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2024-04-20

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精选13篇)

篇1: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观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和欣大二 曹茜

4月20号,华师大教授华爱华老师就《寄语游戏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对我园的老师做了讲座,让我感觉醍醐灌顶,理清思绪。

一、幼儿园老师的自身素养——如何观察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学前教育里程碑的意义是让教师把眼睛转向幼儿,转向幼儿意味着要观察和了解幼儿,意味着必须把游戏还给幼儿。游戏水平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水平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幼儿玩出来的。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照样在游戏中学习成长,但有教师的介入能助推幼儿的发展,前提是教师必须能看懂幼儿的游戏。华教授认为,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分析幼儿的行为,导致了目前教师群体专业地位的下降。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园所必须开始重视游戏,因为游戏不仅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游戏成长中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成长

华老师对游戏将游戏分成了两个步骤来阐述,第一步,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单次游戏的时间要充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作品也会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单次游戏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果时间不足,幼儿的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教师实施游戏活动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合理使用专用游戏室。比如户外场地不仅仅在于运动,户外游戏也非常重要。

第二步,投放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一方面,由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自制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限定了各种功能的材料,往往会限制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开放性的材料才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使用开放性材料能换着花样玩,怎么玩都不会腻。另一方面,幼儿的行为需求决定材料的更换频率。陌生的材料投放下去的时候,诱发的是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他们会试探材料的玩法,这个时候幼儿的游戏水平是不高的。而当幼儿对材料的熟悉程度增加,就会开始诱发创造性行为,以自己的意愿来玩游戏,越熟悉材料,游戏的水平越高。因此,教师要记住这个原则:材料不要变,让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变;种类不要多,逐渐递增,让幼儿自行组合。

通过今天华老师给我们一线老师专业的指导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

篇2: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田祖华

11月17日,我和曾召文老师在万州江南中学学术报告厅有幸听了全国教育专家高金英老师的报告。高金英老师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一位物理教师,宏志班班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她从事的是和我们一样平凡的职业,她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期望学生成为比自己更成功、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她把“让学生感到幸福”作为毕生追求,把学生成才当成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奉献”的真。整个学术厅内座无虚席,时而掌声如雷,时而笑声一片,时而鸦雀无声。高老师用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幽默风趣的言语,生动丰富的事例,让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使我收益匪浅。

感受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自己的教育工作。

用高老师的话说就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老师确实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考试成绩是一条永远跨不过去的坎,安全问题是一把永远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到勤率要求近乎苛酷,新制度、新情况层出不穷;各种事务琐碎繁杂,使很多老师疲于奔命,忙得焦头烂额。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住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有条件的换了好的轻松的工作。说实话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的确使好多老师心里已蠢蠢欲动,开始有所想法。

面对种种诱惑我们又该如何做?

高老师给了我们答案:“心态决定一切”;“不怕挣得少,就怕死得早”;“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处罚自己”。因此要学会求得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记住高老师的人生信条是:吃所喜,穿所好,一任秉性;付其劳,奉其酬,两袖清风。横批:心底坦然。

感受二:班级管理要富有价值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高老师对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她对学生们的循循善诱,不能不让人佩服。从“咸菜**”到“羽绒服事件”再到“汽车上学生们的让座问题”,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麻辣的高老师,她严厉的质问、高分贝的斥责,让人顿时感到台上的这位老太太是如此的真实,她不是高不可攀的专家,而是一个生活中的班主任!

老师们,想想我们的学生:休息日,遇到了老师,有几个会主动、有礼貌地与我们打招呼;我们曾抱怨:学生毕业后,学生看见老师,非但不打招呼,索性将头扭向一旁,来个眼不见,心为净„„对于这种种现象,我们做了些什么?是否像高老师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痛痛快快地将心中的不满与愤怒全盘脱出?何为教育,教人、育人,如果长此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岂不是一群白眼狼?

我们有理由相信:优秀班主任所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都有着乐观的人生态度与美好的人生理想。如果生活曾让他们伤心、流泪过,那么上天也同样是仁慈的,让这群孩子们认识了你,那么他们也是幸运的!

感受三:幽默,不可缺少的教学力量。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情趣, 幽默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运用幽默,丰富课堂,是教师才华的流露;

2.运用幽默,丰富课堂,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3.运用幽默,丰富课堂,更是教师成绩的“促进剂”。

我觉得教师讲究幽默的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寓教于乐”又 “乐而不嬉”。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才能调控好课堂气氛。

六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学生如手指,根根连着心”是我从教以来的始终不曾改变的准则,而今天,我将高老师作为我今后班主任工作中永远的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我所能,倾我所爱,教学生一年,想学生十年;教学生五年,想学生五十年,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变得有价值,努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在未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怀揣着满心的希望上路。

篇3:听任小艾老师讲座有感

转眼间, 六年过去了, 我毕业后接的第一个班也小学毕业了。最遗憾的是我由于休产假没能陪伴他们走过小学生活的最后两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以及和家长间的关系, 学生还是会来和我说说他们的现状。“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心才会珍惜, 有缘才能相聚……”这首班歌, 不知我们唱了多少遍, 现在听到, 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张张笑脸。

任小艾老师说:“好老师最简单的表情就是心中有爱地对孩子微笑。”原来, 我和学生的深厚感情缘于此。

和学生相处时, 我总会保持微笑, 虽然也会批评学生。但是, 总忘不了, 之后告诉他:“老师很爱你, 所以才不忍心看到你被坏习惯缠住。”“老师很爱你!”是我几乎对每一位学生说过的悄悄话。记得, 有一次冬季晨跑, 忽然后面的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是苏子豪, 一位班上调皮且成绩不好的男生, 忍不住对大家说出了我告诉他的悄悄话。学生不相信, 嘲笑他。我连忙郑重其事地解释:“老师的确很爱他, 他对班集体的事情非常的关心, 表现也有了进步!”这时, 我看到苏子豪脸上的得意, 看到别的学生有的低下了头。我连忙补充道:“老师也很爱你们, 只是, 还没来得及告诉有的同学。”这下, 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每一位学生都是绝无仅有的, 爱学习好的, 也爱学习不好的, 我想我做到了, 我庆幸我做到了, 在小学阶段保护了学生脆弱的心灵。

从任老师的报告中, 我也看到了自己不可挽回的错误, 太多的决定都是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制订的, 没有尊重学生,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讨论, 让他们自己做主。

我想变管理教学为服务教学是我目前要改变的最重要的一点, 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从前的我是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今后, 我要朝着发展每位学生个性的方向努力, 做一名真正培养学生成才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篇4:听陈锁明教授讲座有感-王燕华

王燕华

7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陈锁明博士的讲座,受益匪浅。陈教授以平实的语言、谦和的态度娓娓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图片清晰展示出个人对教育的现实与困境的分析;以轻松的游戏和智慧的互动对教育该怎么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

陈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用一组组课堂内外的照片、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真是“触目惊心”,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陈教授从12个方面诠释了教育怎么做,发现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辅育学生——成就学生——爱我所做,做我所爱——敢于向学生学习——不能迷失的课堂——学会控制情绪——让学校成为有文化的场所——安全教育不放松。特别是进行的10人食指挑杆的游戏让我们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变革的困难,除了外部环境,自身的思维定势也是阻碍变革的因素。这一点,确实如此,对于工作多年的“我们”而言,已经习惯于一种模式化的工作,习惯于“随大流”和“不愿意出风头”。很多时候,战胜自己的思维定势,敢于尝试新思路、新形式,且不说是不是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单单能敢于去迈出尝试的第一步,就是可贵的进步。

报告散发出的智慧带给我们思考,不时会让我感觉如沐浴春风而又豁然开朗,听陈教授的讲座,就好像炎炎夏日与一个智者在树荫下交流,沁人心脾却又发人深省。

讲座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远的。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中,是不是有些环节可以做更细致地调整,破除思维上的框框,打破常规,寻求突破呢?陈教授的几句话,让我一直思索,感受极大。

1.首先要有主动性和开放的心态,主动性有了结果肯定好。2.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过程完美了结果肯定不会差。

3.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授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儿童的主动性和兴趣。

篇5:观张齐华老师课有感

绵阳市塘汛小学:王萍

本次有幸参加2010小学数学“后课改”时代课堂教学研讨会。感受张齐华老师的独特课堂魅力、席争光的装傻艺术、刘松老师的幽默等等。这次每位老师的课堂很平实,接近我 们的日常教学。尤其是 张齐华老师的课,肯定所有的数学老师对张齐华老师都早有所闻,张齐华老师是当今数学教学界的王子,我认为他的课堂是集智慧与激情于一体的有效课堂,智慧一:有目的地分错材料,比较中绽放睿智。

在摸球的实验环节中,张老师有意识地在6个小组里安排了三种不同的材料(4组一样,另外2组各不相同)。此为何意?其实,这里浓缩了教师的智慧,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操作蜷缩在一个环节里同时展开,难道仅是节省教学时间?我想这里肯定张老师在磨课时特意雕琢出来的创意,把三个承载不同知识点的活动压缩在一起,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异质材料中,有了更多鲜活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事件中随机现象”。这个环节,难道不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吗?难道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都要一样的吗?难道我们不可以将一些冗长的教学环节润化得更精致一些吗?

智慧二:独特的教学设计,互动中智慧升级。

听过几次 “可能性”一课,我自己也设计教学过程上过,从没有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给我如此强烈的感觉——清晰。从“摸球”到“判球”,从“放球”到“猜球”,行云流水,单一的学习材料(彩球),变换出不同层次的探讨活动,俨然摆上一顿多维的思想盛宴,在多个活动中,没有凌乱的形而上的喧闹场面,而是引领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静静地思辨。可能,不可能,一定,在操作中学生体验至深,互动中情感的真实表白,正是张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张老师的语言,仍是我需要认真学习借鉴的技能,评价学生时,总是不说重复语,“有时鼓励别人,就是肯定自己”,让我感同身受他评价语言的丰富。

篇6:听杨雯雯老师报告有感--汤克华

----杨雯雯老师《我这样当语文老师》

2017年3月7日,我们利用周二晚上的时间听了一线教育专家杨雯雯的 《我乐当这样的语文老师》讲座,她从不同方面讲述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生成”、“学生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个人修养”等等,我感触很深。

首先杨雯雯老师讲述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即接班以后对学生定好的规矩:上课、作业、作业本、阅读、电影课、国学课等,每一项对学生都作了具体的要求。比如:早读巧利用(学生准备语文材料、老师指导等);让生字上墙壁;听写词语比赛;检查语文笔记;单元考试报喜;奖励学生方法多样化。她说:亲爱的同学们,总而言之,语文学习单单靠老师是万万不行的,你要靠自己!多观察,多思考,勤积累,不知不觉中呀,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有质的飞跃!你会让自己都吃惊的!加油!老师与你们同在!对学生用心,我想这就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生成”:教师工作的最大欣慰就是学生能够不断进步,没有哪个教师不愿自己学生进步的,这种进步,让老师就有成就感,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就会体验到“给予”所带来的幸福。所以,杨老师“乐”当这样的语文老师。

第二,上课:以课堂为经线,活动为纬线。比如:板书要有条理;上课要备好课,最好是能自己做好课件;学生的活动很重要(小小发布会、学生演讲、小小推销员、讲故事比赛、认识大自然、辩论赛等)。我想,这是杨老师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杨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杨老师“乐”当这样的语文老师。

第三,说素养,功夫在“诗外”: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自己要读书,才知好不好,好在哪?要让学生有读这本书的欲望;讲解怎样读好一本书:怎样做好读书笔记,给学生创造好的条件和平台。(比如:给学生编写阅读检查卷)这是杨老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培养,她做到了: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培养学生的语感。杨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同时,也锤炼了自己,所以,杨老师“乐”当这样的语文老师。第四,个人修养。杨雯雯老师讲到: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当你把自己心里的阳光一点点注入到学生心灵时,你就是不让学生幸福都难!但前提是你心中一定得有阳光----这活太令人回味。说到“幸福”,杨老师更“乐”当这样的语文老师。

杨老师说话风趣、幽默,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佩服杨老师那敏捷的智慧,豁达的胸怀,敬业的精神。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种:一种是医生,一种是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比医生更危险,因为庸医害的是一个人,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人的一生有三次机会碰到‘贵人’。读书时碰到的好老师就是‘贵人’,工作时碰到的好上司就是‘贵人’,结婚时碰到好伴侣就是‘贵人’。让我们作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吧。杨老师用自身成长经历和丰富的教育案例来讲述了语文教学的智慧与真谛,利用身边的实例向我们讲述了要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这些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听了当晚的报告,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专心、用心、创新、恒心”,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7: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在此次讲座前, 和雅乐坊作为代表为吴玉霞老师演奏了两首潮州音乐《将军令》和《怀古》。吴玉霞老师高度肯定和赞扬了我们的团队, 鼓励我们要始终保持着质朴纯真的精神, 保留单纯对潮州音乐的喜爱, 也希望我们一直坚持对音乐最初的喜爱。同时, 老师还强调我们在器乐合奏中的合作意识, 配合默契程度需要再进一步加强。

首先, 音准便是合奏中的最基本问题。对音准的把握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合奏中最为重要。如果把一个乐队当成是一个和弦, 那么每一个声部所演奏的就是和弦中的和弦音。但音准问题也与当时的演奏环境有关系, 尤其是对吹管类乐器, 干燥或潮湿都会对他们的乐器本身的音高有所改变, 所以要求演奏者需要根据现场的演奏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 合奏主要讲的是配合程度, 不仅仅停留在每一个音符的对齐程度, 而是要在气息和对音乐情感的表达上都要互相融在一起。比如说对情与韵的表达和理解, 对于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照对答, 多个声部有条不紊的相互配合, 演奏者们时常进行的眼神交流, 我们是要作为一个整体向观众表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吴玉霞老师又给我们提出来了一系列很实用的解决方法, 对我们平时的练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第一, 我们在排练时要注意演奏时音量和速度的层次变化, 做到极致, 这样观众才可以感受到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演奏状态要保持一致, 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形和神都不会散, 在演奏状态保持一致的基础上, 我们对语气和情感的表达也就随之融为一体; 最后最关键的就是在上台以后要迅速进入状态, 不能受到场地和观众们的影响。

在学习期间, 我们应该重视起对合作意识的培养, 对我们今后的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对音色的处理

吴玉霞老师又根据众多学生的情况向我们讲了弹琴中最重要的一项: 音色。老师告诉我们对于音色的控制主要是手指与手指之间的控制, 我们的手指要听从大脑的支配, 而不是任它为所欲为, 我们要对自己所演奏的东西有要求, 而这正是高手与凡人间的差别: 音乐的内核品质。高手都是自己陶醉于自己的音乐之中, 听到自己演奏的东西首先自己会感到心情愉悦, 这样才会使听众感到好听、爱听。

一般来说, 二胡好的音色低音区是浑厚的, 中音区是圆润的, 高音区是清亮通透的, 这与所做乐器木材的好坏有一定的关系, 琴皮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琴筒作为二胡的发声体它的大小也与音色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 二胡发声的原理是因为琴弦受到外力的刺激产生了震动, 又通过琴筒这个音箱把它进行美化后声音放大出来, 透过空气传入到人们的耳朵里, 从而听到琴声。以上是属于对于音色好坏的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则是我们自身对琴的控制。想要二胡发出好的音色, 需要学习正确持弓持琴的演奏方法, 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和规律对演奏者是十分重要的。对琴弦的刺激作用主要来源于右手持弓运弓, 右手的主要任务是找到正确的触弦点, 弓毛与琴弦在演奏中要呈90 度, 并且努力在运弓中保持“平、稳、直”三个要素, 否则就会出现噪音。

除了右手持弓, 左手按弦的位置和力度也很重要。左手要求手指用指肚按弦, 并要有弹性, 手指力度为自然力, 保持放松但并不松懈。手指按弦后, 左臂呈放松自然下垂状, 在换把时尽量保持胳膊和手腕不动, 以保证音色的统一。

二胡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小提琴”, 被中国人自己称为“弦乐之王”, 因为它可以尽你所能抒发你想要诠释这首曲子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成为一首带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这需要我们将一些音乐技巧熟练的运用到作品中, 努力达到人琴合一的伟大境界。

三、遇到突发状况

面对突发状况如何应对是职业艺人教育的重要环节。比如弦断了、跑弦了又或者是灯光出现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办?

吴玉霞老师举例说她有一次在和民族管弦乐队的合作时, 琴弦突然断掉, 乐队中的扬琴老师很顺畅的衔接到了琵琶的主旋律谱, 而这个时间老师又从琵琶乐队当中拿了另一把琵琶继续演奏。全程没有任何停断, 没有让音乐断掉, 没有让观众感觉到不舒服。从吴玉霞老师的例子中又将我们的思绪引回到了团队的合作默契能力和排练时的用心程度,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练琴中, 不要挑场地, 不要挑琴, 我们应该适应任何的环境, 适应一些演奏中的不习惯, 这样我们在在练习时抓住我们尽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 就避免在演出时因紧张过度而导致无法应对。而当在舞台中出现错误, 我们也应该从容大胆的面对, 学会利用舞台效果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四、感触

吴玉霞老师是著名的琵琶的演奏家, 她也非常想念当时在学校的时光, 大学四年是一个积累知识, 丰富自身经验的过程。我们现在去到各类传统音乐的发源地去学习传统音乐, 对于传统音乐的积累是一个精神性的延续, 更多的是需要坚持, 争做有心人, 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多向西方人学习, 学习他们对音乐的尊重, 和他们遵守职业的习惯, 学会为他人服务, 多学习一些舞台之外的知识, 学会细心观察, 懂得变通, 学会多元性。吴玉霞老师告诫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高度”。

到了最后, 吴玉霞老师用仿宋琵琶, 为我们演奏了《霸王卸甲》的其中一个段落和《春江花月夜》, 对观众的震慑力是非常大的, 老师演奏的音乐直戳人的内心。老师告诉我们, 在舞台上表现的不仅仅是音乐, 还有美。

美, 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如果我们演奏的音乐美, 便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聆听音乐, 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音乐, 从中体会到欣赏音乐的乐趣。在音乐学习中要多看、多听、多思考。

篇8: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

一节课有很多种上法,怎样上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怎样上可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碰撞?怎样上可以使听课教师心潮澎湃、蠢蠢欲动?怎样上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感悟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走进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充分感受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坚定当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信心。虽然我们跟他只有短暂的交流,但他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钦佩至极。2007年12月22日,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课“圆的认识”。籍此,我想简要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四点认识。

一、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彰显了文化数学这一新理念。在他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随时能触觉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精神。张齐华老师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地整合进本课教学,并在课题上打破常规,大胆演绎为“走进圆的世界”,惊诧之余着实令我大开了一回眼界。让我听课当天也如同一名小学生,充满了对授课内容的期待。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我们不仅联想到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阳光下朵朵绽放的向日葵,“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古老的阴阳太极图等生活现象,也深刻领悟了墨子笔下的“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经典古训。这不仅充分放大了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折射了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增添了张老师数学课堂的一份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二、高超的语言艺术。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比如:你的表达接近完美,但迟了3分钟;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边听别人发言边捕捉有用信息,成就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生在古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等等。我认为:张齐华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公开课中的“你真不错,非常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说得真好!”等苍白语言的重复表达。张老师的语言既质朴又真诚,既独特又有神奇功效,这使得他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三、精彩的课前谈话。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如果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到教学中,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张老师因学生而异,因年龄而异,在两堂课中都精心设计了课前谈话内容。第一堂课中,张老师从自身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谈谈见到张老师最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学生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特征毫无顾及地说出来,比如: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年轻!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帅!没想到张老师是个男的!没想到张老师戴眼镜等,张老师均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第二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补充填空的小游戏,二年级的学生也回答得十分精彩,顿时掌声四起,全场哗然。短短的一二分钟课前谈话,不仅快速地拉近了学生、教师、听课者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自信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潜能,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绝。

四、广泛的读书爱好。

从张齐华老师的学术报告中得知,张老师仅仅是一个教龄不足15年的小学一级教师,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与他的个人天赋和个人素养息息相关之外,还源于张老师不懈地进行“文化数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张齐华老师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广泛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书籍。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他的成功秘诀: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阅读能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地,阅读能让智慧和灵动充盈整个课堂。

篇9:思想汇报-马宪华老师事迹有感

尊敬的党组织:

在看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西部教育》节目—山村女教师马宪华的故事后,为中国有这样的优秀教师而喝彩,为中国有这样的优秀教师的事迹而感动,为中国有这样的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如此执著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而感染。

马宪华,这个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果树村小学任教的女教师,拿着不足300元的月工资,每天要爬34公里山路,7年一万多次穿越大山,两万五千次趟过河流,走过了三个“二万五千里长征”。她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换来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只为一个梦想—“能一辈子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的梦想,上学是山区孩子们的梦想,我想用自己的梦想点燃孩子们无数的梦想。”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可以放弃本来还算富裕的生活条件,不论刮风下雨,她都按时地给山里的孩子们上课;为了给山里的孩子们上课,她竟忘记了自己的丈夫、孩子。在众人眼里她是一个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一个默默无私的奉献者,一个执著理想的追求者,一个失职的妻子。在阴暗破旧的教室里,她发着光,照亮着二十多为孩子的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她默默无闻,把苦留给自己,把爱洒给了孩子们,创造着伟大的梦想。

马老师,一位普普通通的山村教师,为了理想,她不懈的努力着。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总结说来,最主要的有三点:

1、要有梦想,追求。

马老师,她之所以能克服种种苦难,就仅仅因为她的那个小小的梦想,正因为有个这个梦想,才成为她日后不懈追求的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人,都在做着很平常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能失去理想,失去追求。一个失去追求,信仰的人,很容易颓废,很容易不思进取,最后一无所成。有了梦想,吃苦也香。

2、为着理想,永不放弃。

有了理想和追求,不等于就有了结果,它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努力。虽然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会有些困难,会遭受到挫折,但也不要放弃,要努力地争取,学习和工作中要努力地做到最好。只有一点点地积累,最终总会有理想实现的一天。虽然马老师的事迹是被报道出来了,但是她还在努力着,因为那里依然很落后,依然有许多孩子的心灵需要她来点亮。

3、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它是大事小事。

马老师,做的事情再小不过了,她就是每天不迟到,按时上好每堂课,努力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好学习的环境。但是它的意义确实非常之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那些小事却足以让那里的孩子摆脱无知和贫苦。平常我们每个人做的事情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它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人做出的一个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情是至关重要的。

马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虽然我不是教师,但是我会以她作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工作,树立人生远大理想而努力,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致

敬礼

篇10:听支老师讲座有感

聆听支玉恒老师讲座有感

在这春意盎然的五月,怀着激动与敬佩之情我有幸来到白塔岭小学聆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和“个性化表达”的作文辅导以及教学案例讲座,亲眼目睹了大师的风采。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支老师会是一个威严的“老头”,但没想到我见到的支老师竟是一位和蔼可亲,精神抖擞的老人,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古稀之年的他精神矍铄,依然执着于小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就像他今天为我们了奉献了《太阳》一课中的太阳一样,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支老师既没有利用炫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又无华丽的教学语言,但他用朴实、纯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在朗读上,支老师既要学生懂得作者内心情绪,又要领悟蕴含的深入道理。支老师没有什么特殊的招式,就是诵读、诵读、诵读……可能这就是特级老师的奇特之处,用简略、最常用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诵读的领导,没有花哨的方式,支老师只让学生思考一点:文章写出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感受,我该用什么样的声音、速度、节奏读出来?对于学生不到位的朗读,教师是不露痕迹的引导:在读到太阳有多热的时候,支老师引导者学生语速要放慢,声音要低沉神秘,要有感情的变化,读起来让人们听起来很害怕。支老师恰到好处的朗读领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让学生的情绪于文章中作者的情绪相融合,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学生在支老师的引导下,从书中读出了自己。整节课师生都在用心诵读,用心灵倾诉,用心灵表达。

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在尽情的发散之后,又巧妙的回到教学内容和目的上来;支老师的课,你无法推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经常出现谁也始料不及的设计和场面,但每一个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最终都会回到课堂教学上来。就如《太阳》一课中支老师按课文写法理顺序,分清关系让学生按黑板上的知识排队,大

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说说各部份有什么关系。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在第二节的个性化表达中,支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发挥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更好的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支老师幽默的语言,学生精彩的表现,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听课观摩的老师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也让我真正领略了什么是朴实的教学课堂。他那强烈的语言意识,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感培养,厚重而深邃的教学艺术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语言优势,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情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得到升华,写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挚的好作文。整个课堂,支老师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丝毫没有让人感到空洞乏味,反而让学生们情趣盎然,也足以看出支老师自身的内涵和底蕴。

篇11: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留住青山》的英文名也叫《大山的儿子》。李振华老师不愧为大山的儿子, 他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献了青春, 献终身”的执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我感动。他舍弃了对自己父母的孝而选择了对国家的忠, 他牺牲了自己、儿女和妻子而成就了贫困山区老百姓孩子的精神让我震撼。在电影中每当看到感人之处时我就会为之动情落泪, 我想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心情。因此今天我不谈李老师的奉献, 我想谈一谈李老师的快乐。因为李老师一生经历的磨难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而他的快乐也是一般人所不曾拥有的。如果李老师没有快乐, 他不会倾其所有投入到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而且坚持到现在。就像电影在结束时李老师所说的“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感动的快乐

大学刚毕业的李老师抱着一腔热血来到了沂蒙老区。失落, 困窘, 漫漫长夜的焦虑, 只灯伴影的孤独, 以及每天晚上传来的阵阵狼声的惊恐, 李老师的精神似乎就要崩溃了。那个时候, 他想走。可大山里的人民太需要知识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缺老师已经半年没上课的山里孩子们也太需要知识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留住李老师, 乡亲们知道这位来自南方的城里娃不适应山里的生活, 便变着法尽可能让他吃好。山区的气候特别冷, 大婶们便亲手纺布为他缝制了御寒的棉衣、布袜和钩子鞋。逢年过节, 乡亲们知道娃子想家, 便争相邀他进门过节。每当李振华外出学习或开会, 乡亲们总是把煮熟的鸡蛋和烙饼塞到他的背包里, 甚至大伙一起送他走上好几里路。沂蒙山人民山一样的胸怀, 水一样的深情让年仅17岁的李老师决定留下来。后来南京发来一次次的调令, 他也想走。可是大山的人民已离不开他, 乡亲们一次次为了挽留他而自发组织的感人肺腑的送别场面, 又让他留了下来。就是因为这种感动的快乐让年仅17岁的李老师留了下来并扎根沂蒙山区, 并且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倾其大半生。

二、满足的快乐

母亲得了脑血栓, 10年里, 竟先后有8位沂蒙老乡的孩子, 接力般轮流到南京去照顾李振华的母亲。后来贤明通达的母亲来到沂蒙山一年多就病逝了。闻讯赶来的乡亲、家长和成年学生哭倒了一片, 有人哭喊着:“老人家, 您别怪李老师啊, 是我们对不起您哪!”乡亲们已经把李老师的母亲也看做自己的亲人。就像李老师的女儿所说的, 爸爸不要难过了, 奶奶虽然走了, 但我想她是满足的。是的, 人民没有忘记她有一个好儿子, 国家也没有忘记她有一个好儿子。就是因为这种满足的快乐让李老师把他对父母的内疚之情深埋在心底, 继续奉献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上。

三、幸福的快乐

学生虎子从小顽皮, 李老师为了转变他, 一直和他同吃同睡到虎子初中毕业。虎子师范毕业后, 结了婚并生了个孩子。虎子说没有恩师李老师, 就没有他的今天。因此孩子取名字没有随父亲姓, 而是随李老师姓李。当李老师的女儿得知这一切后, 她和虎子之间儿时的矛盾在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面前冰释前嫌, 她也开始理解一直不称职的爸爸。当李老师和老支书这两家人为孩子过满月时, 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情让李老师感到的是幸福。就是这种幸福的快乐让李老师的家人在他退休之后继续支持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为了培育山区的孩子, 李老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爱心, 家乡群众自发捐款为李振华雕铸了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活着而被塑像瞻仰的普通劳动者, 从古到今能有几人?李老师值得快乐!他的快乐也是一般人不曾拥有的。乐业成就伟业, 乐业成就人生。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来年了。虽然我没有像李老师那样成就伟业, 但我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地尽职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晚上回到家都在想着班里的事, 明天的课有哪些地方还没处理好, 班里有个学生我得好好跟他谈谈, 明天如果某某学生再不交作业怎么办等等, 但我也是快乐的。

篇12:高金英老师讲座有感

第一次听高金英老师讲座是在淄川育才中学的阶梯教室,嘹亮的声音,炯炯的目光,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在做的从淄博市各地慕名而来的班主任,一个偌大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人们被他的事迹感动着,被他的幽默快乐着,被她的睿智震撼着,以致于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到她的视频视频时,还会一眼便感受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仍是那样的风度翩翩,潇洒自如,幽默风趣,仍会让自己学习和领悟到一些新的东西.

爱心、耐心、智慧心

在我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认为只要用心、有爱就能做好。因为做班主任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和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从高老师的报告中,我深切感受到这只是首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性格迥异的学生,有时更多的是问题学生.尤其在我带的现在这个班中,离异家庭特别多.这些问题学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班级管理中,都多多少少让老师头疼.而我们的老师对这些孩子的心态,虽然我们不明说,但在潜意识里都认为有些学生是"烂泥扶不上墙",对他们也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觉得这部分学生"很碍事",妨碍正常的教学,让人头疼,不知如何管理,甚至讨厌他们.

但高老师的一句话也是郭校长曾经赠送给老师的一句话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当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当你把学生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我相信我们的这些孩子们本性是善良的,所谓的问题学生,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家庭或者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出错了,而导致这些孩子成了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我相信他们原本是"天使",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这些天使会带给我们善良.温暖与和谐,让我们看到进取与美好.我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问题学生还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正确,我们还没有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是我们能力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摸索,去发现.不应该失去教育孩子的耐心与信心,以及对自己教育的信心.除了认真,耐心和信心,我们需要的还有智慧之心,做智慧型的老师,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应付自如,而这个智慧之心,除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外,还需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就要多读书.再则,用心何不是我们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一种好方法.高老师课上发现学生疲惫时,及时给学生讲笑话.变魔术等,采取各种幽默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困乏,让学生能在风趣的课堂中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这不是高老师的用心之处吗?如果我们想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会有明显的效果.

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有300多个故事。老师必须多才多艺。教师应该在很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例:观察能力,识别能力,谈话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家访能力,指挥学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能力,总结工作能力等等。

教师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做好一个班主任,更需要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高老师认为班主任要有本领将德育的大道理融入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中,一个老师最起码肚子里要有300个教育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懂得自制自律的重要性。老师就与孩子们探讨历史故事中的“杨修之死”,让孩子们理解曹操为什么砍了杨修这样一个能人?更让孩子们懂得公平绝对不是唯一的社会原则。就在这样的探讨中,孩子们明白了一个大道理。当然,今天我们更多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去讲述,这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但对老师专业知识的高要求却是不变的。

篇13:看任老师讲座有感

任老师的教育原则: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向。她是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这与她平时的学习积累息息相关。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心人,善于思考、积累、提炼、总结和反思。任老师说:教育智慧是自己学来的。学习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成为你自己的。

1.关于管理

任老师说要改变管理方式,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结合我校的情况,我想教师除了是服务者,也是陪伴者。我校都是寄宿生,教师还兼顾了家长的角色,陪伴孩子的成长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快乐因分享而倍增,艰苦因分担而减半。孩子出错时,也是他们沮丧和痛苦的时候。这时,他们需要教师加倍的抚慰和帮助;这时,教师越发要用行动告诉他们:孩子,别气馁,不急,老师和你一起呢。

2.关于理念

任老师有三个理念: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作为教师,要正确评价自己。这三个理念都是理想,以此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遇事不埋怨学生,从自己找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虽说是理想理念,霍茂珍老师从教六十多年却做到更好:从不发火;从不请家长;从不惩罚孩子;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除了霍老师包容和平和的心态外,更佩服她的教学智慧。薛瑞萍老师说过:本学期我最值得骄傲的是,在言在心,没有抱怨过孩子一个字;在言在心,没有抱怨过家长一个字。虽是不同时期的教师,但都用行动践行这些理念。作为教师,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理解孩子的作为,进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关于心态

台湾作家刘墉有本书《生死爱恨一念间》,故事不记得了,书名时刻提醒我,转念的力量。魏书生老师说:见天使你就在天堂,见魔鬼你就在地狱。可见心态的重要性。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幅刚开学和放假前的教师对比图。

孩子还是那些孩子,不同的心态,看到的孩子就是不同的,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平气和”的心态看待和帮助每个孩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4.关于自我成长

上一篇:防范触电的措施下一篇:《凌虚台记》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