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4-05-15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共6篇)

篇1: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生存不下去。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就应该反思到底“危”在哪里,“机”在何处,化“危”为“机”,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培育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又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一、深刻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指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并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建立和保持优势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企业从技术到产品,从管理到战略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它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拥有核心竞争力,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一)是企业成功占领市场的基础

市场就是企业的命根,占领市场,企业就有了前途和希望;而失掉市场,企业则会面临衰落与失望。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吞掉,就必须想方设法占领市场,而要占领市场,企业就必须拥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占领市场的基础。

(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竞争能力。一方面,它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难以被竞争者也难以复制和模仿,使得企业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经过市场的长期检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易为被客户所接受,并受到认可,从而长期占领市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和获得高利润的法宝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往往供过于求,产品已逐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话,企业必须具有更卓越的生产经营能力和难题解决能力,并能长期保持而不被超越。而企业产品既是生产经营的结果,也是企业竞争的载体。竞争成功不再是产品开发和市场战略的最终结果,而是通过开发、利用其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力,创造出更多的高技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中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企业战略的制定往往能够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它是企业生死攸关的重大决策。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普遍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从而导致了其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和随意性。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如果忽视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会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局面。

(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不可缺少的要素,但不少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措施,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组织内部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搞不清楚。我国企业的管理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机制不灵活,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原因。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管理思想仍然是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市场开发不能创新,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对员工管理手段简单粗放,缺乏知识性和企业文化内涵性的引导。

(三)缺乏人才,员工素质普遍不高

员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有很多企业可能起初是靠着胆量和机遇发展起来的,但企业进入成长、成熟期后,就特别需要依靠懂管理的人来从事企业战略目标管理。企业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优秀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才不够,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人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够,人员流失严重等。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很多企业的老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结果是人才或不进不出或大进大出;原有的上不去被“炒”掉,新招的又大多不适应、力不从心辞退或被“炒”等,队伍不稳思想涣散,员工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不注重发挥员工的潜力,怎能会拥有一只高素质的团队,又怎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自己的立足之地?

(四)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

多数企业经营仍然具有“粗放型”的特点,表现为生产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少,技术落后,技术开发、市场开发能力薄弱,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这些因素造成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高。许多企业还是靠模仿别人产品技术而生存,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产品技术都是靠模仿别人比较成熟成型的东西,因此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是竞争中的弱者。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自身发展水平和各种环

境因素的制约。我认为,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培育企业核心技术

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也是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企业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取胜的前提。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必须直面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应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预先转换核心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为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造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二是要注重相互合作,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达到培育核心技术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科学地制定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

(二)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专而精的策略

坚实的竞争力来自执著的专业化。在一个领域拥有专有技术、形成专利产品,占领一个稳定的市场,形成专业化优势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这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专而精”战略也是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市场的先入者。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逐步由“小而全”企业向“

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从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早地预见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二是企业对自身的研发要有高投入和高保证,并注重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借助“外脑”来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四是建立企业创新评估体系,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引导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发展方向;五是借鉴领先企业的创新之道,把握最新科技动态,及时获得相关的创新信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施先进人才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优势是企业建立核心技术的根本,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创新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人才待遇,充分发挥各级人才的社会作用。用好本地人,吸纳外地人;用好现有的,培养未来的;用感情留住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可以肯定,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有了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一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套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核心能力形成的机制,尽可能地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二是安排布置收集核心能力的研发任务。三是建立核心能力研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内抓住商机的研发人员,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人才优势的培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时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及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这种组织形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这种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等现象,使得企业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要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更要发挥管理中人的作用,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使得企业无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营造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企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3.4改善和提高全员素质,组建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队伍

业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更要发挥管理中人的作用,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卓越的能力。3.5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构建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将是有限和不稳固的。企业要选择适合本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应用的道路,如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开展产学研结合,积极吸收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技术创新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创新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创新市场;二是要以“合作”为突破口,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建立自己的研发系统,更没有能力承受研发活动的市场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向外界获取新技术和能力,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也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优势的另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所需要的专长的企业,为己所用,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其次,就是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当前,大多数企业效益低,活力不足,除了有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的原因外,管理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过去那种固定的封闭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企业管理必须向以人为本管理为中心的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这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篇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一般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生产、营销、信息、人力资源和财务的交互作用而获得。

综合国内外企业的研究成果,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超常性。与一般企业相比,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价值和服务,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本田公司的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方面的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它给顾客带来了高价值利益:耗油少、速度快、易加速、噪音低、振动小。

(二)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是其它企业无法代替的,并有高级与低级之分。高级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研发和营销环节,不容易被对手模仿,因而能为企业赢得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低级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生产环节,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只能为企业赢得短期竞争优势。

(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不断积累,以便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而且,这种动态转移,一般都具有以生产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征。例如耐克公司,利用自己的营销优势,自己研究设计品牌,通过OEM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组织生产。

(四)系统性。以系统的眼光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是企业系统竞争力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这个大系统而孤立存在。如果一味强调核心竞争力而忽视企业一般竞争力,那么核心竞争力也就会丧失必要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培育、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应照顾到一般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一般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八种:

(一)核心技术能力。技术是产品的灵魂,企业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才可能生产出核心产品,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由于科技日益发展,技术寿命有不断缩短的趋势。企业要想获得持续核心技术能力,必须重视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出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

(二)核心营销能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现象并不为奇,究其原因之一,营销是其薄弱环节。现在的市场大多是买方市场,为争夺顾客,企业竞争激烈,在技术差异化日益缩小的今天,这种竞争往往表现为营销能力的竞争。通过营销,企业创立核心品牌,甚至名牌,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核心生产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水平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生产能力则是将技术变成产品的中介,它部分地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由于在大部分领域,生产能力都是属于低级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逐步将这种核心竞争力向高级核心竞争力过渡。

(四)核心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管理能力包括企业获得内外部信息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一个企业不论形成多少核心资源,如没有对自身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将整个企业大系统快速高效运行,那么这些资源都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五)权变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变数的社会,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对外界事件做出有效的反应,以保持竞争优势。商界大量事实表明,得以生存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强大的企业,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企业。

(六)信息化能力。在现代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企业如何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企业只有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七)核心员工能力。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核心员工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有资料表明,企业中80%的业务是由20%的员工完成的,这20%的员工就是企业核心员工的一部分。企业应通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来为核心员工创造好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八)经营企业文化能力。从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管理,还在于企业文化。由于企业文化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加之它具有的独特作用,所以企业若经营好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会使它成为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之一。

当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不止这八种,这仅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这也说明了企业不可能同时具备所有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企业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越多,将对企业越有利。

三、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内在生机和活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要在高强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适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布局,满足市场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靠什么?加强研发,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研发主要有两方面投入:一是人力投入;二是资金投入。企业研发的人力投入最终以人力成本体现,落实在资金上。因此,研发投入从根本上说是资金的投入。

(三)质量创新,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要与国际上的品质标准、环保标准接轨,优良的品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使用户信赖于自身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当今很多企业的成功,就是通过不断从提高产品质量与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做起的。质量过硬,服务到位,赢得客户的信任,进而提高了客户对相关企业的满意程度,对企业的发展与扩大再生产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全方位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行为,实现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其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建立于三个简单原则的基础上:及时生产;每个人对质量负责,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应尽快纠正;“价值流”,强调不要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互不相关的产品和过程,应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统一整体,一个包括了供应商和顾客的“流”。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微观基础,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对企业来讲,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就必须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五)营销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现象并不为奇,究其原因之一,营销是其薄弱环节。现在的市场大多是买方市场,为争夺顾客,企业竞争激烈,在技术差异化日益缩小的今天,这种竞争往往表现为营销能力的竞争。通过营销,企业创立核心品牌,甚至名牌,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六)企业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整体紧密相连的,它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独特文化。实际上,我们与外资企业较量的东西并不多,技术、薪水、福利、配套设施等都不具备优势,但我们有为民族产业奋斗之决心,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这些才是我们的优势。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营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应对全球化。

篇3: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创新,企业文化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整体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与知识体系, 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 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因此, 它是由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制度、战略、文化等, 绝不是仅仅由某一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所构成。其载体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 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

价值性。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 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最具权威性的评判者是市场, 即消费者群体, 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能给目标顾客带来独特、更多、更好的价值和利益;另一方面, 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 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价值。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 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 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 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 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 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 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 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竞争优势, 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而成的, 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要素息息相关。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 也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乃直衰退的过程。

异质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沉淀下来的个性化的东西, 它是特定的人员组成的特定的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 因此, 每个企业的核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作为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 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 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制度, 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而轻易复制, 更难进行市场交易。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 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 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收益差别与发展潜力。

延展性。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不仅是当前的需求, 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部分, 影响其他能力发挥。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知识技能, 既可以使企业在现有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也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在相关领域扩展, 获得竞争优势。

2 企业创新的方面

2.1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 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 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 改进生产技术, 降低成本, 进而提高顾客价值,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 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 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2.2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促进管理创新,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 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 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 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

第一, 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 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 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 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

第二, 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 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 从而引起共鸣, 实现相互间的沟通, 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 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 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 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 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 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 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 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 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

第五, 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 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 是品牌价值的灵魂。

3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 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或亚文化, 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篇4:提高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关键词: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当前,世界船舶制造业,逐步形成韩、日、中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也是一个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面对韩、日的强大竞争对手和入世后国际大环境的挑战,中国要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强国,其根本途径就是全力提高中国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造船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技术、劳动、资本”三密集的技术经济特征,因此也就构成了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只要通过领先的技术水平、适当的劳动力价格和质量以及雄厚的资本投入,就能保持长久不衰的优势。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造船企业已经由三密集发展成为“技术、劳动、资本、信息”四密集的企业。由此,我们要重新审视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造船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1、国内造船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世界造船市场上,国内的造船业相比于西欧在豪华游轮、高速客轮等高端产品市场上基本上处于劣势,目前仅仅能与日本、韩国在低端市场上与之竞争,即便是日韩在油船、大型集装箱船等相对标准化的中高端市场,国内的势力也相对较弱。但是国内造船业也在迅速发展,正进军中高端市场。与日韩竞争对手相比较,我国也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在新建及改造船厂重大设施方面与日韩船厂不相上下;其次,上海、大连与广州的三大基地已形成生产要素的地域优势;再次是国内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的绝对优势;最后就是国家政策的扶持。

2、国内造船企业竞争劣势分析: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相比于造船业的强国,我国造船企业目前存在的缺陷:

造船业的生产效率较低,提高速度相对缓慢。船舶工业能在各行业中比较早地进入市场,发展较快,主要靠价格优势。而我国的造船业虽然总吨位连续几年居韩国、日本之后排世界第三,但是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价格优势下降了,甚至高于韩国价格,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船舶设计和开发能力太弱。在联合设计上,我国大多数只是参与施工设计。即便有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的现象,往往会因为技术、内部管理、工艺水平、工人素质等经营不善的差距而延误交货日期,导致采购成本上升。

盲目建设基础设施与扩大造船规模。目前我国造船业还相对比较薄弱,然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量投入,资金额度巨大,难以控制,造船订单量并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使得造船生产能力过剩,由此导致固定资产闲置,造成巨大损失。

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各企业均在试图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在造船领域,我国的竞争对手——日韩的先进造船企业,“绿色”造船、“数字”造船等理念已经融入企业,并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而我国造船企业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时常发生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造船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建造的船舶必然造成大量的返工和严重的质量问题。

人力资源的素质低于日韩。相比于韩日,我国拥有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的问题。当企业采取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推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将成为最大的阻碍因素。

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并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平均利润的能力,是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一系列互补的高效技能和专有知识的结合。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造船企业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识别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对此,有关专家对于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做出了研究,笔者根据自身工作感受对其进行了归纳与补充,如上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国内造船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即先进造船模式、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程度、关键造船设施、企业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国内造船企业必须谋划合适的竞争战略,采取有效措施来培育这些基本要素,以提升国内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措施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造船企业竞争环境、优劣势及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造船企业首先要开发与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与技能,其次整合核心竞争力,扩大核心产品份额,最后扩大最终产品份额。要提高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笔者结合实际,总结如下:

体制创新,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相比于欧美国家、日本、韩国而言较晚,企业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遗留有很多问题,故我国造船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对体制创新,敢于冲破阻碍,解决发展环境和能力问题,要排除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管理标准化,流程再造,以企业过程为改造对象,疏通影响企业发展的死角,以信息、技术、人与组织管理为使能器,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性能指标和业绩能得到巨大的改善。在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集成设计能力。在集成设计水平方面,国内与日韩存在较大差距,一是设计成本明显高于日韩。同样生产量的油轮,我国投入钢材量高于日韩,这样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就要求国内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能力,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客户功能需求相对应,以降低设计成本。因此,加强建造过程的系统性策划,开展生产技术研究,规划设计一体化,以提高集成设计能力,减少系统转换成本,提高系统生产力,从而降低船舶产品的最终成本。

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古老的传统行业的船舶行业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保持原有的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下,已成为信息密集的新型产业,日韩船厂的发展实践已表明了信息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信息资源共享是造船企业信息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处于船舶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事业单位,因建设标准和要求不同,逐步形成数字鸿沟和一个个信息孤岛,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数字化带来的效益和作用。因此,必须促进行业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得业务流程优化、固化、标准化。

强化供应链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国内造船业建设上,诸多方面没有形成产业链,比如在钢材及机电设备配套业方面没有形成配套产业链;在舾装件配套方面,没有标准化和规模化,因而相比于日韩,没有价格优势。因而要强化供应链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把材料供应商、中间产品商、船舶设计方、施工方、客户等所组成的链路上的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以最快的速度使生产资料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够增强企业对于外界市场各方面敏感程度,为决策服务。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充沛活力的源泉,是企业价值观、企业员工归属感等的承载,只有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整合,与企业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日韩造船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执行与服从,然而国内造船企业正缺乏这一点,因此在我国造船企业中必须提倡纪律和执行文化,倡导学习的氛围,培养适应变革的能力,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环境。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如造船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所述,国内造船企业拥有较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推行信息化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国内造船企业较低的人员素质又成了严重的制约因素。人力资源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健全绩效管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分层化管理,及时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充电等来提高企业用人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与留人机制,不能与人力资源市场形成流向差,更不能成为其他企业人力资源培养基地。

结束语

篇5: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为企业所意识到,如何建设先进的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重大的课题。我们认为当今文化已成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特色文化也逐步成为引领一个企业快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研究构建符合企业特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特色文化,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学习文化、创新文化与和谐文化,当是企业打造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

打造企业先进文化,关键在于提高职工素质。知识型社会,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提升整个员工队伍的素质,需要倡导“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寻求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并用学习的成果促进工作的进步和提高。全员学习与终身学习是构建学习文化的重要支撑,倡导学习文化离不开企业内部立志终生学习的全体员工,同时需要把载体构建作为打造学习文化的重要手段,构建系统学习和系统思考、自主学习和自发创造、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打造企业学习文化,就要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系统化教育培训体系,制定稳定的为员工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在思考问题方式上,要引导员工实现由个体思考、片面思考、单向思考向加强交流、整体、动态思考问题转变。围绕终身学习的目标,引导、支持广大员工人人制订学习计划,搞好个人自学,提高学历、提升学识水平。企业要从财力、物力上支持员工,开展技改攻关和发明创造活动,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激发员工自主研发、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企业的真正融合,让员工享受事业成功的成就,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打造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当今企业发展已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不再是单一的经济主体。企业要做精做强,应从视角上进行转化和更新,通过创新文化打造企业纵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这一目的,就要从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管理流程向关注外部市场和宏观经济政策转化,由企业对外环境变化的应急反应向战略反应转化。

管理创新是打造企业创新文化的关键。创新文化生成于创新理念,融合表现于创新管理,它引领了管理创新,又在管理创新中不断发展和提升。管理创新应立足于加强人的思想和行为管控,不再以物的管理为中心,而是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从精神、情绪、行为、工作、生活等方面加强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导向管理创新实践,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创新还应立足于把管理细节做深做实,引导全体员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逐渐养成一种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过细工作的行为惯性,通过细节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准和内在素质。管理创新更应立足于管理结构的高效化,本着轻装上阵,精干高效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减少中间环节,使管理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结构再造。

构建和谐企业,打造和谐文化,是用文化追求和谐和改善各种关系的过程。企业内外部关系的和谐融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基石。伴随劳动关系的主体日益多元化,要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打造和谐文化的重要一环,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起顺畅高效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切实维护员工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员工心情舒畅地投身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稳定是和谐的根本。要提高员工“我要安全”的意识和自主防范技能,实现建设本质型安全人和建设本质型安全企业的协调统一。要构建和谐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秩序,对影响员工劳动安全的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从方方面面为员工创造本质型安全生产环境。

队伍稳定是和谐的关键。员工队伍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文化的创造者,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在实施重大改革时,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在利益分配中,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建立体现员工自身价值,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和谐利益分配机制;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不断提高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保障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打造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结合自身优势,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篇6: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摘 要 在目前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性的产业竞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成败的关键。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必然要求企业对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着正确而清晰的定位。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就构建与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竞争优势 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

引言

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许多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席陈清泰1999年在上海财富青年会上说: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还有研究员则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基础的,使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竞争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界对核心竞争力也有独到的见解,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制定出能不断产生经验的东西的战略。根据以上学者和企业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是在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一)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确定生产经营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

企业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与有效结合程度,决定了企业在特

定情形下从事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效果。

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核心环节上的优势。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本、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社本的结合、关注企业生经产经营上的关键环节,将生产经营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给予重点培养发展,以此为中心,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二)树立创新意识,抓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做好技术创新,企业要注意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储备进行技术创新的潜力,并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与成果。企业应对核心产品与技术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企业应通过持续地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不断发展,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及时更新换代。但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体现的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的利用,资源好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配置好与有效的使用好,这个问题核心是组织与管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技术与管理缺一不可。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做好管理创新工作,一方面要对现有资源不断改进与优化配置,对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活动和过程;另一方面,打破陈规陋习,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增强企业的活力。

(三)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关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专业化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发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风险,一个领域不行不要紧,其他领域可对此加以弥补。然而,理论和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例如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但从更多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

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这些应该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正是因为这样,在经历了多元化发展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反思多元化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困境。一段时期来,一些著名的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在接任总裁职位之后开始对通用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即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在不同时期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各个方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信息化的水平反映在信息的质量、数量,传递的效率与共享的范围。纵观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企业管理与商务贸易活动,实现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管理。

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商、企业与社会各单位间进行信息流的交互,沟通信息;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从事交易。进而实现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与对外联络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通过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整合资源与利用资源的效率。

(五)通过创建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主要是人的文化,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将会激励管理者们寻求持续不断的进步,并且从公司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更好地创造价值与削减成本的问题,在培养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时,将奖励制度与促进学习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一般来讲对企业的重要人才应考虑四个方面的激励:一是物质激励,包括工资激励、产权激励和工作福利;二是工作激励,包括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任务特征激励;三是职业发展激励,包括专业发展激励和职务发展激励;四是文化激励,包括专业团队精神激励、领导风格激励以及参与管理激励。

如今,企业之间的根本差距的确不在于技术设备、不在于管理的硬件,而在于管理的软件、在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方面不尽如人意,存在企业文化构建意识不强、企业精神不明确、不重视知识产权等问题。这样,也许明天的企业效益就毁于今天对企业文化的漠视上。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对那些已经拥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如何保护核心竞争力不因被损害与贬值,如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与提升,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要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做好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竞争经营计划。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11年卫生监督所工作计划下一篇:安徽三支一扶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