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2024-05-21

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精选8篇)

篇1: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摘 要:随着消费金融门槛的放宽,互联网金融依靠技术和数据优势大举抢占市场,并取得了斐然的业绩,“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体现强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客观来看,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很难被替代,传统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融资方案”树立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关键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最优融资方案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 9 万亿元,预计 2019 年将超过 37 万亿元。国家将开放消费金融市场和鼓励产品创新作为撬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大量涌入消费金融市场,凭借各自的技术和数据优势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花呗”、“微粒贷”等消费信贷产品上线不到 1 个月,用户就已突破百万人,这不但显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强大活力,而且对传统银行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一)降低了资金在供需两端流通的成本

首先,降低获客成本。借助于互联网渠道的传播和扩散优势,互联网金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主要以人工获客为主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综合应用平台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实现批量获客和精准营销客户,同时获得资金供求两端客户,节省时间、资金和人工成本。其次,优化资金融通环节。为“短、小、频、急”的零售业务设计标准化产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审批模型,实现机器自动批量审批和客户筛选,通过电子化、规模化、流水化作业,提高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服务成本。最后,减少交易成本。相较于传统网点,互联网渠道的边际交易成本几乎为零。随着人脸识别、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应用,物理网点的作用正在被电子终端所取代,客户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申请、提款、交易等操作,并通过社交网络等线上方式进行催收。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控制风险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采集能力和挖掘能力较之前有了巨大的进步,这极大地扩展了申请人信息的采集范围,信息来源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征信数据,而且包括借贷人的行为方式、社交、兴趣爱好等非结构化数据。庞大的、碎片的、种类繁多的信息全面、动态地反映了客户的信用和履约能力,而且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通过网络人际爬虫等技术,整合借款人人际关系信息,对借款人资质进行交叉核验,以蚂蚁金服为首的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已基于客户行为数据建立了个人征信体系。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不但可以在贷款申请时对客户进行审核,而且可以对客户在还款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控,强化贷后管理,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提前干预。由于所涉及的数据极为丰富,借款人基本没有造假的可能,大数据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放款机构较为准确地甄别借款人资质。

(三)融资需求与场景相结合

由于专业化和集约化的需要,金融业逐渐从商业场景中独立,借贷业务主要在银行网点完成,无法和商业场景联接。客户在商业场景中产生融资需求后,必须去银行网点融资后才能回到商业场景完成交易,这不但增加了交易流程,而且银行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对客户需求进行核实和调查。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企业将商业模块和金融模块对接,一方面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资金支付给卖方,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掌握借款人真实的借贷资金用途,降低了客户挪用资金和过度授信的风险,减少了调查和核实成本,提高了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可以将海量“场景”客户转化为金融客户,增加客户黏性,使金融和商业平台实现良性互动。以支付宝为例,2015 年“双十一”促销活动当天,“花呗”交易 6048万笔,其中超过 60%的用户过去没有接触过消费金融。与此同时,“花呗”促进了中低消费用户在淘宝平台的消费,据淘宝网统计,月均网购支付金额1000 元以下的用户在用了“花呗”后,月均交易金额提升了 50%以上。

(四)挖掘长尾客户价值

出于成本、技术和风险的考虑,传统银行主要面对中高端客户,针对学生、农民、城市低收入者等低端客户的融资服务缺失,众多长尾客户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服务,而金融机构对长尾客户的议价能力远高于中高端客户。鉴于渠道触达、数据搜集和分析以及技术上的优势,传统银行所忽略的海量长尾恰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客户。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创新,使过去长期困扰我国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高成本和规模不经济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央行征信数据覆盖人口仅有 8 亿 人,另外缺少征信数据的 6 亿人以长尾客户为主,互联网金融通过收集和挖掘客户行为的大数据建立征信体系,有效缓解了长尾客户征信缺失的问题,提升了消费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信贷模式的改变

(一)以移动终端代替物理网点

随着网银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建立,消费金融的主要服务载体由物理网点向虚拟媒介转变,服务方式呈现线上化、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特征。客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和电脑客户端等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不再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金融机构的前台无限贴近客户,为客户提供无形的服务,并打造贴身的“金融服务管家”。作为互联网银行的代表,微众银行通过 QQ 钱包和微信钱包线上发放贷款,上线一年来,其主推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 400 亿元,主动授信客户超过 3000 万人。

(二)以数据化运营代替粗放式管理数字化运营是以海量数据收集、存储以及数据挖掘和应用为核心,以精准、细分和精细化为特点的运营模式。金融业已经进入“数据为王”的时代,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提炼核心信息,分析客户群体和行为,为金融机构在客户管理、产品研发、渠道拓展、流程优化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科学监控各流程环节,对不合理流程进行改造;建立经营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模型,不断调整经营行为达到最优的经营效果。例如,意大利 Uni Credit 集团的手机钱包在后台运营着近1000 个应用,通过搜集、存储和分析海量的客户数据,可以对各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事件排查,客户事件发生率降低了40%,处理时间降低了 70%以上。

以金融机构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随着以Zopa 和 Lending Club 为代表的 P2P平台的出现,金融脱媒的趋势更加明显。金融机构已经由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已成为其经营的重要目标。一是服务前端无限“贴近”客户,为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金融机构由被动获取需求变为主动融入生活场景,通过社交互动、嵌入购物场景、推出优惠活动等手段,实现多维度服务,提高客户使用频率,增加客户黏性。二是为客户提供特色化服务。传统银行仅对高端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小而美”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对客户类型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偏好,为其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客户忠诚度;利用社交、购物和金融平台,在各自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和特色化服务。三是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互联网金融通过汇聚流量和积累数据,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商户提供咨询服务、产品推广、财务管理等服务,通过客户交易信息分析客户人群和行为,为商户提供潜在目标客户,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优惠活动,提高商户精准 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消费者偏好推送相应产品,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三、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难以替代

(一)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虽然来势汹汹,但在实际运营中,互联网金融很难取代银行在消费金融中的地位。一是贷款对象限制。互联网金融主要是要依靠客户的线上数据进行风险控制,所以要求客户不但是平台会员,而且还要积累模型分析所必须的数据。对于客户的线下信息或是其他平台的数据,单个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收集和核实。二是贷款利率较高。相对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由于缺少存款功能,自有资金很难满足大量融资需求,资金来源有限且成本较高。以一年期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为例,在4.35%的基准利率下,银行平均利率大致在9%,而互联网金融的利率普遍在15%以上,这使得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将首先选择银行贷款。三是产品单一。互联网金融更倾向于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一款或两款标准化的产品,这虽然提高了审批效率和降低了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传统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力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传统银行要“化繁为简”,不应定位为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而是根据客户需求和条件,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的融资方案”,即发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综合优势,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利用机器学习为客户寻找最优的产品组合。银行要实现这一定位,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挖掘客户信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甄别能力,归根到底是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能力。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海量的客户交易和社交信息,但银行也掌握着重要的客户信息。一是资产信息,作为消费金融的主体,中低收入者的大部分资产都与银行有关。银行通过对存款、理财、房贷、车贷等信息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其资产情况。二是个人信息,银行可通过信用卡、房贷等业务,收集客户学历、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等信息。三是收入信息,通过工资卡的流水可以核实用户的收入,推断其还款能力。四是工作单位信息,通过代发工资业务和每月缴纳医保信息,可以确定客户的工作单位,同时核实用户的收入信息。五是消费信息,根据银联和银行 pos 刷卡信息,可以分析用户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挖掘用户消费需求。同时,银行还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公积金中心等政府部门合作,在完善客户信息的同时,从多维度对客户信息进行交叉核验,建立借款人“画像”,降低信息的不对称。

2.充分发挥线下业务优势。由于互联网金融大多依赖互联网渠道,缺少物理网点和人员,所以大多只能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信用贷款,无法为客户办理抵押、质押等相对复杂的贷款业务,而抵质押贷款不但风险和利率都要远低于信用贷款,而且可以大幅提高客户的可贷金额,通过与信用贷款相结合,可以更大范围地覆盖客户的融资需求。银行应将线下业务与线上渠道实现对接,客户仅需要线上申请和授权后,银行即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并代办抵质押手续,同时通过押品系统随时监控押品价值,进而控制客户授信额度,控制风险。

3.通过机器学习建立最优的解决方案。随着竞争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分工将更加专业和细化,而客户没有耐心也没有精力去了解每款产品。在这一趋势下,银行各部门应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源,建立客户管理模型,通过后台强大的筛选和整合系统,为客户选择最优的贷款方案。客户管理模型主要由四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营销模型、申请模型、定价模型和贷后管理模型。营销模型可以精确筛选客户群体,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成功率。申请模型是根据客户表现,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评分。普通信用评分模型主要是针对单一的信贷产品的,这里的申请模型是考虑客户收入、资产、负债等综合信息,综合管理客户的授信额度。定价模型需要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损失、客户贡献率等方面因素,为客户提供抵质押和信用贷款组合定价。最后,贷后管理模型根据客户的还款行为,制定贷后管理方案。

4.建立场景支付渠道。消费金融最终要为客户的消费行为服务,银行必须为客户打造场景支付渠道,才能保持账户活性,避免资金向第三方平台搬家。传统银行应“取长补短”,不但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保持必要的“流量”和“入口”,提高客户线上支付体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线下渠道优势,拓展线下支付场景。一是推动“手机钱包”。将银行卡与手机卡绑定,通过必要的安全验证后,在线下支付场景客户只需将手机靠近POS 机即可完成支付。二是实现“多卡合一”。与线下商户展开合作,客户只需办理一张银行卡,就能在消费时享受多家商场的会员服务,特别是为 45 岁以上的客户设计专属银行卡,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子女教育等附加增值服务。三是开展促销活动。与商家定期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增加客户黏性。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虽然在消费金融领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资源组合方式,摆脱原有技术、风险、渠道等限制,使消费金融扩展到应该但之前不能触及的领域,在金融领域实现帕累托改善。传统金融制度、体制和市场基础越不发达,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越是“颠覆性”的,但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 融爆发式增长的制度基础将逐渐削弱,互联网金融将更多的回归于与传统金融体系互补的作用。

未来,各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将逐渐清晰。大型银行主要为评分超过 650 分以上的客户服务,Lend-ing club 等 p2p平台主要为得分在 600 分-720 分的客户服务,Spring leaf 等小贷公司主要针对 500 分-700 分的客户,而小于 500 分的客户只能求助于Zest Finance、Thinkfinance 等大数据互联网公司。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不但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将实现“无缝”互补,互联网金融内部各机构服务的客户层次也将更加明确和清晰。金融机构要进行业务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多元化开拓利润增长点。要转变以前的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使得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时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开展资金业务,定制适合本机构特色的理财产品,不断提高资金收益率。学习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及转型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多层次的银行代理业务,如汇兑结算业务、证券代理业务,进而吸引多元化、高质量的客户群体,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提高风险防范规划,完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加大,这就会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金融机构应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检测、风险处理和风险评估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为了保持经济效益,可能会增加高风险,高收益资产配置,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必须运用或者开发适合自身的风险评估工具,明晰风险偏好,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金融机构拥有了自主定价权,这也就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定价标准体系,将定价标准更加精细化,充分将客户群体细化,提高差别化管理能力,丰富存款利率体系。

(二)实行差异化战略,金融机构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受到巨大冲击,资金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无法满足大型客户融资规模的要求,因此只有实施差异化战略,找准定位,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将经营重心转到有长期借贷往来的优质客户和中小客户上,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在巨大的压力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于中农工建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成本压力较小,信贷规模大,资金管理水平高,可以重点选择辖区内大型企业客户、重点项目。

(三)金融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金融机构的盈利都是围绕客户而展开的,各项经营目标需要优质的服务来实现,金融机构在进行价格竞争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产品服务的竞争,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来提高客户黏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人缘地缘等有利优势,制定出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比如对拆迁或者征地补偿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出理财规划方案。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经营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舒适、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最终提升金融机构的自身竞争力达到双赢目的。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不确定性加剧,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金融机构要摒弃之前对人才要求不高、人才保障制度缺失的旧观念,要严格按照人员资质和专业能力选拔人才,大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和收益风险在经营活动中日益显现,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不但能够通过复杂的管理技术和工具转移利率风险,还能通过先进的利率管理手段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由懂风险管理的人才,成为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邦帮堂

篇2: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摘 要】近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整个中国金融生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市场各方对此极其关注并争论不休。本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以及促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改革,发展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很多中低收入群体感受到利率带来的收益,对闲置资金的投资兴趣也大大提升。于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不再得以“垄断”市场。5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几乎涉及基本市场的各个方面。指出了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在互联网金融的潮流中的也在发生着便民便捷灵活的变革。

一、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传统的商业银行指专门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的直接参与存款货币创造的金融机构。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与改革,现代商业银行的界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经营货币信用商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现代金融业组织。

(二)商业银行业务

负债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最基础的业务,也是其他业务的前提。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业务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通过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吸收资金,是商业银行最具重要意义的核心业务,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效益之源。而与此相对应的主动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向央行借款和现业务,在这种业务中,银行占领了主动地位,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和资金流动性需要确定借入资金的时间,方式和数额。资产业务中,现金资产主要用来保持银行的清偿能力。现金资产需维持一定的比例,若比例过高,可以使资产有较高的流动性,但对现金占用过多,不利于银行的其他业务的投资,减少了盈利的机会。反之,若比例过低,则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取款要求,对银行的信誉,客户资源有负面影响。表外业务是创新型的中间业务,是金融市场自由化创新化的产物,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创新型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即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官方解释互联网的精神为“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渗透进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沿袭,也是互联网技术和开放、共享、普惠、民主等互联网精神对传统金融的渗入,带来了金融革命的变革,也带来一系列监管挑战。

普惠金融的精髓在于“普”,它代表了社会所有阶层与群体,普惠金融旨在使他们都参与到金融体系中来,成为享受到金融服务的群体。普惠金融更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动力。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世纪互联网在美国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为互联网金融奠定坚实的根基,以普通商品为交易对象的亚马逊,阿里巴巴,以金融商品为交易对象的银联,工商银行,证券交易所,都是把互联网和金融完美结合的例子。电子商务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化的趋势下迅猛发展,尤其在中国成为WTO的一员以后,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 部分强大的外资银行, 进驻中国市场后,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踊跃出各种交易平台。

(三)互联网金融的应用

1、P2P小额借贷平台

p2p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即 “人人贷”。p2p网络借贷是将网络运用于小额借贷的新型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从借贷最初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到借贷过程中的所有程序,全部在网上进行并完成。

2、众筹股权投资平台

投资者在网上以股权的形式出资投资项目,让发起人代为待处理日常事务,由而出现了类似众筹网这样的平台。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成为当今众多投资者青睐的模式。

3、阿里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小微信贷平台

阿里小微信贷发布了两款纯信用贷款,即小信用贷款和微信用贷款,利用淘宝网、天猫对小规模和为企业和投资个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此前群体已经发展至300万家。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

1、金融网络化与信息共享化

随着金融的网络化趋势逐步明显,互联网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完美的结合,通过数据中介商,银行可以参与小额商贷的融资,拓宽盈利渠道。金融市场上有很多规模较小,资金闲散,行业种类杂多的`商贸零售业,在直接向银行融资时,一般都会由于较低的信用额度和严格的审核程序而吃闭门羹,互联网金融业促进了网络信贷业务的崛起,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贷,亚马逊的Amazon Lending ,谷歌的广告信贷业务等小额网络信贷业务应运而生,为此类小额融资者带来了福利。金融风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电商,买家,政府,监管机构之间掌握的信息不能及时的互相交流,以至于信息不对称。而通过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金融机构的各方参与者可以快速高效的共享信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风险。

2、引领金融业改革创新

篇3: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突飞猛进,成交规模屡创新高(见图一)。以货币基金为例,2013 年余额宝的推出激发了人们对货币基金的兴趣。依靠互联网的便利性,货币基金呈现爆炸式增长。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货币基金在仅仅三年内由2013 年1 月的4759 亿元增长到2015 年12 月的44443.36 亿元,增长了8 倍以上。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p2p网贷规模由2013 年的1058 亿元增长至2015 年的9823.05 亿元,同样增幅在8 倍以上。另外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数据,第三方支付的成交规模也显著放大。

受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银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关于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

谢平(2012)认为以P2P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和便利,满足了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吴诗伟、朱业、力拓(2015)利率市场化直接推高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与不良资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在直接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水平上升的同时还通过倒逼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高其风险水平;而商业银行自身互联网化则有助于降低风险;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利息收入比率、存贷比及宏观经济发展也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

(注:数据根据艾瑞咨询及中国基金业协会整理。)

宫晓林(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战略、客户渠道、融资、定价以及金融脱媒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短期内不会动摇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但从长远来说商业银行应大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获得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律、积极创新,还要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强系统安全建设。

王光远(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我国仍处初级阶段,尚未对商业银行产生颠覆性影响。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对互联网金融的投入将成为决定未来银行排位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必须要把握这轮大势,积极应对。首先,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云和大数据,重塑银行与市场的供需关系,重构商业模式。其次,主动寻求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大力发展与生产消费活动深度融合的金融行业应用等类商业模式创新,再造业务流程,实现银行产品、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最后,在加强自身数据积累,加快人才储备的同时,主动开展风险控制,加速营业网点战略转型,以便在未来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位置。

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来看,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短期盈利构成冲击,但是,从长期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更多地是互动与融合。从研究推理上看,进行量化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冲击并不多见。为此,本文重点从代表互联网金融的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货币基金等三方面量化探讨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

二、指标数据说明

1、变量设定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测度商业银行绩效主要使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或者资产收益率(ROA),因为这两项指标都是反映银行综合盈利能力,所以有必要进行修订以精确反映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收益状况。考虑到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款利差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本文选取采用指标CR=(净利息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净资产。该指标能够很好地测度净资产获取利息和手续费收入的能力。本文选其为被解释变量。

互联网金融比较有代表的体现在第三方支付(SF)、互联网货币基金(HJ)和互联网网贷(P2P)。本文选取这三个变量用以测度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为了体现存贷款业务对于传统业务盈利的影响,本文把存贷比(CD)纳入模型作为控制变量。

2、指标数据说明

2013 年被广大学者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因此本文所有数据观测区间均为2013—2015 年底各季度。

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为了研究的便利性和样本的可代表性,本文选取截止目前已经上市的商业银行,共计16 家,即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农行、招商、交通、浦发、民生、兴业、平安、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由于经营规模和经营特色差距较大,因此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特点。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如: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净资产、存贷比)均来源于公司季报、中报和年报的财务数据。由于数据呈现季节性,因此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采用Census x12 方法)。

测度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一般采用艾瑞咨询(i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本文采用其公布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季度数据;p2p网贷的季度成交量根据网贷之家的月度数据整理;在选取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变量时,学者往往选取较大几家互联网货币基金的规模作为代表。如余额宝、华夏财富宝等。但是根据融360 的数据,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互联网对接的货币基金已经达到了69 只。为了反映行业整体规模对商业银行存贷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月度货币基金规模数据整理。

三、模型设定、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1、模型设定

互联网金融主要以网贷P2P、第三方支付和货币基金等形式冲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为了能反映存贷比对于商业银行盈利的贡献程度,也加入其加入模型作为控制变量。

(注释:“***”、“**”“*”分别表示在1%、5%、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一对应的解释变量括号内为t值。模型2和模型3括号内对应的是z值。)

因模型涉及16 家上市公司2013—2015 年季度的财务数据,所以应该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首先对解释变量SF、CF、P2P进行对数化处理,形成变量LN_SF、LN_ HJ、LN_P2P,然后对所有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本文主要采用Harris and Tzavalis(简称HT)检验、Breitung检验和IPS检验。结果显示CR、LN_SF、LN_ HJ、LN_CF存在单位根,CD不存在单位根。为此对上述非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得到D.CR、D.LN_SF、D.LN_ HJ、D.LN_CF 。经调整后上述变量全部为平稳序列。

模型中,第i家银行第t期的传统业务CR增速被表示为第三方支付增速D.ln SFt、网贷增速D.lnp2pt、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增速D.ln HJt、存贷比CDBi,t、商业银行固定效应ui以及随机误差项 εi,t的函数。

2、模型估计

由于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一般有三种,分别为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首先运用LSDV法考察是否使用混合回归,经检验,大多数个体变量P小于0.05,故拒绝混合回归。其次运用FE法回归,发现也明显优于混合回归,且F检验同样拒绝混合回归。

在排除了混合回归后,对模型又分别进行固定效应FE回归、随机效应FGLS法回归、随机效应MLE法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

对上述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发现P值等于0.3085,故无法拒绝原假设,因此检验结果认为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

从固定效应模型FE法回归结果来看,P2P网贷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较为显著,其次是货币基金,而第三方支付对于传统业务盈利的冲击最小。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从2013 年至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盈利形成负面冲击。

四、结论及启示

互联网金融模式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短期内使得银行承受更多压力。因此,银行业不能继续依赖传统的通道发展自身,而要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再造业务流程和构建新的价值网络。

摘要:互联网金融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是否会构成重大挑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重点探讨了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的冲击。研究发现,近三年来,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鉴于此,商业银行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提升客户忠诚度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贷,第三方支付,货币基金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吴诗伟、朱业、力拓: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基于面板数据动态GMM方法的实证检验[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11).

[3]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篇4: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从四个方面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其次,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最后,提出了传统银行业的三个应对策略和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业内人士提供帮助和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业

引言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模式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也开拓了基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兴金融模式,对包括银行在内的众多行业产生了正面的冲击,引发了诸多关注和思考。综合细致的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这一课题,不但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有裨益,而且对新时期背景下的整体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也有帮助。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综合比较分析

(一)对客户需求掌控能力不同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快速的网络覆盖能力超过了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处理能力,因此,信息沟通非常充分,基本不存在信息对称现象。在整合信息资源环节,也更有利于交易双方的合作机会的产生,相比较而言,传统银行业虽然在硬件上进行了很多改进,加快了网上业务的推广,加大了服务器具的升级换代,但是,面对庞大的信息库数据,还是无法做到像互联网金融那样的快速高效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必然造成信息沟通失误的概率较高。

(二)运营模式不同

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它依托互联网进行业务的开展,即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服务都只存在于线上的虚拟空间。它属于直接融资模式,着重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且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也有类似的线上活动,但是它在资金流通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其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对于信誉度难以审查的小微型企业则较少,传统金融主要是通过运营网点向客户提供可触摸的服务,并利用关系来销售产品。

(三)运营的成本不同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分担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这就能够大幅减少交易成本,而且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操作上更便捷、中间成本就更低。

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CEO关国曾表示互联网金融将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未来,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将创造性的依靠海量数据,极大降低各类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

(四)具体操作不同

1、支付方式的不同 :传统金融采用的是物理网点分散支付,而互联网金融是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统一。

2、信息处理的不同:传统金融的信息通过人工进行处理,信息不对称,且标准化、碎片化 、静态化;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动态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分析

(一)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能力受到削弱

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能力受到削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银行业的间接融资的方式和做法将会面临新一轮的调整。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传递,直接降低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和成本费用支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带动下,银行业支付中介的传统项目被严重冲击,也直接分流了部分客户群体。

以阿里金融为例,在淘宝巨大的客户群体需求下,推出“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极大的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也刺激了个人贷款的融资需求,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二)传统银行业的业务体系受到冲击

传统银行业的业务体系受到冲击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影响力的体现,综合回顾银行业的业务体系,除了信贷业务外,还有理财、保险、黄金、基金、外汇等种类,这些业务背后承载着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接入,以信贷为突破口,迅速开始蚕食包括保险、理财在内的各项传统业务,其综合影响力体现在业务本身,也体现在营销渠道上。

(三)传统银行业的营运模式受到重大颠覆

传统银行业的营运模式虽然在各个业务条线上不尽相同,但是,大体都遵循了“驻点式经营+广告+关系”的营销方式,虽然随着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营运模式上的调整,但是,对比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轨迹而言,两者区别极大。当前银行业营运模式的最大弊端反而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一是信息传递平台,二是时间成本,三是经济成本。

三、传统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建议

(一)推进战略改革,搭建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

传统银行业必须要面对改革的阵痛,首先在服务体系上就要下足功夫。这里所说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是指传统银行业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不要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中介的定位上,而要在數据的交换服务上、资金的融通方式上、营销的平台搭建上等方面深挖细作。在新群体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方式的综合考量基础上,全面推进行业内外的战略调整和布局。

(二)推进信息化,打造新型营销平台

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果无法做到信息的准确、快速的传递,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新型的营销平台必然要依托互联网,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三)推进服务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和质量

推进服务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和质是新时期对所有窗口行业的总体要求,银行业作为其中的一员同样如此。所谓服务升级,不单单是服务的话术、技能、环境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的细化的提升、服务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提升。

四、结束语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也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划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说:监管环节的制度建设问题、客服系统的规划问题、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案等等。而我国的传统银行业在意识到危机后,加速了对自身短板的弥补脚步,积极推出各类应对措施以维护自身优势的客户资源群体,但是,现阶段都处于各自为战阶段。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银行业会更多的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逐步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发展转型,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会细化自身业务领域,避开自身无法克服的经营弱点。从这方面看,两者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分立对抗是暂时的。

参考文献

[1] 张健.网络银行的发展与风险监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德成.基于商家、消费者和发行机构决策行为的电子货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陈航.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篇5: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刮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暴,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尤其突出发展的是网络支付和网络借贷两大业务。

1、网络支付。网上的购物便捷性深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现实的两大问题是:作为买家,如何保证支付货款之后一定能收到购买的商品?作为卖家,如何保证发货之后一定能收到货物款项?网上购物曾经一度因为这两大现实问题而停滞不前,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第三只支付平台的工作原理,以支付宝为例,我们来进行简要的介绍:首先买家在选定想要购买的商品之后,支付货款到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收到货物后确认收货,这时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才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经过这样的过程,买卖双方原先的顾虑都可以消除,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网络借贷。贷款难是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网络借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网络借贷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民间有放贷意愿的贷款人和有借款意愿的借款人联系起来,达到小额资金融通的目的。现存的网络借贷模式很多,主要有P2P(个人对个人)模式、债权转让模式、网络小贷模式以及第三方担保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其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将总结前人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做简要分析。互联网金融从字面看来就是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目前在我国具体来讲,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中介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买家到买家的货币支付过程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的服务。

在网上购物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有:一是钱包模式。买家提前将资金充值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直接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支付。二是网关模式。买家提前在银行柜台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选择网上银行支付来完成支付过程。三是快捷支付模式。这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方便的模式,买家将支付宝账户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支付过程。

(二)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融资是指互联网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为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牵线搭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P2P(Peer to Peer)模式,又名“人人贷”,即个人向个人借款;“小贷公司+平台”模式,即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提供贷款。在概括出网络借贷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网络借贷的特点。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相比,互联网融资业务主要有两大特点:

1、信息搜集和处理效率更高。在云计算的保障下,通过社交网络的揭示和传播、搜索引擎的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可形成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特别是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在这种信息序列的保证下,资金的供需双方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2、业务流程更简便。通过有效分析互联网数据,互联网金融掌握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可以快速完成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甚至可在借款人申请贷款前完成信息的搜集,并坐等借款人上门)。这将大大简化贷款业务的流程,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分流效应形成机制有两类,一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延迟支付功能而形成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有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平均每天沉淀的资金已经高达100亿元。二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预期收益率远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各类金融产品而形成的对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分流。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余额宝,其宣传的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4%甚至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代理收付业务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操作更加便捷,价格也更加优惠,更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理销售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手续费更加低廉,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融资之所以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于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威胁。虽然在信用信息未联网公开共享的情况下,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是长期内可能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信贷模式的转变,最终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市场份额的威胁。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对市场的影响极其深刻,其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加快了金融业务的脱媒进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入侵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从商业银行业务的薄弱环节入手,然后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商业银行的其他领域。这样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今后很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其主导地位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动。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的基础之上,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一)主导地位的巩固与加强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实力雄厚、安全性高、客户数量庞大的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及需求研发不同的电子支付方案,将重点放在大客户群,巩固其在大客户群的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其在B2B、B2C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在这些领域,收款单位是信誉较强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商业欺诈等行为几乎不存在,一般不需要支付平台提供延迟支付,支付者和商户更关心的是支付的便捷性、时效性、安全性及现金管理等增值服务。

(二)寻求合作

商业银行应不断追求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完善自身的网上银行系统,加大与客户直接相连的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将自身的服务范围扩展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向零售银行转型。

(三)业务的扩展

篇6: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子支付业务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开发这种业务,这种支付形式主要是非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贸易中将其作为第三方支付业务开展的,在互联网上进行支付可以使社会的资金流动的更快,而且这种资金的使用方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第三支付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宣传自己推出的金融产品,这种支付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办理金融业务的习惯有所改变。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支付企业的创新,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开始把这种支付扩展到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在教育、交通等领域都开始使用第三方支付,这些变化不仅给金融机构带来很多经济利益,而且对于广大的用户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互联网的网购需要贸易双方在网络上完成支付,然而现在人们在购买基金时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支付,这可以节约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一些新的支付方式的出现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移动支付和预支付使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一些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2 融资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融资领域的创新,P2P模式的出现可以调节资金的余缺,从总体上看,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人都会选择这种模式来进行直接的信贷,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借贷的周期比较短,而且涉及的资金量比较少,而且用户获取信息的平台也比较多,这种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方式有很多具体的.模式,线上无担保模式可以发布信息,网络平台在这种模式中相当于一个中介,没有担保的性质。同时拥有发布信息和担保职责的是线上担保模式,客户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可以获得网络平台的本金和利息,这样就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金融机构。还有一种涉及借贷双方的债权转让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借款人先从公司获得资金,然后再将这些资金转让给资金出借人,而主要的转让形式是理财产品,在这种借贷关系不会出现债权债务合同。

2.3 投资理财领域

支付宝的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理财产品,余额宝需要用户存入一定的资金,这种行为和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有很大的相似性,余额宝和支付宝是有密切的联系的,用户在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可以使用支付宝进行虚拟支付,他们也可以把余额宝作为一个支付选择。以前互联网是没有理财业务的,然而支付宝的出现为余额宝的兴起提供了网络平台。传统的基金理财户在人均投资额上远远高于余额宝的人均投资额,但是余额宝的出现却分流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而且传统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也相应地减少了。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寻求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直销渠道,这样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就是将金融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这就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金融行业的资金链涉及到很多领域,因此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互联网从出现到现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其本身也有很多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加复杂。互联网在交易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方都是以虚拟的身份出现的,因此通过用户所填写的信息很难鉴别他们的身份,所以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现在存在一些机构利用互联网的缺陷进行洗钱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大笔金额交易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安全检查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发展也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资金使用风险,互联网平台很难检测这些资金的来源。有些互联网融资公司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严重的信用风险,这些公司一直对外宣传自己的违约率很低,这些公司的行为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的融资风险。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余额宝虽然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理财产品的选择,然而在宣传的过程中过分强调高收益,对于产品潜在的风险会可以隐瞒,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资金在流动时出现风险,当投资者不知道这种理财产品存在很大的风险时,他们面对货币市场的不稳定情况时便会很容易赎回自己的产品,这样会对自己投入的资金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理财产品在互联网金融领

域直销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利率的下降,面对这些问题,第三方支付企业要采取应对的措施,从而保证公司的理财产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4.1 实施战略合作

传统的商业银行在时代的要求下开始不断寻求新的经营发展战略,一直以来,银行都认为在互联网上开拓业务会很容易产生金融风险,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数据表明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广泛空间来发展新的业务。银行可以开展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双方可以建立一些账户平台让客户实现互通,而且双方的客户还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账户,这种高效的金融服务也需要双方开拓线上渠道,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真正的对接。

4.2 利用自身优势

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银行在很多方面受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货币环境比较宽松,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保障资金稳定的同时可以优先吸收同行的资金,这样对于银行的“宝宝”来说会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收益率的提高上。银行出现的时间比互联网金融更早,在多年的发展经验中,传统银行有比较完善的理财体制,而且资金的流动也更加安全,这对于风险较高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很多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些时候银行会受到货币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选择吸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金,这样银行才能提高自身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4.3 发展直销银行

很多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时开始发展新的银行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远程渠道来进行的。直销银行这种银行经营模式有着自己显着的优势,比如说成本较低,虽然直销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但是通过独立的团队运作,它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且很多金融产品在利率方面也更优惠,这种模式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时能够经得住考验,我国银行在运用这种经营模式时可以充分借鉴外国的经验,这样才能使自身的业务拓展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有着雄厚的资产,并且面对风险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案,这些方面的优势可以为直销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5 结论

篇7: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行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半径更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二是服务成本更低;三是客户体验更优;四是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互联网将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变得更有逻辑和更容易辨别。比如,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以非常民主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信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和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的,互联网通过多侧面来搜集这个企业的信息,将每一个主体产生的有限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阿里金融实际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五是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更类似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供需完全匹配,就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在无金融媒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等供需对接问题。同时,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双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大幅提升资金效率,并带来社会福利最大化。

篇8: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一)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市场前景良好的新兴领域。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依托的公司在业务承包上并没有局限于向金融企业以及机构提供技术开发以及服务运营等这几个方面, 而是在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下呈现出新的业务方向拓展, 以进一步整理分析在工作中所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各种相关数据为主要手段, 将其中的规律以及特性进行深刻挖掘和利用, 最终行成以科学信息技术以及金融资金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将业务领域延伸至金融方面等更多方面的行业。在近几年来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关的科学研究当中, 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最新衍生的一种金融模式, 我国主要有两种传统金融融资模式, 分别是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各种形式的间接金融融资模式, 以及资金资本流通市场直接进行融资交流的金融融资模式, 而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前景最为良好、潜力较大的融资模式, 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1]从资本金融进行融资的这一个方面而言, 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与资金资本融资模式同属于直接融资的金融模式, 但是相比于传统的两种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具备更多的优势与长处, 例如信息交易量大, 交易形式多元化, 花费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较少, 成本较低等多种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了信息科技时代新兴力量下的金融模式的代表。该模式主要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所进行的相关于金融等方面的活动, 承担了融资、转账以及支付、交易平台等责任。

(二)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征

首先,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相关于金融资本的各种资源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可获得性。一般而言, 在金融领域, 在人们的各种金融活动当中, 都呈现出一种缺乏分享的精神以及状态, 这种缺乏感主要表现在社会下层无法轻易地接近金融资本机构, 途径渠道极为狭窄单一, 并且在使用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困惑以及不易。而应运而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冲破了金融行业的空间时间限制, 在互联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最为合适的金融资源以及信息, 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其次, 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具备金融交易信息的沟通交流性较强, 因此相互对称的信息特征。在以往的传统金融模式下, 金融机构在寻找投资资本的过程中, 大型企业与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别, 大型企业由于具备较广阔的人脉以及信息收集渠道, 往往信息能够及时且作用较大;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 往往获取到的金融信息是落后的, 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 这种信息的获取与收益之间存在极其不对称的冲突。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网络进行信息的汇成以及分享, 因此不论规模大小的企业或者是什么类型的个人客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关联。在这种自主的情况下, 双方进行的金融信息交易往往是及时的, 对等的, 任何机构以及个人都能够得到与自己收益想对称的信息收集。

最后,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也存在一种趋势, 就是金融资源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更多地选择了互联网的网络平台, 呈现出中介弱化的明显特征。在传统金融模式的金融资源分配的过程中, 资本供求的交易双方都不对称。这就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情况, 需要资金的一方无法高效地寻求最合适的资本投资的时刻, 提供资本的一方也不能发现最中意的投资企业或者是工程。二者互不自知, 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效率。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 资本的供求双方不再完全依赖银行等中介金融机构, 而是通过互联网网络这个平台来直接实现供求双方的对称交易, 中介的作用无限被弱化。

(三)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作用

首先, 互联网金融模式具备平台作用。以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通过各种金融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的不断进驻以及信息的不断完善, 来实现自身的平台作用。在这个互联网平台当中, 个人金融客户可以自由地、不受限制地寻找自己最为中意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 在选定之后, 就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 方便快捷地完成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购入和使用, 节省了很多精力以及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 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具备强大的对相关于金融的各种资源的配置作用。简单来说, 互联网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交易双方的直接沟通以及交流, 在这种模式的运行下, 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及需要来查询与之交易的对方的信息以及往年的诚信记录, 并可以针对这些数据来制定高效有用的防范措施, 将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 对自己以及对方的信息进行比对整合来寻求最佳合作路径。这也就是与互联网金融模式同时兴起并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自金融”模式的产生缘由。

再次, 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承担着支付的作用。也就是说, 金融交易双方之间所涉及的资金交易都是由第三方平台来实现的, 这种交易模式也更加快捷高效, 深受广大金融客户的喜爱与信任, 这也对我国传统的支付平台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以及影响。

最后就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深度分析的能力都是极为强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之上, 将不匹配的金融信息进行压缩使其更标准合理, 大大提高了对于数据的利用率。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 促使传统银行业调整金融发展战略来顺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 金融发展战略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 调整为最佳的状态, 来实现互联网金融业与传统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互利互赢。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壮大为那些规模比较小、流动金融资本较少的微小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能够使它们在与大型银行竞争过程中有着一争之力, 而不是一味处于弱势的地位。如果一些中小银行能够借此良机, 不断创新自身的经营模式, 推出优质实惠的金融服务,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的累积, 拥有能够与大银行相抗衡的竞争力, 形成银行金融业的新生力量。新生力量的出现必然会打破银行业内大型银行对与金融事业的垄断局面, 改变一成不变毫无竞争活力的银行业竞争格局, 有利于银行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成长。[2]除此之外, 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金融公司已经将金融业务从单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领域拓展到金融供应链以及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投资或者是信用贷款等金融业务等众多领域, 这种发展趋势既有可能对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形成巨大的冲击, 削弱传统银行业的功能以及作用, 从而进一步迫使传统银行业做出在金融规划方面战略的调整甚至是颠覆, 转变自身的经营以及盈利的手段。

(二) 进一步拓展银行业务客户潜在市场以及方式

传统商业银行开展所有金融业务的基础是银行金融客户的存在, 没有金融客源, 那么一切的金融业务都是泛泛而谈, 毫无用处, 因此, 在发展银行金融事业的过程中, 最大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拥有且不断挖掘稳定的金融客户。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挖掘潜在金融客户市场比传统金融模式下更加容易和方便快捷。一系列的互联网数据显示出这样一个总体趋势, 从2012年世界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0多亿人, 我国则达到了将近6亿人, 网购人数就占据了三分之一, 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目。因此,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客户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传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从稳定拉近长期客户以及挖掘新客户两方面出发, 实现最大程度的客户拓展。

除此之外,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下, 银行的传统目标客户市场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被要求。微小企业以及个人金融客户也更加趋向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进行金融活动。因此, 传统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以及产生利润的手段都必须发生变化, 顺应互联网的趋势, 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 拓展更多数量以及各个阶层的客户群体, 为其提供更加高质实惠的金融服务, 完成自身价值的最终实现, 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三) 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用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所有对于金融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信息都有极为强大的处理计算能力, 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微小贷款等技术是互联网企业具备的最基本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全方面立体化地了解与之接触并进行交易的金融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的交易信息、交易诚信等级, 并在这些信息基础上构建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以及信用系统, 用来作为在金融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的数据参考以及支持, 将不必要的风险降到最低, 维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稳定以及安全。在这样的较为健全的体系下, 中小金融企业以及个人客户都具备着大型企业等不能比拟的优点和长处。因此, 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将人力物力资源降低至最低, 配置所需成本也会大幅减少, 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用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 进一步加快实体金融事业的发展步伐。

(四) 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 来以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阐述出在金融市场中交易双方的心理预期价格, 这种客观的反映能够有利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3]金融互联网平台能够为进行资本投资或者是小微贷款的一方根据其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条件寻找最为合适的投资或者是贷款对象, 也可以为寻求资本投资或是进行借贷的一方来根据其条件来报出一个最为合适的心理预期价格, 交易双方再进行下一步的接触, 并最终达成协议, 这整个交易过程都是由市场的需求来调控, 市场化程度大大增加。并且由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中央银行所提供的基本利率标准已经不能成为金融机构调整自身金融活动的唯一依靠, 金融机构应该从市场的角度着手, 通过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基本利率标准。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 就为金融机构从市场角度确定基本利率标准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和快捷的平台。在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相互刺激下, 甚至可以形成以市场为绝对主导的基本利率, 让利率完全市场化, 使贷款业务进一步成熟稳定。

(五) 进一步推进金融脱媒的进程

传统银行在进行各种金融业务活动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 主要是扮演了金融资本中介的角色。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会加快金融脱媒的进程, 让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活动中的金融资本中介的作用不断弱化, 不再成为银行业务中的核心业务, 而顺利地实现转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为资本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保密交易的平台, 其在这里充当的角色不再是资金中介, 而是转化为资金资本信息的中介平台。交易双方不再需要资金中介的环节, 而是在通过互联网达成协议之后, 资金交易环节自行完成, 大大降低资金流失以及中介环节繁琐等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从近几年来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来看,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宏观角度上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且增长速度惊人, 但是由于起步晚且金融基础资本较少, 不能够实现质的飞越, 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以及盈利手段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以及冲击。因此, 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 互联网金融领等领域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 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互联网金融领域应该以国家法律法规为行动的原则和标准, 绝对不能通过打法律“擦边球”来实现金融业务以及服务的拓展,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金融实体经济为发展基础, 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第二, 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保持积极的状态, 不断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 不断开发出高质且价格合适的金融产品, 赢得广大金融客户的支持以及信任, 形成稳定的客户消费群体。第三, 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不断加强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构建一个完善的安保系统。

商业银行应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 紧密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发生的变化, 积极地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以及战略。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更应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点与传统金融事业的优势相结合, 在商业银行的基础核心业务中, 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来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展出新型的金融产品,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创造价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互联网技术也随之得到显著提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因此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业务更新了传统的银行业务, 互联网金融自从诞生起便迅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对于传统的银行业来说,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 在给其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持续开来, 将导致传统金融业的运行格局和经营模式的改变。虽然从短时间内来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会给传统的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危机,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 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优点和模式, 不断对当前的模式进行创新。因此, 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作用、特点、定义进行了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从互联网金融的脱媒、定价、融资、客户渠道、战略等五大方面给传统银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从不断完善反馈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转变银行经营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传统银行业,影响

参考文献

[1]朱丽娟, 何风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 (12) :67-71.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 2013 (05) :86-88.

上一篇:我得到了理解作文700字下一篇:季节性施工措施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