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创新能力

2024-04-23

编程创新能力(通用6篇)

篇1:编程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韩国勇男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助理讲师

[文章摘要] 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编程能力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检验手段,我结合自己四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一年的教学经历,从学习、读程序、思考、练习、实践和好习惯六个方面来论述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关 键 词] 学习编程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除了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外,更要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扩展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结合自己四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一年的教学经历,通过对我们学校学生的了解,感觉学生编程能力比较薄弱,本文从学、读、思、练、实践和好习惯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编程能力。

一、学

所谓学就是学习,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和编程基础课程,不断地学习新的和先进的开发工具;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指导,编程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代码,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程序。

最基础的课程是C语言,然后根据应用范围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开发工具,如果搞底层开发一般使用C和汇编;如果是大型或者游戏软件开发那就是C或C++,一般都用到VC++或者BC++开发工具;网页编程可以选择ASP/PHP/JSP;电子商务方面选择.NET和J2EE;网络应用一般选择JAVA。不过像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无论哪个方面的开发都需要学的;另外英语和数学也非常重要。

一般的基础课程有C语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主要是指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数据库,一门算法设计;扎实地学好这些基础课程,基础越牢固编的程序效率越高,这一点在以后的编程中会慢慢的体会到;如果基础课程不牢固,作者简介:韩国勇男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助讲

可能也能编软件,写程序,但是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程序。

例如一般的程序会遇到费用问题,有费用就要考虑费用的大写问题,那么怎样实现费用的大小写转换呢?首先考虑算法设计,然后考虑使用什么语言实现。考虑算法时就要考虑从左向右转换还是从右向左转换,确定后就可以通过循环控制结构来实现转换;中间用判断结构来判断如果为零或中间有零的情况等等。这样一个问题就通过简单的算法和基本控制结构实现了,所以编程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很多的课程告诉我们一些程序的效率问题,例如数据库设计中提到了SQL语句,我们最先想起的就是Select语句,在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Select语句的查询速度和数据库中表的索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情况下Select语句是不使用索引的,如果在Select语句中的where条件中出现下列情况的不使用索引:列上有数学运算的,列上使用substr字符串函数的,‘%’通配符在第一个字符的,在列上使用字符串连接(||)的,Where条件中使用is null或is not null的等。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查询时,如果不考虑上面的情况可能写得SQL语句的效率就比较低。

二、读

所谓的读就是读教材、读程序、读网上资料,然后把看到的经典的程序代码,好的算法,整理出来,逐个消化并吸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多读别人的代码,读完后思考你是否能写出比它更精练更有效率的程序,读别人的程序,不要单纯的模仿,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理解别人的思想,和自己的思想进行比较,能学到很多东西;多与别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许在一次和别人不经意的谈话中,就可以迸出灵感的火花。多上网搜资料,看别人的开发经验心得,算法的实现,变为己有。

三、思

所谓思就是思考,事前思考有没有解决方案,事中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事后考虑有没有需要完善和补充的功能,总之是使程序功能更强大和完善,性能更好!

首先:事前思考有没有可行性,给你一个问题或一个项目,最先要做的就是思考可行性问题,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如果给你一个悖论,让你用程序来实现,本身是一个悖论,编写程序肯定陷入死循环,怎么可能解决呢?

其次:事中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微软给了我们很好的思路,比如:登陆界面,保存,输入格式的限制和输入范围的限制等。登陆界面一般有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并且默认上次成功登陆系统的用户名,输入的密码显示为一串“*”,在这些操作中可以只使用键盘,我们编写的程序应该怎样实现呢?可以使用setfocus()方法来实现;那么定期保存怎样实现,数据备份怎样实现?其实我们可以在程序中增加登陆时系统时间,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实现备份,最简单的就是调用Winrar进行文件压缩备份;一些输入的限制,要根据输入的内容的逻辑进行判断到底应该输入的内容或范围是什么?例如日期有的月份能输入31日,有的月份就不能输入31日,需要进行逻辑判断,当然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工具有时间的控件,自动进行逻辑判断。

最后:事后考虑有没有需要完善的,代码有没有

需要优化的?下面举几个代码优化的例子:(1)判断年year是否为闰年,首先我们知道闰年的定义是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整除,且能被400整除,然后书写算法(year % 4 == 0 && year % 100!= 0)||(year % 4 == 0 && year % 400 == 0),其实 year % 4 == 0 就不需要了,因为year如果能整除400,肯定能整除4,所以year % 400 == 0一个条件就可以了。(2)求一元二次方程ax + bx + c = 0的根,步骤是先判断a是否为0,在判断b24ac是否为0时,需要这样判断fabs(b2-4ac)<= 1e – 6,因为在计算机中,储存实数一般都有误差。

四、练

所谓练就是动手做练习,教材上的例题、课后习题都是很好的练习素材,这些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的例子和习题,很有代表性。

边练习,边理解,边思考,多问为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例子作一定的改动,看执行结果,是否和自己期望的一样?出现问题设法调试和改正使其编译通过。例如有很多循环例子,是否可以实现for循环和while循环相互转化,当通过自己的实际转换后才体会到原来每个循环有各自的特点。

练习要分阶段分步骤,开始编一些趣味性大一点的小程序,例如:数据结构书中有很多算法的,试着把它们敲成程序,运行一下,既可以实践检验算法,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编程能力,队列,排序,很多都是很经典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编一些实用性强一点的程序,开始时没灵感也不要紧,毕竟资源丰富,可以从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开始。最后,系统地学学软件工程,完全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来做。

练习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开始熟悉语法,编程规范,各种控件的用法,然后再学习各种控件的综合运

用,甚至编写一个小的系统。但是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多思考、多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加深对各种工具或控件的运用,提高编程能力。

五、实践

如果有机会,可以做实际的项目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其他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业务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编程能力的基础,只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开发出高性能的程序,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业务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必须的,如果你不知道业务的话,不可能开发出适合用户的程序,因为不懂业务,所以就不知道用户所需,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实践的项目不在大小,在于我们的实践经历,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在实施项目中除了编程能力外还需要其他的能力,通过实践知道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使我们明白在编程中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培训用户使用我们的系统时,发现用户对我们的业务流程不适应,业务流程过于繁琐,他们有自己的业务流程,而且也比较简单,那么我们在编程时就可以借鉴用户的流程,使我们系统的操作流程更简捷;在测试阶段发现用户经常使用业务回退功能,那么我们就把主要的业务流程都增加上业务回退功能,使系统功能更完善;在现场维护阶段发现维护人员看代码看不明白,那么在编程阶段就要注意良好的编程风格和增加适量的注释,这样位护时才能很快的看明白程序,尽快地调试和改正程序中的问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编程能力的高低,不是语言懂的越多能力越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锻炼,提高自己的沟

通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编程综合能力。

六、好习惯

所谓好习惯就是在编程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编程效率和编程能力:

1、先想后做:在编程前或解决问题前,先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可行性,有可行性再考虑计划和实施。

2、游戏规则:编程要遵循软件的生命周期,按照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这6个阶段来实现软件,不可越级。

3、有备无患:编程之前,先找一些样例程序仔细研究,应该包含哪些基本功能?里面一些难度大的算法应该怎样实现?不打无准备之仗。

4、见名知意:程序再小,用的变量也不会少,变量起名应当“见名知意”,这是老规矩,能提高程序的易理解性和易修改性。

5、编程规范:和见名知意雷同,主要是使得程序层次清晰,易于理解。

6、多加注解:对程序中自定义的变量、函数、子程序加以功能性的注释说明,别嫌麻烦,如果三五个月之后,连自己写的东西都看不明白了,那才麻烦大了。

7、环境保护: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修改系统设置,记着执行程序前先保存设置,结束后要恢复设置,千万别污染环境。

8、拿来主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平时多看看书,有好的经验、巧的方法、用得上的段子不妨拿来。

总之:要提高编程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程序、读代码,不断地思考和练习、有机会就实践,还要在编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锻炼,能力才能提高。

篇2:编程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论文摘 要:目前由于一些编程类课程本身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探讨,给出创新思路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引言:

针对目前讲授的专业课,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时候,发现了不少不良现象。比如比较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讲授,而有些学生却昏昏欲睡的样子,使得教与学分离。从而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计算机编程类课程自身的特点,讨论了如何上好一门枯燥的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特点,给出解决方法。

1. 教学方法改革

1.1以学生思维为主进行充分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到底如何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是我们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个涉及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计算机编程类而言,它的特点是枯燥难学,如何把枯燥难学的知识,变为比较容易理解并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先让学生融入其中,比如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并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来可以防止学生两为枯燥而睡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然后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展开详细的讲授。这中方式是先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备课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教学。

1.2采取互动式、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

对于传统方式教学,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而言,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完全不够的,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还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起初的教室授课,仅仅是教师一方的操作,学生没有动手的操作平台,本学期,采用在机房授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web程序开发中,如何将jsp与数据库连接起来,通过老师的讲授,并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当学生连接成功之后,并进行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原理,而且也实际操作,从而树立了编程信心,其实这在他们还未涉及编程之前,已经使用过以上操作,只不过是还不知道其原因,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实践环节是重点,成功引导学生喜欢上编程,是本专业的重点教学。

1.3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它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出的代表性事例,经过综合加工整理可以给学生以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巩固其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教学,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目前,许多院校的管理专业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但许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还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水平,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形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采用教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要有充分的认识,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且教师要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堂组织者,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其次要考虑案例的选用。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案例要有可操作性,可模拟性。

2教学手段改革

2.1运用现代多媒体、因特网等现代教学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及时消化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更快速的展示示例,从而将枯燥繁杂的知识实例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internet 作为一种远程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并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internet 的不受时空限制、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模式、双向交互、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开发一个网络平台,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提出问题、自我测验等,老师同时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给学生网上答疑,并实时更新知识等操作。当然,这一步,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学习的平台。

2.2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注重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是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式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的试题失分较多。显然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改革民办高校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的课程考试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那么,如何比较全面而又准确地进行评价呢?笔者认为,除笔试外,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还可以增加几种灵活的测试方法,例如:对于计算机编程类而言,在期中测试中,由教师临时出一个综合类的编程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当场做测试,上交作业之后,再由老师讲解,最后再由学生查缺补漏。在期末阶段,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由老师组织一次小型的综合测试,形式可以是口头表述,也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等。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这就需要在比例上做一下相应的调整。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3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关系,提高实践的能力。

针对本专业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前提下,学院还需要寻求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到实地去实践,这就需要充分的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操作,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不再是以往实习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的形式,而是亲自动手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这样为即将来临的就业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真正意义的实践,就会减少了找工作面试的恐惧感,使他们更加有信心。

以信息工程学部计算机专业为例,在实习环节中,除了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外,本学部还积极主动联系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博众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微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it公司,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关系,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结论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规律,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本专业特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方法融入教学,为我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在工作之余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l北京:科学出版社,:97,31, 103,132

篇3:编程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正确使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让机器人躲避障碍物。

2. 结合实际情况, 学生能在仿真环境中添加障碍物, 加载迷宫图, 并灵活运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调试程序, 让机器人走迷宫。

3. 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

4. 了解程序的选择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学会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控制机器人躲避障碍。

难点:让学生在编程时, 会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置模块中的参数, 指挥机器人躲避障碍物, 从而学会编写、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 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学会了哪些本领?

学生列举。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将学过的模块一个个地拖动到程序编辑区中 (如图1) 。

师:今天, 我们再教给机器人一个新本领。当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板书本课教学主题。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拖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到程序编辑区, 非常形象、直观, 再现了旧知识的学习过程。

2. 集体分析学习感悟

使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控制机器人躲避前方的障碍物。

(1) 引入“红外测障”模块

师:机器人通过什么来发现障碍物呢?

教师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并展示真实的机器人, 告诉学生红外传感器的位置。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分析传感器库中的“红外测障”模块 (如图2) 。

师:“红外测障”模块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

学生边看边积极思考。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有什么发现?

一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另一位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红外传感器的外形。

(2) 分析“红外测障”模块

师:机器人检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我们用“是”来表示前方有障碍物, 用“否”来表示前方没有障碍物。当前方没有障碍时, 你会怎么办?当前方有障碍时, 你又会怎么办?机器人会怎样做呢?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分析过程 (如图3) , 学生积极参与分析。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捷性。通过分析, 学生对“红外测障”模块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而理解了选择结构的原理。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效率。

(3) 学习“红外测障”模块

师:请大家观察“红外测障”模块。我们怎样对它进行设置呢?

学生思考, 有学生建议试试“前”。

师:好, “前”表示判断正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单击“红外变量一”, 出现变量百宝箱, 看到“红外变量一”后面有一把小钥匙, 表示这个变量被选中。这时按“确定”。

师:那么, 现在你能把这个程序编写完吗?请尝试编写程序, 看看机器人是否按照你的要求执行。

学生上机尝试。

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红外测障”模块发生变化的几种情况, 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如何设置参数以及如何进行参数的调整。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遇到问题了。请大家说说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机器人会撞到障碍物?

生2:为什么机器人只检测一次就不走了?

生3:为什么机器人在不停地前进和后退。

师:谁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

一位男生走到教师机前, 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教师讲清楚游戏要领,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尝试。学生执行教师发出的命令。其他学生积极思考。接着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出示“机器人在不停地前进后退”的范例程序, 帮助学生深入分析 (如图4) 。

师:同学们, 现在你们找到自己出问题的原因了吗?请大家再动手上机试一试。

生:这是因为机器人的参数设置出问题了。

师:请同学们把机器人的参数调整一下。

学生继续上机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做游戏, 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在新方法的指导下, 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师:你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红外测障模块让机器人走出这个单层迷宫吗? (如图5)

学生思考, 并动手上机实践。

师:怎样在仿真环境中添加障碍物?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演示如何添加障碍物, 再展示学生成功的程序范例, 让学生注意观察。

师:这几个程序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学生思考。

生4:这几个程序都是沿着直线的方向进行检测, 转弯9 0度。

师:有道理。请继续观察, 再想一想。

生5:它们都是沿着右边进行检测。

教师在电子白板的演示帮助下, 告诉学生机器人是利用“右手法则”走单层迷宫的。

教师布置新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自主上机动手实践, 再次巩固红外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教师帮助、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营造积极思考问题的教学环境, 训练学生的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逐层深入。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回放功能, 突破了教学难点。

4. 分析程序课后延伸

师:我们已经可以让机器人走单层迷宫了。现在, 谁能指挥自己的机器人走出这个复杂迷宫?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复杂的迷宫图。学生上机尝试。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总结交流。教师同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师:想一想, 只有正前方可能遇到障碍物吗?其他方向会不会也遇到障碍物?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如何应对来自其他方向的障碍物。

设计意图:通过复杂的迷宫范例, 检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特点, 将本课的知识点依次呈现, 使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

四、课例评析

与以往使用黑板枯燥的讲解方式相比, 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将程序流程图趣味化、生动化、直观化,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很轻松地学会本课教学内容, 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有了提高。从本课生成的效果来看, 有以下特点。

1. 教学目标具体、合理、恰当

本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安排了观察实物机器人、看教材自学、走迷宫等活动, 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 让学生初步理解了红外传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 并能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调试程序, 能够说出编写程序的思路。在程序遇到问题时, 学生通过观察和叙述思路, 能明白错在哪里, 并能沿着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思考。

2. 注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同伴的互助精神, 教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使学生有成就感。

3. 充分展示交流了学生的成果

篇4:编程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制造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岗位需求。”根据实践教学经验,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推动创新能力训练。

一、具体的教学方法

1、类比引导,举一反三,深化理解

对于刚刚接触数控编程的中职学生来说,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概念,加上他们对感性知识的缺乏,因此在介绍数控编程时,可将其与学生熟知的事物做类比。并通过举一反三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把指令的各种应用形式“刻”在学生脑里,解决以往学生编程时出现“不会用指令”、“指令格式错误”、“编程规则错误”等现象,增强其信心,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为技能操作做理论准备。

2、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并运用数控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程序段在整个程序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程,通过现象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引导其思考。同时,通过反复的模拟校验,学生自主完成模拟仿真作品,会产生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式教学,拓展编程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路,避免编程时思路窄、思维不灵活、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等缺点。可将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并用,并通过反例,让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总结并积累经验。

4、讲练结合,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讲练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示范性操作,学生从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本课程中,学生在首次接触数控车床时,教师要采用面板操作,程序的输入及调试,对刀及加工等边讲边练的手把手的教学法。每一个练习内容也要根据学、练、做结合的总体教学思路,学习一个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各方面的知识综合,通过仿真模拟练习、技能训练来强化所学知识。最后,要通过实际制作零件来应用和验证所学知识。

5、任务驱动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编程与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完成任务的各种信息。而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训安全指导,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使理论与个人经验相结合,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各组的方案及加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适合企业生产的、经济可行的最优方案,为适应企业做准备。

二、注重实践,推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学校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条件。具体方法总结了以下几点:

1、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增添设计性实习内容

针对不同素质生源,让学生在实训环节中,从指导教师给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难度系数相当的零件,编写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并加工制作零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最后从零件的实用性、工艺性、经济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设计独特的工艺品,就必须将课堂中学过的机械制图知识、计算机绘图知识、结合起来用于零件设计,将实习中学过的工艺知识用于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还要应用生产管理知识考虑设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设计、编程、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训练,从而树立起较完整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用最先进的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新產品开发周期短,产品的外观越来越趋向于流线曲面,数控加工已经越来越离不开CAM软件的支持。尤其是制造行业中的零件三维设计、数控编程,只要先绘出零件三维曲面模型或实体模型,设置好工艺参数,CAM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数控程序。学生对于CAD/CAM技术一般都会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根据已有的图纸或自行设计出一些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总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运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崔俊明,冀文.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之我见[J].河南农业,2010,(6).

[3]袁喜昌.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2010,(11).□

篇5:编程创新能力

教育要面向21世纪,面向知识经济,就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未来社会日益表现出高变化性、高竞争性、高创造性、高合作性和高冒险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才能成功、发展。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总是就是如何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广泛开展创新教育。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学的原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时践,开发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所以从广义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是知识记忆型的人才,也不是能力标准型的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突出的能力,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的新型人才。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志向。任何事物的前进与发展,都离不开动力。创新欲望即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一个毫无创新欲望的学生根本无法与老师配合上好每一堂课,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把激发学生的创新志向摆在首要位置。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志向,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如果师生之间等级森严、界限鲜明,教师以“真理拥有者”自居,以自己或书本是非为是非,用惟一的答案作为衡量标准,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单一的轨道,学生只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只要记住所给定的答案就可以了,无须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湮没,创造能力被扼杀,教育也就死水一潭。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检验的多元性,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

教师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试想一个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只知道附和别人的学生如何能谈的上创新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以我班学生为例,从前上课时,学生胆小不敢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发现这些情况后,我及时做了研究与总结。课堂上注意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尤其对提出不同意见或勇于坚持自己见解的学生,不论他们答对、答错我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发现学生比以前爱举手了,爱发言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有时竟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这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提高的表现吧。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积极思考,老师适当辅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首先要敢想。想象力可以使人插上幻想的翅膀并产生强烈的将理想变为现实的愿望。有创新力的人还要善思、勤思。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新性思维,而学生独立地不依赖他人解决学习中阻碍进步的困难大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应避免教师念答案、学生抄答案的陋习,养成自己独立地寻求答案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在今后语文乃至各方面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中终身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把主导作用发挥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例如,“的”“地”“得”是语文课本里使用频率很高,读音相同的结构助词。学生虽然经常接触到它们,但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得”,不甚了然,因而运用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错误叠出。为了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我要求他们每人从书上摘录带有“的”“地”“得”的句子各三个,并要求他们结合复习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研究、讨论,这三组“的、地、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讨论过后进行总结。最后,得出凡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的后面用“的”;凡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形容词或动词的词语后面用“地”;凡是用来补充、说明前面动词或形容词的词语,它的前面用“得”,问题解决了。学生个个都会意地笑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引导学生推敲词语,通过比较去发现、去获得知识。例如,教学《燕子》这课最后一段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默读一遍,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自然段中有什么词跟我们平常的说法不一样,:”这时,他们个个像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起来。后来,几个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他们说:“平常我们都说,电线有几‘根’,而课文上却是用几‘痕’。”我肯定表扬了他们看书认真仔细,肯动脑筋之后,趁热打铁,继续问他们:“课文里为什么不用几根电线,而用几痕电线?咱们大家讨论一下。”学生经过看书看图,讨论,终于明白了:“电线在远处,连停在上面的燕子都只成了小黑点,当然,电线更看不清了,所以用‘痕’,不用‘根’。”我又问:“如果把‘痕’改成‘根’,行不行?为什么?”他们说:“不行,因为用‘痕’能说明电线离作者远,如果用‘根’,就说明电线离作者近,那样线上停着的燕子就不能说是小黑点了。”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的。

三.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源泉,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手段。那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是创新教育的中心任务。

7月2日的《中国化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大学生与幼儿园的娃娃谁聪明?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 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十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天,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铁环!”“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涡儿!”“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感慨万千。这个事例把传统教育的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为此,有人形象地比喻,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到毕业时却像个句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欢以统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学生,对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鼓励不足,压制有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我们必须认识到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优秀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根本区别之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 一位教师都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当学生出现“奇思怪想”、“奇谈怪论”时,你能否从中发现创新的萌芽?这是对教师智慧和能力的挑战。可以说一个没有主见,不敢推陈出新,求异、求变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试想牛顿如果发现苹果落地后,不去想为什么它不向天上飞,而向地面落,恐怕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特看到壶盖被蒸汽顶起来后,不问自己为什么,世界上又怎会有蒸汽机,怎么会有工业革命呢?可见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这种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的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我经常利用课文,启迪联想。联想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促进求异思维的培养。对同一内容,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想像出不同的情节与场面。如对《小音乐家杨科》结尾的一段,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杨科死了,为什么还睁大眼睛?”学生们设想种种情况,发言热烈,有的说:“杨科死不瞑目。”有的说:“杨科想再看一眼心爱的小提琴。”通过这种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还要在求异中求佳。求异是过程,求佳是目的。求异是要求以同一事物为依据。进行不同方向的思维,探究问题的答案,决不是学生瞎猜,准确的答案只有一种,学生可能提出不同说法,通过讨论,最后应肯定一种最佳答案。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我想,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一大批富有创新才能的成员努力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她就不可能强盛起来。所以,老师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学教育抓起,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为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力量吧!

10月15日

篇6: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一、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

1、普遍性原则。实施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普遍生,努力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教育模式。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育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品质,疏导学生从小关注人类和世界,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2、民主生原则。在创新教育中,师生关系应和谐融洽。老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学生则要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教育活动,积极进取,主到探索,力图创新。一切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成长和发展。

3、探索生原则。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活动富有探索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一定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之把“分数上的好胜心”转化为“学问上的好可心”。“好胜”与“好奇”,虽仅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好奇心可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观察事物和思考分析,有利于创新品质的形成。

4、创新性原则。老师要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精

神上、物质上,都要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适应学生的创新需求,鼓励“异想天开”,提倡“出奇制胜”。老师不要怕学生冒尖,对于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和行为举动,教师要善于理解、宽容,并采取正确手段进行奖惩。

5、个别性原则。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由于个体之间的创新品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把正确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和创新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着陆目标”。

6、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实施创新教育要坚持实践第一,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并用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尽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努力在学生的课外活动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指导方法和活动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叛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激励性原则。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对于学生来说,与其“数其十过”,不如“奖其一长”。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源于一定的兴趣、爱好,源于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这是他们要向未来,探索新知的不竭动力。如果教师善于支持、鼓励学生创新,便可达到“一荣俱荣”的效果,学生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很好地发展。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1)通过“强思想、比素质、赛师能、树形象”系列活动的开展,从而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师表形象),提高两个水平(学科业务水平、使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增强三个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师德高,师道尊,师纪严,师业勤,师艺精,师爱真”。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强化规范言行,美化教师形象,制定《师德公约》。每末,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师德之星”、“师德标兵”,树立师德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做到学有榜样。

(3)在业务学习方面组织教师开展“三寻”活动,即寻找你的理想教学观,寻找你的理想教学专家,寻找你的理想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学习优秀教学专家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法。

(4)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坚持“六个一”流程管理,即一份学科创新教育研究方案,一人创新教育研究周工作安排表,一本创新教育业务学习笔记,一本创新教育实验过程记录簿,一份创新教育研究阶段小结,一篇创新教育研究论文,在研究 中强化教师三种意识,即课题实践意识、理论学习意识、经验总结意识。学校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举办“创新教学汇报”和“创新论文”评奖等活动。

2、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创新氛围

(1)活泼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我校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星期二为“小班主任日”,让学生民主竞选小班主任,提出表班级管理的想法,对班级建设提出一条创新建议。每星期

三为“无作业实践日”,教师不布置局面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办手抄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小采集、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学期末学校组织“课外实践成果展”。每周四为“无批评日”,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从下面引导,不呵叱、不指责、不讽刺、不挖苦。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扫清创新中的心理障碍。道德是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协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体现各学科自身特色。其次,设置个别心理咨询服务。本着“尊重、同感、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导、启发、帮助学生。学校设立“天天乐小屋”和“悄悄话信箱”,对学生排忧解难,扫清求知创新中的心理障碍。

3、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1)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进一步筹措资金,建成校内各种供学生实践的专业教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班队、读书读报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进一步办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童话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创新。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则是未知。”校园“四节”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在亲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3)将学生的创新实践延伸向家庭,拓展他们实践活动的领域,形成“班级、年级与校级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大课堂、大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4、构建创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是由教学理论转化而成的,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形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应由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4部分组成。

(2)课程是实现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手段。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严格执行教育部分发的教学计划,开好四种课程,即学科课,活动课、隐性课、环境课。第二,坚持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步进行。

(3)学校教育任务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我校教学模式有五小:第三步,指导学生自学。第四步,引导讨论探究;第五步,师生反馈评价。

上一篇: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下一篇: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