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的能力素养

2024-05-04

新时代教师的能力素养(精选6篇)

篇1:新时代教师的能力素养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素养的探讨

作者:王 加 旭

电话:***

地址:贵州省道真县三桥中学

邮箱:qnsywjx@126.com

邮编:563

521【内容摘要】: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素养、创新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保持一颗心---良心,怎样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及教师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社会和国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本文就将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字:教师良心职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创新精神 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7年了,在当今世上,竞争异常激励,知识爆炸,社会日新月异。各国在以教育为基础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竞赛。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要和平崛起,毫无疑问要把教育作为出发点、根本点,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尤为重要,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人民教师又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做起。

(一)教师要保持一颗心--良心

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通俗而又“实在”的说法,教学则是良心活,怎样做好这一良心活呢?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神圣的,因为,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任务,而且担当了育人的工程。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要育人就要用自己的心去对待学生,要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对待学生,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良心呢?我认为,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良心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道德防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保证。没了对学生的一颗心---良心,教师的职业道德无从谈起。它不同于教师教学那样有章可循,在操作上可圈可点。教师良心很难成为操作上看得见的条条框框,它完全是教师的一种内隐的自律准则。

教育,必定要依据教师的良心,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学生”激起教师同情与慈悲的天性,教师“看在学生份上”是中国教育的辛事。教师良心一旦失去,中国义务教育将溃不成军。教师,应努力保存教师全部美德“源泉”----良心,教师一旦失去良心,不再敏感于学生,那么,学校对你来说即“地狱”。1,教师要有静气:教师需要静气,有了静气,才会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

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还有你自己。2为学生而教书,为自己而教书,为了自己良知而教书:要做到和学生在一起心情永远愉快,心永远年轻。要深深懂得:教师干的是良心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杂草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备课,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它具有复合开放的品质,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表现在教师所承担的学科教学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尽管在学科指向上各有差异,但作为专业人才总是学有专攻。所以,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性构成。一个连自己所教学科都教不好的老师,很难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合格的老师,更谈不上好老师。学科专业素养至少要包括: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熟练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科知识与人类实践的多重关系,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掌握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教学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适应知识更新、满足培养学生创造意向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学科专业素质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复合,教师专业素养是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师理念和新的教师职业理想,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社会公职资格的认定,是教师个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奋斗的过程,是不断创新、自觉追求、终身学习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岗位,正像律师、医生职业一样,不是任何一个具有一定学术和职业素养的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要在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的同时同步提高教育素养,学会阅读,而且是大量的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教师专业素养阅读需要一步步提升。只有不断的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时时更新知识。深圳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刘宪华要为学校的教师建一个教师书屋,开设“教师大讲堂”,教师不仅要读书,还要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起来。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图书馆”没有充足的专业阅读,谈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教好学生。我本人反对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教师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辛勤教学的同时自己知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三)要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读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像倒水一样倒出来,既要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诊病”、“治病”、对症下药,又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探索”“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难题,并与学生探讨自己成功经验,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

一、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中小学教师搞科研的主要目的,不仅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改善。为此,有创新型精神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之升华为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移植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能推陈出新。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这是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之

一。而学生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二是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关。我们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真正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喷发出无限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倘若教师自身的思维也颇具创造性并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思维火花必定能放射出理想的智慧光芒。这对我们国家未来繁荣的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性教学,这种自我监控性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1.课前的计划和准备

教师在课前不仅要知道所教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还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具有较高的教学预测水平。

2.要做到学生能听懂,培养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能使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兴趣。学生能否主动的学习、专研,是否对你的科目有兴趣,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3.教材的呈现过程

这是课堂教学的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随时进行有意识的反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动态地呈现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任何他人,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要在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下。

4.课后总结,反省与评价自己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当及时分析、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并结合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四)语言表达和着装

教师还要善于语言表达,注意自己的着装,教师的言语表达和着装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要的印象。这是对学生专心的学习,对学习的兴趣等等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富有启发性、激励性,音准,带有示范性。要善于。善于无声

语言(即体态语言),古人曰:“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要做到神态语,手势语,姿态语。教师的着装同样很重要,穿着整齐、得体。给学生一个好印像,提起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对老师的兴趣自然就上升到对其教学的内容开始感兴趣,这就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没有这样的“敲门砖”,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一切都将大打折扣。如果一位老师,有较强职业素养,创新精神较强烈,但是言语表达能力不强,行为、着装不合理,学生对其没有好感,那他是典型的“真的坏老师”,我们要做到是“真的好老师”。

(五)总结

21世纪的世界是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世界,世界各国在各方面进行着不遗余力的竞赛。中国要立足于世,造福于人民,造福于世界,维护世界和平,需要综合国力作保障,然而办好教育又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保证,义务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要保持一颗心----良心,只有有了这颗心,才有心提高自己在教学上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等,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的教师,才能做好本质工作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社会和国家。

注释:[1]句容教育网。“良心”----教师道德的底线

[EB/OL]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2004-9-25

篇2:新时代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工具性学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增强语文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工具性,进而认真学好语文,要达到此目的,就对新时代条件下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的语文热情,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每天都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3: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1、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 (1) 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 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 (2) 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 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 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 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 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 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要信息责任感, 能抵制信息污染, 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 (1) 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时代, 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 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的方法与原则 (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 。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 (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 、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 (4) 外语。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 在互联网上有80%以上的信息是语, 此外还有其他语种。要相互沟通, 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 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2门外语, 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 进行信息创新, 从而产生新信息的能力, 同时, 有了新创造的信息, 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 与他人交流、共享, 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要求

目前, 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此外, 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要求:第一, 具备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 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第二, 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 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 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 对教学媒体及其功能的选择能力。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 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 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实用的媒体的能力。第四, 媒体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优化组合媒体, 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作为教师, 不但要善于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 还要能够将体育教学媒体与教学各要素进行科学的整合, 特别是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条件下, 高校教师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学习者学习中的自我指导的学习, 关注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他们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寻找恰当的资源、决定使用的方法和评价他们的进步。第二, 批判性反思。要关注学习者提出问题、取代或者重构一种假设的过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以往想当然接受的观点、行动以及推理和意识形式的过程;学习者最终认可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霸权内容与理解世界的“本质”所产生的表现, 是如何支持没有代表性的少数人权力和自我利益的过程。第三, 实践学习。高校教育是“持续的评价经验的过程”。高校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经验, 这些经验代表着有价值的资源。经验的方法包括游戏、模拟、案例研究、心理剧、角色扮演和实习等。

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 坚守专业理念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当前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 但教师必须明白: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辅助教师教学, 使课堂气氛活跃, 开阔学生视野, 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信息技术, 而是为了教育, 不论技术如何玄妙, 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支配者, 技术应当永远为实际教学服务, 并对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无条件服从。教师应当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 跟随自己的专业理念, 而不可沦为技术的附庸。

(二) 提高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只有良好的环境这个“外因”是不行的, 教师这个“内因”还要起作用, 最终实现专业发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 深入了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悟性, 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 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有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

(三) 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的应用,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 应用信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这样可立足于本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学实际, 以促进本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 是一种直接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有其鲜明的特点, 如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对象主体性发挥好、培训效果好、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使教师所学到的信息技能、信息理论能迅速地与工作、真实的教学情境紧密结合, 直接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2) .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议新时代下教师职业素养的新内涵

一、教师理念的转变

新时代的条件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把教育的中心本质应还原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育也已不是传统的把知识机械式的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眼高手低,毫无能动性的“机器”,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已不再是“蜡烛”“春蚕”或“工程师”,而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劳动的教师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在现实教育中服务于学生,要充当“服务员”的角色,这在本质上来说是观念的转变。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体悟知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自觉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在轻松快乐的场景中愉快的学习,让学生初为自己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应该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自我发掘课本知识,掌握课本知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地学生着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在教学中能够融入学生之中,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构建一种“学友”式的新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使课堂从传统的“制造型课堂”变为“创造型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自己学到知识,发展自我。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扩大

新课程下教材容量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又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紧密,而传统课程紧扣知识,知识面比较狭小,教材内容较为死板,和社会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只是机械化的知识传授,这就使得教师的知识老化,面狭小,具体的教学实践较为死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不紧密,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势在必行。

做一个爱读书的人,畜养自己的学术功底,培植自己的思想之根,用博学的素养教书,用知识和精神集于一体的人格修养来教书,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所授课程,知识要回归到社会生活实际,让课本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活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的灵魂是爱,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也要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学生为学生明天的成长铺就成功的道路,教育家丁有宽说:“没有爱,就沒有教育。”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也显得尤为必要。

新时代的条件下课堂的主体已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因此上,教师给学生的爱不仅仅局限在平时的生活中,更主要的是要立足于课堂。在课堂上有一些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动手,自我思考的的能力较为薄弱,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十足的鼓励和信任,要时时尊重学生尊严,以心灵呼唤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以自己的师德感染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潜能,自己主动地融入讨论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最大可能的发掘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不合实际,和课文知识完全没有关系的情况下,教师要用完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要相信学生,合理的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师德感化学生,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需要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勇于积累,勇于创新,在不断探索中丰富和完善自己,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篇5:新时代教师素养培育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又高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加强学习、廉洁从教、积极进取、敢为人先,早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向骨干教师、名师迈进。

教学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去研究。教师每日面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答疑、导师工作、班级管理、学科教研、培训总结、活动组织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具体,需要一件一件、精心精细、推敲琢磨、冷静思考、大胆探索去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高标准、抓过程、按时间、保质量去完成,教师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就不可能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培英育才的崇高伟业,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扛起这份历史责任感,砥砺前行,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促进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在教书育人的奋斗奉献中凸显教育者的追求,实现生命的更高价值!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一个现代教师不应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而要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不仅仅只是“蜡烛”,不仅仅只是“园丁”,不仅仅只有“一桶水”,而是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拥有培英育才的天下情怀。教师在滋润受教育者心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升华。

以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教育有何希望。教师应高瞻远瞩、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立志以今天的教育促进明天科技发展、经济腾飞。让无论处在何种艰难困苦的逆境中的孩子永远充满信心地看到光辉灿烂的明天,立志让明天的学生胜过今天的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必将指日可待!作为教育人,我们在孩子身上寄托万千美好的希望。而美好的生命需要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灵魂、美好的艺术去温润,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去教育、去塑造、去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篇6:新时代教师的能力素养

一、顺应时代发展,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塑和转换。

在崭新的信息时代,首先教师应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从自我实情出发,使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内在的需要和渴望。从主观上挖掘全面提高素养的潜能,重新审视信息时代赋予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新的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重塑信息技术教师崭新的角色和形象。

其次,教师应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到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自己职业生命的“保鲜丹”。素质教育不仅是要在新课标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它还是一个针对全民素养的教育,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的技术要求和岗位的技能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站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高度,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把良好的信息素养视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双翼。育人无疑是教师的天职,但是要自如地驾驶生命价值的航船,就必须坚强地扬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海洋里收获和打捞到奇异的珍果。

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能力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学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信息环境里,已经变成了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事情。所有的人都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领域,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探索者”。所以信息时代“教师”的概念发生了的变化,老师成了相对的,那种终身的绝对老师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流行的一句笑谈:“所有的老师都必须重新当起了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当好自己的老师。” 所有的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不但不例外,反而更需要学习,并且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是一种终身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淘汰陈旧知识,不断地汲取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已经突破了常规以往被认为是成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而代之以新的学习秩序,那就是让知识成为更新流动的常新血液。

在以往的学习理念中,有一种方法叫积累,知识在不断地累加,很多年,人们似乎也很自然地乐于接受这种“加法”的学习方法,那么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积累,更要会更新,因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这样的迅猛,就像一个藏书者,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隔一段时间就得清理清理自己的书柜,那些三、五年都不怎么看的书,除了留下工具书和非常权威的书之外,该清除的清除,要习惯“减法”的学习,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这种可贵的东西叫――更新。

三、立足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能力素养

我们说,信息技术学科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骄子,信息技术教育是贴近现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要教会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生产的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生活、生产的本领和技能。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到信息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并让他们相互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所以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的任何一方面,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均担负着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以崭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体会到做中学、寓教于乐的快乐过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体验计算机的魅力,品尝到学习的轻松,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总之,以信息技术为本,以锻炼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能力方面的素养。

四、推进学科整合,提升课程整合能力素养

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手段和环境,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时代,如果说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起给传统教育注入了一剂高效的新型生长剂的话,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形式无疑是给新型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学科整合尚处于摸索和探新阶段,但是,无法否认,学科的整合将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并且通过整合在教育领域将会生成出新的体系。

除了上述描述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我以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备如下课程整合的素质:

1.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不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2.掌握整合的方法,加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整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确定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及程度,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

3.提升课程整合的层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努力向更高层次拓展。

目前从学科整合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多以呈现、展示课程内容的面貌出现,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它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给各类学科学习的智能平台。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所谓“整合”不仅仅是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来,而且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的学科教学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层面上更好地领悟知识,并推陈出新。比如,物理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化学教学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传统的口头讲解或示意图,只能让学生生硬的接受知识,一旦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其中,便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程序来专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程序的互动里找寻出物理原理或化学公式,起到了开启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且,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求知。又如,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很多地方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实验中,让学生从实验中来得出数学原理,比方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大可以以互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得出定义,在轻松的环境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整合”就是需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各个学科的教材教法和知识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方法和特殊的技巧。

4.重视微教学单元的开发

微教学单元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微教学单元是供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极大地方便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检索、组接和运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给各个学科的教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新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仿佛如虎添翼,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地站在了学科整合的前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在信息技术本学科里善于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善于融合情感教育、善于推崇道德教育,还应该主动的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领域涉猎面更宽、使自己的视野更广、使自己接受新知的触觉更加敏锐、使自己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技巧更为更果断和有效。

上一篇:雷阵雨的作文500字下一篇:小闹钟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