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2024-04-21

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精选8篇)

篇1: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

-------六年级经典文学诵读稿

男: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女:它是艺术的精品,它是民族的瑰宝,是中华的境界,更是民族的气节!男: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女: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经典,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女: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男:与圣贤同行,同诗书为伴,女:经典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几千年的文化长河孕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

女:他们崇尚自由,热爱和平,他们忧国忧民,自强不息

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词中飞扬着的凌云壮志和炽热真情。合:六年级《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家乡——唐山是个好地方。唐山,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伟大的城市,一座让人从内心充满敬意的城市!唐山这块历经磨难的城市,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我们的家乡唐山不仅有迷人的风光,还有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先来夸一夸家乡吧!

(志鹏)有石林者,言及唐山,面有得意之色。谓曰:吾之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秦皇,西临京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品类之盛,集八方之灵秀焉。

(李晨)天地玄黄,万物之灵长生息于此,盖四万年矣。商属孤竹,战国为燕,汉设幽州,清为永平。夫唐山者,郁松柏以翠微,触山石而吐云,搅滦河而涌浪,舒丹气而为霞。清代陵寝,崇峻峥嵘,布局有方,龙飞云卷,气势居中华之冠;文人故里,东曰龙山青色,南曰平台推玉,西曰梗水朝京,北曰古冶流金。徽宗过此地,寒云秋月,冷风侵骨,赋“西流梗水自还乡”,雪芹故里始晖丽灼烁;更有菩提岛,孤悬海上,风帆沙岛皆人间奇境,云影波光造玉宇琼阁。

(合)渤海之滨,明珠璀璨,金沙银砾,符采彪炳。

兼且藏金熠熠,铁石铮铮,五十种矿藏,流光溢彩,琥珀瑕英。钢花飞溅,马达轰鸣,近代中国工业之摇篮,永世垂名。

(李妍)城建绿化,竟享 “人居”、“最佳范例”之殊荣。南湖公园凤凰山、陡河带状大城山,君不见,奇花异树,浓荫蔽天。春花时节,蜂追蝶舞,百鸟齐鸣,布香气之悠悠,结果实之离离。润雨山青,老干新发而生意浓,巧裁碧翠,轻绣尾花而露长茸。花房开新玉,铁枝傲霜冰。经风根蒂固,拒腐材质精。

(张斌)岂不闻曹妃甸也哉?夫烟波浩淼,伏龙观日,百里滩涂,四季风物。揽万里云山入怀,尽得东南形胜。拥千里沧桑于心,曾入中山先生遗梦。国之宝地,鸥鹭与银帆相戏,热土曹妃,铁臂共瀚海相连。浪打柔沙,星光海月,金滩风光无限。(合)思千古之风流,谈笑中换得曹妃如此。

(世宇)古有兄弟不争帝位,亦有不食周粟天下知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之抗震精神,一脉相承。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中。

(合)唐山人民堪英雄,数十载艰辛,使得玉汝乃成。

(晨莹)呜呼!天帝运期而会唐山,福临于石林而写文章。陋笔枯涩,勉力成赋,是所望于群公。今,“十一五”蓝图绘就,我等当(合)豪情壮志乘长风,闻鸡起舞踏征程。(晨莹)噫,愿竭吾等之鄙诚,使唐山傲立于全省。如是,石林幸甚,诸公幸甚,我七百万民众幸甚,是为赋。

师:唐山曾经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剧震,那挥之不去的是洒满血泪的废墟,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异,久久留在心底的。是那痛楚的回忆,是母亲的臂膀,给

了我新生的勇气,是十几亿兄弟姐妹的关爱,让我从绝望之中崛起。喜看今天的唐山,机器轰鸣,高楼耸立;展望唐山的明天,山清水秀,灿烂无比;斟美酒香槟,喜迎八方宾如归, 裁彩云祥瑞,笑看四海亲朋聚!为你祝福,我的家乡!唐山——我们永远赞美你!

男:“无论时代的车轮走向哪里,总会有一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底闪烁,那就是——毛泽东”

女: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代便有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宏伟大志。他怀着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走出韶山。

男:他少年时就胸怀指点江山我主沉浮的伟大抱负,他深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集体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女:他在湘水连天里浩歌,他在苍茫大地上挥斥方遒。他胸中装着世事纷纭,他脚下踏着沧海横流,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男:他在中华古老的回廊中长庭信步,他迈着壮丽而又艰难的阔步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他一生都跋涉在长征途中,使一个古老的民族,挺起了脊梁,让一个泱泱大国,有了豪迈和辉煌。

女: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男: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女:他帷幄千里,横扫千军。男:敌人憎恨他,也敬畏他,他用不朽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他把中国引向了光明。

女:他又是一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用浓淡相宜的笔墨,淋漓出潺潺流水的清爽自然。

男:他用苍劲的雄浑的笔锋,挥洒出万马奔腾的激昂奋进。他的诗蕴含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和浪漫主义的风采,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座精神永恒的丰碑。

女:毛泽东的诗词博大精深,奇情壮采,气象万千。他的每一篇佳作,都是一部悦耳恢宏的交响曲,一幅无限风光的画面,那里有省悟、有深隽的人生哲理和鼓人奋进的号角。请欣赏《诗人毛泽东》朗诵:教师

一九一九年的毛泽东,读破一部中国的旧书,告别了激扬文字,酝酿着情感,去写一部他心中的中国。一九二九年的毛泽东,学会了用枪杆子当笔,用井冈山的激情,用平平仄仄的灵感,把处女作写得脆脆声声。一九三九年的毛泽东,从处女作的稚嫩中走出,站在诞生帝王的山坡上,把诗句甩得更响,把诗篇抖得更沉。一九四九年的毛泽东,把成名作写到了极致,在著名的古城楼上,把沉思了整部近代史的诗句,读得石破天惊。一九五九年的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诗人的诗魂再次燃烧激扬着文字,把诗人的浪漫写进新中国的历史。一九六九年的毛泽东,习惯了在菊香书房里,在大江南北,研究历史、研究中国,把世界当面镜子,反复擦拭着看。一九七九年,有位老人在沉沉浮浮中读研毛泽东,用现实主义的笔端轻轻一划,收住诗人的浪漫开始总设计师的设计。

男: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尽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

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请欣赏《清平乐·六盘山》 朗诵:赵怡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齐备)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女:1925年春,毛泽东离开韶山到长沙,他重游岳麓山、橘子洲。面对滔滔江水、满山红叶,忆昔抚今,豪情激荡,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昂扬挺立,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的才华和风采。请欣赏《沁园春 长沙》。朗诵:王旭

王佳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生齐备)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生齐备)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男:1927年春,毛泽东面对烟雨苍苍,龟蛇对峙的局势,心潮起伏,以词抒怀。请欣赏《菩萨蛮.黄鹤楼》 朗诵:张娅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女: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点燃了秋收起义的篝火,开辟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38年之后又重上井冈山,并且写下了气冲霄汉的壮丽诗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掌声欢迎郭浩亮同学为我们朗诵。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齐备)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男:1935年毛泽东再次抒发诗人的襟怀,用悲壮凝重的笔调,描写了中央红军于1935年2月第二次夺取娄山关的壮举,展示了中国革命广阔的胜利前景及红军跨越雄伟的娄山关昂扬奋发的革命情怀。请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朗诵:全班同学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女:遵义会议后,红军终于在1935年10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毛泽东在红军通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记载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举,请欣赏《七律.长征》(齐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女:1935年正是中国人民奋起抵御日本侵略者最艰苦的时候,毛泽东以昆仑为题作词,意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意志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雄壮。下面请欣赏《念奴娇·昆仑》。朗诵:张雨婷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女齐备)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男齐备)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男:有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朗诵:刘朔、姚鑫。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生齐备)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全班齐备)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女:同学们都熟悉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表现的是脆弱;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却表现出了报春不争春,梅子吴东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下面请欣赏《卜算子·咏梅》朗诵:赵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好,愿我们每位同学都成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使者,开在祖国绚烂的花园里,笑在生活温暖的怀抱中!

男:1949年,百万雄师胜利渡江,国民党反动派22年的“金陵春梦”从此结束,在中国乃至世界革命人民的薄海腾欢声中,毛泽东挥笔写就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欣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朗诵:张红颖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女齐备)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女:(悲)196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在开会,突然传来了罗荣桓同志逝世的消息,毛泽东带头起立致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七律一首《吊罗荣桓同志》 朗诵:王丹清。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株参天大树,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陈,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告诉世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男: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 女:漫过时间的河堤,海角天涯,仿佛就在眼前 合:诵读传世经典,我们重温中华文化;诵读传世经典,我们宏扬民族精神;诵读传世经典,我们传承中华文明!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合:老爷庙小学六年级“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 经典诗文诵读到此结束。

篇2: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全体师生聚集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一届“古诗词”诵读比赛。我首先向策划、指导本次活动的万校长、张校长、贾主任,以及精心准备的班主任和全体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本次 “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的主题是“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现在请全体同学起立,大家一起把主题大声读出来。请评委老师看看,哪个班的情绪最高涨、声音最洪亮。好,现在开始,我起一个头。

我听到了同学们高亢的声音,感受到了同学们昂扬的激情,这为我们比赛的顺利进行开了个好头。

本次活动,既是对同学们古诗词背诵情况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次集体展示、合作学习的大练兵。它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近两周以来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准备,各位教师精心辅导,热情高涨,说明大家对本次活动非常喜爱、非常重视。以后,我们将会把这样的活动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进行下去,不仅如此以后我们还将要开展更多、更好的有益于同学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位老师要多费心思、悉心教导,让凡是从未来路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说会道,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让凡是从未来路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成为会学习、善交流、会合作、能做事的阳光少年!

篇3: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我校地处城郊, 原来的生源以本地为主, 基本上是城乡各半。随着旧城的改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外来人口子女的增多, 周边区、县孩子的涌入以及施教区内学生数量的减少, 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个性差异、家庭教育背景以及区域教育差异的客观存在, 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矛盾, 加大了教育的难度。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谐相处, 健康成长, 推动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 已成为学校许多老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设计目标

试图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 假以其他学科的表现形式, 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作为语文课程德育宗旨,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润物无声”;试图认真落实活动中的全员参与机制, 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学科课程目标,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规划无缝”;积极发挥“我体验, 我快乐, 我成长”的少先队活动平台的作用,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体验无痕”。最终, 探索出一条“无声、无缝、无痕”的语文综合实践的新路径,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品、高贵的气度和高雅的气质”的“诗意少年”。

三、设计内容

1. 选择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民俗民风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滋养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 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受到国人,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推崇和追捧。随之带来的是他们对千年古老文化的漠视和漠然。所谓:“不识祖, 不成人。”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义务, 也有责任向学生宣传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民俗民风的普及, 让其感受民俗民风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 愉快地度过了多个传统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中秋节那天, 在主题班会课上, 学生们交流了有关中秋节的风俗文化, 举行了“中秋故事会”, 晚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展了“‘中秋月儿明’, 与家人齐赏月”的亲子活动, 并在次日的晨会课上发表了赏月感言。在重阳节前夕,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有关重阳节的民俗, 并告诉学生我国XIAOXUE JIAOXUE YANJIU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 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顺理成章地投入到随后举行的“重阳感恩教育活动”中。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2. 选择经典地方课程, 感受江风海韵的别样魅力

南通地处长江之滨, 孕育着浓郁的江海文化, 这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南通博物院, 了解南通的“一人一山一河”;利用每年的春秋游, 带领学生游览园博园、啬园、狼山景区、苏通大桥等富有江海文化风韵的地方景点, 感受南通城的新景致、新变化。去年, 我们组织了中高年级的学生观摩我校五 (2) 中队举行的“新南通城, 新南通人”的主题班会活动, 让学生在同龄人的指引下较全面地了解南通的历史和发展。另外, 南通也是风筝的故乡。我们不仅会带领学生前往南通风筝博物院参观学习, 还会让学生切身体验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快乐。当然, 南通还有蓝印花布、西亭脆饼等特产, 我们主要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活动形式, 深度挖掘地方课程的潜在内涵, 让学生一一体验和感受。

与此同时, 孕育于乡土文化的民间游戏, 也是我们开拓地方课程的首选。我们与体育学科的教师一道, 积极挖掘本土化学校体育运动项目。首先发出“告家长书”, 以海纳百川的气度, 号召广大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行将消退的民间游戏, 编写出简单的游戏规则, 指导孩子先行学会, 然后由孩子担任小老师教会小伙伴, 最后参加学校乡土游艺征集赛的角逐, 评选出当年最受欢迎的游戏创编大奖, 在全校普及, 并成为当年学校体育游戏节上一个极力推荐的游戏项目。如在去年的学校体育游戏节上, 就增添了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项目, 如:甩李逵、滚铁环、跳房子等, 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和参与。

3. 选择中华经典美文, 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积淀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如今的孩子大多数痴迷于美、日、韩的卡通形象, 沉浸在新鲜刺激的快餐文学中。小学生可塑性强, 所以校课题组开出各年级“中华经典诵读书目”, 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一品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前不久, 我们结合“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成功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年级汇报展演活动。这期间,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 还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不仅如此, 我们还开展了“诵五千年经典文化, 抒新时代儿童歌谣”的童谣创编活动。和地方课程相联系,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南通的地方童谣, 从而形成“学童谣、编童谣、说童谣、演童谣”的儿童文化氛围。

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层热爱, 进而产生“情动而辞发”的表现欲望, 我们想方设法地给中华经典美文穿上喜闻乐见的“外衣”, 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华经典美文的怀抱中。一方面, 我们注重学生的书法启蒙, 开设了书法兴趣班, 由专职的老师负责培训与指导, 并且鼓励学生用书法的形式将学过的古诗文展现出来, 回归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另一方面, 我们得到了音乐老师的支持, 向学生有计划地介绍民族乐器, 并让学生赏析一些喜闻乐见的民族乐曲, 多角度、多渠道地让学生触摸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给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配以优美的旋律, 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使经典古代歌谣吟诵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学生只有走近传统文化, 才有可能喜欢上传统文化, 进而去研究传统文化。

4. 选择社会实践基地, 感受亲历现场的独特体悟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感召着我们带着孩子走出教室, 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为了体现现代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社会性, 我们为学生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场所, 并将这些实践基地进行系统的分类, 有序地穿插在年级德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实践基地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钟秀烈士陵园等) 、地方文化教育基地 (如:南通博物苑、风筝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馆等) 、科普教育基地 (如:南通图书馆、南通科技馆等) 、劳动实践基地 (如:蔬菜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园等) 、艺术教育基地 (如:南通艺术剧院、如皋木偶剧院等) ……我们计划每个月以主题教育的形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前往以上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效果评析

1. 传统节日的熏陶,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感恩之心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人文内涵, 或思念故人, 或企盼团圆, 或展望未来, 虽然主题不同, 但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恩生活的馈赠, 感恩亲人的牵挂, 感恩朋友的眷顾……春节传递的祝福, 让学生懂得感恩未来的美好;清明节寄去的哀思, 让学生懂得了感恩时光的珍贵;中秋节难得的团聚, 让学生懂得感恩团圆的不易……感恩的意愿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光临校园之时, 在萌动, 在流淌, 在升腾……汇聚成诗意少年高尚的品质。

2. 地方课程的浸润,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乡土情怀

南通向来享有“教育之乡”“纺织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等美誉, 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参观等形式, 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怡人舒适的居住环境、文明进步的现代气息和朝气蓬勃的发展进程, 进而迸发出血浓于水的乡土情怀。尤其是那些外来人口的子女, 在地方课程的浸润下, 真正把南通作为自己全家的“第二故乡”, 成为真正的“新南通人”, 为南通日新月异的发展播撒汗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中, 我校全体师生就是凭着“我是自豪南通人”这股乡土情怀, 圆满出色地向各级检查组展示了“包容会通, 敢为人先”的南通形象。

3. 经典美文的诵读,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优雅气质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如今, 音韵和谐的古诗文诵读声如袭人的花香浸润着南通市文亮小学的楼宇之间。经典美文的音律美, 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字正腔圆;经典美文的形式美, 让学生意识到举手投足间的文明规范;经典美文的色彩美, 让学生意识到赏识他人的幸福快感。经典美文的诵读, 潜移默化中荡涤着学生的心灵世界, 促进学生高雅气质的养成。

4. 实践基地的寻访,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独特体悟

篇4:诵国学经典,做真真少年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求“真”文化

张家港市港区小学地处农村,学校近70%的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新市民家庭。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所积淀下的“经验”,使得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背景都丰富而独特。作为一所拥有全国21个省市的新市民子女的学校,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给学生本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经过较长时间的挖掘、探索和研究,我们确立以求“真”作为文化立校和推进美丽学校建设的主题。“真真”是我校学生的形象代言人。

《庄子·渔夫》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自古以来,“真”是中华文化里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学校在孕育求“真”文化的实践中,扬国学之经典,引诵读入校园,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求知、练能、做人、行事。实践表明,此项行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汲取国学精髓,在诵读中求真知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物质高度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出现了滑坡,一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时不时的影响着少年的身心成长。如大部头的经典书目被琳琅满目的漫画取代,纸质书籍被电脑、手机浏览器打败,漫画、外传、玄幻等“快餐文化”成为当今小学生交流的主要话题,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弊大于利。

为此,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让学生辨伪求真,追求真知,挖掘自主管理潜力,做真知少年。我校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能多认识不少汉字。和那些“快餐文化”相比,经典诵读带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积累,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巨大的识字量为学生阅读其他书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诵读经典带来的不仅是识字量的增加,随着学生们在这些经典中汲取的营养不断丰富,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加强。我校近几年来一直探索“自主课堂”,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激励评价,从而构建知识框架,实现自我发展。而经典诵读犹如二月春风,将自主学习,自悟自省的学习之风吹进孩子们的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课堂”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走出传统的“要我学”,走进真正的“我要学”,尤其在课堂自评、自展环节中,孩子们阐述观点声音洪亮,组织语言条理清晰,这种素养的提升和获得与诵读经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老师深有体会,是诵读拉动了学生对真知探求的脚步,是经典加速了学生真学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抵制了不良思潮的侵害。

二、丰富文化底蕴,在诵读中练真能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段,有效的开发和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记忆能力。而如果错过这个培养阶段,一些潜在的能力也将随之退化。因此,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增强记忆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将对其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诵读国学经典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诵读之初,孩子们缺乏学习古汉语的基础知识,很多语言只能表面诵读,不能透彻领悟,然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随着诵读的逐步深入,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们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会有很大进步。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经典语句,孩子们在诵读之中逐渐领悟了其蕴含的哲理,相比之下,要比仅依靠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学生语感提高幅度大很多。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诵读兴趣,我校特开设了特色活动课程——真真少年宫,在少年宫里有体育、科技、艺术、文学等很多项目,经典诵读就作为文学类项目中的重要内容。经典诵读项目组以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以经典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们更是从多角度给学生提供诵读平台,如在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全校语文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背诵大赛,比赛双方分别为全体语文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事实证明,学生比老师背诵得更快。当孩子们带着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站在台上大声诵读的时候,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竞争的激情,成功的愉悦,还有文化的熏陶,艺术的感染,能力的提高。这些犹如一粒粒种子,根植在孩子们心灵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让学生的文化底蕴越来越丰盈,越来越厚重。

三、弘扬传统风尚,在诵读中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指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真人”,即做一个真正的人,为人正直,讲究诚信,质朴率真,德行高尚。从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可以看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以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更是以高尚的德行感染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做一个德行高尚,心地纯良的“真”人。因此,我校引经典于校园,引诵读于课堂,让孩子们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向善、向上,努力生长。如在我校组织的“五小行动做真

人”活动中,孩子们争做“真真小书迷”,《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炙手可热,学生们以诵读经典为主,开启了广泛的阅读之旅。校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实行全开架借阅,还加强班级图书漂流站建设,积极推进课外阅读活动。在诵读的影响下,一个个生命悄然茁壮。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开篇之语,懂得了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诵读着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内心的独白,懂得了人生要有百折不挠追求和不遗余力的探索;诵读着《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更深刻的烙印在他们的心中;诵读着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再一次在文字中领略了景色的绮丽。行走在国学经典中,学生们呼吸在经典的缕缕墨香之中,成长于经典的丝丝浸润之下,师生距离拉近了,多了一份尊重和倾听;生生关系和谐了,多了一份互助和热情;不少家长也反应,孩子进步了,懂事了。诵读与经典共舞,传统风尚与时代精神同行,诵读提高学生的人格,诵读滋养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孩子的童年在书香的浸润中多姿多彩,也成就了每个孩子的“真”人之路。

四、培养良好习惯,在诵读中笃真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良好的习惯就像存入神经系统的道德资本,资本在不断升值,人将一生享受他带来的利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更长远的未来。然而,纵观当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溺爱,学生娇气任性,在家不愿承担家务劳动,在校学习积极性不高,状态散漫,让人堪忧。因此,融国学经典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经典浩瀚如广袤的大海,无论是精湛短小的诗句,还是清雅脱俗的篇章,无不寄寓了深刻的道理和哲理,而诵读经典,正是让学生汲取古典文化精华,以比照自己现代文化生活。为此,我校在校园走廊,楼梯拐角,教室醒目的地方张贴古诗文名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学生无论是课间行走,还是课后休闲,时时将诵读挂在嘴边,刻刻受到古典文化的润泽和熏陶。走进经典,学生们欣赏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走出经典,学生们践行着传统文化传递的精神。在我校开展的“文明小当家、清卫小当家、学习小当家、执勤小当家”等“真真小当家”活动中,学生们争先、创优,以国学经典养成文明习惯,以文明习惯贯穿日常生活,向着明天,向着未来,“真”字当头,大步前行。

总之,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凝聚和提炼。作为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应当积极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诵国学经典,既可以把它当做一把钥匙,开启学生心智、能力成长的大门,求真知,练真能;又可以当做一盏明灯,温暖和指引学生心灵的成长和道德的提升,做真人,笃真行。让学生在不断继承、弘扬、践行中,做真真少年,健康而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崔兴君.国学经典:小学生怎么读[J].小学教学设计,2013(01)

[2]陈德镖.让国学经典之花绽放在素质教育课堂上[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2)

[3]李鹏,韩立菊.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

篇5: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在我真正接触<<论语>>后,才真正体会到了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读了<<论语心得>>可以深深体会到孔子这位圣人的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承的一种朴素,温和的说话态度。初读<<论语心得>>心中会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就是知足者常乐的意思吧。细细读来,慢慢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我还喜欢读一本<<三字经>>,里面有许多经典故事。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篇故事里讲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霸道,因父亲早逝,所以没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怕他,便把水中蛟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村民们想了个办法,让他去杀蛟龙和老虎,人们以为这样可以杀三害,村民们纷纷摆宴庆祝,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觉得愧疚,从此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一粒种子,叫做国学经典,把它播撒在心中,让经典诵读永驻人间,我要诵读经典,牢记于心,这就是中华之美德,树立爱国爱民的远大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让它充满孝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不图任何回报。而对我们少先队员来说,中华美德并没有多大,它只是生活中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语文老师曾说过:要想尊重别人,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在我们生活当中,进屋要敲门、吃饭要礼让,要尽量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等等。这些优良美德,我都没有做到。我深深感到愧疚。从现在起,我要改掉这些坏习惯,做一个中华美德少年。

篇6:诵中华经典 做优秀学生

根据宜君县教育局的相关精神,以及学校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于2013年11月27日进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各班选送的集体朗诵篇目及个人朗诵篇目为主。有8个班级的16个朗诵篇目参加。设集体奖2个,个人获奖同学10余人。此次活动,学校要求各班主任老师细心指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古诗词,了解这些中华经典的背景和我们学习的意义。并从以下四方面组织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不求甚解,但求熟背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深远意义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如果要让孩子们现在就完全理解是很不现实的。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能理解当然最好,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只要求他们能背就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解”诠释了这个真理。

2、多鼓励,少苛求

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只要能诵读就好,提倡背诵,但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切忌采用过急的方法去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要多鼓励,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诵读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使孩子们接受并最终喜欢此项活动。

3、尽量尊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情趣

小学生对古诗文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同时,要尽量尊重孩子的理解和情趣。

4、抓典型,树榜样

篇7: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附件2:评分要求

仪表:

(1)衣着得体;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2.朗诵:

(1)吐字清晰,诵读熟练,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文节奏,语速适当;

(2)感情丰富到位,表达自然,诵读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3)语气、动作适当,能很好地表达诗文的主题和内涵,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3.其它:

(1)音乐、服装、道具等与诗文搭配适当;

篇8: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作文600字

一加强诵读组织建设,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 强调了高校的第四种职能:传承文明。我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经典诵读行动, 将“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将其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学校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学校成立“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 校语委主任、副院长担任组长, 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 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工会负责人和各院系党总支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校语委办, 教务处副处长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试点工作, 明确责任单位, 建立协调机制, 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学校投入30万元经费建设课程、开展活动、组织竞赛, 保障经典诵读行动落到实处。

二开设经典课程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为实现“创新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着力搭建“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培养平台。我校将经典诵读行动纳入到“高素养”平台, 在“大学语文”、“普通话”等课程中融入经典诵读内容, 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硬笔书法训练”、“书法赏析”、“经典诵读篇目赏析”等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在“普通话”课程中增加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内容, 学时由12学时增加到24学时, 学分由1学分增加到2学分。“大学语文”由公共选修课任选改为必选, 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习, 提高素养。在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英语、法学以及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增设经典诵读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训练, 让他们了解经典、爱上经典、能够高水平地诵读经典, 将来担任语文教师时可以引导更多的孩子喜爱经典, 延伸参与经典诵读的人群, 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班人。

三创新经典诵读载体, 开展诵读系列活动

学校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 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 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高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语委办重点开展了六项活动:

(一) 学生“万人诵经典”, 拓展学生参与面

团委、社科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教学单位开展“万人诵经典”活动, 要求3000名学生走上讲台诵读经典, 10000名学生聆听经典,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锻炼学生勇于表现的胆量。活动开展以来, 受到教学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学生的欢迎, 在校园的修读点、教学楼内, 许多学生大声诵读, 全校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实践证明, 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熏陶大学生良好的语感, 更有利于大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增强表达能力[4]。

(二) 教师诵读强师德, 提高教师积极性

学校工会结合迎接党的生日, 组织开展“迎七一、强素质、中华诵”教职工诵读经典大赛, 提高了教师参与经典诵读行动的积极性。在比赛中, 各代表队的参赛选手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诵读表现手法, 诠释了经典作品深邃的思想意境, 表达了全体教职工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意愿。

(三) “经典诵读行动”周, 强化推进掀热潮

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周活动, 要求各院系、班级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院系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精彩, 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中文系注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知识介绍活动, 举办语言文字知识现场咨询、经典知识展示、诵读技巧讲座等活动, 吸引许多学生咨询、参观、聆听。

(四) “经典诵读”辅导课, 丰富内涵提升水平

为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 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 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学校语委办邀请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为大学生作了20多场“经典诵读”和普通话知识讲座, 宣传经典篇目内容, 推广普通话知识, 60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活动的开展, 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理解, 培养了他们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丰富了“经典诵读行动”的内涵。

(五) “普通话诊所”一对一, 分类辅导共提高

学校选派部分优秀的国家级、省级测试员担任“普通话诊所”的“坐诊医生”, 开展诵读经典辅导活动。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 传授调节气息的方法, 教授诵读的要领, 了解学生诵读经典、讲说普通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模拟测试, 指出存在的“病症”, 开出“药方”, 帮助学生提高诵读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真正使广大学生“爱诵读、会诵读、擅诵读”。据统计, “普通话诊所”已接待学生3000余人。

(六) 校内诵读选拔赛, 创先争优塑精品

学校组织开展了德州学院学生经典诵读比赛, 由学校语委办主办, 教务处、中文系承办, 比赛通过院系预赛、学校决赛的形式开展, 院系推荐集体组、学生组分别参赛, 中文系组织、推荐留学生参加留学生组的比赛, 部分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院系书记、普通话测试员担任评委。比赛得到了院系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纷纷组织院系预赛, 邀请普通话测试员担任指导教师, 热情高涨, 积极备战。

为做好留学生诵读经典的工作, 中文系领导安排国家级测试员对留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指导, 解释经典内容, 诠释经典内涵, 教授其发声的方法、语句的抑扬顿挫, 使其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掌握中华经典的学习方法。留学生耐心求教, 反复练习, 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提高了诵读经典的能力。

四培育经典诵读师资,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经典诵读师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自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名家来校讲学, 挖掘经典的丰富内涵, 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省语委举办的师资培训班, 到名牌高校进修学习, 积极培育经典诵读的师资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测试员的作用, 引导测试员勇于担当“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员、“经典诵读”的讲解员、普通话培训课的辅导员、“普通话诊所”的诊断员、语言文字网站的建设员、服务地方的推普员、地方方言的保护员、语言现象的研究员。学校举办经典诵读辅导班, 各院系选派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参加培训。

学校教务处与宣传部、团委、工会、中文系等多部门合作,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 上到学校、下到宿舍, 通过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开辟专版、专题节目、专栏, 宣传和诵读经典篇目, 使经典著作深入人心。通过系列活动, 以校风带学风, 以学风促校风, 校园内形成诵读经典名篇的热潮。

五经典诵读深入人心, 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经典诵读行动的开展,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强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增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晰、正确, 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得到提升, 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的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一) 涌现出许多爱心助人的典型

音乐系2009级学生刘金元和邹君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在返回学校的路上, 共同救助了一位摔伤老人, 德州电视台《直播德州》栏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外语系学生张丽和父亲发生车祸, , 外语系全体师生为其捐款, 《齐鲁晚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 涌现出许多奉献社会的典型

中秋节前夕, 医学系20余名学生志愿者到博爱养老院, 为老人们送去节日问候。体育学院10名大学生深入农村, 开展“镜头记录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被《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汽车工程系走进社区, 举办了红歌会。经济管理系6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环卫工人一起上街清扫, 积极参与创卫。

(三) 获得多项表彰

在2011年“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比赛中, 1项作品荣获集体组三等奖、3项作品荣获优秀奖。在山东省选拔赛中, 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 4项作品荣获一等奖, 4项作品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语用司推普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经典资源库建设启动仪式举行[J].语文建设, 2010 (6) :6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3]王登峰.积极推广“经典诵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J].语文建设, 2010 (78) :148.

上一篇:学校信息技术经验介绍下一篇:不好的日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