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总结报告

2024-04-26

公司质量总结报告(通用6篇)

篇1:公司质量总结报告

海洋钻井公司质量工作

总结材料

一、物资供应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1、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其下设4个办公室和3个四级基层队。现有职工71人,职工平均年龄47岁,年轻员工不足。

2、资产、装备情况:仓库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拥有钻配库、五金库、电料库、化工库、劳保库5栋正规库房、1个料棚、1个料台、1个加油站,总库容面积3790平方米,总资产87万元。其中,加油站相关设施及资产预计将在2018年划转到东营石油分公司管理。

二、生产和采购资金基本情况介绍

海洋钻井公司一共拥有十条平台。其中,胜利十号平台在伊朗;胜利一号、四号平台已经完成了国外项目合同的签订工作;2018年公司也将推进胜利二号、三号平台的申请保废工作。

海洋钻井公司2017年材料采购1.6亿元,平均库存为3100万元。累计开钻52口,交井47口,完成进尺120719米,其中国外进尺13955米,创产值8.02亿元。2017年每米钻井材料成本1450元,近六年成本1600元/米,相比下 降150元。因生产物资油料和钢材大幅降价、生产任务较前两年饱和。

三、物资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

2017年,面对低油价、极寒期的严峻形势,物资供应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关于“提质量、保效益、塑形象”精神,积极挖掘物资管理潜力,精心打造计划准、质量优、周转快、服务好的海上物资服务队伍。通过挖掘物资计划、仓储、配送和信息服务的管理职能,更好的服务公司生产。其现有的主要做法是:

1、落实“提质增效”的会议精神

在党组织建设中,加强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党群工作进行分工,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在工作中做到互相补台,互相支持,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以思想宣传工作为抓手,物资供应通过各项班组会议、生产会议、职工大会积极传达,现在油田和公司正面临极寒期和冰河期的严峻生产形势,引导职工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全员过“紧日子”的意识,引导各职能办公室从提高计划准确率、提升采购质量、压减采购数量、降低物资价格、减少物资储备、盘活现有库存等方面入手,积极深挖潜力。

2、以安全生产为保障,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以公司开展的“查找十大隐患”活动为载体,全体职工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的演练活动。演练中,要求大家以演练当实战,充分地提高了我单位的安全应急能力。牢固树立“每一个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把宣传教育的重心由管理层向操作层延伸。

一季度,物资供应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私家车安全教育”,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讲座、签订交通管理承诺书等形式,提高安全驾驶水平和交通安全意识。

二季度,加强雨季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落实“雨季八防”措施,紧紧围绕雨季安全生产实际,对所辖仓库、料棚进行了房顶防水检查,对装载配送机具设备进行精心的检修、维护、保养,加大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力度,做好防范措施,为雨季安全生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3、严把物资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现场 首先,对所有库存生产建设物资进行排查,要求所有生产物资的供应商资质、合格证、技术资料和质量控制资料等必须齐全,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其次,深入生产建设现场,对正在使用的物资,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的物资进行二次检查,严防有质量缺陷的物资进入生产现场。对于在用物资检查的主要方面是使用年限和 使用状况,并且要求各个平台提供存档的产品合格证等资料。

再次,供应专门对采购的泥浆泵空气包、各种压力管线、压力容器、绳索、吊带、安全带、泥浆产品吨袋、托盘进行了调研,严防由于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害。预防物资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吊装工具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也是排查工作的一个重点。例如对于泥浆吨袋的安全检验就有专人进行定期的排查。

篇2:公司质量总结报告

根据公司检查制度规定要求,为了解与掌握各分公司、项目部的运行动态,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股份公司于10月22日至12月20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2012第二次质安大检查,有关检查情况及相关信息汇总如下:

一、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覆盖浙江、江苏、安徽、上海、山东、河北、陕西等区域相应直属项目部、分公司及其所属项目部。共检查43个在建工程,开具整改单135份,截止2012年12月底目前在建工程总计208个,检查覆盖率为21%。

二、检查内容

1、检查内容:(1)工程质量:包括工程技术资料、工程实体质量、原材料抽样等;(2)安全文明:包括安全台帐和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情况。

三、检查综述

从本次检查情况来看,在分公司层面上,除了象山分公司、第五工程公司、上海办事处等几个“老牌”优秀分公司还能正常的对工程进行有序管理,其余分公司在人员配备及管理上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较上半年第一次大检查后无明显改善,直接导致有些工地无人管理,甚至出现分公司名存实亡现象。

在检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台账资料方面出现问题频率较高的通病进行了统计,具体为:

3.1工程质量

(1)混凝土工程:主体砼结构观感质量差,有较多蜂窝、麻面、孔洞现象;外形尺寸偏差,保护层厚度不足,梁内垃圾未清理;二次结构浇筑,砼浇筑质量差,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收缩裂缝现象普遍。

部分工地未设置砼试块标准养护室(委托商混公司)或标养室内设施不标准,温度、湿度等主要控制要求不能达到;养护室内试块数量与资料统计不符,且试块表面标记不清。

(2)钢筋工程:梁主筋焊接接头位置不符要求,位于锚固区域之内;电渣压力焊焊工单人操作,接头质量差。梁板钢筋绑扎不到位,梁主筋与箍筋绑扎不足,梁有效截面大大缩小,箍筋间距不符设计要求及抗震构造要求,箍筋倾斜或加密区段长度不足,造成数量不足,间距偏大;钢筋保护层使用水泥砂浆垫块等。

(3)砌体工程:灰缝砂浆不饱满、留搓、接搓方法不符合要求。填充墙体顶端与梁板斜砖塞口不严实、不饱满;发泡剂使用不规范:墙体裂缝现象也普遍存在。

(4)防水工程:屋面楼板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不足,渗水痕迹较明显,防水卷材收头部位翘边;分割缝处油膏粘结不牢固。

3.2安全文明

本次检查在安全文明方面总体较以往有所提高,检查过程中也涌现出像凤台电厂冷却塔工程、蒲家经济适用房等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做的较好的项目,但仍有不少项目部对安全文明工作投入不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主要具体表现为:

(1)安全管理:绝大部分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检查制度执行不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执行不理想,安全员实际到岗履职情况较差、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较差

(2)文明施工:工地大门设置不规范,施工现场道路硬化、防尘措施工作不到位,材料未归类堆放无标识,职工宿舍卫生情况差,现场安全警示标语、标牌数量不足等。

(3)外脚手架:相当数量的工地脚手架连墙件数量不足(特别是进入装饰粉刷阶段),脚手片铺设不到位,内侧高处临边无防护或防护不到位,开口部位横向斜撑未设。型钢悬挑架固定端长度不足,尤其转角和阳台处。U形钢筋抱箍与型钢间隙未楔紧,斜拉钢丝绳及吊环设置不规范,悬挑架底部封闭不严,卸料平台与脚手架混搭等。

(4)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大部分工地承重支模架未按专项方案的要求进行搭设,现场搭设不符构造要求:扫地杆未设、水平拉杆单向设置,梁下纵向水平杆未设,立杆间距过大,垂直、水平剪刀撑缺少等问题依然普遍。

(5)三宝四口防护:安全网未使用阻燃型,高空作业人员基本都没有佩戴安全带。电梯井隔离不到位,防护门未定型化。施工层洞口防护和楼梯栏杆等未及时跟上,通道口防护不按规定搭设等。

(6)施工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未达到“三级配电”要求,总配电箱漏保参数不符,分配箱、开关箱不标准。机具未设置单机开关箱。电缆线未架空或埋地保护。

(7)大型机械:部分工地塔吊基础积水,埋地节或螺栓锈蚀,接地不符要求;塔吊起重量限制器不灵敏吊钩无保险装置,电缆绝缘破损,回转限位器不灵敏;施工电梯卸料平台两侧防护不严,顶部无防护门或防护门不符要求,无防止从内侧开启措施;部分工地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未设。物料提升机缆风绳及地锚设置不规范,卸料平台两侧安全防护不到位,底部进料口防护门失灵。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或维修保养记录虚假。

(8)施工机具:施工机具未接地,现场搅拌机操作手柄无防护装置、料斗无保险钩,氧气、乙炔使用不符安全距离等。

3.3资料台账

3.3.1技术资料

1、局部原材料合格证收集不到位

2、局部资料未及时到各部门签字盖章

3、沉降观测未及时跟上

4、拉结筋未做隐蔽验收

5、施工日记与现场作业,资料台账不对应(施工员与资料员未及时沟通)。

6、局部检验批等资料未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局部技术资料无监理单位审核签字等问题

7、砼施工检验批评定未到砼强度报告出来就已评定为合格。而且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表格。

3.3.2安全资料

1、安全技术交底未落实到每一职工,签名不真实(特别是电工、焊工、塔吊指挥 驾驶、承重架、井架、食堂、门卫等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全日记不能真实反应施工现场作业与资料台帐不对应。

3、“三宝四口”验收未每幢每层分开验收,文明施工、施工用电等验收未基础、主体各分部主体验收。

4、施工电梯、塔吊等大型机械每月维修保养记录不齐。

5、消防检查、安全检查等流于形式,内容欠具体,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6、配电箱、安全防护用品、小型机械等合格证不到位。

7、个别项目部与各班组无签订安全协议。

8、公司每月检查的整改回复不及时。

9、个别专项施工方案无针对性,且未经公司总工审批。

10、食堂卫生许可证和食堂人员健康过期比较多,未及时重新审批。

四、奖励与处罚

1、表扬奖励

本次大检查共34个项目符合综合评分条件,根据评分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分别对前三名和后三名进行奖励和处罚。

2、对总分后三名处以5000元罚款,分别为:湖州阳光花城、三门城东村公寓房、秦皇岛达润时代逸城四期工程。

五、建议总结

篇3:公司质量总结报告

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报告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由会计事务所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更加需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尤其客观反映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情况,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才能更好地给外部使用者带来参考价值。因此,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初美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不断打击人们对于美国上市公司的信心,促使美国国会在2002年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孟焰,2010)。在法案中最重要的条款包括302条款(以下简称SOX302)和404 条款(以下简称SOX404),其中SOX302指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主管等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按季度和年度按照规定的事项来发表声明。SOX404主要规定了管理层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条款规定公司的年报中必须包括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这要求管理层在财务年度末对与公司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评估。同时,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所作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发表相关评估意见。SOX302和SOX404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来增加投资者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的理解(Goh,2013)。

近年来,我国也一直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2006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颁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然而,这两个内部控制指引中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定不够全面,并且权威性不足。2008年,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对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标《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该《基本规范》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基本规范》 要求企业在执行该规范时,首先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企业需要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上市公司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来展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这些中介机构主要指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机构。2010年4月,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标《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出台后,对2008年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进行了很好的补充。《配套指引》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三大部分。同时,该《配套指引》明确提出,执行内控体系的企业首先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展开自我评价,并且披露当年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其次,企业需要聘请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为确保我国的内部控制得以稳步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该《配套指引》,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该《配套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可以提前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然而,黄寿昌等(2010)认为,国内有关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中基本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问题。这说明当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仅仅停留在一般层面,还未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信息。

本文以2008-2014年度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展开了研究,探究是否随着相关制度的发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客观反映出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否可以给外部使用者带来参考价值。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年报重述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年报重述存在联系。由于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报告质量的第一道防线,Hammersley等(2008)、Plumlee等(2010)和Wang(2013)的研究都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之后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存在联系,导致企业财务报表重述问题。Ashbaugh-Skaife等人(2007)指出拥有较差内部控制的企业有必要去重述企业利润,并且常常在重述中披露有实质性内部控制问题。Krishnan(2007)研究也发现,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的可能性更高。

在我国,刘启亮(2012)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重述有着显著负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低,越容易采取财务重述行为。孔敏(2013)以2011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深市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财务报表重述具体事项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财务报表重述上市公司应以财务重述事项作为重要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迹象的观点。申志强(2014)在讨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影响因素时,也提到了内部控制缺陷对于财务报表重述有影响。

对于近年来内部控制方面的学术研究,崔志娟等(2013) 总结后认为,现有的内部控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企业中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市场的反应。王秀红(2014)通过对2003年至2013年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发表的共203篇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章进行梳理后,归纳出了四个主要的研究主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与法规制定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可以看出,有关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分析的研究文献还不多。崔志娟等(2013)通过对2008-2010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和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对于其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时间选择较为随意,同时,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内容缺乏信息含量。之后,崔志娟等结合年报重述原因和重述内容的归类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当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靠性较低的结论。何芹(2012)以我国的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2006年到2011年这6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时间序列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报告展开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同时,相关的报告的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规范。然而,相关的报告还存在较多的缺陷。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活动。杨雪等人(2014)通过对2012年披露的数据分析发现,吉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评价依据不一致,而鉴证报告和自评报告披露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列明了四种表明企业可能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其中有一个迹象为: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因此,如果企业更正自己当年公布的财务报表,就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着重大缺陷。

同时,通过回顾财务报表审计的发展可以看出,新制度的实施的初期都会面临各种问题。199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002年财政部门对该准则进行了重大的修订和完善,修订后的准则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在准则实施的过程中,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和讨论。在准则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还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王章渊,2004)。独立审计报告在当时仍存在种种质量瑕疵的问题(清议,2006)。随着审计实践地发展,孙谦等人(2011)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财务报表审计质量虽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与之前相比还是有所提高的。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说,与财务报告审计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客观反映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的一些情况。

综上所述,企业的年报重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其发生年报重述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因此,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应该与年报重述行为存在相关性。同时,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分析时,可以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对比分析。届于此,本文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审计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立足年报重述角度来探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情况。

三、上市公司年报重述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现状

通过对2008-2014年发生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本文得到表1。由表1数据可以看到:(1)2008-2014年,在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中补充类型的数量波动比较大。尤其到了2012年和2013年,补充类型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到了44家和37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这是由于2012年2013年外部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审核的强度加大而导致的。(2)2008-2014年,在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中更正类型的数量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20到30家之间。(3)2008-2014年,发生在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中补充与更正类型的数量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从2008年的3家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16家。

通过对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地细分,从年报重述原因与年报重述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得到表2。表2中,工作人员疏忽包括:公司人员变动和工作疏忽原因、填录疏忽、工作人员理解有误、数据生成过程出错、提交文件格式转换错误。外部审核包括:经相关证券监管部门审核、证券交易所对年报事后审核,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监管局的监管指导意见、《问询函》。事后审核包括:公司自查、公司为使投资者更详细的了解相关信息。参考文件要求包括:指导型文件类的通知。其他原因包括:年报准则、广大投资者关注、参股公司原因、会计事务所原因。未注明原因是指: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列明原因。重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包括:重大收购和出售资产情况、大量补充披露控股股东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等情况、审计报告的类型变更、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的数字错误、应收票据分类账、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附注的错误或补充、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公司治理错误或补充、重要事项的重大担保、报告期内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事项及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 部分金额等重要事项的更正或补充。次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包括:一般会计数据和指标错误、利润分配事项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述有误公司治理结构补充说明、董事会报告补充、供应商或客户情况补充、制度说明、董事会报告补充。普通内容的更正或补充包括:记账单位错误、本期数和上期数颠倒、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错误或补充、名称书写错误。

由表2数据可以看到,从年报重述原因来看,上市公司进行年报重述主要的原因有:工作人员的疏忽、外部机构的审核以及企业事后核查。2012年和2013年由于外部审核原因而进行年报重述的上市数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35家和31家。2012年由于外部审核原因而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是2011年的三倍多。从年报重述内容来看,除了2012年与2013年这两年,其他年份以“次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为主。2012年与2013年,“重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比重较大是因为外部监管机构的审核力度加大而导致的。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现状

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10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该《配套指引》,而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因此,本文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选取了2011年至2014年的数据。

由表3数据可以看到:(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从2011年的72份增长到2014年的440份。说明相应的政策已经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落实。(2) 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从2011年的2.7%增长到2014年的5.58%。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在不断地加强。(3) 可以看到2014年的否定意见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报告的数量增加明显,分别为5份和3份。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泰达股份(000652)、烯碳新材(000511)、*ST新都(000033)、ST生化(000403)、荣丰控股(000668)。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星美联合(000892)、内蒙发展(000611)、*ST国恒(000594)。

四、基于数据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具体分析

(一)与财务审计报告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财务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进行整理,本文得到了表4。由于处于金融行业的公司的运营和治理的特殊性,本次研究样本剔除了金融行业公司。考虑到ST类公司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没有予以剔除。本次研究中,与年报重述相关的数据从巨潮资讯网手工收集整理而来。具体查询方法:先选择“深市主板”板块,然后在“公告查询”一栏下的公告类型中选择“补充及更正”进行检索。最后,把发生补充与更正的公司年报手工下载下来,人工进行翻阅与整理。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从中国注册师会计协会官网(www.cicpa.org.cn)手工收集整理而来。

从表4的数据可以直观地发现,2011-2014年财务审计报告的公布比例达到了97%以上。2011和2014年更是达到了100%。虽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2011年公布比例只有15.29%,但是到了2014年增长到了97.08%。这反映出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良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增长情况是比较理想的。

注:上市公司数目来自深圳证券交易官网。数据都是当年12月31日为截止点得到的主板上市公司的数目

财务审计报告也存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意见两大类,通过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整理,得到了表5:

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市主板2011-2014年期间,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维持在5%以上。通过与之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进行对比,本文得到了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70%上升到了2014年的5.58%。到了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与财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基本持平了。这反映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客观性确实有一定的提升。

(二)与年报重述的相关性分析

年报重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相关分析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报告质量的水平(崔志娟,2013)。因此,年报重述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也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平。本文选取了两个变量CON和RES。CON代表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如果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则定义为1,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则定义为0。RES代表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年报重述,如果发生年报重述则定义为1,未发生年报重述行为则定义为0。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后,本文共得到2011-2014年深市主板1133家公司的有效数据。然后,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得到表6。

由表6的数据可以看到,P值=0.317,这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与年报重述行为未显著相关,即使上市公司在当年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会存在重述年报的情况。这说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还需要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发展与改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逐渐成长起来。从2011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逐步向外公布规范化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来说,从2011年74家,占当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5.29%,上升到2014年的466家,占当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97.08%。本文从与财务审计报告对比角度以及年报重述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展开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与财务审计报告披露数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逐年增长,增长情况是比较理想的。2011年至2014年财务审计报告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目的比例分别为100.00%、97.31%、99.79%和100.00%,而2011年至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目的比例分别为15.29%、60.54%、73.13%、97.08%,

第二,通过与财务审计报告非标意见比例的对比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随着时间推移客观性逐年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从2011年的2.70%,逐步上升到了2014年的5.58%。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与财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基本持平了。

第三,通过与年报重述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出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与年报重述行为未显著相关,即使上市公司在当年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会存在重述年报的情况。

总的说来,当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不具有很高的外部参考意义。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机构、投资者、研究者等)来说,还是需要在参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结论时,再增加其他有关的内部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监督者(政府)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二)对策建议

对于如何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具体指引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是相关指引中对于有的问题的划分与评价指导还是比较模糊,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有的条款都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引,这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观性较大,相关的制度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无论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培训还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方面的培训都需要进一步加强。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直到2009年才开始新增了科目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新增的科目中调整和补充了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可见,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接触相较于传统的会计相关知识来说起步较晚。而且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基本内容中,常常指出需要注册会计师自己做出专业判断,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时,应当评价内部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其识别的各项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许多条款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扎实的内部控制知识。因此,只有提升审计人员自身在专业与个人方面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拉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上升。

三是借鉴他国优秀经验。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相对于美国来说较晚,早在2002年,美国就颁布和实施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而我国直到2008年才颁布了对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因此,我国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实施方面可以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适当地参考国外的优秀经验,但是要注意政府这一角色在引导上市公司正确处理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上的重要性。美国在实施SOX404条款时,实施过程中成本与效益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邱月华(2007)就指出,根据美国2006年的一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74家上市公司中,85%的被调查公司认为,企业执行SOX404所付出的成本大于其能获得的效益。因此,我国在实施相关的内控审计政策时,要注意协调好成本与效益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与财务审计报告对比角度和年报重述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数量逐年增长。通过与财务审计报告进行比较,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的客观性有一定的提升。然而,在对2011-2014年深市主板的113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重述行为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又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与年报重述行为未显著相关,说明今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有很大提升空间。据此,本文得出目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于外部使用者来说还不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的结论。

篇4:公司质量总结报告

9月19日,继8月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普又对意大利下调了其主权信用评级。

此后三天,标普又发布了一份令人警觉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标普称,未来一段时间,资产负债表不理想的亚太国家可能被下调评级。

其实,标普对美国和意大利主权信用的“开火”告诉我们:那些资产负债表不理想的国家当前是不值得投资的。同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同样能够给投资以指引。

简单而言,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能够看出一家公司资产的安全性,而资产周转率可以看出公司资产的营运效率,或者从资产报酬率可以得到公司资产获利能力的重要信息。

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公司资产质量的初衷。因此,《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近期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用上述三个指标对国内重要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进行了评估,而参考的评价指标是过去10年(中报数据)行业及公司资产质量表现的均值。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从行业角度来看,有的行业存在固有的特征,比如航空运输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居不下,饮料制造行业的总资产报酬率一直遥遥领先。

今年上半年,一些行业的资产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行业,在经历政策调控后,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迅速上升,而周转率和报酬率明显下滑,整个行业资产质量出现恶化,当然它们今年的股价表现也反映了这一点。

在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我们发现,深国商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10%,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还有一些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急速攀升,而资产周转率和报酬率在不断下滑,这些公司的情况正在恶化,我们从中挑选出表现最为异常的十家公司,这些公司未来或将面临一定风险。

十年资产质量参照系

为了比较今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质量的变化,我们首先选取了一个参照系,即过去10年的行业与公司资产质量表现的均值。我们认为,对于行业而言,其资产质量的衡量指标从长期来看是趋于稳定的。

我们汇总了77个行业(申万二级,剔除金融类)和公司,过去10年每年中期在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以及资产报酬率这三大指标上的表现,然后取其均值,以期发现各个行业的资产质量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从资产负债率来看,过去10年均值较高的行业包括航空运输、橡胶、医药商业和建筑装饰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都高于66.6%。与之相对,机场、石油开采、高速公路等行业在过去10年中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则较低,相应数据在35%以下。

从资产周转率来看,一些以商业流通为主的行业周转率明显偏高。包括贸易、医药商业、白色家电、食品加工、石油化工、零售等行业。此外,汽车整车、视听器材、钢铁等行业的资产周转率也较高。

而高速公路、水务、渔业、园区开发、机场、港口等行业的资产周转率则较低。此外,酒店、房地产开发、景点、电力等行业的资产周转率也较低。这些行业资产周转率低,大多是因为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而后期回收资金的速度则较为缓慢。

最后,从总资产报酬率来看,饮料制造、煤炭开采、机场、钢铁等行业的资产报酬率较高,即每百元资产赚取的利润较多。而视听器材、显示器、农产品加工、建筑装饰、汽车服务、航空运输等行业的资产报酬率较低。

尤其是饮料制造和煤炭开采两个行业,无论从过去10年还是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其总资产报酬率均处于上述77个行业的前列。这两大行业主要受到这两大行业的总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利润较高的影响,其中典型的代表有白酒企业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等公司。

房地产等四行业资产质量下滑

我们的统计发现,一般而言,某一行业在上述三个指标的表现上相对稳定。但是受到外部冲击或行业景气度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行业资产质量的指标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

以过去10年行业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 对比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下降最大的行业包括其他采掘、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行业。而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的则包括航运、燃气、高速公路、物流和电力等等行业。

如果从总资产周转率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显示器件、房地产开发、航运、环保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资产周转率都经历大幅下滑,而饲料、农产品加工、汽车服务等行业的资产周转率则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资产周转率下降,反映出地产公司投入资产变现的速度减慢。因此,在上半年限购政策的影响下,上市地产公司的销售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从总资产报酬率来看,今年上半年视听器材、航空运输、其他采掘、综合以及其他轻工制造等行业有明显提升,提升幅度在100%以上。而显示器件、航运、林业、通信运营和钢铁等行业则出现大幅下滑,其下滑幅度在50%以上。

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有四个行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较快,而总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下滑较快,这表明这些行业的资产质量正在变得不太理想,它们分别是航运、林业、园区开发和房地产开发。其中,后两个行业均属于申万一级行业中的房地产行业。

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上述四个行业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行业的偿债能力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偿债风险。

十大资产质量异常公司浮现

在具体公司资产质量的梳理中,我们剔除了资产质量评估较为特殊的金融类公司,同时也剔除了那些资产状况已出现问题的ST公司,以及一些没有可比数据的公司,最终,我们的样本锁定在2049家公司。

按照上述三个指标,我们相应地筛选出三类公司。

第一类是资产负债率与行业均值比较、与公司自身过去10年均值比较偏离幅度明显的公司。其中,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的公司包括长航凤凰、五洲交通、芜湖港等,明显下降的公司包括茂华实业、金科股份、云南锗业等公司。

第二类是资产周转率相对于行业和公司本身均值偏离幅度较大的公司。其中上升幅度最快的公司包括栋梁新材、南方建材、芜湖港等,下降幅度最快的公司包括东方银星、金科股份、深国商、国兴地产、华丽家族等。

第三类是资产报酬率相对于行业和公司本身均值偏离幅度较大的公司。其中上升幅度较快的公司包括莱宝高科、恒逸石化、包钢稀土等,下滑明显的公司包括宝石A、京东方A、大成股份等。

从最终结果中,我们发现,一些公司会在上述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结果中出现,比如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的同时,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却出现了明显下滑。类似这样的公司包括深国商、长航凤凰、天津松江、国兴地产、长春京开等。

从上述公司中,我们挑出了十家资产质量最为异常的公司,这些公司要么在资产负债率上出现重大问题,如资不抵债的深国商,要么在周转率出现大幅下滑,要么上述各类情况均有出现。

篇5:公司质量总结报告

1.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了更好开展质量月活动,机加工司召开全厂员工会议进行活动动员,456开展质量月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并宣布质量月活动开始。456对质量月活动的具体实施,活动安排等问题做了简明扼要的评述。564各车间的改善情况做了具体的要求,质量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要求要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

3.加强培训力度

在本“质量月”活动中掀起了学习的高潮,使员工树立了质量观念,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各车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员工的质量培训。机加车间:对操作工进行言传身教方式的操作培训,要求工人加强自检,严格控制零件质量;对全车间员工进行了量具使用的培训。结构车间:坚持定期会议,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每天生产结束后,质检员对当天的生产和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并定期在车间以予公示;使车间的质量整体有了一定的改观。工模具车间加强了职工的图纸识别培训,逐步开展员工图纸识别能力的培训。

4.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质量

为了有效的实现过程质量控制,各车间员工提高自检能力,生产过程中加强了自检。车间检验人员提高了检验的力度和频率,所有尺寸按照公司内控标准严格执行,并详细做好记录。各车间主任严格管理各车间的质量,使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6.质量月中出现的问题仍然比较多

虽然9月份质量月,我车间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外观质量尚有待提高,产品打磨不够仔细,部分细节亟待改进,质量量月后期已有大量改善,但仍存有不足。

篇6:公司工程质量调研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担负着涉及结构安全及重要性使用功能内容的抽样检测和进入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见证取样检测。检测结果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建筑质量的好坏影响相当重要,社会责任重大。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检测机构企业内部,加强与检测机构人员的交流沟通,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谋求合宜的解决办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检测机构现状

1.目前取得资质审批合格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检测机构已近32家(详附表2),各检测机构检测场地及设备规模差距较大,初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多的有116人、少的仅8人,拥有国家注册结构师的单位较少(详附表1:检测机构基本情况调研表),且资质申报存在借用人员资质情况,部分检测机构真正在岗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匮乏,部分检测机构检测设备陈旧,

2. 各检测机构检测资质范围差异较大,部分实力较差的检测机构主要从事见证取样检测,缺乏专项检测的综合检测能力。建筑节能检测的开展情况也不够理想,多数检测单位节能检测设备较少,对国家实行建筑节能政策认识不够,对建筑节能检测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对加大节能检测设备投入较为谨慎。

二、我市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1.调研中,各检测单位反映建筑检测市场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缺乏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只顾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对工程质量极度不负责任,特别是工程送样检测,有些检测机构仅做部分试验就出具检测报告,更有甚者,有些检测机构为了迎合委托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要求,对不合格材料出具假报告或根本不做试验就出了合格报告,严重扰乱了检测市场,既带来大量的工程质量隐患,也丢失了检测机构长期发展最需要的公正与诚信。

2.其次,各检测单位反映,检测市场基本上都是施工单位自行委托检测机构,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检测中发现最初确定的检测机构把关很严,于是擅自另行委托其它检测机构送检,目的就是出假报告,为劣质材料以次充好寻找合法途径,而一些检测机构为了取得检测任务而迎合施工单位,也就参与做假。

3.检测市场恶性竞争严重,恶性竞争导致检测费用低廉,一个工程项目的常规检测费用市场包干价低到0.6元/m,也就是说一个建筑面积1万m的项目常规检测费用几千元就可以包括钢筋、水泥、砂石、砼试块、砌体、砂浆试块、防水卷材等的全部22常规送样检测,检测机构以如此低廉的费用如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试验已经没有利润可言。

4.监理企业对于见证取样的把关不严,没有真正履行见证送样职责,往往都是施工单位自行送样到检测机构进行试验,真正双方见证到位的不到10%,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单位在送样上弄虚作假、检测机构在试验上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5.一些检测机构在送样检测报告中规避责任,报告标明“仅对来样负责”,一旦工程实体出现质量问题,自以为找到了不承担质量责任的依据。

6.多数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机制较为混乱,对检测数据档案管理不重视,归档情况与实际出入较大,不能为工程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提供原始数据;没有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台帐;更没有实施对涉及结构安全质量检测不合格情况向建设主管部门进行通报的制度。

三、几点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目前我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检测手段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存在一定的差距,检测行业的规范自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检测市场的竞争还需要规范和监管,检测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和检测市场的监管较为薄弱。因此,我们对规范我市检测市场、提高工程质量检测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工程实体现场检测的监督执法力度

(1)对于从事建设工程现场检测项目的检测机构,要求各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对其所监工程的现场检测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动态监管,重点检查:相应项目的检测机构资质、人员上岗证、仪器设备检定证书;是否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是否认真履行见证制度;是否有挂靠现象;是否有伪造检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

(2)依照《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一旦发现检测机构未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检测,弄虚作假,检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或出具虚假报告,对检测机构及其直接检测人员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予以公示。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检测机构开展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制定完善的检查内容,对检测单位能力认真评审,规范和提高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机制和检测水平。

2. 加强检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检测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技术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工程检测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动态查询验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质量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技术信息平台全局管理平台上的检测数据、检测机构信息、检测机构人员、设备信息,可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报告溯源和信息发布等,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报告的可能性。

(2)建立检测机构诚信管理制度,对检测单位的诚信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建档,并录入监管技术信息平台。根据检测机构不

良行为记录和检测事故频率对检测机构诚信进行年度统计评比,诚信度极差的检测机构予以清除市场。

(3)严格见证取样送样制度,组织施工、监理等各方试验见证人员上岗培训,统一颁发培训证书,见证人员须持证上岗,见证报告应录入见证人员名字及证书编号。

3.有效遏制市场恶性竞争

(1)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和结构形式等,在施工招投标合同内将项目常规检测费用单例。在项目开工前即明确检测费用,在施工过程中由建设方对检测费用进行监控,保证检测费用专项支出且不可随意减少。

(2)实行检测委托合同网上备案制。备案后不得随意变更检测单位,确需变更的须提交书面说明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方可变更。

4.加强建筑节能宣贯,促进建筑节能检测的发展

(1)组织检测机构开展建筑节能培训,加强对建筑节能大政方针和节能验收规范的学习。只有检测机构充分了解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对建筑节能检测市场有十足信心,才能真正促进建筑节能检测市场发展。

四、结语

上一篇:功的原理教案示例之一下一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