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2024-04-10

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精选14篇)

篇1: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专业技术能力笔试经验

笔试经验一、了解笔试重点,掌握笔试方法

据了解,用人单位的笔试重点是常用的基础知识,所以在笔试时,要注意以下3点:

1、不要把复习重点放在难点、怪题上,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在实际运用上下功夫。 2、不要死扣几道题,有时笔试出题量较大,其用意一方面考察知识掌握程度,一方面考察应试能力。所以考生在浏览卷面后,要迅速答较容易的题目,余下的时间再认真推敲其它题目。 3、答题时要掌握好主次之分。有时毕业生见简答题是自己准备较充分的,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而对论述题则准备不够,就随便写了几十个字,这样功夫没用到点上,成绩当然会受到影响。毕业生在统览全卷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题目下功夫,认真答写,充分显示自己的知识水平。笔试经验二、了解笔试目的,运用综合能力答题对于毕业生进行笔试,不仅仅考查文化、专业知识,往往包括考核心理素质、办事效率、工作态度、修辞水平、思维方法等。所以毕业生在参加笔试时,要认真审题,将自己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通过笔试能较好的显示出来。相关笔试经验推荐参阅:行测笔试的最优做题顺序时代地产笔试经验如何高效完成英语笔试

篇2: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招商银行笔试:认知能力+综合知识

这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一本试题册,但是分开计时,大家注意不要连着一口气做下去了,时间本来就不够,招商银行笔试我就做了4道综合知识发现做多了:(

招商银行笔试——认知能力:60分钟,满分150分

以前好像是行测,但今年改成认知能力了,其实我觉得就是智商测试,

分四部分:

1.符号推理:从来没做过的一种题,12道题。以英文字母代表一种规则,转换○●△▲□■。规则不太好说明白,我也不太会做,只做了1道题,剩下都是瞎蒙的,大家看看别的会做的牛人的笔经吧,我就不妖言惑众了。

2.数字推理:这个常规一点,20题好像。给出一个3×3的表格,每个格里一个数字,有一个未知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求未知数,

前几道题真的很简单,后面我又是蒙的`,没办法,对数字真的不敏感。

3. 言语理解:10道题好像,跟公务员的言语理解不一样,大家别练错了。有点像SHL的逻辑题,给出一小段话,100字左右,其中有的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的纯粹就是废话,下面又说:“我们还知道:”,又给出几条信息,有的有用,有的又是废话,最后题干给出一句判断性的话语,三个选项分别是:A.根据所给的信息,这个推断是正确的。B.根据所给的信息,这个推断是错误的。C.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判断这个推断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当于T/F/NG吧。

篇3: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一、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

1. 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专门负责教育技术培训的部门———课件制作室,是新乡医学院的一项明智之举;每学年都要开展多媒体软件设计大奖赛更是对于全校教师的一种激励政策。组织上的协调和充足的经费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2. 硬件设施的配套。

学校最早建设的是学生机房,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后来各系部都配备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现在,学校已经将所有办公室、教学楼、实验楼、家属区全部连接起来,构建了资源库、邮件系统、电子备课平台、综合管理等平台服务器。建立了办公、管理、教学一体化的校园网络系统。

二、合适的培训内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1年通过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 (2) 把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分为三个级别,培训对象分别是普通教师和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培训内容分别是基本理论和技能、一般原理与基本技术、网络课程与开发。

根据新乡医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我们决定采取分层分级培训模式。培训级别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另外设需求班,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1. 初级班。

主要是面向新入职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论、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理论;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与使用; (3) 最简单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

2. 中级班。

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取得“新乡医学院教育技术培训初级班合格证”的教师,或者是虽然没有参加初级班的培训,但是已经具备初级班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学设计理论; (2) 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 (3) 高级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 (4) 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5) 计算机系统维护知识。

3. 高级班。

培训的对象是已经参与过前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或者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一线教师。高级班是一种高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2) 网络课程制作(Dreamweaver); (3) 三维动画制作(3DMAX); (4)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

4. 需求班。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学科特色比较强,追求专业化,所以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培训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教师的特色化的需求,学校每年都下发《教育技术培训内容需求统计表》,将教师的需求融入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总体设计中。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不同级别的培训班虽然面向不同的对象,并且培训内容不同,但教学方法都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3) 这种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直接参与、共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反思并实践的教学方法 (4) 。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鼓励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 重视双向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方案随时由教师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四、严格把好培训的质量关

1. 严格的考核制度。

每期培训结束,受训教师都必须参加结业考试。考试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查教师对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及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每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操作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综合考查教师对于所学理论和操作的综合运用。题目一般是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和开发一节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一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可以只把大的框架搭建好),其中要求用到所学的软件。

2. 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

为了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学校每年都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大奖赛设PPT课件、Flash课件、网络课程、视频剪辑四类,每个类别都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另外还设有组织奖和最受学生喜爱作品奖。获奖作品由学校直接报送参加该年度省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通过举行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整合,推动教育技术在高等学校中的有效应用。

注释

1 李玉环, 陈庚, 金以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状况分析与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 :84-87.

2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 (试用稿) [EB/OL].http://xjzx.jpu.edu.cn/article/list.asp?id=12, 2012-10-12.

3 案例教学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2012-10-12.

篇4:孩子失败的经验其实是能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不怕失败,人只有经过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才会变得聪明。正像一位伟人说过,错误和挫折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失败不是人生最后的句号,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成功往往青睐的是失败过的人,不断从失败中走出的人要比从成功中走出的人辉煌得多。

泰戈尔哲理诗中有句名言:“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这话意味深长且发人深省,向世人揭示出错误与失败也有不菲的价值。

一位女顾客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到店里买东西。以前。他们每次来超市或是离开都是妈妈给小男孩开门。这次出门的时候,小男孩突然跑到妈妈前面想给妈妈开门。没想到,那位妈妈却大声惊呼着:“儿子。别动。小心门夹到你的手,还是让妈妈来给你开门。”小家伙被妈妈一声断喝。吓得一下缩回了伸出去的小手……自那以后,那位妈妈再领小男孩来超市买东西时,小男孩都很“乖”,每次都安静地站在门口等着妈妈给他开门。一次。年轻的女营业员逗小男孩说为什么不自己去开门呢?小男孩低头看着自己的小手,说:“妈妈说门夹到手会很疼的,我害怕门夹到我的手。”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孩子上课时想去厕所,不敢说,结果将大便拉在裤子里;文艺表演时,一些孩子总是低着头说:“我不会……我不会……”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是追根溯源,就要在他们父母的培养教育上找原因了。

一些父母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他们摆在父母身边宠物的地位,父母们不知疲倦地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或是完全不必要的保护,一旦孩子离开了父母,自己的事就处理得一塌糊涂。

下面这对父母的做法值得年轻父母们好好学习和思考。

在银行工作的阿玉下班后忙前忙后把饭菜做好,吃完饭。五岁的女儿小彤说:“妈妈,你今天做这么多事,好辛苦,现在让我来帮你洗碗吧?”阿玉夸赞说:“好啊!我女儿知道心疼妈妈、帮妈妈做家务了!”小彤欢天喜地地去厨房洗碗了。阿玉的丈夫大成不免有些担心地问老婆:“小彤还那么小,你就不怕她打碎碗盘吗?”话音未落,厨房就传来碗掉在地上破碎的声音。小彤跑进客厅来,抹着眼泪说:“妈妈,我打碎了一只碗。”阿玉一把拉过小彤的手,看了看说:“没关系的,你比妈妈强多了。告诉你。妈妈小时候第一次洗碗,不只打碎了一只碗。还打碎了一块盘子,割得手出血呢!”听妈妈这样说,再看着爸爸坦然的表情,小彤破涕为笑,说:“爸爸妈妈,那我去把剩下的碗盘洗完!”

阿玉说:“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不给孩子失败的机会,不放手让她大胆的去尝试。那她永远都长不大!那以后女儿离开了我们该怎么办?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让她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这比我们替她去做更有意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它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一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锻炼和成长的权利。所以,当孩子第一次想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放手给孩子一次行动的机会。虽然明知孩子会失败,但在失败中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学习和掌握能力,还可以培养他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阻碍或者坎坷,有些是无形的,有些是有形的。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成功的一生。要么不行路、不做事,而行路、做事则避免不了失败。从小教育孩子面对失败沉着冷静,理性对待;以失败为镜子,找出失败的原因,跨过去,便是成功。

篇5:关于笔试经验技术

因为刚考试完,我就凭我能记得多少,就写多少出来了.

LG笔试第一题是天空,问CD,DVD的频率(好像是问抽样频率).还有解释PCM,PWM的概念吧?第一个很眼熟,呵呵,不好意思,其实这些是最基本,大一学的,只是后面全还给老师了.第二个好像从没见过了.

第三题是一个三极管,已知输入电压的状态,问工作状态,以及输出电压的高低.

第四题是已知一个电路,给出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形,串联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要求画出电容两端输出电压的波形了.

有一个程序题,给出程序,求结果.虽然那个程序其实在大二的时候上C也讲过,很简单的,但是我却还是不懂做.很郁闷.

LG笔试最后是一个数字电路知识题.给出与或非,以及一个条件,简化公式结果.我只能用排除法选了一个自己认为的了.

还有几道题忘记了,总的来说,其实考试难度不大,基本上不需要用脑思考,LG笔试一些都是很基本的概念了.但是偏偏自己的知识都忘记了,所以整个专业卷,没一个有把握.

另一份试卷是英语试卷,典型的四级考试了,只是时间安排得很紧.5个词汇题,一个完型填空,三个阅读理解题,再加一篇作文题.英语卷答得还算良好,虽然说大二过了六级之后就没碰过英语书了,但这个好像总还是有基础.

LG笔试两份试卷1个半小时结束.还好,自己马马虎虎都把试卷该填的地方也填了,不该填的地方也填了.呵呵.

原来还以为会有智力题,那可是我的强项,毕竟也是我的爱好,很喜欢那样的题目.但结果情报错误.没一道.苦啊.

篇6:CVTE技术类笔试经验

找到了考点,我应聘是windows开发,这次笔试题,我觉得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随便列出来几条

写一个宏,完成a>b的判断,返回1或0

一个10进制数的k进制转换

最大连续和求解

这个,随便做了一下,自己也不是很满意,但是有些细节需要注意,第一个是自定义宏时的括号问题

进制转换要注意被被转换数为0时的问题

最大连续和求解,用穷举和dp或分治都可以,但是这玩意应该是dp加分的吧

最后一个题是随便写点什么

建议大家还是写一点对卷子,或者进行到现在的一些真实想法,因为卷子在后来是和你的简历装订在一起的

卷子是发到广州一起评测的,所以如果有高度雷同的卷子,是会被重点关照的

篇7:浦发技术岗校园招聘笔试经验

以下是浦发技术岗校园招聘笔试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为自己积累点rp

今年的`笔试是机考,ATA公司组织,相比去年稍微有所不同,技术岗主要考三个方面内容:1.工作任务模拟;2.性格测试;3.信息技术知识。

一、工作任务模拟:

一共120道题,125分钟。题目类型比较新颖,但本质是由行测(epi)、托业英语、金融类知识组成。

1.关于行测:语言题、逻辑题所占的比重较大,除了常识,其他都有;

2.托业:短文填空、阅读,难度一般;

3.金融类知识:大概占10%,考的面比较广,

二、性格测试(20分钟)

注意前后一致就行。

三、信息技术知识

30单选+6多选+9判断,一共30分钟。考试的内容比较基础,但范围相当广:C++、Java、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组成原理等都有涉及,这部分内容重在平日的积累,短期恶补很难有所突破。

篇8: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 是落实《2 0 0 3~2 0 0 7年教育振兴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1月, 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暨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召开。大会进行了“计划”实施的经验交流, 就“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工作要求。借此契机, 我们认真总结“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反思推进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做法, 探讨培训模式的开拓与创新。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综述一文, 对“计划”开展情况进行了梳理, 提炼出经验, 归纳出问题。五个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思路和方法为其他地区推进“计划”提供了借鉴。我们邀请了“计划”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韩骏介绍农村“计划”进展情况, 阐述利用卫星电视开展农村培训的优势。同时邀请参与国家网络课程研发的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小清, 介绍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我们希望, 藉此专题助力“计划”的进一步落实。

篇9: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一、落实有序思考,初获“找”的门道

师:同学们早餐都喜欢吃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如果给你提供汉堡、馒头、蛋糕3种点心,牛奶、豆浆2种饮料,选1种饮料再配1种点心做早餐,你准备怎样搭配?(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我们有多种不同的搭配,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猜一猜。

绝大多数学生猜6种。

1.合作验证:是不是6种呢?每个小组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点心、饮料图片摆一摆,验证一下。

2.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搭配的过程,边演示。(先汇报无序搭配的,再汇报有序的)

师提问:他摆得有序吗?是按怎样的顺序摆的?有遗漏吗?

生:他是先依次选点心,再分别配饮料。

师: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搭配呢?

学生上台演示另一种顺序的搭配过程。

3.小结:有序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又不重复。具体怎么做呢?

生:先从点心中选一样,再依次配饮料;或先从饮料中选一种,再依次配点心。

【反思】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有序思考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解决搭配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一列举或计算,而计算的算理正是建立在有序列举基础上的,学会有序列举也就初步找到了规律。请学生用图片摆一摆,部分学生会“无序”地随意摆,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以前积累的“有序”思考的经验会有序地摆出,教师顺势请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方法,并观察是否遗漏、是否重复,将学生目光聚焦到“有序”思考。但说“有序”易,做到“有序”难,教师在提问中将“有序”具体化为“是按怎样的顺序摆的?”这个问题将“有序”变得可操作,也让学生体会到“有序”并不空洞,而是确有“门道”的。而在下面的教学中,教师还会再次让学生感受“有序”的思考方法。

二、经历探究过程,优化“找”的途径

请学生收起图片,提问:如果老师没有给你准备实物图片,你会用写写、画画等更简单的方法表示各种不同的搭配吗?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2.交流评价。

(1)教师呈现生1的作业:文字表示

汉堡—牛奶、汉堡—豆浆、馒头—牛奶、馒头—豆浆、蛋糕—牛奶、蛋糕—豆浆

师:他是按怎样的顺序表示的呢?

生:他是先选汉堡,分别配两种饮料,再选馒头,分别配两种饮料,最后选蛋糕,分别配两种饮料。

(2)教师呈现生2的作业:符号表示

A1、A2、B1、B2、C1、C2

师:这里的A,B,C,1,2分别表示什么?你们看得懂吗?

生2补充说明:A,B,C分别表示的是三种点心。1,2表示两种饮料。

师:还有用符号或字母表示的吗?

师:比较两种表示,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你喜欢哪种表示?

生:他们的表示都很有序,都是先选点心再配饮料。但文字写比较麻烦,符号更简洁些。

(3)教师呈现生3的作业:连线表示

汉堡         馒头         蛋糕

牛奶         豆浆

师:你们看得懂吗?这里的每条线表示什么?

生:每条线表示一种搭配方法。

教师随意指几条,请学生说说是谁和谁搭配的。

师:这些线是随便连的吗?我们来采访一下作者。

生:我先将汉堡和下面的牛奶、豆浆连,有2种搭配,再将馒头和下面的牛奶、豆浆连,也有2种搭配,最后将蛋糕和下面的牛奶、豆浆连,也有2种搭配,共6种。

师:原来连线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连线也一定要有序地连。

师:还可怎样连,也很有序?

生:(边指边说)牛奶依次连上面的三种点心,有3种搭配,再将豆浆依次连上面的三种点心,也有3种搭配。

(4)教师呈现生4的作业:符号连线表示

师:能看懂吗?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的方法其实和前一位同学一样,但他用图形表示点心和饮料,更加简便。

3.比较优化

师: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表示?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最后符号连线法。它又简便又清楚。

师:复杂的问题往往可以用简洁的图形表示,“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反思】有序操作使学生初步有了“找”的门道,知道该怎样做。但每次找规律不可能都经历摆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的方法逐步由直观向抽象提升,而这个提升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书上的抽象图,而是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尝试探究、交流分享、比较优化后,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找”的路径。由于每个学生思维层次的不同,个性化的思考结果为全班交流、讨论、比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展示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作品按思维层次的不同逐一出示,有助于学生看到方法“进化”的过程,明白自己的方法在一系列方法中的位置,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着作品层次的提高而逐步提升。伴随每次展示的讨论、思考、交流使个体的体验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智慧与智慧碰撞、情感与情感交流、认识与能力提升。最后教师的概括总结给学生点明了一条提升“找规律”能力的途径——数形结合。

三、突出意义理解,抽象“找”的本质

1.算式表示:根据前面的思考,你能用算式表示搭配的总数吗?(3×2=6或2×3=6)

师:你怎么理解算式?

生:第一种点心配两种饮料,有两种方法;第二种点心配饮料也有两种方法;第三种点心配饮料也有两种方法,就是3个2种。

生:还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种饮料配三种点心,就是三种方法,第二种饮料配点心也有三种方法,就是2个3种。

2.如果给你3种饮料,现在有多少种搭配方式?想象一下可以怎样连线?怎样列式呢?

生:多了一种饮料,第三种饮料配三种点心也有三种方法,现在是3个3种,就是3×3=9。

3.如果再增加一种点心,有多少种搭配方式?有几个几种?

生:新增的这种点心和三种饮料搭配,可以有3种方法,因此就有4个3种,4×3=12。

4.如果有10种点心、8种饮料,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学生有的在连线,有的思考后直接列式。)

生:第一种点心分别与8种饮料配,有8种方法;第二种点心分别与8种饮料配也有8种方法;第三种点心分别与8种饮料配也有8种方法……

有学生抢说:不要说了,就这样有10个8种,所以是10×8=80。

师:有连线连完的吗?为什么不连了?

生:线太多,太麻烦了。

生:只要连第一种点心就好了。

5.出示表格:

点心种数 饮料种数 搭配总方法数

3 2 6

3 3 9

4 3 12

10 8 80

师:现在你能发现隐藏在搭配中的规律究竟是什么了吗?

生:点心种数×饮料种数=搭配总方法数。

生:一种事物的数量×另一种事物的数量=搭配总方法数。

师:你们觉得哪种概括得更好呢?

生:第二种好,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搭配情况呢。不光是点心和饮料。

师:这就是两种事物搭配的规律。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现象呢?

生:生活中还有穿衣服和裤子搭配、吃水果和饮料搭配……

【反思】规律本质上属于“构建数学模型”的领域,在小学阶段结论的获得很难通过严格的证明得到,往往是通过不完全归纳获得的,而从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形表示到抽象概括成算式,则更有利于学生在不完全归纳中发现一般性的规律。告知学生怎样列式很简单,就是将一类事物的种数乘另一类事物的种数,但如果不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那规律就只是一种死的结果而已。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增加一种点心,再增加一种饮料的情况,导致搭配总数发生变化,使学生很好地进行方法迁移,借助前面的思考很快想出“几个几”,最后教师一下子将点心和饮料增至10种和8种,两个数据同时变化,且变得比较大,部分学生重新回归画图的策略,但有前面“几个几”的反复理解,大部分学生画了一种点心的搭配就找到了“几个几”。这就显示出算理理解的强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算式意义的理解,是希望学生在不断的理解中自觉抽象,在运用中又不断深入理解。

四、适时拓展延伸,提升“找”的价值

在完成穿衣问题、路线问题等基本练习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如果有三种点心、两种饮料、三种水果,选一种点心、一种饮料、一种水果搭配成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1.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种?怎么列式?

生:3×2×3=18(种)。

2.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先将点心和饮料搭配,3×2=6(种),再将得到的6种分别与三种水果搭配,6×3=18(种)。

师:你由前面已解决的两种事物的搭配种数,再继续进行搭配,这种方法迁移是非常有价值的思考。

3.由此我们想到当三种事物进行搭配时,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

生:第一种事物的数量×第二种事物的数量×第三种事物的数量=搭配的总方法数。

4.由两种事物的搭配规律,我们推出三种事物的搭配规律,如果是四种、五种、六种……你能找出它们搭配的规律吗?课后请继续思考。

【反思】规律的获得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解决问题变得轻而易举。但如果只是停留于此,规律的深刻价值还未得到体现,思维的层次还在浅表,数学经验的获得还不够丰富。基于此,教师又设计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三种物体的搭配,但只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增加一步。这样,学生能借助前面的经验由此及彼,将思维的重点放在规律的拓展上。当学生通过猜测、逻辑推理形成这类规律的完整认识后,他的经验也得到了螺旋式上升和发展,而这次课所研究的规律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就会更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但规律价值的拓展不是无边界的,一定是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只会让学生苦不堪言。

篇10:腾讯非技术类暑期实习笔试经验

刚刚笔试完,平常有练习行测的同学会有优势~

题目包括(按顺序排列)资料分析题、逻辑题(图形、文字)、阅读理解题、附加题一共四种,所有题目题干背景通常与互联网行业相关。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题目有点多,时间比较紧,并且发卷速度极慢,建议做题顺序要调整下,拿到卷子后先利用好自己注意力、精力最好的一开始就把逻辑和阅读理解题先做了,这样能保证在把握最大的题目里拿到最高的正确率T^T

题目果然是年年变的.TAT,网上的资料可以用来熟悉题型就好了~

篇11:中信保IT技术类笔试经验

首要,我是计算机类专业,报考了测验开发类职位。

开考前,机器上就显现了要考试的门类和时刻分配,对于不相同的职位是不相同的门类,大体如下:

非IT类的门类分配:

托业英语--45m

行测--30m

专业能力测验--45m

写作--40m

IT类的门类分配:

行测--30m

专业能力测验--90m

写作--40m

刚看到的时分快吓尿了,心想90分钟的专业题,这是要放大招啊。果不其然,30分钟的行测连热身都不行,唰的一下就过去了,我就不赘述行测了,都相同。

专业题是这么分配的:

选择题--25t(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5t(每题6分,共30分)

编程题--2t(每题10分,共20分)

选择题有java题(给个程序,看输出结果),spring的题,规划形式,数据库,tcpip,web.xml里的根本语法,只要做过前端应当都差不多会(可是抱愧我不会,楼主表明自个是做底层软件开发的)

有一道题我记住格外明白,叫做 “构建体系时,下列用来管理依靠和模块的是: ” 然后四个选项我一个都不知道,回来搜了下,应当是Maven。。。

我们能够感触下,就是相似这方面的题。还有一个是HTTP协议返回状况码403代表啥

简答题记了几个:

1、数据库连接池的作业原理和机制;

2、Singleton形式的实现代码;

3、在浏览器输入网址www.baidu.com,按下回车以后,体系都做了啥,请从专业的视点全部的剖析浏览器、网络、服务器的动作(相似这么个意思吧,我们懂得);

4、介绍一个你知道的web service(我只记住IBM的websphere,不知道是不是能够答这个)

5、忘记了

编程题(每个大题下面分好几个小题):

1、第一题是对于数据库的,形似有3个小题,一个是创立表;一个是刺进;一个是查询;

2、在开发体系时,会有需要剖析、开发、数据剖析、测验、运维等期间(估计这个就按自个报的职位来答了),描绘一个你在某个期间用到的东西及其用途。

【想吐槽一下,这哪是编程题啊】

就写这么多吧,期望能够对想进这种央企的程序猿有点协助,最少知道自个的技能是不是合适这类公司~

篇12: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2019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已经开始,各位想要报考中国农业银行的考生一定很关心农业银行的考试情况及题型题量等等。内蒙古中公金融人小编为备考农业银行的各位考生整理农业银行往年技术岗考试题型及题量,帮助考生及时了解考情,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考。

2019农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科目

笔试主要包括了行测、英语、专业知识和职业测评四部分。没有什么很特殊的题型,但是题量比较大,一定一定要抓紧时间。

2019农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量

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内容以及题量每年有一定的变化,以下是农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科目,其中技术岗综合部分考的是计算机综合知识。

农业银行校园招聘技术岗经验分享

笔试主要包括了行测、英语、专业知识和职业测评四部分。没有什么很特殊的题型,但是题量比较大,一定一定要抓紧时间。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银行招聘网:http://nm.jinrongren.net/ 可能因为春招的原因。面试通知和体检通知一起的,面试完之后第二天直接体检,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录取率高一些。大概讲一下面试流程:面试前首先是资料检查,身份证学生证这些,然后需要交一份成绩单。然后会进行分组,每个人有一个号码,面试的时候只允许说号码不允许说自己名字。面试为多对多,进入面试之后,首先8个人每个人1分钟的自我介绍,楼主表示1分钟好紧张匆匆忙忙的说完感觉没有突出自己的重点。自我介绍完,大家一起做题,屏幕上会先后有两道题,每道题几分钟,做完之后举手示意,时间到了一起亮题版,觉得这种形式还是比较公平的。我们组的两道题分别是8个球有一个相对较沉称两次找出较沉的球和优化的冒泡排序算法。最后就是面试官自由提问的环节,会问到数据库、C++、自己的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等。这一部分还是要好好准备的。

以上就是内蒙古中公金融人小编整理的有关2019农业银行校园招聘技术岗笔试科目及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大家在积极备考的同时也要及时注意招聘公告哦。

更多内蒙古银行招聘相关考试信息请进入内蒙古银行招聘考试网查看。

篇13:技术能力的笔试经验

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要在于创新,高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部门,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因此,高技术产业中研发对产出增长的驱动效应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体现。

研发作为投入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研发的正向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提升也是研发驱动产出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创新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2012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和研发存量分别占泛珠三角地区的67.28%和79.13%①,产出和研发集聚程度很高使得溢出效应降低。此外,以吸收能力的重要代表变量研发投入强度为例,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为1.8%,远低于2009年美国的19.7%和2008年日本的10.5%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吸收能力欠缺。因此,多路径下研发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差异化驱动效应研究,对于研发对产出增长驱动效应的合理评价和创新对经济发展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发与产出增长关系的研究:一是考察研发对产出的直接影响,如Coe和Helpman(1995)[1]、卢方元等(2011)[2]的研究均表明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产出有显著、直接的正向影响;二是分析R&D溢出效应对产出的间接作用,张倩肖和冯根福(2007)[3]、Mahony和Vecchi(2009)[4]证明了研发溢出效应的存在,认为R&D溢出与R&D活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且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孙晓华等(2012)[5]同时讨论了R&D投入、R&D溢出效应对产出增长的综合影响。

除了上述研究外,一些学者还细分国家、行业与企业类型,分析了研发对产出增长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分研发类型的研究如Bonte(2004)[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溢出效应对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自私人R&D投入而不是政府R&D支出;分行业的文献如吴延兵(2006)[7]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的R&D产出弹性显著大于非高技术产业的R&D产出弹性,即高技术产业相对于非高技术产业对R&D投入的变化更为敏感。此外,细分国家类型的研究如Wang等(2013)[8]认为发达国家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产出有显著正影响,但中等收入国家R&D投入对高技术产出增长的影响为负。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Griffith等(2000)[9]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研发溢出效应、研发的两面性等理论,构建技术相似度和吸收能力多路径下研发驱动产出增长的理论模型。

有关高技术产业的分析中,国内外文献中一般都在生产函数中加入研发要素,其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i表示个体,Yi、RDi分别为第i个体的产出和研发存量,Xi代表影响高技术产出的传统要素向量,如资本、劳动等。式Cohen和Levinthal(1989)[10]、张海洋(2005)[11]指出,研发投入具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Two faces of R&D),其中,研发投入对内在吸收能力的影响往往被遗漏。因此,在高技术产业内部,研发投入对产出(Yi)的综合影响(ρ)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部分,即:

其中,ρ、ρ1分别为研发投入对产出的综合影响和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中包含系数ρ2和吸收能力ri,吸收能力一般采用研发强度,即研发经费投入(rdi)与产出(Yi)的比值表示。

在高技术产业中,吸收能力(rdi/Yi)一般与技术改造引进经费支出(Ti)相互作用,形成对产出增长的推动,两者的乘积即为技术消化吸收变量(TAi),提升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是研发驱动产出增长的另一重要路径。

在式Griliches(1979)[12]提出了技术相似度的概念,并指出技术相似度与技术溢出效应程度成正比,即技术相似度越高,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式(7)为Jaffe(1988)[13]给出的技术相似度计算公式。

其中,i、j为省份的标识,Fi、Fj为i和j省份在各领域的专利数量向量。一般而言,国内专利可划分为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专利数和外观设计专利数三种类型。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7~2013)中三种专利的数据,本文逐一计算了1996~2012年共17年28个省份间的技术相似度wij共6664个.如式Cohen和Levinthal(1990)[14]指出高知识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自我累积和路径依赖特点,研发存量是吸收能力的源泉,应采用R&D存量作为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Stock等(2001)[15]则认为,研发强度是研发资源丰裕程度和研发能力更为准确的表达方法,实证研究也表明研发强度高的地区能够更为容易地实现对外来技术的模仿、学习和吸收,因此,如理论模型中式(3)所示,本文采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支出与总产值的比值(rd/Y)作为吸收能力的替代变量,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引进经费支出(T)的乘积作为技术消化吸收变量(TA)。

4 不同分位下研发对产出增长的差异化驱动效应研究

4.1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构建

在理论模型(5)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如式(8)所示.

其中,变量名称、符号及计算方法见表1,i表示省份,i=1,2,…,28,t代表时间,t=1996,1997,…,2012。

高技术产业不同省份间产出差异较大,异方差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采用分位数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同时,分位数估计方法能够研究不同分位,即不同产出水平下研发等要素的差异化影响,并且可以检验研发等因素对产出影响的估计结果是否更稳健。因此,将模型(5)修改为分位数回归模型如式(9)所示。

其中,θ为分位点,不同θ分位点对应的估计系数有所差异。通过使得加权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即求解式(10),得到各分位下系数的估计值。

其中,N为样本个数,Xit=(lnRDit,lnRDSit,lnTAit,lnKit,lnLit)'为变量向量,ρ(θ)=(αθ,β1θ,β2θ,β3θ,β4θ,β5θ)'为系数向量。

4.2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对面板分位数模型(9)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注:***、**、*分别表示系数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

由表2可得,在各分位水平上研发存量(lnRDit)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β1θ均为正且显著,这表明1996~2012年我国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大,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这符合研发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与其他要素类似,研发也是高技术产业产出中的重要投入要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研发投入的累积和高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每单位研发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特征。

进一步地,表2显示,在75%分位上研发存量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最大,为0.386,此后,在90%分位上,研发变量的影响迅速减弱至0.25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高技术产业产出较高省份中,研发存量对产出的贡献十分明显,而在产值最高省份中,研发的有效性降低。例如,1996~2012年,广东省和四川省研发存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18%和18.56%,广东高技术产业研发存量年均增长率比西川高出20.62%,而两省高技术产业产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24%和17.40%,增长率之差仅为1.84%①。

研发溢出效应方面,如表2所示,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表明在不同分位中,高技术产业研发要素投入都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但是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生明显促进作用的同时,溢出程度都较低。根据表2中lnRDSit变量前的系数显示,研发溢出效应增长1%,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0.003%~0.006%,且各分位上差别不大。于是,与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对比分析可得,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加大研发投入,不能过多依赖研发的外部性。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变量(lnTAit)系数均为负且显著,说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支出分配不合理。例如,在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费用为76.21亿元,而消化吸收费用仅为10.63亿元,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仅为1:0.14②,这一比例与同期日本的1:7,欧洲的1:3有很大差距③。技术引进费用很高,消化吸收费用很低,这种严重失衡的投入结构使得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对引进技术没有进行适当、合理的消化吸收,进而使得集成再创新的效果较差,不利于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

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中,系数和均为正且显著。同时,随着分位点的上升,和分别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这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就资本而言,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期资金相对缺乏,资本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较大,随着资本累积,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开始显现,资本贡献相对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开始体现,资本利用效率提高且贡献上升。

总体而言,我国高技术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615%~0.73%.特别地,在50%分位上,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最大,这体现了高技术产业中等发达省份目前仍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和制造为主,而在75%和90%分位上,即高技术产业产出越高的省份中,资本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劳动的贡献反而越来越小,说明这些省份的高技术生产模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逐渐转换。

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的是不同因变量,即不同高技术产业产出水平下各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门限面板模型,深入研究不同区制中各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差异化驱动效应,同时也为分位数回归的估计结果提供稳健性检验。

5 不同区制中研发对产出增长驱动效应的分析

5.1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构建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8),以研发强度变量(rdit/Yit)为门限变量,检验门限值的个数以及门限效应的显著性,如表3所示。

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括号内为p值。

表3显示,当研发强度变量为门限变量时,均存在两个门限值,因此可将研发对产出增长的驱动效应划分为三个区制,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如式(11)所示。

其中,lnRDit、lnRDSit和lnTAit是对应不同的区制系数存在差异的变量,也是重点研究的变量,为简化起见,lnKit和lnLit前的系数不随区制变动。

根据门限变量的不同,式(11)中的区制划分由以下规则确定:当研发强度为门限变量时,划分标准为区制1(rit<λ1)、区制2(λ1<rit<λ2)、区制3(rif>λ2),λ1和λ2为门限值。

5.2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将门限变量中的每一个观测值均作为可能的门限值逐一估计,将残差平方和最小时对应的作为门限的估计值,并求解得到式(11)中的系数值,如表4所示。

表4不同区制中研发对高技术产业增长驱动效应的估计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

表4显示,在各区制中,研发资源的累积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这与分位数回归的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在第1区制,当研发强度低于2.197%时,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不显著,当研发强度增长至2.197%~4.027%或高于4.027%时,研发累积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研发存量增长1%,高技术产业产出分别增长0.017%和0.052%.总体而言,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源的配置结构逐渐合理,效率逐步提升。

由表4可得,在区制1和区制2中,研发投入的正向溢出效应比较明显,研发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系数分别为0.168和0.012,这与表2中的结论相吻合。在区制3中,当研发存量很高或者人力资本十分丰富时,研发却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研发溢出效应增加1%,高技术产业产出减少0.010%.

在第3区制中,研发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技术产业研发存量最高的省份中,高技术产业生产、研发活动在中心省份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非常突出,阻碍了溢出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周边和外围地区的发展。具体而言,在研发强度高和人力资本丰裕的东部地区和部分中心省份,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很高。例如,2012年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出占全国的76.60%①,近似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3倍,并且,广东和江苏两省高技术产业产出占据了东部省份的61.15%.

技术消化吸收方面,在区制1~区制3中技术消化吸收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但技术消化吸收对产出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由正转负,这是技术差距和技术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一般而言,技术消化吸收存在着“门槛效应”,即技术差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差距过大时的“门槛”过高使得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技术差距过小时,技术相似度较高,技术改进对生产率的提升不足。

与研发溢出效应变量的系数类似,在第1区制和第2区制,技术消化吸收增加1%,高技术产业产出分别增长0.197%和0.008%,技术消化吸收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导致的技术差距逐步缩小,技术消化吸收变量的影响开始减弱。而在第3区制,技术消化吸收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制约作用,技术消化吸收增加1%,高技术产业产出降低0.009%,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处在技术差距逐步缩小的阶段。

资本和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方面,如表4所示,资本和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均为正且显著,资本和劳动增长1%,高技术产业产出分别增长0.311%和0.259%,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近似,此外,估计结果也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传统要素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分位点的增大,在研发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正向影响。各分位上研发投入均呈现出正外部性,但溢出程度较低。各分位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支出分配的结构失衡使得引进技术没有进行合理的消化吸收,进而不利于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此外,中间分位上高技术产业省份劳动的贡献显著,反映出其仍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和制造为主,高分位上高技术产业中产出资本贡献增强,说明这些省份生产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逐渐转换。

不同区制中各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影响的门限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区制和中区制中随着研发资源的累积,研发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当研发存量很高时,即高区制中,高技术生产、研发活动在中心省份的集聚阻碍了研发溢出效应的发挥,且研发推动的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差距逐步缩小,技术消化吸收的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开始减弱,并且由正转负。总体而言,各区制中资本与劳动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近似。

由于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政府应根据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研发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研发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对于发达省份而言,针对研发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应在保证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优化高技术产业中人力资本、实物资本、普通劳动力等要素的配置比例,通过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释放增长动力;与之相对,对于高技术产业并不发达的省份,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研发的规模效应,进而提高研发投入的边际收益。

溢出效应方面,高技术研发活动主要集聚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不利于研发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的实现。目前,在我国产业结构改革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应重点鼓励东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生产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研发活动向中心省份集中。中西部地区则应根据低成本等相对优势,重点建设与高技术产品生产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高技术企业生产补贴或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在高技术产业“研发集聚”和“生产扩散”活动中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篇14:初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某门课程发生了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这门课,而且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把它学好,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创设教学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提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我在“概率”教学中,提了几个问题:“咱们班有两个生日相同的同学吗?估计60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买彩票中各级中奖的概率相同吗?你认为中哪些奖的概率最高?”由于这些问题切合了学生的实际,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迷惑性,学生通过实践,必然能够感受学习概率的趣味性。

2.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积极地尝试和实践了这一要求。如在统计图的选择中,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课外阅读中相关的数据。如在校内展开调查全校学生的近视情况,并做了条形统计图;有的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个月家庭收支情况做了扇形图等,并在班上讲解亲自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统计,亲身经历感受生活中数据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激情。

二、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演算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需设计“低起点、分层次、多活动、敢怀疑”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造成功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低起点”就是在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当放低教学过程的起点,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我更注重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先从简单易学起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就能带动全班学生,使之都能进入教学活动中去。

“分层次”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能达到的实际目标。运用分层教学法,分类推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安排作业等方面我都注重使用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激情,使同学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活动”就是改变教师单纯的讲解,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这不仅调节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调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索、自我表现的意识,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敢怀疑”,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敢于怀疑的精神,特别是要养成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崇拜而不迷信权威。这对于学生学习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今后的创新和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学生给予了指导。

1.反复“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挖掘和探究,使学生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抓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2.大胆“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到位的结论、疑惑,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是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陈本清源,逐步向正确结论靠拢。

3.勤于“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思考就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勤于思的良好习惯,并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关系。并能展开想象,大胆设想和推理。

上一篇:远离网吧健康成长宣誓暨签名仪式活动方案下一篇:三强化三提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