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颂

2024-04-30

中华经典颂(通用16篇)

篇1:中华经典颂

小学“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0.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师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要求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校园“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我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为促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

读经典·诵经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6月---2011年6月

四、活动原则

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长,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

五、参与对象

全体师生和全体家长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领导小组:

组长:邓时杰

副组长:唐玉华

组员:薛伟华李娜郑宝花候景淼刘婧各年级语文组长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

(1)校园悬挂横幅:“读经典·诵经典”、“与好书相伴·与经典同行”(美术组)

(2)、校宣传橱窗布置。(大队部)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10年7月)

1、升旗仪式时宣读倡议书。

2、各班利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向全校师生以及全校家长发放倡议书。

第三阶段:活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1、班级基础性活动

(1)各班开展古诗词和美文吟诵活动

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集体吟诵古诗词,每天早读时间进行美文诵读,每天中午诵读校本教材古诗文。学校要对全校学生古诗背诵情况进行检测。

(2)开展寻找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座右铭,并在语文阅读课中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座右铭的含义以及选择的理由,并做成精美的书签夹在自己捐给班级的书中,让大家一起欣赏你的座右铭。

(3)各班出好一期“读经典〃诵经典”黑板报或主题内容版块。

2、亲子共读活动

(1)孩子与家长一起读经典美文,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读书笔记。

(2)一年级家长学校授课: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校特色活动

(1)由全校学生参与,投票产生“我最喜爱的经典美文”,进行推广,形成美文共享。

(2)漫步古诗园活动。在各班开展古诗诵读的基础上,对各班学生吟诵古诗的情况进行检测。

(3)全校组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展示(与建队日活动结合)。

(4)举行“美文颂祖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征文参加省征文比赛(4---6年级)

4、开展“师生同阅读”活动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多读书,勤记笔记,养

成每天阅读一篇经典美文的习惯。

第四阶段:评比、展示阶段(2011年6月)

1、评比:

(1)评选学校“读经典〃诵经典”优秀班级及个人。(2)优秀作品展览。

3、举行闭幕式。

主要议程:评比表彰、活动总结。

八、活动要求及保障措施:

1.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班内读书笔记展览;组织班内学生自主开展“经典美文博览会”、“名人名言”、“我最喜欢的经典美文”、“美文推荐”等小版块进行课堂交流。

2.1---6年级语文老师要做好对学生古诗词背诵工作。4——6年级语文老师做好对学生读书笔记的定期检查指导。

3.读书节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开辟活动专栏,及时报道信息,使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

篇2:中华经典颂

组织形式:

1.参赛对象:各地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为1-3年级,乙组为4-6年级,丙组为7-9年级)。

2.作品要求:

甲组:作文要求200——500字,可以《我学xxx(经典作品)的故事》《母亲》

《我的经典启蒙教师》《家乡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为题。

乙组:作文要求400——800字,可以《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我心中的美好家

园》《我爱古琴(围棋、书法、国画、武术……)》《让我感动的……诗(词、曲、古文、革命圣地、共产党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为题。所有参赛作文都可以结合本次大赛的作文主题自定题目。所有参赛者均可为参赛作文自配插图,作文一旦获奖,配图课作为文集出版时的插图优先选用。

3.参赛方式:参赛者需将作品(作文和插图)上传至本次大赛官方网站 ,每人参赛作品数量不限。本次大赛不接受纸质版作文投稿。

4.评比规则:比赛成绩由网络投票(权重5%)、手机短信投票(权重15%)和专家评审(权重80%)三项成绩综合确定。所有参赛作品上传至网站,经审核后,即在网上进行公示展示,并开始接受网络和手机短信投票。

篇3:追溯经典——中华旗袍

一、服装就如同一种语言, 中国服装追求的境界

随着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气候的差异, 形成各民族不同的服装。一种服装就如同一种语言, 它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异。有人说,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包装, 那么服装便是不同种族的人们更具体的文化包装了。中国服装一向以其多样的款式、精巧的工艺、鲜明的色彩、独特的装饰、巧夺天工的刺绣、细密精美的编织、吉祥如意的纹样、灵巧生动的饰物等, 无一不表现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成熟和别致, 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 在一国的疆域里, 在同一时期内, 可以出现如此丰富、风格形式炯异的民族服装。中国服装单从衣物形态上看, 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然而将其与人结合起来后, 则更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天子用冠冕服以亦重威;百官则以高冠博带、紫绶金章显示权贵;文人墨客的儒服雅步, 勾画正人君子的仪表与心态;珠翠罗绮、衣香鬓影、淡装浓抹, 都表现出了不同女子的姿容与风韵。用着装去更好的突出自身形象, 是中国服装始终追求的境界。

二、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 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1. 旗袍的由来及传统款式。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 也是各区域华人共同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服装, 又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种特色服装。对于它的优雅形象已经不仅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更得到了世界人士的爱戴和赞誉。对于旗袍这种具有十分典型东方色彩的衣装, 深得众人的珍爱, 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旗袍, 顾名思义, 是指清朝满人入关前后八旗妇女的衣袍, 即以满蒙为主体的关外妇女的常服。关外寒冷异常的天气, 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的重要因素。1644年, 旗袍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 因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 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其基本样式是:立领, 右大襟, 全身较宽松, 长袖, 上下直线剪裁, 下摆宽大, 不开衩。通常在领口大襟袖边下摆外, 镶饰刺绣花边或其他颜色的边。三百多年来, 除满族已汉化外, 至今蒙古族的妇女仍着长袍, 只不过是骑马方便而加缚腰带罢了。

2. 旗袍的历史渊源。

旗袍的演变历史在民族、观念、习俗、风尚的交织下, 充盈着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的张力。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 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 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 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30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 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上海经常可以从画报、电影传媒中看到服装时尚, 还有月份牌、广告等, 都以时装美人为题材。旗袍的样式逐渐有了很大改变:衣袖从原来的长袖过肘变成短袖到肘以上, 再后来更短, 甚至到肩, 成为无袖了。衣长都在膝以下, 最长直到脚跟, 只有穿高跟鞋才能拖地, 显得亭亭玉立。

此外这一个时期也是旗袍面料极为丰富的年代。纺织品的大量进口, 从各类绸缎到棉布、呢绒、纱罗, 应有尽有。尤其是出现了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化纤及丝绸以后, “透、露、瘦”的旗袍就开始流行。清纯可人、性感妖娆、端庄典雅等多种风格都可以在旗袍中显现出来。旗袍和西装进一步结合起来, 裁剪更多采用西式服装做法, 加胸省、腰省、垫肩。领和袖更多采用当时流行的款式, 领用西式翻领, 袖则有荷叶袖、开叉袖以及下摆缀荷叶边, 或缀不对称蕾丝等。更为时尚的就直接在旗袍外穿着西装大衣。

随着国际间的频繁交往、对话和文化交流, 服装潮流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中国旗袍受国际服装大潮的间接影响, 直线剪裁方式发展成曲线剪裁, 旗袍的形式上有所简化, 随着西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 中国人也开始注重强调人的体型, 利用做褶、打裥, 完美地体现人体形态。

在香港、台湾半个多世纪以来旗袍始终是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而且成为婚丧、外交等正式场合的礼服。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凡晚会典礼仪式的主持人和礼仪小姐以及茶楼酒馆的接待人员, 也多流行穿着旗袍。如中央电视台著名女主持人董卿、朱迅、周涛等, 在主持节目时经常穿着合体又端庄的改良式旗袍裙, 一道对外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影视窗口, 主持人的这一穿着无疑也是一种对外展示, 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示中国服装的独特神韵, 也让在外的华人产生如母语般的亲切感。

旗袍这种具有古典文化风采的国粹在花团锦簇的时装之中, 反而超凡脱俗、出神入化, 具有一种独特魅力。特别是频频出现在一些友好邻邦宴会上更能表现女性们的气质和独特的风姿, 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服装”, 是中国的“国服”, 是中国服装的经典。在近几年的影视中不可缺少的始终是旗袍的神韵。如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 她身着的十几件旗袍可以说是一个旗袍系列的展示表演, 表演中无不展露出东方女性的端庄、贤淑。因受此部电影的影响, 南京、上海等地区追求时尚的或是具有传统观念的女性, 都想在自己的衣橱添上一件旗袍。这能说是“老祖宗”的服装开始回潮?其实服装流行是周期变换的一种现象。形式上看似乎是“复古”, 实际上, 这种“回潮”并非复旧的翻版, 而是注入了时代的血液, 旧貌换新颜, 因为它是新时代、新观众、新舞台、新思想和新观念。

三、例举三款改良的旗袍, 更显女性的柔美曲线

举例一:将传统对襟、偏襟改良为曲线襟和不对称襟。曲线门襟更能显示出女性柔美的身材, 再加以手工一字盘扣进行点缀, 仿佛象一首正在演奏中的曲乐, 此起彼伏。曲线门襟变化的灵感来源于五线谱的音符。而不对称门襟的灵感则来源于时装, 使原先呆板的门襟富于时代感。

举例二:在腰节以下保留了传统旗袍的侧开衩。腰节以上则融入了西方晚礼服的露肩形式, 符合了21世纪服装的流行主题——性感。使旗袍即有东方神韵又具有西方气息, 是一款中西合璧的产物。

举例三:在裙摆上作出改变, 改变以往旗袍收下摆的形式, 融入近两年流行的A字裙的结构, 将小摆加放成A字摆。

列举的三款改良旗袍简单地从结构上看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造型, 但在一些细节上又融入了时代气息, 富于它们时代感和流行趋势。因此这是一个既怀旧又有创新的改良。面料依然采用传统旗袍面料———锦缎, 锦缎缝制旗袍能显示出衣装的典雅、华丽, 更能显示着装的高贵。在缝制中, 可以镶嵌均匀、流畅的线条、滚边等手法, 体现出传统服装的精巧工艺。

21世纪的服饰革命, 除对艺术学和生理学有一定要求以外, 更加注重的是自我意识的体现。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现代服装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大融合。各民族服装均以兼容并存的态势发展。虽然当今服装造型各异, 但旗袍仍然以强大的生命力存在着, 流动着, 前进着。中国人热爱自己的民族, 钟爱自己的传统服装。中国旗袍, 它存在的意义,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饰”, 而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骄傲。中国人民拥有它, 亚洲人民拥有它, 世界人民熟悉它, 它永远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总之, 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 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加之可欣赏度高, 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 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 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 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摘要:一种服装就如同一种语言, 中国服装的款式多样, 精巧的工艺, 表现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成熟和别致。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 也是各区域华人共同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服装, 又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种特色服装。作者对旗袍的年代和经典款式的追溯, 以及改良后的款式进行了描述, 从而表明旗袍这一具有古典文化风采的国粹在花团锦簇的时装之中, 反而超凡脱俗、出神入化, 具有一种独特魅力。

关键词:传统服装,旗袍,经典,改良

参考文献

[1]顾韵芬.服装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华梅.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Z].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3]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编辑委员会.中国服装大典[Z].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9.

篇4:欧阳中石先生《中华颂》序

去年和中石先生回山东老家参加资助希望小学、红军小学活动,得知他上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由辅仁转入北大,我便称他“老学长兼老老乡”。他未表异议,我很高兴。

家乡和母校是祖国特别温柔的组成部分。共同的祖国、家乡、母校哺育了我们。这次有缘先睹中石先生的《中华颂》,见字里行间充满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更引起我强烈共鸣和幸福感。

我的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德国文学史老师冯至和中石的老师、著名词人顾随是终生至友。他们有一个约定,冯先生不写旧诗,顾先生不写新诗。欧阳学长的诗歌创作受老师影响,大气、亲切,又有独创新意。

《诗刊》记者问过我喜欢读哪些诗。我说喜欢老百姓能看懂、能感动老百姓的诗,那种浅显直白、但没有高尚文化素养和深厚情感又不可能写出来的诗。

可能由于工作较忙或尚不够勤奋,我读诗的习惯是:超过二十行的诗不读。我不记得李白哪首诗超过二十行,莎士比亚哪首诗超过十四行。此外,能读原文,就尽量不读译文。翻译过来的诗与原作往往会有隔膜,味道会偏浓或偏淡。一本史书说,乾隆皇帝的英文译员竟能把英国使臣的一般祝愿译成“祝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乾隆听了高兴,会见成功,因为他懂满、汉、蒙、藏语,却不会英语。当然,面对不会的语言,便只能靠翻译,翻译工作还是相当重要的。一般而言,对多数人来说,诗并不是非读不可。眼前中石学长用书法创作出来的这九篇诗作,真是我特想读,并在读后感到赏心悦目的。

祖国的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母语文化的更多自尊和自信,需要更多道出炎黄子孙共同心声的佳作。祖国唯一,人民至上。让我们永远爱国敬民!

(本文为作者为《中华颂》所作序言。)

篇5:经典颂中华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为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特举行“弘扬经典文化、热爱中华文明” 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比赛内容可以诵读我国古代、现当代经典诗文或名人名作,可以赞美可爱的家乡、伟大的祖国,也可以歌颂家乡人民、歌颂伟大的祖国,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参赛人员:每班二个节目:一个为全班参与,一个为自选(人数不限)。

四、比赛要求:

1、自选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内容要切合比赛主题,积极健康。

2、诵读形式不限(如配乐、歌唱、伴舞等,自备伴奏带或其他伴奏载体)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3、朗诵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作品主题鲜明突出、有思想性;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意境深远,形式创新得体。

(2)语言表达:语音标准、语调自然、流畅,力求感人。

(3)表演技巧: 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4)整体印象:参赛者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诵读形式富有创意;诵读时间以3—5分钟为宜。

五、比赛时间:

2017年12月29日(周五)下午。(地点:学校操场)

六、评分标准及办法:

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10分)

2、诵读时脱稿,朗诵熟练,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姿态大方。(10分)

3、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30分)

4、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0分)

5、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0分)

6、计分方法:本次评分采取100分制,所有评委分数的总分为该选手最后得分。

七、评委:

黄雪如 黄丽娟 邓宇涛 宋丽燕 黄伯群

八、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不按年级分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九、活动后勤保障:

1、总协调:张桂花

2、场地器材:张名佑

3、记分计时: 刘荣裕

4、奖状、奖品准备:吴小娟

5、主持人:学生(吴文海 徐开香)(张桂花老师负责指导)

篇6:中华颂-经典诵读--演讲稿

诵读千古美文

夯实道德根基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一位老师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经典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正诵读着《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朗诵着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诵着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琅琅的诵读中,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篇7:中华颂经典诗词诵读开场主持词

包: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

赛: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常: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瑶: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词,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包:江山如画,我们伴着十八大精神的积极号召,行进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道上,意气奋发,阔步向前

赛:岁月如诗,我们怀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享受鉴赏艺术的快乐,不断求索,不懈奋斗

常:今天,让我们共同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品行儒雅风范

瑶:本次活动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团委,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矿业学院联合举办,由矿业学院团总支承办

包: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到场今天比赛的嘉宾,他们是

赛: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评委 他们是

常:下面,由我为大家宣读本次比赛的评分规则

瑶:雅言传承文明

包:经典浸润人生

赛:诵读彰显魅力

常:积累陶冶性情

篇8:遵循中华经典办好山区教育

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办好经济落后地区民族教育,离不开甘贫乐道,无私奉献的教育人才。“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教师承担着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为国育才,责无旁贷。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孔子说的“君子怀德”,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之于人,犹花香之于花”,人格的核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就是仁、义、礼、智、信。例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等。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要拥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学识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会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学高为师,在知识的海洋里,山区孩子更需要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育者,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实现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就要求为人师者做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教师文化素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的职责是传承文化,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建立在渊博文化知识基础上的基本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是所教学科的专才,因此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并具备能驾驭本学科教学的文化素养;教师从事的是一种造就新人的光辉事业,因此教师一定要通晓必须的教育科学知识,并且拥有体现在自身教育态度和教学理念中的教育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高的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能旁征博引,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中积极思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文化素养高的教师有着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使学生进行全面地学习;文化素养高的教师,其文雅的举止、大方的神态、自信的谈吐,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精神振奋,心里愉悦,做到愉快地学习。就像苏霍姆金斯基所说的“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要记住,你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渠道很多,而汲取中国文化经典,不可或缺。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之道,虽时过三千年,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有教无类”,要打破教师心里上贫富贵贱的偏见,做到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之人格。遵循“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而不厌”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

因为作为教师本身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作为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孩子,特别是藏族孩子,更需要公平教育,更需要无私奉献的好老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启示,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之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才能塑造出使学生满意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

因此,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可是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而深厚的爱。师德的魅力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教学的方法、教学技巧的运用上会认真钻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全神贯注上好每一节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百年基业,教育为本。办好山区教育,应遵循中华经典,更离不开师德和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博大精深,它们的思想精髓,光耀千古,浸透华夏子孙血脉,影响绵长深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进入国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思想,发生了激烈碰撞,崇洋媚外甚嚣尘上,贬损中华经典文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汲取古代文化营养,重温中华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对办好山区教育意义尤为深远。

篇9:中华经典颂

“墨香校园·中华美德颂”书法绘画大赛旨在引导全区未成年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培育学生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大赛于4月发起,5月展开,6月收集,共收到参赛作品120件。其中,书法作品53件,绘画作品67件。

黄太刚高度评价了本次大赛。他说,本次大赛荟萃了各校的书法绘画成果,是全区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协調发展的侧面反映。大赛参赛作品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全面展现了学生在多元文化下的审美价值倾向,部分作品将现代的时尚元素嫁接到山水、草书等艺术样式上,再现了求新求异的文化景观,极富美学价值。

篇10:中华经典颂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五千年大浪淘沙,多少爱恨情仇吟咏成千古绝唱 乙:五千年沧海桑田,多少历史华章沉淀着岁月芳香

甲:今天,我们一同敲响那古老的编钟,聆听岁月里岁月的回响,悠悠回荡

乙:掬一捧清凉的泉水,品味记忆中纯净的诗篇,碧透且清幽 甲:春寒夏炽,我们行走在岁月的旅途里,有谁,能带走独自一人的悲凉

乙:秋荒冬殒,我们跋涉在生命的征程里,又有谁,能照亮漫漫长路的黑暗

甲:然而,在那平平仄仄的韵脚里,我们总能找到温暖的眷恋 乙:在哪起承转合的字句里,我们总能看到希望如皎洁的月光 甲:将历史的烛火重新点燃,共看那盈盈烛光 乙:将亘古的诗行再次唤醒,共吟那中华颂歌

合:中村中学中华颂,2016经典诗歌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巍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更迭铸就你坚不可摧的铮铮铁骨,珠穆

朗玛上的千年冰雪见证你不屈的灵魂,神州大地上飘扬的红旗是你涌

动的血脉。你就是我们的大中华啊!请欣赏数学系带来的《中华

中 华》。

一朵鲜花的怒放,是等待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寂寞地看过了多 少次繁星满天。

一朵鲜花的怒放,是经历了多少血和泪的痛楚,又是

读过了多少生命的孤单。下面是基础学院带来的《梦的怒放》。

春天,是属于鲜花与蝴蝶的五彩王国;夏日,艳阳下总有青春在 恣意挥洒;

秋天,金黄色的收获里我们总能看到希望;冬日,是晶莹 白雪里的悠悠诗意。让我们跟着食品与制药工程系的同学一同品味 《校园的四季》。

我们在金黄的稻谷地里寻找,我们在宿营地的篝火中回忆; 我们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人民的心里总能看到你的影子。但是周总理,你在哪里。有请计算机系。(周总理,你在哪里)

唱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在熊熊火光中看生命的坚强与执着。原

来凤凰涅槃的美,是那样震撼人心。

再唱一首光荣的赞歌,赞美那 天地万物,赞美那广袤山河。

请欣赏教育系带来的诗朗诵。(凤凰涅 槃、光荣的赞歌)

篇11:中华颂_经典诵读__演讲稿

敬爱的评委、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诵读的题目是《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

我非常喜欢一首诗词,那就是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诵读经典,会对我们小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位特级教师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

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经典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小学生此时正诵读着《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朗诵着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诵着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们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千古美文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中,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我们。书声琅琅,开卷有益。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胸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道德的根基。

篇12:中华经典颂

一、领导小组:

组长:刘焕阳

成员: 王志斌朱晓红丁荣军龚寅杰语文组成员

二、诵读内容

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激励青少年蓬勃向上的中华经典美文,各班级自选篇目,可以是诗文,也可以是其它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是集体朗读。

三、参赛对象和形式

(一)参赛对象

1、全校各班学生,有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参与。

2、每个班选拔1—2名或1—2组选手参赛。

(二)参赛形式:

分为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两种形式

1、个人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

2、集体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人数在4—30人之间,时间不超过7分钟。

3、表演形式不限,可将同类精短诗文组合成板块进行串联诵读,也可穿插舞蹈、吟唱、书法、表演等其他艺术样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

四、赛制和奖项设置

比赛将于9月30日下午14:15举行。

本次比赛设一等1名,二等2名,三等3名。

五、工作要求:

各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要积极组织和动员课任教师,本班学生参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开展诵读指导和训练。全面提高参赛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并且请各位语文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各班将参赛选手名单及节目单于本月25号交到吴冠军老师处,节目顺序于26号中午12点到吴冠军老师处抽签!

六、比赛评委:

王志斌刘淑萍王同铨何婧莹朱书芳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赤岸初中德育处教务处

团总支、少先队大队部、语文组

篇13:应把中华经典融于血脉之中

语文教师不仅仅要让中华古典文学经典融于自己的血脉, 还要唤起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经典的热爱, 担负起文学教育的光荣使命。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文学教育的传统。除了五经之首的《诗经》, 《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都是历代传诵的文学教材或科举考试的科目。中国是诗的国度, 优美朴实的《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瑰丽神奇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此后, 汉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诗词曲源源不断各领风骚。在唐代, 普通的农家老妇也会背诵白乐天的诗歌;在宋代, 凡有水井处, 就有人唱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 在今天, 哪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会没有流淌着几句唐诗宋词呢?

二千多年前中国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孔夫子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感发志意”, 启发思考;可以“考见得失”, 认识社会;可以“群居切磋”, 交流合作;可以“怨刺上政”, 干预政治。眼前可用来侍奉父亲, 尽孝道;将来可侍奉国君, 尽忠报国, 还可以认识动植物的名称。概而言之, 就是增进知识, 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经常浸润于中华古典文学经典之中, 让那些千古流传的名篇名句烂熟于胸, 在课堂上和日常的言谈之中, 能够顺手拈来脱口而出, 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喜爱, 这种喜爱甚至终身难忘。笔者读中学的时候, 特级教师黄陶之先生教我们, 他每逢讲古典诗文, 总是把课本和讲义合上, 声情并茂地背诵一遍课文之后, 再旁征博引地娓娓道来, 从头至尾不用看一下原文和讲义。黄陶之先生教我们三年, 我们三年的语文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二十年过去了, 音容笑貌还如在眼前。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仅仅熟悉一些古典诗文的名篇名句还远远不够, 我们必须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这些名篇名句,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例如“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中的这一联历来为人传诵, 宋祁本人也因之而获得了“闹尚书”的雅号。但是对这一个“闹”字, 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评价。李渔批判道:“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 红杏‘闹’春, 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 则‘炒’字, ‘斗’字, ‘打’字皆可用矣。”而王国维则赞曰:“着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现在, 我们大多直觉“闹”字用得好, 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无疑, 仅限于此是不够的,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找出“闹”字到底好在哪里, 这样学生自己也就能评价其优劣了。

著名学者钱钟书对此分析道:“用‘闹’字, 是想把事物的无声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 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他把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通感”的方式, 这就准确地解释了“闹”字为何用得好的缘故。他还指出上句“绿杨烟外晓寒轻”之“轻”用的是同样手法, “把温度写得好像可以称斤论两”。但李渔没有对它进行批评, 王国维亦没有为之叫好。

篇14:学国学经典,颂教育赞歌

国学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内涵。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又是国学精髓的传授者。要教好学生,我们就必须做一个有师德有修养的教师。就要学好国学,掌握好国学的精华。曹廷华教授讲到:“师德是师业之魂,身教重于言教,没有师德就没有师魂。”以“个人自身修养,追求人格品位,生活情趣。出淤泥而不染,得意而不忘形,失败而不气馁”“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是师风之根”。我们每一个教师还要懂得“教师”的两个含义:一是教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二是让人学习,是学习的榜样,是学习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人讲:德者得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人格修养,你只有进步、才有收获,这个“得”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和心灵的升华。在此基础上我又总结了两条: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每个人应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论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宏伟的打算,没有实现之前就只有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而是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订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地看到并提醒自己,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地实现目标了。

学习了《论语》,我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应该感恩;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乐于助人;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谅解。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可以说,国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迷雾,为你的前行导航。

丁永忠教授所讲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让我茅塞顿开。他指出因材施教就是“长善救失:培养优点,挽救偏失。”学习后给了我四点启发:1.因性而教:不同性别。2.因龄而教:不同年龄。3.因个别差异而教。4.“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啊,只有因材施教,学生才会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篇15:中华经典颂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切实提高我校普通话整体水

平,扎实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创建达标工作,决定由校组织开展“中华颂﹒2012经典诵读大赛”。为保证比赛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广大民众人文素养,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构

建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通过以赛促读、以读促学,涵蕴人文、学用结合,在学校师生间迅速掀起说普通话、学经典美文的新热潮,引导广大民众认知传统、弘扬传统,使普通话与经典诗文互为载体,互为平台,相得益彰,全面推动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和学校语言文字创建达标工作,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参赛对象

全校教师。

三、比赛日程安排

“中华颂﹒2013经典诵读大赛”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二)比赛。

(三)颁奖(比赛现场)

学校对开展“中华颂·经典美文”普通话诵读比赛活动

进行总结表彰。

四、比赛内容及形式

(一)比赛内容

1、诵读活动以古典诗词、经典美文和爱国主义作品为主,体裁不限,由各单位自选篇目,确定内容。

2、初赛由各班在诵读基础上组织,所有参赛人员必须使用普通话比赛。

(二)比赛形式

可单人诵读,也可多人组合诵读。

五、评分标准及参赛要求

(一)评分标准

◎比赛评分采用10分制。

1.普通话标准程度,满分4分。

2、内容积极向上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满分2分。

3、朗诵技巧,满分1分。

4、脱稿(背诵流畅),满分1分。

5、仪态仪表(服装、队形、动作、仪态、精神面貌等),满分2分。

以上5项得分的总和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二)评分及奖励办法

1.比赛得分由评委组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最后得分保留两位小数。

篇16:中华经典颂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题记

古时,儒家学派就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家继续以“道德”来教育我们。《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更是使我懂得以“德”以“诚”待人待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不可以没有诚信,学习中需要诚信,与朋友交往时需要诚信,在工作中需要诚信,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诚信。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做小时工,因在工作中“偷工减料”,被主人发现,却依然不知悔改,并对主人撒谎,而丢了这份工作,在后来的日子中依旧“重蹈覆辙“,最后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小时工仍然如此,那么他的结局可想而知,没有家庭或是公司会再聘用他,最后也许会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结束他的整个人生,也许······。一件小事便可看出此人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其一生的命运。在我自己的身边中更有实例,记得在开学以来,老师就告诉我们不能撒谎,反过来说,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但尽管老师一再强调,班级里的同学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一天守信并不难,但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却是难上加难!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待人有礼,是人在交往时必要的原则。当别人在电梯里关门的刹那间,看到你从单元门进来,那人就立刻把快要关上的电梯门打开,等待你的到来,这时你向那人说了一声“谢谢”,你便做到了”礼“,而如果你是那个等待他人的人,听到了一声“谢谢”,心中也会十分舒坦,有说不出的喜悦,但当你没有听到“谢谢”,心中便会暗暗地“咒骂”那人不懂礼貌,反过来思考,如果你没有说“谢谢”,那人心里也一定不会高兴。我曾亲身经历过,两种不同的情况带给我两种不同的心情。可以见得,“礼”对我们身心的发展也如同“诚”一样重要,关系到整个人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仅要具有“德”“诚”“礼”,还有更多,都需要我们铭记在心,并一一做到,但人无完人,做一个有德之人不易,但无德之人一定不适合在这个社会生活。一个好的国家,令人仰慕的国家,一定有着有道德有品质的国人,这便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中说道,有一个国家的国人,特别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在男电话亭内,没有发现一名女士,而女士的电话亭内却排起了长龙。足以见得这个国家的国人道德素质之高。但做一个有德之人,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更是这个人。

上一篇:自题像,自题像黄巢,自题像的意思,自题像赏析下一篇:绩效管理案例分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