、缓一缓、放一放。“粗糙”,就是工作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应付为能是。

“飘浮”,就是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愿意沉下去,也不耐心地听取群众或服务对象的陈述,看起来很内行,实际上什么也不懂;还表现为心态浮躁,工作低标准、生活高标准,对自己要求低、对他人要求高,夜郎自大。另一方面是表现在学习上,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不能入心、入脑,左耳进右耳出。

“奢侈”,就是艰苦朴素作风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严重,贪图奢侈享受,沉溺于低级趣味,公务活动铺张浪费讲排场。

“贪婪”,就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追名逐利,以权谋私。

“懒惰”,就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催催动动、不催不动,甚至催也不动,懒惰散漫。遇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基层一线的难点问题“踢皮球”、“绕道走”;还表现为怕担责任、不愿担责任,畏难却步,工作推诿扯皮,执行力差。

“骄横”,就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群众利益诉求的能力不强,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中不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按照组织程序办事,唯我独尊;还表现为倚权杖势,独来独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服从领导,不团结周围同志,自由主义严重。

“媚俗”,就是原则性差,领导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奉迎讨好、相互吹捧。虚的多、实的少,讨巧的多、真干的少,一片赞誉、吹捧之声。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员工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讲收入、比福利、要待遇,而不是讲学习、讲贡献、讲责任、讲干事创业,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等、靠、要思想较严重,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对作风建设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思想滑坡,价值观错位。进而导致思想空虚,精神颓废,行为懒散,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衰退,忘记了党的宗旨,而极力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

二是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考核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奖罚不够严明,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作风建设,造成干部职工不思进取,纪律作风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有效运转。一种情况是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还比较差;另一种情况是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力。虽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束之高阁,对已有的具体制度、规定执行得不坚决、不彻底,以至于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乏力。

四是惩处不力。对作风问题重视程度差,认为作风都是日常细枝末节、司空见惯的小事,不必花大力气郑重其事去管,或者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过问不多,矫正不力,查处甚少,对引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潜在因素注意不够,防范失当,处置欠妥。即使发现这方面问题,往往未作深究,致使一些干部产生认识上的错误,进而导致作风失检,行为无忌。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上述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从转变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的作风做起。治理上述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四靠奖惩。通过“多管齐下”,综合矫治,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突出治庸提效,提升执行力。

要大兴学习之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政策执行力。

一是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体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培养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是要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领导工作的本领。四是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与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班组、学习型部门、学习型车间、学习型职工等结合起来,推动并形成学习常态化。

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服务执行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个“大兴”,紧紧抓住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握这一要求的本质,增强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牢记自己的宗旨,领导干部才能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才能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八个风气”。要大力弘扬行业精神,如核工业精神、核地质精神,构建共同的目标和理念。要大力倡导大局为重的作风,坚决反对各行其是的行为;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敷衍塞责的行为;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反对推诿拖拉的行为;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贪图享受的行为;大力倡导勤奋严细的作风,坚决反对懒散漂浮的行为;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的作风,坚决反对疲沓贪婪的行为;大力倡导令行禁止的作风,坚决反对骄横媚俗的行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要以良好的作风、发展的成果和单位的和谐来检验执行力,以此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

切实有效的监督是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奖惩并重的责任机制。把“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健全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诫勉谈话制、监察巡视制、信访调查制、责任追究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等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及时高效、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工作监督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加强对与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各级干部执行力的跟踪考核。监督就是执行的推动力,制度只有被贯彻落实,予以认真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四是要以领导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为重点,结合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教育从业人员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珍惜自己的幸福家庭,做到自尊、自警、自省、自重、自爱、自律,慎独、慎微、慎行、慎欲。守住底线,不踩红线。

要强化考核评定,积极推进激励、惩处机制改革,提升业务执行力。

考核评定工作,是检验执行力和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激励、惩处机制改革,实行干部作风与责任追究、干部使用、经济利益、舆论导向、绩效考核五挂钩,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多方调动单位和干部个人的积极性。坚持虚功实做、以虚促实,使作风建设与具体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转变作风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转变作风。规章制度在前、考核评定在后,要确保考核评定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公开。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建立起“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

篇5:如何提高执行能力与工作效率

何谓执行能力?也即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做”的能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要干的事干成的能力。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单位来讲,则是将长期战略、规划、工作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能力的强弱因人而异,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做,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人的执行能力包括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员工的工作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会影响执行力。其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尤为关键的。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先明确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对个人而言目标不明确,分不清轻重缓急做事拖拉,三心二意必然影响执行力。领导不令行静止,赏罚不明,指令不清必然也会影响执行力。就如何提高执行能力,加快办事效率我谈三个方面看法。

一是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志决定能力。责任心与信念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与基础,一个人只有对事业充满激情,才会去忘我工作,才会有克难攻坚的勇气,才会自觉履行岗位工作职责,时刻以“主人”心态对待事业,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然的话就会觉得工作起来没有动力:做事拖拉,工作懒散,得过且过的心态。激情是提高个人执行力的源头,员工工作热情很大程决定于领导的对其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重视。做为高级管理者对培养下属这种责任感和信念致关重要。任何个人能力有限,赋予部属责、权、利的有效受权,部属才会做事有责任感和成就感,才能激发人的工作激情,成就部属就是成就自已。二是良好的执行计划能力。良好的计划则是提高个人执行力的有效保障,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事先有好的计划,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只要将手头上的工作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计划则会手忙脚乱;对组织或领导所作出的工作部署、决策或指示、活动安排、规定或制度等工作,必须通过认真领会,吃透吃准,正确把握,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设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这个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不能模棱两可。目标一旦确定,一定要层层分解落实。不走过场。认真对待、注重每个细节的落实。计划、执行、监控检查、总结改进,每个步骤不有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三是有好的执行文化氛围,着重从以下个方面提升。其一,实干作风: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其二,讲求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其三,团队协作: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沟通直接,拒绝繁琐,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团队配合的精神,切忌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其四,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利用辅助工具,先进的办公工具与设施,好的仪器设备。例如借助现代管理一些软件、信息、工具,提高办事效率与办事可信度。其五,责任与绩效导向:赏罚分明,提倡“领导问责”,出了问题要找出其原因并分清主要责任,拒绝无作为,关注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起责任心。其六,用人文化:根据能力大小,合理利用人力,量才为用,就事论事;忌认人为亲,以人处事办事。人才引进要严把关。其七,发展发眼观看事。积极进取,勇于改革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执行指令。最后,要营造爱心文化:相互尊重、相互鼓励、乐于分享、共同成长。

篇6:抓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郧西地税局雷尚运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针对执行不够、落实不力,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热情缺乏等现象,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同时省地税局也在全系统开展“严格执法、有税必收、积极预防和严肃查处税收失职渎职行为”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地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全力打造效能地税、法治地税、阳光地税、服务地税、廉洁地税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执行力,要从作风建设抓起,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努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现一个个可行的小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直至整个国家的战略目标。

一、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执行力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能力,政府执行力就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实践能力,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特征,可以用政治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可以是教育、制度、监督的方法。但是,提高执行力归根结底要通过人这一最直接、最普遍、最能动的主体来实现,而人的因素关键依靠作风。作风看似无形,实际上又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作风建设,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

1水平。好的作风,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执行力的必然要求。差的作风,会使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仍至整个国家一盘散沙,效率低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的“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样的风气就毫无执行力可言。因此,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扎扎实实的从作风建设抓起,在实践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既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要反对夸夸其谈,急燥冒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以良好的作风带动执行力的提高。

二、提高执行力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保障

加强作风建设是新形势新任务下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执行力是一项综合能力,要在学习上下功夫。一流的执行力来自于高素质的执行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自身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项落实能力,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靠基层去落实、去执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在落实,工作中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实招、鼓实劲、谋实事。

执行力是一项服务能力,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对税务机关而言就是要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涉税服务,就是切实维护好、保障好、落实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抓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执行力

对地税部门而言,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的“三服务”理念;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擅自越权减免税”,努力完成各项税费征收任务,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坚持规范、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一个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我县经济建设和财政收支平衡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基层行政机关或者说基层单位的公务员,坚持文明执法,提高执行力不能好高骛远,泛泛而谈,而要结合实际,立足本职,从作风建设抓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去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一)以谦虚的作风对待学习。

良好的学风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本职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练就一身本领,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站在政治的高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理解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税收工作宗旨。做到在工作中依法征税、严格管理,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为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具体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加强政策业务的学习。税收工作具有很强的业务性,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已初步建立。因此,主动学习,系统掌握有关基础理

论和政策业务,不断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挥基层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善于把理论学习同实际工作和具体问题相结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活学活用,通过不断的观察与思考,认真总结,积极实践,不断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干部,主动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

(二)以踏实的作风对待工作。

立足本职是我们提高执行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们个人来说,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个人工作实际出发,以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抓收入、抓征管,做到严格执法、令行禁止,出色的完成好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益:

一是令行禁止,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方针、政策,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令行禁止。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执法要严。在工作中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规范执法,坚持处理有依据,调整有政策,操作有规范,自觉约束自身的行政行为,杜绝“人情税”“关系税”。严格按照组织收入的原则,做到尽职尽责,应收尽收,维护税法权威和刚性。

三是办事要公。在工作中我们多深入、多调查,全面掌握当地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摸清税源,搞好调研,把工作做细,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在执法中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公平、公正执法,充分体现法的正义原则,通过规范化的税收征管行为,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四是方法要新。税收管理是税务部门的主业,是税收工作的主题,也是各项税收任务赖以完成的保证。工作中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墨守成规,要踏踏实

实做事,努力创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是以税源监控为手段,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地税部门能吃苦、能战斗、敢打敢拼的精神,把组织收入工作抓紧抓实。其次是要从加强征管入手,积极寻找税收增长点和突破口。针对地税税种小,零散税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要创新征管思路,挖掘税收潜力,培植新增税源,狠抓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再次是要改进征管手段,继续推行和完善服务“一窗化”,申报多元代,征管流程化的征收管理方式,提高科技兴税水平,努力实现工作有进展,收入有突破,更好地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以诚实的作风对待纳税人。

处理好与纳税人的关系,是构建和谐地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税务机关除加强依法治税外,还要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建立良性互动的诚信征纳关系。

一是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明确纳税人是整个税收工作的主体,要始终把以广大人民群众和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下大力气解决执法中存在的不规范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和全方位的税收服务。

二是搞好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好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日常宣传、集中宣传,全力打造地税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征纳双方的亲和力,提高纳税遵从度。根据国家税法变化情况,结合日常征管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集中辅导、入户辅导,以及采取约谈的办法,搞好纳税辅导,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觉悟和正确办税的能力。

三是提供优质涉税服务。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继续推行和完善“一窗式”管理,努力简化办税环节,改进办税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凡

能够即时办的事不要拖、不要推,要立即着手办结;一时办不了的事要限时办结,并告知当事人办结时间;确实不能办的事也要耐心说明原因,力求当事人谅解。

四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在全局范围内,认真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积极推行“阳光办税”等,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发挥了税收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方便基层、方便征管、方便纳税人。

(四)以严谨的作风对生活。

上一篇:相忘于江湖诗歌下一篇:最自信最美丽的自己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