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2022-08-08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树立全员德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实效性差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实施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王桂东

副组长:崔凤成

郑瑞祥

组 员:刘威

汪峰

张贵虎

肖向军 姜文波

2、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1)考虑到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被辅导学生在5人左右。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是家庭特殊的学生(单亲、重组等)、家庭贫困的学生、30%的学生等。 (2)班主任先从本班中挑出5名辅导对象上报年级组长,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集中任课教师进行挑选,采用“摘牌制”。 (3)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 (4)政教处汇总全校结对情况,公布结对名单。

四、德育导师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1、明确职责: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五、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六、本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重点 (1)制订方案,组建档案。(10月底) (2)11月中旬,导师家访辅导对象一次。 (3)期末考试前的心理疏导。(12月中下旬) (4)寒假“心连心”家访。(1月份) (5)及时做好资料、台帐的整理,成果搜集。本学期进行一次专题总结。

附: 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第二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范文

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经研究,决定试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为根本,坚持德育为首,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化、目标化、课程化、格式化、活动化。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兼顾个体,既管又导的工作方式,整体推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具体任务

1、建立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为小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实施本班级的“德育工作导师小组制”工作。

2、

一、二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

一、二学生达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纪律、就餐等);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爱校、爱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形成基本的班级文化,开发低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3、

三、四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重点抓好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习惯教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培养,开发中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4、

五、六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巩固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形成的德育教育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了解基本法律法规、爱国主义教育。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组 长:高延安 副组长:姜治豹

组 员:丛培玉 韩富英 陈雪艳 付国军 (各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记好“德育导师”记录,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导师的基本条件:

1、导师的基本条件: (1)关心、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

(2)要热心于学生工作,要有耐心的态度,有细心的工作作风; (3)受学生欢迎并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

(4)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知识,学会倾听,重在引导,不包办代替。

(5)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全面了解学生商定发展目标。 (6)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教。

(7)导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8)导师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

(1)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兴趣、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

2 (2)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经常与学生进行座谈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困难。 (4)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5)直接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6)学生出现适应欠佳、行为偏差或其他特殊事件时,可约请有关人员实施辅导,并与其家长及时联系,必要时由政教处协助辅导。

(7)因实施辅导所获得的学生个人或家庭资料,非依法律规定或辅导需要,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三)、导师的产生途径: 根据各年级教师情况,采取教师自荐与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学生德育导师。

年级组将学生德育导师向同学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导师;或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或由学校、年级组推荐。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2人。

七、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要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3、要不断扩大推广面。富有亲情化、个性化的导师制度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校今后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有力尝试。为此,各年级要在认真抓好试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广,努力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最终使“德育导师制”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头小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亮点。

第三篇:2016学年三级德育导师制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开辟新的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德育新途径,将“育才”与“育德”融为一体,增进师生感情,建立全员参与德育的管理机制,特实施三级德育导师制结对活动。

一、班级结对老师安排:

学生对象详见分组表格

二、结对程序:

班主任根据学管处排定的表格进行师生结对,也可适当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原则上一个班学生由三个老师分别进行结对教育。

三、结对要求: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用“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既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又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关注留守子女“渴望亲情、渴望关爱”的特点,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四、导师要求:

1、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2、富有爱心、乐于奉献、倾情教育。

3、自觉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考试。

五、交流要求:

1、结对学生将想法、困惑及时与结对老师沟通,以便取得老师的帮助。

2、结对老师可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并进行记录。

3、结对老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经常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有所记录。

4、结对老师每周至少要与学生有一次详细的书面交流。

5、学期结束时各老师将结对谈话记录上交学生处。

六、检查考核:

1、学校对结对教育结果列入德育绩效考核。

2、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结对教师的记录进行检查。

平水镇中学

2017年2月

第四篇:三座店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

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笼统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本学期继续实行德育导师制。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实施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袁玉平

副组长:于兆萍

张德友 组员:刘建华

段丽娟

图门

2、组建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由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组成: 一年级:杜桂娟

张春燕

张玉凤

丛彬彬 二年级:刘海燕

李占英

王玉文 三年级:金

魏书云

张淑娟

王振才 四年级:刘丽娜

刘秉臣

唐淑辉

张玉英 五年级:刘雪梅

宋艳平

梁茹艳

六年级:赵明辉

姚春波

高凤艳

段丽娟

王淑芝

李学英

3、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特长等)

(1)考虑到此项工作任务重,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被辅导学生在1-2人左右。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是心理有偏差,行为异常,行为习惯尤其不好,家庭特殊的学生(单亲、重组等)、学困生等。

(2)班主任与跟班老师一起商议,确定各自的辅导对象。最后剩下的几名学生由德育处统一安排。

(3)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

四、德育导师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1、明确职责: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

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2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每周有记录)

(4)“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五、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

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作业本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第五篇:武夷山市兴田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德育首位,倡导全员育人。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以“德育导师制”为主要载体,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整体推进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实施时间、范围

自2007年9月开始,在全校各年级全面实施。

三、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

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

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

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

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吴则文(中小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刘陈德(中小副校长)周熙明(中小副校长)饶小林(德育主任)

组员:全体老师

2、确定受导学生

(1)考虑到此项工作是初次进行,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按学生数10—15%选择受导学生。主要是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孩子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2)班主任与跟班科任老师一起商议,从班级中班主任和跟班科任老师各确定两名为辅导对象。最后剩下的几名学生由德育处统一安排。

3、确立帮导关系

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便于导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快也进入导师的角色。(班主任要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习优势、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等材料,作为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

学校可根据实际作选配、调整导师与被导学生名单。

4、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一、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二、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辅导。

四、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五、及时与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

六、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七、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八、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九、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作业本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十、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5、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

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和本人特长等方面,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导师和学生的每一次谈心、汇报、家访或其它有意义的活动,力求简要地整理成文字,不拘形式,可以叙述经过,可以总结心得,填写在表格相应的栏内。以备日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2)家访联络制度。

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留守的要作为重点)。建立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二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每两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德育导师定期与班主任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予以指导,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情,真心沟通的氛围。

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被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德育导师作为学生的良师和朋友,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活动,切磋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

(5)个案分析制度。

每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学期结束时,导师对受导学生做出鉴定,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填写在表格里,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教训。期末,导师将有关材料上交,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一个项目。受导学生进步明显的,授予“进步生”的荣誉称号。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要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要正确处理好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关系。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德育导师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学业和特长的培养与指导,心理与情感的培育与疏导,关注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工作要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3、要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兴田中心小学 2007年9月15日

上一篇:党员双评议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员公开承诺书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