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4-04-16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篇1:《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前预习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时

两时

第一时

教学要求

1、初读文,初步了解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文。

二、自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堂巩固

1、熟读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识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堂作业

完成后第三题。

六、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钻进

忙个不停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篇2:《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恰恰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擅长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擅长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巨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见地?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见地?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举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篇3:《美丽的风车》教学案例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普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刚刚开始学习的LOGO程序对他们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这节课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结构的脉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LOGO的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

能力目标:培养自我探究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远志”网络教学平台、大风车图型、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主题曲。

师:大家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

学生回答。

师(提议):这节课,我们也来画一个大风车好不好?

教师在白板上展示本节课的课题:美丽的风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良好的条件。

2. 分析图形突破难点

教师展示大风车图形(如图1),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大风车图形应该怎么画呢?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三个思考题:

(1)观察图形,了解大风车是如何组成的。

(2)大风车的每条线条的夹角是多少度。

(3)大风车没有痕迹的部分应该怎样画。

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画出大风车图形,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在LOGO程序中尝试画出大风车图形。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尝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通过学生小组汇报,教师了解各小组对大风车图形的分析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认识LOGO程序中的抬笔、落笔命令。

师生总结LOGO程序中的抬笔、落笔命令,并板书命令。

师生一起画大风车的第一、第二条线,学生体会抬笔、落笔命令的功能。

设计意图:抬笔、落笔命令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总结命令的使用以及师生共同画出部分图形,使学生明白抬笔、落笔命令的使用格式和功能,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学生分小组画出大风车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画图形是对知识的具体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学习竞赛学以致用

教师和学生总结归纳LOGO程序中画图形的方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画图方法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规律,学好知识。

教师展示一个“王”字图形,看哪个小组最先把它画出来。

学生画“王”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王”字,进一步熟悉抬笔、落笔命令的使用。

教师展示不封闭的等边六边形和“回”字图形(如图2),让学习小组选择画两个图形中的任意一个,看哪一个小组能最先把图形画出来。

学生画等边六边形或“回”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设计难度大一点的练习,满足优秀学生的需要。

4. 总结评价创意拓展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下课前让学生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图形或文字。

学生思考知识的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创意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反思

本课中,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并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教学主体部分,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风车图形、小组讨论、阅读教材、师生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紧接其后的画“王”字等学习任务,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保障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后的创意拓展环节,让学生尝试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设计他们感兴趣的图形或文字,可以引发学生更多新的思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点评

篇4:做风车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其中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刻苦钻研、发愤学习”这一主题安排材料的。《做风车的故事》通过讲述牛顿小时候做了一架风车而讲不出道理,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表现了牛顿聪颖、天真、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富于创造的性格特点。《一定要争气》写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和出国留学时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优秀成绩的事迹,赞扬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品质。《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开展书里的意思,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充分表现了孙中山先生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讲述了“小萝卜头”宋振中在敌人监狱里认真、刻苦学习的故事。“积累运用”中安排了读背成语、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和运用语言。在教学中,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本组课文表现人物的,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句,引导学生领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从中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课文的思想内容。2、认真落实词句训练,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理解句意,读懂自然段。3、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4、重视朗读训练指导,将朗读贯穿在读讲课文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的品质,体会文章的感情,学习表达的方法。5、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资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搜集信息的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 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篇5:做风车的故事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篇6: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学会用“但是”、“习惯”造句。

2、过程与方法:认识生字后,读懂课文,展开想象,弄清楚课文中的两篇小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3、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部分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识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做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5、小结。

6、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大家了解诸葛亮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学会用“但是”、“习惯”造句。

2、过程与方法:认识生字后,读懂课文,展开想象,弄清楚课文中的两篇小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3、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部分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识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做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5、小结。

6、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大家了解诸葛亮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五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认真听。(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把米撒到窗外?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七、课外拓展

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篇7:《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科技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许多传统型玩具也加入了电子技术, 例如:传统的塑料风车可以改装成电动模式, 并加入丰富的灯光与音乐效果, 使其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

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音乐闪光风车控制方案, 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 在主控模块上设有微型直流电机启停电路、扬声器驱动电路、闪光灯电路, 根据功能需求可以编写利用单片机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控制微型电动机的启动停止状态;定时器中断产生音调和节拍;一般延时程序, 实现不同时刻输出灯亮或灯灭的控制信号, 以查询方式判断按键状态。

1 系统功能

音乐闪光风车利用软件控制硬件的方式实现电路功能。按键K1为复位按钮, 功能键K2对应微型电动机的启停 (将风车安装在电机转轴上) 、功能键K3对应闪光灯亮灭、功能键K4对应扬声器发出音乐声。电路接通后采用AT89S52提供+5V电压工作, 但微型电机工作需另接+12V电压, 上电后系统处于初始化状态, 无动作, 单片机查询是否有功能键按下, 有, 则进入设定模式状态;无, 则进入默认工作状态。在设定模式状态下, 根据不同的功能键按下, 分别实现LED闪光模式、扬声器发声模式、电动机转动模式的工作和停止。同时, 按键K1可将所有工作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

2 系统设计

2.1 硬件电路设计

2.1.1 扬声器驱动电路

声音的产生是一种音频效果, 振动的频率高, 则为高音;频率低, 则为低音。音频的范围为20 Hz到200 k Hz之间, 人类耳朵比较容易辨认的声音频率大概是0到20 k Hz。一般的音响电路以正弦波驱动喇叭, 可产生非常悦耳的音乐;在数字电路中, 以脉冲信号驱动蜂鸣器, 已产生声音, 在同样频率下, 正弦信号或脉冲信号所产生的音效对于我们人类的耳朵是很难区别的。以89C51产生声音, 可利用程序产生频率, 送到蜂鸣器的驱动电路中。

音调的高低与输出切换速度有关, 切换速度越快, 声音越高;反之, 切换速度越慢, 声音越低。本文除了控制发声的高低外, 还要控制发声的时间长短, 让音乐有节奏感。

2.1.2 硬件电路原理图

硬件电路如图2所示, 主要元器件有:AT89S52、扬声器、微型直流电机、塑料风车、继电器、开关按键、晶振、电阻、电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单片机首先构成最小系统、P1口的P1.0~P1.2, 分别接入功能按钮K2~K4, P1.3~P1.6接入闪光灯、P1.7接扬声器电路、P2.0接微型直流电机电路, 并将塑料风车安装在微型直流电机上, 电机转动带动风车转动。

2.2 软件设计

2.2.1 单片机演奏乐曲的原理

利用单片机89C51产生乐曲音符, 再把乐谱翻译成计算机音乐语言, 由单片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经过信号放大, 由喇叭放出乐曲声。通过控制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来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 驱动喇叭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 再利用延迟来控制发音时间的长短, 即可控制音调中的节拍。把乐谱中的音符和相应的节拍变换为定常数和延迟常数, 作为数据表格存放在存储器中。由程序查表得到定时常数和延迟常数, 分别用以控制定时器产生方波的频率和发出该频率方波的持续时间。当延迟时间到时, 再查下一个音符的定时常数和延迟常数。依次下去, 就可以自动演奏乐曲。在音乐中, 通常是以Do, Re, Mi, Fa, So, La, S分别代表某一频率的声音。

2.2.2 工作原理

简易音乐闪光风车电路最大特点在于所有功能模式均由软件控制完成。系统中软件可以分为主程序和中断服务子程序。上电后主程序除负责调用电机启停子程序、扬声器发声子程序、闪烁灯子程序以及延时子程序, 还一直保持查询是否有功能切键按下, 一旦有功能键按下, 就会进入相应的按键处理。程序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方案优缺点

优点:采用单片机编程来实现音乐闪光风车的运行, 电路制作过程简单, 工作量小, 方便进行功能的各种扩展, 程序编制灵活。

缺点:软件设计时对编程能力要求较高, 相对于用分立元件制作的电路, 该电路造价较高。

参考文献

[1]楼然苗, 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3.3.

[2]刘瑞新, 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7.

篇8:《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每人一课”的活动刚刚结束,在“每人一课”中我讲的是《做风车的故事》。在评课活动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也学到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要善于掌握课堂进程,控制教学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安排生字教学时没有控制好,以至生字教学占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在学生讲解生字过程中没有,我没有及时恰当的给予引导,以至有的同学讲解的又烦琐又缓慢,以至耽误了教学时间,没有按时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在以后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

二、在课堂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机智的水平的高低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当有的学生问到:“牛顿能做出风车,为什么却讲不出道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课文中说的“成绩不好”理解,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的机会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认真、刻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这一个星期的讲课、评课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教学艺术的魅力,也许我只是窥到了冰山的一角,但是我相信在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的教学经验、技巧、能力会不断的增长。

篇9:做风车的作文

我先画出这张纸的对角线,用剪刀把每一个对角线剪开,但是注意不要剪得太开,而且一定不能剪断。然后,我又拿出胶棒在中间涂了一些,选了其中一个三角形左边的角往中间一折,下一个用右边……

就这样左折右窝,最后,风车的上半身做好了。我再用大头钉往中间一扎,又让钉子把吸管也扎好,这下,下半身也做好了!

哈哈!风车做好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啊!对了!原来是缺少了色彩呀!我急忙拿来了我的水彩笔,给风车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现在,风车就完美无缺了!妈妈连连称赞说我做的风车好极了。

篇10:做风车的作文

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风车。

我先拿了一张蓝色的纸,把长方形折叠成三角形,用剪刀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纸变成正方形。用剪刀沿着三角形封口剪,直到到达中心。剪每一行。每隔一次折叠三角形的边。折叠后,用钉子钉在中间,在钉子的边缘贴一根木棍。一个小风车就完成了。

自己动手多开心啊!

篇11:做风车的小学作文

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彩纸,先将它沿对角对折,分成四等份。接着用剪刀沿折痕剪开,然后依次把同方向的.角顺时针弯到中心点,之后用左手把它们固定住,右手拿图钉按住穿过去。可是,不管我怎么用力,它就是穿不过去。这可把我急坏了,没有办法,我只好请老师帮忙。老师真是大力士,只轻轻一按,图钉就钉在了吸管上。哇,一个小巧玲珑的风车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风车用力一吹,可是风车怎么就不转呢?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仔细地将风车翻过来,又翻过去。哦!我知道了,是我沿折痕剪得太多了,已经超过了老师说的三分之二了,难怪风车不转呢。于是,我又拿出一张新纸,按前面的方法和步骤,重新做了一个风车。

篇12:做风车的小学作文150字

今天第二节课是美术课,李老师教我们做风车。要用到的工具有:彩纸、图钉、剪刀、一次性筷子一根。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用剪刀将彩纸剪成风车型,在用图钉将剪好的风车扎在一起;最后整体在固定在一次性筷子上就可以了。

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怎么忙也弄不好图钉,这时刘紫伊看到后问我:“贾可馨你做好了吗?”我说:“还没有。”“那我来帮你吧!”“好啊,真是谢谢你!”在刘紫伊的帮助下我也做好了风车,老师让我们出去放风车,我的风车转了起来,真是太棒了!

今天我很开心,我学会了做风车,还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篇13:做风车的日记400字精选

下午第二节课终于来了,制作风车,说干就干。我先把工具拿了出来,然后用它们把梦想风车剪了下来,让人欣慰的是我剪的一丝不苟。我又左折右折,终于把它们戳破后弄到了一起,这时我心里美滋滋的。突然,我做好的风车的轮廓散架了,我气愤地想:哼!好不容易折好的风车竟然毁了,我倒要看看,谁耗得过谁!可是我越不管它,它就越不动,好像在嘲笑我说:“你这个大笨蛋,还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吗?我仔细端详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发现什么,一旁的蔡一凡对我说:“邹沐野,你应该把纸中间的虚线也剪了,才能做好风车。”我恍然大悟,剪好之后,又折了几下,一个初步的风车出现了。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了——插管。我先把钉子对准了吸管,有点害怕地扎了进去,“啊!”管子从我手上溜掉了,还把我自己也扎了。可我还是不放弃,又插了一次又一次。哦,成功了!一个完整的风车呈现在我眼前。

我兴奋的手舞足蹈,吹动着它,也让我想到了美好的未来,它也转动起了我这颗对未来无限渴望的心。

篇14:做风车作文

今天的手工作业是做风车。

和妈妈讨论了做风车的方法后,我准备一张正方形红纸,一个大头针,双面胶,还有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开始制作了,首先我将正方形的纸沿着对角线对折,找到对角线的中心点,并沿对角线对称的剪开,共剪了四条等长的边(中心点附近不能剪),得到四个相同的等长三角形,然后从八个角中,间隔选出四个角风别向中心点折叠,并用双面胶粘好,这时风车的外形已经初具规模,用一个大头针穿过风车的中心点,再固定在铅笔的橡皮头,这样一个红红的风车就做好了。

我鼓起腮帮子大口的吹着风车,风车慢慢的转动了,很有成就感。为了看到风车旋转更快的样子,我在家里开始奔跑,哈哈!风车转的越来越快了!接下来,我还要再做一个黄色的风车,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

上一篇:绩效考核工具表下一篇:中秋节与国庆节的短信祝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