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

2024-04-23

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精选3篇)

篇1: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

印江县民族中医院 手术同意书

姓名:田兴才 性别:男年龄:55岁 科室:普外科—21床 住院号2502 术前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溃疡穿孔?上消化道出血,轻度贫血。拟行手术名称:剖腹探查。

拟行手术时间:2012年6月17日下午

手术目的:探查腹内脏器,并作相应处理,抢救生命。

医务人员在实施该手术时,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风险及并发症(麻醉风险及并发症另有告知):

1.根据术中情况选择具体术式:如胃肠穿孔修补,肠切除吻合,肠造瘘,腹腔冲洗引流等等。如探查发现合并其他疾病将作相应处理。2.术中邻近神经血管及腹内脏器副损伤。

3.术后发生腹腔继发出血,胆漏,胃漏、肠漏,腹腔残余感染、腹腔脓肿形成,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或转院处理。4.术后可能出现全身、肺部、泌尿等系统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或加重。5.术后切口感染,裂开,肠粘连梗阻,需要二次手术。6.术后出现溃疡复发,再次穿孔。

7.其它不可预料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8.心,脑,肺等意外病人死亡。

医务人员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但不能完全避免上述风险及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生,医务人员将尽力采取措施处理。上述风险及并发症,医生已如实告知,病人及家属已详细了解,自愿选择手术治疗,并愿意承担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并发症,同意手术。

病人签名: 代理人签名: 与患者关系:

特别提示:

经过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自愿决定放弃手术治疗,并且愿意承担因不施手术而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意手术。

病人签名: 代理人签名: 与患者关系:

医生签名:

2012年06月17日

篇2: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25-68岁,平均58岁,均以急腹症就诊,其中结直肠肿瘤及转移癌28例(41.2%),医源性包括人流及肠镜检查导致穿孔12例(17.6%),外伤性6例(8.8%),老年性结肠憩室炎穿孔9例(13.2%),肠套叠2例(2.9%),老年性慢性便秘性肠梗阻导致破裂穿孔9例(13.2%),乙状结肠扭转1例(1.4%)。病程0.5小时到4天不等,平均病程时间18小时。

1.2临床表现:

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腹部疼痛,个别患者有发热,弥漫性腹膜炎16例,局限性腹膜炎23例,腹膜炎伴发热15例,肿瘤性28例(原发性肿瘤18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6例,子宫附件肿瘤切除术后复发4例),医源性(人流结肠穿孔7例,肠镜检查导致穿孔5例)。乙状结肠扭转导致肠坏死1例,老年慢性便秘性肠梗阻导致破裂穿孔9例。

1.3辅助检查及术前诊断:

门诊行腹部透视及腹部立卧位平片均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影32例,腹部立卧位平片未见异常加作全腹部64排CT检查发现肠间积气积液18例,肠梗阻CT检查见肠壁增厚伴肿块影及脓肿形成10例,腹膜炎待查8例。

1.4治疗方法:

①腹腔镜术中探查:本组所选病例均需急诊手术处理,见多发穿孔11例,单一穿孔57例,形成包裹性脓肿5例(7.4%),血性、脓肿及粪样积液300-1000ml 23例(33.8%),粪样腹水大于1000ml 6例(8.8%)。②腹腔镜探查加术中手术证实穿孔部位及病理:乙状结肠直肠穿孔31例,降结肠13例,横结肠5例,升结肠及盲肠部穿孔19例。所有切除肠段及穿孔周围取组织均送病理,病理结果:肿瘤性穿孔29例,结肠憩室炎9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炎性坏死及炎性浸润21例。③手术方式:Ⅰ期腹腔镜探查镜下修补手术4例(下级医院肠镜检查也行肠道准备,具备一期修补条件,另外一例因为损伤肠管重,多发穿孔行造瘘处理),位于乙状结肠及横结肠肿瘤,有条件切除行单口造瘘12例,肿瘤不能切除双口造瘘17例,腹腔污染严重及未作肠道准备而造瘘35例。

2、结果

2例因为年龄大肿瘤穿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3天-7天因为并发症而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痊愈,2例合并胸腔积液后治疗好转,切口感染9例经换药治疗愈合,无1例切口全程裂开,无切口疝及造瘘口旁疝发生。

3、讨论

结直肠穿孔一方面与侵袭性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肠壁血运有关。病理学改变为:穿孔为圆形及类圆形溃疡,高倍镜下容易见粘膜缺血坏死,周围炎性浸润并延伸到结肠粘膜下及肌层组织。更有少量病理科报告粪源性溃疡灶具有多源性,一段结肠上同时有多处溃疡存在,手术时应高度重视避免遗漏。

统计我院3年多来,结直肠穿孔最常见原因为肿瘤,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均可以导致穿孔,穿孔可以因所在处的肿瘤侵犯或感染、缺血、坏死引起,临床多见于溃疡型腺癌穿孔。锐器伤,如肠镜检查,人流及异物刺伤是引起结肠直肠损伤另一常见原因。特发性结肠坏死穿孔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特发性结肠坏死穿孔的发生往往是在特殊的解剖因素、老年性退变及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长期慢性肠内压增高(如便秘),使局部肠壁扩张、变薄,又由于特殊的成角水平位,腹内压、肠内压增高,受力不均,特别在一些疾病及药物影响下,在肠壁薄弱处坏死穿孔[1]。

结肠肠壁血运差,肠腔内细菌含量多,一旦穿孔难以自然愈合,会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死亡率高,故结肠损伤多造瘘,术中注意将结肠内贮积大便经造瘘口排出或挤入预切除结肠,可降低肠内压,彻底清洗腹腔,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依据腹腔污染程度于双侧结肠旁沟及盆腔放置引流,如果有条件二期闭瘘[2]。

结直肠损伤手术术式很多,腹腔镜探查具有切口小,可极大避免大切口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几率,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诊断治疗一体化、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正确的围术期处理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陈智薛超荣急性结肠穿孔2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4(4):15-17.

篇3:“手术同意书”该怎么签

怎么办呢?签,还是不签?一向办事果断的老张,这会儿真是犯难了,恨不得请别人帮他拿主意。

其实,自己或亲属有过手术经历的人都曾有老张这样的感受。那么,碰到这种情况,明智的做法是什么呢?

什么是“手术同意书”

“手术同意书”是指手术前,由医师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实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以及患者或家属签名、医师签名等。

什么人能签署“手术同意书”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手术同意书”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但当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签字。如果情况紧急,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若发生患者本人与亲属就是否签署“手术同意书”意见不一致时,以患者本人意见为准。由于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医务人员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

“手术同意书”有什么法律意义

依据《证据法》规定,在“手术同意书”的形式、来源、签署程序和内容均合法的前提下,“手术同意书”是作为医方对患者实施具有一定损害和医疗风险的手术的法律依据,也是医方履行说明告知义务,患者和亲属行使其知情同意选择权的书面证据。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患者签字后,表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手术符合卫生法律法规的程序;二是患者签字后,表明患者充分享有了知情权,已经知晓该医疗措施的损害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后果。

由此可见,“手术同意书”只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契约,不具备合同的基本形式和内容要求,不是合同,因而不具有法定免责的效力,不能成为医方推脱责任的依据。也就是说,因医方的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即使签署了“手术同意书”,也不能免掉医方的法律责任。如果在“手术同意书”上列出了免除医方过失责任的条款,则该条款是无效的。

签署“手术同意书”时要注意什么

首先,患方对医方应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医乃仁术”,医务人员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能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患者拟订的治疗方案基本上是合理或最佳的选择。让患方签署“手术同意书”,并不是医方为了推卸责任而为之(也不可能推卸责任),而是让患方依法享有知情同意选择权。患方不用担心签署“手术同意书”后,出了意外,医院就会不负责任了。

其次,在签署过程中,患方应与医方充分沟通后做出决定。

手术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给病人治疗疾病时也造成了病人不同程度的身体创伤和痛苦,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风险,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患方选择手术要谨慎,特别是重大手术,要尽可能知情并深思熟虑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术前,患方应耐心询问或打听术前诊断及诊断依据、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手术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或改善程度。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的应对措施,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以及可供选择的其他治疗方法及其利弊,和不实施手术可能导致的后果等等。

最后,避免犹豫不决和过多的心理压力。

签署“手术同意书”时要避免犹豫不决,特别是危急重症需要立即手术时,更应该果断,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另外,为了让患方充分知情,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医生会把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并发症及其概率尽可能向患方交代清楚。在这些意外、风险、并发症中,有的是必然的,有的只是一种可能性,有的甚至只是意外。因此,患者要正确对待,不要被“手术同意书”或医生的风险告知所吓倒,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据《健康》

上一篇:生产采购管理制度下一篇:编程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