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课程教案

2024-04-22

新闻采访学课程教案(通用6篇)

篇1:新闻采访学课程教案

课程总结

1、新闻采访学概述

新闻学领域四大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新闻采访学属于新闻业务分支 新闻采访的特征新闻性、时效性、广泛性、公开性、连续性

2、记者的思维和意识

记者的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 记者的意识导向意识(社会效果)、市场意识(报道针对性)、竞争意识(新闻竞争)、法制意识(新闻侵权)

记者为什么需要多向思维?(1)、记者报道新闻时,需要从不同侧面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完整、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2)、新闻报道领域繁多,记者需要用联系的观点、用发展和变动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事物(3)、客观世界不断变动发展,记者的采访思维也不能一成不变,应呈现多样性和多向性

3、记者的素质、修养与道德

记者的素质——德、识、胆、才、学 识:强烈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新闻眼”或“新闻嗅觉”,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以及具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记者的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休养 记者的道德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依据: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5、新闻采访的内容——新闻

好新闻的依据准确、真实、独立和公正、同情心

6、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表现出的某些信号或迹象。

记者主动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利用互联网寻找新闻线索

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人提供新闻线索 热线电话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甄别:真伪和优劣

7、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其了解事实,或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事实的人

作为事实拥有者的采访对象当事人、知情人、相关者

作为事实提供者的采访对象手中有事实,但不能顺畅提供的采访对象 ⑴思想上有种种顾虑的采访对象 原因:

a.采访对象担心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副作用;

b.采访对象本身是有争议的人物,对记者采访持不欢迎态度; c.采访对象过去曾犯过错误,担心报道后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 对策:

记者要摸清原因,适当改变采访计划,或寻找新的报道角度 ⑵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因初见记者比较紧张的采访对象 原因:采访者的心理障碍

对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迅速找到一种能够把双方连接起来的中介 ⑶因反感记者的举止言行而不愿交谈的采访对象

原因:记者采访前准备不足,对采访对象基本不了解,不能与采访对象产生交流与沟通 对策:记者采访前做好充分的、有针对性的采访准备

8、采访前的准备

临时准备的内容明确采访目的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充实相关的新知识

拟好采访提纲,做好提问准备 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9、采访的组织与策划

新闻策划:指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策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采访组织与策划的必要性策划可以有效解决采编脱节问题 策划可以有效整合新闻资源 策划可以满足受众的多方面需求

策划可以有效增强采编人员的精品意识 采访策划的基本类型

策划时间:即时策划、超前策划(3)

10、采访中的谈话和提问 采访中谈话的重要性说好开头话,让对方产生一见如故的亲切感

运用谈话来转折过渡,使采访张弛有度,节奏明快 运用谈话来引导采访深入进行

运用谈话为采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问题类型:开放式问题、闭合式问题 使用原则:交叉使用原则 采访中的提问角度正问、侧问、反问

11、采访中的倾听、思考和记录

全感采访:即指记者调动眼、耳、脑、手、口、鼻、舌等全部感官来进行立体采访。倾听中注意分辨重要、新鲜、有疑问之处

12、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记者以亲历的形式融入到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和自然情景中去,在获得切身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采访的方法。关键词:亲历和融入 体验式采访的作用 4 体验式采访,可以做大限度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体验式采访,可以增强媒体和记者的新闻竞争力 体验式采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体验式采访有利于新闻的改革和创新

13、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又称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隐性采访的类型旁观式隐性采访: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秘密查看人物和事物的状态,对人物和事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的隐性采访方法

介入式隐性采访:记者根据需要,乔装打扮成某种“角色”,参与到人物的工作、生活环境中的隐性采访方法

隐性采访的法律依据新闻自由权、公民知情权、舆论监督权 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隐性采访应当确定程序正当 隐性采访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 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相结合 保护记者的人身安全

篇2:新闻采访学课程教案

讲授

讨论

实践

其他

小计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新闻记者

第三章采访与事实

第四章怎样选择新闻事实

第五章的一般程序

第六章的基本技巧

合计(学时数)

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与

知识点:新闻的含义,形式,的含义,特点

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点:学的一般概念,本学科在我国的历史发展

学习学的目的与方法

知识点:学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记者

记者的历史

知识点:中外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记者的类型

知识点:记者的不同分类

记者的职责

知识点:明确职责,提高修养

采访与事实

采访的基本任务

知识点:采访基本任务包含的五要素

材料与事实

知识点: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如何区别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材料与事实的关系

第四章怎样选择新闻事实

选择事实的主要依据是新闻价值

知识点: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获得新闻线索是选择新闻事实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新闻线索的含义,特点,获得途径

新闻敏感是选择新闻事实的内在功底

知识点:新闻敏感的含义,作用,如何培养

第五章的一般程序

明确报道思想

知识点:报道目的,内容,范围,报道思想与采访的关系

确定报道选题

知识点:怎样确定报道选题

做好采访准备

知识点:平时准备,临访准备

访问活动

知识点:访问成功的先决条件,两种提问的方式,善问是访问成功的关键

用心思考写作

知识点:反复提炼主题,主题和题材的关系

第六章的基本技巧

点面结合知识点: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

两面发掘

知识点:两面发掘技巧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抓取特点

知识点:捕捉有特点的细节,收集有个性特点的语言

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本课程结束后完成课程论文

成绩计算: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完成的课程论文成绩按3:7的比例计算本课程总成绩.教材与参考教材

申凡.《学纲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刘海贵,尹德刚.《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容

篇3:新闻采访学课程教案

其次运用微观思维探究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和教学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与其它采写课程的不同在于, 它专注探讨广播电视媒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就要注意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采写理论和实践, 要真正能服务于广播电视。另外, 和很多课程不同的是, 它既包含理论, 也包含实践内容。那么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建构方面, 必须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关联, 考虑理论对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任何一种改革和创新都需要有探索的过程, 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笔者从一开始接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就很重视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比如深研教材、认真备课、 咨询专家, 或通过调查问卷问计于学生。我分别在2011年设计了调查问卷, 调查本专业广电0911和广电1011的学生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教学建议。学生对教学重点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 甚至某次讨论课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都细致地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2014年暑假, 在参与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我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校期间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素养,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如何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指导意义等方面, 调查了本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结合调查结果, 认真分析了采访写作过程在本专业的地位, 及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采写课程的教学。平时做了教学的改革, 在期末时, 我会认真进行总结和思考。

具体来讲,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注重学期第一次课的设计。学期的第一次课, 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交流的第一步。甚至直接影响今后的教学交流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认真设计第一次课。《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是一门既需要学生掌握理论, 同时又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课程。顺利地将理论结合实践, 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为了解学生, 在第一次课我会设计一节课的摸底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是口头表达, 也可以是书面写作。比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0字左右的小新闻稿, 不限定媒体类型、新闻体裁和题材, 以发现学生新闻素养的基础水平。

第二,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形式、 时间都是多样化的。比如课堂上的交流、课外的交流、 书面交流、直面交流、也可以打电话、发信息、甚至借助新媒体的微信、微博等形式。也可以是个别交流或小组交流。因为新闻的突发性特征, 我要求学生学期课程一开始, 就要随时准备进入到采制新闻的状态, 因为真正的记者工作状态是全天候的。那么要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新闻作品, 教师也应该是全天候工作的状态。

第三, 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讲。《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 是学生的采访沟通能力, 临场应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 我会尽量安排一些环节, 让学生多讲。比如, 课前三分钟说新闻;或者布置课外两人组的小作业, 然后在随后的课堂上进行展示, 要求展示时作者要进行讲述, 然后其他学生评点;或者教师提供话题, 让学生当堂设计采访方案, 以训练创意思维能力;有时也会就某次内容, 直接由学生来设计教学环节。这些丰富的让学生参与、表现的形式,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个好记者是勤奋的, 在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时, 必须训练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四, 注重案例分析。在教学中, 我注重运用案例分析, 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采写理论, 这些案例一般是具有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的, 或者是权威的案例, 比如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 新闻敏感的增强也需要通过大量接触新闻作品。所以, 我要求学生必须多听多看新闻, 并养成写听后感和观后感的习惯。根据教学内容理论的进度, 有侧重地分析新闻作品。通过分析案例, 让学生更容易地领会所学理论, 同时, 更好地指导自己的采写实践。

第五, 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怎样消化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 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这些问题最终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所以, 每次课后, 我都会安排课外训练的思考题。有时只指定某位同学完成, 有时指定几位, 有时是全班同学一起完成, 然后将作品在课堂上分享。课外实践的地点, 有时在校园, 有时会要求到校外。一般建议学生先从校园新闻做起, 当具备一定的能力之后, 再走出校门, 去校外搜索新闻。如果不规定范围, 校外新闻如大海捞针, 所以, 我会稍微限定范围, 比如, 因为许多学生来自湖北襄阳本地, 所以我让学生在襄阳老手艺中寻找新闻线索。这种活动对传统手艺的发掘与传承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次找新闻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很多学生感慨, 原来自己家乡还有这么多让人骄傲的文化产物。

第六, 注重记录教学过程。运用摄影摄像设备及时记录教学过程, 既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也可以通过记录过程本身, 来训练学生通过摄影摄像设备采集素材的能力。

第七, 注重以考核促进教学。我认为考核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是促进教与学的手段。所以, 我设计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及其实务课程的新闻作品的考核评分体系。为更客观、公平地评析新闻作品, 也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优秀新闻作品的标准, 我为六个实验项目分别设计了评价体系。其中的评价标准涵盖了该类新闻作品主要的采制要求。比如评价实验项目二广播录音报道的采写, 评价指标包括: (1) 主题鲜明、集中, 有突出的新闻价值; (2) 音响典型、恰当; (3) 有效进行了线性传播。每个指标又分为A (1) 、B (0.8) 、 C (0.6) 、D (0.4) 、E (0.2) 等五个递减的等级。评价体系的建构, 让学生能更客观、全面地评价新闻作品, 同时, 这些评价指标, 也帮助学生回顾了所学理论, 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评价指标的相对固定, 也有助于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便于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篇4:新闻采访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关键词:新闻采访;高职;教学设计;项目

新闻采访课程是专门研究新闻采访行为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通过新闻采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培养基本的新闻采访能力,为今后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新闻采写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新闻采访是新闻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其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新闻写作、评论和编辑等后续业务工作的完成质量。所以,无论是从业务流程的角度,还是从业务关联性的角度来看,新闻采访课程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新闻采访课程的设计理念

新闻采访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着重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的能力。

在保持新闻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教师把课程重点放在采访能力的训练方面。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以够用为标准,突出采访方面的实训。在实训项目设计方面,以若干具体活动为线索进行新闻采访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途径,给学生提供大量新闻实践的机会。

二、新闻采访课程的设计思路

1.技能训练全程化

教师把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内容具化为一个个项目,如寻找新闻线索、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设计采访计划、写作采访提纲等。这些项目作为技能训练的载体,贯穿于新闻采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在“寻找新闻线索”这个项目中,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去校园里寻找三条适合在校报上发表的新闻线索。学生带着新闻线索回到教室后分小组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工作成果。学生的讲解要提前制作课件,并结合教材和网上资源进行备课。这种备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而是一次深入的“新闻专题”研究。然后,学生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点评,点评定位在新闻采访能力培养与技能深化的理论层面上,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能够深刻地领会和把握。

2.理论教学案例化

通过案例教学,教师结合最有实效性的新闻事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的目标,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特派记者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时,给学生举例央视记者徐娜。徐娜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工作中,离开汶川灾区现场,躲到成都的一家宾馆里和央视的新闻主播进行现场连线。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节目的视频,感受到记者徐娜在与主持人连线采访过程中词不达意、漏洞百出,甚至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说出了“抗震救灾工作已接近尾声”的错话。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作为特派记者,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选择优秀的电视新闻采访节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像职业记者一样来进行模拟操作。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央视著名访谈节目《面对面》,学生观摩和分析记者王志在采访学者于丹时运用了哪些心理控制手段,如何牢牢掌控采访的主动权,把采访一步步推向深入。然后,学生再观摩凤凰卫视著名访谈节目《鲁豫有约》,对比同样的采访对象在两个节目中不同的心理状态,分析记者陈鲁豫在采访学者于丹时运用了哪些心理控制手段,并对比王志和陈鲁豫在采访过程中状态的异同。

3.实践教学实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模拟新闻实战、记者招待会、人物专访、新闻现场采访等活动来加强课堂实践教学,以突破学校环境对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

教师在讲授“人物专访”时,可以让学生先从身边的人开始采访,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长和性格分别设计不同的采访方案。学生们从采访校园里的陌生人开始尝试,如食堂的服务员、宿舍管理员、校园里的师生等,来锻炼和陌生人讲话的勇气,培养自己的亲和力,练习在短时间内获取采访对象信任的能力,学习平衡提问和倾听的关系。通过实战演习,学生们逐渐体会到采访也是一种沟通艺术,渐渐学会了在采访中捕捉采访对象的个性化语言和挖掘精彩细节的能力。

在“记者招待会”这一项目中,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新闻选题、角色部署、资料准备、记者提问等工作,让所有同学经历记者招待会的全部流程,感受记者提问环节的竞争气氛,并体验自己举手提问的真实感受。

记者招待会的主题为“两会”,会前同学们积极准备,分组、寻找主题、提问、回答都各有分工,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分组参与,共产生了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物价局、政法委等部门的十几位“发言人”,其余同学作为参会的中外记者。“发言人”和记者都在活动前期就自己领域的内容做了深入的学习和调查,广泛了解当前“两会”的热点议题及政府的工作思路。会上,记者踊跃提问,就自己关心的时政、民生等问题询问“发言人”。学生发挥新闻专业特色,模拟职业记者的提问方式进行即兴提问。精彩的语言交流和思想交锋,让在座的师生感受到了真正的“两会”记者招待会的严谨、专业气氛。模拟“两会”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使学生学习到了如何抓住提问机会等采访技巧。

4.课内课外一体化

教师把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新闻采访课上所学知识,平时留意在校园中寻找新闻,增加在校园中演练的机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如校报、校广播站、系报《先锋报》和系刊《文泽》,寻找新闻线索上报校内媒体,及时采写新闻稿件投稿,积极参与采、写、编、评等各项新闻业务工作,增强了新闻实践的积极性,也在校内的实践平台上展示了新闻专业学子的风采与新闻业务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校外实战采访活动,实现课堂延伸、学生自我拓展的培养目标。比如,让学生参与了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侠肝义胆——丁渝特别访问》、郑州电视台《你让我心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事后诸葛亮》等节目。学生积极观摩记者的实战采访活动,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新闻采访活动的整个过程。这种真实现场的观摩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新闻业务素养。

三、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效果

新闻采访课程的课堂气氛一改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听课——考试”的单调模式,代之以多种形式、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训练项目和活动。整个教学从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角色扮演,从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愉悦有趣的职业体验。

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增强了学生采写新闻的信心。通过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媒体的创办,还积极参与系内举办的各种新闻专业活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表现优异的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获得了在知名媒体实习的机会。2010级学生王洋名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实习期间,发表电视通稿20多篇。学生在媒体环境中得到广泛深入的专业实践锻炼,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设计的革新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由于新闻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改革也需要持续地探索,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把学生最新的反馈纳入教学改革系统之中,这样才能使教学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大晓,刁军,吴绍钧.课内外一体化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06,(4).

[2]何芝莹,陈相.浅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J].钦州学院学报,2010,(1).

[3]曾宪章.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

篇5:新闻采访学

(一)记者的类型

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是为了是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业人负责,从而能及时的、多方面的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2、机动记者:指那些没有固定采访范围的,随时可以准备接受编辑部的调遣,以完成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采访报道任务。

3、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这些记者往往有新闻机构直接调遣,派往外地采访重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4、特约记者:是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编任务的编外人员,他们一般完成一些较为重要或者有特色的采写任务。

5、地方记者:又称常驻记者,地方记者是指由中央或省市级一级新闻单位驻某地,从事驻地新闻采访报道的记者。

6、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负责对所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以促进国际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满足广大群众了解天下大事的需求。

(二)采编分离: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

料写稿;编辑这块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

1、优点:记者和编辑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相互激发相互制约可以细化工作性质,通过出版流程,可以有效杜绝新闻失实,有利于避免了人情稿、关系搞的泛滥。

2、缺点:采编分离两大系统相对独立,缺少沟通和理解,编辑会出现任意删除稿件的现象,记者写稿不考虑编辑的工作,长篇大论,增加编辑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采编合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编委会下设若干个相应的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与部室之间基本都是无关联的相对独立。

1、优点:有利于记者和编辑加强沟通和了解,以提高效率

2、缺点:只是局部的整合,每个版面都考虑自己,缺乏全局意识,稿件自采自编,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报道署名为什么冠以“特约记者”头衔?

答:

1、是表明编辑部重视;

2、是表明这类报道与一般报道有所区别,以引起读者注意;

3、是有利于培养记者,加强记者的责任感,促进他们拿出精品。

(五)记者的共同职责:

1、采写新闻报道;(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2、反映情况;

3、做群众的工作

(六)内参稿:内参稿这类稿件应该反映问题尖锐敏感,作为公开报道或不具备典型意义或社会效果不好,所以改为内参报道,发往有关部门或领导机关,形成在小范围内传播,促成问题解决或引起重视

(七)记者的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

(八)采访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

(九)采访作风:a、密切联系群众作风;b、深入研究调查的作风;c、战斗敏捷的作风;d、不畏艰险的作风

(十)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新闻性、政策性、全局性、广泛性、时效性、连续性、公开性

(十一)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的具体运作,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十二)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十三)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

1、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

2、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

(十四)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1、要下决心长期的无条件的全心全意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十五)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问题上,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2、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心实际工作的关系

(十六)采访方式:

1、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2、视觉采访

3、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4、体验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有助于记者获得真知,更深入的了解客观实际;有助于记者思想作风的锻炼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的真切感人,有血有肉;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工作经验。

5、电话采访(快餐式采访)

6、因特网(互联网)上采访

(十七)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的手法表达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他的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有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十八)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选好体验对象。

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的好思想、好风格。

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地报道

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

5、体验式的报道要有体验的特点,以区别一版报道

(十九)记者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联系采访对象;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

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二十)新闻采访方式

1、按新闻采访的形式分

A.个别访问(直面采访的一种):记者代表媒体与采访对象交谈从而获得新闻,这是最常见 的采访形式。

B.开座谈会(调查会)采访(直面采访的一种):这是采访先进人物,了解某种经验或收意 见进行批评报道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情况,工作效率高,同时易于集中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记者分清是非,进行判断。C.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语言进行采访的采 访对象。

D.参加会议采访:会议虽然比较程式化和枯燥,但由于参加人数较多、范围较广,既有领导 又有群众,有不少人来自生产第一线,会议往往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和一些重要决策 集中的地方。记者要善于从众多的会议材料中选取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某一问题深 入报导。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这种专门为记者觉醒的会议,更能集中、更权威的提供 新闻事实。

E.蹲点采访:深入一个具体的单位,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总结典型经验,反映典型人 物,探讨典型问题。适合于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的采访。

2、按新闻采访的性质分 A.常驻采访:中央或省级新闻机构派往下属地区或城市的常驻记者或各新闻单位派往外地的 常驻记者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要求记者对所负责地区各方面情况都要较为熟悉。B.突击采访:许多编辑部都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记者,他们在一些突发事件或需要进行深度报 道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要求记者有灵活机动的采访作风,头脑清 楚,行动敏捷不怕吃苦,忙而不乱,沉着冷静。

C.交叉采访:指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要求记者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 的利用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的完成采访任务。

D.巡回采访:又叫旅行采访。指记者沿着某一预定路线,对某个特定主题进行采访。

E.隐形采访: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 种采访现在越来越常见于批评报道中隐性采访有助于记者获得真实信息。但是记者在进行隐 形采访时应该注意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在采访途中自身不能以身试法,成为犯罪分子的帮 凶。在隐性采访时还应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

F.异地采访:指甲地的记者到乙地进行采访。异地采访与旅行采访有相同之处,区别在于异 地采访主要针对到乙地一地的所见所闻进行采访,不需要沿途有游历多地区。

3、按新闻采访的方法分

A.口头采访:记者通过具体深入的口头交谈,从新闻人物或知情人那里得到新闻材料,这是 记者最常用的新闻采访方法。

B.目击采访:指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用双眼去捕捉那些瞬息万变的具有典型性、新 闻性、能使受众产生共鸣的生动细节。

C.电话采访:是记者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交谈从而搜集新闻事实的方法。(美国又称为快餐 式采访)其最大特点是速度快,且简便易行,对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极有好处。电话采访要注 意核实工作,讲求新闻来源的准确性。D.书信采访:是记者通过信函方式采集新闻素材的采访方法。它可以弥补记者因为不能到现 场采访造成的不足,是对不愿或无暇接受面谈的采访对象而进行的重要采访方法。书信采访 时,提问要简明扼要,切中主题,并对获得的材料加以筛选。

(二十一)怎样开好座谈会?

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2、参加座谈会的人多少为宜?(小型座谈会3——5人,大型座谈会8——10人需要见报的座 谈会大约以5人为宜)

3、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4、要开展讨论。座谈会不要简单地开成一问一答式的,必要时还要展开讨论。

5、要善于启发引导。

6、自始自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二十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特点和要求

1、采访特点 a、“新闻源”主动邀请记者 b、“新闻源”不是像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向新闻界 c、“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1至2小时

采访特点要求记者具有参与意识,记者要主动参与,积极提问;要求记者具有竞争意识,把握时机提问。

2、采访的要求

1、扫除思想障碍

2、要做充分准备

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抢座位、抢提问、枪发稿)

(二十三)突发事件的采访和报道:

1、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 处置措施予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的种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如:车祸、飞机失事)、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甲流”)、社会 安全事件

3、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

4、对突发事件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a、留心异常现象与先兆

b、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级的认定问题(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c、要有紧迫感

d、沉稳应对,稳重不乱

e、既要用于赴汤蹈火,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二十四)旅行采访:

1、旅途通讯体现的五种价值

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交流价值、美学价值

2、旅行采访的类型

徒步、骑自行车、驾摩托车、驾汽车、乘专机、徒步和综合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旅行采访、太空旅行

(二十五)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a、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性况下,用显性采访的办法,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的同记者讲真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心,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采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反而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b、有时候,对某些人或事,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两种方式均可,但隐性采访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也宜用隐性采访证种方式。

2、运用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a、处理好暗访与明察的关系 b、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的关系

c、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害公民的名誉权,私隐权。

(二十六)善于观察:

1、对观察的基本要求

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2、如何进行观察?

a、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b、粗细结合,以细为主;c、用眼睛调查数据;d、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e、在观察中联想

(二十七)采访重点的七新:

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风尚、新经验、新人物、新问题

(二十八)我们要抓住哪些新动向?

1、要关注政治新动向;

2、要关注经济新动向;

3、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

4、要关注国际 新动向

(二十九)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怎样抓好新事物的问题?

1、要善于发现新事物;

2、要敢于支持新事物;

3、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十)有些先进人物已经牺牲,或者因病去世,又要报道,怎么办?

1、要看到先进人物不在了,采访他本人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和他一起生活、工作、战斗的同志还在,领导还在,家属亲朋还在,有关的人还在,要着重采访他们

2、到现场踏看,到他出身地踏看,到他学习过的地方踏看,到他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踏看,到他牺牲或病逝的地方踏看,以增加实感

3、搜集一切有关的书面文字材料,如本人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文章,以及出版的著作等,再加上生前别人写过他的文章

4、推出全国性的重大先进典型

(三十一)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三十二)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从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从党、政府、国际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报告和其他重要活动;领导机关的工作总结、简报;各种重要会议;广播、电视;新出版的书籍、杂志;新上映的电影,新演出的喜剧;读者来信;各种广告、台历;各种记者招待会,工厂、农村等的重要活动;街头发生的为大众关注的事情

(三十三)新闻价值:

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三十四)怎样培养训练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品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

3、要胸有成竹

4、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三十五)临时性的准备工作和经常性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临时性准备工作的内容 临时性准备工作:是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

a.明确采访目的

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b.熟悉采访对象

接触采访对象之前,应尽可能熟悉财富那个对象的一些情况,以便了解、接触采访对象。c.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分工报道范围内的方针政策,还应该做到:弄清总的方针与具体方针、现行政策与过去政策、各项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弄清可以公开报道的方针政策的范围。d.充实新知识

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在每次采访前不断充实新知识。e.准备一些问题

采访目的要落实在问题上,一般应该可能多的准备要问的问题。f.设计作战方案

选择突破口,纵深发展,扬长避短。g.物质准备

h.记者的精神状态也是关系采访全局的一种很重要的准备。

2、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

经常性的准备工作:是指平时的积累 a.理论的准备

记者要根据 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熟练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政策准备 一定意义上,记者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宣传员,对此,记者理应学的更深,理解的更为透彻。这项准备不但包括总的方针政策,还包括一个时期的现行政策,分工负责领域的具体政策。c.情况的准备

记者要留意与采写有关的各种情况:正面的,反面的;本地的,外地的;自身经历的,别人介绍的等等。d.知识的准备

新闻工作之所以可贵,是因为知识广博。平时的知识准备的积累将对采访产生如下功效: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的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三十六)追踪采访

1、追踪采访是指采用公开或不公开的手法,获取采访对象不愿公之于众的信息,将其曝光。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追踪,这种方式在国外被“帕帕拉齐”们(专门追逐名人、偷拍名人私生活照片并以此赚钱为生的摄影记者)所使用;另一种是非公开追踪,即隐性采访,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隐藏身份如用偷拍等方法进行采访。90年代,追踪采访引入我国后被许多新闻工作者采用,至今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批评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追踪采访已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2、追踪采访的特点

a、追踪采访是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的采访

b、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c、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一种采访 d、追踪采访是着眼食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三十七)新闻采访时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有好的话头

a、要选择于采访对象紧密相关和相邻的话头 b、要选择相悦的话头

c、要选择相似的话头,注意拉近距离

2、提问要有好的方法

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a.当事人或被采访者公务繁忙,行测匆忙之时 b.采访一些突发事件

c.采访对象与记者已经非常熟悉,多次接受采访

2、侧面迂回法(又称勾推法)

a.当面不好直接提问时,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

b.采访时,不直接找采访对象本人谈话,而先找他周围的人谈。比如熟悉他的上司、同事、亲人、朋友等。

3、激将法:在谈话采访中,如果掌握了对方某种特点和个性,必要时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促使采访对象吐露事情的真情。

4、引证法: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多需要的新闻材料。

5、请求法:指记者很有礼貌的代表受众想采访对象便是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各种个性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4、引证法: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多需要的新闻材料。

5、请求法:指记者很有礼貌的代表受众想采访对象便是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各种个性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6、重复法:记者以发问的口气重复采访对象讲的某一句话,使对方再明确说一遍,以加深我们的印象,核实清楚对方讲话的原意,并把交谈进一步深入。

7、赞叹法:在同采访对象交谈中,对方谈到某些使我们受到感动的精彩细节或材料,我们可以用赞叹的语气表示肯定,并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细节材料后面包含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8、反问法: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或者有的问题我们估计到正面问对方可能不会得到坦率的回答,这时可试用反问法,也就是“先发制人”,把对方退路截断,使他不得不明确回答,对提问有效坦白的表示。

3、记者要有好的提问技巧 a、提问妖精连、精细、精彩

b、提问时,大、小问题应该灵活穿插

篇6:辽工大新闻采访学

2、【采访的基本意识】①信息意识②受众意识③监督意识④未来意识⑤竞争意识

4、【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具体运作】①广辟新闻信息源。②增大新闻信息量。③传播正确信息。④提供含金量高信息。⑤让信息增值。⑥快速传递信息。⑦重视信息反馈。⑧加强对信息综合利用。

5、【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基本点】①报道要看读者对象。②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③报道要对读者负责。④报道要引导读者。⑤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6、【新闻舆论监督】⑴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⑵【主要形式】批评性报道⑶【突出特点】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7、【未来意识】一种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

8、【预测】⑴【结果】正确;基本正确;错误。⑵【预测性新闻作用】鼓舞、指向、警示。⑶【预测性报道特点】①超前性②科学性③重要性④服务性⑤不测性⑷【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

11、【记者竞争的舞台】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舞台,是指国内外记者云集的舞台。无形舞台,即使没有竞争对手在场,也应立足于竞争,写出最好的报道,做出最好的成绩。

12、【竞争要注意的问题】①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弄虚作假,捏造所谓“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二是重金收买重要新闻,垄断采访权,以达到独家发布的目的。②形成合力。

13、【争取地方党委的途径】⑴争取党委同意,列席政府有关会议⑵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⑶报道计划送政府征求意见⑷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跟的好处是①可以即使掌握情况,发现典型。②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工作的意见,以及指导思想形成的过程。③可以具体地观察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态度⑸重要报道送领导审阅⑹承担政府交给的任务⑺起新闻单位和地方党政的桥梁作用⑻争取政府支持,筹备记者会

14、【地方记者要正确处理同地方党委关系中容易出现的矛盾】①多写与少写的矛盾。②登与不登的矛盾。③好与不好的矛盾。④批评方面的矛盾。

15、【记者应具备的采访作风】①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②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③战斗敏捷的作风④不畏艰险的作风

16、【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①主动接近群众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③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

17、【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18、【发稿快的有效办法】 ①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记者养成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的习惯,一旦采访结束,落笔就快。②多写短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写得短一些,就会发得快一些。先发短新闻,把信息尽快传递出去,详情再续发。③分段发稿。④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

19、【直面采访】⑴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⑵原则:①平等②因人而异③主动权 20、【(论述)直面采访注意】⑴拉近心理距离①取得信任②架设桥梁③缩小隔膜④善交朋友⑵驾驭谈话局面:①选择环境②紧扣主题③制造兴奋点④打破沙锅问到底⑶掌握交流技巧:①聆听有目的②插话有技巧⑷做好访问记录

21、【眼睛在采访中作用】①接受信息②发现线索③识别美丑④辨别真伪⑤洞察本质⑥捕捉情景

22、【视觉新闻】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

23、【视觉采访要求】①要求记者目击新闻②要求记者身体感受③要求记者结合提问

24、【观察的基本要求】①抓住事物本质②全面具体③注意细节④需要统计数据⑤结合联想

25、【视觉采访方法】①捕捉形象特征②选择独特角度③在动态中观察

26、【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27、【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①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②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③记者无法接近采访对象。④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⑤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28、【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①要说明采访意图②要设计好问题。③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

29、【体验式采访】⑴【含义】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⑵【怎样搞好】①选好体验点。②甘当小学生。③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④采访时间视需要而定。⑤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式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⑶【特点】①尝试做一种职业②获得对新闻的实证③追求报道的深度④丰富生活积累⑷【方法】①角色参与②感同身受③体验与问结合④体验与观察结合⑤明访与暗访结合⑥体验与研究问题结合⑸【注意事项】①体验式新闻有记者导演之嫌②记者体验时间有限深入程度有限③记者素质的高低限制体验范围④道德法律规范约束记者活动⑤亲身体验受情感影响有失新闻客观和公正

30、【电话采访】⑴【宜用】①联系采访②重大事件,搜集反应③突发事件,快速报道④热点话题,广泛调查⑤留下悬念,需要追踪⑥咨询专家,释疑解惑⑦传闻颇多,澄清事实⑧补充采访,核对事实⑵【不宜用】①人物特写②批评报道③深度报道

31、【电话采访的具体方法】①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②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拟出要提的问题。问题要简明扼要,以便对方理解,易于答复。③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争取对方的合作。④要有礼貌。⑤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⑥核实。

32、【电话采访特点】①节省时间②跨越空间③现场同步④粗浅不精

33、【网络采访界定】⑴广义】新闻记者为了提取新闻素材,运用网络技术和手段获取相关信息活动,强调的是网络采访的信息收集功能⑵狭义】记者无法亲临现场,借助互联网络等工具,与采访对象进行数字化交流,以获取相关信息,弥补传统采访方式的不足所进行的活动

34、【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①了解最新信息②拓展消息来源。③运用网络进行调查。④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⑤收集背景资料。⑥网上聊天⑦网上舆论监督

35、【因特网采访应该树立的观念】①补课观念②法制观念③网络规范的观念

36、【网络采访方式】①网络寻找新闻线索②网上采访新闻人物③网上查询背景资料④网上问卷统计调查⑤网上搜集报道意见

37、【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目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

38、【点面结合】①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总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这样两个过程。这个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反映在采访上就是点和面的关系。②点面结合这种活动方法,是基于典型报道和综合报道的需要。

39、【※易地采访应注意的地方】①易地采访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②记者初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更应谦虚谨慎,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了把握再写。③对当地记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记者自居。④不与当地记者抢新闻。⑤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学习外地记者的长处。

39、【抽样调查】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她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判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

40、【七新】是指那些具有新闻的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和新问题。

41、【新闻线索】⑴【含义】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正式、扩展和深化的信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⑵【※新闻线索的意义】①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②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③它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⑶【来源】党和政府文件,重要会议,新闻媒体,关于受众来稿,记者耳闻目睹获得,记者日常情况积累,广博知识,广大受众和与他的接触获得

43、【论述※获取新闻线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来源】(1)【固定型新闻线索】①【含义】从固定可靠的渠道获得的新闻线索。②【特点】是新闻记者所获得的大量新闻线索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主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文件;领导同志讲话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重要的会议;有关活动的通知;通讯员来稿;记者招待会;编辑部的报道计划。(2)【再生型新闻线索】①【含义】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②【特点】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发掘。③【再生型线索的主要来源】报纸等新闻媒介;新出版的书刊;新上演的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广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反馈;互联网(3)【随机型新闻线索】①【含义】新闻记者处处留心、随机捕捉的新闻线索。②【特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稍纵即逝;准确性低。③【随机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街谈巷议;受众来信;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新闻敏感】⑴【含义】新闻鼻,新闻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⑵【表现】①敏锐地感知客观事物的新变化,及时掌握新闻线索。②能迅速判断某一事实对当前工作指导意见。③能迅速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受众④能通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的有价值新闻事实⑤能在对新闻实践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上,预见可能出现的新闻⑶【培养新闻敏感途径】①及时掌握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新政策、新精神②广交朋友,建立反应灵敏的个人信息网络③熟悉所辖范围内基层单位的整体情况,培养自己的全局视野和历史视野④养成每日阅读其他新闻媒体习惯,后续深度报道同样具有强大竞争力⑤熟悉实际生活中群众问题和呼声,锻炼自己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本领⑥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睹同样重要。【新闻价值】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或尺度。

【发散性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

【新闻策划】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

【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①要有一个好的创意。②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③要会公关。【访前准备工作】①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②设定报道框架,熟悉受访对象③寻找独特的报道角度④拟写周密的采访问题⑤研究受访人心理,争取最大程度合作⑥严格检查相关物质准备

【设计采访方案】①围绕新闻中心,搜集有关的新闻事实②围绕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经过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③围绕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追求,挖掘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④围绕新闻价值要素,挖掘新意。⑤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应的最理想的采访方式⑥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记者还应当善于根据可能变化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方法】①以表情示意②目光交流③简短的赞语④适时的插话和提问

【追踪采访】【特点】①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②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③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④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种类】①人物追踪采访②事件追踪采访事件③其他追踪采访

【突发性事件】⑴【含义】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⑵【种类】①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②突发的政治事件。③突发的恶性交通事故。④其他,如火灾、劫机、爆炸等。⑶【特点】①突发性②异常性③破坏性④紧迫性⑷【采访的要求】①关心形势②反应灵敏③有紧迫感④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⑸【报道问题】①关于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问题②关于如实报道的问题③关于从积极着眼报道的问题④关于“后者居上”的问题⑤关于连续报道的问题

【隐性采访】⑴【含义】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⑵【类型】①侦察型②体验型③验证型⑶【应注意的问题】①暗访与明察的关系,把暗访与明察结合起来。②要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关系。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

2、【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1、【设专业记者原因】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及时传播各领域新闻信息;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

2、【驻外记者要求】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3、【记者共同的职责】①采写新闻报道②反映情况③三是做群众工作。

4、【记者主力军作用】①要重视采写新闻②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③要会打大仗、硬仗④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⑤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5、【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①服从编辑部的调遣②从实际出发③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⑤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领导的支持⑥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6、【反映情况工作的具体操作】①要及时反映情况②要如实反映情况③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④带实验性的做法,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⑤某些问题形成新的看法,也可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⑦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

7、【如何作好群众工作】①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②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③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④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⑤组稿⑥和通讯员合作写稿⑦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⑧给通讯员讲课⑨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⑩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8、【记者应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政治修养】①政治立场②政治方向③政治观点④政治纪律⑤政治鉴别力⑥政治敏感性⑦政治远见。

9、【记者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①理论水平不高,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②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④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10、【记者的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①要学好新闻学;②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11、【《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④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⑤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⑥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2、【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③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13、【有偿新闻】⑴【表现形式】广告式新闻;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三包;红包;重奖记者;出卖版面等。⑵【性质】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中反映。⑶【危害】①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②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③腐蚀和新闻队伍④被坏人利用。⑷【怎样杜绝】①提高自律意识②要加强社会监督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

上一篇:六年级成语归类复习下一篇:给谭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