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观免费

2022-07-21

第一篇:新时代教师观免费

观2020《新时代好少年》有感

相信同学们都有观看了央视少儿频道的《新时代好少年》节目,那么有什么感想?下面给大家分享观2020《新时代好少年》有感精选.欢迎阅读!

观新时代好少年有感1

本周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周日晚上看央视《新时代 好少年》这个节目。吃完晚饭我就坐在电视前认真的观看这个节目。

这个节目讲述了十位“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其中有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男孩,他是个“小小发明家”,特别很厉害。他发明了很多有创意的小玩意,其中一辆用电瓶发动的小卡丁车我印象深刻,他的动手能力真是让人佩服!

在这十位“新时代好少年”中最最让我佩服的是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他天生有小儿麻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从此他的双腿无法活动,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作家。对于他来说,生活很艰难,但是他从不放弃,这点深深感动了我。他把自己的生活点滴写进书里,鼓舞着其他身患残疾的人,点燃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他真的非常伟大。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大作家,可我比起他,付出的太少了,所以我要加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还有其他的新时代好少年,也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有让人佩服的闪光点,我相信他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其实这些新时代好少年也都是普通的学生,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都是经过自己刻苦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走到今天。我们都是一根蜡烛,只不过他们先发光。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都会发光!当然想发光必须点燃自己,虽然燃烧的过程是艰辛的,还伴随着痛苦,但是我们必须要接受这些磨练,才能发光,才能变成有用的人,为国家添砖加瓦!

加油吧!少年们!

观新时代好少年有感2

在我观看了“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后,我认为:新时代好少年一定是有所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丽”少年,从那些好少年的事例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努力改进自己向他们学习。

展播的第一位好少年时董天晨,她很热爱航天模型,与自己的团队经过数次的实验,数次的失败,但是她与团队没有因为失败而灰心,反而更加努力。不断寻找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用其他的方法尝试,从失败中找到了原因并获得成功。这种精神就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学习中其实我们也会遇到挫折,经常的面对错误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害怕错误和失败,要勇敢的去面对它,通过不断的思考或者查找学习资料,寻求老师指教把问题解决,把错误改正。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做得。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之处!

今晚还有九位好少年事迹。每一位都让我感动,都值得我去好好向他们学习。比如自制卡丁车的邵子衿。有着伟大作家梦的颜玉宏。相当主持人的红色基因,延安精神传承人张力文。爱心男孩笵修睿等等。他们的行为无不让人动容,让人感动,让人尊敬!他们都是好少年的优秀少年代表。通过观看他们这种对学习做事有恒心,有爱心,勇于创新,努力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中,努力向“新时代的中国好少年”标准靠拢!

“只要看到红旗就会看到希望”!作为中国人我坚信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志向远大,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一颗热忱之心去学习,去奋斗,发挥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光和热,祖国定会越来越强大!

观新时代好少年有感3

当初夏的第一缕阳光映射我们喜悦的面庞,当朵朵绚烂娇艳的花儿竟相开放,我们又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上午,全体师生和家长在体育馆欢聚一堂,迎接这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节日。

这天,我们都兴高采烈,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特别是看到舞台上的同学们个个都像精灵一般,真的好美。

节目的开始,是由四年级的同学们送上的葫芦丝表演,由刘光辉老师担当指挥,同学们的演出投入,富有感情。场下的同学一直激动地鼓掌。这支乐曲,在老师的精心编排下,结合了今年艺术节的主题-------欢快积极。表演完了,同学给刘老师鼓掌,同时我也很感谢,感谢老师们的用心良苦,让我们这些生长的小花朵,去体会感恩,懂得感恩。

万事开头难,这场演出一开始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开始就让全场人的心达到了高潮,一开始就让欢快的节奏包围着每一个人。后面的节目同样也是丰富多彩,老师们的精心编排,同学们的认真态度,让这场演出更是出色。

还让我记忆忧新的也是四年级的手语操《快乐的扑满》,同学们个个都精神抖擞,信心百倍,这个节目又把我们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在这里,不由得想说,多做运动,健康身体。

还有六年级同学们表演的《华尔兹》,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更是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原来她们是那么的棒!

像精灵般的五个小主持人,口齿伶俐,有条不紊的主持着节目,使得这场文艺汇演进行得很顺利。

最后,当合唱队的同学们唱响了《明天会更好》时,唱响了我对未来的憧憬,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这一天里,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是幸福和快乐的。小学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希望同学们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脚踏实地的过好每一天。

六一儿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篇3今天是我们东方红小学的文艺汇演,整个校园喜气洋洋,个个都面带笑容,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带着小板凳来到操场上,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哇!操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欢笑声。

表演开始了,最先出场的是古筝表演,她们演奏得真好,我听得都入迷了。

……

终于轮到《倍儿爽》这个节目了!里面的小男孩充满着活力,仿佛他身体里的细胞都动起来了。他一会儿跑到舞台这边儿,向书法展那儿望去,一会儿跑到舞台的那边儿,向人群望去。他面带灿烂的微笑,脚不时地一蹦一跳的,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他的手总是打着转,双脚分开,在舞台上活跃着,真像在跳江南style,引得我哈哈大笑。观众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棒!绝顶棒!”这时,他突然大声说:“倍儿爽!”然后跑到舞台前,用力往上一跳,又跑回舞台中间,跳起了江南style,把观众的眼前都吸引住了,对他赞不绝口,说:“小小年纪,有舞台风!”结束舞蹈时,他的声音让我们更爽了:“倍、倍、倍、倍---儿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下一个表演,是一位舞蹈老师跳的,她竟然是以前教我跳舞的刘老师!我惊呆了,我仔细的端详着、认真看着那优雅的舞姿。音乐和着节拍,她翩翩起舞,宛如一只红蝴蝶在天空中飞舞着。音乐一会儿低,她旋转着,头发随风飘动,脚踮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像绽开的花,好像正在跳水中芭蕾一样,又像一位仙女从天儿降,真是美极了!我自己也情不自禁跟着刘老师在跳舞,这种感觉真是太美了!我心想:这是我一生以来,看过最美的舞!我敬佩您,刘老师!

文艺汇演结束了,可我却依然想着那美妙的歌声和优雅的舞姿,久久地回想着,真想再看一次啊!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次的文艺汇演精彩吗?

观新时代好少年有感4

我们,是国家精心培养的花朵。幸福地沐浴在祖国和煦的阳光下,高速生长;我们,是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给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生气蓬勃;我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给国家锦上添花的重任,一往无前。因此,我们应该不负祖国的栽培,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什么是新时代好少年?是在祖国的光芒下无所事事的人吗?错!真正的新时代好少年是集礼仪,奋进,进取于一体的少年!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就应该讲礼仪。面对老师,我们应该主动鞠躬问好——老师们让我们学会了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报答祖国;面对父母,我们应该早晚问安——父母生育了我们,让我们沐浴在祖国和煦的阳光下,让我们能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历代讲礼仪的人很多,比如汉文帝刘恒,有“亲尝汤药”的故事,这不就是对父母的礼仪吗?汉文帝重礼仪,使他与汉景帝的统治被称为“文景之治”。连一国之君都讲礼仪,我们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怎么又能不讲礼仪呢?礼仪,让国家有大爱。礼仪,同样是新时代好少年的基础!

但是,有了礼仪,而没有奋进,我们能称为“新时代好少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了奋进,才能让自己给国家奉献。奋进,可以说是成为好少年的屋脊部分。

曹植曰:“翳轻躯而奋进兮。”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还应该奋进!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向着知识的天空飞去。现在已经不是原始社会了,而是崭新的知识的时代!唯有知识,才能让国家更加富强!而这样重任,就在我们的肩上!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应该奋进!凭借着这股精神,我们可以像闻一多先生的“读书成瘾”一般,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把时间换为知识;也可以像“韦编三绝”的故事一样将书本变为知识而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为国出力。所以,我们应该储蓄知识,以待到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是没有不奋进的理由!

但是,有了礼仪,有了奋进,我们就是新时代的好少年了吗?不一定!仅有这两样,我们只能说是未来可能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人,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还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颗想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心。

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不把一切时间用在学习上,还可以将心思放在放在更多的地方上。如果只会读书,那不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应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可以多看新闻,了解国家的动向;我们还可以多读读军事杂志,跟上国家的步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证能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博学的,进取好少年!

晓礼仪,明奋进,知进取。让我们集三位为一体,共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观新时代好少年有感5

每当你驻足在宛如万马奔腾的黄河旁;每当你站立在犹如绸条般的长城上;每当你仰望着那壮丽雄姿的五星红旗,你的心中是否如凶猛的洪水般热情澎湃?是否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们的祖先用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伟大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奉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的共同为之努力。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继承先辈的事业,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接过建设中华的接力棒,接续奋进,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如果不奋斗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敢于有梦,从小树立高远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志向,敢于追梦筑梦。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从小着迷于荷马史诗,立志找寻特洛伊古城。虽然历尽重重磨难,费劲千辛万苦,但他始终勇往直前,终于在40年后,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找到了人们以为因战争而早已毁灭的特洛伊城。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文化知识,既要勤学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永远也没有尽头,也永远不会枯竭。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持之以恒是极为重要的。荀子在《劝学篇》里曾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养成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好少年。我们现在是一株株小树苗,必须抓好习惯养成,吸收丰富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同学们,让我们挑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富强而努力吧!

第二篇:观《摩登时代》有感

在写《摩登时代》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查理·卓别林,因为他与其他演员不同,他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也是无声电影的代名词,也是我最敬佩的演员之一。从1919年开始,他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他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我想他的经历也是使他在作品的创作中能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好了,现在开始是我对《摩登时代》的介绍和一些感想。想要深刻的了解一部作品,就要先从它当时的时代和创作背景和他的创作者本身入手。还记得小时候也看过卓别林的几部电影如《淘金记》、《舞台生涯》和这部《摩登时代》,而且《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时只觉得很有趣,是部诙谐幽默的喜剧,因为当时还小,所以并没有理解这部对于的深层意义,而现在再次看《摩登时代》我有了新的感受和不同的理解。

原本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写一部无声电影的观后感作为作业,因为感觉喜剧片和马克思主义没什么关系啊!现在终于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影片拍摄于1936年,而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男主人公夏尔洛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由于不堪重负,夏尔洛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但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夏尔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

虽然这是一部以轻松的幽默手法来呈现的电影但若是看到其欲表达之内涵就不会有太大的欢乐了《摩登时代》采取了讽刺的手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在影片一开头,工人们蜂拥而至,犹如绵羊被牧羊人驱赶一般,他们也在被资本家们驱赶着。资本主义世界宣扬人人平等、自由,但实际上,我认为工人们并非真正自由。相比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工人确实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可以想象到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工人而言是苦不堪言的。

写到这里,想起影片一开始的一个片段,第一个镜头是许多羊群争先恐后的挤出羊圈,随后紧接着切入了一个许多工人下班拥挤的走出工厂的镜头。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们上课下课高峰期的时候,我随着成千上万的同学在教学楼拥挤着下楼或是上楼。我认为摩登时代一开始的那两个镜头完全有理由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最经典的一幕。

与儿时不同,现在的我在看完《摩登时代》后,有一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引起人们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我深切的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比如:存在着某一程序的流水线生长,存在着长时间运用同样的模式工作,也存着在巨大的失业危机,一些民工的生活环境也非常的恶劣。所以我觉得在《摩登时代》中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值得我们现在的每个人去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了创造出美好和平的社会而努力。

第三篇:观《小时代3》随感

不管我们如何争议,《小时代3:刺金时代》如期而至,第三部无论是拍摄技巧还是故事剧情,都是前两部的升级,第一部和第二部里那些交错铺设下的伏笔,终于在《小时代3》的故事里密集引爆,并且把各个主人公炸的遍体鳞伤,也让银幕下的人揪心。《小时代3》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众人共同经历着友情、爱情、亲情的巨大转变,成长之路有曲折有残酷,但青春岁月弥足珍贵。

根据前两部的情况来说,无可置否的一点是,郭敬明是个成功的作家、成功的商人,但绝不是个成功的导演。毕竟郭敬明不是科班出身,《小时代》前两部单从电影的本身来说,七零八落的叙事结构,节奏缓慢,毫无意义的镜头堆砌,让电影变得华而不实,称之为MV、幻灯片也不过分。这种状况到了第二部稍有改观,叙事相对流畅,但还是缺少合理的剧情连接。等到了第三部《小时代3:刺金时代》,确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郭敬明的导演手法谈不上蜕变,但比起一年之前明显进步了许多,这是该片值得肯定的地方。

影片中,四姐妹花一起生活成长,互相尖酸刻薄对方,真实而快乐;每个人在最难过的日子里,人后鼻酸人前微笑。孰知在一场场防不胜防的商战场上,四个女主角和几个男主角,或多或少因个人原因或者为对方好,互相隐瞒,直到后来互相猜忌,最终姐妹反目、爱人背离,人性的黑暗面似乎全都暴露出来,故事性与人物纠葛也逐渐浮出水面。郭敬明聪明之处则是,当你看到这场友谊面临土崩瓦解时,一场患难见真情的故事继而跟上,整部片子让我最感动的,就是“时代姐妹花”在彻底撕破脸之后,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唐宛如舍命救南湘,突觉心里一阵柔软。当然你可以说我矫情,也可以说我太敏感,我却是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就被感动了。

《小时代》系列的确将物质理念、金钱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但它也抓住了年轻人内心的痛处。一如郭敬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观众大多是女孩,你只有打女孩的软肋,她才能感同身受。”其实人都有内心的痛楚,认真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不愿意承认年轻人生命中存在的“小时代”元素罢了。《小时代3》中有一句求婚的台词:“顾里,你愿意把你的名字写在我的房产证上吗?你愿意将我们两个的银行账户合并成一个吗?山无棱,天地合,也不撕存折!”这很搞笑,也很现实,同时也很残酷。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虽然我们痛恨这些人篡改了我们的精神支柱,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种漠视,造就了骂声;但这却迎合了年轻人内心深处阵痛的想法,也造就了票房。

第四篇:观时代先锋人物感

观《时代先锋人物》后感

最近阅读了时代先锋人物材料事迹,虽然只是短短的写了几个人,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模范事迹。他们当中有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制成功的杰出成果,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在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身躯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的罗阳同志。有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为出版《脑血管造影术》,付出健康代价。被称为“华佗再世”“万颅之魂”的王忠诚院士。有在危险面前,镇定自若,喊醒熟睡的员工,当发现有人未逃离火场时,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救人,自己却在距楼梯口仅两步之遥牺牲的最美富二代周江疆。有一生履践承诺用自己的劳动,67年含辛茹苦,还清了父亲留下的债务,用自己的诚信坚守表达了他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自觉遵守的一个普通劳动者,普通共产党员的郑宜栋。有致力于烧伤、整形的医疗、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在感染、免疫、营养代谢、异体皮储存、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电烧伤毁损组织的诊断和治疗、毁损性创面和难愈合性创面的修复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的柴家科等。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都用信仰去感染着周围的人,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他们用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先锋赞歌。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生价值在于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而不在于索取和占有”。歌德也说过:“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要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有人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今天,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实在太难,太难!果真如此吗?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奉献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义务不是权利,是创造不是享受,是给予不是索取。只要你对自己无私心,对他人有真情,只要你乐于奉献社会,敢于奉献自我,你就能通往人生价值的伟岸。然而要奉献就要有理想,没有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谁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要奉献就要有道德,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怎能有平凡而无私的情怀?要奉献就要有文化,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如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奉献就要有纪律,有了道德风范的约束,即使那些不想奉献的人,他也不敢不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奉献他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他也索取向谁索取?所以,要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你必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二,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许多富裕起来的人酒足饭饱之后便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挥霍无度,奢侈浪费,将大把大把的金钱用来购买奢侈品,或者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官二代” “富二代”。他们拥有父辈赐予的财富或权力,不用再为柴米油盐发愁,日日过着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有经历过的豪华生活。他们只懂得享受,不懂得创造,他们在人生的道路迷失了,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山西一个有钱的人为儿子操办婚礼花了一千多万,看了这篇新闻不知别人有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震惊,花这么多钱办婚礼,要是拿出一百万只少能让几个重病人逃离死亡的边缘,一百万能使多少学生重返校园呀,钱是你的,你愿意怎么花,别人无法指责。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对上述的现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应该而且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成绩来。” 那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首先,就得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因为它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第二,不断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理想信仰是一个人的生存之本,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力量源泉。第三,要认真学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通过学习自觉培养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第四,要有道德,重操守。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人要有点操守,就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能随波逐流。第五,坚持知行统一,努力有所作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做,要去付诸实施,要坚持知行统一,坚持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三观。第六,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第七,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第八,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经常想一想,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履行的职责。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做好自己思想工作的同时也应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去帮助其他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我认为我们可以去做以下几点,第一: 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象、参观展览、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辨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第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第三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强实践的环节,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这个历史新时期,我们要以“八荣八耻”为行动准则,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吾日三省吾身”。我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第五篇:新闻专业大学生新时代学习观之借鉴

《中国新闻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青年记者乔新生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不同

近些年来,亚洲的一些新闻学者在分析研究中西方新闻现象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中西方新闻界不仅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在新闻价值观上存在着实质性的不同。

西方的新闻事业诞生于工业化革命时期,是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兴起的一个特殊行业。西方的新闻界从一开始就摆脱了封建统治的桎梏,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在人声鼎沸的咖啡馆,新闻记者奋笔疾书,将人们关心讨论的话题诉诸笔端,从而形成了工业化时代新闻的基本样式。虽然这种工业化时代的新闻制作模式,很早就传入中国,但是,由于中国战乱频仍,新闻的生存和发展缺乏健康的环境。

如果说中国早期的新闻刊物,还多少反映了工业化制作的影子,那么,随着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的新闻事业很快进入一种特定的情境——意识形态的纷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新闻媒体,而政治挂帅的新闻作品,让新闻彻底沦为不同政治派别的传声筒。虽然早期的新闻作品也有风花雪月,也有小桥流水,但是,新闻作品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的新闻业选择了与西方新闻业不同的发展路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很快陷入内战的混乱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财产的公有制,使得民营新闻媒体没有了立足之地。

如果说经济领域的私有化改造,实现了国家资源配置的高度统一,那么,新闻媒体的国有化,则使得国家意识形态高度统一。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中国的新闻媒体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姿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产生了特殊的思维定势。即使经过改革开放洗礼之后,这样的新闻姿态、新闻语言乃至思维定势也未有大的改变。譬如,发生火灾之后,新闻媒体不是在第一时间报道发生火灾的场面,而是扛着摄像机焦急地等待着领导出面。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会不厌其烦地反复罗列出场的领导名单,只是在结尾部分,才会轻描淡写地反映火灾造成的损失场面。

当前新闻人的“两个凡是”价值观

可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国人走出国门,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新闻媒体还可以批评政府,新闻报道还可以出现灾难性的消息。于是,部分新闻从业者开始小心翼翼地进行新闻探索。他们从港澳台的新闻媒体上寻找中国大陆的新闻线索,然后从新华社或者人民日报的正面报道中发掘细节,辅之以现场采访资料,制作独具中国特色的政论性新闻作品。这些新闻媒体由于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角度,让人们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因而一纸风行大江南北。

这说明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并非缺乏职业敏感,在长期的社会环境浸淫之下,他们的新闻神经多少有些麻木。当人们重新选择观察问题的角度之后,才猛然发现,原来新闻可以报道得如此丰富多彩。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都市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人们发现,原来新闻可以不再是宏大叙事,发生在身边的鸡毛蒜皮类小事也可以成为新闻。随着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一些都市报开始了别样的写作,他们把新闻作品当作戏剧作品,不断地追求新闻作品的趣味性。

然而,这样的新闻表达方式,很快就走上了穷途末路。由于缺乏公信力,一些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报道越来越乏人问津。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新闻从业者开始了“差异化”的营销,他们希望通过提供独特的评论、新颖的观点吸引读者。于是,一些都市类报纸开辟专门的评论版面,把经营新闻转变为经营观点。不过,这样的改变十分艰难。在意识形态统一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报道不同的新闻,但是,很难选择不同的角度,表达不同的观点,于是一些新闻媒体主动邀请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开辟专栏,借助他们之口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念。

但很不幸的是,由于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缺乏理性和建设性思维,他们把传统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诉诸报端,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闻景观——那些率先开辟评论专栏的报刊,把新闻评论当作一种批判的武器,不断地借助于新闻事件开展意识形态大批判。在新闻媒体的策划之下,“孙志刚事件”、“张金柱交通肇事案”、“邓玉娇案件”一个个浮出水面。不仅如此,面对司法机关尚未判决的案件,新闻媒体一哄而上,借助于新闻评论对司法机关大加批判。在林林总总的新闻评论中,“文革”式语言比比皆是。一些新闻评论者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还有一些新闻媒体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一时间中国的新闻评论异常喧嚣,十分混乱。

在大批判的过程中,相当多的新闻媒体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念——凡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发生矛盾,那么,批评的矛头一定要对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凡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发生争端,那么,新闻媒体一定要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这种新时期的“两个凡是”,虽然披上了自由主义的外衣,但丝毫无法掩饰极左的专制主义内核。这种大批判精神,表面上看似乎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念有些相似,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缺乏规则意识的大批判,实际上是一种极左思潮的表现。更糟糕的是,由于一些新闻从业者自以为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他们自诩为正义的化身,对他人的批判从来都不留情面。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斗争哲学,使得中国的新闻媒体充满了暴力和戾气,一些新闻媒体简直成了少数新闻从业者的自留地,他们利用自己的新闻版面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人,但是,却拒绝被批评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新闻媒体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两极分化——一方面是主流新闻媒体的歌功颂德,而另一方面则是新兴新闻媒体的阴阳怪气;一方面是主流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而另一方面则是新兴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一方面是主流新闻媒体的歌舞升平,而另一方面则是新兴新闻媒体的阶级斗争。

中国的新闻媒体没有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是,中国的新闻领域却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中国的新闻媒体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可是,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却从对抗和反叛中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新闻被异化及其原因

新兴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新闻意识形态领域的鸿沟。部分新闻从业者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各个领域,他们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改变案件的走向。在一些刑事案件采访报道中,新闻从业者有了明显的倾向。他们不是如实地记录,而是直接介入;他们不是报道法律关系各方的观点,而是希望直接参与改变案件的性质。在湖北襄樊“高莹莹”案件中,新闻记者直接“深入”受害人父母的家中,为受害人的父母出谋划策。阅读新闻记者充满悲情的新闻作品,人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新闻记者设置的特定环境之中,跟随受害人的父母的一步一步进入他们预设的路径。在这样的新闻熏陶之下,受害人的父母铤而走险,不惜弄虚作假,诬告他人。可是,等到司法机关缜密侦查,将受害人父亲绳之以法,新闻记者却抽身而去,新闻报道戛然而止。

中国的新闻记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中国的新闻记者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希望借助于新闻的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新闻记者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新闻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从而导致新闻记者用力越多,新闻异化的现象就越严重。

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的新闻界应当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念。在笔者看来,中国新闻生态环境的形成,既有传统文化的因素,也有新闻体制上的原因。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带。经过“文革”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斗争哲学存在的缺陷,但是,在他们的脑海深处,已经不自觉地沾染上了斗争习气。在新闻价值观调整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荒谬之处,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负面新闻报道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大批判。新闻的生命就在于客观中立,新闻的价值就在于真实全面。如果在新闻作品中倾注过多的主观价值观念,而忽视了新闻的独立性,把新闻事件当作表达意见的材料,那么,就背离了新闻的基本准则,很容易把负面新闻变成意识形态大批判。

新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观点。但是,新闻与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新闻记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报道的题材,但是,新闻记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真实准确地记录发生的事件。如果背离了新闻的职业道德准则,那么,新闻的品质就会下降。新闻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界限就会模糊。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新闻从业者似乎在有意地混淆新闻评论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界限,他们在制作新闻评论的时候,往往选取个别细节,无限放大。这种使用文学艺术的创作手法制作新闻作品的行为,不是在丰富新闻作品的表达样式,而是在不断降低新闻作品的内在品质。

其次,从我国新闻管理体制来看,名目繁多的清规戒律,非但不能促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反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政府禁止民间投资者进入新闻采编领域,但由于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市场,所以,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成果,不得不迎合某些投资者的需求。可以这样说,中国新闻媒体刚刚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又一头跌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不能自拔。在资本力量的作用下,一些新闻媒体鼓吹“为富人说话”,为了满足投资主体的需求,不得不摇尾乞怜。现在一些新闻媒体已经练就了刀枪不入的“二皮脸”,他们面向读者,刻意地挖苦、调侃、讽刺执政者;可另一方面,面对投资者布置下来的“命题作文”,他们又不得不挑灯夜战。当代新闻人必须厘清七大关系

中国的新闻界要想走出意识形态的陷阱,必须重新厘清下列七大关系:

首先,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关系。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只是不同的报道角度,但是,其背后却蕴涵着新闻记者的价值观。譬如,车祸发生之后,人们可以报道交通肇事的场面,也可以报道争先恐后救人的画面,新闻记者有权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但是,新闻记者无权借题发挥。新闻记者应当向公众展示更多的细节,但是,新闻记者不能够借助少数新闻事件当事人之口,向公众作出强烈的暗示。现在一些新闻媒体之所以缺乏公信力,就是因为新闻记者抱着猎奇的心理,刻意地追求负面效应。

总之,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新闻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的时候,应当充分理解新闻报道的辩证法,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负面效果,而刻意选择独特的视角。

其次,主体独立与多元投资的关系。新闻从业者在追求独立价值观念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投资者的主观意愿,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商业道德,背叛自己的投资主体。

新闻媒体可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也可以自觉地选择自己的读者群体。但是,新闻从业者不能忘记了,投资者与新闻媒体之间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其中还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所以,中国的新闻从业者既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同时也要遵守商业道德,不能一方面把自己的道德理想神圣化;另一方面却忽视投资者的商业利益诉求。

总之,新闻从业者可以有自己的新闻理想,但是,新闻媒体不能“绑架”投资者,更不能背叛投资者。新闻从业者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应当遵守商业道德,为投资者的利益着想。当前,中国新闻媒体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执政者在发展新闻市场的过程中还有所顾忌。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新闻媒体更应该以谦卑的姿态,面向投资者,面向公众,小心翼翼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我行我素,那么,不仅会违背商业道德,而且会发生人格分裂。

第三,新闻市场与观点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新闻市场尚未形成,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在新闻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新闻从业者应当自觉地营造观点市场,让不同的观点包括那些新闻从业者反对的观点出现在报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才能在观点的碰撞之中,实现公民的表达权。如果认为新闻市场逐步开放,新闻从业者可以专注于自我表达,那么,就是对中国新闻市场的严重误判。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新闻业的转型时期,新闻媒体扮演特殊的角色——一方面必须为中国新闻市场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地抵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另一方面则必须自觉扮演社会公器的角色,为各种观点的表达提供足够的机会。

总之,新闻媒体不是新闻从业者自娱自乐的自留地,新闻媒体也不是少数利益阶层或者群体的“专用工具”,新闻从业者应当充分意识到,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应当为不同意见保留足够的空间;在实现自我价值观念的同时,充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这种宽容乃至包容的心态,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新闻媒体的期望,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四,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新闻媒体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严肃的学术问题。在笔者看来,新闻报道权不是一种有别于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第四权”,而是一种脱胎于公民基本宪法权利的再生权利。换句话说,新闻报道权作为一个“权利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特殊表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新闻报道权之间是一种源流关系,没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没有新闻报道权。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表面上来看是宪法赋予的,但是,宪法只不过是表述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已。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性权利,而新闻报道权则是源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特殊权利。所以,新闻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不仅是一种权利逻辑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伦理。

新闻媒体必须把自己的矛头对准公权力,始终不渝地监督和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此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新闻媒体与公民之间是一种天然的结盟关系,新闻媒体必须代表公民履行监督的职责。假如新闻媒体怠于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与公权力勾结在一起,侵犯公民的权利,那么,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就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新闻媒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与公权力保持距离。这是新闻媒体固有的姿态,也是新闻媒体赖以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

但是,新闻媒体与公权力保持距离,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始终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亚洲新闻价值观的核心就在于,彻底抛弃了西方国家非此即彼的博弈关系,在监督公权力的同时,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国家的主人,主动地参政议政,对国家的重大决策发表意

见。事实上,现在西方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强调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许多西方报刊在批评政府政策的同时,也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他们通过搜集民意、分析民意,广纳善言,集思广益。不少西方新闻媒体网罗社会精英分子,对政府的施政纲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针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这是现代公民社会新闻媒体的政治自觉,同时也是新闻媒体正确处理与公权力关系的具体表现。假如把批评政府看作是时时处处与政府为敌,把监督政府的施政纲领看作是不问青红皂白否定一切,那么,新闻媒体就失去了自己的正确立场,变成不讲原则的“政治流氓”。

新闻媒体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应当自觉地与公众站在一起。但是,新闻媒体批评政府绝对不能寻衅滋事;新闻媒体监督政府也不能无事生非。新闻媒体必须充分理解现代公民社会的责任,自觉地以公民的立场分析看待问题。新闻媒体既不能扮演政客的角色,新闻媒体也不能面对国家重大事务袖手旁观;新闻媒体不能扮演看客的角色,阴阳怪气,但是,新闻媒体也不能打着民意的旗帜,强奸民意。

第五,司法与新闻的关系。司法是一种专业判断,司法也是一种国家行为。社会正义依靠司法来实现,个体的正义也需要司法来体现。司法不能游离于新闻监督之外,新闻媒体面对司法活动同样可以发挥监督职能。只不过新闻媒体必须充分意识到,司法与新闻之间存在太多的不同,新闻媒体在监督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不能破坏完整的司法活动,更不能以新闻报道改变或者影响司法活动。新闻媒体可以监督司法机关,但是,面对非常复杂的法律关系,新闻记者应当保持清醒,决不能先入为主,在错误的思维定势下,不断地渲染案情。

新闻从业者面对司法活动,应当保持足够的清醒。在涉及专业判断的时候,应当求助于专家,而不应该自作聪明。新闻媒体不是司法机关,因此,新闻媒体不能进行“新闻审判”。对于司法机关作出的判决,新闻媒体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新闻媒体应当学会田野调查,应当在独立采访报道的基础上,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事实和证据材料,不能沉浸在自己设置的虚幻法律场景中,主观臆断。新闻记者面对专业的司法裁判,应当学会正确使用法律语言,不要把同情弱势群体当作容忍自己错误的借口。

第六,新闻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新闻媒体是公民天然的同盟军,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不会损害公民的权利。新闻媒体应当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公民的权利。不过,当新闻媒体面对“公众人物”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的知情权,尊重公民的评论权,不能错误理解公民权利的属性,而忽视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批评。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批评权,新闻媒体应当理直气壮地曝光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公民权利受到侵害,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七,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主体,新闻媒体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当自觉地依法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和垄断。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现象。部分新闻媒体利用一些虚假宣传(比如虚报发行量),误导广告客户和消费者;还有一些新闻媒体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有选择地屏蔽信息,从中牟取不法利益。所有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新闻媒体在努力争取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应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通过充分的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制定自律性规范,实现新闻媒体的共同发展。

现在一些新闻媒体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政府的监管,认为政府管理过严,才导致新闻事业步履维艰。这种诿过于人的做法充分说明,一些新闻媒体既想从新闻市场垄断中

获得好处,同时又不愿意参与真正的市场竞争。中国的新闻媒体必须从襁褓中站起来,依靠自身的力量,迎接国际新闻市场的大风大浪。

总之,新闻媒体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看作独立的市场主体,不能因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寻求政府的支持帮助;也不能因为在市场经营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而希望挣脱政府的监管。新闻从业者应该有健康的心态,自觉摆正位置,积极应对国内外新闻市场的挑战。

中国的新闻价值观是和谐的新闻价值观

中国的新闻价值观是一种和谐的新闻价值观,这种新闻价值观在技术层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既重视正面新闻,同时也重视负面新闻,强调新闻的平衡性,重视新闻的正面效果;第二,既强调新闻监督政府的作用,同时又强调新闻配合政府的功能,在社会转型时期,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和谐的新闻舆论氛围;第三,既关注成功人士,同时又关心弱势群体,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把版面让给那些成功人士,而忘记了劳苦大众;第四,既重视社会新闻现象,同时也重视社会新闻观点,强调事件新闻与观点新闻并重,努力发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充分体现新闻的引导价值;第五,既宣传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也关注实施的效果,尽可能地做到广纳善言,为政府献计献策;第六,既尊重司法独立,同时也强调司法监督,恪守新闻报道的分寸,在司法判决尚未生效之前,努力克制自己的报道欲望;在司法判决生效之后,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第七,既关注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关注民生新闻,努力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积极增加社会信息的供应量;第八,既强调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提供舒缓权利与权力之间紧张关系的渠道,努力化解分歧,尽可能地避免激化社会矛盾;第九,既强调新闻媒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鼓励竞争的同时,防止不正当竞争;第十,既强调新闻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又尽可能地防止信息市场驳杂混乱,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应当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并且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自觉地维护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地寻求共识,凝聚共识。

上一篇:新任区委书记讲话下一篇:学期学习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