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硕士论文

2024-05-08

法学专业硕士论文(精选6篇)

篇1:法学专业硕士论文

摘要:经过仔细的考察中国法律发展史,并结合当下的中国实际,从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分析出发,我认为中国的法律仍然需要以法典化为核心,以制定法的形式作为法律形式的主体。总之,当代中国的法律形式必须是法典化,走法典化道路。可以说走法典化道路是中国两千多年的法律发展史所决定的,是法制进程现代化所必然的趋势,是中国现实国情下最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法典化 法学 中央集权

一、中国法典化的道路选择

(一)中国选择法典化道路的历史渊源

走法典化道路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悠久的法典编纂传统,同时也是对中国近当代法典化经验的总结。在中国法律发展史的长河中,成文法和制定法是很早就颁布和形成的,可以说,中国是中华法系的发源地和主体国家。在历史上,从李悝制定的《法经》、到后来的秦汉改法为律以后,各朝各代的法律基本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前朝的法律制度。一代传一代,延绵不绝,从未停止。在两千多年的沉淀之后形成了深厚的法典编纂系统。与其相对应,历朝历代也出现了类似于判例的法的形式,但是这种法的形式——“以例代律”、“以例破律”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功绩,使得这种补充性的法律形式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只是作为了制定法的点缀而已。

中国法制近现代化的大幕是从鸦x战争开始的,从此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走上了大陆法系的法典化之路。从清末开始,中国的进步之士便开始了西方法律道路的探索,尤其以沈家本为杰出代表,开始进行修律活动,一直到国x党时期编纂的《六法全书》,中国的法制改革一直是以效仿日本的法典编纂形式,而日本的法典编纂是以德国模式为蓝本的。尽管清末的法律改革失败了,但是它却使得中国摆脱了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律形式,为中国的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依然有法典编纂,并且它的存在是清末法典编纂工作的延伸和扩展,它仍旧以日、德法典为蓝本进行着大规模的编纂活动,形成了以宪法、刑法、民法等一系列完整的六法全书的法典化体系。在法典编纂传统被保留下来的同时,中华法系的特色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在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典化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的宪法性文件就是法典化形式的有利证明。在新中国成立后,法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政策性法律到法典化的逐步转化的过程,在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已经初步建立了类似于大陆法系法典模式,同时适应了当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一个现实的比较:法典化路径和判例法路径

1.法典化路径在当代中国的优越性

“法典和判例法其实有着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成长环境虽有不同,但是如果真的将二者进行比较,会很难区分出彼此的高低。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法典化的优越性仍然是非常明显的。走法典化道路既是对法典编纂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代国情的必然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法典化有利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大局稳定

在我国,法典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产生,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法典之所以能作为国家权力和政权统一的象征,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它能高度的以中央的意旨通行全国,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防止出现各地一片散沙的局面。同时,法典又具有稳定性,它可以以相对稳定的形式把人民的利益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总之,中国只有将宪法、民法、诉讼法等法律以法典的形式编纂确立,才能确保国家的最高权威,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才能确保国家稳定大局的实现。

(2)法典化有利于强化中央立法权威和巩固中国现行政治制度

巩固中国现行政治制度,必须采取法典化形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它是我国进行法典编纂的最重要主体。虽然法典只能是国家进行编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典的编纂更有利于国家对于维护最高立法权的统一行使,这就必然有助于维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现行立法权限的划分。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中国大陆对于港澳台的法系和法域一直是持有兼收并蓄的态度。在一国两制的国情下,维护中央立法权威,维护法律的完整统一,显得特别重要。

(3)法典化有利于推动中国当代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时代,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社会主义法典为导向,同时进行制约。一般来说,法典可以以制定法的形式将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保证改革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法典作为一种直观的法律形式,更容易让人们去了解和学习,产生普遍遵守的社会效应,增强人们的责任心和认同感。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事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4)法典化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中国现有法律体系

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冲击之下,产生了深刻的中国法治危机。凡事有利就有弊,这种改革的进程又为法治提供了新的成长契机。中国法治的现代化与法典化道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法治现代化的形式标志,就是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组成的要素是法律部门,而当代的中国法律体系框架下,仅有宪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编纂了法典。至于其他法律部门,尤其是民法典至今未能实现,这可以说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大遗憾。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没有完善就是因为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 因此,在中国当下,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法典是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它的编纂,更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更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中国现有法律体系,因此,法典化道路是实现中国当代法典化的必由之路。

2.对判例法制度的现实考察

判例法作为和大陆法系法典化路径并存的另一大法律形式,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重要渊源。然而,这一法律形式并非适合我国的法律生长环境。在中国的现实条件来看,无论是司法组织、法律职业还是法律思维、审判方式,都不适合中国的法制大系统。单从判例法的产生和历史条件来看,它的产生是和英国的普通法密切相关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而中国近现代以来一直是延续着大陆法系的法典化路径。

在中国当下,首先,法律职业者往往是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就可以成为职业法官,它的考试制度相当于公务员考试。而在判例法国家,法官却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总是从成功的.执业检察官和律师当中选出来的,往往是最为优秀的人员。这就决定了二者的法官制度的不同,从而看出判例法不适合我国的法律道路形式。另外,中国的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总是依靠规定和制定完善的法律进行审理,而判例法国家的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却是要运用到归纳式推理、判例规避等形式,而这个过程需要法官翻阅大量的判例汇编来进行案件的审理。最后,由于判例法有着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在我国更不能生根发芽,使判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形式。判例法总是在很大程度上将立法的权力交给法官,而法官不仅享有立法的权利,同时也享有审判的权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判例法的运作是依靠法官这个置业群体来实现的,这与我国的立法模式相背离的,所以,中国只能选择继受已久的法典化模式,而不是判例法模式。

二、中国如何走法典化道路

(一)以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理性主义来源于罗马法系,是大陆法系形成过程中的渊源。在中国的立法计划之中,也有立法理性主义的体现,但是这对于我国目前的法典思想化路径建设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的。

世界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法典不仅仅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现实,更能预测出将来的未知数,对社会生活进行改造。”在法典化的进程中,只是一味的等待法典编纂的成熟性是不科学的,如果真的等到了一切条件和时机的具备,再进行法典的编纂,就会出现再次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因此法典的编纂应该在立足于当下的前提下,超越当前立法,只有这样法典才能真正的在社会生活和法律实践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法律用语是十分规范的,它讲究的是语言的通俗性和准确性。作为原法国民法典修改委员会主席,莫实习6?淌谒担悍傻挠镅砸?×康淖龅矫恳桓鋈嗽谠亩林?缶湍芄磺逦?亩?闷渲泄娑ǖ男形?J胶头珊蠊???以诒硎龅氖焙虿荒芄蝗萌嗣歉芯醯交奚???辛?嵝浴”在各国民法典中,只有《法国民法典》的用语在明确和通俗性方面更高一筹。非常值得我们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借鉴。

(二)在肯定本国的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外国经验

一部优秀的法律,应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法的问题上并无真理可言,每个国家依照自己的传统制度和规范是适当的。但传统并非老一套的同义语,很多改进可以在别人已有的经验中吸取源泉。法的民族性是按照本土资源进行编纂的。法的世界化是法律按照世界优良的法律规范优势发展,它更重视外向的、横向的比较和移植。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中,法典化道路应该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法律文化的经验。以民法法典化为例,民法典的民族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在中国当代的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的改革浪潮中,深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民法典的编纂打好基础。而在世界化的优秀的民法典中,诚实、信任、平等、自由一直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努力借鉴学习优秀的民法典的编纂经验,在法律借鉴的过程中进行我国的民法典编纂,不应该排斥外国立法时的研究方法和教育体系,却仅仅的研究外国法典的本身和立法技术、立法经验。只有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建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法典化体系

尽管我国已经有很多的法典以及单行条例已经出台,但我国的现代法典体系由于缺少一部真正的民法典,而显得并不完善。当代中国要想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就必然要完成中国的法典化进程,这不仅仅要有若干完善的法典,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典法体系。

一个完善的法典体系应当是一个以法典本身为主体,各个部门立法完备的制定法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必须以指导意义的母法——宪法为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其产生的作用将明显提高,而作为我国法典法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法典,更是这个体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引进其他法的形式作为补充机制

虽然我们说法典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是它依旧有着自身的不足或者说是弱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的法的形式来进行补充,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在实践的补充措施可以是对于法律的合理性解释,制定特殊事件的法律规定等。

结束语

目前,虽然法典和判例法之间仍旧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都是不能完全的脱离这两种法的形式而单独设立其中一种形式。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被一些学者称为两大法系的“趋同现象”,即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在法律形式上的逐步接近,已经崭露头角。大陆法系正在通过判例的形式对已有的法律进行完善和进化,这样既可以保证整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唯一性,又合理的吸收了其他法的形式的优异之处,有利于法律的发展。从而使其法律在整体上不断成长,以便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与此同时,普通法系也在逐渐重视制定法的适用以及其稳定性,并试图将这两种优点融合到自己的立法当中。我国在法典化的进程中,要吸收两大法系的相关经验来弥补我们法律道路中的不足,因此应加强对判例法的应用。

篇2:法学专业硕士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书目:

单位代码:11846 地 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北校区) 邮政编码: 510420

法律硕士(法学) 学科代码:035102 所属学院代码: 法学院 拟招生人数: 10

说明: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招生人数为准,此处仅作参考,可能会有调整 学科简介

研究方向导师初试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备注01各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②988面试(主要通过观察考生的法律思维、口头表达、临场应变、法律应用等能力,以考察学生的培养潜质)

④702刑法、民法

初试参考书目

202|俄语: 请查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网站

203|日语: 请查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网站

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1、《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大纲》;2、《2013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指南》;3、《201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1、《201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大纲》;2、《2013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指南》;3、《201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702|刑法、民法:1.《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本

2.《民法学》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本

篇3:法学专业硕士论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法律硕士 (法学) 专业学位应运而生 (1) 。招收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两年多以来, 学界对此褒贬不一。我们对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及其授课导师和管理人员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2) 。试图追问, 这样一种研究生类别的设置究竟是权宜之计 (3) , 还是在吸收国内外教育成功经验基础上对现有法学研究生教育的长期的、稳定的变革 (4) ?它的定位是什么?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得到的答案可谓喜忧参半。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同时也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是调整法科人才结构。可见, 人们普遍悲观 (缓解就业压力) 的同时, 心中暗含着对法律职业教育改革 (调整法科人才结构) 的期待。

第一届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如何?能否实现制度设计者预设的目标?在我们的调查中, 有23.53%的管理人员、72.59%的学生、22.61%的导师对国家或学校关于该类别研究生的政策缺乏了解, 有57.35%的管理人员认为该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太明确, 37.28%的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 还有27.96%的导师对培养方案不是很了解。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法律硕士 (法学) 专业学位的设置的原因及相应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做一番梳理, 以期对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政策设计有所裨益。

一、当前我国法学教育 (5) 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止到2008年11月, 全国法学院系已达634所, 比30年前增长了105.67倍;在校生人数, 法学本科达30万人左右, 专科生达22万多人, 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法学硕士研究生达6万多人, 比30年前增长了260多倍;法律硕士研究生3万人左右, 比10年前增长了4倍左右;法学博士生也已经达到8500余人[2]。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掩藏了一些危机。一方面, 由于我国法治建设尚处在探索之中, 法学教育模式犹豫难抉、多种模式并存 (6) , 必将导致法学师生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 由于法学教育急速膨胀, 法学研究和教学的质量备受社会怀疑和批评。

(一)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

纵观世界各国法学教育, 不论其采用何种管理体制, 在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互动关系中, 法律职业对法学教育总是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法律职业决定了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而且必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3]。

法学教育应当主动回应法律职业和法律人才市场的要求, 但是基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制约, 法学教育机构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 教育机构、管理人员以及法学教师既没有主动适应市场要求的压力, 也缺乏相应的动力。因此,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以及法律人才市场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导致法学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结构、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难以适应法律实务工作的新要求, 有的甚至在探索中迷失了方向。

根据调查发现 (见表1) , 学生和管理人员分别有75.60%和67.65%的人认为我国现阶段最缺少“高层次、职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 而选择“法学教学、科研型人才”的最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需要脱节, 法学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

(二) 法学教育机构、层次和形式的多元化冲突

30多年来, 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完成了规模化建设和数量积累的历史任务,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法学教育机构、层次和形式的多元化冲突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办学准入机制, 一些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院校也加入到法学教育中。目前法学教育机构除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外, 还有党校系统、职业大学、夜校、函授中心、广播电视大学、职工业余大学、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等。教学机构的鱼龙混珠, 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上的良莠不齐, 还导致有限的教育经费分配上的冲突和利用上的浪费。

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人才培养规格标准, 我国法学教育有多个层次和多种形式, 学历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存在五个层次, 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又还有单证和双证之分;培养形式有全日制、脱产、辅修、委托培养、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法学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的办学方针,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进入21世纪, 中国社会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简单强调和贯彻这一方针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要。而且种类繁多的教育机构, 大跨度、低层次和混乱的培养形式, 与建立一元化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和统一的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已完全不相适应, 并且成为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障碍[3]。

(三) 法学教育规模化与教育质量的隐忧

30多年来, 法学教育急速膨胀, 法学毕业生人数呈几何倍增, 其速度远远超过师资力量的增长和教学设施的更新, 有的学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衡, 图书资料不足, 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较差, 再加上高校忽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使得法学教育的质量有下滑趋势, 法科生就业率列文科倒数第一, 人们对法科生的质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担忧。

有学者指出“法学教育规模的扩张势在必行, 因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是法学教育的兴办必须特别注重质量, 注重规格……我觉得法学教育不能自乱江湖, 盲目扩张, 现在到了一个注重质量的重要发展关口了” (1) 。公立高校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但是公立高校在我国法学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 对质量的控制并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部分高校基于利益的驱动不断扩张办学规模。事实上, 一些收费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部分学校创收的渠道。由于国家经费有限, 教学资源的短缺, 这种情形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2) 。因此,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 并加强对教育规模和教学质量的控制, 势在必行。法学教育机构也应当加强自我约束, 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二、国外类似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及借鉴

(一) 美、中、日三国硕士生阶段法学教育比较

1. 美、中、日三国法学教育的特点。

美国实行的是法律职业一元化制度, 其法学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 主要目的是培养律师, 而法官从优秀律师中选任, 检察官则是政府律师。传统上, 中、日两国的法学教育模式属于大陆法系模式。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属于综合法律素质养成型教育, 并不与法律职业直接相联系。四年制本科主要是系统地讲授法律知识, 采取讲授式教育方法,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法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和日本分别以美国为师, 进行教育改革, 探索建立法律职业教育新模式[4] (见表2, 中、美、日三国硕士生阶段法学教育比较) 。

2. 中、美法学教育的区别和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借鉴。

在招生、人才定位、教育性质和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方面, 中国与美国均有很多差异。在我国, 本科法学教育侧重素质养成, 研究生法学教育侧重学术养成。在美国, 没有设置法律本科专业, 法学教育 (J.D.) 的目标就是培养法律职业人 (1) , 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 开展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以及学徒式的教学, 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学习中深刻领会法律的理论和技巧。本科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2-3年的学习中以法律技能的学习为主, 造就了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实务人才。美国和日本皆以培养法律职业人为目标,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应该提出这样的目标, 至少在法律素质养成、学术养成之外还需要职业教育。

虽然中国的法律硕士几乎是复制了美国模式而建立起来的, 其初衷也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实务人才。但是, 由于不可能实现美国那种将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衔接起来的制度, 即实现J.D.学位获得同时获得司法考试的“特权”, 这个专业的前景并不为人们所看好。虽然复制美国的J.D.制度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 将法律职业教育的起点放在硕士生阶段的做法或许仍有值得我们肯定的价值, 因为法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 它需要受教育者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 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因此, 将法学职业教育放到研究生层次有其合理性。

3. 日本法学教育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反观日本的教育改革, 是建立在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限制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法务博士 (2) 同时从法学和非法学本科生中招录, 但是招录考试统一为“无专业针对性的逻辑、表达能力测试”, 以培养“法律职业人”为目标。更为重要的是, 在司法考试报考资格方面, 限制本科生报考名额, 而法务博士在取得学位的同时即取得司法考试的“特权”。这样, 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通过改革, 教育模式更加接近美国一元制的法律职业教育。在向美国学习的过程中, 日本似乎更多地实现了其预期的目标, 而中国的学习借鉴颇有中国特色, 形似而不神似。

(二) 大陆法系法律职业培训

中国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 在法学教育方面跟大陆法系国家有很多共同点, 同样有法学本科教育, 同样是素质养成型教育。但大陆法系国家与我们最大的不同点是本科后职业教育的区别。尤其是通过对司法考试资格的严格要求,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对法律职业任职资格做了大量苛刻的限制, 从而保证了法律职业人才的素质 (见表3) 。

1. 德、法、意三国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培训。

与中国相似, 这三个国家都允许本科生参加司法考试 (这点与美国需要硕士生才能报考非常不一样) ;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 这三个国家对司法考试设置了多个阶段 (如德国分为“第一次考试、实务训练、第二次考试”三个阶段依次进行) ,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务培训, 没有通过实务培训的人即使通过了笔试, 也无法获得法律任职资格。而职业培训一般都将近两年, 法国的律师甚至需要将近总共三年的实务培训和三到五年的工作经历, 方能成为正式律师。因此, 虽然这三个国家没有像美国一样设置高层次的法学教育, 但是由于有严格的实务培训要求, 事实上起到了法律职业教育 (本科后教育) 的作用。

2. 德、法、意三国法律职业培训对我们的启示。

这三个国家对司法考试设置了多个阶段, 将法律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后, 实际上提高了法律人才的教育层次。虽然没有要求是硕士生毕业, 但是由于考试资格的严苛, 能够通过考试的人也必定是精英化的高层次人才。而这种将职业教育放到实务部门的做法, 和美国的法学教育事实上有共通之处, 那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去学习和理解法律。这样一种制度满足了学生对实践知识的需要, 符合法学教育的性质 (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法律职业人) 。

作为借鉴,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的法学教育现状。要培养合格的高层次法律实务人才, 要么增加法律实务培训, 要么将法律职业教育 (5) 延展到硕士生阶段。总之, “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构建依据在于现有基础、对国外模式的借鉴和对未来的预测”, 在对国外模式进行借鉴时要坚持所选的模式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也即“适应性原则” (1) 。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情况和传统, 第一种做法 (参照德国等国增加较为长期的法律实务培训)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 目前难以统一开展;而将法律职业教育延展到硕士生阶段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也就是说可能存在着两种模式, 就是以非法学本科为基础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 和以法学本科为基础的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这两种教育模式都是法学研究生教育, 都是在借鉴了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为了解决我国法律高层次实务人才的不足而设立的。

三、目标和定位:培养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

根据所从事工作的性质, 广义上的法律职业人才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实务型法律人才, 主要指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实务部门工作者, 主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二是学术型法律人才, 主要指法学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 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三是辅助型法律人才, 主要指书记员、速记员、法律助理、司法秘书、司法警察等, 主要是辅助其他类型法律人才开展法律工作[3]。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首先应是实务型人才, 在调查中学生和导师对该类研究生的定位选择也颇符合我们对其定位的预期:有62.83%的学生和47.83%的导师认为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应培养“高层次、职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 也有44.35%的导师认为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应培养“兼顾法律职业的事业人才” (见表4) 。总之, 对于该类别研究生职业性的强调, 是学生和导师的共同要求。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现状和国外法学教育的先进经验,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是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

(一) 高层次

中国法学教育的层次、形式和机构繁多杂乱为世界罕见, 入学标准、学制、学历和学位的“多元化”, 以及招生人数的庞大, 使得教育质量严重下滑;不仅缺乏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 而且低层次的法学人才挤占了高层次法学人才的资源和社会空间, 进而使得我国法律人才的质量无法提高, 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

专科及以下学历显然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 而高中毕业即进入法学院的本科生在知识深度、广度和社会阅历上都严重制约了法律职业教育的发展[5]。为了弥补这种不足, 这些学生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法学以外的知识, 这势必冲击职业技能的学习;反过来, 只学习法律职业技能, 又会造成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 况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法学本科生今后不会从事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职业, 这样就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补救的办法或许是应该把那些非常技术化的训练放到本科阶段以后进行[6]。而且, 目前我国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学历层次并不是很高, 大部分集中在专科、本科 (2) 。这不符合我们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和期望, 甚至可能对司法的公正和效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法律职业教育应该提升到研究生层次, 这样,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在通才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找到了突破口。

同时, 作为国家推出的新政策, 自2009年起招录的政法干警中对法官培养也是研究生层次 (法律硕士 (法学) ) 、检察官是二学位, 二者都是本科后教育。这就说明, 提高法官和检察官学历要求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事实上, 在当前公务员招考中, 地级市检察院、中级法院以上都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学历, 只有基层机关出于吸引人才的需要仅要求本科学历, 说明在大的方向上, 法律职业准入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而法官、检察官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学历层次应该提升, 因为这两个职业掌控着国家司法权的运行过程, 能否正确使用权力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 这就必须要求法官、检察官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熟练的法律技能。当然律师的职业水平亦很重要, 但其数量、素质与市场需求关联更密切。

(二) 精英化

法学教育, 尤其是硕士法学教育应该实现精英化, 这是与法律职业的特点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1.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精英化是法律职业的本质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 法律职业是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麦考利特报告》 (Mac Crate Report) , 将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概括为十个方面:解决问题、法律分析、法律检索、事实调查、交流、咨询、谈判、起诉和其他纠纷解决程序、法律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确认并解决道德困境。这十种技能的获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的, 要求有一定天资的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方能很好地掌握。而且, 在中国从事法律职业, 除了要接受高等教育外, 还必须通过统一司法考试, 而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决定了粗放式、批量化生产的法科生难以迈入法律职业门槛, 所以说, 精英化的法学教育是精英化的法律职业的本质要求。

2. 法律人才对公权力的掌控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精英化。

法律人才扎根在社会各个领域, 尤其是公共权力部门。权力的属性决定了, 掌握权力之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道德。如果法律职业人滥用公权力, 那么对于公民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此, 国家对法律人的法律素养、道德品质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人才能够通过层层选拔, 从事法律职业, 这也符合精英教育的一般特点。同时,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离不开法学精英教育, 现代法治的发展决定了法学教育的精英属性。作为高层次的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也应该向精英化方向发展[7]。

3.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精英化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迈入了小康社会。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法律事务越来越复杂, 法律职业人的知识结构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同时,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交流不断加深, 为了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法律人才, 精英化的法学教育已成必然。

(三) 专业化

法学与医学、建筑学、工商管理等一样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随着法律的日渐复杂, 法学体系日渐庞大, 法律科学日渐发达, 要求有更多的实务训练、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才能够造就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以工商管理为首, 建立在研究生层次的实务教育、专业教育应运而生, 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深专业知识、高度技能的实务家[8]。

迄今为止的大学法学教育无论是在基础素质教育方面还是在法学专业教育方面都不能说是充分的。如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以培养法学研究人员为主;而作为复合型实务人才的法律硕士 (非法学) 研究生又由于法律基础薄弱、教学模式不合理, 很难达到专业化的水平。法学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 是一种大众层次的法学教育, 多以法学本科毕业生分配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为主要目的, 无法满足高层次、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工作的需要;法学硕士研究生定位为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学术精英, 不能完全符合法律实务工作的需要;法律硕士研究生定位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职业人才, 但是很多从事法律硕士生教育的院校都是因循法学硕士生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研究, 以传授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而导致法学硕士生与法律硕士生在课程开设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9], 同时由于所招收学生为非法学本科生, 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基础理论的学习, 对于职业技能的培训相对很少。正是因为如此,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类别应运而生, 它正是在法学本科生的基础上, 强化理论知识, 提升法律技能, 成就法律职业的专业人才。它较之法学硕士生, 对法律实务工作有更多的了解;较之法学本科、法律硕士 (非法学) 生, 又有更深厚的理论功底, 专业化程度更高。

(四) 实务型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应当以法律职业为背景, 以从事法律职业为导向, 强调实务技能的传授, “受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定位和传统布局结构的影响, 法学研究生教育的任务长期以来都明确规定为教学科研部门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 缺乏研究生层次的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渠道和制度设计”[5]。在专业化的基础上, 法律硕士 (法学) 类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调查发现 (见表1) , 学生和管理人员分别有75.60%和67.65%的人认为我国现阶段最缺少“高层次、职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 而选择“法学教学、科研型人才”的最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社会对于法律实务人才的需要, 印证了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定位为实务型人才的合理性。

与同样是作为培养高层次实务职业人才的法律硕士 (非法学) 生相比, 设置法律硕士 (法学) 生类别正是考虑到我国的法律传统是在学习大陆法系和苏联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陆法系的影响久远, 一时间难以完全向英美法系转向。法律硕士 (非法学) 生类别作为向美国学习的一个试验,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对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根据本国特色和传统, 在吸收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优点基础上发展了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这一新类别。同样是实务型人才, 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却又更能做到专业化。因此作为两种各有侧重的法律职业人才, 共同构成了我国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来源。

四、结语

本文将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 无论它目前是否做到了, 但这应是今后我们法学教育在探索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以及丰富法律人才类型问题上的指向标。当然, 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定位, 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地实现这一设想, 能否达到这一目标还取决于多个因素。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社会认可程度、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司法制度等等, 都对法律硕士 (法学) 研究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健.中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创办、发展与成就:1996-2006[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 (05) .

[2]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332.

[3]霍宪丹.论当前我国的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改革[J].环球法律评论, 2002 (春季号) .

[4]丁相顺.J.M.还是J.D.?——中、日、美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制度比较[J].法学家, 2008 (03) .

[5]张德瑞.回顾、反思与改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历程之检视[J].郑州大学学报, 2008 (01) .

[6]苏力.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J].比较法研究, 1996 (02) .

[7]曹义孙.中国法学教育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出路[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10) .

[8]丁相顺.日本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204.

篇4:法学硕士演绎芦花鸡人生

年轻有为硕士当上馆长

这位年轻人叫赵宏,1967年生于北京市丰台长辛店镇一个工人家庭。赵宏非常聪明,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附中。父母十分高兴,想着儿子将来走进北大校园没有什么问题了。然而,童年就崇拜军人的赵宏在顺利完成三年高中后,竟然不顾父母及老师的规劝走进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1990年,赵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总后勤部一所院校担任英语教师,一年后破格升为讲师。事业一帆风顺,爱情也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和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女儿相爱了。女友母亲得知未来的女婿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大兵后极不满意,当面奚落他像个放牛娃,为了尊严,赵宏不顾女友的哀求,忍痛结束了这次恋爱。

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干,赵宏决定换一种生存方式实现自我价值。1992年,他谢绝了部队领导的挽留转业经商了。

赵宏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利用自己的专长做起了北京第一家私人翻译业务。那时,正值改革开放高潮,许多外国企业涌进了首都,而“洋货”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中文说明,当时,这类专业人才异常紧缺。赵宏瞅准了这点,充分利用了所掌握的人才资源,把生意做的非常红火,两年下来,他就成了一位小富翁。

然而,就在这时,他却把公司交给了一位朋友打理,自己另去找寻新的发展方向。此时,他过去在部队的首长,时任公安部的一位官员找到了他,调他到部里做宣传工作。

赵宏没有辜负老首长的期望,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特别是在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期间,由他主持策划创作的两次大型展览受到了组委会的好评。

这期间,让赵宏充分感受到了事业的成功感,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他在工作的同时,报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2003年赵宏拿到了法学硕士学位证书。

由于赵宏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化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北京一美术馆急需业务骨干就把赵宏调到了该馆,担任了副馆长。这个职位对一个年轻的知识份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

毅然弃官不当馆长养山鸡

在美术馆工作,赵宏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上任不久,他负责组织了数次大型国内外书画家精品展及相关宣传工作,反响很大。

然而一次回乡探亲却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2003年5月,赵宏回到了家乡长辛店镇,得知弟弟承包了一座荒山。当时,正值草绿花开季节,弟弟领着赵宏进山了。一踏上深山的小径后,一只长尾鸡就“嗖”地窜起了,精彩而又美丽,还没等赵宏缓过神来,脚下一条可爱的青蛇又向他吐出蓝幽幽的光亮儿……赵宏一路走一路陶醉:“没想到啊,西山坡,真是人间仙境啊!”

夕阳西下的绚丽时分,赵宏深深呼吸了一口山里的甘甜空气,躺在了茂盛的草丛中,此时,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浮现在脑海,眼前的景色恰是如诗如梦,就在那个时刻,赵宏决定了人生的又一次选择,他要把荒山转包过来。

一天,妻子让他到市场买几斤土鸡蛋,他跑了几个地方都没买到,一个摊主告诉他,北京市场土鸡蛋非常缺,供应的全是三黄鸡或九斤黄鸡产的蛋,这类鸡是饲料喂养,口感不好,也没什么营养。听完摊主的介绍,赵宏脑子豁然开朗:“既然北京的土鸡蛋这么紧张,何不在山上养土鸡呢?对,就养土鸡”。想到这里,赵宏一脸兴奋,想不到缠绕在心里多天的结一下子就解开了。第二天一上班,他毫不犹豫地向组织上递交了辞职申请报告。谁知,当赵宏要辞职消息传开后,馆里上下一片哗然。

赵宏的妻子是外企的高级白领,月薪三万,就在赵宏执意去西山坡时,她把丈夫堵在了家里,见无法说服他,眼泪一下子窜出来了:“赵宏,你不想当官可以理解,但你不要忘了你还是个法学硕士,当个律师总可以吧,你要真是去养鸡,我以后怎么见人呀!”

赵宏只是嘿嘿一笑:“我很清醒,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我这样难道不好吗?”

妻子无奈地摇了摇头,最后她只好搬来了赵宏的母亲。

但赵宏不想改变自己的主张,所以好好安慰了母亲后,还是走进了西山坡。

尽管所有的人都对赵宏的行为给予了否定,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一天,赵宏正在西山坡考察论证将要在这里饲养什么品种的鸡时,妻子开车找到了他。见到丈夫,妻子告诉他说,已经帮他联系好了一份外企工作,近日就可以上班,面对爱妻,赵宏一阵沉默没有答复。妻子恼怒了,转身钻进了小车。看着绝尘而去的爱妻、赵宏一阵难言酸涩。

奋斗三年光彩芦花鸡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与工作,赵宏投资了十万元钱在西山坡这片荒山上建起了四间砖房和其它一些基础设施。

选择饲养什么鸡种,赵宏颇费了一番心思。经考察分析,赵宏认为时代变化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就会对肉类有更高的要求,随着绿色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安全无毒的绿色鸡自然会被人们青睐。赵宏查到了老北京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油鸡品种,因为它肉鲜汤美,过去就是宫中贡品,据记载,慈嬉非油鸡不食,而日本人称油鸡为天下第一。油鸡如此珍贵,那么饲美油鸡应该是最佳选择了。那么,油鸡现在何方呢?

为了寻找油鸡的踪迹,赵宏走村串户,向一些老人打听,结果无功而返。就在不知所措时,他突然想到了中国农科院,然而问询的结果一样让他失望,研究人员告诉他,油鸡早已灭绝了。

为了找到一个好的鸡种,赵宏又把目光转到了互联网上。有天,他在浏览网页时,看到山东有一种“汶上鸡”,俗称芦花鸡。细查下去,赵宏紧张了,资料显示,芦花鸡是一个非常珍稀的鸡种,面临灭绝,现在该地存量不足一百只!赵宏兴奋不已,当即决定实地考查。

2003年的一天,冒着酷暑,赵宏赶到了山东济宁汶上县。在一个小镇,他来不及歇息就四处寻芦花鸡。他见人就问,一天下来累得舌干口渴,结果不甚理想。情急之下,他向一个好心人要来了该镇镇长的电话,以求得到他的帮助。令人称奇的是就是这个电话号码意外地帮了赵宏的忙。原来,该镇长就饲养了这种鸡五十余只,资料上所介绍的卢花鸡存量基本上是在他家。

在该镇长家,赵宏有幸见到了纯种芦花鸡,在谈到自己的来意后,镇长满脸不高兴了:“你要买我的鸡怕是不可能,再说你也可能买不起。镇长有些得意的说:“去年有个外地人非常喜欢芦花鸡,

临走好说歹说扔下100元钱买了两只鸡,我现在还心疼呢!”

赵宏开始软磨硬泡起来,说他是从一千多里外的北京赶来,其目的是想饲养这个稀有品种的鸡,以不让它灭绝,镇长什么话也不听,最后还是把赵宏“轰”了出去。

回到旅馆,赵宏依然不死心,决定再次到镇长家去碰碰运气,对方见赵宏大热天的又跑回来了,有些过意不去,中午留他吃了顿饭。赵宏趁机就真心实意的和他聊起了家常。由于两人沟通较好,赵宏干脆不提走了,晚上就睡在他家。经过交流,当对方得知赵宏的经历后起身抓住他的双手:“老弟呀,你放着馆长不当,都辞职养鸡,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呀,芦花鸡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之后,赵宏还从镇长嘴里得知,饲养芦花鸡并不难,难的是难保证它的纯正。因为在农村大部分养鸡户是把芦花鸡和其它品种的鸡一起混养,这样杂交后产下的蛋,孵化出的小鸡就不是芦花鸡了。

好不容易搞到了芦花鸡,但对于怎样饲养还不是很清楚。雏鸡运回西山坡的当天,就有一些便血,经兽医检查,是雏鸡的运输反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赵宏对所有的雏鸡进行了防疫,同时还跑到农科院咨询请教,为了彻底掌握养鸡技术,赵宏还一下子从书店里抱回了数百元的相关书籍,抽空研究起了这些资料。

就在赵宏信心十足地饲养这些芦花鸡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芦花鸡长到半年后,开始产蛋,赵宏看到这些场景可高兴了,实在为自己的“杰作”开心,然而,随着鸡蛋的增多,他的孵化流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再者,那些经过淘汰出来的芦花鸡所产下的蛋怎么处理?从如今实际投资的成本以及营养价值来看,这些鸡蛋价钱一时难以让人们接受。

没有做就不能轻易下结论。赵宏决定把鸡蛋送下山投放市场试试。那天清早,他提了二十几斤鸡蛋,来到了长辛店镇市场,在公园门口,赵宏戴着眼镜蹲在鸡蛋旁学小商贩样子叫卖,顾客围上来了,然而,一问价都奇怪的问他“这是什么鸡蛋,十多块一斤?”有人还趁机打趣“莫不是金蛋银蛋吧!”更有甚者,指着赵宏的脸质疑“说你是养鸡的鬼才信,看你一个书生,骗谁呀!”

鸡蛋没卖出一个,反倒弄了一鼻子灰,这让赵宏哭笑不得。回到山上,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卖鸡蛋的地方,不同的是他手里抱着一只芦花鸡,一边向客户讲解一边用实物指证,然而这样的举措,依然收效甚微。

尽管如此,赵宏并没有丝豪动摇饲养芦花鸡的信心,相反,他对饲养芦花鸡非常看好。他相信随着绿色食品的趋势化,消费者迟早会认可他的芦花鸡。为了尽快开发市场,2004年,他在互联网上创办了中国土鸡网,并相继推出了自己所写的文章,全面介绍这种品牌鸡的珍稀性以及他的营养价值。值得可贺的是文章推出不久,辽宁、浙江一些客户就打来了电话,并相继来人订购了他饲养的芦花鸡。他的养鸡事业从此蒸蒸日上!

赵宏的妻子也逐渐理解了丈夫,更加深爱着这位敢于走自己的路,勇于创业的好男人。2005年的春节,妻子带着孩子来到了西山坡,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了一个团圆年。

经过三年的努力,赵宏饲养的芦花鸡已形成了规模,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在,赵宏又投资了四十万元,招聘了一批工人,并进行了严格地培训,在一百多亩的大山周围扩建正规化的芦花鸡养殖场。今年春暖花开的之时,在这片深山密林里数万只芦花鸡自由自在在此生长,繁育后代!这个濒临灭绝的鸡种,从这里又要飞进千家万户,造福人类。

芦花鸡的绿色事业,在一位法学硕士的理想中飞翔!赵宏的人生——他的理想,他的精神,他的执着,是所有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荣和骄傲!

主人公电话:13901146395

网络实名:中国柴鸡土鸡网

www.china-chicken.com

邮箱:lloydzhao@vip.sina.comzhaohong0713@126.com

篇5:法学专业硕士论文

法学是文化学科,它对于法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法学通过解释和论证各个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法律,加深了我们对于法律的理解,它不仅解释了法律现存的现象和意义,还能够运用它对法律现象的研究来预测法律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LLM专业教育质量高,留学美国读研求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得到全方面的认可。所以多数学子纷纷选择出国深造。2018美国LLM专业大学排名是怎样的?

LLM专业是什么?

LLM(全称Master of Law),美国法学院硕士学位,吸引着国内法律本科学生的目光,是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逐渐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文科专业。

2018USNews美国研究生最佳法学院Top20排名

1、耶鲁大学

2、斯坦福大学

3、哈佛大学

4、芝加哥大学

5、哥伦比亚大学

6、纽约大学

7、宾夕法尼亚大学

8、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8、弗吉尼亚大学

10、杜克大学

10、西北大学

1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3、康奈尔大学

14、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15、乔治敦大学

15、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7、范德堡大学

18、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9、南加州大学 20、爱荷华大学

提醒:美国大学法学院不设置本科法学专业!

在美国人眼中,法律教育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本科生对职业的“知识”知道得太少,缺乏实际经验,学习法律也学不透。

美国法律教育最突出特征是什么?

学生念法律是以今后的职业为目标,大前提就要求学生获得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那么初级教育就被定位在研究生教育了。因此报考法学院并志愿从事法律工作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取得了文学士(Bachelor Arts)或理学士(Bachelor Science),并且要通过法学院入学(LSAT)考试。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法学院的学位主要有J.D、L.L.M、J.S.D之分!

一、J.D.(Juries Doctor)

可以翻译为法律博士。但其实它只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基础学位。学制一般为3年,需要修大约90个学分才可以毕业。没有这个学位将无法参加律师考试。美国几乎所有的律师、法官或是大学教授都是J.D.毕业。

在老美眼中, J.D.的含金量极高,地位就相当于商科中的MBA,所花的时间与金钱奇高。如果你来法学院是为了享受学习的乐趣的话,那么你抽三年的大麻都比法学院的学费要便宜。

能入读美国法学院读J.D.的学生往往都是资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眼中还是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千万别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毫不夸张地说,来念J.D.的学生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能达到4-5个小时就不错了。

申请条件: 不限制学生本科学历,任何背景的学生都可以申请J.D.2 需要托福/雅思成绩,需要LSAT

二、LLM(Master of Law)

是美国的法学院提供的法律硕士学位,是一个一年制的法学进阶课程,时长一般为9-12个月。实际上来说,LLM多半是为外国法律本科的学生和外国律师所设,美国本土基本没有人会去攻读。除了加州和纽约州以外,LLM是不能考美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国的律师资格考试的。

申请条件: 在国外拥有法律专业的学士或同等学位毕业生,或者具有法律背景的学生。只需托福/雅思成绩,无需LSAT

三、J.S.D.(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

真正意义的法学博士。这是一个专门为有兴趣搞法律研究的法律精英们准备的学位。必须是LLM或是JSD的学生才可以申请JSD。同时,JSD学位不能代替JD,因此一般也不能凭此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这绝对是甘于孤独的法律学大牛们修读的,学制长达三到四年。

在美国读法律,难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语言。美国很好的学生才会去读法学,法学院学费特贵,学习特辛苦,即使毕业,律师作为一种职业,整体上也是最辛苦的。虽然,律师赚的钱多,但真的是好不容易才熬过来的日子。

相关申请案例

【明德立人法学硕士成功案例1】 学生姓名:伍同学

录取院校:南加州大学,埃默里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13,450美金奖学金)

录取专业:法学专业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学生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GPA 3.4 TOEFL:90 相关经历:地方检察院、地方法院、律所。

【明德立人法学硕士成功案例2】 学生姓名:牛同学

录取院校: 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 录取专业:法学专业

学生背景:中南财经大学法学;GPA 3.5 TOEFL:92 相关经历:2个律所实习

篇6:法学专业硕士论文

招生院系

法学院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法学(030100)

招生人数

全日制:20

研究方向

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2德语③662法理学④803法学综合(含刑法总论、民法总论)

备注:

按照法学一级学科招生,入学后结合指导教师与学生互选确定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培养。主要专业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社会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法学。

初试范围

662法理学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法的类型、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价值、法律渊源、法的效力、法律体系、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程序、法律全球化、立法的概念和特征、司法的概念及特征、法律解释、法律监督、法与现代化、法治等。

803法学综合(含刑法总论、民法总论)

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解释方法、犯罪论体系、不作为犯、因果关系、违法阻却事由、错误论、犯罪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罪数理论、刑罚论等。民法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体系、法律行为与代理、诉讼时效等。

复试范围

宪法的概念和类型、宪法发展历史、制宪与修宪、宪法解释、宪法审查制度、国家结构形式、行政与立法分权、政党和选举、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和民主政治等;行政和行政法的概念和历史、行政法主体的理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论、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行政行为理论与程序、行政救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理论等。民事诉讼法(包括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刑事诉讼法(包括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以及司法制度相关内容。参考书目:许崇德等编:《宪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诉讼法不提供参考书目。

法学院 法学 专业简介

概 况

按照法学一级学科招生,入学后结合指导教师与学生互选确定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培养。主要专业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社会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法学。目前有导师21人,主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法理自觉、现实关怀和国际视野的法学教育和实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也能够供职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从事实务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宪法学基础理论;行政法学基础理论;比较宪法;比较行政法;部门宪法;部门行政法等;

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学;企业法学;财政税收法学;金融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环境法等;

法学基础理论;法治与公共政策;立法学;司法原理与司法制度;法哲学与政治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史学等;

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社会法学;企业合规研究等;

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经济刑法学等;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仲裁法等;

教育法基础理论、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育法治研究、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比较教育法研究等。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田雷 刘新民 胡雪梅 刘迎霜 熊琼 余锋 吴泽勇 王欢欢 于林洋 任海涛 柏浪涛 董保华 岑峨 张伟 田成刚 黄欣 凌维慈 陈俊 于浩 陈融 王景斌

专业课程

法学前沿、法律方法、法学研究方法、宪法学专题、行政法学专题、经济法原理、环境法基本理论、法理学专题文献、立法与司法原理、民法总则与人格权法专题、民商法前沿、中国刑法学原理、外国刑法学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教育法学专题研究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

上一篇:专业定位分析报告下一篇:《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