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问

2024-05-07

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问(精选十篇)

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问 篇1

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注重前期准备的价值

正所谓“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完善的采访前准备工作,对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获得更多独家新闻报道的重要影响因素。[1]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使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与受访者密切交谈,保证采访的流畅性特点,降低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

例如,一位新闻记者在采访某一项轰动性事件的过程中,如果其做好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便能够在采访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提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保证新闻采访的深度。然而如果新闻记者没有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则所提出的问题则会出现偏离事件本身的情况。新闻记者对受访者所指出的各项内容存在一无所知等问题,直接限制了受访者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不利于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巧用各项提问技巧,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

提问技巧的应用,能够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质量。新闻记者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寻找共同之处;善于抓住疑点,深入挖掘材料;善于细心聆听,明确提问价值以及善于创新问题,拓展新闻内容等方式,灵活应用各项提问技巧,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一)善于营造氛围,寻找共同之处

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尴尬的氛围可谓是新闻采访的禁忌,尴尬的氛围难以使受访者真正地打开心扉,不利于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故而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寻找更多的共同之处,保证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

受访者在面对新闻记者的过程中,由于彼此第一次见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受访者个人的状态不佳,比较易于产生尴尬的氛围。针对这一问题,新闻采访者可以寻找更多与受访者相关的内容,通过新闻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真正消除受访者陌生的情感,使受访者能够畅所欲言。

例如,《静距离》采访过程中,李静通过上海人说话幽默、人生经历等为切入点来提问,使薛之谦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在瑞士留学期间的个人经历。李静通过“你是受到周星驰影响吗?”等话语,使薛之谦能够打开心扉,积极地表达,通过适当地表现朋友对薛之谦的看法,营造良好的氛围,拉近受访者与新闻采访者之间的距离,为深入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善于抓住疑点,深入挖掘材料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希望能够获取更多有价值、有效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学会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善于抓住疑点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挖掘更多的材料。[2]

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需要保持较好的新闻敏感度,善于抓住各类新闻采访中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很多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没有对采访中一些可以利用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只是一掠而过,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继续追问,这就导致了有用信息的流失和浪费,不利于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

(三)善于细心聆听,明确提问价值

善于聆听是每一位新闻记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学会倾听,适当给予受访者一些肯定,通过适当的提问表达对受访者的支持,结合受访者的实际回答情况进行进一步发问。

例如,《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在采访马苏时便能够耐心倾听马苏对接“魏夫人”这一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想法,通过适当的点头表示肯定,通过适当的微笑给予赞许,营造了良好的新闻采访氛围,使马苏能够真正打开心扉,表达自己对“魏夫人”这一角色的看法。随着新闻采访中的背景音乐,使马苏的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的畅所欲言,其表达内容逐渐增加,丰富了新闻采访的内容,提升了新闻采访的深度。

(四)善于创新问题,拓展新闻内容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方式如果千篇一律,势必会使受访者感觉单调,不愿意回答或者不乐意回答。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新闻采访者需要适当创新问题,通过新颖性、创新性的提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挖掘更多富含价值的新闻,拓展新闻采访的内容。

例如,新闻采访中可以结合受访者的兴趣爱好、个人习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些提问的方式能够调动新闻采访者回答的欲望,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创新性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独家新闻。

三、结语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方式能够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质量。在当前的新闻采访中,新闻采访者需要注重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方式,通过营造氛围,寻找共同之处;善于抓住疑点,深入挖掘材料;善于细心聆听,明确提问价值以及善于创新问题,拓展新闻内容等方式,充分发挥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应用价值,挖掘更多富含价值的新闻材料,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

摘要:新闻采用中的有效提问,能够让记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对后续新闻报道的深入开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问的方式可谓是新闻采访中的主要内容,加强对新闻采用中有效提问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将从新闻采访前的准备与新闻采访中的有效技巧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不断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真正展现新闻采访的价值。

关键词:新闻采访,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张小筝.浅谈新闻采访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及其效应[J].新闻传播,2015,04(22):119-120.

新闻采访中ing的提问技巧 教案 篇2

教案设计

教 师: 姜兰花

工作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方法(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实现有效性、艺术性的采访提问 教学目的:1.理解、并能运用各种提问技巧,提高新闻采访的效力和效率;

2.培养新闻敏感性,善于观察、发现采访现场的变化性;

3.在采访过程中能抓住采访重点,提高制造谈话气氛的能力;

4.人际沟通与提问技巧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程】关于“我”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姜兰花,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

【问题】1.对于我的介绍,你是否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情境的假设,比如是求职面试中、社交沙龙场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等等,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2.你会怎样跟一个不太相识的人开始你们的聊天?

3.你善于打开他人的话匣子吗?你通常是怎样做的?

4.在交谈中,你通常能有效的主导谈话氛围吗? 【新课讲授】

新闻采访界的“铿锵玫瑰”的魅力

——奥里亚娜〃法拉奇

世界第一女记者、国家政治采访之母 法拉奇 向世界投不信任票 《纽约时报》评论 《面对面》王志如是说 法拉奇自己如是说

(在本讲中我们将以法拉奇的传奇故事来领略新闻采访的艺术魅力)

【情景创设】大胆假设: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在G20峰会上分别向中美领导人提一个问题,你将怎样把握这次机会?(让学生明确记者的职责,具有提问的意识)回顾98年两会中朱镕基总理钦点吴小莉的提问。【导入】采访提问之问题意识(目的明确)

采访提问之环境意识(主客观、宏微观环境)

采访提问之角色意识(提问者倾听者观察者)【重点、难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艺术(案例)

(一)、对话型采访“善”提问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问明确,使被采访者一听就明白自己应该回答什么)案例:记者“员工跳槽”之问 法拉奇访霍梅尼、阿拉法特 2.漫谈引导,融洽气氛(营造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便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案例:“你回答的真棒!请再说得具体点儿好吗?” “能否谈谈你在嗜酒的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呢?”

法拉奇与邓小平的第一次会面

3.抓住线索,寻根究底(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案例:法拉奇访基辛格(主谈越南问题)

(二)、诱导型采访“巧”提问 1.侧面入手,迂回提问 案例:法拉奇访阿拉法特 2.巧设机关,借代反问

案例:芭芭拉沃尔特斯访伊朗国王

法拉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 3.充当对手,展开讨论

案例:法拉奇访基辛格(基辛格的中国策略)

(三)、论辩型采访“严”提问 1.单刀直入,先发制人

案例:法拉奇访利比亚统治者卡扎菲(对“革命”的理

解)

2.旁敲侧击,声东击西

案例:外滩画报访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萨科奇 3.明知故问,后发制人

案例:法拉奇之问卡扎菲“一句话整个世界就能爆炸” 【总结】一个创造性、艺术性的采访应是:

充分的准备,开放的态度,倾听的愿望,对话题的热情,以及一些交际技巧的结合。【课后练习及作业】

1. 发掘不一样的你、遇见另一个自己(人物采访)生活中的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什么时候最沮丧? 什么样的事情、境况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什么让你大笑或大哭?

你还记得童年时发生的大事吗?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你——你的成功、失败、观念、信仰、个性、特点?

你最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能否列个单子出来?

你所拥有的物质财产都有哪些?这些财产对你的意义是

什么?如果你家着火了,你会尽力挽救什么? 你经常阅读什么?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谁?为什么?

你经常去哪里,以及怎样度过你的闲暇时间? 在事业上以及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观念、哲学思想对你最重要?你愿意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什么?你采取了(或将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护你的信仰? 在生活中你感到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2. 实例练习:进行采访提问设计 何人:一个失踪三年的七岁小男孩儿 何事:被发现 地点:台中县秀峰乡 何时:星期一晚上 为何:还不知道

如何:一个在网络上看到寻找失踪儿童广告的中年妇女,觉得其中一位很想附近的一个小孩

其他:警方逮捕了和小男孩住在一起的王姓男子,该男子正在打另一场监护权的官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提问设计)

【拓展训练】(可经常运用的采访练习)姓名、地址、年龄、籍贯、职业 列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爱好

说出去过的非常有趣的一个地方 说说对未来的打算

列出一两个自己认为可以发表的“幻想”

列出一项自己喜爱的儿时活动

说出自己经历过的最害怕或最烦恼的一件事

列出自己最擅长的一两个话题(如对老式汽车的专业知

识、鬼故事、用虫饵钓鱼、或者文学作品等)说出一项有趣的关于自己的事实,对此很少有人知道 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最棒的一件事 【推荐阅读】

《采访,城市里唯一的赌轮》(the interviewer, or the

新闻采访之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篇3

一位普利策奖得主曾说:“人是没有能力保守秘密的”,而提问则是获得秘密的钥匙。一个熟练的记者常常由于提问巧妙得当,赢得了采访对象的信赖和配合,从而获得丰富的、可靠的事实及其材料。

下面是笔者在参阅新闻传播界的许多著作之后,总结出七种提问技巧。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记者面临采访对象的一种创意,一种策划,一种应变。只要新闻还在发展,新的采访技巧就会不断产生,产生在你我他的创造中。我们所希望的,是能给你一些灵感。

1.切中要害法

这种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拿一些现成的结论去同采访对象查证核实,为了让对方对自己的观点作出某种评价而不是为你解难释疑;采访对象虽然不喜欢这次采访,但出于某种利益关系又不得不接见记者。例如,1969年9月,在利比亚发生了由卡扎菲一手操纵的“革命”,但实际上它不过是一次政变。著名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访问卡扎菲时抛出了一串令卡扎菲难以回答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革命的?”“利比亚的事情如果是革命,怎么解释到处可以看见你的照片,甚至在过去的教堂里?”“你禁止了很多事情,为什么禁止不了个人崇拜?”“人民爱戴你,你为什么住在军营?”把这些问题串起来,简直是一篇对卡扎菲的讨伐檄文。而卡扎菲的或支吾或躲闪或辩解的回答,又无一不是这篇檄文的生动注脚。

2.追根究底法

深入追问,常常可以搞到细节,挖掘出意想不到的新闻价值。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在访问中就很善于运用追问法。当采访对象企图避开主题,扯到离题较远的话题时,他往往当机立断把他打断,甚至采访对象一句话尚未讲完,他就设法打断,拉回到点子上来。采访对象往往在这种步步紧逼的追问中措手不及而说出实话。

3.大智若愚法

记者在采访时不必摆出一副聪明伶俐、知识渊博的样子。事实上,有时充一下“傻子”并非坏事。科尼利厄斯·瑞安说,“愚笨是记者最大的财富。不要怕说‘我不懂’。人们一旦相信你对他们诚心诚意,他们乐于提供的帮助会使你吃惊。”如果采访对象语无伦次或是模糊不清,可以用自责的口吻来引导他:“对不起,可是我没听懂”;“我不太明白,你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如果他还是讲不清楚,那就换个话题,试试从另一个角度把原来的问题提出来。不要让对方觉得,无论他怎么费劲也说不清自己的意见。

4.复句单问法

新闻采访中有一种“报酬递减率”:问题越长,回答越短。因为问话长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去无回。例如,曾有位记者固执地问乔治·马歇尔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马歇尔答道,“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再重复一遍行吗?”如果必须提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对方看来迷惑不解,也决不要问,“你懂了吗?”而应该说:“我说清楚了吗?”提问尽量要简短,即使欠婉转。也就是说,如果提问是一个长长的复句,那么在提问时就不要连起来问,而要把它拆分成两个或三个问题,一次只问一个就可以了。

5.诱导问题法

这种提问的特点是记者提出一结论或建议,接着让采访对象自己去得出结论。以1980年4月11日美国记者罗德里克访问邓小平为例,他这样提问:“我(66岁),要和你(75岁)竞赛,到85岁才退休。”小平同志回答说:“你不能完全与我竞赛了,因为我计划80岁时退休。到了1985年,我已经81岁了,甚至到那时,我还不可能完全退休,可能还要当顾问。”就这样,记者通过诱问,得到了要采访的材料。

6.沉默如金法

在所有的采访技巧中,我们大都在关注有声语言的技巧,殊不知无声有时却胜有声。沉默不问,也可以作为一种采访技巧。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曾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你可以做的唯一最有意思的事就是:提一个巧妙的问题,在对方答复之后,停上它三、四秒钟,好像你还在等待他再说点什么。你说怪不怪?对方会觉得有点窘迫,于是谈出更多的东西。”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家,就要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

7.寓问于谈法

在采访过程中,用聊天的方式开篇可以说是打开访问局面的万能钥匙。常言说:“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你危襟正坐地进行采访,倒使被采访者产生了心理障碍,未必能收到“货真价实”的效果。

我们的谈话访问也应该注意在特定的场合用此技巧。只有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才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调动起其兴奋点,使他愿意同你继续交谈下去,而不会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

总的来说,采访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参考和借鉴,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采访。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雷迪著.采访技巧[M].新华出版社,1986.

[2]戴尔·卡内基.人性的弱点[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艾丰著.新闻采访方法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王 洁(1984-),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华侨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如何提高提问质量 篇4

一、做好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信息发达的社会里,谁最先拥有了有效的信息,谁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获得主动地位。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为了更好地使自己的节目保持活力,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新闻及时性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将自己的新闻敏感力与广大群众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新闻才有存在的价值。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把握新闻受众的关注点,从新闻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准备采访过程中需要提出的问题,这样才更容易得到受众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在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要围绕新闻采访的目的来收集资料,然后准备有针对性的问题。当然,在采访之前,对采访者的资料要进行充分的了解,最好以对方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提问,避免触及受访者的隐私以及底线。只有做到万事俱备,才能够在采访的过程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新闻采访过程中提高记者提问质量的提问技巧

(一)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下,新闻工作者才能够展开提问工作。在很多情况下,记者与被采访者可能是第一次见面,所以更加应该营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采访过程中,记者最好能找到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共同点,化解尴尬的场面。在提问的时候,需要充分尊重被采访者,体现出作为记者的良好职业道德。从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交流,保持良好的采访关系,保证采访顺利进行。然后根据记者自己前期准备的提问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以此获得新闻受众想要了解的信息。

(二)在提问的过程中合理使用“道具”

在提问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一些“道具”,那么采访过程将会变得更加顺利。这个“道具”应该是记者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一些对于被采访者有重要意义的照片、物品或者是某些人。对“道具”的巧妙使用,可以帮助被采访者顺利地回忆起一些往事,使得整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答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新闻受众的需求。

(三)投入必要的情感

虽然采访的过程主要是要了解被采访者所知道的信息,但记者要是对于被采访者所描述的事件没有任何的情感反应,也不能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记者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采访,使自己的感情随着被采访者的表达与描述作出适当的反应,并对被采访者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这样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者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使得采访结果更加完美。在投入情感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不能忽略倾听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问过程,除了对被采访者的描述投入必要的情感之外,还需要做好倾听的准备,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现采访过程的有效信息,获得有价值的新闻。

(四)合理设置提问的先后顺序

在采访过程中,对需要获知答案的问题需要分出先后顺序,恰当衔接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让提出的问题不至于显得逻辑性不强,也显示出记者的专业性。这样循循善诱的提问方式,能够让被采访者感受到记者清晰的逻辑思维。

(五)善于发现采访过程中的疑点

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要获得更为有效的新闻,所以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对被采访者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分析,发现其中具有挖掘价值的点,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深入采访。这就需要记者在倾听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新闻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回答语句中发现具有价值的点,这就对记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问过程应该注意的地方

在提问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会采用一定的技巧提高提问质量外,还需要了解在提问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拟定的问题,需要详细分析其是否具体,避免出现宽泛与空洞的情况。在提问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提的问题过于空洞与宽泛,造成被采访者无从回答或者回答不能满足新闻受众的需要。所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抓住每个提问的机会,并将问题具体化,这样才能够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采访应该善始善终。记者不能因采访结束而松懈,应该做到善始善终。也就是在采访结束时应该询问被采访者对于采访过程有哪些意见或者建议,从而让整个采访过程更加完善,给被采访者留下好的印象,方便下次采访。

参考文献

[1]李昱.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提高提问质量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05):161.

[2]于恒.探寻新闻采访中记者提问技巧的有效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4(09):158.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研究 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注意事项

中途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93-02

1.前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方向的工作人员,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在和采访者之间进行沟通,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自己所提问的方式,既应该保证相关的新闻热点能够包含在内,又要尊重当事人的回答,向公众如实的展示采访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对于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话语没有过多的进行研究,使得采访的质量受到了影响。新闻采访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最终得到的采访答案是否行之有效,对于我们的电视新闻来讲非常重要,而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就需要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和采访者进行接触和沟通,这其中所蕴含的提问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及表现形式

2.1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很多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会使得被采访人员不便作答或者是提问的指向并不明确,因此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采访问题,使之更加容易回答。一般来说,工作表现比较优秀的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只是提问几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话语参与到采访之中,将重点放到了倾听采访者的声音上面,这是一种成功的提问方法。怎样实现这样的采访情况,就成为了我们研究新闻采访技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研究这个方面,我们才能找到适合采访的方式和方法,最终有利于实现电视新闻采访的进步。只有采访人员在采访之前进行相关的研究,对这些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范围之后,我们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采访过程。

2.2新闻采访的表现形式

采访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提问的方式。我们根据一个社会热点或者话题对民众进行采访,就应该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够得出最为直接的结论,同样也比较节省时间。这样的形式对于一些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比较适合,毕竟他们的理解能力稍微要好一些,同时对于提问时间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们直接将问题提出来,他们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不管是直接的回答还是通过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都能得到很好的采访效果。

还有一种方式也比较常见,就是侧面的进行提问。这种方式就是由相关的采访人员对被采访人设定一个场景或者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背景的时间段,这样就可以让被采访者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得到一些感悟或者启示等,从而顺利的进行采访。也有一些采访过程中会陈述一些与事实有一定出入的故事,激发人们发言的欲望,这样就可以顺利的推进新闻采访过程。

3.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3.1采访前需要做好准备

很多专业的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我们采访的过程其实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采访之前我们需要做的相关工作,这才是采访的关键之处。得出这个结论看似不符合逻辑,实际上是很好的概括了我们新闻采访的工作情况。如果没有在进行采访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功课,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就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甚至对于一些不知道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进行接下来的提问和回答,这都会影响实际的采访质量,因此我们说采访的时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应该多多关注采访之前进行准备工作。

我国现在的电视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各个电视台都推出了具有自己电视台特色的访谈类节目,其中比较受到民众喜欢的访谈类节目包括《焦点访谈》、《鲁豫有约》等电视节目,这些都属于脱口秀或者是访谈类型的节目,因为其中提问的问题是我们民众比较关心或者感兴趣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掉他们这些节目的主持人才采访或者提问的环节之中的失误等问题。比如有些主持人采访明星的时候,会问到一些艺人父母的情况,但是很多年纪偏大的明星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主持人仍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影响采访的氛围,形成一种尴尬的气场,而采访也进入了僵局。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持人并没有认真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之前的准备,就随口这样提问出来,既是对于提问的一种不负责任,对于热心的观众朋友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采访人员应该在节目开始之前对提问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将采访的主题确定下来,明确我们进行采访的目标,使得提问更加具有目标性。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采访人员也应该对采访的过程进行规划,到了哪个阶段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都应该有所区别和不同,因而我们应该通过掌控提问的进度来确定采访的进程。

3.2了解采访者的心理

我们要想顺利的进行采访,需要明确采访者的心态和所面临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才能得到我们采访所需的结果,并将之呈现在观众面前。采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我们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就不能实现沟通的顺畅。因此我们在准备了一些问题之后,应该将采访准备的重点放在当事人的身上,让他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信息,这样才是采访进行的目标。

一些节目的采访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脾气和性格的人员,要想从他们这里得到更多的新闻内容,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采访。比如在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农民工话题上面,采访人员就需要关注自己的采访技巧。和农民工进行交流的过程一般不是非常的顺畅,他们沉默寡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采访的目标,就成为了采访人员必须克服的困难。于是很多的采访工作人员放弃了言语方面的交流,直接在行动上做出表率,他们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都一直和农民工朋友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感受和体会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交流话题,这样再进行交流和沟通就会减少很多的障碍。

3.3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提问方式有很多,但这些方式的使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实际采访情况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提问方法。针对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人员,我们就可以直接进行提问,在他们回答之后还可以提问一些其他方面的开放性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实际的采访效果。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来说,需要我们设计好采访中提问的步骤和环节,回答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能够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而选择了不合适的提问方式,最终的采访结果是会非常让人失望的,而且这样也会使得采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双方都感觉非常的紧张。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的提问过程中应该减少提问上的失误,尤其是一些比较笼统或者模糊不明的提问问题。一些采访人员在采访的时候会用“是”或者“不是”来进行提问,这样给予接受采访的人员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他们只需要按照你这个思路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就完成了,没有其他能够拓展的地方,这样的提问方式是比较失败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比较具有内涵的提问问题来进行采访,让他们既能回答问题,又可以没有压力的进行这个阶段的采访。

4.小结

新闻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承担着向公众传达真实消息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只有在进行实际的采访之后,才能更好的做好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明白采访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提问之中的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促进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受到广大人民欢迎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 杨军,黄炎春.谈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J].理论观察.2012(02):11-12.

[2] 甄陈.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1(02):13-14.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篇6

1 新闻采访前要充分准备

采访工作要有序、高效地进行,就必须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因为提问是记者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方式,所以,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先弄清楚被采访者的相关背景及兴趣爱好、习惯和特性,以便于找到共同点。然后明确本次采访的主题,根据对受访者的了解,构思符合主题的问题,要遵循宜多不宜少的原则来准备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在采访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不至于手忙脚乱,进而影响采访活动。所以,新闻记者切记不要不做准备、头脑空白地去采访,一定要做足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 新闻采访时的提问技巧

2.1 提问应层层深入

采访者应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去制定排列提问的顺序,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次递进。因为一个事件的发生也是有一定顺序的,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问题制定的跨度不要太大。比如某地发生火灾,应该先提问由什么引发的火灾,其次是火势的大小,里面有没有被困人员,最后才是火势是否得到控制,有没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多少。这就是一个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即使采访被打断,只要有这个逻辑还是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给受访者观众还原了事情发生的概况。

2.2 提问时应努力营造融洽的气氛

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吸取新闻,而不是给予采访,所以提问时应该尊重受访者,因为平等是相互的,和受访者进行交流,如果怀着一颗这样的心态,就会让受访者感到平易近人,这样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对受访者造成一种心理逆反。再者,采访时要自然,面露微笑,这样会使受访者感到亲切,由于采访时,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很可能只是第一次见面,所以很容易造成场面尴尬,这时只要采访者自然、微笑的应对,就会缓解尴尬,使采访继续下去[1]。

2.3 提问时要认真倾听

新闻采访不只是提问,还要认真听取被访者的回答,并从中挖掘出新闻线索,好的提问技巧应该包括倾听,如果按部就班地根据原来准备好的问题进行提问,而忽视了被访者的回答,那这个采访还有意义吗?对于采访者而言,要在采访中发现有效的线索,就必须认真聆听被访者的回答,并根据这个线索进行逐步深入,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将好的新闻资讯奉献给观众,这就是只提问而不认真倾听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4 提问时应注重创新

采访者在提问之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但是许多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往往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意,面对千篇一律的问题,受访者有时也会失去兴趣回答,这样采访也不会挖掘到什么重要的新闻线索,造成工作受挫,所以要想收集到重要的新闻线索,在提问时要注重问题形式上的创新,只有提问的问题能挠到痒处,让受访者眼前一亮,让受访者感到惊喜,受访者才会有兴趣回答下去,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而带来精彩的报道。

3 新闻采访时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要想得心应手,就必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是还要注重细节问题,任何事情都是细节决定失败,节目采访中的提问也是一样的,同样需要留意细节的不足之处,并合理地处理,使之不影响采访[2]。

3.1 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在提问时,语气要不卑不亢,亲切自然,要做到尽量通俗易懂,因为受访者千差万别,有的受访者可能文化程度不太高,若提问中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或比较前卫的语言表述问题,就会使受访者感到吃力、不理解,从而寻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所以提问时应该尽量口语化,确保对方可以理解,并能做出回答,在提问时注意:不要用过长句子,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的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进行提问,也不要生造词语和任意改动专用名词,学会并习惯用口语,把长句子分为几个短句来提问。这就要求采访者用简单的语言组织这次访问的问题[3]。

3.2 问题要具体化

有的记者问题内容多于受访者的回答,有时留给受访者的只是一个字的回答“是”或“否”、“对”或“错”。这样的采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受访者也不喜欢配合,所以采访者应该清楚要问的问题关键,让对方详细完整地回答,让对方有话语权,这样才会得到新闻线索。

3.3 要有重点

由于时间和环境的限制,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不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工作,所以由于被采访的不同,采访时间有长有短,这样对采访工作带来了各种限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还没有问到这次采访的关键问题时采访就因为受访者有其他事情而结束了,那这将是一次失败的采访。所以,在采访中应该把握好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由浅入深的问题讨论,千万不要想问的一句话都没有问,没有用的话却说了一大堆,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

3.4 要集中精神

采访者在采访时,要用心观察被采访者的语速、神情等方面的变化。根据对方的各种变化,及时分辨出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同时利用瞬间出现的新闻亮点,挖掘采访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访者应选择那种安静舒适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其集中精神,也更利于受访者放松情绪[4]。

3.5 提问结束前要回顾主题

采访即将结束时,采访者往往觉得任务完成了,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从而精神懈怠,这一点一定要避免,因为在结束之前还要和被访者核对材料的准确性,还有碰到自己不理解的领域和不熟悉的报道内容时,要让被访者及时补充,解释及确认。因为新闻不止要求快速,更要求准确性,所以再回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东西,以便让被访者及时进行完善,从而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通过新闻媒体,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无数记者们辛勤工作的结果,他们通过新闻采访及时将一条条新闻快速地传达给受众,但是新闻工作是一个接触面比较广的职业,要接触各种职业,各种各样的人,因此对记者的提问技巧有更高的要求,记者要根据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提问技巧。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这就要求记者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技巧。总而言之,有了高质量的记者,也就有了高质量的、上档次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吴胜华.充分运用提问艺术手段,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效果[J].青春岁月,2012,(6):265.

[2]秦勇.关于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3,(14):10,12.

[3]赵菁.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J].科技视界,2014,(15):178.

时事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分析 篇7

时事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时事新闻中事物的认知过程 , 这一过程中采访者通过自身的新闻知识积累以及思维方式 , 通过子自身的观察和分析 , 对新闻事务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针对时事新闻及时性的特点 , 就要求采访者不但要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 , 同时也要有新闻的敏锐感 , 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及高超的采访技巧 , 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从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挖掘核心价值的新闻。

时事新闻中除突发事件的外 , 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都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主动性的采访 , 这种时事新闻采访中计划不仅要周密 , 同时还要有充分的报道思路准备以及相关采访材料的准备。但是最核心的还是要为提问环节做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1 提问在时事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提问的巧妙运用是获得新闻核心的关键。

在时事新闻采访过程中 , 无论所采访的对象是多种多样 , 作为一名时事新闻的采访记者要时刻记得为大众所关心的新闻时事。时事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时事新闻中事物的认知过程 , 这一过程中采访者通过自身的新闻知识积累 , 通过提问与回答式的采访 , 对新闻事务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针对时事新闻及时性的特点 , 就要求采访者不但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 也要具有的新闻的敏感 , 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从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挖掘核心价值的新闻。

其次提问是获得时事新闻背后新闻的基础。

时事新闻在发生时 , 一般都具有多种的表现形式 , 同时也会有多个表象的出现 , 这就使得许多时事新闻具有多个版本 , 使观众或者听众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所以必须通过采访提问 , 并通过分析总结把握时事新闻背后的本质 , 使获得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

最后提问是后续编写工作的基础。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采访活动中 , 报道思想的明确 , 活动目的的确立 , 新闻线索的获取, 采访准备的完成及访问条件的创造等, 只是处于采访活动的初始阶段。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在采访活动的中、后期 , 活动中一系列熟练的动作和技巧、技能 , 就成了主观意志执行的必要因素和行为方式 , 提问在其中扮演中心角色 , 实质上 , 提问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2 时事新闻采访的流程及提问方式

2.1时事新闻采访的流程

首先通过整理分析 , 发现采访对象 , 并实施对新闻采访对象交流 , 在交流中发现线索。在采访与提问环节中倾听采访对象的介绍 , 同时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新闻感对交谈内容进行分析 , 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在这一过程中要提升采访对象交流的愿望 , 注意抓住采访的核心问题从浅入深的方式记性提问 , 同时要捕捉采访对象的细微变化。其次在时事新闻的现场采访中要注意对现场的观察 , 这是时事新闻采访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观察过程中既要注重全面同时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细节。再次在时事新闻采访中询问情况一定要虚心对待, 这其中提问是采访中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整个采访问中成败的关键。但是提问是一种艺术 , 不但要懂得时事新闻的特征 , 采访的对象的特征、事件的特征以及场合 , 同时还要抓住对方的心理 , 以及如何巧妙的避开一些敏感或者隐私的话题。

开好采访座谈会。这是一个比较简便而效果显著的采访方法。无论是了解全面情况还是重点了解某个问题都可以采用。

2.2时事新闻采访的提问方式

2.2.1开门见山式提问

开门见山这种采访较为直接 , 这对采访对象有着严格的要求 , 所以使用范围也较小 , 尤其是在时事新闻采访的提问阶段使用要慎用。开门见山的这种提问方式 , 在采访对象上可以针对以下两种对象 , 第一种是采访者比较熟悉的人 , 这种采访由于彼此已经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 , 因此在互信的基础上 , 可以得到想要的新闻价值 ;另外一个人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且文化水平和社会经验都交丰富的人 , 这种人一般都国家干部或者是学者或者是外事人员等 , 一般都具有较为丰富的被调查和采访经验 ,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也可以获得采访者想获得的一些新闻或者信息。开门见山的提问难度一般不大, 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 , 但效果就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 , 这就需要采访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 , 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的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

2.2.2启发引导式提问

启发引导式提问式在时事新闻采访中经常用到的提问方法 , 因为在被采访者面对话筒或者镜头的时候通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 由于紧张是采访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 这就需要对被采访者进行启发 , 慢慢使被采访者进入到交流中来。在现实的使用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提问方式有时候或有故意引导被采访者的嫌疑 , 有时被采访者可能会根据采访者的启发式提问进而顺着采访者的思路进行回答问题 , 这样使得信息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启发式提问时一定要避开一些带有采访者观点或者意识的提问词句 , 以避免采访出现信息的误导。

2.2.3正面激问式提问

正面激问式提问是是是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 优势由于被采访者谦虚或者由于时间的敏感性不愿意谈及相关的事情 , 有时是被采访者对一些采访不屑或者觉得毫无意义而不愿意畅谈 , 通过正面激问的方式可以促使被采访对象从不愿意谈 , 到愿意谈的一个转变。

2.2.4迂回式提问

有些时事新闻的相关问题如果直接提问 , 往往由于问题的敏感性或者其他原因使得得到的结果缺失启发性 , 难以启发被采访者的思维 , 被采访者印象不深 , 对提问的回答效果就会不佳。若采用“迂回战术”, 改变原来提问的方式 , 巧设设计问题的角度 , 有意布设迷津 , 让被采访者的思路换一种角度 , 搭上桥 , 才能得到新闻原本的答案 ,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刺激被采访者的大脑 , 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 , 促使被采访者对问题产生深刻的表象 , 进而慢慢得到问题的真实答案。

使用此策略时 , 应注意所设计的提问应始终紧紧围绕新闻目标而展开。由于强攻一时不能奏效 , 所以转个弯去达到目标 , 磨刀不负砍柴功 , 磨刀的目的是使刀刃锋利 , 提高提问效率。

3 时事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分析

在时事新闻采访中 , 如何才能提升发问能力呢?方法肯定是有的 , 那就是提升采访者的提问技巧 , 只要提问技巧运用得当 , 就可以在时事新闻采访中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能力 , 从而或者较好的提问效果。但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时事新闻采访者 , 不但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新闻感 , 同时还要需要一定提问技巧的训练。

提问技巧一 :提问的问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时事新闻采访中 , 开门见山提问 , 或者启发式提问或者迂回式提问都需要对问题进行很好的设计 , 因为没有经过良好设计的问题 , 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和理解 , 从而失去了与你深度沟通的兴趣 , 也难以达到或者新闻信息的目的。那么在时事新闻采访中要如何设计问题呢?首先要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场合的特点 , 设置符合其特点的问题 , 这一问题一定要引起被采访者的兴趣 ;其次需要采访者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式的设计 , 由于采访者对较浅的问题的回答, 再问较深层次的问题时, 被采访者也顺利成章的回答 ,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行较深层次的问题 , 就会使被采访者知难而退。最后如果想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 , 就要在设置较多开放新的问题 , 有可能或者意外的新闻信息。

提问技巧二 :整理问题的结构。

在走时事新闻采访中 , 尤其对新闻事件位置领域 , 需要或者更多信息是 , 就需要在一些探测问题的设置上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 以有利于额外信息的获得。。比如要了解某一个时事新闻的进展和现状 , 那就要整理出一个问题结构 , 充分了解被采访者的相关信息 , 为下一步的问题结构的设置打下基础。

提问技巧三 :问题是有流程的。

不要让被采访者觉得采访者是在乱枪扫射 , 尤其是时事新闻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 就需要对问题有及时和准确的把握 , 如果在采访中 , 提问的问题一会东一会西 , 没有章法 , 就会使整个采访难以获得实时信息。这一点主要应用于引导式问题。从哪一个点开始 , 然后到哪一步 , 有一个清晰的流程。环环相扣 , 让人欲拒不能。

提问技巧四 :改进问题的方式。

学会迂回 , 不能太直接。俗称的旁敲侧击指的就是这个技巧。例 :你想要了解某个时事新闻事件背后本质性的问题 , 你不能说 :你认为这个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依然不可捉摸。你可以假设性提问 :你认为这个事件的发展是否可以避免 , 哪些方面是可以做的?在这种旁敲侧击下 , 对方往往会给你一个真实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王灵梅.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J].采写编, 2014 (4) :33-34.

[2]李利天.电视新闻采访中提问的重要性与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 2014 (1) :101-102.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研究 篇8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活动简介

1.提问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地位

新闻采访是写作、编辑、刊播等一系列环节运作的基础工作,也决定了每个环节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提问是采访工作的中心,提问就是通过与采访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实现新闻的采访工作,看似只是“谈话”,实则是一种深奥困难的技术。

2.新闻采访中提问工作的特点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首要态度就是尊重,但是在一些特殊的事件采访活动中,在尊重采访对象的人格和维护其法律义务的条件下,可以提问尖锐性的问题。这就形成了新闻采访中提问工作平等性和尖锐性并存的特点。

3.问题的类型及特点

新闻采访中问题的本身也需要记者深入的探究。首先,问题的提出要直接明了,不能带有个人偏见,例如在对一位著名画家的采访中,记者问道:“这幅是您最喜欢的作品,能说一说您当时进行这幅作品的时候的心态吗?”在这句提问中,记者自作主张将一幅作品作为采访对象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这并不一定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一幅。

其次,问题还有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之分。封闭式问题一般问的比较具体,是以采访对象对问题进行详细、具体的回答为提问目的,例如:“事情发生时大约是几点?你周围的人都是什么反应?”;开放式问题就是在比较大范围的将问题定义,让采访对象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事情发生的大概情况是怎样的,您能讲述一下吗?”

最后,从提问的顺序来看,提问的形式有“漏斗士”提问,即从具体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具体,都呈漏斗形式。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1.尊重采访对象,投其所好

尊重采访对象是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另外还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风俗习惯,要多观察、多了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制造共同话题,这样展开提问是保证提问顺利进行的基础。

2.提问“道具”的巧妙使用

所谓采访中的“道具”,其实是指采访提问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也可以说是记者对采访工作做出的具体化的提前准备,从细微之处深入采访,引领提问的方向,例如在对以为嘉宾的采访中,用一张照片,一个小故事或者是一件有深刻意义的小物件来带出嘉宾的情绪,从而展开提问。

3.在提问中融入情感,用真情打动采访对象

像时事采访等类型的活动,记者在提问之前对采访对象了解很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使对方推心置腹,所以记者的提问技巧可以从“真情”出发,在情感上与采访对象产生共鸣,使采访氛围变得友好、和谐,在这种气氛中,记者更容易从提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4.问题的设置要有策略性

关于问题的设置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第一,提问时所用的措辞要科学合理,不要过于官方,尽量做到自然、真诚,但是也不能过于轻佻肤浅;第二是提问用语要温和亲切,对于一些话题的切入不要过于强硬,要注重循循善诱,把握提问节奏的分寸和程度。例如在污染河流旁边的居民中进行采访时,记者可以从孩子的上学时间、住在这里多少年、某些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展开采访,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与群众拉近关系,也可以在居民的生活状态当中很自然地将提问话题转移到水污染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威胁。

5.提问前准备阶段的技巧

提问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展现采访价值的基础。首先是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这点是针对社会民生时事来说的,事件发生之后,记者要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记者要有很好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确保采访的对象发言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信度要高,还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对采访对象的观察,记者可以从观察对象的言谈、外貌和行为上来了解其性格,在观察和判断的过程中,记者要考虑出符合观察对象的相应问题,根据采访对象的情况来设置问题的措辞用语、词义深浅、提问范围等,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质量。

结束语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 篇9

一、质疑性提问在采访中的优势与不足

大家都知道, 提起我国新闻采访中对质疑性提问的运用最多的莫过于访谈类节目, 而这类节目中比较有名的就有《艺术人生》、《小崔说事》、《人物》、《咏乐会》、《鲁豫有约》等。由于每个节目偏重及主持风格的不同, 提问各有千秋。但笔者认为, 对任何事物都应讲究一个“度”的原则,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肯定都能够理解, 如果将此方法运用的不恰当, 其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

恰当运用质疑性提问的会让主持人为节目增加亮点, 笔者对质疑性提问进行总结, 认为在采访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求采访者必须有着独立的思想性。

要求采访者在采访的过程之中, 对被采访对象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自己的判断分析, 有着良好的判断能力, 不能别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判断采访对象是否和自己判断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2. 要求采访者必须有着快速反应的能力。

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 需要采访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对被采访者所回答的问题要及时的做出反应, 要是跟不上其节奏, 或者不能及时想明白问题的答案, 会大大降低采访效果, 使得采访看上起很凌乱。如某电视台的《都市晚间》新闻采访节目, 为吸引观众注意力过多运用质疑性提问, 最后揭示出的原因却显而易见, 反倒让整个采访过程显得不顺畅。

3. 要求采访者必须有着对问题答案的甄别能力。

我们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还有着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保证每次采访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我们对于被采访者回答的问题, 必须进行适当质疑, 有利于揭开事物真相。

二、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策略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运用质疑性提问所表现出的手段和技巧, 是记者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采访目的在提问时使用的用语策略。通过对事实的探讨发现, 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我们用到的质疑性的提问策略是有层级性并且成系统的。我们将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质疑性语用策略划分为三大类:即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微观策略。提问中的宏观策略说的是在某一次或者一段质疑性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采访者为了达到某个采访目的, 进行推进质疑性的提问, 对整体性的语用进行调控使用的策略;提问中说到的中观策略指的是采访者在对质疑性提问实施的时候, 在提问的形式上而使用的语用策略;而微观策略则指的是可以具体到每一项质疑性的采访提问, 采访者为了对话语之力度进行缓和或者加强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每个层次的策略不仅功能独特而且典型有效。那么质疑性的提问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应该如何应用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 质疑是一种采访态度。

我们为了求得真相, 往往要求对被采访对象所回答的问题要仔细辨别、认真分析, 一切从常识出发, 对与常理有违背的地方进行推敲和质疑, 直到一切疑问都得以解决, 真相才会渐渐浮出水面。在此我们要注意, 我们所说的质疑不是从口气、声音上把对方压倒, 这只是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随意且平淡的质疑与提问, 要求被采访者给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对方如果知道你有着敏捷的思维, 会不由自主的去认真的回答每个提问。或许我们会觉得, 被采访对象对问题的回答就像在挤牙膏一样, 会有意隐瞒。如若不碰撞、不敲打, 我们很有可能会与真相檫肩而过。

2. 质疑性提问需要在提问过程中因人而异。

我们对问题质疑是为了揭开真相, 但是需要注意我们所针对的对象。一些品质优良、思想崇高、生活很朴素的人成为我们的采访对象时, 我们不能时刻去运用质疑性的提问, 否则观众会认为你是无理取闹, 引起观众的不满。相反, 当我们采访一些争议比较大的被采访者,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 代表观众向被采访者提出质疑。如央视《新闻1+1》记者报道的《“虐童”的女教师》, 就很好地运用了质疑性提问, 代表观众提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层层揭示事件始末。

3. 在采访的过程中, 不要为了质疑而去质疑。

质疑是秉着对广大观众负责任的态度去寻找事物真相, 他本身是一种有效的采访形式。然而我们在采访中需要时刻注意分寸。对合乎情理的一些问题, 我们无需刻意进行质疑, 这样容易将我们的采访对象带入一个“陷阱”, 这是广大采访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篇10

一、“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法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封闭式”提问法, 另一种是“开放式”提问法。“封闭式”提问的特点是逼迫采访对象回答“是”或“否”, 提问具体, 范围严格, 留给对方回答的余地小, 便于对某人或某事的观点进行追问。例如一次在进行现场采访时, 采访内容是一位拾荒老人, 他把捡来的废品做成工艺品, 用来宣传环保, 并且每年都会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达4万余人。记者问:这些工艺品都是你做的吗?答:是, 都是我做的。问:除了你自己看还有别人来欣赏吗?答:有。问:你是不是特别自豪。答:是的, 我特别高兴。用这种提问方式, 被采访者只能答是或不是, 直截了当, 因为对方没有思维拓展的空间, 不能自由发挥, 被采访对象能准确回答问题, 因而有效地缩短了采访时间。尤其是对一些数据的提问, 如问:你查过你总共做过多少件作品吗?答:有300多件吧。都要用“封闭式”提问法, 以便被采访对象准确回答。“开放式”提问的特点是对采访回答没有限制, 能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范围限制不严, 使采访对象有充分自由的发挥余地。还用上面说的那次采访做例子, 记者问:这些工艺品你都是用什么做的呀?答:都是用咱们生活中的垃圾做的, 这个是用农药瓶做的, 这个是化妆品瓶做的, 那个是酒瓶做的。再如, 记者问:这个工艺品你想表现一个什么东西。答:这是一个环保公园。你看上面这小字保护地球, 人类的家园。你看这些凉亭、山地、湖泊、湿地, 都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们有了兴趣, 就舍不得抛弃这些垃圾, 每个礼拜天就有很多学生, 他们都说让我教他们做。用“开放式”提问方式提问可以调节谈话气氛, 缓解记者因提问对采访对象造成的压力, 与封闭式提问法穿插使用效果更好。

二、在倾听中提出问题法

提问是一项最基本、最常见的采访形式, 也是最能反映记者功底的一项艺术。我们要在精心准备采访的同时, 更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善于倾听采访对象的发言, 从中发现新问题, 提出问题, 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还以上面的采访为例, 记者在采访时, 从倾听中对拾荒老人进行提问, 并从老人向记者倾述的语言中了解到, 他每天只有5元钱的生活费, 可是他却能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好, 并尽其所能去传递美好, 不仅把捡来的废品做成工艺品, 而且为西部母亲水窖捐款1 000元, 并给奥运会捐款五次, 四次寄钱帮助重庆的残疾人安上假肢。通过了解到的这些新闻素材, 使得这期节目题材更加丰满、更有看点, 让受众更加喜闻乐见。

三、侧面引导提问法

在采访中, 如果你直接提问, 对方没有回答或者回答得令你不满意, 你可以从侧面引导提问, 用其他的问题引到这方面的内容上来。例如在一次采访兴凯湖冰哨时, 因为这座哨所直接建在兴凯湖的冰面上, 因此非常寒冷, 战士们在困难面前依然坚守岗位, 为保家卫国做贡献。由于这座哨所是直接建在兴凯湖冰面上的, 我们想要宣传这里非常冷, 环境艰苦, 战士们在执勤过程中非常艰难。怎么办呢?民以食为天, 那么就先从饮食入手。记者看到, 哨所供给室里提供给战士的食物, 全部是冻的。怎么问, 才能让战士们把我们想要听到的说出来。记者就采用了侧面引导法, 记者问:这一坨坨冻的东西是已经做好的菜吗?战士答:这是连队给我们做好的, 我们在执勤过程中因为这里非常冷, 就像给我们开始拿的这些白菜, 刚开始我们可已自己做着吃, 但是后来发现, 这里天气太冷了, 白菜冻得就跟石头一样我们拿那个刀怎么切也切不好。后来连队想就是做成成品, 然后拿过来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这样很方便。为了表现这里的艰苦环境, 记者继续追问, 有没有断粮的时候, 战士答:有的时候天气比较恶劣, 下大雪天, 加上刮大风, 龙口开的比较大车进不来的时候, 给养就送不进来, 这个时候就更艰苦一些。龙口就是因为水的压力还有风向的影响, 用于兴凯湖水呼吸用的, 在有风的时候就会裂开一个口子, 这时兴凯湖水就会露出来, 给驻勤点送给养的车辆带来障碍。

四、从外围入手提问法

上一篇:自主下一篇:直接冠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