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2024-05-09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精选8篇)

篇1: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作文复习有效性初探

[内容摘要]写作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痛苦的事,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软肋。但作文又不能不写,且不说写作能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为了顺利通过中考,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提高作文复习效率,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站在思想的高度看待写作文,能使文章走得更远一些;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作文就不仅仅是一种考试行为,更是一种艺术行为。

关键词:思想高度写作技巧有效训练

九年级语文复习的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而作文复习的特点是耗时长,效率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作文复习的有效性,是九年级语文复习的当务之急。下面是近几年来我在探索作文有效复习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理念是关键,正确指导写作行。

学生虽写了多年的文章,但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而写,我要写给谁看,在文章里我要表现一些什么内容„„被动的写是学生习作训练的常态。思想决定行动,有正确的作文理念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接受一些理论知识。因此,在学生写作之前,明确一些相关的写作理念,让学生能站在思想的高度上正确看待写作。

1.作文为什么而写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委员梁衡说:“文章为思想而写。”首先,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没有思想的作文如行尸走肉,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其次,思想是你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是你的文章中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能把写作仅仅当作一项作业,一次考试,而应当作一次与别人交流思想的一个机会。只有占据了思想的高地,作文才能轻舞飞扬,高屋建瓴才能达到更好的目的。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考虑所要表达的思想会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只有独特、独到、独创的思想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只有发自肺腑的真情述说,才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别人交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思想有多远,作文就能走多远。

2.文章写给谁看

出于应试的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的方法,教学只考虑要求学生写出符合文体规范的文章,基本不考虑读者对象的身份及其感受与反应。学生写了这么多年的作文,基本上是“目中无人”,这就是没有读者意识。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作者是为了与读者沟通、交流才写作的,自然也是为了向读者彰显自身的智慧与才华。文章的好坏是由读者说了算的,读者状况是写作行为的依据,对读者阅读心理的迎合与调试,势必成为写作行为的指针。写作过程至始至终都离不开读者,作者在写作时要兼具双重身份,既要以作者的身份考虑文体,也要以读者的身份思考问题,从选材、立意、结构、措辞都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和接受情况。没有读者的创作是不符合写作的规律的,没有读者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

夏沔尊曾经说:“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心情的文章。”“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所以,学生在下笔的时候不要忘记有读者,要学会假想读者。

有了假想的读者,写作就能有的放矢,如假想给同学看,就会想到同学的兴趣,同学的价值取向;如假想给父母亲看,表达的情感可能会更真挚„„阅卷老师也是你重要的读者。要努力以求迎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阅读你的文字过程中得到兴趣或快乐,而不是厌倦和烦躁。有了这些意识下笔时就会想到一些写作最根本的要求:如要有条理,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清明顺畅;要立意独特,就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语言要清丽明畅,就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假想读者能使你的文章情感更真挚,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扉,还会使你的文章更有特色,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

二、模仿是基础,讲练结合促提高。

1.阅读教学得其道

读书是为了写。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经典之作,文本中的各种写作方法都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及写作要求确定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目标。如题目怎样确定、如何开篇、如何承接铺垫、如何巧妙结尾;还看文章的遣词造句、如何刻画人物、如何安排详略等。如鲁迅的《故乡》就是一篇训练学生如何写人的范文。“闰土”和“杨二嫂”在对比中显示出的不同的外貌凸现了人物的变化;典型细腻的细节描写更是传神,如“杨二嫂”塞手套的情节就把小市民爱贪小便宜的庸俗嘴脸刻

画得淋漓尽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把人物的刻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写人的方法,对写作肯定有莫大的帮助。再如《范进中举》这一课,让学生明白“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对主题的表现入木三分。还如《孤独之旅》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变化的结合是那么的天衣无缝,“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教师能很好的运用这些资源,每一次上课都有相应的写作目标,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了。

叶圣陶说:“写作能力跟阅读大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是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写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真正体现。它需要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谋篇布局的高瞻能力,还需要丰厚的语言积累。所以要写好一篇文章,仅仅通过阅读教学了解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写作技巧是不够的,知识不等同于能力,要把知识化成能力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几本作文选之类的书,但学生真正看并从中获益的很少。为了切实用好这本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我就偶尔布置一个作业:抄作文。当然不是随便抄,而是有要求的。(1)要有主题,与作文复习同步进行。如训练写人物了,就抄描写人物的文章,要练习写景了,就抄与景物相关的文章。(2)要写抄后感,要写清楚为什么要抄这篇文章,文章有哪些优点值得自己学习。(3)抄练结合,每抄一篇作文,都要练写一篇相关的文章,以把学来的知识尽快、尽好地落实。

这样做有这些好处:首先能把抽象的作文知识与实际操作练习起来,就如学书法一样,也是从摹写开始。看看别人是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在结尾点题深化,如何叙述得波澜起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其次能迫使学生去看大量的范文。因为在抄之前要选,不是任何一篇都好用的,在选的过程中自然就看了各种文章。最后还能加深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作文选中的文章不是名家写的,但这些文章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近,其中的作文技巧也较浅显,学生也能很快掌握,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讲评中改正,训练中提高

(1)及时有效地讲评

俗话说:“要趁热打铁”。习作和讲评间隔的时间越短,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没有完全退掉,习作的过程还能清晰地映在脑海里,这时候的讲评是有效的。如果隔了很久,久到学生甚至已忘记了写哪一篇文章,这时候你去讲评就和对牛弹琴差不多了。虽然改作文是辛苦的,但既然做了这一份工作,就应该努力地及时改出来,无愧于心吧。

讲评时采用“多表扬”的原则和“择优讲评”的方法,每一次作文讲评选出三个档次的文章,最好的文章尽量打高分,由学生自己朗读或教师范读,读完之后让学生讲讲文章的优点;中等水平的作文也可打到八十几分,也在全班面前朗读,读完之后先讲优点,然后与最好的相比总结出不足之处;而对于比较差的作文,则可以挑出作文中的某个片段、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语,在同学面前表扬他用得好,如果其他方面也能这样,那么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大有进步,让他们不灰心、不失望。以此方法力求全体学生对作文都能产生兴趣。切忌在作文讲评课上好讲不足,把学生讲得抬不起头来。这样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其次是典型作文讲析,可采用对比法,如开头的好差对比、立意的一般与创新对比、某一个细节的细腻与粗写的对比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2)有选择地精讲写作技巧

柳永送友,王维也送友。这两位若不是写作上的高手,只在那里喊些“我舍不得你”“要分别了,咱们使劲喝些酒吧”,有谁喜欢去听?而一旦将平常的话变成有技巧的诗,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成了千古名篇,在这里技巧决定一切。

但作文知识能力点繁多,从审题到构思布局,到运笔成文的修改润色,林林总总,多如牛毛,作文课不可能把每一个点的步骤程序都面面俱到的训练。首先是教学时间有限,一个学年不过十五六次作文,很难做到逐一落实。其次是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节课就够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使之成为习惯,最终成为掌握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要在众多的作文能力点中选出最关键的部分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力求训练到位。根据考场作文的特点,我选出以下几点作为训练的重点。

① 抓住题眼,确定主旨

面对各种作文题目,要抓住关键字,即文眼,这样写作时才能有重点。如《往事如风》这个题目如果仅仅写成记一件难忘的事,那就不够了,要能写出风的特点。风是什么感觉呢?风过了无处找寻,但那满地黄花堆积却是风给我们留下的痕迹。就如一些往事已过眼云烟,但或多或少都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烙下了那么一点印记。再如《也美丽》就要抓住“也”字,表明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成长,需要》这是一道人人有话说、甄别功能极强的一个作文题目。补充的内容即为写作的主体,但所有内容都必须紧扣“成长”,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的需要”。这样的审题训练能帮助学生切中题目的要害,做到缜密的思维,大气的构架。

②叙述生动,波澜起伏

学生作文的一个基本毛病就是叙述平淡,千篇一律的按时间顺序写,从早写到晚;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没有悬念,没有高潮,看了令人昏昏欲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对学生进行构思的专项练习。如插叙的训练,高潮的设置,结尾的升华。每种方法都要练习两次以上,应尽量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生姿、引人入胜。训练之后,学生叙述的生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一位学生在构思《和你在一起》这篇文章时她通过写信告诉朋友自己的牵挂和嘱托,如果仅仅这样,这构思就不见得怎么样了,她还写了就在自己寄信的同时也收到了朋友的来信,这一笔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出人意料,更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不仅是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朋友也和自己在一起。

③细节描写,真情流露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材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的成功范例,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拉女婿衣襟,握紧拳头还银子等行为都可以看出人物的猥琐和丑陋。《变色龙》中对手指头和军大衣这些细节的描写也很好的凸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一定不能忽视细节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如妈妈对你的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它有时就在一个眼神里,有时就在一抹微笑里,也可能在一个递毛巾的动作里,也可能在那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里„„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更要浓墨重笔,肆意渲染。其次要有硬性的规定,每一次练笔都要有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

有了这些引导,学生也有了一点进步,如一位学生写父亲就这样写道“穿着灰色

T恤的爸爸低着头,弓着背,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拿着扫帚,用力地扫着落叶。秋日的晨光如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道光影明灭的晕圈,一片片落叶在他的脚下调皮地飞舞着。”这样的细节刻画,既显现了人物的性格,又渲染了温馨的气氛,为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④、精彩的开篇,深远的结尾

文章的开头应如美女的倩目,有勾魂之效;结尾也应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余味无穷之意,或如豹尾一甩,起到提高、深刻之用。但很多学生的开篇往往来段议论,如“每个人都会长大”,“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等等,使人看了乏味之极。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如:开门见山法,开篇就点明所叙事件,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成之感;设置悬念法,开头制造紧张氛围,设置种种疑窦,造成悬念,扣人心弦;引用开头法,引用名言、格言和诗句,给读者以清新之感,从而增强阅读欲。

结尾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如用排比句对前文作一总结、或用名言警句对全文的中心作一提高、升华等。

站在思想的高度看作文,立足于现实的基础写作文,让学生的文章真情流露,轻舞飞扬,写出自己的个性,描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三期

篇2: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中考中,作文更是占了语文总成绩的半壁江山。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其实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综合语文素质的考察,所以,培养学生好的作文能力是提升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当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却很糟糕,模式化、教条化的写作模式充斥着作文教学,学生怕写作、不会写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1学生的问题

1.1抄袭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明显比小学阶段多,又由于作文在应试考试中分值差异较小,迫于升学的压力,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将学习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等容易拉开成绩的科目上,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其他科目上,为了方便,便会投机取巧,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抄袭,而不是自己真正进行构思和完成的,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在考试的过程中拿到好的成绩,他们选择背诵作文的方式,有些和主题无关的素材也硬放到上面,这样并没有真正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示他们的生活,长期以往,学生的语言变得贫乏、空洞,语文素质自然低下,大量的学生抄袭作文必然会有雷同,笔者曾经见到过一个班70名学生写的一篇命题作文,其中,有十多篇文章的开头可谓一模一样,还有其他地方的雷同多不胜数。

1.2厌恶写作,怕写作,对写作没有兴趣,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从人生阅历上看,中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这就决定了中学生难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有大部分学生又整天处在题海之中,学习太过急功近利,导致他们拿到作文,只想着完成作业,渐渐地对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从而厌恶写作。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写作根植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大部分中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或者是不关注生活,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拿到作文不知如何写,从而惧怕写作。

2教师的问题

2.1作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为了在中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的中学作文课几乎已经变了味,本来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本来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一门课,但是,现实的情况确是学生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凤头、豹尾和猪肚。高中作文一律是三段式的结构,初中作文几乎是一连串优美语言的堆砌,这样是能够在中高考中取得保险的分数,但是,学生也失去了写作的能力,长期以往,思想怎能深刻?思维怎能发展?

2.2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割裂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离不开生活,一旦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懂得,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关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就是其写作的素材,学生的阅历虽然不多,但是,他有其特有的生活体验,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2.3教师个人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语文的外延广阔,所以,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能将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语文老师要爱语文,爱写作,才能以此感染学生爱语文,爱写作。面对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以及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消除中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写作,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杜绝抄袭作文的现象,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在写作中,力求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杜绝说假话、空话、大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第二,学生应该扩大阅读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提高文化修养,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认知水平和间接经验,学到写作技巧。要广泛地阅读不同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读书经验,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为日后写作打基础。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让学生从他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出发,坚持每天写日记或者随笔,这样,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顺畅,写作也就不会那么被动,长期坚持下去,写作也就有话说了。作为教师,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写“下水作文”,从而,切身体会写作的难点,这样也利于老师站在学生写作的角度来审视作文。第四,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和基本功后,要适当地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意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写作中提炼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实的生活配上真挚的情感和过硬的写作技能,才能生产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美妙文章来。同时,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素质训练,学校也要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让老师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讲座和教师培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五,从根本上改革现存的中高考考试制度。在中国,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领导,无一不是跟着中高考这一“指挥棒”在转动,校外各类辅导班无一不是瞄准了中高考的考试模式在授课,这使得富有趣味的语文作文教学变得功利性十足,为了应付高考,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练习写议论文,整齐划一的“三段式”议论文充斥于高中学生的写作之中,此种现象和我们现存的考试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从中高考考试制度上入手解决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是为根本途径。总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存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存在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改革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茂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问题[J].教育探索,2007(4).

篇3:如何进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

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朗读的要义就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学生在朗读文章时, 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

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

不论什么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欲表现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观察事物。 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在指导作文时,教师要在观察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指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使之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教给他们全面观察、细致观察、反复观察等观察方法。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接触了实际, 掌握了许许多多第一手材料,他们才会感到有话可说。

三、通过课外读物,培养良好的道德 情操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从一个人笔底流淌出来的文字往往就是他心灵的独白。曾有学生在《我的愿望》中写“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面对高个子同学的欺负就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要是我能长高那该有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和他们斗一斗”,还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有上百万的金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的作文不可谓不真实,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出现思想的滑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如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 美文,就如同一缕清爽的微风拂过他们的面庞,如同一场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田。

四、诚于鼓励,培养自信心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对一位小学生给予如此高的嘉许,那位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肯定学生的长处,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 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每次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

篇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关键词]中学作文;积累材料;写作空间

一、学会积累材料

1.观察积累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为文要么无病呻吟, 要么生拉硬拽, 要么胡乱拼凑, 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缺少真情实感。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 一鸟一天堂”,要运用自己的眼睛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 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社戏》中再现了童年的美好——要从身边平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香鸟语中感味自然,从一言半语中感悟生活。

(2)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物、事、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需要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深刻理解, 使学生逐渐学会并习惯于因事悟理、由情至理。

2.阅读积累

积累是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广泛地积累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没有坚硬翅膀的雄鹰是无法在广阔天空中翱翔的,没有充沛精力的骏马是无法在无垠土地上驰骋的,没有丰富的语言又怎能在写作天地间徜徉呢?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比比皆是。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品读、领悟、仿写。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日记写作积累

日记写作一般会记自己当天很在乎的内心情感或经历。因为自己刚刚经历过,所以对经历过程中的内心活动还记忆犹新,这时自己急需表达,急需倾诉。日记使得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得到记录,而且锻炼了学生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我们暂且不究学生日记写了些什么,但他对学生日后的写作,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是的,注重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内心情感和生活经历的写作之源中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周边存在的事物、事理都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将饱满的人物情感赋予到非人格化的事物中,多阅读其他人的优秀作品,借鉴他人的长处,多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在“多读、多思、多写”的训练中,照样能做到“下笔绣词,扬手文飞”,笔出佳作,作文能力定会有所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定会有灿烂的前景。

二、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我们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自由的天性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应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由地放飞思想,自由地抒发情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想用的表达方式,甚至还可以自由地评价、批改。

1.口头作文

在动笔写作之前,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和提纲,随后组织他们在课堂上发言,可以就内容、立意、選材、结构来谈。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提纲,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2.改评作文

学生写完作文后,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认真修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立意与选材是否得当,语言是否通顺,开篇是否新颖等。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字斟句酌,力求文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文章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真正做到真情实感。语言不简练在学生作文中是相当普遍的,我们要明确要求学生完成初稿后反复修改,删掉多余的词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提高作文水平和学习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3.小结作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互改完后要对作文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一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讲评两个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把别人作文中的精彩片段,如新颖的开头、闪亮的结尾等值得学习、鉴赏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当作文本回到自己手上时,学生要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重点看别人对自己的批语,并对照自己所记录的别人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还要把学生的作文及自评都收上来,进行审阅并随时作记录,为讲评收集材料,同时也要对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做出必要的批改。这样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在讲评时要以激励学生为主,应形成师生互评的氛围。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写作的自由空间,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要注意在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作文。

4.大胆创新

“文章当出机杼, 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而想成就一家之言,需在写作中打破旧框架、旧模式,运用新思想认识来看待社会生活,使认识更上一层楼。学生如果能在写作中立异标新,推陈出新,亦可使作文层级有很大提升。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在旧题材中挖新意,旧内容中挖新意,旧故事中挖新意。

(1)立意创新。即要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去思考,审题立意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确立新角度,新观点, 新认识,新精神,让平中见奇, 常中出新。

(2)材料出新。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若想学生从生活、学习中思考获得,要能够旧瓶装新酒,亦可以新瓶新酒。“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 要写出鲜活形象,文章的选材一定要有新意。

(3)构思出巧。构思是文章的总体设计,它能全面检测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好文章必有巧的构思。怎样使构思出巧呢?a.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为此有必要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借助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b.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对话、辩论、题记、书信、小小说、散文诗等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 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选择一种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常中求变,变中求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我们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新才.作文激趣方法例谈[J].教研天地,2006(11).

篇5: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4.大胆创新

“文章当出机杼, 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而想成就一家之言,需在写作中打破旧框架、旧模式,运用新思想认识来看待社会生活,使认识更上一层楼。学生如果能在写作中立异标新,推陈出新,亦可使作文层级有很大提升。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在旧题材中挖新意,旧内容中挖新意,旧故事中挖新意。

(1)立意创新。即要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去思考,审题立意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确立新角度,新观点, 新认识,新精神,让平中见奇, 常中出新。

(2)材料出新。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若想学生从生活、学习中思考获得,要能够旧瓶装新酒,亦可以新瓶新酒。“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 要写出鲜活形象,文章的选材一定要有新意。

(3)构思出巧。构思是文章的总体设计,它能全面检测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好文章必有巧的构思。怎样使构思出巧呢?a.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为此有必要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借助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b.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对话、辩论、题记、书信、小小说、散文诗等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 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选择一种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常中求变,变中求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我们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新才.作文激趣方法例谈[J].教研天地,(11).

篇6: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上班以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虽然积累了一点经验,但仍觉力不从心,认为自己的作文教学有待于改进,因此,我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已有一些认识如下:作文教学历来是令教师和学生都头痛不已的问题,真可谓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对于教师而言,主要有三怕:一怕命题,二怕指导,三怕批改;而学生呢,则有“宁做十日苦力,不写一次作文”的表白;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艰巨性。但是,它的重要性在语文科里也是不言而喻的,曾有人形象地说过这样的话“得作文者得语文”,我本人深以为然。要想搞好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要害所在,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好文章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要想把文章写好,要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对客观事物熟悉的表达能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练习。这种做法,无异于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这也许就是导致学生对作文会如此漠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因此,如何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得以体现,真正实现学生自己“我手写我心”,让学生重树写作的信心。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了。以下是我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改进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

传统命题作文最大的弊病在于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是“活”的,而题目是“死”的,必然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熟悉的东西,在作文中很少用得上,不熟悉的方面却又不得不去做无病之呻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必然缺少个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所以,我在布置作文时规定学生可以自拟题目,也不限制文体,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说真话,写实事。由于不是命题作文,学生都能够解放思想,大胆地把笔触伸向他们所了解、所熟悉的方面,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按自己的思想观点去剖析。写出来的作文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都思路清楚,内容充实,言之有理,富有生气,不再像以往的作文那样情节雷同、言之无物、千篇一律了。且同时,从这些作文中,教师不仅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改进僵化的作文指导模式

以往的作文指导课,都是教师空话、套话讲得较多,教师怎样教,学生便按教师的方法怎样写。这种方式既教条又僵化,学生能学到的仅仅是一种较呆板的定向的思维方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必须要改进以往作文指导的僵化、教条模式,把功夫花在平时的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一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学习名篇佳作

中好的表现手法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使用这样的比较法指导,轻易使学生顿悟,明白自己作文中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平时积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鼓励学生把自家中的图书,杂志等拿到班中交流阅读,实行资源共享,这种做法,既增长了学生的见闻,也增强了学生浓厚的阅读爱好,同时为作文积累了扎实的素材基础。三是鼓励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在组织各项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如可组织春游,观看有名影片或举办文学讲座,征文活动等等,初步沟通了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渠道,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又得益于课外,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了。

三、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好文章固然是写出来的,但仍需要做修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即精细批改)耗时耗力,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学生也无多大帮助。甚至可能你改的越细,批得越多,就越增加他们的受挫感,故应采取多做少改、注重讲评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本人常用的方法是改他十篇八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余下的则指导学生自己互相批改。对学生争议较多的作文,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仅参与适当点评和归纳,最后才总体讲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爱好高昂,思想活跃,并且他们在互相评改中能够取长补短,在讨论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无形中,学生就增强了写作爱好和写作信心,其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篇7: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论文

一、生活就是素材,兴趣就是教师

陆游有诗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生活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很多作家都会深人群众生活之中,搜集写作的素材、捕捉写作的灵感。针对当前初中作文说假话、写假事、内容空洞这一现实,语文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去开发生活的资源或亲身体验生活,结合生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还作文一份真实的美丽!

二、克服作文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习惯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的综合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想别人不敢想,拓宽自己的思维。(一)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些句子、片段和文章,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写作的技巧和快乐,但是仿写并不是生搬硬套,学生必须要由模仿来激活自己的思路,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又能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作文的形式和写法构思上要体现创新

多次的写作,使得大部分学生“囊中羞涩”,找不出一些新颖合适的东西来。这时语文教师不妨让学生大胆地去联想、推想、假想、猜想,试着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如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他的小说有很大的特点,就是文章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构思新颖别致,十分有个性。由此可见,在作文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富有想象力的题材,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多积累

写作是需要积累的学习科目。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教师就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一)读写结合,从课文阅读中积累素材

一篇精选的课文、一段优美的文字,都是作文中闪亮的“贝壳”,激发着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着想象、模仿、创作的激情。语文课文中同样不乏精彩的描写、议论、抒情文字,如《少年闰土》《故乡》一文中,鲁迅描写闰土的句子是这样的:“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在描写人物的作文时进行模仿写作。如此一来,学生在写此类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运用词汇要简练

例如,《戴斯蒙医生的第十三个牺牲者》这部影片在奥地利放映后,一位奥地利评论家在《快报》上发表一则影评,总共只有一句话:“我是第十四个。”这种简练的语言在写作过程中同样重要。由于词汇的简练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锻炼,所以,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言简意赅的写作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只要我们师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写作素材便会越积越多,下起笔来自然文思泉涌。

四、为学生建构写作评价体系

(一)鼓励性的导评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多采用鼓励性的启发语,要尽量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精彩之处,同时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并在讲评时分析其原因,指出应该克服和避免的问题,这样的作文导评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有利于学生真正爱上作文,从而体现作文的真正价值。

(二)集体评价

篇8: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 一) “个性”及 “个性化”作文

每个人均有着自身的个性, 反应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或行为方式等, 而个性受到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差异, 也就由此给予了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个性化作文教学阶段, 应重视学生的特点, 发现去个性特征并适当加以引导, 使之在个性化作文的学习与创作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育。就个性化作文而言, 指的是学生通过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并通过自身喜爱文学表达方式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的一种文本。然而, 个性化作文要求具备新意, 具备别具一格的形式、情趣、观点、方式等, 能够从传统的作为之中脱离出来, 给予大众耳目一新之感。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思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 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个性化作文教学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制定一系列完善且符合教学原则与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个性化作文过程中, 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使之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作文写作思路与方式等, 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 二)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1.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陪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为开展个性化作为教学奠定基础, 使之在后期的教学中更具优势。

2. 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作文是一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3. 强化学生创新意与多元化意识的培养, 使之在个性化作为的教学与写作过程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4. 整体推进。个性化作文属于语文科目教学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之与其他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应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 把握好整体教学。

( 三) 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

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放在首位, 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2.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 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尊重并据此加以利用, 帮助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维能力。

3. 发扬民主精神。学生是教学的主题, 民主在个性化作为教学当中尤为重要, 以提供学生最佳的写作环境和前提。

4. 倡导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均具有重要影响, 在个性化作为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 以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 达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 一)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输入”

就个性化作文的内容而言, 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素材、词语、语言方式等, 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材料的丰富性是提升个性化作文的基础、语言的独特性是个性化作文的重要特色, 起到支柱的作用、思想则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灵魂所在, 三者相辅相成, 是构成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在教学的 “输入”阶段, 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提炼语言、创新思想, 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充分加以运用, 尤其是在模仿写作过程中加以创新, 形成个人的独特性。在方法上, 应该采用 “开源”与 “导流”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是源, 阅读是流。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古人又说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事物来提升写作素材, 为个性化写作提供无穷资源库。此外, 还需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 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

( 二)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输出”

无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输入”还是 “转化”,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 “输出”, 只有较好地完成 “输出”才能被视为达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 也只有完成了 “输出”, 前面的准备也才是有意义的。唯此才能真正将个性化作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 也即与单纯的模仿和格式化作文加以区别。在个性化和创新性方面, 不其衡量标准应是多样化的, 可从多个层面加以判断。例如, 题目的个性化与创新、形式上的别具一格、语言上的独特性、情感上的独创性等, 这些方面均可用以判断是否具备个性化作文的要素。同时, 在判断过程中不可割裂上述因素, 要相互结合, 整体性进行考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三)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转化”

由输入到转化的枢纽应该是总结和思考。面对 “输入”阶段积累下的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使之为我所用, 变成自己的技能。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和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方法、思维方式等, 避免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盲目的模仿他人, 到时个性化丧失。同时, 此举是帮助学生从个性化写作的量变转向质变的重要基础, 是完成 “输出”的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杨庆华.关于作文课程化的系列思考[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 2013 (12) .

上一篇:工程力学学习总结论文下一篇:烧结厂烧结车间较大风险岗位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