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2024-05-05

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精选十篇)

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篇1

1. 角度创新。

主要方式有热点冷看和冷点热看。任何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面, 热点新闻和冷点新闻也不例外。热点新闻中有冷的思考, 冷门的事件中也往往蕴含着热的话题, 看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决定了新闻角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当别人都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时候, 要想到官僚主义会害死人, 当别人都在喊着不找市长找市场的时候, 要想到该找市长还得找, 只有在关注热点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 才能避免新闻落入俗套、毫无新意。比如, 1991年获电视新闻一等奖的《撤离, 提前半小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抗洪抢险部队完成任务后, 特地比计划提前半小时撤离, 手提鸡鸭鱼肉前来感谢的群众们未能如愿, 前来拍摄部队撤离现场的记者也不能按照计划进行, 记者这时候把目光集中于前来致谢的父老乡亲, 拍下了群众因为迟到不能送行的后悔莫及的神情, 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军民鱼水情的重大主题, 这种异于人们惯常思维的想法, 使这则新闻的视角显得新颖独特。

2. 进行主题创新。

可以大题小做也可以小题大做, 大与小是相对的两个词, 很多时候还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在新闻主题的写作手法上, 小题材的新闻应寓以大主题, 以彰显主题的深刻, 写大主题的新闻, 则要善于寻找小切口, 更亲切并容易让人接受, 这两种手法都可以以小见大, 从细微中窥探大风景, 给人新鲜的阅读体验。小题大做就是要善于从小题材中去发现大主题, 主题大了, 新闻价值自然就会变大, 通常情况下, 重大事件、重大主题的新闻题材容易表现大的新闻主题, 而小题材却很难提炼大主题, 小题大做可以以更新颖、更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大主题的新闻, 曾获全国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通州日报》2002年7月24日头版头条《两部手机“打通”一个工业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要讲了通州市工业区一位马来西亚的周老板有两部手机, 其中一部因为损坏, 去了好多国家都没有修好, 而在通州被修好了, 另一部手机因为被遗失到出租车上, 车主拾金不昧将手机还给失主, 两件小事使周老板对原本陌生的通州人赞赏有加, 认为他们品德好、技术精, 于是他认为通州有一流的投资环境, 并决定在这里投资。两部手机的故事虽然是件小事, 但是它的背后却隐藏着吸引外商投资、创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主题。小事情、大主题让新闻更容易深入人心, 同样大主题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中要注意从小的切口入手, 可以使大主题类的新闻变得容易让人接受, 否则大的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会让观众产生反感, 拒绝接受。因此, 大题小做可以使新闻变得亲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观众会乐意接受。

3. 进行结构创新。

优秀的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除有创新的新闻视角、新闻主题外, 还要有创新的新闻结构。新闻报道中的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 是创新新闻结构时逆向思维的两种常见方法, 将“零”和“整”运用于新闻的谋篇布局, 各有不同的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首先, 化整为零是指将报道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各有一个小标题, 这样不仅能使篇幅冗长的稿子不会主题分散, 还能使版面简洁, 不会显得沉重, 读者读起来也不容易疲劳, 同时有利于排版时灵活地安插标题和短文位置, 用不同的手法处理分拆开来的每篇短文, 使整个版面变得活泼。比如, 近几年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 新华社就是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 用多篇文章分类报道, 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化整为零相反的是化零为整, 是将一些零散的短稿巧妙地进行组合, 整体推出, 从而达到引起轰动的效果。小稿数量虽多, 也带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但是单独刊发往往力量薄弱, 不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如果能够发现这些稿件中的相互联系, 并恰当地将其组合到一起, 稿件的力量就会瞬间增强, 新闻价值也会增加。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4种创新思维 篇2

例如,一些媒体以“安徽省原卫生厅女副厅长以色谋权内幕曝光”报出新闻。“以色谋权”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所谓“亮点”,其实这反映了报道者在思考时的偏颇与片面。“以色谋权” 无异于“红颜祸水”的翻版,而若以辩证思维直击之,这种报道岂不是放过了有权有势的男人(更大的腐败者),岂不是放过了不合理的官员任免制度?这样写,赢得了注意力,却忽略了根本的人文精神和法制精神,确实值得新闻业界辩证地反思。

辩证思维对于形成新闻报道的宏观构架也是必不可少的。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国家发生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媒体迅速将灾情向世界报道,国际社会的救援行动大规模展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国展开了政府救援和民间捐款救灾活动。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宣传了中国人民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热心救助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为我国在世界上树立大国形象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新媒体下新闻采访的创新与多样化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采访;创新;多样化

对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报道,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主要工作内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新闻工作的任务不断扩大,这就使得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愈发重大,新闻传播作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在舆论方面有效引导着公众的认知,体现着极为显著的地位。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背景下,新闻工作者想要使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新闻采访技巧和能力,并充分发挥出创新性的思维,使新闻采访趋于多样化,从不同角度进行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和获取,以有效保障信息采集的质量。

一、新闻采访创新的路径

(一)报道角度要创新

目前,国家大政方针、会议报道仍然占据了报纸的重要版面,也是新闻工作者无法回避的工作。而就当前情况来看,有的会议报道仍然延续过去传统的报道方式,不仅内容显得枯燥、无聊,而且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因此,在这个新闻媒体的重头戏上,我们一定要进行创新,从报道角度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力求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起来,探索一条百姓乐意接受的报道方式。例如在会议类报道上,记者可以有意识地压缩会议内容,提炼主题精神,将报道重点放在一些关系百姓生活的重要问题上,并以百姓能够理解的方式报道出来,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实现报道目的,达到报道效果。

(二)善于利用大数据来观察信源,做到去伪存真

要想找到有价值的新闻,新闻采访工作者需要拥有较强的观察力,从生活细节之中发现事件的价值,这样才能从小事件中挖掘大新闻。但是这样的观察能力并非是天生的。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和网络技术来培养后天的观察力,尤其是运用大数据来对信源进行对比、核实,保证信息的全面真实。在日常生活中,新闻采访者可以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分析微博、论坛中很小的事件,并且对其加以解读,善于以归类搜索的方法确定、核实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评估该事件的新闻价值。避免网络上常常出现的事件描述翻转的情况,保证新闻真实性,保护媒体公信力。

(三)新闻采访来源创新

要想增加新闻采访信息来源,使得记者可以更快捷、更直接地搜集新闻线索,可以利用网络。同时,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通过网络与网民、读者、受众互动,形成合力,加大声势。一方面吸引读者,一方面吸引网民,最终产生读者上网,网民读报效应,这样就有力地拓展了新闻采访媒体的生存空间。同时,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对接,互动讨论栏目,新闻调查板块,让读者参与评报,设置专门热线听取读者意见,每天把收集到的意见整理后挂在部门网页上。通过此方法,可有力地增加新闻采访的信息来源。

(四)新闻采访思维创新

只有发展新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胜任新媒体时代下的采访工作。记者认为,思维能力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1、立体思维。合格的记者被称为“全感记者”,其在采访过程中不仅仅运用了听觉和视觉,还能够灵活的运用味觉、嗅觉和触觉,从而获得立体信息。对此,就要求记者具备相应的立体思维,对信息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记录。立体思维模式主要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角度去分析某个对象和某个事件。2、动态思维。当代社会的快速变化,要求记者需要将以往的静态思维转变为动态思维,注重事件的连续性和历史性,不得将动态的事件静态化,将短暂的形式长久化。假设,在事件已经有了固定的结局之后在进行结论形式的报道,只能体现一种静态的展示,会严重掩饰事件本身的外在普遍联系和内在矛盾,使事件失去原本应当具备的动力。3、求异思维。记者在思维过程中应当关注采访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型,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挖掘事物的非常规特质,找寻信息特异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也能够侧面理解为创造思维,求异思维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求异思维也是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打破已有的结论和惯常的现象,对结论和现象进行否定和怀疑,具备反常、自变等多种特点。

二、新媒体下新闻采访的多样化

(一)积极发现新闻线索,提升专业敏感度

新闻线索是开展采访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新闻线索不是说有就有的,这就需要新闻采访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线索的查询和获取,并对所查询到的线索进行深入的收集和分析,以更好地发现线索背后的内在价值。这就需要新闻采访记者具有专业的新闻敏感度,并在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强化采访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强化观察能力,具备新闻意识

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以保证能够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件,进而挖掘出巨大的新闻价值。但是,这样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就需要后期的培养和积累,以保障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有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挖掘新闻事件的基础上,有效培养新闻敏感度。

(三)善于倾听,注意采访提问方式

新闻采访记者不仅要敏锐的新闻观察力,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力和耳力,以有效把握采访中的有效点,并保障将采访事件进行真实有效的还原。一般而言,开展采访工作时,记者会有基本的要点大纲,以实现自己对于采访事件的控制,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对采访者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使采访者能够没有排斥性地将信息进行传递和透露,也使采访者有效实现事件信息的获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環境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进一步转变新闻采访报道的思路,创新新闻采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百姓群众提供最真实、最信赖、最前沿、最丰富的新闻资讯。

参考文献:

[1]郑文晋.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5.

[2]杨晓瑞.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宣传的创新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70-73.

[3]于健.新媒体格局下的采访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115.

新闻采访中联想思维的应用 篇4

1 用逆向联想充分挖掘新闻事件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如果碰到一起新闻事件,正常思维活动的步骤是通过观察该事件,了解事件的全貌,发现新闻价值,进而完成新闻采访活动。不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有时候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用正常的思维难以有效开展采访,这时候可以采用逆向联想的方式来帮助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挖掘到更充分更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价值。在各种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采用逆向联想方式完成新闻采访活动,能够帮助采访记者尽可能地发现同一新闻事件中不同的一面,从而提升该新闻的关注度,提升该新闻的传播力度。不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并非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可以采用逆向联想的方式。采用逆向联想的方式进行新闻采访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特殊的人物,比如在一起无证驾驶的新闻采访活动中,如果当事人是普通市民,那么就不适合采用逆向联想的方式进行采访活动,如果当事人换成是某某世界冠军或名人,那么这条新闻线索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来充分挖掘新闻价值。还可以是特殊的地点,比如在一起火灾事故的报道中,如果火灾发生地点是在普通居民家中,火灾带来的影响也不大,那么就无需通过逆向联想的方式,但是,如果火灾地点发生在繁荣的商贸街,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中时,就可以采用逆向联想的方式。符合逆向联想的新闻采访活动还包括特殊新闻背景,这是逆向联想开展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件新闻事件发生在平时,其新闻价值就不如发生在两会、奥运会等重大会议或大赛期间。因此,在开展逆向联想思维时,一定要预判清楚该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者涉及到的新闻要素、新闻人物、新闻背景、新闻地点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有效地将逆向联想的方式运用到新闻采访活动中。

2 用侧向思维来突破采访壁垒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经常会碰到有采访对象不配合,不支持,甚至公然破坏或阻碍采访活动顺利进行的意外情况。在面对这些采访壁垒时,如果记者仍坚持采用正面采访的思维,那么不仅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在采访活动中,还可能给记者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在碰到这种情况时,记者可以采用侧面联想的方式来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活动从表面上看有些“舍近求远”,但其实正是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新闻事件的核心,一步一步地接近新闻的真相。采用侧面联想进行采访活动,这就要求记者在碰到阻碍采访活动的突发情况时,一定要冷静下来,观察该新闻事件中的比较薄弱的环节,并以此为突破口,来进行新闻采访活动。实践证明,通过运用侧面联想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记者突破采访壁垒,顺利地完成采访。

比如说,在某某环路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众多,现场很混乱。记者如果在警方赶到之前,未能及时到达采访现场,就很可能会被勘察现场的警察“拒之门外”,限制进入事发现场。在进行这类新闻线索的采访时,记者一旦无法到达现场,仅仅通过目击者还原,或后续的新闻发布会,很难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侧面联想的方式,就可以帮助记者很好地突破采访壁垒。比如这起发生在环路上的交通事故,因封锁现场,来回的车辆很难同行,这些车辆无法同行,势必会选择就近的路段绕行,这无疑给附近路段带来额外的交通流量。如果记者从附近路段交通流量增大为由头进行写作,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新闻的采访活动。

3 用接近联想查找旁证资料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运用接近联想来帮助记者顺利衔接新闻线索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任何新闻事件发生后,因存在一定的时间性、空间性等,所以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保证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这就决定了在很多新闻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才陆续有媒体进行介入采访,这也决定了新闻采访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目睹新闻事件,第一时间与新闻事件主角联系上,就容易遗漏新闻点。所以,碰到这种情况,记者可以采用接近联想来帮助采访。比如在一起交通事故的采访中,线索人向媒体爆料,当记者赶赴现场时,因事故较小,交警部门已经处理完毕,交通也恢复了通行。

摘要: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在新闻采访中应用联想思维,能够更有利于挖掘新闻价值,理清新闻采访思路。本文重点介绍联想思维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分析应用联想思维开展新闻采访工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新闻采访,联想思维,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龚升平.联想思维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J].青年记者,2015,(1):47-48.

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篇5

摘 要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广播新闻策划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策划新闻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新闻传播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内容和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新闻策划人员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强化创新思维。

关键词 策划内容;存在问题;创新思维;运用方法

广播电视工作中,相关新闻策划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广播新闻策划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对以往成功和失败案例总结,努力提升工作能力,积极进行创新,并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工作主要是根据电视节目的特性和新闻要求,通过对于新闻事件内容的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出新闻报道的架构、思路以及相关的方案,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群众的重视度,策划工作的可靠性,是赢得观众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策划工作中应切实抓住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认识到新闻的客观性,注重舆论涉及的问题,将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认识到广播电视工作的两面性,它在新闻行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性的问题,所以在工作时要对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认真考量,以免因小失大。

2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一个重要节目,在电视媒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国目前运用的是四级制,各级之间相互也存在很大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各级电台新闻节目中,如省市级与央视在对于节目题材运用及针对人群各有其自身优势,都在努力工作中不断创新,积极拓展策划工作内容,切实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接收平台,使群众能更直接认识到新闻策划工者的能力。与此同时,策划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被披露出来。如部分策划工作人员,为了赢得收视率或自身利益,在策划过程中没有充分揭露事情真相,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广大群众的信任。因此,为了使新闻报道不失现实,能获得广大群众认可,策划工作中创新思维就显得更为重要。

3 新闻策划人员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强化创新思维

3.1 新闻策划人员认识到创造性思维重要性

当前广播新闻节目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频道进行传播。广播电视在播出过程中,其涉及的内容和种类比较多,新闻策划工作者想要新闻节目能够脱颖而出具有一定难度。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广大人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内容在播放时要进行合理选择,在保证传播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播放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内容主题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增加广大群众的理解力,提升观众的兴趣,从而提升竞争力。如一些综艺类节目,与人民现实生活很贴近,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极力推捧,所以可以达到很好的收视效果。因此,策划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善于将创造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节目到达预期的效果,提升其竞争力。

3.2 新闻策划工作者要努力提升创新意识

新闻工作者对于节目内容和主题进行策划时,要抓住其鲜明的特征,运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将复杂问题表达出来,让人有个更清晰的视觉体验。同时,在努力工作中不断创新,用创新思维体现出节目内容的特征,使其具有新颖性,吸引住观众。新闻内容的新颖是创造思维得到体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获取观众的信任也有着重要作用,创新思维在新闻策划中的运用,能够使得新闻的内容和主题表现得更为清晰、明确,在众多节目中更能提高收视率。随着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发展,新闻在取材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就要求遇到社会新闻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以此来尽快获得并报道出最新新闻信息。作为电视广播策划的目的大都相同,都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然后在基于事实基础上根据采编内容制定相应策划方案,在传播中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想要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就要在工作中树立新闻创新思维意识,充分运用团队和自身的创新思维的优势来解决新闻广播策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其高效率的开展。

3.3 新闻策划工作者要用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新闻策划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一般较容易将思维局限于一些小的`专业或职责范围内,不会将新闻内容之外涉及的问题进行运用贯通,认识不到事情的本质。如一些生活服务类节目,其节目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并十分密切联系到人们的生活,同时可以在节目中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因此,该类节目更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焦点,从而对于主流文化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新闻广播电视策划工作者,在关注自身专业素养和新闻自身内容的同时,也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了解清楚新闻事件之外所涉及的问题,放开眼界从全局出发来进行策划工作,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立意出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3.4 新闻策划工作者在新闻选题方面力求创新

在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工作中,策划人员往往会习惯于传统选题模式,对于选材也较概念化,长期发展中,不利于新闻策划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同,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选择有标新立异的题材,创新新闻采访和报道方式,增加新闻内容的趣味性。此外,大多数新闻策划工作者,为了更好的自身生活和获得晋升的机会,往往会不断努力创新以求得观众和组织的认可。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管理者可以在尊重新闻策划工作者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工作能力得以最大化发挥,从而实现新闻选题、工作创新多样化发展。

4 结束语

虽然我们在当前广播电视策划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些策划工作运用的新闻制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还需要策划工作者积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满足人们对新闻节目要求的同时,提高节目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颜纯武.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策划[J].科技信息,2012(4):184.

[2]丁新吾.用大型新闻策划提升地方台新闻影响力[J].中国记者,2011(12):54-55.

[3]王永忠.以新闻策划增强电视新闻宣传的有效性[J].声屏世界,2012(4):31.

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篇6

1 新闻采访中的角色转换

1.1 角色转换在采访中的作用

新闻采访主要是通过交流谈话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这当中包括了记者和访问对象两种角色。采用角色转换, 能够暂时的把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个人角色过滤掉, 从而将隐藏的有关角色挖掘出来, 来促进采访的成功。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角色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谈话时两方心理状态的转变。记者灵活熟练的把握自己以及采访对象的角色,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转换, 在采访活动中有很大的作用。

角色转换能够让记者快速的接近采访对象, 当记者找到了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共同角色抑或是容易拉近关系的角色, 能够很轻易的从对象身上获得大量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注重的是情感心灵的交流, 心理距离的拉近对于采访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记者进行角色转换能够开启采访对象的思路, 社会上的人们大多数都很少接触采访这种形式, 在面对记者时自然会有着紧张和不自然, 这种情况下记者进行角色转换, 能够减少采访对象的拘束, 启发他们的思维, 来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记者在进行角色转换的时候能够进入到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人的相处重在知心, 然而记者和采访对象一般都是初次见面, 而且受采访条件的制约, 没有时间来深入发展深入了解, 角色互换能够容易取得对方的共鸣, 挖掘出不为人知的一些信息。

1.2 采访中记者角色转换的策略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进行角色转换的时候, 要选择贴近采访对象日常生活的角色, 这样能够容易打开采访的话匣子, 而且要在采访过程中把握住进度和对象的心理变化,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角色转换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时机, 有着丰富经验的记者肯定擅长于察言观色, 能够把握住有利的采访点, 进行角色转换。在实际采访中, 记者还需要注意到所处的地理环境, 对于采访对象来说, 不同的采访地点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 记者要学会利用采访地点的背景, 从特殊的角度来拉近距离。肢体语言也是采访中的一大助手, 一个成功的记者能够利用他自身的肢体语言, 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他们通过这种无声的语言亲近采访对象, 从而能够促进采访活动的圆满完成。

2 新闻采访中的谈话技巧

2.1 记者要把握主动权, 对于问题各个击破

记者是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角色, 必须要通过主动的谈话来从采访对象那儿获取信息。记者要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在采访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对被访问者进行提问的时候要明确所问问题, 不能够采用抽象化的语言描述, 这样采访对象就很难给予一个具体的答案。而且提问顺序一般要按照事情起因发展和结束的流程, 将大的问题分解成有序的小点, 能够加快访问的进度和访问的质量。比如在采访公司领导阶层的时候, 如果直接询问“你们公司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领导者自然会觉得难以清楚的表达, 如果记者提问的时候换成“请问你们公司是如何进行思想工作的呢”, 管理者自然能够针对这一点进行明确地回答, 通过技巧性的提问, 记者自然能够获得足够详细的资料。

2.2 谈话时注重和访问对象的心理沟通

人们从事任何一种行业, 在相互交流中都会衍生一种心理的交流。这种心理交流会直接影响到有关活动的气氛和进行, 直接关系着活动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在采访活动中, 记者自然常常会遇到那些不乐意合作的人, 面对这种情况时, 记者要耐心沟通, 因势利导, 缓解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 让他们变得乐意接受访问。这就是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采访的两方能够生有亲近感, 采访会变得更加顺利。采访中, 记者的态度和访问对象的态度息息相关, 如果记者只是为了挖掘材料, 采集信息在谈话的过程中咄咄逼人, 表现的粗鲁无礼, 访问对象自然不愿意好声好气的回答, 从而使得采访没有效果。因此,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该尊重任何一个采访对象, 要以谦和的态度和友好的姿态相待, 这样才能够为采访的顺利完成服务, 这是很有必要的。

2.3 耐心启发, 等待时机突破

很多记者会在采访中遇到正面咨询访问对象而得不到有价值信息的情况, 这个时候记者需要有足够好的耐心, 采访对象一般都是普通人, 并不能分辨出什么是重要的新闻材料信息。记者在与之沟通的时候, 要戒骄戒躁, 同时需要对其思维进行发散, 联系相关的事物, 帮助访问对象进行信息的回忆, 当寻找到重点的时候就是记者采访取得突破的时机。

3 结束语

新闻采访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记者在具体实地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记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访问对象, 不同的采访地点, 不同的采访时间灵活的进行角色转换, 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谈话技巧对被采访者进行了解, 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只有研究透了访问对象的心理, 才能够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

摘要:在进行新闻采访中, 记者需要适当的进行角色转换思维, 通过抓住采访对象的特点来分析其心理活动, 利用一定的谈话技巧来使得采访过程获得成功。采访是一门艺术, 如何在访问对象那儿得到有益的信息, 是采访的成败之一。笔者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角色转换思维, 探讨采访中的谈话技巧。

关键词:新闻采访,角色转换,思维,谈话技巧

参考文献

[1]肖进.采访也是一门艺术——简介《采访技巧》一书.新闻战线.1985 (10) .

[2]李二.基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新闻实现途径探析.青年记者.2010 (6)

[3]沃野科区新闻中心.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通辽日报.2010.

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篇7

1 电视新闻采访原则

1.1 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必备要素是真实性,它是新闻存在的意义和生命源泉,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对事件要进行客观评价,在采访时一定要摸清事情真相,切忌胡编乱造。虚假的信息是对受众的不负责,对新闻事业也会造成很多影响,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能为了突出个人而进行虚假信息报道,不尊重事实。

1.2 内容新颖化原则

随着新闻体制改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新闻竞争力也越来越大,首先,是由于电视制作方,对于电视内容的选取更加注重大事件,影响力较强的事件进行报道,因此新闻内容具有突变型,很难出现重复;其次,新闻记者的采访线索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新闻采访不肯永远一帆风顺,这时就需要运用采访技巧价值,当一切不可预测的困难出现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采访范围广泛性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牵扯到很多人,每一个新闻当事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记者要获取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就要对每一个事件人员进行合理分析,让每一个受访者信任记者,通过扩大采访面积来全面了解事件的发生,完善事件的信息结构。

2 新闻节目中采访技巧创新

新闻采访技巧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节目质量,还可以为观众还原事实,全面了解事件的发生经过,同时合理分析和运用受访者的心理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让受访者相信记者,保证新闻信息结构的完整性。

2.1 报道内容创新

新闻工作最重要的是新闻内容创新,在当下新闻格局改变的情况下,电视面临的竞争不断扩大,只有推出新颖的采访内容才可以保证市场竞争力。现今,受众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只有加强内容创新,才能引起受众视线,提高受众兴趣,在对事件进行采访时,要巧设问题,争取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突出内容新颖特殊。

2.2 采访渠道和方法创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遇见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由于新闻记者没有对采访工作进行合理分析和安排,没有找到合适采访途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采访中要融入当事人生活,切实体会当事人的感受,掌握其心理特征,找出内心中的薄弱点,从而保证受访者顺利配合;其次,可以从受访者的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等,从侧面了解事情的始末。

3 采访技巧的运用

3.1 深入主题

在对重大事件进行采访时,记者要针对性提问,必须抓住重点直切主题,尤其是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通常记者要临时赶到现场,当事人没有足够时间接受采访,所以采访者要抓准时机,对问题的提问要直接深刻,避免对方对问题进行逃避。在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时,没有时间来进行充分准备,这时候就要依靠记者的采访技巧,对事件有个新颖独特的报道,获取特有的信息价值。

3.2 真情实感

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闻效果,而忽视当事人的感受,在采访时要懂得接触到对方内心,要尊重别人的故事,深入了解事件的始末。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尊重别人,他人才会信任你,才会敞开心扉说自己的故事。新闻采访节目只有感情饱满真实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每一个新闻都有可能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采访者要有较高职业道德,这才是为百姓负责。

4 结语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使用,形成自己的采访模式,在未来工作中要注意技巧的创新,要根据不同环境、人物和地点等,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学会尊重事实,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提高采访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曹雨.论当下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技巧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5(17).

浅析时事新闻采访方式的创新 篇8

依据《著作权法》 (1)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2) , 时事新闻 (3) 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 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闻报道重在描述事实, 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是人们获取最新新闻的主要渠道。下面从采访方式角度出发, 对时事新闻的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1 前期策划上要有创新意识

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 采访方式的前期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广泛重视, 尤其对于时事新闻, 要获得高收视率, 节目策划尤为重要, 应具有计划性和预见性。一方面, 做到采访题材选择上的创新。由于电视频道增加, 观众自我选择意识进一步强化如果时事新闻仍停留在一般消息的报道上, 且内容上也缺乏新鲜感和感染力, 不仅不会吸引观众, 还可能失去原有观众。因此要努力在新闻敏感度上下功夫,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 捕捉群众关心的素材, 精心编辑制作, 使时事新闻充满生机活力。因此在选择采访报道题材上首先要明确报道思想, 确定采访意图。采访意图是指采访报道的主导传播意向, 是根据节目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报道思想而确立的, 目的是根据具体的提示而确定的。在前期策划中, 必须要将采访意图、信息整合、价值取向进行全局考虑后确认具体选题。此外还要考虑主题、角度、形式等。另一方面要做好采访报道角度选择创新。角度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出发点。角度的恰当与否, 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成败。选择最佳角度可将平庸、枯燥、肤浅的时事新闻变的新鲜、生动、深刻。报道角度指记者发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角度。换句话说, 就是发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角度的考虑和选取主要有三个方面:客观事实本身具有的特点;特定报道形式的要求;时事新闻特点的发挥。

2 采访思维上要有创新意识

2.1 善于利用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 不拘常规, 围绕某一问题多向思考, 通过知识观念和不同事实的组合, 探求尽可能多样的想法和结论。

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挖掘新闻事实, 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求索的联想品质、敏捷思维。所以要善于利用发散思维报道新闻, 充分发挥新闻采写的主体意识和独创意识, 引发受众对社会问题深入思考, 从就事论事, 到剖析事实内涵, 揭示内在意义, 深入探讨价值观, 提升新闻内容的人文精神含量。

2.2 努力培养探询性思维

大量实践证明, 时事新闻若仅浮于表面而不关心实际问题特别是群众利益, 对现实生活缺乏探讨激情, 就一定不会有新意。从事时事新闻采访, 要努力培养探询性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动力。这要求在采访时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现实工作, 下大力气深入调研, 提出解决思路, 同时将国家有关政策、社会经济生活焦点与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相结合, 内容广泛, 多向探询, 缜密思考, 提炼研究。这是引导时事新闻走向饱含时代精神特质佳作的必由之路。

2.3 积极开发前瞻性思维

前瞻性思维表现在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以及对有价值的事物的肯定, 是思维的能动性成果的一种表现。

当今时代, 各种信息涌起、交汇甚至于泛滥, 肤浅的时事已无法满足需求, 观众希望更多地了解时事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 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发展趋向、变化与前景甚为关注。这要求时事新闻采访工作者具备前瞻性思维, 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对未来可能变化及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细致观察,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透彻分析, 科学评估, 为观众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和余地。

大凡对事物发展趋向的预测性采访报道都离不开前瞻性思维。这要求时事新闻采访工作者要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具备超前思考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在多数人没有考虑到的前提下, 将早先发生的时事新闻的背景与当日的事件相联系, 对该新闻事件未来的前景走势进行预测, 揭示其内在意义。

此外, 时事新闻采访时也要充分发挥画面语言优势, 使其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时事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做到以下方面: (1) 根据时事新闻事件的不断变化, 随时抓拍、抢拍和追拍高价值的镜头; (2) 通过现场采访和采访对象的交谈, 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3) 在采访过程中, 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 使观众通过时事新闻画面, 了解新闻的主要表现意图。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创新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还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创新是推进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是新闻的生命之源。

摘要:新闻采访是记者为采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该项工作的应用性和技巧性很强。本文以采访方式为角度, 从前期策划、采访思维、采访制作方面对时事新闻的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时事新闻,采访,技巧,创新

参考文献

[1]石鹰.新闻采访“五要”[J].新闻采编, 2009.

[2]曹莉.提问是记者的天职——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赵俊燕.电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技巧[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4]李晓艳.浅谈新闻采访五个环节[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5]曾革楠《.楚天都市报》加速跨地区全媒体布局[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

[6]姚明.都市类报纸主流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陈静.如何做好采访策划[J].新闻世界, 2012.

新时期新闻采访方法的创新探讨 篇9

1 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原则

1.1 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原则

在广播电台的新闻采访中, 新闻事件当中所包含的情节、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环境以及当事人等方面首先必须要是真实的, 广播电台新闻报道不能凭空的想象, 不能刻意更改事件的进程。广播电台采访新闻的主要出发点是要为观众朋友们及时的提供真实信息、服务以及知识, 使得观众朋友们可以清晰客观地了解到目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从而使其做出有效地应对, 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以及思想, 从而使自己更加积极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更好地服务于目前的社会事业。

1.2 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原则

结合目前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当有事情发生时, 人类一般都是渴望自己可以在第一时间清晰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信息, 从自己的角度来说可以表现出自我的信息敏感性, 使得自己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及时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去调控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从而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 这对于广播电台的新闻来说, 就反映了其新闻时效性的价值所在。只有新闻涵盖的是最新的相关信息, 人们和别人交流时才能获得一定的主动权, 另外外界环境一旦发生一定的变化, 人们也可以及时做好相关准备活动, 以应对外界的环境变化。所以说, 广播电台在进行新闻采访时, 必须要具备比较强的时效性, 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朋友们的兴趣。

1.3 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延伸公开性原则

对于广播电台的新闻采访来说, 其不能仅仅是简单针对某一发生的事件进行一定的采访, 其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延伸, 甚至是可以延伸至较多的一些比较轰动的大事件, 所以说新闻采访要有一定的持续性, 除了跟踪采访一些事件的当前, 还需要持续的跟踪其发展, 争取为观众们提供一系列的新闻信息。

我国的法律规定, 在一般的情况下, 对于我国的广播电台来说, 其新闻所进行的采访工作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公开性, 这种公开性的原则不仅仅有利于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而且还能够促进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 同时公开性的原则还有利于保障被采访当事人的基本权益, 对于新闻记者也能够维护其基本的利益。

2 目前广播电台新闻采访在开展时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广播电台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面临较大的困难, 新闻采访执行起来的难度比较大, 这一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首先新闻自身具有信息量繁杂的特点, 而且由于信息收集的过程紧张较为缓慢, 导致了采访人和被采访人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 这就引发了广播电台的新闻采访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另外, 部分地区的广播电台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一般都是采取直接采访的方式进行, 这就导致收集到的新闻资料比较零散。所以, 对于广播电台在开展后期新闻剪辑工作时只能采取移植以及拼凑新闻内容的粗暴方式, 使得新闻采访报道无法体现出连贯性, 但是如果不进行一定的剪辑工作, 那么就会使得呈现的无效采访信息过多, 直接影响了新闻观众接收新闻采访信息的效果。

3 创新我国新时期新闻采访方法的意义体现

当前我们所处于的是知识经济时代, 所以, 新闻采访工作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 同时采用新媒体发展的思路来开展, 这样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新闻采访工作的时代特性, 而且表现了一定的技术先进性。从实际情况上来看, 在新时期的环境下, 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性之一就是表现在所使用的新闻采访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录音采访以及网络在线采访的方式来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 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新闻信息传达给公众们, 更好地表现出新时期的新闻采访的重要意义。

4 新时期广播电台新闻采访方法的创新措施

4.1 采访时机的创新

进行新闻采访时, 采访人首先要保持平等态度来进行新闻的采访, 对于新闻事件的采访要科学选择所报道的题材, 特别是进行交通事故或者严重自然灾害等大事件的采访时, 要敢于使用现场直播采访的方式, 这样能够使得观众及时准确地掌握事件的进程, 而且采访人在进行新闻事件采访时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信息传播, 还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来进行舆论引导, 不仅使观众们及时了解事件真相, 而且还能够将正确的观点传递给观众, 影响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 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

4.2 采访过程的创新

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善于观察, 提高自己的敏感性, 控制好自身的情感, 在进行采访时要适度地结合好感性与理性思维, 灵活控制自己的角色,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在开展培训时, 要注意锻炼记者的客观公正性, 保证采访不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 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3 采访方式的创新

以往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在采访时, 与被采访者之间一般都是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 所以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新闻记者必须结合被采访人的特点, 准备好提问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以及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 保证采访内容的客观性, 还能够使得被采访者对所提问题有话可说。一旦出现被采访者跑题的问题, 记者也要灵活的引导, 拉回到采访主题。另外也可以采用录音采访以及网络在线采访的方式来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

5 结束语

对于广播电台的新闻来说, 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为获取新闻信息而进行的必须活动, 处于发布新闻等一系列流程的起初阶段, 所以创新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时机、过程以及方式等在新闻媒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涛.如何巧妙运用广播电台新闻采访方法的探究[J].科技传播, 2013 (24) :36, 40.

[2]朱慕华.浅析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准备与现场沟通艺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0) :27-28.

[3]刘宇翔.试论广播电台新闻采访的方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 (3) :75-77.

论新时期背景下新闻采访方法的创新 篇10

1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区别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将宽带、互联网和电视等作为传输介质,把新闻信息传递给用户。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1.1 新媒体的受众更广

新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较于电脑、宽带、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速度更慢、信息量更小,新媒体优化了这些不足,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成为了更多人接收信息的途径。

1.2 大众的参与性更强

传统的新闻媒体,是媒体从业人员作为主导的,审题、编写和审阅都是他们来进行的,他们可以自己的意愿为主来决定让大众看到什么。新媒体的出现,让大众有了更多的参与度,他们可以制造、讨论、评价等,更多地尊重了用户的意愿。

1.3 扩大了社交范围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实现了信息的传播,人们共享新闻信息,讲述自己对此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社交。新媒体的出现,让这个社交范围扩大了,人们不只可以和自己身边的人进行社交,还可以与国外的人交友,尽管国家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实时交流,分享自己的所知所闻所想。

2 新时期背景下新闻采访方法的创新途径

2.1 实地考察走访,提升新闻敏感度

实地的考察、走访是搜集有意义的新闻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获取新闻线索的过程中,应该本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积极深入地探究、调查,来获得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感知新闻信息价值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更要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

2.2 注重细节,细致观察

发现某个新闻的价值需要新闻工作者有细致的观察力,从细节了解到它的报道价值,不忽视每个小事件。优秀的洞察力需要新闻工作者大量的学习、训练和累积。善于发现平日里的不同,多个角度观察。

2.3 明确新闻采访的目的

新时期背景下,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样高效的传播速度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会降低新闻事件的真实程度,那么,采访人员就要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尽最大能力保证新闻的真实度,加深对新闻事件的探查,公正、客观地进行报道。

2.4 开拓会议报道的新途径

会议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中之重,但会议报道的弊端和不足还是很明显的,因此开拓会议报道的新途径就势在必行。一般会议报道缺乏连贯性、主旨不明确等,所以,要积极地对会议报道进行创新,提升报道质量。会议报道的受众非常重要,新闻工作者在探查新闻的过程中,要找到受众关心在意的要点,深入调查研究。

2.5 新闻报道内容的创新

新闻报道的内容就是大众接受的部分,受众以此来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新闻工作者就要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整个事件,要完善新闻采访的过程,新闻工作者要本着为大众服务的心态,从多个角度深入调查,拓宽思维,不放过每个小细节,满足受众的要求,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新闻采访者所选择的探入点要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更大程度上吸引受众。

3 结语

上一篇:志愿者服务下一篇:现场作业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