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法学教育应当被归纳到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法学教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更高。目前,我国各高校在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法学专业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学专业职业教育论文 篇1:

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法学专业职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介绍,对现代化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学专业 职业教学 教学模式 问题分析

在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学过程中,人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为了保障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要对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从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学的实际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采用相应的对策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法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

一、中国法学专业职业教学现状与成因分析

在现代化法学职业教学当中,人们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发达国家中,对法学专业教学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非常重视,而且相关的教育制度也比较完善。不过,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法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还是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增强。

2.中国法学职业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

人们不断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并不完善,而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的完善

我们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现实,对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完善。为此在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要对教学主体进行改革,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当前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的相关措施如下。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外,还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社会调查时,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可以使法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让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可以得到扩张。

2.诊所式教学的引进

在现代化法学专业职业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扩展。诊所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针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部分。课内教学也就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对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法律知识得到一定的掌握。课外教学则是在学生课内教学完成以后,采用社会实践的办法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巩固和完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目前,在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学的过程中,诊所式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

3.完善模拟法庭

目前,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了法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模拟法庭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从而让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然而要成功地组织模拟法庭,除了借助多媒体或DVD播放庭审教学片,还应该牢牢抓住以下环节。一是模拟法庭的分组与角色安排。一个模拟法庭可以分为四个组:审判组、公诉组、辩护组、综合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二是案件的选择往往要与参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程度相适应,应由简人繁,先易后难。

4.加强毕业实习的指导、监督力度,严格考核程序,严把毕业生质量关

师资力量的强化对现阶段法学专业教学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保障,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法学专业教学的质量。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缓解了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不过,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洪萍,颜三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基于江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酿造,2008(3).

[2]李劲.论法学教育对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黑龙江技师学院)

作者:单圣元

法学专业职业教育论文 篇2:

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摘 要:法学教育应当被归纳到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法学教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更高。目前,我国各高校在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在法学教育中将实践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前法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科学合理与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符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 法学专业 教学模式 构建

一、引言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内的各个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实践教学也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法学专业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高校的法学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法律人才的重任,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对高校法律人才的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法学专业的具体工作除了设计法律知识、法律条文以外,还要求法律工作人员必须要拥有充足的实践能力,面对实际法律问题进行有效分析,高效解决法律纠纷。目前,高校法学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有待解决。对法学教育工作者来说,要高度重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把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定为高校法学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与任务。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提升该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及实践能力,更有利于高校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

二、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状分析

1.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各个高校中的法学专业课程以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主,在课程设置上还停留在传统的重视理论课程而忽视实践课程的状态。比如说: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将法学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为理论课程,只有很小一部分课程甚至是只有一门课程设置为实践课程,对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极低。以此同时,有很多高校也认识到了法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之前相比,也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然而,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性,致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对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2.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各高校的法学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配套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比如说:实践教学所需要的教师、资金、多媒体设备、其他硬件设备。然而,我国许多高校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缺乏重視,致使大部分高校存在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很难满足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目前,能够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教学教师、模拟法庭等基础设施的高校少之又少,法学专业的学生只能借助相应的道具,在平时上课的教室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缺乏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及质量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3.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超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要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和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来参与实践锻炼活动。然后,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许多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以开展法律教学活动为主要日常工作,同时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深入到社会中去丰富自身的法律实践经验,致使许多法学专业的教师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三、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分析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我国各高校的法学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法律理论知识,还要安排学生开展法律实践锻炼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如果高校只关注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必将出现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甚至背离的情况。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法律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去接触实际生活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法律知识。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能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法律实践之中,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每一位法学专业的学生都将在学习结束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法律行业对于高校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就业之前,必须要具备法律操作的经验、案情分析的能力、案件推理的能力等实践能力。如果在高校学习期间,只是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是无法具备上述能力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锻炼,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现实法律事件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法律操作锻炼,使学生的案件分析能力以及案件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实现自身职业素质的大幅提升。

四、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属于实践教学开展的初级阶段。实践教学开展于课堂教学之中,主要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法学实践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了解法学实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专业理论知识与法学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利用自身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思维,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及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时,要跟学生讲明法律实践的基本过程,重点说明在法律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不当操作。

2.组织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模拟法庭的开展是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模拟法庭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案件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深化学生对法律实践的理解,引导学生站在司法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法律实践,强化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在模拟法庭开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法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学生的用法意识。为学生创建一个用法平台,帮助引导学生利用法律知识来对案件进行分析与推理,让学生置身于模拟法庭之中,来进一步了解熟悉司法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内容及流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现实法律实践。

3.创办实践教学基地。第一,高校要积极创建法律援助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法律援助意识,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对法律事件及程序进行了解,增强学生的法学实践锻炼。第二,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将学生安排到司法机关进行专业实习,强化学生的案件分析和推理能力,熟悉司法运行的程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法律素养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4.进一步完善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高校在开展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激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要重视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一切管理工作旨在更好地完成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各高校的法学专业在创建实践教学模式方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构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法学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校法学专业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做出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是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法学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来探索研究法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不断完善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宣刚,程虹.地方应用型高校可控性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2]田金花.高校法学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3]谭正航.推进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变革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4]李云峰,王伟.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

作者:李青

法学专业职业教育论文 篇3: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如何在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和特点,论述法学专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法学专业进一步研究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针对两者在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加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对策,为我国高校法学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法学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 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全球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欧美国家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1998年,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中明确提出在高等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自此之后,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吸收到高等教育中。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开始实施创业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为了更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创造性地将创新思维理念融入创业教育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

2 法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2.1 必要性

2011 年,《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文件表明,要将法律职业教育与法学学习结合,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法学知识,提升实务技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法学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尤其在当今知识导向型社会中,法学专业正面临着如何发展和转变的问题,社会的需求、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存在的问题都对法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随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重要的举措。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的需求,我国高校必须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

2.2 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是新型的融合式的教育形式,两者看似分离,实则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专业教育为实现的载体,而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生专业教育中,为高校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以实践为目标,无论是法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需要考虑到行业的整体需求,需要将学校的专业教育与社会相联系,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学会创業,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付诸实践。

3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国家的号召下开始探索双创教育。然而,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模式也比较单一,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其能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有限,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自主创业,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教育理念不够成熟

目前,对于法学专业教育是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部分法学专业教师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创新创业教育是否适合法学专业教育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法学是属于一种偏文科性学科,主要以教导理论知识为主,法学学生暂时不需要创业,也不具备创业的能力,部分学生虽然在校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社会所需求的创业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且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难度较大,耗费时间精力多。从另一方面,长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下,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教师自身主要将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和科研论文中,不愿意耗费过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科学、严格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兴趣,再加上成绩好坏、认真与否对学生个人影响不大,造成了学生怠于出勤的情况。这种传统的观点无疑是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法学专业的发展。

3.2 创新创业体系不够完善

在大多数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与法学专业教育融合不充分,这就导致了法学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大纲不完备,许多高校中法学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主要以通识课教育和讲座为主,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师授课模式,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听完教师的授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得到创新创业学分,大多数学生未能真正的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同时,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联系程度不高,法学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兴趣不高的问题,这些因素使法学专业教育在推进创新创业实践中结合力度有限,未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3.3 学生时间精力有限

学生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接受对象,学习成果直接反映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发展的程度。然而,大多数法学学生在校期间法学专业课程和任务繁重,由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专业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更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因此,许多高校在前两年安排了较多专业课程,学生缺乏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有限,而大三大四的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较丰富,适合去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然而这一时期,学生多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考研为目标,虽然学校未安排较多的学专业课程,但大多数法学学生仍然有自身学习的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如果强行让学生去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会耽误学生其他的安排,这是当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学教育相结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4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多数的学生会在毕业后按部就班地选择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岗位就职以积累实践经验,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都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主要针对理工科等一些学科,面向法学专业,能够与法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人数较少,而部分法学本专业教师虽然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更多的精力仍然投入到法学专业学科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有限。

4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4.1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不应当仅局限于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应存在于各个方面,在部分行业中创新创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科技创新的作用。法学专业虽然属于文科性专业,但是法学专业也同样适用创新创业教育,法学专业相比于理工科专业有独特的优势。尤其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给法律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在新时代发展法学专业教育需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简单地等同于教学生办企业,而是主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创新创业思维,要让创新创业思维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里,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要在法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中,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官本位”思想,改变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多选“公检法”机关的情况,不能因此阻碍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4.2 推進法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的构建

要想真正的在法学专业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就应当建立系统的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改变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目标,建立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创业与创新课程结合专业教育,从多个环节推行法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发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学生、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积极性,让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据可依,改变当前执行方面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让法学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4.3 法学专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推行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具有较强的边缘性,相比之下,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创业相对简单,法学专业虽然体现了较强的理论性,但这并不意味法学专业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借助其他专业的力量,将法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法学毕业生虽然自我创业能力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学毕业生不能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互配合,共同创办合伙企业。法学学生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防范公司法律风险,提供法律服务,这正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所在。

4.4 打造多元化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质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法学专业教育更需要“双师型”综合型教师,既能够从事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又能够实际指导创业实践,这对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一方面来看,教师既需要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又能够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既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市场分析能力,又要具有相对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从另一方面来看,法学专业的教师还需要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愿意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真正重视法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法学专业要优化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团队的师资质量。

5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法学专业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而创新创业作为一种新动力,能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政府、社会和人民对创新创业的关注,都迫使我国高校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青.法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贵在得法[N].文汇报,20160805(005).

[2]肖菊蓉,廖林霞.浅论完善我国法学专业教育之路[J].时代法学,2003,(1):119.

[3]孙国祥,张书琴.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矛盾性展开与破解[J].当代法学,2009,(2):147153.

[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3.

[5]纪常鲲,纪常虹,陈艳明,邓云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48149.

作者:王淼 李一博 张沛龙

上一篇:课程教学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证券投资探讨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