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工作简报

2022-07-21

第一篇:新闻采访工作简报

2007年《新闻采访学》B卷_新闻采访学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6级新闻、广电、网络、播音专业《新闻采访学》卷〈B〉

命题老师:夏琼打印份数:180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新闻采访新闻线索采访策划激将法观察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是记者?记者应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2、 简述采访前准备的意义与作用。

3、 怎样选好访问对象?

4、 影响记者访问的心理消极因素有哪些?

5、 人物观察与现场观察各有什么要求?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根据你对目前新闻宣传报道政策及新闻价值的把握,你作为《武汉晚报》的记者,

试判断下列新闻线索采访后能否使用?并说明为什么?

a) 近日,湖北部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长江大学召开。

b) 昨天,2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登山时失踪,这两名留学生都是湖北天门市人。

c) 近日多雨,某制伞企业,拟向马路上值班民警送去了一批该厂新产品,该企业经理

向报社送来邀请信,邀请记者随行采访。

d) 武汉市政府组团去香港招商引资,在港府协助下举办了大型的港台商人见面会。

e) 湖北省荆州市近日出台一项地方法规——《荆州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

四、分析题(15分)

联系本学期采访实训的体会谈谈怎样做好人物专访。

五、操作题(25分)

近日,由武汉市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元旦迎春长跑活动,在汉口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举

行。近万名热情高涨的市民参加了活动,迎接奥运年的到来。本次长跑活动的主题为“与奥

运同行——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你作为《长江日报》体育版记者,就市民积极参加

迎奥运健身活动这个话题,策划做一个专版,请你列出自己的详细采访大纲。

第二篇: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新闻的写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新闻的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 )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学法指导 【拟标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 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 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三、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学习写作消息

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三篇:新闻采访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新闻的基本体裁——消息,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记叙文 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 )。 A.主体新闻

B.标题新闻

C.社会新闻

D.视觉新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

) 全面地看待事物

B.运用“两点论” D.防止片面性 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区别不包括(

)

A.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不同 B.活动客体的选择不同 C.目的和作用不同 D.实施主体不同

新闻结尾“福特希望能大量生产这种汽车,并尽量降低成本,使许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属于(

)。

A.呼吁式结尾

B.补充式结尾

C.展望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B.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C.是否按计划行事

A.个人兴趣

C.媒体定位

A.开放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记者识别、选择新闻的主要依据是(

)

B.新闻价值

D.社会效应 B.诱导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旁敲侧击。这是(

)

市民喜欢购买本地的报纸,是出于(

) A.新闻的接近性

C.新闻的趣味性

A.比喻

A.导语

B.新闻的重要性

D.新闻的时新性

D. 仿拟

D.电头 新闻标题《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B.呼告

C. 双关

说明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置于消息开头的文字,叫做(

)。

B.开头

C.电讯

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 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C.能否随机应变

D. 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衣著服饰、神情举止,乃至见面时的开场白,这是为了形成良好的( )

A. 晕轮效应

B. 登门槛效应 C. 首因效应

D. 蝴蝶效应 写现场目击记适合采用的是(

)。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访与写作分离 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

采访中,从相反方向“明知故犯”地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这是(

) A.激将法 C.侧问法

B.错问法

D.设问法

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繁杂性

B.双向性 C.互利性

D.对等性

作为一条报道原则,新闻写作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的最显著标志是( )。 A. 宏观真实 B.立足总体真实 C. 事件真实 D. 用事实说话 新闻采访目的服务于 ( ) A.报道思想

C.报道体裁

B.报道题材

D.报道手段

《肯尼迪总统遇刺》采用的是(

)。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结尾“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0多篇,其中5篇是海外学者专门寄来的。”属于(

)。

A.呼吁式结尾

B. 展望式结尾 C. 补充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由发挥的余地。这是(

) A.开放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A.比喻

B.诱导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D.双关

记者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

新闻标题《蚊蝇与臭气齐飞 污水共粪土一色》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B.呼告

C. 仿拟

在采访方式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所在,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是(

) A.个别访问

B.召开座谈会

C.新闻发布会

D.非集体采访

记者入住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北街村村主任家的见闻,这种采访方式是(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易地采访

D.巡回采访

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

) 。

A.反映事物本质

B.可以适当渲染

C.可以适当虚构

D.必须是实有其言

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新闻背景 采访对象 闭合式提问 时间顺序式结构 新闻价值 导语

开放式提问

辨析与简答二选一,你猜会是哪个咧??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陈述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靠爆料电话。

2、突发性新闻也要做好采访准备。

3、记者识别、选择新闻事实主要依据个人喜好。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简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2、简述记者提问的方法。

3、简述积累剩余材料的重要性。

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6分,第二小题20分,共36分) 第一小题:

某地发生了一场道路交通事故,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列出你的采访要点。 OR 近几年,劣质奶粉、毒大米、毒猪肉、毒粉丝、红心鸭蛋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致使消费者整日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苦恼发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其中收到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意见占1/5。如果你作为本地都市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就此事做专题报道,请列出自己的详细采访大纲。

第二小题:

你猜它会是什么样滴改写咧??

第四篇:新闻采访

文字报道

()

图文报道

()

摄影存档

()

请外媒

()

出席者,参加者

新闻点(是否首次,与过去同类活动比较有何创新,有何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等)时间

星期

地点

预约

单位

预约单位联系

人及联系电话

任务分派(由新闻中心

填写)

文字报道

新闻图片

摄影存档

对方供稿

请外媒

1,学校《周表》(包括南校区周表)上的会议与活动,我中心将根据其新闻性自行决定是否报道或摄影,无需提交此表预约.二级学院的一般会议与活动,原则上自行采写,通过新闻网投稿.

2,请主办方至少提前一个工作日递交此表.由于工作程序的需要,本中心不接受电话预约,口头预约,电子邮件预约等.未按程序预约的活动,需请主办单位自行提供稿件,通过新闻网投稿.

3,校领导参加的活动,请承办活动的部门填写此表.如无明显的承办单位同时又需摄影存档或新闻报道,请校领导的秘书人员填报此表.

4,外媒(电视台,报纸等)对普通会议及学术研讨会一般不予报道,除非有新闻人物到场.

5,多个采访任务发生冲突或预约的活动新闻性不强时,我中心可能作出取舍,敬请原谅.

6,学校摄像工作是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的,如需摄像请与教育技术中心联系预约.

北校区联系:36207017(行政楼四楼414新闻中心,杨老师,孙老师,刘老师)

南校区联系:39328338(教学楼A座3楼党政办,陈老师)

此表可复印,可在宣传部主页下载,可向新闻中心,南校区党政办申领.预约也可通过新闻网右上角"新闻与摄影预约"网上提交.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05年12月制

第五篇: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学:(重点)

(一)记者的类型

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是为了是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业人负责,从而能及时的、多方面的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2、机动记者:指那些没有固定采访范围的,随时可以准备接受编辑部的调遣,以完成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采访报道任务。

3、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这些记者往往有新闻机构直接调遣,派往外地采访重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4、特约记者:是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编任务的编外人员,他们一般完成一些较为重要或者有特色的采写任务。

5、地方记者:又称常驻记者,地方记者是指由中央或省市级一级新闻单位驻某地,从事驻地新闻采访报道的记者。

6、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负责对所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以促进国际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满足广大群众了解天下大事的需求。

(二)采编分离: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

料写稿;编辑这块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 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

1、优点:记者和编辑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相互激发相互制约可以细化工作性质,通过出版流程,可以有效杜绝新闻失实,有利于避免了人情稿、关系搞的泛滥。

2、缺点:采编分离两大系统相对独立,缺少沟通和理解,编辑会出现任意删除稿件的现象,记者写稿不考虑编辑的工作,长篇大论,增加编辑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采编合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编委会下设若干个相应的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与部室之间基本都是无关联的相对独立。

1、优点:有利于记者和编辑加强沟通和了解,以提高效率

2、缺点:只是局部的整合,每个版面都考虑自己,缺乏全局意识,稿件自采自编,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报道署名为什么冠以“特约记者”头衔?

答:

1、是表明编辑部重视;

2、是表明这类报道与一般报道有所区别,以引起读者注意;

3、是有利于培养记者,加强记者的责任感,促进他们拿出精品。

(五)记者的共同职责:

1、采写新闻报道;(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2、反映情况;

3、做群众的工作

(六)内参稿:内参稿这类稿件应该反映问题尖锐敏感,作为公开报道或不具备典型意义或社会效果不好,所以改为内参报道,发往有关部门或领导机关,形成在小范围内传播,促成问题解决或引起重视

(七)记者的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

(八)采访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

(九)采访作风:a、密切联系群众作风;b、深入研究调查的作风;c、战斗敏捷的作风;d、不畏艰险的作风

(十)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新闻性、政策性、全局性、广泛性、时效性、连续性、公开性

(十一)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的具体运作,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十二)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十三)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

1、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

2、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

(十四)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1、要下决心长期的无条件的全心全意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十五)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问题上,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2、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心实际工作的关系

(十六)采访方式:

1、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2、视觉采访

3、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4、体验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有助于记者获得真知,更深入的了解客观实际;有助于记者思想作风的锻炼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的真切感人,有血有肉;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工作经验。

5、电话采访(快餐式采访)

6、因特网(互联网)上采访

(十七)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的手法表达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他的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有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十八)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选好体验对象。

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的好思想、好风格。

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地报道

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

5、体验式的报道要有体验的特点,以区别一版报道

(十九)记者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联系采访对象;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

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二十)新闻采访方式

1、按新闻采访的形式分

A.个别访问(直面采访的一种):记者代表媒体与采访对象交谈从而获得新闻,这是最常见 的采访形式。

B.开座谈会(调查会)采访(直面采访的一种):这是采访先进人物,了解某种经验或收意 见进行批评报道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情况,工作效率高, 同时易于集中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记者分清是非,进行判断。 C.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语言进行采访的采 访对象。

D.参加会议采访:会议虽然比较程式化和枯燥,但由于参加人数较多、范围较广,既有领导 又有群众,有不少人来自生产第一线,会议往往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和一些重要决策 集中的地方。记者要善于从众多的会议材料中选取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某一问题深 入报导。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这种专门为记者觉醒的会议,更能集中、更权威的提供 新闻事实。

E.蹲点采访:深入一个具体的单位,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总结典型经验,反映典型人 物,探讨典型问题。适合于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的采访。

2、按新闻采访的性质分 A.常驻采访:中央或省级新闻机构派往下属地区或城市的常驻记者或各新闻单位派往外地的 常驻记者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要求记者对所负责地区各方面情况都要较为熟悉。 B.突击采访:许多编辑部都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记者,他们在一些突发事件或需要进行深度报 道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要求记者有灵活机动的采访作风,头脑清 楚,行动敏捷不怕吃苦,忙而不乱,沉着冷静。

C.交叉采访:指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要求记者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 的利用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的完成采访任务。

D.巡回采访:又叫旅行采访。指记者沿着某一预定路线,对某个特定主题进行采访。

E.隐形采访: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 种采访现在越来越常见于批评报道中隐性采访有助于记者获得真实信息。但是记者在进行隐 形采访时应该注意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在采访途中自身不能以身试法,成为犯罪分子的帮 凶。在隐性采访时还应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

F.异地采访:指甲地的记者到乙地进行采访。异地采访与旅行采访有相同之处,区别在于异 地采访主要针对到乙地一地的所见所闻进行采访,不需要沿途有游历多地区。

3、按新闻采访的方法分

A.口头采访:记者通过具体深入的口头交谈,从新闻人物或知情人那里得到新闻材料,这是 记者最常用的新闻采访方法。

B.目击采访:指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用双眼去捕捉那些瞬息万变的具有典型性、新 闻性、能使受众产生共鸣的生动细节。

C.电话采访:是记者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交谈从而搜集新闻事实的方法。(美国又称为快餐 式采访)其最大特点是速度快,且简便易行,对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极有好处。电话采访要注 意核实工作,讲求新闻来源的准确性。 D.书信采访:是记者通过信函方式采集新闻素材的采访方法。它可以弥补记者因为不能到现 场采访造成的不足,是对不愿或无暇接受面谈的采访对象而进行的重要采访方法。书信采访 时,提问要简明扼要,切中主题,并对获得的材料加以筛选。

(二十一)怎样开好座谈会?

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2、参加座谈会的人多少为宜?(小型座谈会3——5人,大型座谈会8——10人需要见报的座 谈会大约以5人为宜)

3、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4、要开展讨论。座谈会不要简单地开成一问一答式的,必要时还要展开讨论。

5、要善于启发引导。

6、自始自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二十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特点和要求

1、采访特点 a、“新闻源”主动邀请记者 b、“新闻源”不是像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向新闻界 c、“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1至2小时

采访特点要求记者具有参与意识,记者要主动参与,积极提问;要求记者具有竞争意识,把握时机提问。

2、采访的要求

1、扫除思想障碍

2、要做充分准备

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抢座位、抢提问、枪发稿)

(二十三)突发事件的采访和报道:

1、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 处置措施予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的种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如:车祸、飞机失事)、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甲流”)、社会 安全事件

3、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

4、对突发事件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a、留心异常现象与先兆

b、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级的认定问题(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 c、要有紧迫感

d、沉稳应对,稳重不乱

e、既要用于赴汤蹈火,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二十四)旅行采访:

1、旅途通讯体现的五种价值

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交流价值、美学价值

2、旅行采访的类型

徒步、骑自行车、驾摩托车、驾汽车、乘专机、徒步和综合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旅行采访、太空旅行

(二十五)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a、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性况下,用显性采访的办法,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的同记者讲真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心,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采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反而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 b、有时候,对某些人或事,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两种方式均可,但隐性采访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也宜用隐性采访证种方式。

2、运用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a、处理好暗访与明察的关系 b、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的关系

c、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害公民的名誉权,私隐权。

(二十六)善于观察:

1、对观察的基本要求

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2、如何进行观察?

a、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b、粗细结合,以细为主;c、用眼睛调查数据;d、在比较中观察, 在观察中比较;e、在观察中联想

(二十七)采访重点的七新:

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风尚、新经验、新人物、新问题

(二十八)我们要抓住哪些新动向?

1、要关注政治新动向;

2、要关注经济新动向;

3、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

4、要关注国际 新动向

(二十九)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怎样抓好新事物的问题?

1、要善于发现新事物;

2、要敢于支持新事物;

3、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十)有些先进人物已经牺牲,或者因病去世,又要报道,怎么办?

1、要看到先进人物不在了,采访他本人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和他一起生活、工作、战斗的同志还在,领导还在,家属亲朋还在,有关的人还在,要着重采访他们

2、到现场踏看,到他出身地踏看,到他学习过的地方踏看,到他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踏看,到他牺牲或病逝的地方踏看,以增加实感

3、搜集一切有关的书面文字材料,如本人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文章,以及出版的著作等,再加上生前别人写过他的文章

4、推出全国性的重大先进典型

(三十一)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三十二)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从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从党、政府、国际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报告和其他重要活动;领导机关的工作总结、简报;各种重要会议;广播、电视;新出版的书籍、杂志;新上映的电影,新演出的喜剧;读者来信;各种广告、台历;各种记者招待会,工厂、农村等的重要活动;街头发生的为大众关注的事情

(三十三)新闻价值:

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三十四)怎样培养训练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品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

3、要胸有成竹

4、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三十五)临时性的准备工作和经常性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临时性准备工作的内容 临时性准备工作:是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

a.明确采访目的

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b.熟悉采访对象

接触采访对象之前,应尽可能熟悉财富那个对象的一些情况,以便了解、接触采访对象。 c.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分工报道范围内的方针政策,还应该做到:弄清总的方针与具体方针、现行政策与过去政策、各项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弄清可以公开报道的方针政策的范围。 d.充实新知识

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在每次采访前不断充实新知识。 e.准备一些问题

采访目的要落实在问题上,一般应该可能多的准备要问的问题。 f.设计作战方案

选择突破口,纵深发展,扬长避短。 g.物质准备

h.记者的精神状态也是关系采访全局的一种很重要的准备。

2、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

经常性的准备工作:是指平时的积累 a.理论的准备

记者要根据 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熟练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政策准备 一定意义上,记者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宣传员,对此,记者理应学的更深,理解的更为透彻。这项准备不但包括总的方针政策,还包括一个时期的现行政策,分工负责领域的具体政策。 c.情况的准备

记者要留意与采写有关的各种情况:正面的,反面的;本地的,外地的;自身经历的,别人介绍的等等。 d.知识的准备

新闻工作之所以可贵,是因为知识广博。平时的知识准备的积累将对采访产生如下功效: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的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三十六)追踪采访

1、追踪采访是指采用公开或不公开的手法,获取采访对象不愿公之于众的信息,将其曝光。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追踪,这种方式在国外被“帕帕拉齐”们(专门追逐名人、偷拍名人私生活照片并以此赚钱为生的摄影记者)所使用;另一种是非公开追踪,即隐性采访,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隐藏身份如用偷拍等方法进行采访。90年代,追踪采访引入我国后被许多新闻工作者采用,至今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批评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追踪采访已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2、追踪采访的特点

a、追踪采访是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的采访

b、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c、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一种采访 d、追踪采访是着眼食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三十七)新闻采访时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有好的话头

a、要选择于采访对象紧密相关和相邻的话头 b、要选择相悦的话头

c、要选择相似的话头,注意拉近距离

2、提问要有好的方法

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a.当事人或被采访者公务繁忙,行测匆忙之时 b.采访一些突发事件

c.采访对象与记者已经非常熟悉,多次接受采访

2、侧面迂回法(又称勾推法)

a.当面不好直接提问时,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

b.采访时,不直接找采访对象本人谈话,而先找他周围的人谈。比如熟悉他的上司、同事、亲人、朋友等。

3、激将法:在谈话采访中,如果掌握了对方某种特点和个性,必要时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促使采访对象吐露事情的真情。

4、引证法: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多需要的新闻材料。

5、请求法:指记者很有礼貌的代表受众想采访对象便是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各种个性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4、引证法: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多需要的新闻材料。

5、请求法:指记者很有礼貌的代表受众想采访对象便是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各种个性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6、重复法:记者以发问的口气重复采访对象讲的某一句话,使对方再明确说一遍,以加深我们的印象,核实清楚对方讲话的原意,并把交谈进一步深入。

7、赞叹法:在同采访对象交谈中,对方谈到某些使我们受到感动的精彩细节或材料,我们可以用赞叹的语气表示肯定,并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细节材料后面包含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8、反问法: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或者有的问题我们估计到正面问对方可能不会得到坦率的回答,这时可试用反问法,也就是“先发制人”,把对方退路截断,使他不得不明确回答,对提问有效坦白的表示。

3、记者要有好的提问技巧 a、提问妖精连、精细、精彩

b、提问时,大、小问题应该灵活穿插

c、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在不同的场合要灵活巧妙的提问。

上一篇:学士学位个人申请下一篇:系统应急演练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