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随笔

2024-05-05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精选五篇)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1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力、理解力、想象力、写作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很少说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喜欢背课文、看书和写作的。兴趣需要老师帮助培养,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才会知道什么是好的。初中生可塑性比较强,他们求知欲很强,教师应该常常推荐给学生一些书籍。我们也要身体力行,常常读一些文章,遇到好文章好句子要摘抄下来,最好能背下来。老师如果能在课上常常背一些美文,对于教学就有很大帮助,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更加敬佩老师,更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对于理解力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不要怕学生答错,对于学生的不同解答要尽量给予包容肯定的评价。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旺盛的年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想象力, 然后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课上可以出一些想象力培养题。从月亮可以想象到远方的亲人和家乡,那么从一本书如何想到一件衣服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说一本书想到一个人,从一个人想到这个人常穿的一件衣服。还可以从一本书想到这本书的来源,从这本书的来源想到是哪位朋友,从哪位朋友想到当年一起生活的场景,从一起生活的场景想到曾经穿一件衣服的深厚友谊。答案有很多种,看看哪位同学编的故事浪漫动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当然要从动手写开始,很多学生写日记就是平时生活的流水账,早上起床、吃饭、吃的什么、然后上学,再后来就是放学,吃晚餐,又上学。这样的日记很枯燥无味,比监狱犯人的日子还枯燥无趣。很多学生想写好作文但就是写不好,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写好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常多积累多记录。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书,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读书好比奶牛吃草,书读得多了草吃得多了自然就会产出奶写出好文章。读书千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课内的好词好句我们一定要重点学习,因为这些知识不但经典还是考试内容。身边的那些爱读书的读书大王和故事大王大都是写作高手。读书不要只求速度,遇到好句子好词要摘抄下来,时间宽裕的话最好背下来。这样将来写文章时才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在教学生中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要让学生明白开口讲话,讲普通话,说话顺畅、思路清晰很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故事会和辩论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到语言的魅力。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力、理解力、想象力、写作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很少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喜欢背课文、看书和写作的。兴趣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培养,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才会知道什么是好的。

中学语文的教学随笔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的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超越应当是“立足文本”的超越,最终又是“回归文本”的超越,而不是“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远离文本的精神核心”的无根无源的超越。

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不仅仅看老师是否有精彩的表现,更要看学生有没有进步性的表现。

课堂要让学生进入自己的学习节奏,去思考,去组织,去整合,去生长,去慢慢脱离你,远离你。

曲径可以通幽,善读者要拨开枝叶,方见本根,要告诉学生怎么读,怎么停顿,怎么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试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篇3

一、对随笔写作的再认识

1.随笔写作是提高自我完善与自我认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多有着认识社会与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并借此来寻找“自我”,但现实往往难以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就会在他们内心留下许多“心理能量”,这就是青春期躁动。这个时期也是广大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与成熟期,强烈的反思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认为: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发起的一种负责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学诸多的作业中,唯有写作能“深入人心”,特别是日记和随笔,它们自由灵活的形式是学生释放心理能量、“独抒性灵”、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随笔的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时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与选择学习目标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2.随笔是体现学生自主意识的最有效形式之一。随笔一直是语文教学较传统的训练形式之一,但历来对它的理解却不够准确、深刻,正是这种理解上的偏颇使得随笔写作效果很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整个过程充满了教师“精心设计”的痕迹,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以及他们目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被忽视,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空话、假话,这就使得随笔写作过程变成了一个舍本逐末的过程。因为随笔及作文写作是学生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独立理解完成后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实现是写作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随笔写作同作文写作一样,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创造过程,个性的抹杀就意味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丧失,主体地位的丧失毫无疑问使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遭到扼杀。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与词语。”这里所说的“思想、感情与词语”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充满个性与创造性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制约我国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传统随笔写作的几点突破

1.随笔范围的拓展。传统的随笔写作一般介于作文与日记之间,通常情况下它既有作文原则要求,又有日记的自由灵活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调查发现,能够坚持写日记的同学仅占总数的11%,而有写日记意向的同学竟高达96%,在回答为什么不坚持写日记的原因时,84%的同学回答是无法坚持天天(时间原因)写或效果不理想。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及时调整了随笔写作要求,将日记和随笔合二为一,教师检查时在学生允许的范围内抽查(要求在学生当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的隐私与人格。

2.灵活自由的形式。在写作数量上,我们只有原则要求,很少有具体数字要求。在写随笔初期,只要求学生注意捕捉每天有趣的事,力争思想上有所收获,然后将这点收获写入随笔本;假如当天确实毫无所获,则还可摘抄,另外写学习总结、复述当天其他学科内容均可。有时可采用诱导的方式,即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引导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诱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和天天练笔的好习惯。当然,及时发现随笔中闪烁着的思想或语言的火花并鼓励是非常必要的,适当的时候进行集体评讲。

中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4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不仅仅在教室

“图形的镶嵌”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一类问题, 生活情景处处可见, 信手拈来, 是集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较典型的平面图形问题, 如果从应试的角度来看,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也较常见.所以我在中考总复习时特意安排了一堂关于这类问题的复习课, 意在让学生掌握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若按常规, 只需在投影仪或小黑板上准备几个“镶嵌”图案, 然后点出此类问题的脉络即可.在备课时考虑到如果能让学生找找身边的镶嵌实例, 然后自己归纳此类图形的基本特征, 可能效果会更好.于是在这节复习课中, 我明确了解决目标和问题后, 在前20分钟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一个小组长, 在不影响兄弟班级课堂秩序的前提下, 到教室内外、校园四周找一些镶嵌图案的实例.要求: (1) 找的图案要多样, 有的是由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而成的, 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而成的. (2) 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 (3) 20分钟后由组长上交各组观察成果并进行交流.走出课堂, 同学们都踊跃地四处寻觅.规定时间一到, 同学们回到教室, 把各组的图案在投影仪上展示.虽然时间比较短促, 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后师生一起探讨“镶嵌图形”的基本特征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最后精选了几道题目进行方法实践.因为对此有了一个亲身实践的体会, 学生印象深刻, 解答效果较好.新课标明确指出,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探索能力, 通过本节课我觉得我们的数学课中许多内容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在课堂内讲授, 而应经常让学生走出课堂, 让他们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

二、还是细心点好

还是在九年级一堂复习课中, 分析某地模拟试卷中的一个题目:在菱形ABCD中, AB=2, ∠BAD=60°, E, F, P分别为AB, BC, AC上的动点, 则PE+PF的最小值是多少?

本例属几何中的动点最值问题, 对此类问题的讨论和解法也是各类教学专刊中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恰好笔者在前几天某本杂志上看到过某位老师对这一题的解法: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 连E′F, 由于菱形的对称性可知, E′必在AD边上, E′F与AC交于P, 此时PE+PF最短, 因为E′, F都可以动, 所以当E′到D, F到B时, E′F最小, 即PE+PF的最小值为2, 所以也不多加考虑, 便将上述解题思路抛给了学生, 并要求写出解答过程.谁知一位平时思维比较活跃的且成绩优异的同学在2分钟后提出她的疑问:如果在AB上取一点E, 在AC上取一点P, 再在BC上取一点F, 作F点关于AC的对称点F′, 同理可知F′必在DC上, 因为PF=PF′, PE+PF=PE+PF′≥EF′, 显然E和F′为AB, DC上的点, EF′最小值应为AB与CD间距离的最小值, 即PE+PF的最短值应为姨3.听了该同学的意见, 始觉刚才第一种思路存在严重的错误, 是错解!而这名同学的缜密分析让人折服.我充分肯定了这名同学, 也向大家表示了自己的歉意.同时适时地也要求其他同学在分析问题时要细心、完整.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 不出现一点差错是不可能的, 但我想在备课时对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应作彻底的分析, 尽量减少此类错误的出现, 应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中学语文随笔 篇5

“上课”

20xx新年伊始,美国东部连续遭受了数场规模惊人的暴风雪袭击。耶鲁大学校方一再发电邮强调安全第一,请任课教师自主决定课程安排。可教授们却依然坚持给学生开课。全校开学第一堂课共有58门专业课,风雪弥漫之中,50门课如期开讲。全校有五十多位资深教授,在接到暴风雪来临的天气预报之后,提前一晚住进校园,连续多日不回家——有的自掏腰包住入附近的旅馆,许多人干脆就在自己的办公室过夜,只是为着不受风雪干扰,全力以赴为新学期开课启程。

耶鲁为什么成为世界名校,我不敢妄断,但我想这一定是跟耶鲁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学生把上课看得比天还大有密切关系。即便是天大的事也阻挡不了师生进教室上课,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敬业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开课一定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熔铸了心血和智慧,它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对学生而言,同样是一种敬业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上课一定是全神贯注,真心投入,它的所得必然也是丰厚的。

上课是同学们求知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同学们求知的主要场所。看重它,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学习权利,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学习责任,而看轻它,所有的梦想都可能化为泡影。

“学习”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 合作”、“探究”,这几个概念分别与“他主”、“个体”、“接受”相对,其中自主学习最为基本,它是运用其他两种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

“自主”有三个要义。第一是“主动”。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因为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需求,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第二是“独立”。它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我能学”,同学们其实都有独立学习的内在能力,只是不知道从哪天起独立学习的欲望似乎不那么强烈了,对此,教学双方都需要反思。第三是“自觉”。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调整、指导和强化上。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星期四晚上,小A正在为第二天的历史考试作最后的复习。在上周六晚上,她制定了一周的历史复习计划。她首先明确了哪些是必需学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学,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她从星期一开始学习,主要掌握了学习要点和重要史实,并通过给自己提问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目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质量。星期三晚上,她意识到所学的几个历史事件记起来有困难,便画了一个表格,把几个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与影响等方面列出来。通过比较、对比记忆,她发现考试碰到这些内容时,回答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大约8点钟,姐姐回家了,带来了几个同事,在客厅里大声说话。小A让姐姐关照同事们要小声交谈,关上自己房间的门继续学习。学习了1个小时以后,她发现自己笔记上的有些内容记得不详细,就给同学打电话,把这些内容补充完整。大约9点30分,她感到自己有些疲劳,于是休息了15分钟,再继续完成当晚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陌生人来信下一篇:教学改革%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