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文明上网

2024-05-15

小学学生文明上网(共12篇)

篇1:小学学生文明上网

“文明上网”主题班队会设计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文明上网的规定和《深圳市凤光小学文明上网公约》为主题,教育学生在网络中要明辨是非,文明上网,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让网络为学习服务。

二、活动形式:看短片,辩论,签字仪式

三、活动过程:

队仪式:出旗、唱队歌

1、主持人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网络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特别是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例如:目前,有些学生迷上了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有的同学在网络上无端漫骂攻击他人,言辞非常粗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做到上网有益呢?我们今天班会谈论的主题就是――文明上网。

2、看短片

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也就是Internet,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呢?现在就请大家看一个短片:《Internet上有什么?》

3、组织辩论:

看了这个短片,相信大家对Internet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快捷方便的学习交流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不断出现,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那么,我们小学生上网到底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4、小品表演:沉迷网络不做作业、在网络上发布谣言攻击他人。

5、实话实说:队员们说说平时上网都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自己是文明上网吗?

6、小品:文明上网要自觉。

7、主持人小结。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对于网络,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给自己树立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我们只能从网上汲取一些健康的、进步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信息,要自觉抵御过滤不良信息。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也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要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

8、文明上网公约签字仪式。

少先队员代表宣读《深圳市凤光小学文明上网公约》,各小队队员在公约上签字。

9、大队辅导员彭约玲讲话(鼓励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队仪式:退旗

篇2:小学学生文明上网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同时,网络是个繁杂的“社会”,也有可能遇到一些“安全事故”,我们应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健康上网。

1.应该在父母或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上网,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或是与爸妈约定的时间)”,最好利用节假日集中使用。

2.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千万要记住,你在网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人,对他们既要有礼貌,又要提高警惕。

3.在网上最好使用网名,而不要使用真名,例如:火影。

4.不要将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信息轻易告诉他人(包括:姓名、年龄、照片、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班级名称、E-Mail地址),向任何人提供这些资料都应该事先征得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5.不要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如果不小心进入了“儿童不宜”的网站,应立刻关闭,并及时向老师或父母报告。

6.要热爱祖国,对于BBS、E—mail、QQ中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利于祖国荣誉的言论,应矛以删除、关闭,并告诉教师或父母。

7.经常与教师、同学、父母沟通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及自己的行为。

篇3:如何护航小学生文明上网

1. 引导者的角色误区

文明上网的范畴不仅仅包括学校, 也包含其他上网场所。担任引导者角色的既包括教师、家长也包括一些社会人士。由于小学生身心年龄的特点, 在引导过程中, 小学生屡教不改、屡改屡错等现象很常见。引导者往往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 加之育人理念与技巧良莠不齐, 在不经意间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 言行举止也会表现得矫枉过正。譬如, 引导者的言辞过于粗暴苛责, 过于笼统、直接等等, 结果引导变成了独断, 教育变成了指责, 使效果适得其反, 孩子的恶习变本加厉。

2. 引导者网络素养的缺失

很难想象不知道I n t e r n e t、E-m a i l等电脑基本常识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与网络时代的未成年人进行沟通的。现实状况是, 不仅仅家长和一些社会人士存在网络知识的缺失, 连学校的教师也存在网络素养缺失的问题。

3. 引导者的策略失当

引导者的策略失当首先反映在教材编写上的空白, 大多数学校基于小学生文明上网的教材几乎没有。有一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众所周知, 教材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 缺少生活支撑和经验联系的教材又通常缺少生气, 缺少借机发挥拓展的张力。

二、引导小学生文明上网的改进策略

孙子曰:“军争之难者,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故迂其途, 而诱之以利, 后人发, 先人至,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 教师对于教育对象的某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如若一味单刀直入、一

/杨正刚余建红

针见血地加以批评指责, 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有时还会激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教师如能灵活运用“迂回”之术, 则可使矛盾迎刃而解。“欲求其速, 先图其缓。”从表面上看, 这种做法似乎是绕了弯儿, 但从实际效果看, 则是走了“直路”。

1. 耐心迂回, 促进三位一体的合力形成

鉴于家长网络素养的培训及提升困难, 可以采用迂回策略, 譬如, 以班级为单位, 通过家长会、读书会、Q Q群、博客等平台与途径, 开展征文、评论、在线对话等交流活动, 贯彻学习相关的通知、条例、课程理念、教育思想, 假以时日, 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为小学生文明上网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再是“空头支票”。

2. 温婉迂回, 促进教师问题意识的养成

按照传统, 学校通常会组织各类知识培训, 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实践效果来看, 却收效甚微。这种培训并非出自教师的自身需求, 往往是“被培训”, 容易被教师忽视而走形式。学校应该“以患为利”, 鼓励并促进教师深入挖掘、自我反省, 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地发现问题并从研究意义、操作价值等方面予以评析衡量,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意识, 认清小学生上网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3. 筹谋迂回, 开发网络校本教材

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提案中, 政协委员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研究力度, 尽快开发未成年人的网络校本教材。

从学校现状来看, 引导小学生文明上网策略失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校本教材开发的滞后甚至空白。迂回教育的核心思想“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不仅为网络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也为网络校本教材的应用与完善提供了平台。“以患为利”还是一种观念转变的体现, 小学生上网过程中的困难转变成了一种动力, 其中的不利因素力求转化为有利因素, 其中的问题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挖掘、提炼, 正逐步转化为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校本资源。

前所提及的上网过程中已存在的问题、初露端倪的问题和尚未发生的问题, 运用“迂回教育”的策略都可以较好地达成“转患为利”的效果。

对上网过程中已存在的问题, 教师、家长和学生通过书面问卷、调查访谈等迂回策略, 旁敲侧击、按需整理。这不仅真实地呈现了小学生上网过程中诸多不文明的现象以及有别于中学生、成人的具体行为特征, 同时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和可利用的资源。学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文明上网的具体情况编写童谣、儿歌, 在丰富小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为网络校本教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对一些初露端倪的问题,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贸然干涉, “打草惊蛇”, 要依照情节的轻重缓急,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最后“小事化了”。

对一些可能发生却尚未发生的问题, 教师和家长以“防患于未然”为原则, 转变观念、明确立场, 带领小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青春期沙龙、主题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周等系列体验活动。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判断真伪, 学会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在“认识成人网站”的活动中, 教师与家长并没有主观垄断、包办代替, 而是巧妙迂回、循循善诱, 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并尝试筛选提炼, 很好地发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迂回研究, 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

教师、学生和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在引导小学生文明上网的过程中, 教师等引导者“以迂为直”, 以学生为本, 锤炼教学艺术, 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规律。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围绕小学生应当掌握的互联网知识技能、辩证思维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内容, “以患为利”, 自主开发教材, 为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及网络信息、合理使用互联网提供正确方法。

迂回研究将学生的学习建筑于生活与经验之上, 将教师网络素养的提升与实践紧密联系, 达到了行思合一的功效。

5. 角色迂回, 营造民主氛围

这里所谓的角色迂回, 主要是指教师及家长等引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种间接、婉转的角色定位。其主要行为特征表现为迂回介入、迂回评价等。

(1) 迂回介入

元元的妈妈向老师反映最近孩子老是沉迷在游戏中, 劝了许多次都不管用。年轻的母亲束手无策, 急得不得了。班主任胡老师获悉后并不急于找元元, 而是了解元元的喜好、学习成绩等。元元玩的是一种“推箱子”的游戏, 需要具备较好的数学计算与空间能力, 元元在这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高超技艺, 所以乐此不疲。

胡老师不仅没有制止元元, 反而和孩子一起投入其中, 仔细研究起来。在胡老师的建议下, 元元干脆把网络上的游戏复制到了白纸上, 和全班同学玩起了类似于迷宫的游戏, 元元担任了小指导老师, 培养了自信和耐心, 并迁移到学习中。一个月后, 元元不仅不再迷恋于游戏, 数学成绩也稳步上升, 并入选了学校奥林匹克竞赛小组。

(2) 迂回评价

信息技术的任课老师发现学生最近在Q Q群上热衷于讨论女班长和男体育委员如何如何, 一时间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一天后, Q Q群出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帖子:改编自著名的相声《马季下蛋》。耐人寻味的是, 信息技术教师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传播谣言的危害, 而是巧妙地借助讽喻进行暗示, 最终使流言蜚语销声匿迹。

篇4:浅谈学生文明上网

【关键词】网络;文明上网

通过禁止学生上网来解决学生不健康上网问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上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把它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为此,我与同事主要做了以下一些活动: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教育

1.课堂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力加强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治本之道。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宣传,特别是加大对《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宣传。让学生学会上网、上好网,组织学生上网浏览“红色中华网络展播”博客,建立主题博客。也让各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学习资料,积极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吸收有益的知识,使之无暇理会也不愿去理会网络中无益的东西。努力引导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网络文明。

2.开展各类活动

(1)与团委合作,开展“青春自护——青少年网络文明”活动,推进“绿色上网”在学校、家庭、社区、网吧的应用,普及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开展“文明上网、健康成长”主题活动,组织评选班级“网络文明代表”、学校“网络文明使者”。

(2)全体学生举行庄严的宣誓、签名仪式,表示要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健康上网,做网络中的主人。

(3)各班开展以“上绿色健康网,做阳光青少年”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自尊自律,点击文明,绿色上网,增强自护意识,为营造一个健康纯净的网络空间积极贡献力量。创办网络手抄报、主题队会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展“一对一”教育和矫治工作

针对学生进入网吧、沉溺网络游戏、不道德聊天等突出问题,开展“一对一”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学校老师,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治。培养学生文明上网骨干,运用身边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同伴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加强课余时间的监督和辅导。招募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志愿者,担任我校学生“文明上网”志愿辅导员。

二、构筑家校桥梁,携手教育学生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要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义务,加强对孩子校外时间的管理。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

一是帮助家长提高对网吧的认识,掌握学生进入社会营业性网吧的危害,管理好自家的网络;二是告知家长学校的作息时间,请家长加强校外时间学生的监控和管理;三是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四是请家长协助网吧专项整治和主题教育活动,发现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立即与学校或当地派出所联系。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讲未成年人安全文明上网的重要意义,大力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和辅导水平,通过上网的利弊对比,推出了网络不容回避的现实,全体师生、家长观看网络图片展览,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共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举办专题讲座

举行“点击文明,绿色上网”知识讲座,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培训;各科教师根据教材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渗透网络知识教育,特别是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校条件、整理年级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把网络知识和运用,作为教学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过去只重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现在传授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重点进行了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的道德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家校合作,取得了家长的充分理解,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相互沟通,从而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参考资料:

[1]《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协会

篇5:小学生文明上网演讲稿

绿色上网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我们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看最新的消息;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的学业.网络可以交给你无穷多的知识,但假若你利用不当,便有可能连自己的生命都受到损害。上网容易使人麻木、浪费光阴;少年儿童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迷恋于网络;电脑的辐射较大,容易对眼睛和身体造成损害;有些人把心思寄托在网络上,没心思上班,上学,最后丧失美好的前途。

作为21世纪的我们,不应该沉迷于虚拟世界、网络。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去上网,相反我们提倡上网。但我们不能过多的把光阴浪费在网上,不能依赖与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中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 因此我们倡导绿色上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风华正茂,有理想、有抱负;我们胸怀大志,有热情,有勇气。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绿色上网,健康成长,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创一片净土蓝天!

篇6:小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

小学生朋友们,大家好!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拓宽了中小学生的求知途径,为中小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更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个性空间,中小学生在这里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互联网在极大地方便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服务等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尤其危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少数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进而引发暴力、色情等社会问题;网上的腐朽文化侵蚀了我们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网上的黄色流毒摧残了我们中小学生身心。所有这些,令人痛心,令人警醒。我们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最具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如果我们在上网时不加以抵制不良信息、不能够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就会对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我们这一代中小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为此,探沂中心小学向全体学生发出“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做网络时代好公民”的倡议: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文明上网。

二、互联网做为崇尚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健康上网、文明用网,不浏览色情、暴力等信息,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等不良信息。

三、从自身做起,在主观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线,抵制网络上反动、腐朽、不健康的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与决心。

四、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操作水平,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文明,勇做倡导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

五、广大小学生朋友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进色情、垃圾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小学生朋友们,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努力弘扬网络文明,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自觉远离网吧,追求健康时尚的网络新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7:小学生文明上网演讲稿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它刚刚兴起直到现在的风靡一时,年青的我们凭着对新鲜事物特有的接受能力,一直都是它忠实的应用者,无论是学习、休闲还是交流,网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处的同时,由于我们辨别是非的经验不足,一些网络糟粕也随之侵袭着我们的心灵。到底怎么样才算是文明上网?反过来网络最大的文明又应该是什么?

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现在人们对我们中学生上网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不是玩游戏就是聊天。其实,网上学习,天地宽广。在网上学习,可以查关于学习的资料,也可以在bbs上与同学交流学习的经验。这样好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但凡是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应该浏览;不健康的聊天室,都应该马上离开;如果不小心点击出了不健康的页面,应该马上关闭。

网络语言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与成长期的我们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青少年永远是时尚和流行的载体与传播者,网络上的个性也在我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络语言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我们的个性和联想能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特征——年轻的心态和不拘一格的想法。但是自从“第四媒体”互连网出现以后,任何一个连接到互连网的人都能够把自己的言论传播到网络上去。网络在带来发表言论,表达思想机会的同时,也导致了“滥言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使的埋藏在人们心底的许多东西都迸发了出来,特别是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反正都不认识现实的我,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许多人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成为了不文明事物和行为的传播者,甚至是始作俑者。作为我们青少年应严格规范要求自己,坚决抵制上网使用不文明用语,在网络上不讲脏话不带粗口,做到时时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青少年网络文明新风,为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篇8:小学学生文明上网

相比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 新修订的《守则》一方面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 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另一方面, 新修订的《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 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 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新版《守则》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 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 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 朗朗上口,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 第八条守则是:“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 坚决远离毒品。”

据悉,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 经历了几次修改。《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 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2004年教育部对上述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 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 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004年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 日常行为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 2012年, 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两个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 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修订工作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 注重可操作性, 将《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 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版《守则》的制定, 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 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守则》将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 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5-8-28)

【新闻链接】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 珍视国家荣誉,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发表见解, 乐于科学探索, 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 主动分担家务, 参与劳动实践, 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 自觉礼让排队, 保持公共卫生, 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 爱集体助同学, 虚心接受批评, 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 不说谎不作弊, 借东西及时还, 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 乐观开朗向上, 不吸烟不喝酒, 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 坚决远离毒品。

篇9:小学学生文明上网

关键词:信息时代;文明上网;公民的责任

1993年美国推出了一项“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一波信息化浪潮很快席卷到中国,今天的中国也处于网络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上网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潮与市场逻辑的共同作用,使得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在这个时代得到迅速膨胀与彰显。“网络”本身并不会带来什么负面作用,但是“网络+个体”却是滋生出不少问题。当前的中国已进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随着QQ、微博、微信、贴吧等各种网络平台的开发,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这些网络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情,或是跟帖转帖,每个网民都是一个“小喇叭”,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而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上网,除了网络收发信息的便捷性,以及高科技产物本身所带人的趣味性和新奇感以外,恐怕有些不法分子还怀有其他一些不正当的目的。由此产生的不文明上网的诸多现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团结、安全。学校教育应密切关注这一现象,对教师学生加以引导。

一、不文明上网的危害

1、不文明上网给国家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显然新自由主义思潮所推崇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也侵蚀了网络,造成了部分人群不守“网德”,极度自私,出言不逊,恣意妄为。一种典型表现就是借助网络蓄意造谣生事、诽谤他人。近些年的“秦火火”即是一个典型事件。案件主犯试图组建网络推手团队,伙同他人,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网络事件、恶意诋毁公众人物,以此达到公司谋利的目的。当然也有分析人士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案件主犯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脱颖而出。且不论其真正用意和目的是什么,单从案件本身的社会影响来看,此类案件显然是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2、不文明上网给国家带来了不团结的因素

在今天,网络显然是舆论激辨的新战场,不同的思想、观点在网络找到新的交流、交换的空间,但是今天的“网上冲浪”把戾气当风气,网络俨然成了编造是非、造谣生事的土壤,用造谣博人眼球,用污蔑代替批评,民众的价值观极大受到误导、扭曲。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不排斥多元化,但是在价值重构的道路上多元价值必须与核心价值统一。近些年,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炒作“郭美美炫富事件”,尤其是恶意地贬低榜样人物、夸大负面新闻,造成民众价值观混乱,最终必然影响到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不文明上网给国家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今天的互联网平台不文明上网的另一种典型表现是大量植入“网络牛皮癣”。“牛皮癣”本是医学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发病初期比较隐蔽、中期迅速扩散的特征。目前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小广告”或“链接”,黑客通过隐形篡改技术在被攻击网站的网页植入暗链,而这些暗链往往被非法链接到色情、诈骗、甚至反动信息。这些信息就像“牛皮癣”一样在无形中扩散和蔓延开来。尽管手段更为阴暗和隐蔽,但其弊端与后果是轻者上当受骗,失财失物,严重者直接上升到国家安全角度,短期成为反华势力得心应手的工具,长期必然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二、文明上网的有效路径

应当看到,虽然上述案件的始作俑者在广大网民中只占极少数;然而,假如广大网民不加分辨地加以跟风和转帖,那无疑是成了这股恶势力的助推手,使其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心理学分析认为,从众行为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征,会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如今,网络这一沟通媒介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从众行为进入了集中爆发期。尽管这已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真正有理性、有远见、有原创、有正能量的见解和观点还只是占少数。

所以,“文明上网”不只是对这少数不法分子做出惩戒的小事,而应成为全民共同为之努力的大事;如果从公民道德层面来加以规范,网络空间的自由表达必须要以爱国、爱人民为基本前提。

其一,政府应继续加强网络监管,掌握网络话语权。网络监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信息屏蔽技术”尚未达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所以还需加快对相关软件的研发。在现有技术下,政府应积极参与网络交流,及时辟谣,及时回应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做到政务公开,做到透明执法。最终要落实到取信于民、为民服务。

其二,公民需自觉遵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传递正能量。根据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可见,真正传播正能量还是要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一半的这些网民。《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的发布,即是号召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在以积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其三,社会传媒要加强自律,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舆论氛围。应让人们看到,诸如“上网”这类日常生活的小事实则关乎国家稳定和民族兴亡的大事,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上网需谨慎、上网需文明,在全社会营造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

加强网络监管毕竟只是外因,心系祖国文明上网才是真正的内因。内因是决定因素。而这一内因和内在动力的形成,仍需建立在对“爱国”的本质——个体与整体的统一——的认识基础之上。

篇10:丽景学校小学生文明上网管理制度

为了让网络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发挥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规定。

1、要加强管理,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贯彻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学校要加强管理,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向学生开放微机室。应利用班会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签名宣誓活动,举办“小学生上网利弊辨论活动,“小学生文明上网”讨论活动等等。通应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2、学校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严于律己,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为学生介绍一些绿色网站。

3,要求广大学生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4、对违规进入营业性“网吧”和在网上有违法的,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活动,对经教育仍未改过的学生要给予纪律处分,并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做好档案记录。

5、加强指导,做好学生上网内容的引导工作。学校要向学生推荐浏览教育类网站和有关天文、地理、科学和新闻类网站。

6、学校成立计算机相关社团,鼓励这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网络知识竞赛活动。

7、教育学生上网要适度,不占用正常学习时间上网,不通宵上网。适当控制上网时间,注意保护眼睛和身体。一般每次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要学生控制上网娱乐的时间,不进黑网吧,不玩对青少年学生有害的游戏,不看暴力和色情影视片。建议学生适当的玩非盈利性的益智类游戏。如: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

8、任课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可让学生在上网时完成。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可以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其它学科可以让学生上一些较好的网站进行自主性学习。

9、要求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文明先锋。

10、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你的Email地址。

11、不和陌生人过多聊天,不和陌生异性网友约会。如果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进行。

12、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话语,也不能传播或转发他人那些违反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得做守法的小公民。

13、如果遇到网上有人刻意伤害你,应当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

14、多进知名网站和中央网站,不看不健康的网站,学生不宜进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应立刻离开。

篇11:学生文明上网制度

学生文明上网制度1

网络道德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指导思想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更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网络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个性空间,学生在这里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互联网在极大地方便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服务等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尤其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文明上网。

二.责任对象

在校全体学生。

三.落实目标

1、应该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才能上网.

2、应该在父母或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上网,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或是与爸妈约定的时间),最好利用节假日集中使用。

3、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千万要记住,你在网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人,对他们既要有礼貌,又要提高警惕。记住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4、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看到有同学进行网吧要及时劝阻或及时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

5、在网上最好使用网名,而不要使用真名,例如:火影。

6、不要将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信息轻易告诉他人(包括:姓名、年龄、照片、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班级名称、E-Mail地址),向任何人提供这些资料都应该事先征得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7、不要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如果不小心进入了“儿童不宜”的网站,应立刻关闭,并及时向老师或父母报告。

8、要热爱祖国,对于BBS、E—mail、QQ中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利于祖国荣誉的言论,应矛以删除、关闭,并告诉教师或父母。

9、离开电脑之前应关闭浏览器、QQ等,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各种密码。

10、和网友见面是件很开心的事,一定要在父母、老师或三位以上同学的陪同下在公共场所与网友见面,不要单独约见网友。

11、经常与教师、同学、父母沟通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及自己的行为。

12、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作一种精神寄托,沉迷其中。应当在父母或教师的指导下以玩益智类游戏为主,并注意游戏时间。

13、上网是件好事情,但不沉迷在里面,多与父母亲沟通,让他们了解你在网上的行为;多与值得信赖的朋友相互交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在网上的活动,不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4、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学生文明上网制度2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最近几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网民的数目与日俱增。由于未成年人经历浅、自制力差,一旦沉迷于网络这个巨大的虚拟空间,不但耽误了学业,而且在网络上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影响下可能误进歧途,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题目。

为了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换思想、休闲文娱的重要平台,发挥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营建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规定。

1、要加强管理,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贯彻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学校要加强管理,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向学生开放微机室。应利用班会展开“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视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束缚能力,进步审阅、辨认有害信息能力。

2、学校要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远大理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严于律己,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为学生先容一些绿色网站。

3、要求广大学生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习上网的安全通道。

4、对违规进进营业性“网吧”和在网上有违法的,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丰富多彩文化文娱活动,对经教育仍未改过的学生要给予纪律处罚。

5、加强指导,做好学生上网内容的引导工作。学校要向学生推荐阅读教育类网站和有关天文、地理、科学和新闻类网站。

6、教育学生上网要适度,不占用正常学习时间上网,不通宵上网。适当控制上网时间,留意保护眼睛和身体。一般每次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要学生控制上网文娱的时间,不进黑网吧,不玩对青少年学生有害的游戏,不看暴力和色情影视片。建议学生适当的玩非盈利性的益智类游戏。如: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

7、任课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上网时完成。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可让学生上网搜集整理相应的资料。

8,要求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文明先锋。

9、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知他人。尽量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然你的Email地址。

10、不和陌生人过量聊天,不和陌生异性网友约会。假如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进行。

11、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他人有攻击性的话语,也不能传播或转发他人那些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乃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得做遵法的小公民。

学生文明上网制度3

1、爱护我校校园网络设备,维护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任何人不得损坏校园网络设备。

2、弘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坚持文明上网,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传播有益于提高群体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络舆论氛围。

3、坚决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打不健康文字,不发不文明图片,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发送不健康信息,不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

3、坚持自我约束,实施文明自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抵制诱惑,远离陋习,宣传文明上网,倡导网络文明,做文明上网的宣传员。

4、不得利用校园网络设备侵犯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与犯罪有关的活动,不得利用校园网络从互联网上翻阅以下信息:

(1)违反宪法、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信息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

(3)阴谋分离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

(4)歪曲事实、散布谣言、妨碍社会安定、损坏国家机关利益的信息

(5)挑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

(6)宣传封建迷信、色情、淫秽、暴力、赌博、凶杀、教唆别人犯罪的信息

5、自觉接受管理,欢迎大家监督,文明健康上网,谈论文明话题,做文明上网的模范和榜样。

6、上网时,不要给出能确定自己身份的信息,包括:自己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父母姓名及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

7、从自身做起,以积极态度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始终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履行文明上网。 体现文明上网的精神风貌。

8、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兴网络文明之风;自觉成为文明网民;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倡导和建设网络文明新风,齐心协力,自觉远离陋习,弘扬网络文明、倡导健康生活,为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创文明、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文明上网制度4

为了让网络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发挥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规定。

1、要认真学习、贯彻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文明上网。

2、互联网做为崇尚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小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

3、从自身做起,在主观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线,抵制网络上反动、腐朽、不健康的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与决心。

4、不沉溺于网络,合理分配上网、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上网半小时后一定要休息十分钟。

5、学生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进色情、垃圾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6、学生上网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文明先锋。

7、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你的Email地址。

8、不和陌生人过多聊天,不和陌生异性网友约会。如果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进行。

9、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话语,也不能传播或转发他人那些违反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得做守法的小公民。

10、如果遇到网上有人刻意辱骂、伤害你或威胁你,应当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

11、多进知名网站和中央网站,不看不健康的网站,学生不宜进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应立刻离开。

12、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散布不正确的言论,或攻击别人。不制作、传播非法的图片、网页或动画,危害他人和社会。

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篇12:大学生文明上网

大学校园一直走在整个社会的前端,网络时代也不例外。教育网(CERNET)在全国各高校的普及,为大学开展丰富的网络生活创造了条件。目前,大学生宿舍普遍联网,多数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即便学生没有个人电脑,各高校也都有规模较大、收费较低的机房,供学生上网。在这样的网络条件下,大学生上网已经非常普遍。学生写论文、查资料、上课、交作业、与教师联络以及与同学交流学习容等都需要应用网络,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大学生的上网目的和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满足求知欲。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和巨大的信息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科学教育、艺术等信息都集中在互联网上。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接入的自由性,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分享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大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的人生阶段,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的信息样态,拓展了大学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心理。

第二,心理减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自然也会在学习、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一些压力。人的行为的“心理驱动系统”由两种心理倾向构成:一种是寻求满足的、进取的心理倾向;另一种是避免伤害的、防卫的心理倾向。由于网上可以匿名宣泄自己的压抑情绪,因而网络成为很多大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上网成为释放心理压力、松驰身心的有效方式。

第三,情感表达。网络的出现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成为人们除了现实社会交往之外的重要交往方式。由于网络时空无边界,再加上人们在网上人们在网上无须面对面交流,避免了心理上的紧张和尴尬,很多在学生甚至认为,网络比现实当中更容易交到朋友。网络社区、网络游戏、E-mail、QQ、MSN、博客等都成为在网上认识新朋友的渠道。在网络上结识朋友,可能满足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对情感的渴望和需要,这种情感可能是朋友之谊,也可能是异性之爱。

正是由于网络接入方便以及上述的目的与动机,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现实和情境下,互联网正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

上一篇:高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对策下一篇:历史专业英语词汇1