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羊山中学办学理念及三风

2024-04-13

宿羊山中学办学理念及三风(共6篇)

篇1:宿羊山中学办学理念及三风

宿羊山中学办学理念及三风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厚德善思 依法治校 和谐发展

理念内涵:

以人为本,是指学校的一切事都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成功体验作为过程,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归宿,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厚德善思是指要求学生德行为首,成人为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既使学生乐学、勤学、又让学生会学、学会,既秉承传统美德又具备现代公民素质;要求教师真正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博学善导,既具备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又具备与时代合拍的人文素养。

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规定,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教育教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活动。

和谐发展,是指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其核心在每一个,在我校的具体体现是:个个成人,个个成才,个个和谐,个个发展。

三风: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博学进取

学风:乐学善思勤练好问

篇2:宿羊山中学办学理念及三风

大亚湾第三中学坐落在美丽的大亚湾畔,海湾环抱,胸怀宽广,随浪逐梦,热情激荡。三中就像一艘满载教育希望的帆船,在湛蓝中逐浪前进,激起千重浪。因此,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李季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谢光灵教授等教育名家的帮助下,我校何汝玉校长带领广大教职工,充分考虑了大亚湾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凝练出了符合大亚湾第三中学办学特色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办学理念及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办学理念:“激扬生命,励志人生”的扬志教育 “激扬”,有激浊扬清、激动昂扬、激励振作之意。三中过去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负面形象需要激浊扬清,过去广大教职工萎靡不振,需要勉励师生立志改旧貌换新颜。因此,“激扬生命,励志人生”的扬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可解读为:敢于浪潮尖激浊扬清,凝聚正能量,激励每一个三中人振作起来,共勉共进,立志图强,扬帆启航,乘风破浪,让生命更出彩,让人生更有意义。

二、“一训三风”

校训:志业 志学 共进 致远。解读为:老师们要有事 业志向,立志做好本职工作,成就教育梦想;学生要有学业志向,立志学好知识本领,成就成人成才梦想;老师之间、师生之间要携手共进,一起努力,共同进步,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校风:团结 共进。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共勉共进。

教风:敬业 精进。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锐意进取。

学风:好学 上进。学生敏而好学,和谐友爱,积极向上,不断开拓进取。三、三中精神

三中精神:崇德乐教学海扬帆同舟奋进,弘善勤思书山辟路立志高攀。

崇德乐教学海扬帆同舟奋进。老师们崇尚道德,以崇高的师德为引领,热爱教育、快乐教学;在学问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屹立浪潮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进取,同舟共济,团结奋进。

弘善勤思书山辟路立志高攀。我校以弘扬善德为本,培养学生大善大德的高尚品质为目标,使同学们人人和美善良,个个有德有礼;同学们勤学善思,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学与思完美结合,才能学到真本领,学到真知识;除了要勤学,更要“辟路”,要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在书 山中开辟新道路,开创新辉煌,有创新才有发展;更要立下远大志向,勇于攀登高峰,只有坚持不懈,克服万难,敢于向高峰进发的人,才能最终屹立峰顶,一览众山小,誓与天比高。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篇3:杜克大学的办学理念及个性发展

一、培养领导者从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到首要使命

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是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它重视知识的广博性,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的融合贯通。杜克大学秉承1924年詹姆士·布坎南·杜克 (James Buchanan Duke) 在建立杜克基金时提出的“所传授的课程要‘开发才智, 增进智慧和提升人类的幸福’”的遗训, 主张对本科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博雅教育。杜克博雅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不是仅仅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而是要使毕业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把培养领导者或管理者作为大学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反映了杜克大学领导者在办学理念方面的高瞻远瞩和独特个性。

校长特里·桑福德 (Terry Sanford) 是对杜克大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位校长, 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1969-1985年间担任杜克大学校长一职, 在此之前, 他曾“两次参加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内初选, 曾任北卡罗来纳州州长 (1961-1965年) 和美国参议院议员 (1986-1993年) ”;“在担任州长期间, 大力推进教育并对学校和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新举措”[1]。桑福德对杜克大学的办学理念有重要影响, 如杜克大学的个性化发展、国际化、教育服务社会、培养领导者的教育目标等。1970年, 桑福德在其就职演说《THIS KIND OF UNI-VERSITY》中, 对杜克要成为“什么样的大学”和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核心办学理念进行了论述, 为杜克大学追求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桑福德认为杜克大学要想与世界上的大学与众不同, 就要使本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众不同。关于杜克大学的培养目标, 他指出, 由于未来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杜克大学的首要兴趣是要通过自身的特殊资源和个性环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领导能力, 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在工作中展现和运用这两种能力”;“不能仅仅是为了使毕业生适应生活, 而是要为了使杜克学生将来能够过一种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生活而致力于开发他们的智慧、情感和胆识”[2]。杜克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视传统的大学, 它的一些办学理念, 如个性化、国际化、博雅教育等都已成为历代校长坚持的理念和长期发展的战略。培养“领导者”的教育目标作为杜克大学的首要使命, 在1994年被写进《形成我们的未来:一个年轻的大学面对新世纪》 (Shaping Our Future:A Young University Faces a New Century) 发展规划的首页, “为本科生提供出色的博雅教育, 不仅关注他们智力的发展还要重视成年后他们的伦理道德水平和作为他们群体的领导者的发展”[3], 并成为杜克大学以后的发展规划和文件都要强调的使命和办学理念。为实现博雅教育培养未来社会领导者的使命, 杜克大学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比如焦点计划、课程2000等。这一使命成为杜克大学在2001年规划《追求卓越》、2006年规划《与众不同:杜克大学的战略规划》和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指导理念。杜克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布罗德海德在访问中国时说, “像杜克这样的大学, 我们的本科教育并不是为了今后的职业培训我们的学生。我们有人文教育制度, 这是一种广泛的教育, 教给学生各种技能以适应无论哪种职业”[4]。当然, 杜克大学并不是反对职业教育, 而且“为未来的学术职业者提供优秀的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是其三大教育使命之一。

二、对“卓越”办学理念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化追求

卓越 (Excellence) 是世界上很多大学的发展目标, 也是杜克大学不变的办学理念之一。桑福德校长认为, 卓越一词被误用或滥用了, “卓越不是奶酪的品牌, 它甚至不是一个地方, 而更像是一个路径或指路明灯”;“每个个人、每个机构都能在实际工作中追求卓越”;“卓越不是目的, 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决心, 一套个人和组织的价值观”[5]。在他看来, 追求卓越是一个没有停止的过程, 例如, 他说:“杜克大学的目标首先是拥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师已经很优秀了, 但卓越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师队伍, 在未来二十年里实现拥有世界上最好教师队伍的目标。”[6]桑福德校长独特的卓越办学思想成为杜克大学的传统和不变的永恒发展主题之一。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成为杜克大学长期的工作重点。20世纪80年代初, 杜克大学雇佣了一批自称为“破坏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的学者, 一般跨越文学、历史、法律等领域, 改造了杜克大学的人文科系, 推动了杜克大学的发展。1987年的规划的重点是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加强师资建设。在杜克大学以后的发展战略规划中, 师资队伍建设都是学校的战略重点, 吸引、培养、保留最优秀的教师是杜克大学的首要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是杜克大学追求卓越的首要保证, 为了进一步提高杜克大学的教育质量, 杜克大学采用了多样化的发展战略。Nannerl O.Keohane校长十分重视多样化对大学发展的作用, 她在《多样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报告中, 提出:“多样化有益于学生、教师、大学和世界知识;实际上, 多样化对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益。”[7]为实现加强教师和学生多样化的战略目标, 在1994年发展规划中, 杜克大学制定的战略措施主要有:执行学术理事会黑人教授委员会制定的《发展黑人教师战略规划》, 每年投资50万美元招聘黑人教师;继续招聘和保留优秀女教师;各学院要通过招生和提供财政支持为学生的多样化继续努力;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国别多样化;设立非洲人和非洲美国人研究项目[8]。在2001年的发展规划中, 杜克大学提出要促进大学各方面生活的多样化, 因为多样化能导致新思想的产生、解决问题的革新、审美创造力的产生和世界上许多奇迹的出现, 其采取的战略措施主要是:确保学生、师资和教职工的多样化;创立、支持多样化知识问题的科研和教学;创建良好氛围促进价值多样化;把多样化作为我们所做一切的优秀的标准[9]。

杜克大学现设有文理、法学、神学、研究生院、医学、护理学、环境学、工程学和商学等9个学院;它的医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历史、化学、工程、生物和物理等专业在美国享有盛名;杜克大学的图书馆内藏有330万册书籍, 是全美第八大大学图书馆[10]。杜克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布罗德海德 (Richard H.Brodhead) 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称杜克大学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说:“在美国伟大的研究性大学中, 杜克大学是在现代成长最快的大学, 它的确是美国优秀大学排行榜上一支的新的力量, 就像几十年前的斯坦福大学一样, 我想杜克大学在某种程度上走了一条与斯坦福大学类似的道路。”[11]这些成就的获得, 与它多年来执着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对卓越的独特理解是分不开的。

三、国际化、跨学科理念及其战略规划

国际化、跨学科是杜克大学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并实施的重要战略。对国际化做出重要贡献的校长是特里·桑福德 (Terry Sanford) , 他把杜克大学引进一个迈向国际化与现代高科技的境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化成为杜克大学战略规划的重点。为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教师, 鼓励跨国科研合作, 1994年杜克大学成立了副教务长国际事务办公室, 发展国际性的大学成为杜克大学重要的战略目标。理查德·布罗德海德于2004年担任杜克大学第九任校长, 他不断加强同中国的联系。2006年6月29日,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为杜克大学校长布罗德海德颁发了清华历史上第九位荣誉博士学位证书。经过多年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杜克大学已经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大学了, “超过50%的本科生他们在4年的本科期间都会到海外、到国外去学习一学期, 甚至一年。那些不去国外学习的学生, 他们往往到夏季的时候也会到国外找一些实习的机会……杜克大学有6000多名本科生, 并且有6000多研究生和职业学院的学生, 其中30%都来自于外国”[12]。目前杜克大学得到联邦资金赞助的Ⅵ级国际研究中心共有七所, 而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各自只有四所同等级别的研究中心。

杜克大学认为许多重要的研究问题, 如环境污染、经济竞争、人类健康、文化交流等, 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当今的知识前沿越来越需要跨学科研究, 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为加强跨学科研究和跨院合作研究, 杜克大学于1991年建立了环境学院, 为此同一年设立了教务长普通基金。为加强环境学院的建设, 1994年规划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吸引、保留杰出教师;继续鼓励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充足的学术和财政支持确保环境学院的成功;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务和学术服务[13]。环境学院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因为校友皮特·M·尼古拉斯的捐赠而得到大力发展, 1995年环境学院被重新命名为尼古拉斯环境学院, 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环境学院之一。杜克大学认为基因学、神经系统科学、神经系统工程学、全球变化等是充满机遇的领域, 因而2001年规划要继续支持的项目有化学生物中心、认知神经系统科学和大脑成像分析中心、计算科学和工程学中心、非线性和复杂系统中心、大学发展生物学和遗传学项目, 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14]。基因科学和政策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约翰·霍普·富兰克林人文主义研究所等也是杜克大学重点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机构。

四、重视社会问题研究与地区合作实现地区与大学发展的双赢

不断加强大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实现知识服务社会的目标, 是杜克大学重要的发展理念。桑福德校长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 他认为:“未来不仅教学而且许多其他活动都将广泛地需要研究生教育”;“当我们的国家必须应付这样的困境, 像污染、交通、设计新城市、能源生产、清洁环境和自然周期的恢复, 杜克大学作为科研和研究生学习的领导者将为这些必然产生的社会需求做好准备。”[15]医学教育和研究是与社会问题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之一, 重视此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是杜克大学的传统, 也是实现其知识服务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在1994年规划中, 加强医学研究被作为杜克大学三大使命之一, 杜克大学要“通过高深的医学研究和精心的病人护理, 来减轻痛苦、治愈疾病与提升健康水平;发扬忍耐精神、公民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知识、自由、真理承担义务”[16]。这也是杜克大学以后历次战略规划都要强调的不变的使命。不懈努力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 早在1930年建立的医学中心, 现在已成为在全美排名前十名的医疗机构之一;作为医学中心一部分的医学院在美国医疗机构中的排名仅次于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 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成为全美的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学术团体[17]。

为了对社区的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 1996年杜克大学经董事会批准要建立杜克—达勒姆地区伙伴关系DukeDurham Neighborhood Partnership (NP) , 目的是为了改善杜克大学12个邻近地区和七个公立学校的基本生活条件。在同一年, 根据社区的要求, 杜克大学成立了社区事务办公室, 以协调杜克—达勒姆地区伙伴关系和杜克大学、公立学校、邻近地区、当地政府的长期相互影响[18]。为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杜克大学制定了相应的加强地区合作和伙伴关系的战略规划。在2001年《追求卓越》规划中, 杜克大学的九大发展目标之一是三角区及北卡罗来纳州以外地区中起到领导作用, 建立与周边大学、工业界和政府机构的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 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发展联合学位和非学位项目等加强与三角区大学和整个州的合作;与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建立伙伴关系, 特别是在研究三角区公园方面:支持工程学院充当科学知识产权的转换器, 扩展科技办公室的管辖范围, 支持北卡罗来纳州基因组学共同体, 进一步发展与北卡罗来纳微电子中心在高性能计算的运作和网络化方面的工作关系, 在开发信息科学的信息研究项目方面与地方工业和达勒姆社区紧密合作, 等等[19]。在2006年规划《与众不同:杜克大学发展规划》中, 第六章达勒姆地区和全球战略对杜克大学的服务地方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杜克大学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 它的医疗系统还为达勒姆居民提供无偿的医疗服务。杜克大学对达勒姆社区的参与受杜克基金———夏洛特慈善信托基金一贯的持续的支持。杜克大学2002-2003年度财政预算中对达勒姆直接的经济影响就有25亿美元, 在这一年度, 杜克大学雇佣了18 343位当地居民, 共支付73 200万美元的工资和津贴;从当地的企业和个人手中购买了价值17 100万美元的商品和劳务;杜克大学支付给县市的税费有540万美元;其健康卫生系统为达勒姆郡无偿捐献了价值4 800万美元的医疗服务;等等[20]。在2005年, 为加强地区伙伴关系, 杜克基金拨款51.5万美元, 学校为帮助建立经济适用房、青年计划和西区等地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不间断的支持。另外, 投入24万美元用于扩建里昂公园诊所和帮助开办了一所新的壁镇地区诊所。至2005年基金机构已经为杜克—达勒姆地区伙伴关系投资了350万多美元[21]。

五、杜克大学办学理念及个性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分析

(一) 校长办学理念对大学个性化发展的领导作用

校长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样的大学”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对大学的个性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杜克大学, 校长桑福德在大学定位、培养目标、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对杜克大学发展成现在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功绩是永远都不能抹杀的。桑福德认为:“对杜克大学来说, 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还不足够好, 而是要凭借本校的人才和优势, 自身环境, 独特的传统和历史, 使杜克大学成为独一无二的大学。我们没有打算我们的大学成为国家同类模式的优秀私立大学中的一个, 或者我们试图赶上或步其他大学的后尘, 无论这所大学是如何的有声望、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22]桑福德校长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成为杜克大学至今仍然坚持的传统理念, 也是杜克大学取得今天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管理体制、内外部环境等许多复杂的原因, 造成现今我国大学校长鲜有充满激情与特色的办学理念提出。校长教育思想对一所大学发展的作用, 是不容置疑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 我们最熟悉的是蔡元培校长任北京大学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及对北京大学及中国教育的重要影响。

(二) 办学理念需要继承和不断发展才能成为本校的特色

办学理念的发展需要有连续性, 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追求, 才能发展成本校的特点和个性。不管是要成为与众不同的大学, 还是国际化、多样化、知识服务社会、跨学科等教育理念, 都是杜克大学一直以来不变的发展主题。有继承的同时才有真正的创新。在我国, 缺少的并不仅仅是具有个性的大学办学理念的提出, 更重要的是好的办学理念没有被继承和继续发展。如我国20世纪30年代早在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就提出“教授治校”“文理兼备, 倚重通识”“重视科研”等办学理念。由于这些理念提出及实施使得清华大学的面貌为之一新, 促进了大学各方面的发展, 成为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领导者的教育目标, 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曾说:“大学教育的目标, 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 而尤在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23]重视传统和继承是杜克大学发展成今天具有独特个性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根本。因而处理好办学理念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我国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 战略规划成为实施办学理念必不可少的形式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还有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增多, 如入学规模的增加、管理的复杂化等, 高校开始采用战略规划来管理大学工作。发展战略规划也成为实现杜克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形式。不仅如此, 杜克大学认为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规划有显著的相同之处, 它的战略规划要走出传统的模式, 要制定与众不同的目标和实现方式。杜克大学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国际化等办学理念是其历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思想, 详细的发展战略措施又为其办学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有利途径。在我国,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下滑、大学生就业等问题, 制定发展规划成为大学进一步发展的内部需求。但一些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流于形式, 没有体现富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不能为大学进一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如何将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的制定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是我国高校今后发展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四) 服务社会成为促进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杜克大学利用本校科研优势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 不断加强对地区事务的参与和影响, 不仅促进了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 也增强了本校的实力和影响力。杜克大学将自身的发展与本地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在服务社会早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的今天, 虽然我国有些高校也十分重视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 但服务社会理念依然没有在学校的管理层成为一个有意识的主动发展的目标。我国高校还不能实现“面向社会办学”, 无论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关涉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对地区事务的参与方面, 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解放高校自主权, 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仅成为一种外部社会对我国高校的要求, 也成为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

摘要:杜克大学个性化的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培养领导者反映了杜克大学在教育目标上的与众不同和雄心壮志;“卓越”是杜克大学对大学质量不断追求的目标, 并要在所做的一切方面达到优秀;重视国际化、跨学科理念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是其成功的保证;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地区的紧密合作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也提高了杜克大学的国家影响力。

篇4:外军院校办学理念及启示

摘 要:2012年,在海军“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活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考察交流人员通过对外方军队院校参观见学、与随舰外军学员的广泛交流,对外军院校的一些办学理念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军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加以借鉴,其中包括坚持“研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员领导能力培养,着力打造合格的职业化军官;坚持较高的军队人才培养标准,敢于“淘汰”不合格人才,选拔优秀人才。

关键词:环球出访;外军;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

2012年4-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搭载着300多名海军官兵完成了为期158天的“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这次环球出访,共到访了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牙买加、厄瓜多尔等14个国家。访问期间,我军考察交流人员对加拿大、印度、马来西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军事院校、训练机构进行了参观学习,并安排多名我方学员先后赴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等海军学院,与外方学员共同驻训;同时,在整个环球航行过程中,我军组织美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9国海军的多名初级军官和学员分航段随我舰实习,与我军学员同吃、同住、同学、同训、同值更。在历时近半年的环球航行访问中,我军考察交流人员参观见学外军院校,与外军院校同行、随舰外军人员座谈交流,对外军院校的一些办学理念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研讨式教学

在对意大利、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海军院校或训练机构参观见学,以及与其相关单位军官、随我舰航行学员的交流中,我军考察交流人员对西方军校的研讨式教学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通过随我舰航行的加拿大学员的介绍了解到,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的课程是这样进行的:在多数情况下,教员并不以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注重以培养学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教员在课堂上给学员布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由学员查阅资料,自主研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在随后的教学中,由教员引导着进行研讨交流。这样的研讨式教学,有着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的核心目标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即注重培养学员走出校门面对各种复杂多样的实际问题时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所强调的,“在教学中,我们的原则是努力以学员为主导,教员则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

第二,学员课后所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其实远比课上要多,因为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去自己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准备研讨。据加拿大学员介绍,他们上课时间并不多,只占每周工作日时间的1/4~1/2(年级越高,课堂时间所占比例越少),但他们课后的压力非常大,为了提交的作业或研讨时能表达出一些有份量的体会或真知灼见,从而获得教员的较高成绩评级,他们不得不投入很多的精力“泡”在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分析材料,研究思考。

第三,对教员来说,可以从大量耗时但技术难度较低的“知识性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认为这类纯知识性内容完全可以由学员自己完成,教员的责任应是将更多精力用于带领并帮助学员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随时应对学员通过自己思考所产生的各种新的问题。

第四,教学有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机制加以保障。比如,为了保障学员有足够充分的“自主式”学习研究时间,校方通常会对每周的“课堂时间”给予限定,低年级学员“课堂时间”占每周工作日时间比例一般不超过1/2,高年级学员则一般不超过1/3;为了使学员有更好的“自主”学习研究条件,学校在图书馆的藏书、校园网络、数字化信息资源上给予较大的投入;同时,在对学员的考评淘汰机制、教员的评估奖惩机制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政策制度加以保障。

在环球出访中,我军发现,这种注重提高学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所访的很多国家,特别是深受欧美等西式教育理念影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厄瓜多尔等较普遍。

笔者以为,这种教学理念对日益强调以“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为核心目标的我军院校来说,非常具有借鉴价值。从我军院校实际情况来看,研讨式教学的理念并不完全是新鲜概念。近年来,这一概念在我军院校,特别是任职教育阶段越来越被“提及”和“倡导”。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研讨式教学的精髓并没有在普遍意义上得以贯彻,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流。笔者建议我军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从真正培养具有自主思考、积极创新能力的人才出发,全面、合理借鉴研讨式教学的先进之处,并真正体现于我军院校教学理念、相关制度等方面,切实促进我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学员领导能力培养

意大利、加拿大、马来西亚(原英国殖民地,现英联邦成员)、厄瓜多尔(原西班牙殖民地)等秉承以西式办学理念国家的军队院校把培养学员领导能力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第一,在培训理念上,认为军事学院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部队的未来合格领导者。如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在培养目标中列了10条,其中,第一、二、四条是:“毕业后成为加拿大军队的职业军官;为国家服务,从事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培养领导才能,使你能够接受今天和明天的挑战”。该学院在学员学习手册的第一条就指出,“你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加拿大军队中的一名领导者。”再比如,通过与随舰航行的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学员交流,我们得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使进入军校的男女青年具备服务于国家和从事领导工作的基本素质。”澳大利亚国防军事学院《学院手册》中要求:“作为澳大利亚军队的未来领导者,学员需要在学院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除了忠于他们选择的国防事业外,学员还必须互相合作,无论性别、种族和其他差异。必须具有毕业后能够成为成功的领导者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康的身体和勇气、忠诚、自律、诚实、公正、自信、责任感和幽默感。简而言之,无论何时何地,学员需要证明自己,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把管理学、领导学、情商、军队人际关系等与领导能力直接相关的课程作为核心专业课程。比如,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在“军官素质”课程系列中设置了6门子课程(指挥、领导素质、道德和军事职业、沟通及媒体关系、个人研究项目、重要授课学者),其中一半的子课程和培养学员领导能力直接相关。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从第一学年起,就把“统帅学”“领导理论与应用”等作为核心课程,并在学分上给予较高的权重。在教学过程中,更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做等方式,着力提高学员处理未来可能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放手让学员参与甚至主持部分组织管理工作。马来西亚、厄瓜多尔等国军校认为让学员大量参与学校各种组织管理工作,是在校期间培养学员领导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在学院的行政、后勤、部分教学助理岗位,都会有大量学员参与、分担,甚至主持工作的情况。在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则完全形成了以培养优秀领导者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模式。如为了培养学员的领导管理能力,海军军官学校采用了学员集中管理的方式,混编学员连,由在读学员出任旅长。学员旅下设营、连单位。在学员连中,实行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学员混编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办法,由高年级学员直接领导和管理低年级学员,以促进学员领导能力的培养。学员旅各主要领导岗位均实行“双轨制”,同时由专职军官和高年级学员担任。在一般情况下,学员军官为第二指挥官,但在一线指挥和管理。由学员担任的旅、营、连级主官任期一年,其他职务任期一个学期,由学员轮流担任。

笔者以为,这种教学理念,对我军院校同样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从我军院校当前实际情况看,我们往往偏重学员专业业务素质的培养,而在学员领导能力培养方面,虽然在学员培训体系中也有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培训重视程度、课程份量等方面则相对较弱。应该看到,我军院校培养的学员在未来岗位上将担任各级军官角色,组织管理、领导同样是其核心职责。特别是在我军正规化程度越来越高、军队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具有履行高强度高挑战性使命能力的高素质军官,将是我军院校越来越重要的职责。

三、敢于淘汰并选拔优秀人才

在厄瓜多尔海军学院参观交流时,我军考察交流人员发现,厄瓜多尔海军学院学员良好的综合素质、严明的纪律作风、优越的生活待遇等给我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随着学员年级的增长,其整体素质、生活待遇提升更为明显。例如,在体能素质考核上,一、二、三、四年级学员的优秀率分别为6%、27%、52%、74%;在住宿条件上,一年级学员为60多人的大房间,二年级学员为4~6人间,三年级学员为带现代卫生间的双人间,四年级学员则为单人间。经进一步了解,这种优秀率、待遇明显提升的背后是严格的晋级标准与高比例的淘汰机制。据厄校方介绍,一年级学员中只有20%~50%的人才能最终晋级到四年级。这种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的存在,既大大激发了学员的竞争意识,又层层筛选出了十分优秀的精英人才。据随舰美军学员介绍,在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淘汰率为22%;在美国的另一所著名军校——美国西点军校淘汰率则更高,四年的淘汰率达到30%左右,被淘汰者多为不适应较高的学业要求以及艰苦紧张的军事训练和管理。美国军事院校认为,实行淘汰制可以激发学员刻苦学习、奋发上进的精神和荣誉感,把确实不宜留在军队的人淘汰,有利于军队的整体质量建设。在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的军队院校,虽然淘汰率没有厄瓜多尔如此之高,但仍保持有较大比例的淘汰率,他们认为学员在校期间这种“严进严出”机制的存在,客观上把住了人才“产出”环节的标准,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动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的军队院校之所以能够实施严格的“淘汰”机制,是有一系列条件加以支持和保障的。第一,军队人才选拔标准要更高的理念在这些国家得到普遍认同。如我方与厄瓜多尔海军学院交流时,厄校方一位高层军官谈到,军队输掉了一场战争不同于球员输掉一场球赛,军队一场战争没打好的代价可能是个体生命消亡、国家和民族灭亡。因此,军校创立并坚守看似无情的淘汰制度,对国家却是十分有利的。美国军队院校同样一直坚持着这一原则,即使在越战期间生源不足、战场急需人员的状况下,也不降低培养的标准。第二,完善的评估体系能为学员淘汰制度有效实施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依据。如在美国、厄瓜多尔,军队院校均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学员评估机构,对评估内容、方法和淘汰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学院军事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联系紧密,学院课程设置较好地适应了现代化军队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军队院校在教学管理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普遍高于同级地方高校,从而拓展了被淘汰学员的出路,使得被淘汰学员能较容易地融入社会,进入地方大学继续学业或选择其他发展方向。第三,优厚的待遇吸引着大批高素质生源,为学员淘汰制度提供了充分的实施空间。在比较出访所经各国的军队院校淘汰情况时,我军考察交流人员发现,各国军校学员淘汰率的高低,往往与这个国家军官相对待遇的高低成正比。如在出访的14国中,军队院校淘汰比例最高的厄瓜多尔人均月收入只有200美元左右,但其海军学院的学员刚毕业时,月薪就可高达1200美元,而成长为一名上校军官后月薪则可超过3000美元。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军官的收入较地方同样拥有较大优势。军队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优秀人才积极投身部队、踊跃报考军校。广泛而优质的生源,为实行严格的在校学员淘汰制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对众多的优秀学员,军队院校不会有淘汰部分学员而导致人才供给不足的担忧,可以更大胆、严格地执行淘汰制度,选拔优秀人才。

笔者以为,这种理念对我军院校同样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从我军实际情况看,建国以来,我军院校传统上更多地是坚持着“决不让一个阶级弟兄掉队”的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军正规化、现代化的发展,我军院校在“严进”环节一般把关较好,但“严出”环节相对弱些,客观上降低了“优胜劣汰”人才选拔机制的效果。为此,我军院校可以在适当程度上合理借鉴这种“优胜劣汰”机制,增强院校对人才的过滤选拔功能,努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军事人才。

篇5:学校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管理理念: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

校训;赏、真、愉、乐

校风:和谐、人文、书香

教风:乐教善教勤教

篇6:宿羊山中学办学理念及三风

富有特色和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犹如一面旗帜,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凸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南澳中心小学位于深圳东南部大鹏新区南澳镇。这个滨海渔村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海洋文化。海水中长大的渔民聆听海浪声啸,注目惊涛拍岸,海洋历练了他们的坚强执着,海洋塑造了他们的热情自信,海洋拓宽了他们的博爱包容。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泊船上岸的渔民走进现代都市,他们尽管无需再在大海中搏击求生存,但海洋孕育出来的坚强执着、热情自信、博爱包容的品格应该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南澳中心小学这所本土渔民子弟学校,洋溢着浓郁的海洋气息,凝聚着深厚的海洋品格,汇集了丰富的海洋教材,凸显出特有的海洋文化,选择海洋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办学理念: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

南澳居民生之于海,长之于海,乐之于海,忧之于海,海洋造就了他们不畏艰险、搏风击浪、勇于开拓、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南澳的孩子生来就打上了海洋的印记,父辈的优秀品格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各类人才是学校的神圣职责,而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优良品格,也就是让学生学习做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道理,学习才有动力,努力才有方向,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学生未来的创新能力、协作意识、进取精神、顽强毅力等优良表现,都源自于良好品格的形成。正如弗·桑德斯所说“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南澳中心小学位居海滨,面对的是海洋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为直接地感受着海洋文化气息。我们顺势而为,根据学校环境和生源实际,通过认真研究、精

心提炼,把“博大、包容、自信、进取、创造、奉献”作为全体师生崇尚的海洋精神品格,并把这种精神品格作为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要求。要在课堂、课外、走廊、校园处处渗透海洋文化元素,以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身感心悟中浸润海洋文化,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海洋精神品格,逐步培育学生“博大、包容、自信、进取、创造、奉献”的精神品格,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小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沟通协作;从小培育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做一个有大海般包容情怀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勤奋进取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办学目标:走南澳特色之路,成大鹏品牌之星,入深圳名校之列

以博大的海洋文化精神浸润和滋养师生心灵,敞开包容的胸怀,传导真爱的力量,注重品格培育,促进全面发展。这个特色不只体现在南澳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贯穿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招贤纳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学习交流,引进吸纳世界一流的教育教学思想;坚持德育为先,学会做人的道理,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坚持海洋文化教育,开展多种具有南澳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传承海洋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师生品格培育,致力于良好习惯养成,专心于学习方法指导,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海洋文化的魅力培育师生优良品格,博取社会认可;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效赢得家长口碑,树立南澳形象。把南澳中心小学打造成大鹏新区的教育品牌,进而发展成为深圳的名校之一。

(三)育人目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南澳中心小学的教育目标不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首先重

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道德是人的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就是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仅仅具备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更要具有为社会奉献的意愿,这种意愿来自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健全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重视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并把道德品质培育融入海洋文化教育之中,用海洋精神品质激励、鼓舞学生,使其逐步领悟生命的意义,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道德品质培育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使不同爱好、不同成绩、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有益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四)校训:习惯决定命运,责任成就未来

南澳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色固然优美,但原先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视野和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也妨碍了学生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澳不再闭塞,但仍然有些孩子积习难改。目睹一些孩子任性随意,缺少协作习惯;自私狭隘,没有责任意识;意志薄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等弱点,我们深感忧虑,深感责任重大,深感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刻不容缓。我们坚信:培育良好习惯,树立社会责任感,是学会做人、掌握知识、奉献社会、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只要重视和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南澳的孩子一定能够克服不足,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习惯走向稳定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能否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才会更主动,生活才会更积极,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懂得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巨大作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逐步形

成良好习惯。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单位乃至对社会应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有责任感,才会产生使命感和驱动力,才懂得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责任感,从而成就了一代伟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反映了鲁迅以身许国的决心,他最终成为“民族的脊梁”。引导学生崇尚大海的气魄,追求大海的情怀,善于承载,敢于担当,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共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五)校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勉联,又常被一些城市、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引为训导。我们将此作为校风,是因为这句话确实体现了南澳中心小学的精神风貌,契合了南澳中心小学海洋文化的核心。纳,即接纳,是一种态度,像大海接纳江河一样兼容并蓄、融合共生,善于吸纳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容,即包容,是一种修养,有大海那样宽阔的胸怀、豁达的气度,遇事宽容大度,能够包容别人。要循循善诱,耐心培育,使这个具有浓郁海洋文化特色的南澳校风发扬光大,蔚然成风。南澳的教师要具有博大、包容的情怀,知识渊博,胸襟宽广,与同事融洽合作,同进共勉,对学生宽容尊重,鼓励个性发展;南澳的学生要养成大气、宽容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不以自己的喜好苛求别人,让身边的人感到轻松快乐。

(六)教风:厚德,精业,爱生

“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源自于对我校教师优良风范的概括和升华,也有赖于对我校海洋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厚德”体现大海的承载万物;“精业”体现大海的深沉渊博;“爱生”体现大海的

宽容热情。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于教师而言,厚德就是容载万物,以德育人。精业,是敬业的更高要求,一是指精通业务,具备博大精深的知识;二是指以精益求精、积极专研的态度对待业务工作。这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和执教态度的基本要求。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爱生,就是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就是“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要针对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差异,发挥真爱的巨大作用。

(七)学风:自信,善问,乐行

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力量,好的学风需要培养,需要身体力行。“自信”即具备“我能行”的心理认可,正确地评估自己能做什么,确信自己的能力,这样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自信而不自负的人生必然要勤奋努力,有所作为。有理想,有追求,不断规划阶段性目标,并为实现各个阶段的目标做出不懈努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坎坷,要磨砺坚强意志,时刻勉励自己,面对成功不骄傲,面对失败不气馁,让自己永远勤于追求,勇于奋斗。“善问”即养成善于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思考和质疑一旦成为习惯会使人受用一生,面对问题和困难总能找到破解的最好办法。“乐行”即主动付诸行动,参与学习实践。善思善问之后就要行动起来,快乐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把他人经验或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付出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八)学校精神:包容,感恩,自强

“包容,感恩,自强”同样源自于海洋文化精神意象。“包容”

上一篇:大字头 教学设计下一篇:刘陈小学2014年学期结束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