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导师制度

2022-07-22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或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员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他们行动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学校德育导师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学校德育导师制度

上海庙学校德育导师制计划

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工作计划

一、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背景

如今在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时时处处得到来自父母、其他的关爱,可到学校后一个班级却有四五十名学生不等。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品德更加完美,根据鄂尔多斯市文件精神,学校实施学生德育导师制。

二、学生德育导师工作的职责

1、思想的引导者;

2、学业的辅导者;

3、生活的指导者;

4、心理的疏导者。

三、学生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

1、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2、编写“导师工作手册”。

3、召开导师工作学习会议,学习使用“导师工作手册”,明确导师职责,交流导师工作方法等。

4、因人适时开展引导工作。促膝谈心、家访,因人制宜地开展引导工作。对学习问题学生、情感问题学生、行为问题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学生、社会适应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亲情化的引导,给学生以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召唤和鞭策;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呵护和爱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朋友般的热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监管。

5、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力求提高同学们对维护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由心理老师准备广播资料,广播站的同学配合进行宣传。

6、加强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辅导(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的,当个别学生出现心理困扰,心理问题时,就需要进行个别的辅导,这样辅导的方式一般以心理咨询的形式为主(个别辅导),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相近时,可进行这一部分学生的团体辅导。

四、学生德育导师制工作阶段工作交流会议

1、导师案例分析会。

( 5 - 6月)

2、“我心中的德育导师”征文。

( 9 -10月)

3、德育导师制工作总结。

( 11-12月)

上海庙学校德育处

2014年3月

第二篇:德育处考核德育导师办法

为了发挥德育导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职能作用,调动德育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学校自主化管理,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导师的产生和选择

在校的教职工(班主任除外)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自荐与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学生德育导师。

年级组将学生德育导师向同学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导师;或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一类受导学生和二类受导学生。每位导师指导一类受导学生一人,二类受导学生1-2人。

二、考核办法

根据平时常规检查和年级组、德育处活动记录,按照考核细则逐项评分,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1、办法:依据德育导师考核细则,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评分。评分最高的前十五位为A等;依此类推分别为B等和C等。 年终考核,获A等的德育导师加考核加1分;获B等的德育导师加考核加0.7分;德育导师加考核加0.5分。

职称考核:每学年加0.3分;连续三年任德育导师每学年0.4分;连续五年任德育导师每学年加0.5分。

第三篇:德育导师案例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与沟通,努力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得到改善,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一、学生情况介绍:

本学期所带是两个文科班,学生的成绩不尽人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且班级中学习艺体的比较多。成绩相对好一点的学生,傲慢却也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等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成绩时好时坏,差生学习习惯很糟糕,课上认真听讲都做不到。学生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或是家里的富儿娇,比较多的宠爱和迁就,使他们在某些行为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甚至有抽烟和酗酒的现象。与他们沟通很难,一受到批评就要与大人顶嘴,多批评两句就闹情绪,什么也不干了。

二、案例分析:

1、家庭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不当。家长只重视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做到对其学习过程监督教育的工作,有时甚至于利用物质引诱来让学生“听话”,加之其本身的攀比心理更助长了学生在校对物质的追求而影响了学业。

2、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的学习信心不足,会出现一些小动作或讲话或吃东西,克制不住课上使用手机的习惯,学习上很急躁,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作业很不认真,作业本上的字难得有几次能过关,经常有拖拉现象。

3、在行为习惯上,时常管不住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有时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做出违纪行为,思想偏激,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觉得周围的人都有意排斥他,容易发生冲突。

三、采取措施:

第一,与家长进行联系协调,让他们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逐渐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为学生提供在班上表现自己赢得别的同学尊重的机会,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与其父母接触的过程中,先向他们介绍孩子目前在学校里学习的情况,并说明不能拔苗助、急燥粗暴的道理,使家长认识到:⑴辅导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多表扬少批评。

⑵多与孩子谈话,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同时在学校里,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上课时,在巡视自学、讨论或做作业时,及时地问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尽量做到当堂课的知识在课堂上就解决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的信心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些学生开始会主动提出问题了。而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肯定时,就顺势在大家面前对其进步加以表扬,使他逐渐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得到大家的尊重。随着自己在老师和学生的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学生们很好地锻炼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交际能力以及体会到了小小的成就感。当他与同学发生小矛盾时,也做一些调解工作。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生逐步树立了自己的积极形象,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理解。

四、取得的效果:

1、学生与家长关系逐渐融洽,会将学校里发生的事与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对家长的教育也能很好接受。

2、学习上:通过老师的鼓励表扬,上课能够主动举手,讲话和小动作少了很多,在接受老师批评时态度逐渐有转变。在完成作业的速度上也有所提高,对于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有时也能主动问老师了。成绩有所进步,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得到提升。

教育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甚于使孩子身体健康发展,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多给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使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扬起希望的风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通过这次一对一的教育,我发现其实很多学生都是非常有学习的潜力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引导以及让他树立起自信心,就能激发他向前冲。 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耐心与包容心。要能够包容学生犯下的错误与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毕竟是孩子,即使表面再坚强独立,内心仍然需要大人循循善诱的引导。而教师就是在学生生命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大人。我们正是要以这种关爱之心来引导,启发我们的学生。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并动员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的方式跟踪分析,坚持写教学案例,使学生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四篇:德育导师总结

长兴二小“德育导师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德育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的先进理念,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自从实施德育导师制以来,各科任教老师能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基本做法:顺应形势,打造“全员育人”的局面 1.认识到位,建立组织

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校长传达了德育导师制的有关要求,强调了开展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性,并对德育导师制的开展进行部署。

以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德育导师制组织机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少先队总部人员任组员,并进行了责任分解。

2.职责明确,制度完善

我们对导师的定位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倾诉对象。 明确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制度完善:

(1)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

(2)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学生每半个月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访,德育导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指导家庭教育,

1 共商教育之策。

3.检查评估,努力推进

平时,学校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学期结束时,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的绩效奖挂钩,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在评职评优中优先考虑,优秀导师享受优秀班主任待遇。

二、创新做法:“社区德育导师点”,引领孩子融入社会的“热土”

“我们手中拿着‘社区德育导师’的聘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非常愿意和老师共同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作为一名社区德育导师,我将在思想上做他们的导师,在行动上做他们的榜样,用我的爱心与责任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这是学校首批“社区德育导师”聘任会上被聘导师的肺腑之言。

学校在校内推行德育导师制的基础上,又在社区设立德育导师点。“导师点”,意在导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先在雉城镇荣军和仓前街两个社区建立“社区德育导师点”举行了授牌仪式,聘请了10位德高望重、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社区代表和本校10位居住在这两个社区的教师担任首批导师。在导师上岗培训时,明示了“导师”具有以下职责:与学校商议活动计划、反馈学校与社区活动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定期检查小岗位工作和实践活动的评价。居住在这两个社区190多名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按家庭住址就近的方式组建成20个自主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都配有社区导师和教师导师。并将学生档案按小组保存,学校、社区、导师各执一份。

“导师点”成立以来,社区导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托社区资源,围绕“争做优秀小公民”和“小手拉大手”两项主题开展创建活动,学生分别认领了“楼层宣传员”、“绿地小园丁”和“过道保洁员”等128个岗位,逢双周六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基本的公民素养。

学校设计了“社区小公民活动积分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社区导师、家长、伙伴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绩进行“星级”评定,达到一定“星”数后,学校与 2 社区联合颁发“优秀小公民”奖章。

长兴二小社区德育导师点的创建,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大德育体系”初见端倪。

三、成效明显:共育文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成就学生发展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了德育导师制,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关系比较随和,双方交往一多,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大多是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使学校“全员育人”真正落到实处。推行德育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3、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德育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社区德育导师点,社会反响强烈。 这是来自各个层面的评价:

社区领导告诉记者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长兴二小在我社区建立 “德育导师点”,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会用爱心与责任引领孩子走出校园、参与实践、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德育导师的代表说:成为长兴二小首批社区德育导师,我们很荣幸!这将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更是一份责无旁贷的义务。走进这个活动室,看着一个个充满朝气的孩子们,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将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在思想上是他们的导师,在行动上作他们的榜样„„。

孩子们兴奋地说:我们现在是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双休日,回到了社区大家庭中, 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导师的那种真切的关爱„„„。

3 来自县关工委电话热情赞扬:你们创建的德育导师点,展现了我县关协的一道亮丽风景„„。

县委宣传部这样评价说:长兴二小的社区德育导师点既务实又创新„„。 长兴电视台与《长兴信息报》是这样报道的: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健康成长,长兴二小建立社区导师点,这是一个创举!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共育文化”,让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来参与神圣的教育事业,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第五篇:德育导师体会

沟通、了解、赞赏、激励-----德育导师体会

我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已有五个年头。每位科任教师在自己所任教班级中,自主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我作为一名学校的德育导师,也参与其中,与几名学生进行了结对。“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获得一些工作体会:

【个案情况】

1、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几个女生,就读高一,平时性格内向文静,平时少言寡语,不太活跃不太积极。学习较认真,也努力,成绩中等,每次考试处在班级中下游水平。有两位同学家在外地离学校较远,现在住校,还有两位同学是本市的。她们的父母都很忙,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她们的学习也帮不上忙,靠她们自己。

2、存在的主要困难:高中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分水岭”。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她们都是死读书,没有什么学习方法。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父母的教导方式又比较单一,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听父母劝告,比父母还凶。 【辅导策略】

(1)平等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德育导师要以德为先、以导为主。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加强跟学生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说每位学生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因人施教。

(2)及时赞赏,激发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高中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突出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得到赞赏的机会较少。他们更渴望被欣赏、被赞扬,特别是老师的赞赏和认可。我发现这几个学生都能尊重老师、待人诚实,品质不错。就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跟她们的学习方法、注意力有关。因此,我以赞许的心态和她们沟通,对她们学习上的刻苦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她们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对学习中小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课堂上经常提问,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让她们回答,让她们感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慢慢地在不经意中把她们的毅力迁移到攻克学习的困难上,提高学习成绩。 【案例反思】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导的。 德育导师就起这样的作用,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在帮助学生时,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情感的薰陶,人格的健全,毅力的培养,动力的激发,压力的释放。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与沟通,努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得到改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在帮助方法上,要注意疏导、引导,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关爱之心来打动学生,以宽容之心来包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上一篇:小学感恩节讲话稿下一篇:学校反腐倡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