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2024-04-09

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共7篇)

篇1: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专题4: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目标

⑴体会分析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的方法 ⑵能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和推论解决有关问题

二、知识点

追击和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1、选择同一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

2、分析运动物体之间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距离的变化等,并利用.....................这些关系列出方程。追击问题中常用的条件:

1、速度小的加速追速度大的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追上之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速度大的减速追速度小的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追不上的情况下,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3、两个物体相遇时必须处于同一位置,它们的位移一定存在某种联系。

4、匀速运动的物体追赶运减速运动的物体,要判断是在停止运动前追上,还是在停止运动后追上。

三、课堂练习

1、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至少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2、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在正前方100m处正以v0=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的卡车。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m=20m/s,现要求摩托车在120s内追上卡车,求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3、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x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2的加速度起动时,人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人能否追上车?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4、高为h的电梯正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忽然天花板上一螺钉脱落,求螺钉落到底板上的时间。

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以10m/s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它们相距16m。某时刻甲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乙追上甲?若它们之间的距离36m,则经过多长时间乙能追上甲?

6、火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其前方同一轨道上距离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它正以20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让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后面火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甲乙两个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bd)A、若a1=a2,则两物体只可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 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

D、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可能不相遇

五、提高题

1、小球1从高H处自由落下,同时小球2从其正下方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两球可在空中相遇。试就下列两种情况讨论H的取值范围。⑴在小球2上升过程两球在空中相遇; ⑵在小球2下降过程两球在空中相遇。

篇2: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相遇问题中总路程、相遇时间、甲乙的速度之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能灵活选用适当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追击问题中路程差、追击时间、甲乙的速度之差三者之间的关系,能灵活选用适当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学指导:

行程问题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

.(一)、相遇问题:甲、乙两个运动物体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同时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

1、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总路程。

2、它们同时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相等。

所以: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甲速+乙速=总路程÷相遇时间

练习一: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3、在一次战役中,敌我双方原来相距62.75千米。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向我处前进了11千米。我军随即出发迎击,每小时前进6.5千米,敌人每小时前进5千米。我军出发几小时后与敌人相遇?

4、A、B两个城市相距380千米。客车和货车从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比客车每小时快5千米。这两列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一辆货车一辆客车从a地驶往b地 速度比是3:4 两车在离中点18千米的地方相遇,a地到b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6、客车与货车速度比是3:2,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相对开出,两车距中点30千米出相遇,求AB距离。

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地、B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当货车行到全程的13/24时,客车已经行了全程的5/8,。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二)、追击问题:有甲、乙两个远动物体同时从A、B两地同向远动,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它的特点是:

1、是两个运动物体的路程差就是AB之间的距离。

2、它们同时出发到追上所用的时间相等。

路程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 = 路程差÷(快速-慢速)快速-慢速 = 路程差÷追及时间

练习

二、1.一列快车长170米,每秒行23米,一列慢车长130米,每秒行18米。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多少秒?

2、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我军侦察到敌军在我军南面6千米的某地,正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向南逃窜,我军立即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追击敌人。在追上敌人后,只用半小时就全歼敌军。从开始追击到全歼敌军,共用了多长时间?

3、一排解放军从驻地出发去执行任务,每小时行5千米。离开驻地3千米时,排长命令通讯员骑自行车回驻地取地图。通讯员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回到驻地,取了地图立即返回。通讯员从驻地出发,几小时可以追上队伍?

4、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的速度比是5:4,货车先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距离甲地16.8千米时,客车从乙地出发开往甲地,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二、挑战数学竞赛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31.5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或分步列式)第二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应用题第6题

篇3: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关键词: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技术提供者,侵权

2011年3月15日, 50多位作家和出版人联合发布了《三一五中国作家讨百度书》, 出版界和文学界首次联手讨伐百度文库长期以来的侵权行为。此举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3月30日, 百度删除了文库中的文学作品20余万篇, 非授权文学类作品基本清空。虽然事情看起来已经告一段落,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文库中其他作品并未删除, 其他作者的权利仍处于“正在侵权中”。在网络时代, 作者的著作权特别是著作权中的网络传播权如何才能得到保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法律关于网络传播权的相关规定

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是一种侵权行为,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说明包括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已有作品制成的数字化复制品不论以何种形式传播, 版权均属于原著作人。除构成法定许可合理使用的情形外, 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刊登的作品, 需支付报酬并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 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 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 明知或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我国有关法律还规定了“避风港”原则, 即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技术服务商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立即删除侵权内容是不承担侵权责任的。这是“技术中立”原则的体现。同时《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3款根据关于“避风港”原则的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 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 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上述法条, 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网络侵权主体, 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不同的, 在实务中对于网络内容提供者适用无过错原则, 对于网络技术提供者适用过错原则, 并且区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

二、百度行为性质的界定

网络服务商 (ISP) 包括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技术提供者两种, 搜索引擎, 其性质属于网络技术提供者中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 即按照用户的请求 (或指令) 在索引数据库中检索, 进行必要的逻辑运算, 不对内容进行任何的编辑和改变, 最后以目录分组或全文检索的方式提供给互联网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给出查询结果。搜索引擎的性质属于网络技术提供者无疑。那么百度作为全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商是否也属于网络技术提供者呢?作者认为百度并不是单纯的网络技术提供者, 而是两种身份兼而有之。以之前的百度文库为例, 当作者打开文库页面, 上传的文档就在百度自己的网站上, 这时, 百度就属于网络内容提供者, 其行为未经著作权人同意, 是一种典型的、彻头彻尾的、赤裸裸的侵权行为。早在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百度侵权纠纷一案中, 法院就做出了百度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相应的民事责任的判决。

如果百度想要适用“避风港”原则, 其前提必须是根据用户指令, 提供访问链接, 并且对该链接情况是否侵权处于不知情状态, 一旦明知互联网内容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或者虽不明知, 但接到著作权人通知后未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并给予行政处分。

三、保护版权人利益的具体方法

1、完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相关规定

我国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规定, 尚未形成体系, 目前只见于一些零散的条文, 在行政、民事、刑法上都缺乏相应的调整。从民事角度而言, 我国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责任问题存在瑕疵, 不利于版权人保护自身权利。对此, 我国应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 尽快制定《网络版权法》, 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 加强对网络内容提供者的处罚力度, 完善网络版权侵权赔偿制度, 对赔偿原则及金额的计算方法给予明确的规定, 以保障权利人赔偿的公正合理性。

2、理顺版权管理行政体制, 加大版权执法保护力度

我国目前的版权纠纷大多由法院途径来解决, 由于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 我国规定诉讼层级上应由中级人民法院负责, 这客观造成了费用高、时间长、效率低的情况, 使得很多版权人因为维权成本过高而放弃了依法诉讼。对此, 我们应借鉴国外做法, 加大行政调解力度, 补充救济资源。我国对于版权纠纷的行政调解主要由版权局负责, 但是版权纠纷数量很多, 人手缺乏导致版权部门难于做到经常性执法, 所以笔者认为应在理顺版权管理行政体制的同时, 加大行政执法和调解的力度, 切实维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魏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及法律责任探究》, 四川教育学报, 2010.1。

篇4: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关键词: 追击    相遇    参照物    物理图像

“追击、相遇”问题是中学物理关于速度、距离和时间三者计算题的难点。在解决这类题型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没有从小学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思路中跳出来,所以会觉得这一类型的题十分难解和麻烦,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其实,通过分析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解决这一类型的题,通常都有一些规律可循,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追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本文就选择参照物的方法对追击和相遇问题进行了探讨。

1.追击问题

研究追击问题的实质就是:研究两个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达到相同的距离。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抓住“两个关系,一个条件”,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路程关系;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能否追上,或者是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解题的入手点。下面我们将用到已经学过的参照物进行解题,这样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另外,从初中物理开始,学生就要习惯性地画草图辅助解题,这样能对学习高中物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1.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从她旁边以v=8m/s的速度匀速行驶过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此违章车辆已经距警车400米。决定前去追赶,警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去追,问:

(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车辆?

(2)警车追上货车时距离追赶地是多少?

分析:本题中运动的物体是警车和货车,我们可以选用前面学习过的参照物的知识解决这类追击问题。我们可以将货车视为参照物,这样就可以认为货车是静止不动的,那么警车相对于货车来讲就是运动的,它相对货车的速度为:V=V警-V货。我们由V=S/t,可知速度与时间、路程必须一一对应。所以,相对速度对应相对的路程,则在追击过程中,时间t等于两者的相对距离除以两者的相对速度。

解:(1)将货车作为参照物,货车是静止的,警车相对货车是运动的,则,v=12m/s-8m/s=4m/s,那么警车此时的相对速度为4m/s。

由v=得,t=,那么t==100s

(2)因为t=100s,由s=vt得:s=12m/s×100s=1200m

小结:在解决追击问题时,我们选择参照物的方法进行解题,一般选择参照物有两种方法:一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二是根据题意选择参照物,我们通常把被追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定参照物后,我们针对参照物运动的物体进行分析,找出它的相对运动情况,即相对速度,在求相对速度时,我们会发现:“相对速度=速度大的-速度小的”,再根据“两个关系,一个条件”确定两物体的物理关系,进行列方程求解。总的来讲,追击问题的公式为:

追击时间=

2.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我们要让学生在追及问题的基础上对相遇问题的运动地方、运动方向、运动时间有充分的认识,让他们知道相遇问题的四大特征:运动地点(异地)、运动时间(同时)、运动方向(相向)和运动结果(相遇)。和追击问题一样,在解相遇问题时,要抓住“两个关系,一个条件”。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聚8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80km/h,乙车的速度是120km/h,问:甲、乙两车多久后相遇?

分析:本题中,我们仍然选择参照物的方法进行求解。我们选择的甲车或是乙车为参照物都可以,我们现在选择乙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相对甲车来讲是静止不动的,那么甲车相对乙车是运动的。在追击问题中,我们认为相对速度是速度大的减去速度小的,但是在相遇问题中,我们的速度不再是这样的。在平常生活中,在相向行驶的两车错车时,我们会觉得迎面而来的车的速度非常大,所以,现在甲车的相对速度变为:v=v+v,即两者速度之和。然后根据物理关系列方程。

解: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相对乙车的运动速度为v=v+v,v=80km/h+120km/h=200km/h,由v=得t=

则t==0.04h

小结: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仍采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这样就降低难度,选择两个物体中的一个作为参照物,另一个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运动情况就十分简单明了。在相遇问题中,相对速度变为两个速度之和,不再是追击问题中的速度之差,这一点要注意区别追击与相遇。相遇问题,我们可以写为:相遇时间=。

3.结语

篇5:“百度文库”的侵权责任研究

关键词:文档分享模式,直接侵权,间接侵权

一、事件回顾

百度文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我们对其的认识在于它可以免费下载许多电子书, 节省我们买书的费用。而百度网站上自己对百度文库则定位为一种“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其平台中所提供的文档, 均为用户上传的作品。百度自身并不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或修改。以上就是百度自己对文库的定位, 但也正是这个百度文库, 现在却陷入了一场知识产权纠纷。

由于百度文库可以免费下载许多电子书, 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百度这样做侵犯了其著作权, 由此与百度拉开了一场争论战。贾平凹、韩寒等作家则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 指责百度文库窃取其成果、侵犯其权利, 现在已然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紧接着, 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也加入到论战行列, 向百度宣战。

这使得百度又一次受到侵权的舆论指责。在此次事件之前, 盛大文学就曾对百度文库提起侵权诉讼, 称“百度文库不死, 中国原创文学必亡”。随后不久,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合盛大文学和磨铁图书公司发表“与百度文库的侵权行为斗争到底”的《联合声明》。针对外界的指责, 百度则进行了否认, 他认为文库只是分享网友所上传的资料, 其本身并不上传作品, 这种形式并不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害。

二、责任研究

虽然许多作家在强烈声讨百度公司, 但百度公司似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没有什么积极的回应, 与作家代表谈判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傲慢。百度派出的谈判代表不是法务总监, 而是一个“政策法规研究负责人”。百度文库则一直坚持其作为一种资料分享模式, 并不对他人权益产生任何侵害。事实果真如百度所声称的那样吗?百度真的没有侵权吗?

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可以分为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直接侵权与专有权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如果对他人作品的使用侵犯了该作品的专有权利, 则他人在没有得到许可或者其无他法定许可的前提下, 擅自使用该作品就会构成“直接侵权”[1]。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出版者尽了合理注意义务, 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 ……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这正是“直接侵权”与“专有权利”之间关系的典型反映――无论出版社是否具有主观过错 (即是否已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 只要未经许可实施了受“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 即构成“直接侵权”[2]。而所谓的间接侵权则是指行为并未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直接的侵犯, 而是对这种直接的侵权行为给予了诱导或者帮助, 或者对直接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扩大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而依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3]。

回归到本案来说, 百度文库中确实包含了许多作家的文学作品, 如果直观的来说, 百度文库确实侵犯了这些作家的著作权, 因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以下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五) 、复制权, 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 、发行权, 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十二) 、信息网络传播权, 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 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百度文库将他人的作品免费供公众下载, 其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肯定属于侵权行为。那这到底属于“直接侵权”还是“间接侵权”?况且百度又辩称百度文库是一种资料分享模式, 是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企图以此来规避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那百度的这个理由在法律上来说能成立吗?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百度文库的这种行为到底属于“直接侵权”还是“间接侵权”, 那我们就要来看百度的这种行为――为文档的上传下载提供一个平台, 是不是一个“网络传播行为”。如果是一个“网络传播行为”, 那百度就构成直接侵权;如果不是, 那百度就构成了间接侵权。关于对这一行为的认定, 在七大唱片公司诉百度公司一案中,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则认为, 百度页面中的作品来自于第三方网络服务器, 而并非来自“百度”网站, 此时在用户与第三方网络服务器网站之间发生的行为才为传播行为, 从而承认百度所实施的并非“网络传播行为”。同时, 在美国发生的“Perfect10 v.Google案”中, 被告对第三方网站中上传的未经版权人许可的摄影作品设置了链接。美国第九巡回法院明确提出:认定“直接侵权”应适用“服务器标准”, 即那种将读者链接至第三方网络中的侵权作品的行为只可以构成“间接侵权”, 而“直接侵权”只可能存在于将侵权作品上传至网络服务器的行为中。

我个人也比较赞成美国法院所提出的“服务器标准”。一般而言, 对文档设置链接与“上传”毫无差别, 公众均会广泛知悉该文档的内容。但公众能否获得该文档却完全取决于第三方网站, 取决于该第三方网站对所有公众来说是否处于开放状态, 同时, 这一文档是否存储于该第三方网站, 若第三方网站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件, 那么百度文库设置链接也不能使公众获得文档。所以, 公众之所以能获得文档, 完全在于第三方网站, 百度文库只是将该第三方网站行为的影响力扩大, 并不是一种“网络传播行为”, 该“网络传播行为”是由“上传”者实施的。况且, 我国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中也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同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6】11号) 》第四条规定: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 但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 追究其与该网络用户的共同侵权责任,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在一起针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链接服务中涉及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侵权警告, 仍然提供链接服务的, 可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6】11号) 》第四条的规定, 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从以上条例及解释等的用语来看, 再结合对于“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概念, 我们可以明确, 百度文库的这种行为不构成“直接侵权”, 只能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

那此时又会牵涉到另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去证明百度文库是“明知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著作权人向百度发出了确有证据的侵权警告, 此种情形下百度应知该行为为侵权行为;第二个标准则是, 即使权利人未向百度发出此类通知, 任何一个处于相同情形之下的理性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侵权行为, 那此时也被认为是“明知”。根据这两个标准, 百度作为一个专业搜索引擎, 韩寒等作家已经向其提出交涉, 此时权利人已对其发出了侵权警告, 则百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已经“明知”。此时的百度文库仍然未停止相关业务, 则构成了对这些作家著作权的“间接侵权”。

三、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知, 百度文库的行为已经构成一种“间接侵权”的行为, 它是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影响扩大的行为。而几年前七大唱片公司以“直接侵权”起诉百度公司而败诉的事件也是对此“间接侵权”责任的最好的反证。

参考文献

[1]陶鑫良.上海知识产权论坛[M].第四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0:52.

[2]王迁.再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认定——兼比较“百度案”与“雅虎案”的判决[J].知识产权, 2007 (4) .

篇6: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关键词]数字时代 数字版权 商业模式

一、数字时代的版权问题本质

(一)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难度大

版权问题放在数字环境的“放大镜”下之所以愈发突出,源于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变革让复制变得更加容易,成本也变得更加低廉,传播变得更为迅速。与传统的纸质书盗版相比,数字作品在制作操作上更为简单,也省去了印刷装订等成本费用,一旦通过网络上传,容易掀起爆炸式的传播效应——盗版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呈几何数级增长。

(二)数字版权问题上的法律缺位和舆论力量倒逼

百度文库事件中作家们选择的是“声讨”而不是“诉讼”,因为他们很清楚诉讼很难给他们一个满意结果。发起人之一磨铁图书的沈浩波表示,此举根本目的是要推动立法和司法,让他们听到出版业界的声音。法律条款的制定与修改是否能与时俱进地恰当处理好数字环境下新的版权节分是解决数字时代版权难题的首要因素。

(三)互联网平台、版权人和受众之间缺少和谐互利的关系

在百度文库事件纷纷扰扰之际,我们听到了不少作家要求“关停百度文库”的声音。作家慕容雪村在对百度的声讨书中写道:“我们不责怪那些自发上传的朋友,只谴责百度公司的邪恶平台。”可见,如今版权人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以至于显得有点畸形——对实际进行盗版的行为人不加追究,只将满腔怨气发泄在平台上。长时期版权人与互联网平台间紧张对立的关系导致双方很难真正坐下来以平和的心态寻求和探讨合作方式,使得本应形成的良好共赢环境的资源聚合与平台渠道优势反而成为双方矛盾的根源。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清晰了解这一点的前提下利用好它带来的便捷与优势,为版权人自身服务。

二、数字时代版权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先行立法修改完善,逐步推动版权制度的改革

《著作权法》当中有必要根据数字环境的新特点,明确对数字版权的保护条款;《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中所涉及的避风港原则由于实践当中屡遭非议,也亟需出台司法解释,对相关情况加以明确界定。但从长远来看,在新的数字环境下,版权制度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变革。斯坦福大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说:“如果以传统版权法来界定,70%的美国孩子都是罪犯。与其坐视人人变成‘弃法者’,不如顺势造就一个新规则。”现有的法律规则已经被十几年间飞速发展起来的新科技、新环境所打破,新秩序的建立需要,但不能仅仅依靠对规则防守式地修改补充,更应该立足于眼前的新情况,探索一个更能适应环境发展变化、更能合理处理知识创造与知识分享之间平衡关系的新规则。我们需要法律在这场博弈中充当重要的裁判角色,但同时版权保护体制的合理性也必须是重要的前提。变革与重构是在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体制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而最终的标准也将是谋求一种产业生态的健康与利益平衡。

(二)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

1. 定价付费的模式。这是由传统出版商业模式转换过来的,即直接从数字作品上收费来获取利润,再通过资源方和平台方的合理分配达成共赢。这种方式最为直接,但针对目前对数字作品还未能养成付费习惯的受众来说,吸引力稍显不足,加之数字作品不同于纸制作品易于差异化,付费阅读的市场前景很难预料。

2. 广告分成模式。允许读者免费阅读作品,但在作品阅读页面适当位置开发和放置相应广告内容,使作者或版权方获取相应收入。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继续增长,达到137.4亿元,国内网络广告的市场前景巨大。一边是庞大的广告市场规模,一边是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广告分成模式的运用成效值得期待。

3. 捐赠模式。它采用“微支付”的理念,可在每个数字作品旁设置按钮,每点击一次,就会为喜欢的内容支付一小笔钱,用户需每个月存入一笔设下限的捐赠总额,最终会平均分给获得该点击的文章作者,而每一笔支付,平台也可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海盗湾创始人Peter sunde 新近推出的产品flattr即采用这一模式,意在通过微支付唤起人们为内容付费的意识。尽管这一模式目前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但作为在付费与免费之间取得一个中间值的创新方法,也值得尝试。

(三)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换和授权合作机制

1. 借助行业协会力量。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方式,版权协会可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协助资源方和平台方双方建立起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换机制,以协会为纽带作为数字作品的代理方促成其借助技术手段进行盗版核查。此外,在授权合作机制的建立上,也需要版协出面,作为版权人的代表与平台方之间搭建起一座合作的桥梁,通过授权的合理形式,维护好版权人的利益。

2. 借助公益组织。Creative Commons简称CC,是一个非赢利组织,也是一种创作的授权方式。中国大陆正式名称为知识共享,它以传播版权文化、倡导合法共享为理念,是版权人可以通过灵活选择,在一些权力保留之下的内容许可。尽管它与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不可调和的,但它不是一种数字权利管理的方式,只是权利的数字化表达。人们尊重使用作品的自由和限制,CC协议通过法律实施,让作者来选择这些自由和限制。截至2010年,互联网上使用CC协议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亿八千五百万。

(四)抓住 “战胜免费”的可生性进行差异化生存

如今的数字时代中,“免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商业模式。免费并未鼓励盗版行为,反而是盗版催生了免费。不论早晚,各家公司都要找到各种方法来利用好“免费”或是与它竞争。周鸿祎的360是最早倡导杀毒软件“免费”的公司,刚开始实践“免费”模式时遭到整个行业的群起而攻,然而如今杀毒软件免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360恰恰吃到了“免费”的甜头。截至2011年1月,360用户数已达3.37亿,并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免费的力量如此之强大,的确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才能让受众为能够免费得到的东西付费。Kevin Kelly 在《Better Than Free》一文中提到了八种比免费更好的“可生性”,即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易用性、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利用好这些“战胜免费”的“可生性”,寻求一种差异化生存的方式,数字时代的版权人还是大有可为的。热门作品的网络首发可以依赖“即时性”让受众付费;对部分章节的任意组合购买可以借助“个性化”让有资料信息查找需求的受众付费;免费软件可以借助“解释性”通过付费的技术说明手册取得收益;便于搜索查找的权威渠道平台、支持各种阅读器的各种文档格式可以通过“易用性”让受众付费,受众还是愿意为喜欢的创作者买单的,“捐赠模式”即是利用“可赞助性”进行尝试的一种商业模式。

因此,即便数字环境给免费的肆虐盗版无意提供了更丰厚的土壤,但版权人如能抓住“战胜免费”的可生性,仍可以差异化地生存得很好,甚至借助盗版的推波助澜而从中获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篇7:追击相遇问题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的性质

在百度百科中, 对百度文库的官方解释是:“百度文库是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 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涉及课件、习题、考试题库、论文报告、专业资料、各类公文模板、法律文件、文学小说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不过需要扣除相应的百度积分。平台所累积的文档, 均来自热心用户上传。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用户通过上传文档, 可以获得平台虚拟的积分奖励, 用于下载自己需要的文档。下载文档需要登录, 免费文档可以登录后直接下载。对于上传用户已标价的文档, 下载时需要付出相应的虚拟积分。平台支持的主流文件格式有.doc (.docx) 、.ppt (.pptx) 、.xls (.xlsx) 、pdf、txt。”

从百度百科的定义和百度文库的操作流程看, 百度文库不提供信息内容, 只提供空间供网络用户上传或下载信息, 是一个存储信息的平台。有学者将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网络接入服务”, 即通过自己的硬件设施为用户提供以电话线、光缆或微波方式接入因特网的服务;第二类是“网络内容服务”, 即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 如“新浪网”的“新浪新闻”;第三类是“主机服务”, 即用自己的服务器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空间, 允许其上传信息, 以供其他网络用户浏览或下载;第四类是“搜索引擎服务”或称“信息定位服务”, 即根据网络用户输入的关键词, 查找包含该关键词的网站或信息, 如Google、Yahoo等。因此, 百度文库应当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14条规定的“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百度文库行为的侵权性分析

著作权侵权问题可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

1. 直接侵权, 是指在未经著作权人允许, 又缺乏“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抗辩事由的情形下, 实施受权利人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我国的著作权法在侵权行为理论方面受英美版权法的影响很大, 侵权人是否有主观过错、心理状态如何, 均不影响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 只影响损害赔偿数额及救济方法。通过分析可看出, 百度文库未实施受著作权人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 如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 不构成直接侵权。

2.间接侵权, 是相对于直接侵权而言的, 即虽然没有直接实施受权利人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 但是行为人的某些行为与他人的直接侵权行为存在着特定关系, 这些行为会出于对公共政策的考量, 被法律界定为侵权行为。构成间接侵权的各种行为, 都不在著作权专有权利的控制范围内, 之所以将其界定为侵权, 是出于适当扩大著作权保护范围的政策和这些行为本身的可责性。因此, 间接侵权行为以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体系中, 间接侵权问题的重要性之所以日益凸显, 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下侵权行为的快速性、侵权手段的多样性、侵权行为人的隐蔽性、侵权作品传播的广泛性, 给保护著作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传统工业时代的著作权侵权相比, 信息时代出现了更多的个人侵权者, 他们大多数以虚拟名称或IP地址在网络上实施侵权行为, 使得著作权人的权利保护成本大大提高。一方面, 信息技术是互联网产业的支撑, 任何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事实上都离不开网络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另一方面, 司法实践中“口袋深”的惯常做法, 使得很多权利人在被侵权以后, 希望从网络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得赔偿。为了平衡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权的诸多不利因素, 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利益, 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立法者灵活运用侵权行为法中的间接侵权理论, 开始关注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的侵权责任。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有明确的规定。美国的《千禧年数字版权法》第512条对网络服务提供商承担共同侵权责任问题作了全面规定, 欧盟《电子商务指令》 (2000) 也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作了相似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6年11月第二次修正, 以下简称《解释》) 在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与限制方面的规定, 基本上吸收了美欧上述两部立法确定的规则, 网络服务提供商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仍然是过错原则。《解释》第3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著作权行为, 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 追究其与其他行为人或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第4条规定:“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 但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 追究其与该网络用户的共同侵权责任。”可见,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具有主观过错的判断标准, 在于其是否知晓或有合理理由知晓侵权行为, 或者在知晓侵权行为发生以后采取相应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这就是“明知或应知”规则。如果侵权行为非常明显, 即使提供主机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不实际知晓侵权行为, 但只要其知道能够明显推断出侵权行为的事实而不采取相应措施, 就要为损害后果承担责任。《条例》第23条也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 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 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 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这就是业内所说的“红旗标准”。在判断百度文库是否具有侵权责任时, 应比照上述归责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避免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施加过于严苛的限制, 影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条例》中又引入了美国《千禧年数字版权法》中的“避风港原则”。《条例》第22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 供服务对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并具备下列条件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 (1) 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 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 (2) 未改变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3) 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 (4) 未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 (5) 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 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百度文库虽然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 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它并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百度文库虽然是一个“文档分享平台”, 但是它对用户上传的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文档涉嫌侵权是知道或应该知道的。例如, 在百度文库首页中“文学作品”栏下的“最新用户贡献”栏, 经常出现一些人气很旺的原创网络小说。这些小说在正规的文学网站如“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晋江文学”等连载是要付费阅读的, 用户上传几乎不可能经过授权。再如, 在“飞跃进步奖”栏和“辉煌成就奖”栏, 许多用户上传的文档达到了数千甚至上万份。显然, 根据理性判断, 个人用户不可能创作出或获授权上传如此多的文档。再看这些上传内容的用户注册名, 都是简单的非实名制的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并且与上传文档中所署的作者名不一致。从这些现象可判断出, 上传用户并未获得合法授权, 百度文库很难以“不知道上传的文档侵权”为借口而推脱责任。另外, 百度文库在“通知—移除”方面做的也不够。联名发表《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的许多作者都表示, 曾经向百度发出过要求删除侵权作品的通知, 但百度文库反应很慢, 未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文档。

根据以上事实, 可得出结论:即使百度文库拥有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的身份, 但很难适用“避风港原则”的免责规定;相反, 网络用户过于明显的侵权事实, 符合“红旗标准”的规定, 百度文库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应对措施

百度文库卷入的版权纠纷, 是当前数字化时代层出不穷的著作权侵权问题中的一例。在这些著作权纠纷中, 相比于“隐形”、“口袋浅”的个人用户, 权利人似乎很喜欢“找ISP的麻烦”, 各类网络服务提供商显然更能为损害结果“埋单”。此前就有过很多著作权人对网络服务提供商提起诉讼的案例, 如“步升诉飞行网案”、“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案”、“七大唱片公司诉百度案”、“北京慈文诉广州数联案”、“新传在线诉土豆网案”等等。在这场著作权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公众三方的利益博弈中, 要采取更有力的应对措施, 平衡好公众的求知欲和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 保持网络的经济活力, 避免给权利人带来过高的维权成本。

1.著作权人可进行注册和登记, 提供版权作品样本, 以便与侵权作品对比识别。

我国与绝大多数国家一样, 在著作权的取得方面采用自动取得原则, 即作品创作完成就可获得著作权。然而, 在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实务中, 权利人面临着如取证难等困境。如果著作权人到行政机关进行注册登记、提供版权作品样本, 由国家建立“版权库”的话,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著作权保护的实际水平。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如百度等也可更好地尽到注意义务, 运用后台识别技术, 比照正版资源, 对网络用户上传的作品进行审核, 从源头上阻止侵权作品上传。

2. 推广用于著作权保护的技术措施。

在欧美发达国家, 面对数字化作品日益严重的侵权问题, 许多著作权人开始在数字化作品和网络上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在网络侵权速度快、维权成本高的情况下, 采取事先的技术保护措施, 比侵权行为发生后再寻求法律救济有效得多。

3. 成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上一篇:胃大部切除手术护理下一篇:对鲁迅作品《故乡》的六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