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教案完整版

2024-05-07

必修3教案完整版(共7篇)

篇1:必修3教案完整版

analyse vt. 分析。

defeat vt. 打败;战胜;使受挫n. 失败。

expert adj. 熟练的;经验或知识丰富的n. 专家;行家。

attend vt. 照顾;护理;出席;参加。

physician n. 医生;内科医师。

expose vt. 暴露;揭露;使曝光。

expose…to 使显露;暴露。

deadly adj. 致命的。

cure n. 治愈;痊愈。

vt. 治愈;治疗。

outbreak n. 爆发;发作。

(尤指疾病或战争)

challenge n. 挑战。

vt. 向……挑战。

victim n. 受害者。

absorb vt. 吸收;吸引;使专心。

suspect vt. 怀疑n. 被怀疑者;嫌疑犯。

enquiry n. 询问。

neighbourhood n. 附近;邻近。

severe adj. 严重的`;剧烈的;严厉的。

clue adj. 线索;提示。

pump n. 泵;抽水机。

vt. (用泵)抽(水)。

Cambridge 剑桥大街。

foresee vt. 预见;预知。

investigate vt. & vi. 调查。

investigation n. 调查。

blame vt. 责备;谴责n. 过失;责备。

pollute vt. 污染;弄脏。

handle n. 柄;把手。

vt. 处理;操纵。

germ n. 微生物;细菌。

link vt. & n. 连接;联系。

link…to… 将……和……联系或连接起来。

announce vt. 宣布;通知。

篇2:必修3教案完整版

文学常识

(一)2011、09

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

一、1、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苍山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因其均为《春秋》注释)。

二、1、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作品有《说苑》、《新序》、《战国策》。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作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四、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常识

(一)2011、09

代表性诗篇除《大堰河——我的保姆》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聂鲁达称他为“中国诗坛泰斗”,1985年荣获法国艺术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八、1、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2、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九、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 官宦家庭。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十、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

十一、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篇3:必修3教案完整版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篇4:必修3教案完整版

1.【多选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的几个关键词为:ABCD

A: 标准

B: 培训

C: 测评

D: 应用

E: 创新

2.【多选题】 《理解标准内容要求》讲座中,闫寒冰老师举了2个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案例是:AB

A: 小学语文《具体、生动的描写》

B: 数学《正多边形与圆》

C: 音乐《一堂奇妙的音乐课》

D: 电子批注软件支持的《笛梦》小说教学

3.【多选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对教师提出的2个要求是:AB A: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B: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C: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

4.【单选题】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里面包含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教师专业发展类共(C)个主题的学习。

A: 25

B: 26

C: 27

D: 28

5.【多选题】 为什么要实施能力提升工程?AB

A: 国家教育战略的部署

B: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6.【多选题】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5个维度是:ABCDE

A: 技术素养

B: 计划与准备

C: 组织与管理

D: 评估与诊断

E: 学习与发展

F: 教师专业发展

7.【多选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包括哪几个?ABC

A: 诊断测评

B: 培训测评

C: 发展测评

8.【单选题】 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是:C

A: IPad合作探究

B: 项目学习

C: 翻转课堂

9.【多选题】 祝智庭教授指出,4类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是指:

ABCD

A: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B: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C: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D: 移动学习环境

10.【多选题】 《地平线报告》中,中期目标主要涉及到的技术支持学习方式为: AB

A: 游戏与游戏化教学

B: 学习分析

C: 物联网

D: 可穿戴技术

11.【单选题】 《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发展性要求是

B

A: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B: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2016公需第3章第2节答案

1.【多选题】 可视化学习STILE活动模型包括哪几方面: ABCDE

A: S——Situation创设情境 B: T——Thinking思考分析 C: I——Interaction分组交流

D: L——Lecture课堂讲授 E: E——Evaluation评价反思

2.【多选题】 智慧教育数字系统是一个以教育云平台与移动终端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除了实现资源无缝连接外,还可以实现哪些功能? ABCDEF

A: 1.大数据分析评价 B: 2.情境深度感知 C: 3.可视化的学习 D: 4.人人互通交流 E: 5.按需推送,泛在学习 F: 6.智能监控管理

3.【多选题】 美国21 世纪学习联盟(P21)制定的4C能力标准包括哪几个: ABCD

A: Communication交流能力 B: Creativity创新能力 C: Collaboration合作能力

D: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4.【多选题】 21世纪技能中的‘数字素养技能’包括: ABC

A: 信息素养 B: 媒体素养 C: 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D: 沟通与协作能力

5.【多选题】 学习可视化的相关研究包括哪几方面。ABC A: 知识可视化 B: 思维可视化 C: 数据可视化

6.【多选题】 智慧教室(未来教室)包括哪几部分: ABCDE A: 教育云平台(教学资源库,教学服务,学生空间)

B: WiFi系学习反应信息分析处理装置统(联系云平台)

C: 移动学习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D: 大屏幕显示终端(触摸屏方式)

E: 学习反应信息分析处理装置

7.【单选题】 视频中,李教授讲解了一种图,表达正反方观点,是哪种图: C A: 思维导图 B: 鱼骨图 C: 蝴蝶图 D: XYW线

8.【多选题】 智慧教育的内涵是: A BC

A: 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 B: 以培养生存与发展能力为目标

C: 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9.【多选题】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ABCDEF

A: 以问题(任务)为导向进行学习。B: 学生根据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C: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获得知识,构建知识。D: 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合作进行学习。E: 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自己的想法,进行知识的组织。F: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2016公需第3章第3节答案

1.【多选题】 PBL中,设计学习情境的原则为: ABCD A: 1.将主题融入生活化或社区活动情境,增加实质意义 B: 2.情境应能带动讨论,鼓励学生去寻求问题解决办法 C: 3.在情境中分配角色、任务及职责

D: 4.明确陈述预期学习目标,或学习成品的用途

2.【多选题】 PBL中,设计学习任务的原则为: ABCDE

A: 1.将学习任务分割为数个小任务,明确指引学生探究的步骤和方向,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与资源

B: 2.明确写下实践任务的每一步指引,合作进行

C: 3.配合学习任务需要,设计学习支持工具,如概念图、学习指引、架构图或学习单,可拍微课指导

D: 4.要求学生以文书或简报汇报整理成果,还协助学生使用相机摄像机记录学习历程,用数字故事来分享

E: 5.安排学生展示与分享学习成品,可结合网站,邀请家长观摩与反馈。

3.【多选题】 新教育思潮的5C关键核心能力是: ABCDE

A: 沟通协调能力B: 团队合作能力C: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D: 独立思辨能力E: 创新能力

4.【多选题】 加德纳博士认为,21世纪的年轻一代的关键能力是: ABCD

A: 解决重要问题 B: 问出好问题 C: 创造有趣的作品 D: 和同伴互相合作的能力

5.【多选题】 PBL课程的元素与流程为: ABCD

A: 探究的问题/假设 B: 学习任务/实验设计

C: 观察/实验/收集资料 D: 整理资料/归纳/结论

E: 成果与作品

第5题说明:按专家课程内容元素与流程为ABCDE,结果显示为错误,故改为ABCD,但不一定正确。

2016公需第3章第4节文理学校智囊团 虽然无测试无答案值得学习

2016公需第3章第5节答案

1.【多选题】 本课程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案例有; ABCD A: 中国教师研修网

B: 北京西城教师研修网

C: 浦东新区教师研修社区

D: 上海高桥镇小学校本研修平台

2.【多选题】 优秀网络研修社区的特征为: ABCD

A: 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于一体

B: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C: 关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混合式研修活动

D: 强调研修活动的系列化、课程化

3.【多选题】 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ABCD

A: 促进教师反思性学习

B: 支持学习过程的交互

C: 支持学习资源的共享

D: 支持自主、合作学习

4.【多选题】 本节中提到的几个网上教师培训课程有:ABCDEF A: “爱课程”网上的“视频公开课”——“教育学”

B: “网易公开课”的“WISE教育创新专区”和“国际名校公开课”

C: “Coursera”官网中文学习社区——“全部课程”——“教师专业提升”

D: “超星数字图书馆”——“课程”——“教育学”

E: TED视频

F: 超星学术视频(教育分类)

5.【单选题】 本节提到的知识结构优化工具是: B

A: 教学设计

B: 思维导图

C: PPT D: 个人网络空间

6.【多选题】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知识管理工具,可提供哪些支持: ABCD A: 知识检索与获取工具

B: 知识存储与管理工具

C: 知识分享工具

篇5:金刚狼3:殊死一战完整版观后感

《金刚狼3:殊死一战》是今年3月最受期待的一部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影片展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超级英雄,其牺牲与救赎的故事撼动人心,同时两代金刚狼的血战打斗更是影片超大看点。“狼叔”休・杰克曼在近期的柏林电影节上难掩不舍,这将是他最后一次扮演金刚狼这个角色。而观众也将有幸在IMAX大银幕上欣赏到“狼叔”的最后一次精彩表现。此番谢幕之战必将让人热血沸腾。

本片的主演“狼叔”休・杰克曼透露,片中会有大量比较炸裂的打斗场面,而这部电影较之前两部会更为激烈。导演为影片设计了很多超越想象的动作场面,给人前所未有的感受。而这些使人肾上腺飙升的精彩场景将会通过IMAX大银幕传递,带给观众身临其境般的观影体验和强烈共鸣。配合IMAX清晰明亮的画面以及百步穿杨般的精准音效,观众仿佛能亲身走进一场震撼人心的冒险旅程!

篇6:书愤教案 完整版

<<书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生平履历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朗读诗文领悟感情基调。

3、逐联分析,体会这首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以及突出的艺术手法。

4、总体把握,总结诗歌思想内容。

5、对比<<临安春雨初霁>>分析两首诗的的不同。

6、背诵两首诗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这首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以及突出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中艺术手法如对比、用典。

3、深刻领悟书愤之“愤”,理解作者的爱国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知人论世是我们高中学习古诗文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我们在学习一篇古诗文作品之前必须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时代,带着了解来品读,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先后接触了屈原、鲍照、杜甫等人的作品,通过对他们以及作品的学习和鉴赏,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带有共通性:首先,他们都是满腹才情、胸怀大志、爱国爱人民的高雅之士,而生活中的他们远没有文学造诣上的一帆风顺,他们在仕途或者生活中都不断经历坎坷和挫折,但是他们都没有屈服,因为在他们的心底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人气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陆游,走进《书愤》,走近这位同样命途坎坷而不屈的高雅之士——陆游。<二>作者生平履历介绍

①(参照书本注释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作品集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②(履历,参照学典)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李白等人的诗篇,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盛名。中年仕途坎坷

绍兴中应礼部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hui)的孙子之前,不慎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而他的政途生活也是坎坷不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压,几起几落: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始),孝宗即位后,被赐其进士出身,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起落不断)。乾道六年入蜀(落),任夔(kui)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mo)阁待制。光宗即位,改任礼部郎中(起),由于遭弹劾,再度被罢官。晚年孤寂

罢官之后的二十余年,他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最后于在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6岁。<三>作者诗歌特色介绍

①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 《书愤》教案的浪漫主义精神。

②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

③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总体看来,艺术特色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四>诗歌写作背景介绍(大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小背景)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五>诗歌朗读,体会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① 字音,注意衰鬓(bin)伯仲(zhong)

② 节奏划分,注意七律的节拍划分2221,2212。体会诗题“愤”,用沉郁顿挫的感觉读出悲愤之情。

(对照蜀相课后指导强调停顿,指导特殊字词,体会沉郁顿挫)<六>讲解诗文

① 总说:体会诗题。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高度概括。参照创作背景我们可知,作者陆游是在山阴闲居了6年,61岁高龄,在“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就要化为泡影的悲愤失望之下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所以取名“书愤”,借此抒发自己大志未酬的愤怒。

② 首联:{参照课后习题大二大题}(疏通诗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犹如山岳。

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下句一个“气如山”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让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铺垫感情,指出“愤”,基调悲愤)

③ 颔联:(疏通诗文,提问特点)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纯意象组合,连用六个名词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两句都写当年壮观的战争胜利的场面,这表明南宋人民有能力打退金人,这两句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诗人壮年时期生活的回顾。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写出了诗人对青壮年时期战斗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④ 以上两联是诗歌的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首联:点题,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连用六个名词,追述对青壮年时期战斗生活的向往。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

⑤ 颈联:

A(疏通诗文,解释用典)长城自诩(xu)我白白的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双鬓早已斑白。

用典 塞上长城: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

B(提问诗眼,参照学典习题)

句中的“空自许”和“已先斑”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功业未就,人已老的悲愤之情。两个副词吐露出诗人一腔忠义无处寄托,华鬓点点,壮志落空的愤慨之情。在现实的强烈对比之中,包含着对投降派罪恶行径的愤怒 《书愤》教案

指责。

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却早生华发。⑥ 尾联:{参照课后习题大二大题}(疏通诗文,解释用典)《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用典明志。出自《三国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在尾联运用了诸葛亮的典故。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心生难言的悲哀。(升华感情,升华“愤”,基调由悲愤转含豪壮之情)

⑦ 以上两联是诗歌的后半部分。抒情,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板书设计:

颈联: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颈联、尾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

<七>艺术特色总体把握

① 分析结构 两组对比(ppt)② 总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抗金救国的理想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满腔积愤,但悲怆中不失激昂。

诗的感情基调充斥着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

③ 回到诗题,分析把握“愤” 首先理解“愤”: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满腔激愤。通读诗文,得出结论。读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

读颔联,上句 “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乃所愤之二。

读下句,“镜中衰鬓已先斑” 乃所愤之三: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

读尾联,“千载谁堪伯仲间” 乃所愤之四。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④ 对比手法的分析

主要有四种:阶段对比、虚实对比、感情色彩对比、现实处境对比。

A阶段对比:早年晚年对比,早年意气风发、满怀抱负而晚年壮志难酬、苦闷自抑。B虚实对比:首联上句虚写,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写实,“北望中原气如山”,北望中原,突出诗人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C感情色彩对比:颔联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是对“气如山”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年轻时的满腹豪情。颈联陆游对镜自照,鬓发已白,作者在这里表现了一种不甘老而无功,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前后对比令人嗟叹不已。

D现实处境对比:尾联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虽身居山阴,人已老去,但豪情未老,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然而现实处境让诗人只能空谈诸葛亮发出感慨伯仲无处寻,发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感叹。<八>对照课后习题,对比《临安春雨初霁》

① 谈《临》背景。

参看课后习题第一大题第一小题,这两首诗写于同一年,而且《临安春雨初霁》在《书愤》之前,这年自 《书愤》教案

淳熙七年罢官闲居山阴,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代理严州(现在浙江建德)的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孝宗并不想重用他,只是给他一个闲职。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⑤ 提示读音 注意感情节奏。齐读全诗 朝(zhao)⑥ 通诗文整体诵读 A首联:(解释诗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人情味;)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作者自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感情:懊悔、无奈。

B颔联:(解释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提问,谁卖杏花?)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想象着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以及前途的未知茫然,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作者实在夜听春雨,却在想象明早卖花姑娘的情景,一实一虚,虚实相生,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C颈联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是南宋时期的一种茶道,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诗人到了京城,不愿去结交权贵,四处打点,却宁愿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反衬了他的无奈和心酸,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只能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D尾联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素衣” 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指那些地位低下的官员,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E归纳主旨 总体感知这首诗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首诗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诗的主旨是通过写照诗人客居他乡的无聊生活(小楼听雨、练草书、分茶)表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意在感慨世态炎凉和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

⑦ 感知对比两篇诗歌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的差异。

A表现重点 《临安春雨初霁》是诗人在“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状态”中写下的,寄情于景,感慨世态炎凉和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表现重点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世态炎凉的失望。而《书愤》主要表达的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以及收复中原而不得的满腔激愤。

B诗歌风格

《书愤》严肃而激愤,沉郁压抑。而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因此风格直接明快,情趣中含心酸。《书愤》教案

七,课后习题的讲解。

② 分析陆游的自况,辩证地看。

陆游之所以喜欢吟咏诸葛亮要从两个方面看,其一是诸葛亮自身的原因,我们知道诸葛亮具有高尚的人品和突出的才德,受到刘备的信任和赏识,值得诗人以之为精神标榜、吟咏传唱。其二是自况和自勉,从陆游本身来看,他借吟咏诸葛亮是表达自己不被人赏识的愤懑愁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③ 在歌颂诸葛亮功绩和个人感情方面方面:

《蜀相》着重是惋惜之情,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惋惜一代将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遗憾,因为杜甫人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功业未就。

《书愤》着重是赞扬、羡慕诸葛亮的才华、能被明主重用、能够实现他自己的人生抱负,借此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因为陆游的人生大起大落,主张抗金,但报国无门。在表现手法方面:

杜甫的《蜀相》前两联写景属于借景抒情和以乐景衬哀情,后两联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陆游的《书愤》采用 “用典”的手法,用了檀道济和诸葛亮的典故,用典的好处是高度概括的抒发所要表达的情感,还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早岁”的胜仗对比现在的“衰鬓先斑”。

五,背诵课堂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Ps:知识补充

篇7:必修3教案完整版

一、260多年的研究简要历史

以史为鉴, 知兴替.1992年获中国图书一等奖和最优秀十大畅销书之一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卷》等有关科普著作介绍, 哥德巴赫猜想260多年的研究简要历史如下.

1742年, 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 (Euler, 1707—1783) 的一封信中提出一组数学猜想, 这组数学猜想最后归结为:每一个2N≥6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欧拉用相当精力研究后, 回信说, 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但不能证明.

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誉为古今中外十大数学家之一的德国的希尔伯特 (Hilbert, 1862—1943) 在大会报告中, 提出了20世纪全世界数学家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23个问题, 其中第8个问题是素数问题, 其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

1912年在英国剑桥召开的第五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著名数学家兰道指出:在数论领域中, 有四个难题以当时的数学水平是不可能很快解决的, 这四个难题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

1920年, 挪威数学家布朗用古老的“筛法”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是二个素因子都不超过九个的”数之和, 俗称 (9+9) .1958年中国王元证明了 (2+3) .用此法证明的成果有一个弱点, 就是其中的二个数没有一个是可以肯定为素数.

1948年, 匈牙利数学家兰恩易仍主要用“筛法”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不超过六个的”数之和, 即他证明了 (1+6) .1962年, 中国潘承洞证明了 (1+5) .同年, 中国王元、潘承洞证明了 (1+4) .1956年, 布赫斯塔勃、维诺格拉多夫和庞皮艾黎证明了 (1+3) .1966年, 中国陈景润 (1933—1996) 证明了 (1+2) .当时论文长达两百多页, 不断简化后, 1973年才发表.

陈景润在《初等数论Ⅰ》 (科学出版社, 1978年12月) 第9页写道:“这个哥德巴赫猜想直到现在还没有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 我们认为哥德巴赫猜想是肯定的可能性很大.这个问题现在最好的结果是: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华罗庚、王元、潘承洞、丁夏畦、尹文霖和陈景润都曾经在这方面进行过不少工作.”

1986年, 英国出了本书——《数学新的黄金时代》 (基斯·德夫林著, 李文林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 2001年11月再版时, 世界级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第2页作序为:“开创新世纪的数学文化.”该书第6页写道:“计算机已对100, 000, 000以下的所有偶数作了验算, 证明对于这些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但是时至今日, 还没有适当的办法证明整个猜想的正确性.”

以上就是1742—2007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简要历史.

二、奇妙的证明和一个推论

为了证明大偶数都可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正确性, 用中国孙子兵法的“以正合, 以奇胜”的思维, 引入比尔·盖茨 (Bill Gates, 1955—) 在《未来之路》一书中, 提倡的“技术上相互兼容”的原则, 启用构建新函数等新思维, 建立如下7个引理.

引理1 引用韦达 (Vieta, 法国, 1540—1603) 定理和逆定理, 构造方程

当正整数2N≥6, 则方程 (1A) 有N组P4, P5都是正整数的解.

证 据《初中三年级数学》一书 (杨骞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3年3月) 第50页, 方程 (1A) 有两个正整数根的判定公式是:

(1—1) 式中, m0为非负整数, (1—1) 式可化为:

(1—2) 式中m为非负整数, 可化为:

由 (1—3) 式得出:当m=0, 1, …, (N-1) 都有非负的P4, P5整数解, 共有N组, 引理1证毕.即 (1) 式有N组正整数解, 且P4P5可表为N组正整数解的乘积.

当能证明N组解中, 有一组P4, P5都是奇素数, 则据韦达定理和逆定理, 方程 (1) 成立, 本题获证.以下据此思维进行探索.

引理2 正整数正因数个数d (n) 定理.设a, b是二个正整数, 且a, b互素, a, b的标准分解分别为:a=ρ1x1…ρnxn, b=δ1β1…δmβn, 其中ρ1…ρn, δ1…δm都是素数, 而χ1…χn, β1…βm都是正整数, 则a乘b的正因数的个数d (ab) =d (a) ·

证 此定理引于陈景润《初等数论Ⅱ》 (科学出版社, 1980年5月) , 详细证明见该书79~80页.北京景山学校编《中学生百科知识日读 (下) 》 (知识出版社, 1983年) 582~583页也给出了相应知识和公式.

当N≥3是常数, 可用 (2A) 式求出N组解的d (p4p5) , 以m为横坐标, d (p4p5) 为纵坐标, 成不连续的波浪状点, 以下构造方程, 求d (p4p5) 的最小值.

引理3 一元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假若f (X) 在区间[a, b]上连续, f (a) ≠f (b) , 而C是介于f (a) 与f (b) 之间的任一值, 那么[a, b]上至少有一点X1, 满足f (X1) =C.

证 此定理引于《一元函数微分学》 (赵慈庚,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年7月) 221~223页.由《大学生数学手册》 (郭大均主编, 山东科技出版社, 1985年9月) 128页,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介值性也得出同样成果.

引理4 陈氏定理, 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证 引于《初等数论Ⅱ》 (陈景润, 科学出版社, 1978年12月) 第9页.

(1—1) 式中, 当2N≥6, P1, P2, Pn都是素数, k=0或1.

引理5 构建初等函数方程

其中:正整数N≥3是常数, 0≤m≤ (N-1) 是连续变数, P1, P2, Pn是素数, P1, P2指数为1, 0≤Xm,

证 据“高级中学课本微积分初步 (甲种本) ”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9, 33~150页, 下称高中课本) , 当1≤PnXm定义在0≤Xm, PnXm是基本连续函数, 取值在[1, +∞, 故是PnXm取值范围内, 据引理3.

成立, 故 (3A) 式成立, 即:

上述 (3A) 式有两个重要特性.

3—1据高中课本33~35页连续函数知识, 上述 (3A) 式是一个在0≤m≤ (N-1) 定义域上的连续函数.

3—2 (3A) 式求d (m) 最小值时符合引理4, 表述极小值的要求.

因为由 (1—1) 式和 (3A) 式, 可得:

N2-m2=P1P2PNK, 其中K在 (3A) 式Xm定义范围内.

引理6据引理2和引理5, 求f (m) 方程的d (m) 值的方程可表为:

证 由于 (3A) 式中, X1=X2=1, 故

由 (3A) 式得:

(3A)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 化简后, 得:

将 (4—1) 和 (4—2) 代入 (4A) , (4A) 式成立.引理4证毕.

引理7 方程 (4A) 的d (m) 的最小值中必有一个为4或3.

证 为求方程 (4A) 的d (m) 的最小值, 当N≥3为常数, 0≤m≤ (N-1) , m为主变量, 据高中课本33~35页, (4A) 式是一个初等连续函数, 用高中课本73页求商的导数公式, 得 (4A) 式d (m) 的导数是:

据高中课本133~144页的知识为求 (4A) 式d (m) 最小值, 令导数d' (m) =0, 得:

由 (5—2) 式, 当Pn=1, ln Pn=0;同时据 (3A) 式, 当Pn=1, N2-m2=P1P2, 即:ln (N2-m2) =ln P1P2.

故 (5—2) 式两边同时为0, 即 (5—2) 式成立.

故Pn=1, 是导数d' (m) =0的一个解.用 (4A) 式求d (m) 最小值, 涉及的不定值高难度求解.故改用 (3A) 式求d (m) .由 (3A) 式, 当Pn=1, 则

由引理2, 得P1P2的d (m) , 当P1≠P2, d (m) = (1+1) (1+1) =4, 当P1=P2, d (m) = (1+2) =3.引理7证毕.

由于引理1, 2, 3, 4, 5, 6和7成立, 故 (1) 式成立, 即哥德巴赫猜想成立.表述如下:

由于N≥3为整数, P1, P2是素数, 用 (5—3) 式, 两边乘4, 得:

用 (6—2) 式与引理1中的 (1—1) 式对比, 得:

对比 (6—3) 与引理1中的 (1A) 式, 据韦达定理与逆定理, 知素数P1, P2是 (1A) 式的两个正整数根.

故有P1, P2是 (1) 式的一组解, 故:

由于2N≥6, 且为偶数, 偶素数只有2, 因此必有一组P1, P2均为奇素数.故每一个2N≥6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成立.

1742年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性得到奇妙的证明.

从以上证明得出一个推论:乘法公式

在整数范围内 (N, m, P1, P2都是整数) , 对每一个正整数N≥3, 必有一个表法是唯一的表达式.即:P1= (N+m) , P2= (N-m) 是素数.

三、三个对比和三个价值

1. 三个对比

陈景润定理是本命题研究2007年前的最好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进行三方面比较如下.

(1) 使用基本方法的比较.陈景润成果用“筛法”为基本方法, 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本成果是用多个中学数学知识为基础, 继承陈氏定理, 构建新的连续函数理念, 加以科学的联合运用.

(2) 成果完整性比较.陈氏定理是本命题的阶段性成果, 俗称 (1+2) , 本成果是命题成果, 可称为 (1+1) , 即此命题研究已达终点.

(3) 成果可读性和文稿长短的比较.陈景润定理只有少数高级数论大师才能看懂, 本成果, 优秀高中毕业生有2%能看懂, 全世界看懂超过千万人.陈景润定理简化后仍有约两万多字, 本成果全部不足五千字.

2. 本成果的三个价值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责任书(11个岗位)DOC下一篇:PCB板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