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彻底改革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实际需要上,探索新颖、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解性和兴趣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自教育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的课程开展的要求落实以来,许多学校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开设。本文着重于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深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以及了解,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小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小学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一、 小学法治课程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小学道德培养与法治知识了解方面存在不足。现如今,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积极参与校园的法治建设,将法治思想贯彻于平常教学活动当中,有效推进了法治教育的进程。教师在进行法治活动教学时,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认真备课,法治教育程度推进越来越高。但笔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依然有许多学校仅仅给学生发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本,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计划,没有配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许多班级在上该课程时,要么让同学自行学习,要么让同学学习其他课程,老师也只是在教室中走个过场。有的学校甚至只是表面开设法治课程,实际却将该课程替换为其他主干科目,也不会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进行讲解辅导,对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没有专业的培训活动。在笔者走访的许多学生中,真正带了《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学生仅仅在少数,问起原因,他们答: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早就已经被其他课程给占用了。如此现象的发生并不在少数,许多学校为保证学生进入初中时的综合素质足够高,会牺牲很多看似不必要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课程培训。然而在这过程中,学校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发展,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就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样只注重短期效益的行为不具有发展眼光,不利于构建完备的法制社会。小学生法治意识不足,再加上如果孩子的监护人与学校对于孩子照顾责任不落实,那么就会使孩子对于危险的防护意识不够,自身的保护意识能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甚至还出现被不法分子侵害的事件,因此在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考试不考的科目似乎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一些小学高年级班级更是如此,只注重主干课程的发展而忽略了锻炼学生本应健全发展的人格。在家长与老师的眼中,法治课程的开设并不会对学生的成绩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还不如让学生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科目。法治课程因其特殊性,很难真正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所以导致了学生对法治课程的不重视,老师也不愿意教。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推进法治教育的建设,还会对学生建立完善的法律观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 加强和改进小学《法治》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加强开设法治的课程宣传,进行政策引导

1. 争取家长的支持

推进“法治进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督促学校高质量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的法律观,为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做好准备。家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校应当给家长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打心底接受学校的教育。学校应当自觉遵守相关部门的要求,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真真正正地在上。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专门教师的培训,检查教师备课工作,随机抽查相关班级的上课情况。也可让家长自行组织监督队伍,对学校开展课程进行监督,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对于家长的宣传,让家长鼓励孩子多多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只有学校自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才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材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2. 配齐师资

学校应当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对其师资团队方面的培养要加大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录用法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作为相关教师,提高相关课程教师总体的师资力量。对于有转岗以及相关方面想法的教职员工,应加强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上岗教授法治课程。

从事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当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让他们把真正所学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在教授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达正确的法律观,让学生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在法律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現象出现,教师此时应该用一些小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法治教育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演讲存在的优势就是传递的信息量大、容量大、节省空间与时间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演讲的作用,为小学生们进行适当多媒体教学演讲,这样可以便于让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该课程,愿意读法律与提高学习兴趣。各校领导应带头加强学校的法治建设,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提升学校总体法治教学水平,带动法治课程的发展。

(二)努力营造社会重视支持开设法治课程的良好氛围

全面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应加强对于该课程的宣传力度,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该课程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知法、懂法的重要性。在如今法制社会的大前提下,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维护国家的公平正义。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还可以加强社会的法治建设。法律作为集群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律,是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是因为有了这些法律的存在,许多有损他人利益、有损他人权利的事情才可得以制止。然而没有了法律,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就没有了约束,于是就有人为谋求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他人权益的事情。为了保障我们所应有的权利,国家就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我们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

学校通过宣传普法教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下一代的权利能够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孩子成长过程中想要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那么不仅需要的就是知识与智力的学习的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

小学生作为未步入社会的团体,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保护之下,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当他们逐渐长大时,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误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給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该阶段对他们开展法治教育的课程,即《道德与法治》课程。然而,真正影响法治教育开展的因素应当是学生自身对法律不感兴趣,不清楚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当失去了法律知识作为基础保障时,一旦威胁自身权利的事情发生,他们将手足无措。所以,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法治课程的建设,将法治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自身权益得到保障,还加强了社会的法治建设。家长也应该清楚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孩子读法、学法、懂法,全面保障我们下一代的合法权益。

三、 建立评价机制,把法治教学考核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考核范围

有他人的监督,才能够高效率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所以,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相关课程教师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并将其与期末考核挂钩,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互评价,互相指出可借鉴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改善与加强学校的法治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法治教学课程,有利于提高法治教学课堂效率,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的全面开展。学校也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将其考试成绩计入期末综合排名,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针对考试成绩较高者给予一定物质性奖励,针对成绩较低者给予相应惩罚,再将其与评价机制相结合,使学生成绩与自身权益相挂钩。同时,学校巧妙引入普法教学内容,增强良好的课堂气氛。想要有高效率的课堂效果,那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到很多关于法治的知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了解途径又多了一条,这是非常良好的了解渠道,不用担心小学生们误入歧途。将教学内容知识巧妙地引入课堂当中,这样就会将整个课堂的气氛提升起来,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目前的小学法治课堂的教学气氛是非常枯燥的,老师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课堂可想而知学生们上课是多么枯燥乏味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差。所以巧妙地引入教学内容,可以增强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另外,通过类似奖惩措施,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该课程,愿意读法律。各校领导应带头加强学校的法治建设,通过评价机制提升学校总体法治教学水平,带动法治课程的发展。

四、 结语

通过上述的论述,得出过去的小学教学中,关于法治方面的教育总是融入于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之类的课程中,仅仅在其中进行简单的渗透;如今单独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凸显了过去对于小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缺失,更说明社会对于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如今,很多学校开展“品德与生活”课程,积极参与校园的法治建设,将法治思想贯彻于平常教学活动当中,有效推进了法治教育的进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基础法律观,更有利于全面法治社会的建成。

参考文献:

[1]刘堃.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3,5(15):38.

[2]崔显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1(20):74-75.

[3]马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J].华夏教师,2008(19):21-22.

作者简介:王登旺,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中心小学。

作者:王登旺

第二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彻底改革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实际需要上,探索新颖、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解性和兴趣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推动学生素养的良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合作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那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立足以生为本的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开发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和谐化、良性化成长。为此,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感悟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教育价值。

一、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最大化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和法治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堂目标作为师生教与学课堂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有建立在科学目标上,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获得性。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设计上,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的学习需要,有着清晰的把握,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偏好、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学生客观学情上,将会助力教师产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解与解构,并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两者结合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设计《宪法的根本法》一课的目标上,知识与能力:理解宪法,懂得宪法,感受宪法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初步懂得宪法;课下通过查阅网络、书籍,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角、黑板报等,宣传普及宪法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教学重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宪法日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难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宪、守憲,维护宪法权威。

二、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上,教师必须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自己终身学习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性,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能够增加自己的信息素养,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特性,有效找到与课程的结合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具有声光影像为一体的教学工具,有效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会提高知识的表现性、趣味性、直观性,更加容易使得学生理解和获得,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的内容上,对于学生而言,单纯从书面化语言感受中国公民的含义是不够深入,学生理解是抽象的,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上,收集相关说明公民的表象特征,使得学生通过从视频、图片中,真正感受其公民所代表的含义性,这样教师在进行阐释和引导,将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性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化学习者,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协调化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应用,有效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这样将会实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者兼顾。例如,在教学《国家机构有那些》一课的内容上,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以任务为学生的学习驱动,教师设计一个学习清单,然后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谈论和思考,使得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清单,然后教师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意识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性和能力的成长性的双重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中,通过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引导力,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质量提高,发展了学生社会性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性,只有在学生各项能力发展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和形成良好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芝.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山东教育,2018(34):58.

[2]伍中芳. 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高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书育人,2018(34):23.

作者:黄志峰

第三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很多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注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命意识,达到道德与法治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将自认为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策略分享如下。

营造生命教育氛围

生命教育并非只是理论方面的教育,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营造适宜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的生命教育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命教育情境来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生命,接受生命教育。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如播放一段生命来源的视频,向学生传递母亲如何孕育并养育我们,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的辛苦,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因意外丧失的新闻,如闯红灯被撞而亡,河边玩耍溺水而亡,错误用电触电而亡等,让学生在身边常见的行为方式中更加深刻地认识生命,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

整合生命教育资源

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有很多,各个年级中几乎都有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的渗透,如三年级上册的《安全护我成长》一单元中就分别向我们呈现了“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心中出的110”等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主题相关内容不仅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因此,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都是学生的生命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教师要注重整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并进行良好的规划,确保生命教育的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开发和挖掘教材内容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如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书籍,在网络平台搜集更多的生命教育案例或故事,等等,同时注重结合社会热点新闻,在课堂上丰富生命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生命教育案例视频,引入社会中人们不注重生命安全的时事热点新闻等,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学探究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并掌握一些实用的生命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切实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生命教育形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要摒弃以往单一的、无趣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丰富生命教育形式。如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为了进一步提升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开展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地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专题式生命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安全护我成长》就是一个生命教育专题单元。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担当等方面的生命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涵义。渗透式教育,教师要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在讲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知识时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资源,在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时培養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时引导学生要热爱所有生物的生命,等等,做到全方位、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方面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相关的生命就教育资源,通过营造生命教育课堂氛围、整合课内外生命教育资源、丰富生命教育形式等,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作者:吴桂芬

上一篇:银行企业融资论文下一篇:初中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