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2022-06-28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

这学期咱们主要学习的是《弟子规》。大家是不是好奇,咱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原因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让大家来评一评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故事:一个六岁的小朋友,他不但会弹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会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的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 小朋友,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不对。 为什么不对?

看不起自己的姥姥,骄傲。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指导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书。他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在家要懂得孝顺父母、长辈,与兄弟姐们要友好相处。在外要尊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要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总叙说的: 。。。。。。。。

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咱们就要开始咱们的学习了。

《弟子规》分为孝、悌、谨、信、爱、仁、学文七部分。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是“孝”这一部分。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下这部分。

第二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信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

2、熟读成诵,并且会默写。 教学重点:

1、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2、时时提醒自己改掉坏毛病。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二、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1、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2、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时候以诚信为主,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使用.古谚云:「人无信而不立.」就说明了信的重要.

3、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说话算话的人?有没有说话不算话的人?

三、讲故事

你知道有关诚信的故事么?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一两位同学讲一讲。

老师讲故事: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商鞅-徙木立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四、师生总结。

我们说话、做事应该怎么样?言行一致 言必行,行必果 我们能欺骗别人么?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么?今天我们学到了哪十二个字?

第三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 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 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 1. 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2. 齐诵《入则孝》部分。 3. 小组比赛读。

三、 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 讨论:

1. 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 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 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 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 五 、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 、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子规——馀力学文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书籍、文具,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样读书吗?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呢?

弟子规的馀力学文里有这么几句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就是讲的读书的方法。在弟子规的馀力学文里对于我们的学习讲了很多的要求,你想知道吗?

二、读文明理。

1、学生读文,一边读,一边想,根据文字,你能理解哪一些?

2、师讲解:

(1),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讲的是要我们做完第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

(2),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要抓紧时间,不要老是看电视,要主动做功课,不用人催。

(3),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是讲要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使房间整洁、卫生。 (4)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写字时,书要放正,人要坐正,字要写好,写端正。

(5)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做完功课,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书籍文具。要将东西放到一定的地方。

(6)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不管有什么急事,你的书籍课本要放整齐,有坏了的地方,就要修补好。

(7)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选择益智、提升道德品性的课外书,不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各种污染心志的书和电视节目。

三、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1、你平时是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的房间吗?

2、你最喜欢看一些什么样书和电视节目呢?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子规》——谨

教学目标:

读背《弟子规》——谨,通过学习,了解并自觉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学会做文明人。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了,我们平时总是说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你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文明?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学习《弟子规》的谨。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这一节经典,借助拼音读文。

2、老师指导读文。如果有已经会读的小朋友,就请小朋友当小老师带读。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共同解读。 (1)学习1——4行。 师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四行文字,对我们的生活起居进行了规范要求。要早早起床,晚上可迟一点睡觉,要珍惜时间。早上起来,必须漱口,便后要洗手。衣服要穿整洁,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弄脏了。

生在老师的指点下,读文。

(2)学习5——15行。这几行是对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的规范要求。 A、 指导读文,自由读文,谈谈你读懂了哪一句? B、 衣贵洁,不贵华, 对饮食, 勿拣择。 你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说说你平时做得怎么样?你有没有挑食的坏毛病? C、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平时有人问你,你是怎么回答的?那么,学了这几句话后,你知道了什么?你以后会怎么做? (3)学习

16、17行。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我想问问小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上课没有带铅笔,你会怎么做? (指名上台演示)全班评议。

师指出,要借人家的东西,必须跟别人讲,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就是用人物,须明求。

如果你不跟别人说就拿别人的东西那就不好了,弟子规告诉我们,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家东西用完后,应该怎么办?

你知道弟子规上面是怎么说的吗?(借人物,及时还)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后有急,借不难。

三、辨析导行。

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用弟子规里面的话回答)

1、下课了,小红要更正一道数学题,可是她没有铅笔,同坐的不在,小红想,反正我就更正几道题目,拿同坐的更正一下吧。

2、早上7点,妈妈叫彬彬起床,彬彬说,我不想起来,让我再睡一会儿吧。

3、妈妈叫吃饭了,山山从卫生间出来,马上坐到桌子上吃饭。

4、早上起来,林林的衣服找不到了,鞋子、袜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找了好半天才从床底下找到,可是,他上学迟到了。

四、朗读、背诵《弟子规》——谨 板书设计:

弟子规——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不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老师讲《狼来了》的故事。说说为什么那个小孩子的羊会被狼吃了呢?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学习1——3行。 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凡出言,信为先”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你说话守信任吗?

2、学习4——6行。 这几行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1)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更不要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去乱传言。 (2)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3、学习7——11行。 说说你能读懂什么?

(1)见人好的,应该想怎么去向他看齐,看到有人不好的,就要自己自我检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有就改正,没有就要做为自己以后的警戒。

(2)如果你的思想、才艺不如别人,就要自己努力,争取赶上别人,如果是你的穿着、你的生活不如别人,不要悲伤。

4、学习12——15行。

(1)理解“过”和“誉”的意思。 听到别人的批评和赞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读文,理解。一个人要想进步不能光是想听表扬,听好听的,要正确对待批评,那是对你的进步有好处的。

(2)如果有了缺点,应该马上改正,那样还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不改正,那就不好了。

三、读文、背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全文。

2、逐行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四、说说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你今后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子规》——入则孝

经典教学理念:

我校校本课程是自编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一、

二、

三、四年级都首先选学了《弟子规》。目的是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童蒙养正。授课方法分三步,一步是背诵,二步是讲解,三步是引导学生去做。循序渐进的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配合《弟子规》动画片的演示和讲解,图文并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1、

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

2、

看动画、听赏析初浅理解文中的意思。

3、

听于丹讲故事,进一步理解孝敬之道。

4、

听两首歌《父亲》、《母亲》,在歌声中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

5、

理解“孝”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支撑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博引“百善孝为先。”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弟子规》动画影象片段,于丹教授《论语》感悟之“孝敬之道”片段,VCD歌曲播放。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师:“同学们,《弟子规》分六个部分,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背熟了《弟子规》的;‘总叙’和第一部分‘入则孝,’这节课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来解释、理解其中的意思,首先我们来背诵一遍‘总叙’和‘入则孝。’”

学生背诵:(略)

(设计意图:先背诵、后理解。熟练的背诵后有利于理解。)

二)、播放《弟子规》动画片片段

师: “真棒啊!经典语言象滔滔流水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看似很难的文字也怕我们用功夫啊,希望同学们要再接再厉,加油!

师:同学们背的很熟,可是其中的含义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有助于你对“入则孝”的理解,要认真看呦。

播放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片是学生的最爱,通过有趣的动画影像学习《弟子规》学生很容易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提问、互动:

1、

哪个同学能流利的回答“入则孝”讲的是什么?

2、

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3、

今天学习了《弟子规》,知道今后怎么做吗?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赏析中所讲的含义,对照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言行,反省一下自己做的好不好?以此引导学生知道今后要按照《弟子规》要求的去做。)

四)、播放于丹孝敬之道视频片段

师:那我们有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大教授于丹老师讲的两个小故事,希望你听后有所感悟。

视频播放:

师:于丹老师讲的那棵大树意指的是谁啊?

师: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腰弯了,背驼了,发白了,年老了,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啊?

师:所以啊我们要很好的学习《弟子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学生对“孝”有所领悟,但是还处在朦胧中,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潜意识中父母为他(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激发学生从内心去感恩生养他的父母。)

五)老师讲故事

师: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养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第一里说:“君子务本——同学背过,我们一起来背”

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师:古代流传下来很多感人的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我们知道的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有没有听说乌鸦反扑、羔羊跪乳的故事啊。

师:乌鸦反哺的故事讲的是:(略)

师:羔羊跪乳的故事讲的是:(略)

师:我们未成年的学生从小就要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孝敬父母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要从思想情感上去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慰籍父母。还要关爱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比父母更加关爱我们,他们年老了,行动不便了,我们更要献上一片爱心。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中有了对父母的爱,自然就会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设计意图:本环节向学生展示动物尚且知道报养育之恩。进一步强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六)、播放MTV歌曲

师: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沉重,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心情听两首歌,《父亲》、《母亲》。

(设计意图:平时学生学唱很多流行歌曲,很少能听到这样的歌曲,在这氛围上听唱这首歌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在每时每刻。)

师:父母儿女情是天下第一情。

师:在歌声中我们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同学们的脑海里还在萦绕爱的旋律,在心里默默地感恩自己的父母,暗暗地下着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长大做一个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是不是这样啊?

生:是!

七)、总结: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孝敬父母从心做起,从我家做起,从今天做起。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情再来背诵一遍弟子规。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甚广,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李毓秀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二、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现前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局部战争、恐怖事件、残害杀伤、争名夺利、自私自利、以丑为美„„等等各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和平与安宁,让人们的身心感到非常的不安。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严重的误导人们(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很多人不辨真伪,盲目屈从,到头来苦不堪言。而古圣先贤的教诲,经过千百年来在实践中总结证明,确实是真理。如果我们能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去做(学而时习之),确实能让我们的人生幸福美满。1988年,七十多位诺内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联合宣言:人类社会要想和谐发展,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思想。至圣先师孔子-儒家的创始人,(亻+需=儒人的需要,就是仁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规正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学生(圣贤人的学生),规:规矩(应该做的)。只要我们按着弟子规里面的要求做到,我们就会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就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三、教 念(总序和入则孝

两遍)

1、提问:对弟子规的简单认识

2、提问: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

舜以至诚之心感化了父亲、继母、和继母所生的弟弟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手不可以举过高,肘部放在桌上即可;回答问题要起立。

2、读课文的姿势:身体坐直,双手拿书,书立放在桌上。

3、下课时,同学们齐说:老师您辛苦了(讲解:为什么老师辛苦)

六、作 业

1、抄写总序和入则孝一遍

2、回家给父母倒杯水(或捶捶背)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子规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检查抄写情况

②给父母倒水(或捶背),父母感觉如何?

二、教 念

总 序

入则孝(一遍)

再由同学读 总序

三、讲解总序 总

序-----本书总括

子-----学生,应该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孝顺父母 尊敬老师 遵守纪律讲究卫生互相团结互助帮助

谦虚谨慎、、、

规-----规矩(正确做人的思想、方法) 圣人训-----圣人(明白怎样正确做人的人) 首孝悌-----提问: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四、讲故事 (小女孩的故事)

初中女孩,学了《弟子规》以后,认识到自己以前自私、孤僻、不懂感恩„„回家给妈妈做饭、洗脚。妈妈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五、礼 仪

1、复习上一堂课的礼仪

2、回答问题老师叫名字时要说声“到”

3、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不认识的客人、长辈要举手敬礼:“老师好!”

六、作 业

①背诵弟子规总序

②给父母洗脚

③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 子 规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情况 ①给父母洗脚

②背诵总序

③收日记

二、讲 解 首孝悌

1、提问:怎样孝顺父母?

2、讲解:孝----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 说明孝是一体。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符号

比如:仁(两个人,推己及人) „„

3、怎样行孝:

①养父母之身

供养父母衣、食、住、行„„ ②养父母之心

不能让父母操心、担心、伤心„„

③养父母之志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善人、圣贤人„„

三、讲故事 (子路事亲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困。经常自己用野菜充饥,却从百里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后来双亲死了,他在鲁国和楚国做了大官;生活享用虽然丰富美满,而他却常常怀念父母在世时,自己吃野菜充饥而去百里外背米供养双亲的日子。

四、礼 仪

1、复习已经学习了哪些礼仪: ①回答问题时要举手

②坐姿、拿书

③下课时说:老师您辛苦了

④回答问题时说“到”

⑤见到长辈敬礼问好

2、放学到家后要说声:妈妈(爸爸、爷爷、奶奶) 我回来了

五、作 业 ①写一篇日记

②给父母或爷爷奶奶捶背按摩(不少于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 子 规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给家长捶背 ②背诵 ③收日记

二、读课文

总序、入则孝、出则悌(两遍)

三、讲 解“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呼 应勿缓 老师呼 应勿缓

长辈呼 应勿缓

同学呼 应勿缓 糖果呼 应勿缓 ? 条件呼 应勿缓 ?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五、礼 仪

早晨起床给爸爸妈妈敬礼,并问候:“爸爸妈妈昨晚睡得好吗?”

六、作 业 ①背诵入则孝

②写日记(写日记的格式)

③自己洗袜子(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弟 子 规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 背诵入则孝 ②

②洗袜子

③收日记

二、读课文

总序

入则孝

出则悌

三、讲 解(身有伤 贻亲忧)

珍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珍惜别人的身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四、讲故事

1、通辽七中同学跳楼

2、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

3、学子的种类

①上等学子能忍受师长的折磨,忍耐上进 ②中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鼓励,奋发图强 ③下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表扬,爱中成长 ④劣等学子什么都不能够接受,事事叛逆

五、礼 仪 ①吃饭时第一口菜夹给谁? ②上楼时谁走在前面?谁先进屋?

六、作 业 ①背诵 出则悌

②写日记(学习弟子规后有那些思想变化) ③给父母一个亲切的吻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收日记

二、读课文:谨

提问 明白了课文中的哪些意思?

三、讲 解(斗闹场 绝勿近)

目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斗闹场就是电视。

电视里面很多地方教我们杀杀打打 比如:奥特曼 好像是正义战胜邪恶,其实是教我们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社会现象:小孩子之间武枪弄棒„大的学生之间打架斗殴„我们经常听说某校学生被打架死了(比如:通辽三中、扎旗一中)。

看电视时间半个小时为宜(有选择性的看,不看最好)

四、礼 仪 现场表演

家里来客人了(叔叔好,阿姨好 鞠躬 倒水 拿水果)

五、教唱歌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我们来学弟子规,快来快来,快来学习,我们大家真快乐。

六、作 业

①继续给父母(爷爷奶奶)捶背(倒洗脚水) ②写日记(关于看电视,读三遍课文 家长签字) ③起床后自己叠被子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回家做了哪些事? ②收日记

二、读课文

三、讲

朝起早 夜眠迟----有没有睡懒觉的?

置冠服 有定位----放学回家把书包,衣服乱扔?

对饮食 勿拣择----有没有嫌弃妈妈做的菜不好吃?

人问谁 对以名----不能说是“我”,应该回答我是(比如)李硕

四、讲故事 (温公警枕)

司马光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学业不断长进,事业也得了很高的成就,著成《资治通鉴》,死后被封为太史温公。

五、现场表演

早 晨(爸爸妈妈:早上好!您昨晚睡得好吗?)

晚 上(爸爸妈妈:晚安!)

六、教唱歌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我们来读弟子规,快来快来,快来学习,我们大家真快乐。 弟子规好,弟子规好,我们大家要坚持,刻苦读书,一直坚持,努力把它都做到。

七、作 业 ①擦桌子 ②朗读两遍课文 ③日记(难忘的事)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谨、信

二、解释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对人说话要讲信用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看到别人的优点要逐渐赶上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看到别人的缺点 有则改正 无则加以警醒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有没有掩饰自己的过错?

三、讲故事(信守诺言)

古时候,赵柔,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一次,与儿子卖梨。一个人准备出20绢布,谈好后回家取布;这时,又来一人,见梨好,想出30绢买。儿子想卖,赵柔对儿子说:“说话要算数,怎么能见利失信呢?”后来,第一个买主回来,赵柔把梨卖给了他。赵柔信守诺言,被人们传为佳话。

四、现场表演

在家吃饭时的情景 (四个同学一组)

五、唱 歌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我们来读弟子规,快来快来,快来学习,我们大家真快乐。 弟子规好,弟子规好,我们大家要坚持,刻苦读书,一直坚持,努力把它都做到。 弟子规好,弟子规好,我们要做孝和悌,谁有困难,谁有烦恼,我们一起帮助他。

六、作 业

①读课文2遍

②日记(妈妈我想对您说)

③给爸爸妈妈焐一次被窝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 日记

②焐被窝

二、读课文 泛爱众 (两遍)

三、解释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亲人、师长、同学„街上要饭的老爷爷奶奶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见人恶,即内省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见人善,即思齐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劝过的方法,最好在背地里。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推多取少

四、讲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

“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五、教唱歌

弟子规好,弟子规好,等到我们长大了,好好做人,帮助穷人,我们一起过得好。 老师好呀,父母好呀,祝贺你们新年好,你们辛苦,我们感恩,我们感谢您呀——(说)老师(父母),新年好!

六、作业 ①念课文两遍

②日记(同学之间)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亲仁余力学文>两遍

从头至尾再读一遍

二、学习经句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三、思考

从孔融让梨故事的另一点思考:上课回答问题时举手即可;要让不经常 回答问题的同学有机会回答问题,不能总是争着自己来答 与宜多 取宜少

四、好习惯

①不准剩饭粒儿------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②怎样过生日呢------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要懂得感恩父母(拜父母、给父母洗脚„)

五、作业 :日记 板书设计:

第四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教案

前言:“弟子规”教学与孩子共同成长

陈军

曾听说“宁为感动掉眼泪,不为伤心而落泪﹔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是的,在日常中,孩子一句不经心的话,一个无心的动作,会让为人父母感动的落泪,但也因孩子自私、不礼貌、懒惰等不修饰的习性,让父母伤心落泪。同样是泪,水由眼中出,心却两样情,如何将伤心转化成感动,这就是身为长者与父母的共同课题。

在孩子成长的学习中,父母以人中龙、鸟中凤作为对孩子的期待,父母努力提供孩子在才艺上的学习、音乐、艺术、口语演练、运动技艺……等,无不用心地去灌输,然而德行教育之根本,往往是排在学习之末或根本视而不见。

试想,当我们把孩子一步步送往我们以为成功大道上时,孝顺在哪里﹖礼貌在哪里﹖责任与尊重又在哪里﹖ 宁为孩子品德培养找方法,而不要为他们傲慢、自大、不负责任找理由。“教”是上所施下所效,如果我们要给孩子好的未来,我们就要以身作则来“育”化孩子做人的根本。长期善且救其失,把孩子心中的善,由教育把它引导出来,并且将孩子从坏的习惯中救助出来,这就是“弟子规”所要给我们自己以及孩子的。若我们在活动中落实弟子规的教学,这不仅在孩子品德上扎实地打好根基,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也稳健快乐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此孩子即可得到其一生的幸福,这难道不是我们身为父母所期望的吗﹖

弟子规教学坚定了我们中国传统德行教育的信心,也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再思考。相信只要我们愿意给自己人生道上一个机会,去认识去理解古圣先贤们修身立德、讲信修睦、敦伦尽份的精神,那么小至家庭和谐,大至国家社会安康,这股平和之力不容忽视。

弟子规教学于九月九日开课,时间为周四上午十时五十分至十一时三十分,地点﹕ 马寨教学点。一开始,以亲子互动学习为教学方式。弟子规不但可以让您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也可成为您自己生命的明灯,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若有任何疑问可电陈军老师(13865848681)

《弟子规》(一)

陈军

导读

《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道德启蒙读物,许多州县把它定为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李毓秀也因为撰写《弟子规》,死后被供奉于山西绛州先贤祠。 李毓秀是清康熙年间的秀才,他根据宋代朱熹所写的《童蒙须知》改编成《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因为朱熹看到当时的学校教育“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道德败坏,重利忘义,教育只为让学生应付科举考试,朱熹认为这是舍本逐末,主张语文教育应以“明人伦为本”,恢复夏商周三代的优良教育传统,所以编撰了一系列语文教材,其中专为蒙童编写了《童蒙须知》,教导孩童日常生活的细节。

延续《童蒙须知》内涵的《弟子规》,也是以教导儿童伦理道德及基本礼节为主。第一段的总叙根据《论语〃学而》中孔子的一段话作为全书主旨:“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文章分为七大段(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内容浅白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范具体明确,现今仍广泛流行于各小学。 本教材依内容分成三十三个单元,每单元包含原文、注释、白话解说及参考故事。原文标示了汉语拼音及注音符号两种方式,注释是针对文句中的字词意义加以解释,白话解说则完整翻译每一句的意义。最后,附上相关内容的故事作为学习本单元的参考,让读者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广泛,且更生动有趣,希望能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学童良好品德。

【原文】

弟 子 规 , 圣 人 训 : 首 孝 弟 ,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 而 亲 仁 ; 有 余 力 , 则 学 文。 【注释】

(1)弟子:为人弟和为人子。 (2)规:规范。 (3)圣人:品德高超、人格完美的古圣先贤。 (4)训:训示教导。 (5)首:第一重要。

(6)孝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弟,通“悌”,敬重顺从兄长。 (7)次:第二重要。

(8)谨信:小心谨慎,诚实守信。

(9)泛爱众:博爱众人。泛,通“泛”,广泛。 (10)而:而且。

(11)亲仁: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仁,仁慈宽厚之心,爱人爱物的基本道德。 (12)余力:剩余的心力。 (13)则:就。

(14)学文:研究学问。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主张德育重于智育,要先养成良好的品德,还有时间才学习其它各种学问。

【白话解说】

《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导人们的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其次是做人做事要严谨且诚信。爱护天下众人,并且多亲近有仁德的君子。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才能学习各种文学方面的学问。 【参考故事】 道德始祖─舜帝

舜是中国古代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

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双目失明的父亲瞽瞍(g□ s□u)又娶了妻子,生下弟弟象。舜的父亲是个顽固不讲理的人,加上后母个性粗暴凶狠,弟弟蛮横无理,后母和象因为得到瞽瞍的宠爱,三个人都讨厌前妻生下的舜,经常想杀死他。 有一次瞽瞍叫舜修理米仓,等舜爬上仓顶,瞽瞍就放火烧米仓,舜拿着两个斗笠像小鸟一样降落下来,没能害死他。后来瞽瞍又叫舜去挖井,当舜深入井中时,瞽瞍和象合力用土填井,没想到舜很聪明,挖井时就预先从旁边挖了通道,逃了出来。像本以为这次万无一失了,就霸占了舜的家产,看到舜回家来,大家吓了一大跳。但宽宏大量的舜还是以德报怨,日后依然孝敬父母,爱护弟弟。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舜二十岁就以孝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访求贤才,四方群臣都推荐舜,尧帝因此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并让九个儿子和舜相处,以观察舜的品德。因为舜以德服人,娥皇、女英受到舜的德行感化,也不敢因身份尊贵就态度骄慢,待人都非常谦逊恭敬。尧帝的九个儿子在舜的耳濡目染下,也变得更加仁厚谨慎。舜到历山耕种,那里的人受到舜的影响,变得心胸宽大,让出田界。

舜到雷泽捕鱼,雷泽的人争相让出住所。舜到黄河边做陶器,那边出产的陶器变得非常精细。大家都喜欢和舜在一起,所以他住的地方,一年就聚成村落,二年形成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经过考察,尧帝对舜很满意,将帝位传给了舜。 舜帝特别注重道德教育,他宣扬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推动人伦道德,开创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先河,成为历代中国人遵循的典范。 几千年来,舜文化以德为先的传统,经由孔子儒家文化传承下来,教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附注:

三皇五帝:远古时候的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是中国最早的三位皇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号称五帝。古文献记载,黄帝为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

《弟子规》(二)

陈军

【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 (1)呼:呼叫。 (2)应:回应。 (3)勿:不可以。 (4)缓:缓慢。 (5)命:命令、吩咐。 (6)行:行动。

(7)懒:懒惰、不努力。 (8)教:教导、训诲。 (9)须:必须。

(10)敬听:恭敬的聆听。 (11)责:责备。

(12)顺承:顺从的接受。 【白话解说】

父母有事叫唤时,我们要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们应立刻行动,不可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必须恭敬聆听,牢记在心;父母指责纠正我们的过错,我们必须顺从接受,坦承错误,不可顶嘴争辩,掩饰过错。 【参考故事】

周拔忤逆父母 堕落成驴

周拔是明代浙江省平阳县人,从小就是个小神童,读书能过目不忘,七岁就会吟诗作文。到十六岁,他的诗文更是名噪一时,被称为“平阳才子”。他因为得到大家的称赞,父母的宠爱,越来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的父母、兄弟和邻居经常忍受他暴躁的脾气。

有一年,周拔要进京赶考,父母为了他的旅费东借西凑,还请裁缝帮他裁制新衣。但不知足的周拔嫌旅费太少,嫌衣服太宽、裤子太长、帽子式样老旧、鞋子颜色太深。父母的苦心反而招来他满腹的抱怨,父亲忍不住教训他:“儿啊!你不要嫌这嫌那了,要知道父母为了你这次考试,帮你准备旅费,缝制新衣,已经伤透脑筋,弄得头发都白了,你还这样不知满足,我也想不出办法了。”周拔没有被父亲的话感动,反而大声咆哮:“我是天上的文昌星下凡,是一个大贵子,你这个草包一样的土老儿,有资格当我父亲吗?我才不是你生的,你没资格做我父亲。”他父亲被气得当场晕倒。

当天夜里,周拔被抓到地府(阴间的官府),阎罗王对他说:“你平时忤逆父母,虽有人的躯壳,却是畜生心肠,心田里的畜生种子结果了,你就将失去人身,堕落成畜生。”

周拔辩解:“我对父母只是据理直言,怎么算忤逆不孝?而且我是绝顶聪明的才子,怎么可能变成愚蠢的畜生?你的话不能使我信服。”

阎王和善的解释:“你这辈子聪明,是因为前生有善行。但是你今生任性狂妄、骄慢无礼、暴躁、忤逆等恶行,养成畜生的种子,上辈子的善良种子已被摧毁殆尽。你狂妄到目空一切,你的报应就该堕落为驴,被人遮盖双目(注),推磨受鞭。”

周拔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自知恶报难逃,惊惶而醒。那天就得了急病,开口困难,牙关紧闭,喉咙发出驴子叫声,名医也无法诊断是什么病,不到两天,周拔就在驴鸣声中死了。(取材自清代《暗室灯》)

注:驴子推磨时,如果看到磨上的食物,会使它想吃而停下来,不肯推磨了,所以要罩住驴的双眼。

《弟子规》(三)

陈军

【原文】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毋变。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业毋变。 【注释】 (1)凊:寒凉。 (2)省:看望、问候。 (3)昏:黄昏。

(4)定:安定,此指整理床铺。 (5)必:一定。 (6)返:返回。 (7)面:面见。

(8)居:居住,指日常起居的礼节。 (9)常:固定不变。 (10)业:次序、顺序。 (11)毋:通“无”,不要。 【白话解说】

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参考故事】 黄香扇枕温衾(注1)

黄香,东汉江夏人。九岁时母亲去世,对母亲的思念非常深切,乡人都说他是个孝子。

黄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亲。夏天炎热,他用扇子扇凉父亲的枕头、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体先温暖父亲的被褥。黄香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闻他的孝行而召见他,送他“门下孝子”的匾额(注2),表扬他的难能可贵。 黄香年少时就已熟读经典,博学能文,他写的文章闻名京城,大家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取材《二十四孝》) 注1:扇(shan),挥动扇子。衾(qan),大被子。

注2:匾额,横写大字,高挂于园亭、大厅、书房上方的木板。

《弟子规》(四)

陈军

【原文】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

【注释】

(1)擅:擅自主张,任性而为。 (2)茍:如果。

(3)子道:为人子之道。道,道理、法则。 (4)亏:亏损、欠缺。

(5)私藏:私自藏起,占为己有。 【白话解说】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 * * 【参考故事】 陶母还鱼责子

陶侃,东晋名将,父亲早死,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湛(ㄓㄢˋ)氏靠织布供他读书,而且很重视陶侃的品德修养。

陶侃年轻时在江西浔阳县当县吏,监管捕鱼之事。他派人送给母亲一罐腌(注)鱼干,母亲将原罐退回,并写信责备他:“你当县府官吏,拿官家物品送我,以为我会高兴吗?这是在增添我的忧虑呀!” 之后陶侃所到之处,都以清廉尽责而受人称赞。后来为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 注:腌,用盐浸泡食物,避免腐坏。

《弟子规》(五)

陈军

【原文】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注释】

(1)亲:父母亲。 (2)好:喜欢。 (3)力:尽力。 (4)具:具备、准备。 (5)恶:讨厌。 (6)谨:小心谨慎。 (7)去:去除。 (8)贻:遗留、留给。 (9)忧:担心忧愁。 (10)羞:羞愧、丢脸。

(11)何难:有何困难?何,为什么。 (12)憎:讨厌。 (13)方:才。

(14)贤:贤良,品德高尚。

【白话解说】

父母所喜欢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做到;父母所讨厌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谨慎的为他们排除,小心改正。

子女身体受伤,会带给父母忧愁;子女品德缺损,会带给父母羞辱。

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有什么困难?父母讨厌我,我还是孝顺他们,才真的是品德高尚的贤人。

【参考故事】 闵子骞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周朝)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德行与颜渊齐名,为二十四孝(注1)之一。

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子骞对父母非常孝顺,但后母很讨厌他,用棉絮给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衣,却用芦絮(注2)做子骞的冬衣。寒冬时,父亲叫子骞帮他驾车,子骞被冻僵了,老是拿不住缰绳,掉了好几回,被父亲责备,子骞也没为自己辩解。

后来父亲看他冻得脸色发青,用手一摸,发现衣服很单薄,撕开衣服一看,才知道不是棉衣,而后母的两个儿子穿的都是纯棉做的冬衣。父亲感到很悲痛,决定休妻。子骞泪如雨下,劝告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注3)后母听了深受感动,终于悔改,如慈母般公平的对待三个儿子。闵子骞的孝子之名也因此而传遍天下。

注1:元朝有名的孝子郭居敬,感叹再也没机会孝顺去世的父母,就从古书传记中挑出历代最具代表的二十四位孝子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虞舜、汉文帝、周朝曾参、周朝闵损、周朝子路、汉朝董永、周朝郯子、后汉江革、后汉陆绩、唐朝唐夫人、晋朝吴猛、晋朝王祥、汉朝郭巨、晋朝杨香、宋朝朱寿昌、南齐庚黔娄、周朝老莱子、汉朝蔡顺、汉朝黄香、汉朝姜诗、三国(魏)王裒、汉朝丁兰、三国孟宗、宋朝黄庭坚。

注2:秋天的芦苇,花穗上包裹种子的绒絮,有点像棉絮,但保暖效果远不及棉絮。芦絮随风飞散,可帮助种子传播,俗称芦花。絮,附在植物种子上的柔白细毛。

注3:母亲在的话,儿子我一人受寒就好,母亲如果离去,三个儿子都遭风霜啊!单,衣服单薄,挨冻受寒。

第五篇:弟子规教案

《泛爱众》第一课时教案

一, 讲解“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互帮互爱吗?

其实爱是一个永恒的主体,自古至今有很多爱心人士,远的不说就拿里我们最近的,在四川大地震时有很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志愿者献爱心。201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罗阳;坚守大漠52年,参与我国6次核试验,为我国核爆炸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俊德;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张丽莉;正是花样年华,却悄然离开捐出自己的器官的何玥;为乡亲卧底,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的陈家顺等人。他们用一个爱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我们。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天地的万物也是强调应该有爱心的。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四句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爱的精义:不但要爱人,而天同覆、地同载的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

《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那么接下来《弟子规》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最应该重视什么?究竟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呢? 《弟子规》有明确的意见。我们现在都习惯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孩子学唱歌、学跳舞、学外语、学乐器,这当然非常好。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也对孩子的内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呢?

《弟子规》接着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正如《弟子规》里所说,“行高者,名自高”。你只要德行高,你的名声自然就会高,这是更注重内在的东西。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有此意。“晏婴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晏婴虽然外表矮小丑陋,但是用智慧为齐国赢得了荣誉,令楚王刮目相看。

下面讲一个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读于印度某大学,与其他学生相比,他身材矮小,并不起眼。不过,班主任发现他非常智慧,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临近比赛前一天,他突然找到班主任,吞吞吐吐地说自己个头太矮了,即使站得笔直,脸也不能全部露出讲台,所以想放弃比赛。

老师看了看他,微笑着说:“这很简朴,你带个凳子上台,垫在脚下演讲不就行了吗?”他愣了一会儿,说:“可是这样,大家都会嘲笑我的。”

老师拍了拍他的肩:“你比的是演讲而不是身高,别人嘲笑又如何?因为在意小事而耽误了正事,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正式比赛时,他迎着大家诧异的眼光,站在垫高的讲台上,淋漓尽致地完成了演讲,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他高兴不已地准备和老师一起庆祝时,老师却严峻地说:“刚才,你犯了个不小的错误。”他怔住了,老师接着说:“你演讲完后怎么能把凳子留在台上?这样既给下一位选手添了麻烦,还让观众看出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他窘红了脸,深有感悟地说:“老师指导我带凳子上台,是提醒我不要被小事所扰;老师教导我要带凳子下来,则是提醒我不要事后留尾巴。” 他把这两条教训牢记于心,此后每次上台演讲都把凳子垫在脚下,然后把它带回座位。他就是印度的新总统慕克吉,身高仅1.52米。 我们中国的邓小平爷爷也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还有小品演员潘长江,歌唱家韩红、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所以我们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要有高尚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不在于光鲜的外表,而在于内在的修养。

四、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讲一个小故事:昭远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统帅,平时他骄傲自大,总以诸葛亮自比,经常吹嘘说:“只要我手握铁如意,坐着太平车就可指挥大军,一统天下。”公元961年,北宋派大军攻打后蜀。后蜀派王昭远率军抵抗,平时趾高气昂的王昭远由于指挥失当,使后蜀的军队一溃千里,王昭远自己也做了宋军的俘虏。结果,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要一统天下的大话,成为了历史上的笑柄。

所以我特别建议大家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君子就应该像莲花一样,只要你真的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你就会有“香远益清”。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你真的品德高尚.那么你即使低调一点别人也会知道的。这是《弟子规》要孩子从小养成的一个好习惯——谦虚。 《论语》里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想有所成就的话.也应该让别人有所成就;你自己想闻名天下,想发达的话,你也应该让别人发达。你不能只允许自己有好事,不允许别人有好事。

春秋的时候,晋悼公向自己的大夫祁黄羊请教,说你看看谁能够去管理南阳啊。祁黄羊回答:解狐。晋悼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啊。祁黄羊说:国君,您问的是谁能够去管理这个地方,您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啊。这是什么样的胸怀?不久,晋悼公又去同祁黄羊:现在军队缺个头,我要找一个人来管理军队,你看谁行?祁黄羊说:祁午啊。晋悼公又晕了: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对啊,您问我谁能当军事长官啊,没问我谁是我儿子啊。心胸坦荡。前面一个叫什么?叫“人有能,勿轻訾”。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他有某方面的才能你就不应该去贬低诋毁,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己有能,勿自私”,虽然不是他自己,但也是他自己的儿子吧,他自己的儿子有军事才能,也不必自私,你可以大大方方地推荐他。这种心胸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才能,哪怕这种才能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重,而对别人的才艺不屑一顾。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家庭环境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对自己的才能和优点认识得非常充分。但是对自己的同学,对自己的伙伴,往往不够尊重,对别人的长处认识不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客观公正地去认识、评价、尊重别人才能的习惯,这个孩子进入社会以后,就很难交到很好的朋友,很难融人一个团队,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六、小结

1.回顾所讲的知识。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者高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2.得到的启示。

仁厚待人、无私奉献 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努力学习、谦虚谨慎 尊重别人、和谐相处

最后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仁厚待人、无私奉献、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努力学习、谦虚谨慎、尊重别人、和谐相处,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一篇:党支部书记承诺书下一篇:党章测试题及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