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溪小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2024-04-29

坦溪小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精选4篇)

篇1:坦溪小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坦溪小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把下面的两句话补充完整,再抄写在方框中,要求字迹工整、准确、美观。(2分)

2义愤填yīng(膺)深suì(邃)qiè(锲)而不舍tĭng(铤)而走险鸡毛掸(dǎn)子下颏(kē)骨菜畦(qí)叱咤(zhà)风云 ....

3.下面加点的熟语不可与括号中的成语互相置换的一项是3分(C)

A.’3.15”消费日,当听说工商人员来商城进行执法检查时,不少商家纷纷关门大吉,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的做法不正证明他们心中有鬼吗?(欲盖弥...............

彰)

B.法英美等国扛着‚维护世界和平‛和‚人道主义救援‛两块牌子,以武力干涉利比亚内政,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过借此掩人耳目而已。(别有用心).......

C.企业转制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但我们有些执行者却因从中遇到了某些问题而对这一改革前景产生怀疑,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思想才是改革的最.........

大阻力。(目无全牛)

D.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绿水是所有环保人士的心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的肆意破坏,却日益加剧环境的污染。(事与愿违)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星期天,小林到白马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马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责备小林问话言不得体,没有礼貌。

(2)如果你是小林,会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下来。

老爷爷(老人家),请问到白马湖去怎么走,还有多远,能告诉我吗?

5.下面是‚母爱最真——新疆维吾尔族退休女干部阿里帕·阿里马洪‛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顺序已乱,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CDAB(3分)

A、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B、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C、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D、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6、理解性填空(20分)

(1)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何处无诗意?何处不醉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是诗人沉醉在诗意的田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是诗人迷醉在诗意的池塘;‚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那是诗人陶醉在诗意的山林;‚乱花渐欲迷人眼,1浅草才能没马蹄‛,那是诗人心醉在诗意的江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诗人神醉在诗意的黄河!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荡。河流浅浅的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中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3)《木兰诗》中表达花木兰从容准备出征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表现木兰奔赴战场、英姿飒爽的诗句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一句关于‚黄河‛的谚语或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

7、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补写符合语境的句子(2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没有蓝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悠然;没有阳光的灿烂辉煌,可以有星星的妩媚动人;没有大树的参天挺立,可以有小草的欣欣向荣;没有劲松的伟岸挺拔,可以有杨柳的柔韧不折;没有东坡的大江东去,可以有清照的梧桐细雨。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向前挤,一位老人说:‚小伙子,不要挤嘛,讲点公德行不行?‛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如果你是乘客,请用简洁、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参考: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与工作中,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19分

(甲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

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

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羊蹲在草里。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文)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9、结合文段解释加点的词语。纠正乙文中两处有误的词语。4分

朦胧:动词笼罩、融合、辉映踊跃:动词跳跃之意

漂渺 应为 缥缈(飘渺)喝彩 应为喝采

10、比较句子,体会差异。4 分

(1)A、轻捷的叫天子只窜向云霄里去了。.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A句中的‚窜‛cuàn,意思是叫天子受到惊吓向上逃走,动态展示了叫天子慌乱、起飞速度

快。

B句中‚蹿‛cuān,意思是大白船向前跳跃奔跑,形象表明船行速度之快,孩子们归

家心情的急切愉快,驾船技术之高。

(2)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B、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A句使用了‚大概‛一词,表推测,准确地表现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B这是告别戏台归航时耳朵捕捉到的真实声响,表现了‚我‛的依恋、不舍的心情。

11、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甲、乙的内容。2分

甲文: 去赵庄看戏的见闻感受。

乙文: 月下归航时的依恋与与快乐。

12、‚我‛去时的心情和回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2分

去时:如愿以偿的轻松、舒展和自在;急于去看戏的急切心情。

归时:依恋,不忍离去和无比愉悦的心情。

13、从甲或乙文段中找一处使用了比喻修辞的句子,做上标记,并分析其作用?3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将‚连山‛比作‚兽脊‛,形象生动,且赋予了静止的山以动态美,表明船行之快,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艺术效果。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此句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突出了船的形态和色彩,形象写出了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体现了儿童富于想象的特点,烘托出了人物的喜悦,欢快之情。

14、两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4分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15分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路。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愫。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

15.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16.你认为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7.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18.第⑦段对母亲欣喜的心情作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请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2分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

着沉甸甸的渔网,像_______。

19.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4分

(1)感动的内容:

(2)启发(教育)

15.前者是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而高兴,(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而高兴)后者是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而高兴。(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16. “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17.对比手法,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18.如:像一个运动员面对金灿灿的奖牌;像一个老师面对载誉归来的学生„„

19.例1:感动的内容: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或:既写了母亲对儿子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

启发(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例2:感动的内容: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启发(教育):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角度自选,言之有理即可)

(三)答 案15分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

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

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20、请概括叙述本文的内容。(含标点40字以内)(2分)

21、母亲在回答儿子的提问,经过一个过程才给出了满意的答案,每一次提问,母亲是怎样做的?(4分)

第一次:第二次:.有几次:旅行中:.22、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2分)

23、“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证明。(2分)

24、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2分)

25、你是否有过类似“儿子”一样的疑惑?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3分)

20、因母亲给儿子的一个答案,使儿子健康成长。(面对孩子的提问,母亲终于给出满意的答案,孩子受到启示,终于走向成功。)

21、没有回答没说出口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22、母亲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勤出智慧、勤出成果。聪明的人起点很高,笨拙的人起点很低,但笨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取得成功。

23、儿子:智力不高,但懂事,有志气,有自尊心、刻苦好学的人。如:“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24、母亲:富有智慧、有爱心、有责任心,且懂教育的孩子。

25、略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6、朗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读‚邪‛字时要念出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读‚乎‛字时要念出语气。(1分)

27、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自以为大有所益。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对镜帖花黄。

28、翻译句子。(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9、用原句回答问题。(2分)

(1)孙权教给吕蒙的读书方法是:。

(2)最能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句子是。

30、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不超过30字。)(2分)

26、反问 感叹

27、B28、(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29、(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0、A、读书使人更加聪明,更有力量 B、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合理的规劝,并最终学有所

C、要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D、人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 E、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学习,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写出一点即可)

四、写作(50分)

31.在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要求600字以上。

(1)深藏心底的要求:在横线上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2)泰戈尔说过:‚天空虽无翅膀的痕迹,但鸟已经飞过;纵使天空了无痕迹,但我已飞过。‛对这两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我曾经飞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注意: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要说真话,抒真情。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篇2:坦溪小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元勋.(xūn)

雍.容(yōng)筵.会(yàn)忧心忡忡..(chōng)B.消遣.(qiǎn)

纤.弱(qiān)

别墅.(shù)

鲜.为人知(xiǎn)C.愠.怒(yùn)

憎.恶(zēng)

轶.事(yì)

黯.然惨悴(àn)D.谗.言(chá)

檄.文(xí)

亢.奋(kàng)

咄咄..逼人(chuō)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愧疚

鉴别

拟定

尤郁

锋芒毕露

心不在焉 B.伺候

踌躇

不朽

轻捷

熙熙攘攘

引人注目 C.魄力

遗憾

严竣

咆哮

踉踉跄跄

咄咄逼人 D.悼念

倒戈

揩范

怠慢

遗臭万年

猝不及防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犹豫不决,不知道向哪走)B.还有一个人,也和费米一样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C.没有你,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D.警卫排长和卫士不再催促毛泽东走。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刚好和预想的相同)4.请为下列句子排出正确的语序,只排序号。(2分)

①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②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③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

④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⑤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5.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6.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

⑴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⑵《沁园春 雪》中表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⑶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总特征的句子:。⑷运交华盖欲何求。⑸零落成泥碾作尘。7.你能听出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吗?(3分)

大学生:“我常常梦见了自己当了教授,有什么办法让梦想实现呢?” 教授:“少睡点觉。”

教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8分)

(一)比较下面两首咏梅词,完成8—12题。(14分)

[甲]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乙]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在两首词的上阕中,[甲]词中的梅花,从一个 字以看出来;[乙]词中的梅花,从一个 字可以看出来。(4分)

9.[甲]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和[乙]词中的“驿外断桥边”是什么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0.[甲]词中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面的分析啊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11.[甲]词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12.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两位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分别谈一谈各自在的写作目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8题。(16分)

海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战斗生活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哨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3.“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用了 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文中描写了各种鸟儿的丑态,用意是什么?(3分)。

15.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狂风和波浪的战斗、大海与乌云、闪电的战斗,有什么作用?(3分)。

16.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感情色彩表达不同的一项()(2分)A.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B.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C.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D.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17.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海燕象征()(2分)

A.勇猛冲杀的英勇战士

B.革命的预言家 C.革命群众

D.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18.“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18分)

如果A弦断了 朱萍

①在巴黎的一场音乐会上,著名音乐家欧尔〃布里发现小提琴的A弦突然断了!千百个聚精会神如痴如醉的人们正在倾听,他别无选择,只能用另外三根弦继续演奏。整场音乐会天衣无缝,甚至超越了平时的演奏水平。终场时,欧尔〃布里高高举起小提琴,那根断掉的弦飘荡着,让台下观众更加掌声雷动,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崇高敬意!

②事后记者采访欧尔〃布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人生!如果你的A弦断了,只能用其他三根弦演奏。”奇怪的是,上帝往往青睐于那些断了A弦的人们。比如海伦〃凯勒,这位又盲又聋的女士在美国史上写下了出色的一笔。她不仅仅是断了A弦,而是只剩一根弦!

③再比如麦吉,这位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的美男子,23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断了A弦后,他依靠一条腿精彩地生活,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30岁时,厄运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次车祸,从医院出来时,他已经彻底绝望——一个四肢瘫痪的男人还能干什么呢?

④麦吉开始吸毒,醉生梦死,可是这不能拯救他。一个寂静的夜晚,痛苦的麦吉坐着轮椅来到阿里道,望着眼前宽阔的公路,忽然想起自己曾在这里跑过马拉松。前路还远,他就这样把自己放逐?不!他惊醒过来:“四肢瘫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只能选择好好活下去!我才33岁,还有希望。”

⑤麦吉调整好生命小提琴上的最后一根弦——意志,开始了他的下一步人生。现在,他正在攻读神学博士学位,并且一直帮助困苦的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乐观的笑容,给那些逆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光明。他用仅余的弦演奏人生乐曲的最美音乐。将来升入天堂,天使必将亲自迎接——麦吉作了最大的努力,无愧于人生。

⑥掌控另外三根弦的能力,原来是在挫折中练成的。杏林子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这位12岁就患风湿病的女作家,一生写下无数优美的小品,她的话绝不是泛泛而谈。我的一位女朋友常说:“幸福是一种胜利。”她说,人的一生总有低潮高潮,但是幸福和他人无关,只在自己心底。如果你消沉,除了挚爱你的人会关心,别人同情几句就不了了之,日子长了或者同情会变成不耐烦和嘲笑。所以,幸福只是自己的,是一种长期的修养,一种控制挫折的能力,一种控制心境的能力,一种把坏情绪控制到最低的能力,一种自得其乐的能力。人的年纪越大,这些能力就越重要。因为所谓的青春美貌都会离你而去,健康也会渐渐衰退,父母总比你早去,人生的弦终将不完美。但是还得演奏下去,直至谢幕。

⑦所以,幸福是一种胜利,一种即使在三根弦上也能演奏出美妙乐曲的胜利。记住:无论如何不能把最重要的一根弦——意志——弄断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如果你的A弦断了,只能用其他三根弦演奏”?(3分)

21.文章列举了欧尔·布里、海伦·凯勒、麦吉等名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还能列举一些其他类似的事例吗?(4分)

22.文章第⑥段杏林子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23.作者为什么告诉我们“不能把最重要的一根弦——意志——弄断了”?(3分)

24.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具有“掌控另外三根弦的能力”?(3分)

二、阅读(47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12题。(16分)

[甲]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乙]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8.[甲]诗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含义?(4分)

9.[甲]诗“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与诗中的哪一句呼应?(2分)

10.[甲]文中“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在[乙]文中有一句诗与它的意思相同,这句诗是。结合《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4分)

11.对下面诗句朗读音节划分正确的是()(2分)

A、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B、他的/下场/可以/看到C、躲进/小楼成/一统 D、管他/冬夏与/春秋 12.对下面诗句中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反语)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对比)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夸张)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对比)1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说明正确的是()(2分)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A.“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相同。

B.“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不同,“多数人”是“他”服务的对象,“抬举”他的人是他死后的“多数人”。C.A和B都是正确的,因为“多数人”是不分时间界线的。

D.以上都不正确,“多数人”在意义上与“群众”有相同的部分,但不能完全等同。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19题。(16分)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的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4.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15.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6.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7.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无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18.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3分)

19.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一句子的含义?(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5分)

齐白石的人格

松涛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⑾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 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⑿先生的傲,使他 ;先生的痴,使他 ;先生的谦,使他。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⒀欲,先 ——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20.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①段为总起段;第13段为总结段;第()()()段为过渡段。(3分)

21.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2.请在第11段横线处各填一个字,将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补充完整。(2分)

23.请根据内容提示,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12段的横线处。(3分)

A.博采众家 B.精益求精 C.卓然不群

24.根据文章主旨,选择恰当的词句填充在⒀段中的空里里。并谈一谈填写理由。(4分)

三、写作(50分)25.“成功之花,人们只心慌它现实的明艳,却不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了牺牲的血雨”,如果人们总在平坦的大道上前行,肯定不会跌倒。但如果在崎岖的弯路上,你摔倒了,这很平常。能凭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那老师值得称赞的。

请以“逆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题答案

一、1.C 2.B 3.D 4.②④③⑤① 5.C 6.⑴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⑶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⑷未敢翻身已碰头。⑸只有香如故。7.你少睡觉,努力学习,自然就能当上教授。

二、8.坚强美丽(或积极乐观)俏 寂寞凄凉(或凄苦孤独)愁

9.环境描写 [甲]词烘托了梅花坚强不屈,凌寒怒放的英姿。[乙]词创设了凄凉悲苦的气氛,写出梅花悲凉的身世。10.D 11.示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2.[甲]词写于三年困难时期,意在表现作者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充满自信的精神。[乙]词作者一生凄苦,借梅花表现自己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要保持高尚品格的精神。13.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14.与海燕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海燕的勇敢无畏的形象。

15.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气氛,为英勇善战的海燕提供了一个大背景,更加突出了海燕的形象。16.C 17.D18.表现了英勇的革命先驱者希望革命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能够彻底推翻黑暗的统治。19.坚强的意志能战胜命运中的挫折和磨难。

20.人生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前,某一项能力丧失了,还可以发掘其他能力,只有意志不倒,人生才充满希望。21.坚强、执著、勇敢地面对挫折。(举例略)。

22.人生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获得的,没有挫折和失败、便缺少了锻炼和进步的机会,所以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

23.如果意志没有了,就不会再有任何希望和勇气,也不会再发掘到任何能力。24.勇敢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绪,乐观面对生活等。

二、8.前一个“活”是肉体的存在,后一个“活”指精神的所有;前一个“死”指心灵思想的消亡,后一个“死”指肉体的消亡 9.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10.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为民族解放事业不知疲倦地工作,对年青人无比热情地关心,对孩子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11.B 12.C 13.D 14.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民族的骄傲。

15.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16.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17.B

18.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矛盾、彷徨。

19.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

20.第 ② ⑤ ⑧为过渡段。21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自强;说他“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加横线的词语是根据齐白石先生的故事提炼出来的人格写照,所以,应视为评分要点,即使不能完全吻合,也应该意思相近。)22.短、誉(“赞”,“夸”,“美”等近义词均可)23.C;B;A。

24.欲立艺者,先立人(或“欲成才,先成人”;“欲立身,先立德”等类似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词均可)想要学好技艺,先要学习做人,做人是学艺之本,艺如其人,人品正,则技艺高。

篇3:坦溪小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年级语文月考检测卷

乡镇 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线

一、读准音节再写字。(16分)

gù xiāng dī fēichuáng qián xiāng sī

( ) ( ) ( ) ( )

zhēn zhèng gāo xìng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 ( ) ( )

二、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10分)

低头(jī dī) 勇敢(yǐng yǒng) 粽子(zǐ zi)

吃肉(yòu ròu) 手臂(bì bèi)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兴() 色( ) 看() 完()

头() 巴( ) 着() 玩()

四、连线找朋友。(8分)

胆 原 微 勇 讲踢打 听

士 量 来 笑足球 故事 音乐 排球

五、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12分,每小题3分)

1、粽子是用( )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的枣。

2、(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3、( )此山中,云深()。

4、爸爸( )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一样微笑。

六、照样子,填空。(8分)

1、例:也(地) 土地

古( ) 刀( )

田( ) 巴( )

2、例:很小很小

很( )很( )

很( )很( )

3、例:荡来荡去

( )来( )去

( )来( )去

七、查字典,填空。(8分)

生字

 

大写字母

 

音节

 

组词

 

 

     

 

     

 

     

 

     

八、经典诵读连线。(8分)

莅中国 知兴衰 生当作人杰 不肯过江东

载治乱 兼戎狄 至今思项羽 死亦为鬼雄

彼既仕 学且勤 松下问童子 云深不知处

彼无书 且知勉 只在此山中 言师采药去

九、短文阅读。(12分)

我家的`枣树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古老而又高大的枣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红红的大枣。这时,树上好像挂满了圆圆的小灯笼。

1、读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枣树( )的枣花

( )的大枣 ( )的小灯笼

2、文中的“小灯笼”指的是(2分)

3、枣树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变化呢?(6分)

春天,枣树上 。

夏天,枣树上 。

秋天,枣树上 。

篇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6、D

7、颜色、成分、外形、硬度、用途

8、这一点指:萤石较软,可以被琉璃划破,而水晶则能划破玻璃。

这种铀指:原子量为235的铀。

9、B

10、列数字 作比较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下一篇:生态园保安人员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