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自己诗歌

2024-04-24

相遇自己诗歌(通用16篇)

篇1:相遇自己诗歌

相遇自己诗歌精选

相遇自己诗歌

这是一场多么繁杂的晚会

那些人都在炫耀

或是金钱

或是名利

只有他

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个角落

灯光打向他的侧脸

似乎

那张清秀的面孔我在哪里见过

于是

我假装从他的面前路过

故意把头上的发夹摘去丢下

果然

他叫住了我

姑娘,你掉了你的发夹

我转过了身

微笑的要对他表示谢意

他打量了我,然后温和的说

姑娘,换个发夹吧

或许紫色的会更适合于你

那是一双如何的眼睛

我从未见过

如蓝宝石那般的深邃

又如翡翠玉那般的`清澈

那一刻

面对他,我竟然一时语塞

他又微笑的我说

你是不是也不喜欢这里

走,我带你去一个你想到的地方

我问他,那是那里

他没有出声

只是朝着门外

——

那片繁星闪闪的方向奔去

我欢喜了

他竟然一眼就猜透了我的心思

我紧跟了过去

刚抬起脚

一脚落入了一个深不可的谷底

原来

梦醒了

我又回到了这个尘世的世界

★ 与最好的自己相遇初中作文

★ 十年后的自己一封信

★ 遇见十年后的自己散文

★ 《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读书心得

★ 与改变相遇随笔

★ 作文 与苏轼相遇

篇2:相遇自己诗歌

你的回眸一笑

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以后的每次相遇都有你的笑

于是思念成灾

期待邂逅

在一起后

我们称之为

三笑姻缘

今夜七夕

假装我们初相遇

此时此刻

我们相视而笑

谱写共同的.曲

以后的以后

你的身边有我,我的身边有你

我们共同携手

每一天

珍惜彼此

篇3:相遇自己诗歌

他们, 我校的高一新生;他们, 因中考失利, 分数够不上普高, 来到我们学校, 为此他们感到很失落, 很悲观。

我, 比他们早来学校半个月的新老师;我, 大学本科毕业, 在大家拼命辛苦找工作时, 较为顺利的找到了大家理想中的工作, 来到了这所职业学校, 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和他们有着很明显的共同点, 那就是我们都是“新人”, 然而当我们走进这所学校时, 我们的心情又是截然不同的。他们, 充满了失落、悲伤、甚至还有些愤恨;而我则充满了喜悦、兴奋、还有些许紧张。

对于一个新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一段适应的时期, 或许是因为我不比他们大多少,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 我是“80”后, 他们是“90”后, 我们占尽了好时代、好资源的光, 我们有五花八门的交流方式, 即使我们之间有代沟, 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只要我们双方努力一下就可以将它填平。于是, 他们找到了我, 用微信和我聊起了天。

学生:老师老师, 在不在?在干什么呢? (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老师:在的, 没忙什么, 在看电视的。 (我用了最真实最简单的方式回答了他。)

学生:哎~~~~好无聊呀, 一点意思也没有 (学生常常会这样抱怨) 。

老师:那你觉得什么有意思呢? (我的预设答案是打游戏、打球、K歌或是刷微博等之类。)

学生:我也不知道, 以前特别喜欢打游戏, 恨不得没日没夜的玩, 可是现在我觉得打游戏也没神马意思, 挺无聊的。 (这个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看来他已经“升级”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了。)

老师:那就找点书来看看吧 (我尝试给他一些建议) 。

学生:我在看书呀, 我在看××××和××× (说实话, 我很吃惊, 这两本书不是闲书, 是两本非他所学专业的专业书)

老师:你好像不是学得这个专业吧? (我想让他告诉我一个理由)

学生:恩, 我对这些感兴趣, 就借来看看 (当时我想, 这个学生还满不简单的呢) 。

老师:既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那就好好看书呀。

学生:老师, 你原来就是想当老师的么?

老师:这个……很复杂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

学生:老师, 你夸张了吧, 呵呵。

老师:才没有, 是真的, 现在回想起当初, 任何一个决定改变, 可能我们现在的聊天就不存在了哦。

学生:想想也是哦~~~~~我不就是么 (我知道, 可能说到他的痛处了, 本应该回避的, 既然说了, 就和他谈谈吧, 总避着对他也不好) 。

老师:有么? (我想让他自己说出这个问题, 希望他能有小河样的勇气)

学生:我中考失败, 来到这里, 我以后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到底他还是说出来了, 至少他有面对的勇气) 。

老师:是不一样了, 但怎么走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呀 (我想我必须要承认进入高中和进入职业学校时有区别的, 但这样的区别是绝没有好坏之分的) 。

学生:那还不都一样, 和我以前的同学比起来差远了, 以前我们常一起玩, 现在我都怕见到他们了 (这是很多学生都会有的想法) 。

老师:怎么能一样呢, 即使你失去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你依旧可以参加高考, 上大学……来到学校后, 路还是要你自己来走的。

学生:也是哦 (或许是这样的话提醒了他) 。

老师:当然, 正如每天早上你醒来, 你不能改变时间的分秒飞逝, 但你可以选择笑或是哭着走出家门。

学生:恩, 我肯定选择笑, 每天都哭丧着多难受啊。

老师:其实你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 现在的你是一个全新的还未开发的自己, 你想想呢?

学生:好像也是哦, 看来我要好好想想了。

老师:好的, 那就不打扰你思考了哦~~~~~~

反思和分析:

这是学生和我短信聊天的对话, 最后他说他要好好想想了, 我也仔细地想了想。

在我们每个人都还很小的时候, 老师家长就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然后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好好学习, 奋斗奋斗再奋斗, 有些人坚持了初衷, 完成了当初的目标, 大家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可告诉我们, 他们成功了。然而那些没有坚持初衷走下去的人, 就没有成功的么?就如我们学校的学生一样, 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中考这场赛事的“失意者”, 但谁又能说, 他们今后不会成功, 生活不会幸福?谁也不能也不会做这样的保证。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只不过每个人找到目标的时间不同, 显然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走向幸福。

在学校我也遇到过类似给我发信息的学生, 他们在与我的交谈中, 每次必谈“以前我很优秀的, 我……”之类的话, 当我告诉他们“现在的你也很优秀”时, 他们多数会还我以惊异的表情, 然后告诉我“以前和我差不多的一个同学, 人家现在在重点高中……”。说实话, 听到这样的我开始担忧, 他们是还没认识“新的自己”, 时间长了, 对他们是有害处的。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 有些人他们一开始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目标, 这条路就会越走越清楚, 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而有些人, 就如这些学生, 他们的目标变了, 但他们的评价标准却没变, 所以他们怎么和人家比, 都有矮人一截的感觉, 越是这样越是要比, 越比越没有自信, 人也就越消极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也有过这样的遭遇, 上大学前, 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高考的志愿我报的是医学, 最后却阴差阳错的上了师范专业。我有过抱怨, 差点把自己变成“祥林嫂”见人就说自己的悲凉, 后来, 当我意识到抱怨只会让自己更加消极后, 我停止了, 我开始反思, 或许这是上天为我打开的另外一扇门,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大学生活, 现在已然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师。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请不要害怕;面对未知的自己, 请你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回避, 尝试去了解认识自己, 去挖掘自己无限的潜能。

新老师遇到新学生, 用短信进行一番交流后, 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 任何事情的发生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一切都由我们认识自己的态度来决定。

参考文献

[1]蒋家平.论现代大学的价值观建设[J].教育与现代化.2001 (04)

篇4:和自己相遇

不过,作为一种记录和艺术创作方式,“自拍”在得到牛津字典认可之前,就已融汇进摄影的血液:1839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1809-1893)第一次将旧机对准自己;1840年,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1807~1887)创作《扮成溺死者的自拍像》来抗议自己的摄影术研究被政府忽视,这也是历史上的首张裸体自拍像。从那时起,运用镜头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和表达自我便成为一代又一代摄影师的艺术创作途径。

“自拍”被当作个人化的视觉日记,被认为是直接的情感流露手段,也被看成是伸张个性的工具。通过精心安排场景,利用道具,进行表演,或者直视自身,或者模仿扮演他人,摄影师自拍的手法和影像呈现的样式异常丰富。如今在当代摄影中,自拍的程序已远不止放好相机、摆好姿势、按下快门这般简单;在自拍像中,摄影师和自己相遇,用或真切或虚构的方式审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他们描摹细微的生活,建构内心别样的自我,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看法,思考当下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尖锐话题,也抒发某时某刻的强烈情绪。

不过,这一切总该有个基础——如何看待自己?又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我是谁?

本期专题,我们把眼光聚焦在“自拍”这一当代摄影实践的重要领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探讨摄影在表达“自我”时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没有过多关注南·戈尔丁(Nan Goldin)或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而将版面留给那些另据特点的当代新秀摄影师,他们风格各异,有的尽显女性妩媚,有的审视和呈现自己的内心状态,有的从日常记录中寻觅真实……希望读者在看到新面孔的同时,也受到更多启发。

这些摄影师的实践或许正在告诉我们:如何与自己在影像中相遇,是个值得反复思考的好问题。

篇5:相遇迷城爱情诗歌

我们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的诉说

相遇在青春的迷城

彼此朦胧感情交织在这里

尤如夏天的细雨

稀疏在美丽的心间

也许生活中有很多美丽和华丽

可是我却在这里找到属于我的幸福

在品味你给的那点点甜美

时间总会过去

可是我和你在等待

因为这里有我和你的回忆

快乐总是停留短暂

记忆却是新的

然而这一切不会重来,不会复制

你曾只有一个

感谢你的出现

静静的陪伴

你那孩子般的笑脸

久久停留在我的心间

对你的爱需要自私

纵然,你的`心底也在呼唤着我的到来

巧然也会带给我和你很多

幸福就在这里、、

也许有时不相信这一切

想起每一滴时光汇聚的微笑

即便在梦里

我也觉得那是一种幸福

曾久久的回味

有时的真吵

不曾也是一种良久的幸福

那一时我们只有沉默

凝静对方的眼眸

静静的 静静的

时间化解了其中的所有

放弃都不是自己的

因为此时的过去会迎来美丽

曾今的五月慢慢消去

留在记忆的背后

转身看见无数刻印的幸福

不曾会想时间你还会等我吗?

未来的路还很长

坐标很广

感谢你的出现

你的陪伴

依偎在一起的幸福

一切都需要拥有

一切都需要记忆

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沉积

陌生、相识、相见、相恋……

转眼间很快相恋五月

彼此都是开心

彼此都是祝福

你的微笑留在了我的心底

因为这里只有你的存在

小敏 陪着你

篇6:诗歌:相遇

借得东风踏水流,弄姿翘首几曾休。

青花国里吟新曲,雨石滩前吊扁舟。

千古凌波金盏醉,一帘幽梦汉宫游。

凭窗慢道无知己,养在深闺名九州。

【二月梅花】

雪压冬云卷绿黄,千山万壑着银装。

断崖无路摇红萼,瘦骨如柴出石塘。

寂寞曾邀松鹤醉,冰清不待蝶蜂忙。

百花园里谁魁首,独领东风第一章。

【三月桃花】

热烈多情不可遮,十分颜色灿云霞。

园前偶尔证兄弟,陌上曾经共菜花。

把酒添香王母寿,吟风逐月道人家。

杏黄梨白偏输我,猎艳枝头总是她。

【四月梨花】

娇羞默默共迎春,不染铅华独自珍。

薄幸枝头鲜蝶影,莫须名下负花人。

一般清白无桃晕,百歩相思有杏邻。

楚楚尤怜因带雨,天香阁里总低呻。

【五月牡丹】

名花倾国傲群芳,赢得琼林一脉香。

应许红颜违帝诏,可怜飞燕待君尝。

枝枯叶萎心尤静,蕊嫩根焦韵自扬。

解释明年如闰月,或奇或偶便知详。

*便仓镇枯枝牡丹奇异处甚多,其花瓣能应历法增减,农历闰年十三个月,花开十三瓣,平年十二月,花则十二瓣……

【六月月季】

千娇百媚点芳魁,占尽风华月月开。

绝色嫣然临水泊,奇葩毕竟向阳栽。

噙香欲滴颜如玉,照水方知红透腮。

十二重天从未败,原因不计用心裁。

【七月蜀葵】

夜雨芭蕉滴不干,坛园晓日两相看。

晨光照处花含泪,倩影摇时香入栏。

装点景观缘客舞,清新雅韵对风弹。

今生莫许红尘梦,靓丽人间一丈丹。

*蜀葵--别名一丈红

【八月荷花】

水泊山溪总适宜,不枝不蔓逸云姿。

罗裙半卷珍珠醉,红萼初妍鸥鹭痴。

觉者轮回原是我,美人新浴问声谁?

一从周子评章后,洗净铅华万里诗。

【九月桂花】

青山绿水演洪荒,谁释床前明月光。

一树庭中枝翡翠,三秋桂子蕊金黄。

花间有约千杯醉,天外知名九里香。

最是轻寒情正好,临风摇曳沐朝阳。

【十月芙蓉】

乐游原上草离离,日照层峦耀凤仪。

绿萼翩翩深雅趣,红唇灼灼灿琼姿。

应知秋色非孤影,却道西风第几枝?

纵是春归无燕语,含香顶露意迟迟。

【十一月菊花】

不涉江湖不媚春,东篱把盏是何人?

一生孤独酬名士,绝世风流笑太真。

金甲辉煌君子气,秋光潋滟女儿神。

柔情化作春江水,明目平肝可健身。

【十二月茶花】

雾都云岭任君开,野鹤松涛怪石苔。

墨海千寻腾细浪,红霞万朵衬香腮。

几曾零落上林苑,一样悲欢万景台。

篇7:诗歌:相遇

你的名字就镌刻在我的心中。

你是春天温情又柔和的风,

轻轻地吹到了我的怀中,

把我的心吹动。

在我温柔梦乡里,

你是一泓清洌山泉,

在我起伏的山岗上淙淙地淌过。

我居然无法让你作分秒的停留。

但愿你的明眸,

能洞穿我屏蔽的思绪;

愿你深藏的壑思,

能读解我心波澜不兴的涟漪,

并能接纳我如莲般盛开的心事

人生年轮上,

镌刻着许多酸甜苦辣感情,

而感情是生命,

在世界上存在的支撑点。

真挚的情感是最美丽的

一个小小的问候,

一份深深的怀念,

一片浓浓的情意,

一次甜甜的回忆。

我每天都在静静地,

期盼着你的佳音,

等候着你的到来。

和你在一起

不论什么时候

都是如此幸福甜蜜

我真的.好想你,

有你的日子,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风和日丽,鲜花遍地。

我们天各一方,

默默地回想那些流逝的美好时辰。

无论天涯海角,

请记住,还有一个我,

篇8:相遇自己诗歌

《老师, 您好》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抒情诗, 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 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感激、赞美之情, 文质兼美, 朗朗上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读到这样的文章, 也觉得表述真实, 贴近自身, 丝毫没有做作之感, 然而小青年的“不喜欢”倒也让我思考了一番:这首诗该不该喜欢呢?能不能喜欢呢?

新课标中对诗歌教学并没有具体的要求, 中年级学习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 领悟诗文大意。”教学设计时达到这个课程目标就可以了。那老师们真的不喜欢诗歌吗?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随机抽查了30名语文老师, 比如就课文的体裁, 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你上公开课喜欢选择诗歌类、记叙文、说明文中哪一种类型的课文?结果选择诗歌的老师占10%, 选择记叙文的老师占70%, 选择说明文的老师占20%。

日常教学中, 你在这三类课文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比是多少?就课堂教学效果而言, 收效比是多少?结果发现在诗歌教学中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 却收效甚微。

这样的调查很容易让人尴尬, 于是我再对老师们做了一次诗歌教学的采访。老师们总感觉诗歌零散含蓄, 很难备课, 很难备透。老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 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了, 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反而因为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索然无味, 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细细分析, 这里有多种原因:

第一, 实用主义在作怪。诗歌教学是有难度的, 它不一定是传统逐字逐句的讲解, 往往通过情境的渲染, 从意境走向意象, 这样, 教学的自由度增大了, 当然难度也增加了。如果从标题到诗人、从字词到句段, 都由教师满堂灌, 割裂了一个个意味深远的意象, 拆开了优美的整体意境, 致使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诗词的表象中而无法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一堂课学完只有少数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 多数学生处于了解大意, 懂得其写作方法, 但不能领略诗词意境的状态。所以, 老师们对于自己一眼就能发现其奥妙的课文, 当然喜欢, 对于不能一眼发现文本奥妙的文章就少了一丝兴趣。

第二, 畏难情绪在蔓延。由于有的教师对诗词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 或者缺乏想象力和激情, 甚至不认真钻研教材, 致使他们教学时感到力不从心, 不知从何讲起, 或者讲起课来平铺直叙, 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经自己一讲味同嚼蜡。因为无法驾轻就熟地把握诗歌, 所以, 老师们视诗歌鉴赏为畏途。

第三, 陈旧思想在折腾。语文教学中, 可以说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就目前的现代诗歌教学情况而言, 不是很理想,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很保守和陈旧, 直接影响了诗歌教学效果, 老师们因此兴趣不大。有的教师靠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来教学, 学生不太喜欢, 课堂上很难产生共鸣, 师生相看两讨厌。有的老师则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 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吃力不讨好。

因此, 常听老师赛课前会讨论:喜欢这篇课文, 不喜欢那篇课文。感情真挚, 修辞多样、语言训练点多的课文就受到了欢迎, 诗歌就在这种情况下坐起了冷板凳。到底什么样的课文是老师一眼就喜欢的呢?是不是不会教的课文就不喜欢, 还是少了一份研究之心呢?

研究:寻找喜欢之理由

语文学科综合性强, 从思想内容到篇章结构、从写作方法到语言表达, 可教给学生的很多。但《老师, 您好》这篇课文, 思想内容一读就明白, 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 我们是否可以从这入手, 设计清楚而准确的教学目标, 从而具体转化课程目标?从课文的实际出发, 把握重点, 把握特色, 把握个性,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喜欢之心表现出来, 把自己喜欢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促进学生阅读。我们来寻找喜欢《老师, 您好!》这篇课文的理由。

1.研究文章主旨——价值美

这篇课文主题非常清楚——赞美老师的事业, 课题《老师, 您好》, 是诗人对老师发出的由衷的问候和赞美, 也是课文的关键词句;既是诗歌的题目, 又是全诗的中心, 这一课的课题看似平常, 好像只是打个招呼, 一声问候, 且在文中出现两次, 感情真挚, 情意绵长。诗意的吟咏, 指向课堂里的语用, 指向师生的情感升华, 蕴含这样一条主线——赞美人间美好的愿望和情感。抓住这一主旨, 最大化地挖掘文章主旨的价值。

2.研究篇章结构——形式美

这首现代诗歌自然分成两段, 就像两段歌词一般, 无论是字数的多少、句式的运用, 还是结构形式都高度相似, 给人一种回环的美。段末直抒胸臆, 呼唤:“老师, 您好!”既总结本段, 又点明题目。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提示学生为什么要呼唤“老师, 您好”, 从而发现教师在时代发展、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重要的, 是承前启后的, 是任何人难以取代的, 从而得出结论: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 美好的。“崇高”是“引子”, 对全诗的中心意思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也为后一个中心意思——“美好”作铺垫。所以, “崇高”是“美好”的前因, “美好”则是“崇高”的余韵和提升。理解了这层含义, 再来理解教师的事业为什么崇高呢?从宏观上了解, 古今中外, 地北天南, 不管时间、空间, 教师付出的心血是伟大的;教师的事业为什么美好呢?从微观上体会, 辛勤笔耕,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正是这两个角度的思考和理解, 才会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感谢老师, 深刻体会“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内涵。

3.研究语言表达——内涵美

语文非语言, 而是言语, 理解与表达是言语的一体两翼, 教语文就是教言语, 即理解与表达。从语言切入, 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炼句, 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因此, 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 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这首诗的语言朴实, 句式整齐, 长短结合, 节奏感强, 很有特点。

段末“每当……就……”的句式非常典型, 为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感激、赞美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还可以结合平时的师生生活和学习, 练习仿说, 充分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诗句是不能逐字逐句分析的,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见闻、切身体会, 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通过多读这些重点句, 训练学生对读整首诗的朗读能力, 进而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激发学生读出感情, 读出诗歌的韵味,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归宗:奔流到海不复回

怎样才能有自己喜欢的课文呢?

首先, 要对课文了然于心。有的课文, 一读就会喜欢, 那是缘分;有的课文, 要读得滚瓜烂熟, 才会有激情。对于执教的课文, 我们不仅需要一见钟情的缘分, 也需要日久生情的激情;我们不仅需要一种心动的感觉, 也需要理性的智慧。所以, 老师们应多读一读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 不要随便评判对课文的喜好。

其次, 要有积极的鉴赏态度。像这样特殊体裁的文章, 可以从文体出发, 文体包括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次, 从文体的语言体制中提炼教学价值, 从文本的话语体式中把握教学策略, 从文本体式中挖掘教学价值, 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教学设计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解读文本——对照课程标准设计着力点;解读方法——抓实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解读学生——体现梯度目标设计发展点, 从而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 这样, 才会慢慢喜欢每一篇课文。

第三, 要有精进优秀的教学设计。有一份预设完善、胸有成竹的教学设计, 上课时才会充满激情, 充满智慧, 充满灵动, 与学生交流才会心心相印。只有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 灵感的冲击, 才会更加喜欢这篇课文, 才会更愿意付出努力教好这篇课文。

篇9:屈玥 相遇本色的自己

BF:作为一本泛户外杂志的编辑,“空想车轮”这个栏目终于拍到户外女神了!演完《北京青年》中的王越你知道自己火了吗?

屈:没有到火的程度,这个角色开始让更多人关注我,也会被一些热心观众认出来,这时候是挺开心的!

BF:和我们聊聊你的瑜伽功夫吧……那身手、那姿势一看就是练家子!

屈:我练瑜伽有六七年了,开始是因为自己不爱出汗的体质,所以选择了高温瑜伽,尤其是冬天练,排毒效果很好。后来发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瑜伽能让烦躁的心慢慢静下来,逐渐我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BF:今天拍摄的这两辆自行车,一辆复古范儿的公路车,另一辆硬尾山地车,你更喜欢哪辆呢?如果是男人呢?

屈:我喜欢那辆山地车。生活中我比较中性,神经大条的那种,所以会喜欢成熟稳重,会照顾人、身材好的男生。不过说是这样说,每个女生都有个理想对象,真正找到那个人的时候,任何条件都是摆设啦,真心相爱就好。

BF:今天拍摄本季最流行的热带风情印花比基尼,被你临场演绎成一种很仙的感觉,这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原来比基尼的性感也可以如此清新脱俗!你感觉呢?

屈:哈哈,其实我很少尝试拍穿得那么少的片子,自己生活中也基本没有很性感的衣服,所以今天拍的时候,还挺心虚害羞的,但是多试试也没什么不好的,人生不就是重在体验嘛。

BF:女演员的青春很珍贵,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

屈:想拍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

Meeting real self of Goddess

篇10:感谢相遇诗歌

就算绕过多少弯总会相识

不用刻意隐藏自己

你可以放松地呼吸

那时候起,你学会相信

有人说,你总有那么一个理想型

他善良成熟又有责任心

永远有温热的掌心

你可以放肆地淘气

总会有个,坚实的臂膀

原来,真爱并没有谁先追求谁

两颗心不由自主地靠近

只是决定先向前迈步的人

似乎需要更多的勇气

只是永恒,要彼此努力

原来,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想起一个人不禁感到甜蜜

一段简短的语句

你可以反复地回忆

爱竟可以,让人沉溺。

这个世界复杂得让人看不清

梦想总是时而模糊又清晰

小小的我们在人群中川流不息

过去的悲伤经历

或许磨灭了我天真的心

遇见你,我开始放心地做自己

甲乙丙丁的.故事有永远也有分离

我曾害怕失去所以选择躲避

你却坚持属于自己的真心

未来的曲折与艰辛

或许无法战胜真正的信心

因为你,我终于相信了爱情。

篇11:爱情诗歌:相遇

沉寂如冬季的落叶,

绚丽了过去,

然后看着喧嚣离去,

这华丽的转身,

只期待一片晶莹的雪花飘落,

相遇已经不是巧合。

自然而然的情绪,

风只是寒了浮躁,

飘落的已是浪漫旋律;

轻轻的抖抖衣襟,

看着那漫天飞舞的精灵,

朦朦胧胧的天空,

谁还微笑着矗立在路旁,

等候着天真的快乐。

觉得岁月如歌,

当火红的围巾旋转,

给相遇一个轻盈朗朗的歌喉,

是幸福、是安逸、是圆满、

是洋溢着喜悦的丰厚;

相遇到不一定是永久,

流失的`却是忧愁,

如水的年华,

过往的繁华落尽。

相遇到自然的恩馈,

给了土地润之风流,

却也辞了单纯的霜白,

迎来多姿的雪花片片,

轻快的四野,爱惜在等候,

不是为了暖暖的炉火,

不是为了欢声笑语,

篇12:诗歌:相遇

从此,我和你明月沧海

我以草儿的名义成长在你的根底

总有一种期待,许我一个愿望

我要让你变成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期待明天,是因为情定黎明

始终留恋相遇时的目光

虽不曾相信会一见倾心

修修补补的青春

停停顿顿的解脱

我支支吾吾着思绪

面前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溪流

隔着对面的横栏

双眸凝视,我看到你眼中的我

在你晶莹流淌的泪里,我被融化

淋过雨的天气

浮尘无处藏躲

我记忆的童话遗留在少时的幻想里

窗外,天空哭了这样久

夜晚天晴,梦中带走天空郁积的伤

看着你醉人的容颜

城市像装饰了灯

哪里都五彩缤纷

相遇红尘,相拥依偎

你我沧海明月,天涯与共

篇13:柴静:相遇·看见

自称“出版界拖拉机”的柴静在动笔四年后,终于交上了一份“彪悍”的答卷,10年之间做过的几百期节目,写过的几百篇博客,都被她思索进了一本二十多万字的新书《看见》。

在这本书中,她回避了本来可以刻意选择的标志性事件,只是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她并不想描绘大而美的历史,就像10年前,她回答央视“导师”那句“喜欢新闻中的人”一样,今天仍未改变。

每一个人都是有温度的

在柴静看来,”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因此柴静大量是对人的书写,无论是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大事件中小人物的命运,还是饱受争议的虐猫的女人、药家鑫的父亲、双城创伤中的小孩,都可以感触到她遇见的每一个鲜活的人背后的温度。

在这些人身上,有这个国家的故事,也有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正是与这些人的相遇,一次次修正着柴静固有的看法与认识。她也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自己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

她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所以,她以诚恳的笔触毫不避讳地在新书中回忆了第一次采访时的溃败,仓皇逃跑甚至连采访本都忘了拿,写了刚进《时空连线》栏目组连话都不会说字都不会写的黑暗时期,也写了对故乡山西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无奈。

忘掉自己才能读懂他人

刚转行做记者的时候,她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是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喜欢把对方逼到墙角,攻击采访对象,反正“你手里也没有武器了,反正你会倒在地上,那样更好看”。这让她经常被骂,指责她在节目中“关心的都是自己”。

“怎么才能忘掉自己?”这从此成为柴静采访时始终牢记的准则,新闻的使命让她力图在热点第一线记录真实,让观众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每个人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曾经深入非典一线病房的经历,让柴静认识到,“准确”二字事关着他人的性命,对李阳家暴的采访,则令她明白:“平等,不是去悲悯或者同情。平等是我和你都共同身处在相近的生活当中,你所经受的我必然经受。当我们共同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我们就是平等的。”

夸张或者掩饰都是一种刻意的姿态

柴静说:“采访不是用来评判,采访是用来了解;采访不是用来改造世界,采访只是来认识世界。”有一次,她在采访中问哭了一个小孩,感到非常沮丧,一个人坐在原地半个小时,后来她问陪伴这个小孩10年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我怎么总是改不了我身上的弱点?”卢安可回答她,如果这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弱点,才能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有一份宽量。

作为记者,柴静经常提醒自己要客观、克制,可天生的感性、敏感,还是会让她在采访中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 《双城的创伤》节目中,她给小孩擦眼泪的动作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讨论她是否是 “表演性主持”。药家鑫案采访张妙的父亲时,听到张妙的母亲在房间里哭泣,她也会忍不住停下采访,去房间安慰、陪伴。

过去,柴静也会反思这样的行为,认为自己不够冷静和专业,如今,逐渐摆脱外界和内在束缚的她,反而觉得“太固执于一个律条, 觉得记者就应该怎么样,非要夸张或者非要掩饰,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自己的过于在意”。

低调地“忘我”生活

“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之一的柴静,很低调,不爱着首饰,衣服色系以素雅为主,甚至出镜都不常穿正装。不少人好奇她的生活态度,柴静说,生活于她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跟朋友在一起,忘我是最好的状态。

生活中的柴静,爱看书、听音乐、看电影,对艺术有天生的敏感。很多人觉得柴静文艺,从她的装扮到言行。柴静说: “‘文艺’是两个很好的字,只是我们现在还根本称不上文艺,所幸的是,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 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

柴静语录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我跟每个普通人一样都有弱点,有冷酷、有自私、有虚荣心,道德只不过让我看清这些弱点,然后去抑制它,或者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优点。

★要疑问,而不是质疑,“真正的歌者能唱出人们心中的沉默”

★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许多事不是表面那么简单,那么善恶分明,不是义愤地指责可以解决问题的。那些在开始排斥、甚至有可能打击我们的人,也要给他(她)说话的机会。

★这个世界是一个很平衡的世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你会发现,所谓的善和恶只不过是两种变化的律动。

篇14:在远方,与自己相遇

一、奇异的想象与丰沛的诗意

徐东在他的后记里强调说,“我去过西藏,在西藏待了三年”“十多年后我写我心中的西藏,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西藏,准确地说,西藏成了一个使我想象的地方”。徐东的西藏系列短篇小说,是基于想象基础上的叙事,虽然其中不少也是对于男女之情的想象,但穿透种种想象,能够读出生命的寓言、生死的参悟,是与自己灵魂的一种对话。作家笔下那些看上去无所事事、成天幻想的男人或是女人,他们梦想未知的远方,或精彩或一无所有、甚至是走向死亡的远方。在远方的路上,他们最初好像是为了与一个懂自己的人相遇,其实在潜意识里只是为了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小说中那些充满张力的长着扑棱的翅膀的想象,来自于作者在西藏三年的见闻与风景,涵括他足迹所至的山南地区、林周县城、拉萨,以及他在西藏路过的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有的想象的对象来自于神话与传说,就如《贡加贡的时光》中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西多与桑琼。他们需要清楚爱的

过去与未来,根据梦境,他们要去一个地方才有可能使他们清楚,作者借用了网络上虚构的“贡加贡”,从一则神话传说开始引出西多与桑琼的爱情。

诗意与想象,是《藏·世界》的主色调。在天高地广的西藏这个异境里,人的想象是奇的,而以这奇异风景为背景的想象,小说家笔下的男女、物事、语言和心理,无不是充满慢镜头的奇幻,无论是石头、阳光、空气、蓝天、云朵、流水等,都是有灵性的,无论田野、草场、雪山、远山,无论四脚蛇、獐子、雪猪、狐狸、野兔……都是动感的,有生命力的,是一幅幅会成长的图画。

开篇的《欧珠的远方》,既是这些短篇的引领,也是作者的偏爱,其通篇都自然流动着奇异的想象,诗意像清泉浸润每个句子。主人翁欧珠是作者以往在西藏看到的那些经常在墙根下蹲着的男人们的缩影。他们的悠闲自在使人羡慕,他们在那一刻什么都不干,却在默默享受时光,也许他们是在代替所有的人在享受,正如欧珠说自己“守住了时间”。我大声地重读了这个句子,夕阳正透过玻璃倾泻在我的脸上和全身,一直铺撒到茶几上,玻璃杯里的红茶在夕阳下漾起琥珀的涟漪,那盆不知名的花似乎被光影挠了痒痒一般,花枝乱颤。窗外正是京城匆匆赶地铁公交的焦虑的身影,我突然觉着自己也幻化成了欧珠,“觉得自己的存在可以隐到别人身上去……跟着走动”。在喧嚣中静静阅读的这个下午,我也觉得自己像欧珠一样守住了时间,也想找一个石头握在手里,怕自己的飘渺的想法把自己带起来飞到天上去,不敢再开口说话,哪怕是诵读,因为欧珠刚才对我说了,“我怕我一说话,世界就变了”……

而尽情享受时光的欧珠并不满足,他意识到自己应该要去远方,要告别原来的自己,远方未知,远方一无所有,但是远方也无所不有。欧珠只是一个符号,在别人眼里某种异类的标签,欧珠也是人类的某种暗示,欧珠一出现,时间就被放缓了脚步,像慢镜头一般迈着小脚拖着碎步踱步。小说的文本叙述,是纯净舒缓的散文笔调,也充满纯净梦幻的童话色彩,不时闪现智慧的光芒。

欧珠对远方的无限想象和来自骨髓的神往,是这篇小说的灵魂。我曾对故乡与远方也写下这样的句子:“故乡,是一个人‘零公里处,那里雪藏了我们曾经的笑和泪,惶惑与无奈,希望与梦想。故乡,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千方百计极力要逃离的地方;故乡,也是鬓发苍苍时,即使穿越千山万水,我们也要回归的灵魂深处的零公里处!”对未知的远方的想象,是逃离故乡的理由,地图上的那个小圆点,是我们的起点,梦想是半径,梦想有多大,半径就有多长,离家的路就有多么遥远。

欧珠在逃离故乡时,也还是心存留恋的,“他走出县城的时候,回头看了看,发现生活过的地方变成了一幅画,被轻轻地卷起来,装到心里去了。”离开了,就成了永不回来的风景,记忆将被时空洗涤,“许多年后,欧珠生活过的地方也会变成他的远方”,这更是人生魔鬼词典里的句子,“逃离”是年轻时在原点彷徨时的关键词,“回归”则是年老时在远方回望的关键词,他们的时空距离是由各自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决定,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二、自性与哲思之光

这些藏地小说,在情节故事结构上看上去并没有特别之处,有的甚至模糊了故事情节,比如《拉姆的歌声》《透明的杰布》《贡加贡的时光》《会飞的平措》《西光达娃的月光》《走失的桑朵》《转山》等。这些小说更多的是观照内心,直指心性。万物均有如如不动的真如佛性,即自性,不变不灭之性。由于万物均有佛性,在这一点上,万物是平等的,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清净自性,外化为善良、幻化、妙用。

与《欧珠的远方》一样让我反复阅读的是《走失的桑朵》,这是小说集中唯一一篇关于女人非爱情因素、纯粹追逐梦想的神性短篇。或许徐东是个男性作家,在创作这一系列西藏题材小说时,他尚年轻且单身。他对男性的心灵漂泊与梦想有更切身的体验与观照,于是在《藏·世界》里,大多都是聚焦于男性被外界欲望的诱惑,被理想或梦想驱使着走向远方;而在他的想象世界里,除了美丽无敌的拉姆、吉娜等少数几个高原女人,因为天性多情而游走在数个男人之间外,女人大多无奈地安守命运的安排——结婚、生子、放牧、持家守家。

桑朵是清洁自性突然自由外化的例外。某一天,美丽的桑朵,突然想去别处,她丢下她的牛和羊,就迈开了步子,“桑朵走下山坡,用地上闲散的石头在草地上摆出了一扇门的形状,她从中间走过去,敞开了自己的世界,把过去忘记了”。桑朵的丈夫、没有理想与梦想的拉西,实在想不到什么更好的理由说明他的女人突然从熟悉的生活里走失的原因,他也猜想所有神秘的事物附在桑朵的身上,让她入魔,所以无目的地就要去远方。

在这篇短篇里,俯拾即是这样富有诗性与自性的句子,读起来心底澄明。一个人的一生,或一生里的某个阶段应该会有失控的时候。我想,当桑朵在草地上用石头摆了一扇门时,一定是佛在石头门上施了魔法,桑朵的天眼被打开,她的灵魂突然出窍,飞到别处生根发芽又不断成长变化,闪闪发光,让桑朵无法停下来。桑朵不仅用眼睛看到,还用心、用自己的生命看到了阳光下的一切,似乎一切生命都在光中,她想起神创造的一个地方“香巴拉” ,据说那儿没有痛苦也没有烦恼,是自由和梦想之地,她在生命中的想象里找见了生命最本真的渴望——“一个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汇聚成的一个焦点。灵魂在那个焦点里熊熊燃烧。”

谈自性问题,这就是一个比较终极、玄妙的问题,直指人心灵的中心。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在喧嚣时代,无尽的欲望让我们自身的清净自性蒙垢,天眼关闭,洁净的心性成了盲区。谁能像桑朵一样,某一天也用石头在草地上为灵魂摆出一扇自由之门,从中间走过去,放下红尘的牛羊,敞开了自己的世界,重新找到我们的清净自性。

思辨的哲思,在徐东的这些小说里,与他的纯美叙述无缝地对接,阅读的过程,时刻被那些珠玑的亮光照耀。其中《山坡上的桑珠》,哲学的意味最浓厚。这个爱情故事,在这小说集中是属于比较复杂和纠结的三角恋情,但是在作家的温和叙事中,使人无法责备任何一方,三方似乎都爱得有理由、爱得纯粹而真挚。

桑珠因为爱情而敏感的内心使他洞察一切,使他对爱情、亲情以及人生,进行深层的思考,在纠结中痛苦挣扎。血脉手足之情与刻骨铭心的爱同时折磨着这个完美成熟的男人,他走向了他的“山坡”:“山坡是个神秘的高度,是个使人介于人与神之间的位置。”山坡确实是一个有想象空间的自由的高度,不用太多的仰视,也没有大幅度的俯视,可以回望自己的来路,光照自己的内心。山坡上的桑珠,在那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中,他在逃避吉娜和她的情人。在山坡上,他感到所有的颜色都充满了生命,而他生命中产生一种威严,在瞬间感受到自己的独立不羁,他可以超越凡尘,免去一切烦扰。

《上坡上的桑珠》场景选择山坡,是一个哲学的命题,是俗世的爱情,不用太仰视,也构不成俯视,只要稍微抬高一下视线,或是放低一下视线,就是另外一种结果;是血脉里的亲情与激情喷涌的爱情,在灵魂里拔河,他们的力量势均力敌,最后的结果,是拔河绳子中线的小红布,自动消失了,这场势均力敌的拔河,自动消失了。

三、理想而梦幻的、自然而神性的

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男人,在我看来,更像一个个行走大地的行吟诗人一般,爱幻想、想去远方的欧珠、天才画匠格列、养驴拉货的善良罗布、月亮一般皎洁的牧羊人达娃、纯洁神奇的种树的其米、完美的珠宝商桑珠、喜欢不停说话的强巴……他们似乎天生就具备哲学家、艺术家、诗人的气质,他们没有外部给他们的繁琐知识、所谓厚重的文化强迫,高原的大地流云、天空雪鹰、雪山河流等等,是他们原生的书本,一切的自性、诗性都源于灵魂,流自温热的血脉,他们那些看上去虔诚得不可思议的“行为艺术”,都是从心开始。那些美妙的风景与幽微事物在生命力缓绵展开,像无声的雪雾一样飘扬弥漫,当这些来自天地自然的能量积聚到某个极限时,就像火山一般喷薄而出。这些幻想、出走、寻觅的男人,似乎与年轻无关,不少是在有家有口、三十几岁时,才在某一天突然就走向了远方,去寻找远方的梦想与未知。

小说中的男人形象,在我看来,也像是小说家灵魂裂变而成的个体性格、气质的多重影像。欧珠是爱幻想又容易产生错觉的中年男人,他的名字像个影子,在首篇《欧珠的远方》作为主角登场后,他不时出现在以后的篇章里,比如到第六篇《简单的旺堆》里,还在借他的口在说话。

小说家笔下的女性相对男性来说,给的笔墨要少,但多是漂亮而多情的女人,个个很能干。无论欧珠的妻子梅朵,格列的妻子桑娜,店老板娘拉姆,走失的放羊的桑朵,开店的漂亮白玛都是如此。像《罗布的风景》中的拉姆,四十岁的心却还像小姑娘似的多情,拉姆的嗓子好,喜欢唱歌,“尤其见了男人,她就变成了一条波浪滚滚的河,是个因为多情而迷失的女人,但是她的善良一直留存”。

这些小说独立成篇,但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不断地在其他小说中重复再现,成为新的主角,比如欧珠、格列、次仁、拉姆等等,在阅读时,有可以当做一个中篇甚至一个长篇来阅读的感觉,背景都是干净的高原蓝,白云羊群,沟壑峡谷。与西藏的地广人稀对应,每篇的人物很少,都是独居,孤独地存在,没有内地的大宅门的勾心斗角,即使有决斗、暗算,也是因为顺其自然的爱情、不管不顾的痴情。

西藏的万事万物,在作家的心里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与万物可以对话,人与万物可以通灵,石头、树等等都有灵魂。欧珠的手里常拽着一个石头,在其米眼里,“有一种力需要捉住来看看,其米弯腰拾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远处。”“他的树看到他的寂寞,他的力,在有风的时候,树与树商量着要不要给其米一个特别的梦”。

“好作家都是理想主义者。然而,作家相信未来。我是一个相信未来的人,我愿时光使一切沉淀下来的时候,满天星辰使人心存喜悦,灿烂千阳使万物生辉。”就像徐东自己所说的一样,他以自己的想象营造了一个心中纯美的藏世界,他为自己理想的大爱在神界之外建构了一处“天使宫贡加贡”,寄存他内心纯净的永恒之爱,让许多的透明灵魂聚集在一起,让时光停滞了。其实,爱的修行不需要异境,爱情的永恒性也不用去天使宫,没有温度爱情确乎会改变,人类的爱情只适合在凡间,神的爱才在天界,才会永恒吧。尽管如此,我还是会为作者笔下那些为了爱的修行而追寻甚至遭遇苦难和失去什么的人物,滴下常温的泪。

(作者单位:《长沙晚报》副刊部)

篇15:若,不曾相遇诗歌

桃花盛开的季节

桃园曾留下一起踏青的足迹

莲花满池清香的时节

你我曾在岸边嬉戏

多愁善感的.秋天来了

曾相依留恋在落叶飘零的林中不愿离去

篇16:相遇在军营诗歌

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自从有了你

世界变得更美丽

你的家乡在河南

我的家乡在山东

我们却在甘肃相遇

相遇在绿色军营

感谢让我遇见了你

与你相遇

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记得刚刚

参军入伍

来到向往已久的军营

充满期待

却又如此彷徨

还好我遇见了你

我的老班长

在刚步入军营的新兵中

你向我走来

我看到了你高大魁梧的身躯

这就是我梦中

钢铁军人的模样

你在千挑百选中

看中了我将我带到英雄的夜老虎连

你成了我入伍后的第一任班长

从社会步入军纪严明的部队

在家的松散

无法适应军营的军纪如山

是你

我亲爱的班长

手把手地教

心贴心地爱

让我迅速地转变

变成一名合格军人

有时你像兄长

有时你更像父母一样

唠唠叨叨

我知道这全是爱

满满的爱

你会生气

在我犯错误时

恨铁不成钢

在我小有成绩时

你露出欣慰的表情

你坚信,我会成为一名

钢铁军人

亲爱的班长

感谢与你在军营相遇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从一个懵懂少年

到一名钢铁战士

你付出

太多心血

我在军营的每一步成长

都有你辛勤的汗水

就算退伍

回归社会

钢铁军人生活

充满你爱的踪迹

一生中会有太多的相遇

唯有你

让有终生

无法忘记

我的坚强

有你的不离不弃

甚至我走过的路

都有你指引的方向

亲爱的班长

感谢与你相遇

你我现在都已退伍

各奔东西

无论多少年

我都会自豪

在绿色军营

我遇见了

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人

他是我的新兵班长

他是我一生的知己

我常常期待

再次与你相遇

与你相逢在梦中的军营

或者任何一个地方

相信我们会再次相遇

也许就在明天

也许就在来年

上一篇:侯彦成创业经历下一篇:普通外科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