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2024-05-16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共6篇)

篇1: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市场社会

主义理论比较

邵彦敏

 2012-07-12 10:37:40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8期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坚持公有制。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和根本制度,探索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却把公有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手段,在产权形式上实行某种调整,公有与私有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所有制结构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观的超越不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体现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上。

【关 键 词】公有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英国工党 市场社会主义

主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而日渐成熟,而作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股重要思潮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也很广泛。目前“市场社会主义”流派众多,各流派对“市场社会主义”要素强调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把“市场社会主义”界定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按照美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公有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规律。”① 英国工党智囊机构费边社的学者索尔·埃斯特林、尤利安·勒·格兰德等人编著的《市场社会主义》一书下的定义更为直接:“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便是我们所说的市场社会主义。”② 这些市场社会主义者研究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研究市场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系,市场与社会主义能否联姻实际上取决于市场与公有制能否兼容。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学者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抓住市场这个手段与社会主义目的之间的关系,认为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市场社会主义。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内外有人常常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有制理论与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理论相提并论,有人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是在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选择的。这个问题必须澄清。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探索公有制问题的过程中,均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通过对二者“公有制观”的考察,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关联,但又存在本质区别。有鉴于此,本文从三方面对两者“公有制观”进行分析,辨明其异同。

一、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代替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考察得出的最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自然坚持了这一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邓小平反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③ 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这条原则。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④ 这表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当然,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其具体表现在:(1)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背离了这个基本制度显然也就背离了社会主义。(2)公有制的内涵不断丰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有制认识的不断深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还可以有所差别。(3)社会主义本质定义突破了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坚持公有制的问题,即坚持公有制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公有制的本质内涵,这是坚持公有制的新的方法论。

市场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柯亨说过:“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与不拥有资本的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阶级。”⑤ 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者明确主张实行某种形式的公有制,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实现,才能抑制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能导致出现不平等的结果。资本主义的特征不是市场经济,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他们也是通过认识私有制的弊端而提出公有制的主张的。英国市场社会主义学者戴维·米勒指出:“资本主义依赖的是市场,但资本主义的特点主要在于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而其余大多数人只能作为领薪者被他们雇佣。”⑥ 正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要根除源于私有制的弊病,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某种形式的公有制。当然,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也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实现更大程度的平等和更大范围的民主,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就不能内在于社会主义的目的之中,不能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特征,它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终极目标即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一种手段。如果公有制能够实现公平的目标,它就应该被坚持,如果其他所有制形式更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其他所有制形式也应该被坚持。英国市场社会主义者埃斯特林和格兰德指出:“社会主义有一整套界定完整、阐述精辟的目的,例如,其中有防止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实现收入、福利、地位和权力等方面的较大的平等,以及满足基本需要。然而,很多社会主义者却将上述目的与某些特定的手段相混淆,例如生产资料公有或资源配置中央计划等,这些手段于此变成了目的本身。因此,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通过计划实现较大平等或通过工业国有化消灭剥削的。”⑦ 在他们看来,这种将目的与手段相混淆的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手段并不等于目的,手段的实现也不等于目的的实现。

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坚持公有制,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和根本制度特征。而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却把公有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手段,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界定为平等、自由和民主这一抽象观念。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对公有制内涵不断突破的基础上,对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概念。所有制是以物的所有权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运行层面的问题,是一定性质的经济成分赖以生存、发展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方式。任何一种所有制都寻求多种实现形式,这是它们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也不例外。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方面规定着社会财产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另一方面还意味着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或方式让社会成员所有。公有制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所有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并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无论是哪种实现形式,最主要的环节是理顺和明晰产权关系,选择适当的经营方式,合理地分配剩余产品。目前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社区集体所有制经济等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承认社会主义应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就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公有制作保障。基于此,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者设计了各自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但是他们通过对苏东模式的总结,得出“国家所有制并不是合理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结论,并进而提出了“社会所有制”的主张。根据他们的解释,“社会所有制”是“混合所有制”。所谓“混合所有制”即生产资料为社会公有,但公有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国有制,而是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合作所有等多种形式。其中典型的是“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和“市场社会化”模式。戴维·米勒提出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主张在企业或合作社内部实现公有制而不关心全社会是否实现公有。具体说来,就是由合作社内部的工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管理企业并共同分配企业利润。这种合作制经济大多采用劳动合作组织“雇佣资本”的形式。其核心就是倡导合作社作为企业的组织形式,在企业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管理。米勒认为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实现民主、平等、自由以及共有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从而成为替代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可行方案。英国学者埃尔逊的“市场社会化”模式认为,资本对信息的垄断是资本垄断利润、剥削加重的秘密,因而,必须建立公共信息渠道,使一切企业、家庭、个人和计划者都能免费存取有关技术、价格、工资、产品、原材料等经济信息。为了确保其社会主义性质,该模式采取了某种形式的公有制,即其主要经济形式是“工人管理的公共企业”。公共企业的财产权由代表共同体利益的“公共企业监督局”行使,该局的主要职责是确保人们在对“公共资产”的使用上遵守一些民主准则,以防止某些个人把企业资产据为己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都主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多种实现形式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但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更多主张在产权形式上实行某种调整,以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试图通过模糊产权与所有制的界限,达到淡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征的目的,且大多只限于理论阶段,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成就显著。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探索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国家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这一看法,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都是发展生产力的两个主体,应将两者统一起来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而中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是多层次的,要求多种经济成分与之相适应,况且,任何一个社会的所有制也不是单一的。非公有制由于生产资料和财产归私人所有,占有关系直接,生产资料和财产的经营效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直接相关,其经营体制与经营机制能有效地保障资本与财产所有者的利益的实现,直接调动了其积极性。公有制由于生产资料和财产为劳动者共同所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能够直接为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用于国民经济整体按比例发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各有比较优势,又各有自身的局限。在目前条件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打破了公有制的“一统天下”,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为量的优势即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更表现为质的提高即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力、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非公有经济与占主导地位的公有经济相比,仍然处于依赖的附属地位。

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者中也有一些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他们看到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社会主义这个“过渡性阶段”的作用。他们主张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即重要的生产资料为社会公有,除了公有制经济成分以外,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主要是私有经济成分。其中公共的、私有的、合作的企业将相互竞争,直接的国家调节和控制将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认为,用私有制来补充公有制、实行一定的混合所有制形式,更能促进效益的提高。英国学者诺夫就主张这种模式,认为市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应包括五种所有制形式在内的混合经济。中央控制并管理的国有企业,有充分自主权和经营权并对劳动者负有责任的公共所有或社会所有的企业、劳动者占有或管理的合作制企业、受某些限制的私人企业,自由作家、艺术家等个体劳动者。其中,国有企业和社会所有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电力供应、供水系统等竞争弊大于利的自然垄断企业,并服从市场规律。他认为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应有同等地位,反对单一的国有制。在他看来,单一的国有制不仅在经济上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导致官僚主义和专制独裁。英国工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也认为,国有化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和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是与保守党、自由党等资产阶级政党相区别的标志。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工党改变了把国有化作为社会主义目标的传统观点,放弃了无条件实行国有化的政策,而将其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一种手段。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政府常常为国有化计划付出高昂代价„„国有化的基本问题在于,它几乎始终涉及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所有权’掌握在人民、工人阶级或某种其他大集体的手中,而‘控制权’则属于管理阶层,他们几乎没有动力按高效的方式或令工人满意的方案组织生产。”⑧ 基于这种认识,工党指出,国有化甚至并不是一种实现自己“社会主义目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不作为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因此,工党主张在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国有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财富不均时,就采用国有化;反之,则可以实行私人所有。埃尔逊的“市场社会化”社会主义模式也只是建立一个公共信息渠道,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但在二者的关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大多也主张公有制,但公有与私有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所有制结构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结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竞争、共同发展,且总的说来,他们对国有经济都持否定态度。

四、简要结论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观”三个维度的梳理,不难看出,二者在认识上存在一致性,即都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发展公有制。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公有制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世界观的差异性,必然使二者在“公有制观”上存在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公有制观”对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公有制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超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观”的理论超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公有制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为基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观”理论的新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如果没有一定形式的公有制,实现收入平等分配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少数人对多数人剥削的基础之上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基础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的成果,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经济理论,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公有制观”虽然包含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一些精华,但是,它主要是以西方社会民主主义为理论基础,其中包含有对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改良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多种理论的综合,其理论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存在着许多缺陷。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不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为追求社会主义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价值目标而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逐渐淡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手段。以“社会所有制”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重视收入平等甚于关心所有制内容,也就是试图通过产权形式的平等而使劳动者获得分配上的均等,主张各种所有制成分地位平等、互相竞争。因此,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公有制观”并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观”的成功实践超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公有制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公有制观”的确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上,并且有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来保证实施,还有执政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其可行性已被十几年的实践所证实。而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是带有空想色彩的社会思潮,它的“公有制观”虽然向人们提供了各种美妙蓝图,但是由于远离社会主义实践,因而所提出的“公有制观”有很大的弊端。在目前来看,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有不少理论观点和主张颇有创意并给人以启迪,但也大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它在资本主义的现实条件下还属理论上的“乌托邦”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性质,忽视政治制度对目标实现的保障作用。事实上,如果没有政治制度的保障,资产所有者不会自动把产权收益交归社会分配以至把资产交归社会公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所指出的,任何思想学说都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忽视政治制度和制度环境的基本保障,必然带有浓重的空想色彩,这大概就是英国工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各种新模式能够影响世界却未能在一国实现的根本原因。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公有制观”与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公有制观”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大相径庭。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否定英国工党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观”的价值,至少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 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63页。

② 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等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

④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载《光明日报》1995年10月9日。

⑤ 柯亨:《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⑥ 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等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27页。

⑦ 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等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2页。

⑧ 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等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152-153页。

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

【参考文献】

[1]格雷戈里等著:《比较经济体制学》,林志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2]保罗〃R〃雷戈里、罗伯特〃C〃斯图尔特:《比较经济制度学》,葛奇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年。

[3]亚历克〃诺夫:《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唐雪葆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程恩富、朱奎:《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5]余文烈:《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6]吕薇洲:《市场社会主义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7]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2: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其主要任务和内容来看,它是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以其基本特征以及诸方面基本内容的有机配置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一系列资源配置方面的基本问题。用这一理论自觉地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自己宏伟的经济发展目标。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键是要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我国的经济建设就顺利发展,反之,就遭受挫折。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地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使有国家宏观约束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活动既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具有透明度与可调性;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加强与改善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把握好力度与时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上,经过了一个认识不断完善与深化的过程。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讲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等观点。之后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市场经济”,提出“正确把握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1993年春,市场经济被载入宪法。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正是在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得以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篇3: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一) 有效市场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最早研究来自1900年法国经济学家Bachelier①对商品价格波动的研究, 他指出商品价格呈随机波动, 但是这一前瞻性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才迅速升温, 其中Kendall和Cootner指出, 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 (Random Walk) 规律, 这为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70年Fama在其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中, 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 提出了研究EMH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所谓有效市场, 是指市场由大量的理性投资者组成, 这些投资者基于市场上可以充分流动的信息, 对于证券的未来市场价值做出判断, 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竞争。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质是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对全部相关信息反应的速度和分布。该理论隐含的前提和结论可概括为:若证券市场上的有关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 而且每个投资者都能根据其掌握的信息及时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 那么, 任何投资者都不能获得超常收益, 则证券市场是有效的。Fama②认为, 一个市场有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不存在交易成本; (2) 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说, 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都可以无成本的获得; (3) 对于现有信息的价值以及每一种证券未来价格的概率分布, 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共识。我们认为, 考虑到市场参与者数量的众多、信息精确定价的不可能、信息分布的非对称以及人们信念的不一致, 市场有效的条件实际上较Fama提出的条件更为苛刻。

(二) 有效市场理论的检验和缺陷

受物理学中布朗运动 (Brownian Motion) 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EMH条件下, 价格的波动也应该为布朗运动, 在离散情况下, undefined为随机游走序列:Pt+1=Pt+εt+1。其中, undefined为白噪声 (White Noise) 序列。由此可以看出, 在t时刻, 影响价格变化的是下一时刻的信息εt+1, 因此, 价格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

其他对于EMH的大多数检验也是检验其是否为随机游动。大多数检验均认为, 过去的信息一旦众所周知, 就不会影响市场行为。这一市场变动相互独立的假说首先是用于随机游走理论, 然后是更广义的鞅 (Martingale) 和下鞅 (Submartingale) 模型。虽然不是所有的EMH版本都要求独立性假设, 但统计检验技术却要求独立性假说, 同时也要求内在的有限方差性质。在近年来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往往呈现异方差性, 于是, Engle (1982) 的ARCH模型被提出并得到了多方面的改进, 从而更加准确地刻画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但是, 它与随机游走模型是相异的, ARCH类模型的广泛应用恰好说明了传统有效市场理论与随机游走的假设亟需修正。

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 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这种假设简化了市场行为以便于进行分析, 然而, 这又可能简化了市场的真实表现。同时, EMH给出了一种市场的均衡状态, 此时市场表现为无序的随机波动。因而, EMH存在着明显的缺陷③:

第一, 对于信息的反应, 并非以因果关系呈现。由于所有的信息均反映在价格中, 市场服从随机游走, 每日的价格均与前日的活动无关, 这样EMH明显假定所有投资者对于新信息立刻作出反应, 因而未来与过去或现在无关。上述假定对于将中心极限定理应用于资本市场分析是必要的。但是, 由于信息分布是狭峰态的, 因而价格变化的分布也是狭峰态的, 从而人们以一种非线性方式对信息作出反应, 一旦信息水平达到某个临界值, 人们才对所有他们曾忽视的信息作出反应, 并直接达到该临界值。此即意味着当前价格受过去的影响, 因而显然违背了EMH。在EMH中, 信息以因果关系呈现, 即接受信息, 并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反映新的信息从而对信息作出反应。

第二, EMH没有涉及到市场流动性问题。流动性与成交量不是一回事。当低流动性但高成交量发生时, 发生了最大的股灾 (如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投资者需要从市场获得流动性, 市场为投资者获得这种流动性提供了可能。EMH认为不管流动性是否存在价格始终是公平的, 或者始终没有足够的流动性, 从而EMH不能解释股灾和股市火爆。当流动性消失时, 获取公平价格并不比不惜代价完成交易更重要。一个稳定的市场与EMH所描述的有效市场并不是相同的, 一个稳定的市场是一个富有流动性的市场。如果市场是富有流动性的, 那么可以认为价格接近公平。然而, 市场并不一定是一直富有流动性的, 当流动性缺乏突降时, 正在交易的投资者将愿意接受他们所能接受的价格而不管价格公平与否, 此时, 投资者为获得流动性而承担了相当高的变现成本。

第三, 市场有效并不一定意味着服从随机游走, 但随机游走确实意味着市场有效。对随机游走模型的偏离, 并不能代表市场是无效的。事实上, 在Kendall之后不久, 人们便发现证券价格并不遵循严格的随机游走模型。公众对于信息的不一致性消化、吸收导致有偏的随机游走 (Biased Random Walk) , 而且信息与分数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数维是和信息成正比的。

第四, 有效市场的检验问题。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仍然主要停留在最初的随机游走模型上, 而这一模型对连续价格波动间的独立同分布是要求甚严的, 因此用随机游走模型作为市场有效性假定的检验仍然存在问题, 满足随机游走模型只能看作是市场有效的充分条件, 却不能保证不满足随机游走模型的市场就一定是无效的。

第五, 有关效应问题。股票收益的季节性 (Seasonality) 、大小效应 (Size Effect) 以及季节性与大小效应结合形成的“小公司元月效应”等也直接打击了EMH, 使之陷入困境。

由于在EMH所做的诸多假设中, 都采用了一种线性的范式来刻画市场, 这正是所有关于EMH争论的症结所在。而社会经济系统, 其中包括金融市场, 从本质上讲是非线性的, 因而, 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经济机理来解释市场复杂的波动特性。本文接下来将分形理论引入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中, 详细地阐述了一种新的资本市场结构——分形市场 (Fractal Market) 。

二、现代资本市场的混沌与分形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 混沌和分形作为分析和描述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工具, 使人们对大量复杂系统的研究更趋科学化、系统化和规模化。 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司徒泽 (Stutzer) 首先把混沌理论用于经济学研究。而Peters和Mandelbort则将混沌与分形运用于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之中。

(一) 混沌与分形

一般地, 如果一个接近实际而没有内在随机性的模型仍然具有貌似随机的行为, 就可以称这个真实动力系统是混沌的。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将运动分为两种类型:确定性运动和随机性运动, 自然科学家认为, 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在确定条件下, 响应也是确定性的, 只要建立了方程, 就可以根据初始条件确定系统将来的状态。但是非线性系统会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类似随机的行为, 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系统将来的状态, 于是就把这种行为称为混沌。在这种运动中, 从稍有不同的初始条件出发的轨迹, 将以指数规律迅速分离。从更深的层次看, 混沌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系统长期行为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分形最早由Benoit.Mandelbort提出, 是用以描述那种不规则的、琐屑的几何特征。分形概念并非纯数学抽象的产物, 而是对普遍存在的复杂几何形态的科学概括, 有极为广泛的实际背景。分形是相对于整形而言的。传统几何学描述的对象是由直线或曲线、平面或曲面、平直体或曲体构成的各种几何形态, 称为整形。整形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光滑性即可微性 (可切性) , 至少是分段或分片光滑的, 除少数例外的点或点集以外, 形体都是可切 (函数可微) 的。分形的基本特征是不可微性、不可切性、不光滑性, 甚至是不连续性。

实际上, 对于什么是分形,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 通常人们只能列出分形的一系列特征来加以说明: (1) 分形集都具有任意小尺度下的比例细节, 或者说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2) 分形集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它既不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 也不是某些简单方程的解集; (3) 分形集具有某种自相似形式, 可能是近似或者统计的自相似; (4) 分形集的“分形维数”一般严格大于它相应的拓扑维数; (5) 分形集通常由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 它可能以变换的迭代产生。

(二)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分形

运用李雅普诺夫指数④ (LEs) 和分形维, 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存在的混沌与分形。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运用可以与信息理论结合起来。LEs可以衡量在额外信息单位进入系统时, 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的增加。在资本市场中, 可以将信息单位理解为我们对当前市场状况的了解。Edgar Peters运用月度数据, 计算了1950到1989年的S&P500指数的LEs, 其结果为每月0.0241, 表明信息的可靠程度以每月0.0241单位的比率丧失。针对S&P500指数, Peters还计算了1928年至1990年90天交易数据的LEs, 这一结果同月度交易数据的结果和R/S分析的结果相近:系统的平均周期长度为4年, 即当前的信息在今后4年都会影响市场。基于以上的计算, Peters认为, 资本市场的确显示出对初始值的敏感性和混沌行为。

Edgar Peters同时也计算了S&P500指数的分形维, 其值为2.33, 即市场呈现出分形结构, 而其他一些国家的证券市场也具有分形结构:日本 (3.05) 、德国 (2.41) 、英国 (2.94) 。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分形维的检验都说明了资本市场呈现出混沌行为。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并不像有效市场假说所描述的那样和谐、有序。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 基于混沌与分形理论的新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资本市场行为的新思路。而分形市场理论的提出正是在这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

三、分形市场理论

(一) 分形市场理论概述

分形理论的创始人为B.Mandelbrot⑤, 他在总结了自然界的非规整几何图形之后, 于197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形的概念。分形几何可以解释自然界许多令人困惑且杂乱无章的现象,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同尺度上的自相似、不具有特征尺度和不可微分。Mandelbrot甚至指出:fractal everywhere。在时间序列研究中, 同样存在着由整数维时间序列向分数维时间序列的扩展:分维时间序列中的分数布朗运动和分数差分噪声, 它们是整数维时间序列中的布朗运动和白噪声的扩展。同时, Edgar Peters首次提出分形市场这一概念, 他指出分数布朗运动可以更加准确的刻画金融市场的波动。

Mandelbrot (1964) 指出:资本市场收益服从他称之为Stable Paretian分布, 即分形分布, 表现为均值处具有尖峰, 而且厚尾。现在大多数实证分析表明, 厚尾并不仅仅是股票市场特有的现象, 其他资本市场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这些厚尾分布常常显示出由非线性随机过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记忆系统的迹象。这种非线性过程可由时变方差 (如ARCH) 或Pareto-Levy长期记忆过程产生。

(二) 分形市场假说 (FMH)

分析市场假说强调了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基于投资者行为之上的投资偏好。分析市场假说的目的是给研究者一个符合实际观察到的投资者行为和市场价格运动的模型。

1.分形市场的涵义

分形市场是指市场是内在波动的, 不存在一个静态的均衡。同时市场向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稳定性和流动性环境。不同于EMH, 分形市场认为, 信息依其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而被评价。因为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对信息的评估是不同的, 信息的传播也是参差不齐的。价格不可能每一次都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 而只是反映对投资者偏好的重要信息。这样就会吸收强烈的市场波动, 因而市场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中的价格是维持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结果, 而不是EMH认为的那种博弈的结果。在分形市场中不存在理性人的假设, 投资者的投资依赖于历史经验, 这就使得价格具有长期记忆性。只有市场面临极端事件, 使得众多投资者对信息的反馈相同, 因而投资偏好趋同的时候, 才会使得这种稳定性丧失。

2.分形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

(1) 信息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是不同的, 短期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更多地反映在技术分析的水平上。因此, 他们会格外关注技术分析的信息。在FMH的框架内, 由于信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自身的投资水平, 因而, 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都是适用的。

(2) 市场由众多的投资者组成, 这些投资者处于不同的投资水平, 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对其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具有不同投资偏好的众多投资者同时存在, 市场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大量不同偏好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稳定的保证, 而不是收益正态分布的保证。这样, 如果某一信息由于不利于短期投资水平上的投资者而引起证券价格的下跌, 则长期投资者会基于长期的考虑而乘机购买证券, 从而使市场保持稳定。可见, 市场的稳定性依赖于市场参与者投资水平的多样化。

(3) 价格反映了短期技术分析和长期基础面评价的结合。这即是说, 价格不仅反映了市场中投资者基于技术分析所做的短期交易, 而且反映了基于基础面分析对市场所做的长期估计。一般而言, 短期的价格变化比长期交易更具易变性, 或者更具一定程度的噪音。市场发展的内在趋势反映了投资者期望收益的变化, 并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 市场的短期趋势与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之间并无内在一致性。

(4) 如果证券市场与整体经济循环无关, 则市场本身并无长期趋势而言。交易、流动性和短期信息将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反之, 市场交易活动就会比经济循环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短期看, 资本市场存在分形统计结构, 这一结构建立于长期经济循环的基础之上。

(5) 假如一个事件发生, 使得基本面信息发生实质性转变, 长期投资者可能停止交易, 或者开始进行短期交易。当市场所有投资者偏好趋同时, 市场就开始变得不稳定, 长期投资者不再对短期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的稳定市场。

(三) 分形分析与R/S (Rescaled Range Analysis) 分析方法

1.R/S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1951年英国水文学家H.E.Hurst (1900-1978) 发现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无参数统计方法。这一方法最初是用来考察尼罗河的流量变化的。但Hurst将他的研究扩大到许多自然系统, 而且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区分随机和非随机系统、趋势的持续、循环的持续。这一方法叫做“重标极差法” (Rescaled Range Analysis) , 或R/S分析⑥。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区分分形时间序列与随机序列。

下面我们简要说明这一方法。假设x=x1, x2, …, xn为股票指数的每日变化, 记做xi, i=1, 2, …n。该时间序列的均值为xm, 即:

undefined

标准差sn

undefined

重标极差方法需要对原序列进行标准化,

undefined; i=1, …n (3)

这样Z就均有零均值, undefined, 下面由Z产生一个累积时间序列Y:

Y1= (Z1-Zi) ; (4)

依据这个规则就可产生新的时间序列Y, 由定义可知, 序列的最后一个Y (Yn) 将一定为零。重标的极差Rn, 就是Yi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Rn=max (Y1, …, Yn) -min (Y1, …Yn) (5)

对于Rn, 下标n表明对于x1, x2, …, xn是一个调整过的极差。因为Z已经被调整为零均值, Y的最大值总是大于或等于0, 而最小值总是小于或等于0。这样Rn将永远非负。

这里R/S (rescaled range) 被称为重标极差。通常情况下, R/S随时间区间的增大而变化, H通常称作赫斯特指数 (Hurst Exponent) 。由于对R/S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重标极差允许研究者对各种现象和时间序列进行比较。这是因为重标极差分析方法可以对没有特征规模变化的时间序列, 也就是分形时间序列进行描述和分析。

2.赫斯特指数 (Hurst Exponent) 的计算和涵义

(1) 赫斯特指数的计算

赫斯特指数⑦可以由绘制的Log (R/S) 与Log (n) 图形逼近, 其近似值就是其回归模型 (6) 式的斜率。

Log (R/S) n=Log (c) +H·Log (n) (6)

(2) 赫斯特指数的含义

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位于0-1之间。以0.5为间隔, 时间序列在不同的区间会表现不同的特性:

a.H∈ (0, 0.5) :分形布朗运动。此时, 时间序列的未来数据倾向于返回历史点, 因此其发散速度比标准布朗运动慢。可以证明, 该序列在理论上会无数次的返回它的历史出发点。

b.H=0.5:标准布朗运动。此时序列为随机游走, 表现具有为马尔可夫链特性。

c.H∈ (0.5, 1) :长期和无周期的循环。此时, 时间序列有混沌性, 其增量会表现出长期增长的特性。因此, 一定范围的记录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从而形成一个大的循环。但是这些循环没有固定的周期, 难以依靠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变化。

d.H=1:完全预测。通常把这种过程称作均值回复过程。

(3) 风险的重新定义

由于Hurst指数的定义, 我们就必须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的概念。根据CAPM, 相对于市场组合, 高β值的股票比低β值的股票风险大。因为β值高的股票用标准差度量的易变性高。而Hurst指数 (H) 度量的是时间序列参差不齐的程度, H越低, 系统中的噪声就越像随机过程。对于H>0.5的序列, 由于是分形序列, 标准统计就不能应用。实际是高H值意味着低风险, 因为数据中的噪声比较少。但高H值序列产生突然变化的风险会更高。

(四) 分形市场假说与有效市场假说的比较与思考

分形市场理论将有效市场理论的线性市场假设扩展为更能揭示市场真实特性的非线性市场。因此, 有效市场只是分析市场在线性条件下的特例。关于二者之间的比较, 我们可以用下表加以说明:

资料来源:樊智, 张世英, 金融市场的效率与分形市场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3。

四、结语:对EMH和FMH的评析

简洁明快的EMH体现竞争均衡, 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EMH的成立, 保证了金融理论的适用性, 因此是经典金融经济学的基础。但是, EMH自出现以来, 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EMH经常不能解释市场行为, 也没有多少结论性的证据说明市场是有效的。这是因为EMH以简化的线性范式为基础, 导致了一个可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的整个分析框架。通过把一个经济学框架赋予观测或收益率的独立性假设, EMH被构建来使概率微积分的应用正当化。但是投资者是以非线性的或滞后的方式对信息作出反应的, 使得资本市场是异常复杂的混沌系统。因此, EMH虽然有令人迷恋的华丽外表, 但却终究不能与现实的复杂相符。

篇4: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摘要: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邓小平理论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核心组成部分,要想对邓小平理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本文主要就从邓小平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入手,探究了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让其的指导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理论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阐述

(一)邓小平理论的内涵阐述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积极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1]。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阐述

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其改变了传统公认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理念,在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一种经济手段。市场和计划是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两种方式,在实际的经济活动调节中市场和计划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经济关系比较复杂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更好,效率和优势也表现的更加明显。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自身并不具备制度属性,但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就需要表现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2]。有机的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利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共同探索逐渐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由一系列的理论组成,而在这一系列的组成理论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四)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根本性地位阐述

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提出市场经济理论的话,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可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市场经济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石[3]。

二、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

(一)市场经济理论的可能性地位

在传统形态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相互矛盾,所以就会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代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实际利益,对雇佣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对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在不断的改善。现阶段虽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已经逐渐转变成了经济滞胀。所以市场经济从传统形态转变成为现代形态,也为邓小平选择市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二)市场经济理论的必要性地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经济对客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越来越不适应,这样就让市场经济的优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也就为邓小平选择市场经济提供了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就应该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就会形成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存在是以各个生产者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分工作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实行商品经济那么就能明确社会分工,同时也存在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关系。其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必然形式就是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以及社会化。最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让人们的个性化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市場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

邓小平理论是在1982年到1987年期间形成轮廓的,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些较新的理论观点,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则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标志。这一时期提出的其他相关理论都是为了从各个方面去论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的合理性,都是根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而提出的。所以市场经济理论其实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4]。

(四)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建立的内在要求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实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要求。在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要求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需要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最终实现;在成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下,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然后让社会生产力得到更快的解放和发展,消除两极分化和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去最终实现的目标,另外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际要求。只有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前提,实行按劳分配,抵制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其实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所以市场经理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建立的内在要求。

(五)市场经济理论与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地位契合点

要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过程,因为当形成某种经济体制时,就会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在这个情况下要想改变这种得到社会认可的经济制度就比较困难。而邓小平理论思想的提出,则很好的为市场经济的转变扫清了道路。所以市场经理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地位契合,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从邓小平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入手,从几个不同方面对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在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是相同的。通过探究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进而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其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亚平,赵琼.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及现实意义[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03:45-50.

[2]杨敏军.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价值[J].理论观察,2013,07:14-16.

[3]丁晓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0:168-178.

篇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资源配置的涵义P2152、商品经济的产生(重点掌握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决定性条件---

辨析题)P2163、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2174、竞争规律及作用(重点掌握作用)P218—2195、市场机制的缺陷P219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答题时要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写进去

P227)(重点掌握)P220—2217、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重点掌握所有制结构包含的两个内容:内在结构

和社会结构)P2238、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重点掌握)P2249、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①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P224—225

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掌握)P225

③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P225—22610、产权 P227(明确的产权界定那一段去年考过,不用复习)

11、现代企业制度含义及主要内容P227—22812、金融市场(重点掌握信用)P22913、深化价格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P230—23114、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掌握按劳分

配的内容、客观必然性、重要意义、实现机制)P233—23415、理顺分配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重点掌握)P234—235

16、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P23517、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点掌握)P236—237

18、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P237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P2382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新型工业化道路(掌握①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②

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P243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重点掌握)P248—249

22、对外技术交流(重点掌握引进技术坚持的原则)P25123、非歧视原则P253

备注 :

1、题目很少,都要认真复习对待,标明重点掌握的请按简答和论述题准备,没有标明的按辨析准备吧,资料只是一个标题,内容要每位童鞋自己整理,抓住关键词准备,别整理复习得太简单

2、论述题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篇6:市场经济理论论文

说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在引进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和人力资本之后,内生增长理论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索洛模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改变资本-产出比率为常数的假定,发展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但索洛仍然没将技术进步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模型,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因为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现实中一个明显的事实。

上一篇:2018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下一篇:xx文员工作总结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